首页 / 专利库 / 专利权 / 接触 / 大功率密封交流接触器

大功率密封交流接触

阅读:364发布:2020-12-01

专利汇可以提供大功率密封交流接触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大功率密封交流 接触 器,其 外壳 固定在底座上,外壳上固定有输入 端子 和辅助输出端子,底座上固定有主输出端子,主输出端子的内端固定有主输出静触点;吸入式电磁机构通过 支架 固定在底座上且位于外壳内中部,整流部件设置在支架上;吸入式电磁机构的动端上方连接有推动圈,下方连接有主输出动触点,且主输出动触点位于主输出静触点的正上方;吸入式电磁机构的上方设置有线圈控制常闭触点和辅助输出常开触点并通过推动圈控制;输入端子与整流部件连接,整流部件与吸入式电磁机构连接,线圈控制常闭触点与吸入式电磁机构的控制端连接,辅助输出常开触点与辅助输出端子连接。本 发明 具有结构紧凑、抗冲击、负载能 力 大等特点,特别适合 船舶 和其它大功率军用装备中用于切换 电路 。,下面是大功率密封交流接触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大功率密封交流接触器,包括外壳(1)和底座(10),外壳(1)固定在底座(10)上,其特征是:外壳(1)上密封固定有输入端子(2)和辅助输出端子(3),底座(10)上密封固定有主输出端子(11),主输出端子(11)的内端固定有主输出静触点(16);吸入式电磁机构(5)通过支架(7)固定在底座(10)上且位于外壳(1)内中部,整流部件(6)设置在支架(7)上;吸入式电磁机构(5)的动端上方连接有推动圈(15),下方连接有主输出动触点(8),且主输出动触点(8)位于主输出静触点(16)的正上方;吸入式电磁机构(5)的上方设置有线圈控制常闭触点(17)和辅助输出常开触点(18),且线圈控制常闭触点(17)和辅助输出常开触点(18)的动触点均与辅助架(19)连接并通过推动圈(15)控制;输入端子(2)与整流部件(6)的输入端连接,整流部件(6)的输出端与吸入式电磁机构(5)的输入端连接,线圈控制常闭触点(17)与吸入式电磁机构(5)的控制端连接,辅助输出常开触点(18)与辅助输出端子(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密封交流接触器,其特征是:所述吸入式电磁机构(5)由双线圈(4)、极靴(20)、动芯(21)、连动轴(22)及壳体(23)构成,双线圈(4)套装在极靴(20)上,壳体(23)套装在双线圈(4)上并固定在支架(7)上,动铁芯(21)位于双线圈(4)的中心孔内,动铁芯(21)的上端固定有推动圈(15),下端连接有连动轴(22),且推动圈(15)与壳体(23)上端面之间套装有弹簧Ⅰ(24),连动轴(22)的下端穿过极靴(20)的中心孔后与桥式主输出动触点(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功率密封交流接触器,其特征是:所述外壳(1)的上端面密封固定有两个输入端子(2)和两个辅助输出端子(3),底座(10)上密封固定有六个主输出端子(11),六个主输出端子(11)内端固定的六个主输出静触点(16)组成三组主输出静触点;双线圈(4)由保持线圈V1和启动线圈V2串联而成,整流部件(6)的输出端与双线圈(4)的输入端连接,线圈控制常闭触点(17)与保持线圈V1的两端连接;连动轴(22)的下端固定有连接板(13),套装有连接桥Ⅰ(25)和弹簧Ⅱ(26),且连接板(13)位于连接桥Ⅰ(25)的上方,弹簧Ⅱ(26)位于连接板(13)与连接桥Ⅰ(25)之间;连接桥Ⅰ(25)的下端面两端固定有一组主输出动触点(8);连接板(13)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连接轴(29),连接轴(29)上均套装有连接桥Ⅱ(27)和弹簧Ⅲ(28),且弹簧Ⅲ(28)位于连接板(13)与连接桥Ⅱ(27)之间,两个连接桥Ⅱ(27)的下端面两端均固定有一组主输出动触点(8);所述三组主输出动触点(8)分别位于三组主输出静触点(16)的正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功率密封交流接触器,其特征是:所述相邻两组主输出静触点(16)之间设置有隔弧板(9),三组主输出静触点(16)的上方设置有隔弧罩(1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大功率密封交流接触器,其特征是:所述输入端子(2)和辅助输出端子(3)均通过玻璃绝缘子烧结固定在外壳(1)上,主输出端子(11)均通过玻璃绝缘子烧结固定在底座(10)上。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大功率密封交流接触

背景技术

现有交流接触器的电接触系统一般采用相对分散的、独立的零部件来实现触点的闭合和断开,且其动簧片行程大,动作过程中弯曲变形大,造成接触系统接触可靠性不高。此外,这种结构的接触器装配松散、寿命低、故障率高,导致其应用环境受到极大的限制,不能满足密封等特殊环境的安装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设计一种大功率密封交流接触器,是一种交流输入控制,输出主触点为三组动合,辅助触点为一组动合的大功率密封交流接触器。本发明针对产品输入激励电压为380Va.c的要求,采用将交流电压经整流后再加到线圈输入端,并采用启动和保持复合双线圈转换工作形式,既消除了交流声,又降低了线圈功耗,避免了产品长期工作状态线圈发热问题。本发明采用吸入式电磁机构,保证产品具有较大的接触触点压及抗冲击要求;针对产品触点负载较大(50A 380Va.c.)的特点,接触系统采用桥式半柔性接触形式,合理解决了触点压力和跟踪问题。本发明增加隔弧罩和组间绝缘隔弧板,有效解决了相间高压击穿问题,并保证了触点负载和寿命符合设计要求;采用玻璃绝缘工艺技术解决了接触器密封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大功率密封交流接触器,包括外壳(1)和底座(10),外壳(1)固定在底座(10)上。外壳(1)上密封固定有输入端子(2)和辅助输出端子(3),底座(10)上密封固定有主输出端子(11),主输出端子(11)的内端固定有主输出静触点(16);吸入式电磁机构(5)通过支架(7)固定在底座(10)上且位于外壳(1)内中部,整流部件(6)设置在支架(7)上;吸入式电磁机构(5)的动端上方连接有推动圈(15),下方连接有主输出动触点(8),且主输出动触点(8)位于主输出静触点(16)的正上方;吸入式电磁机构(5)的上方设置有线圈控制常闭触点(17)和辅助输出常开触点(18),且线圈控制常闭触点(17)和辅助输出常开触点(18)的动触点均与辅助架(19)连接并通过推动圈(15)控制;输入端子(2)与整流部件(6)的输入端连接,整流部件(6)的输出端与吸入式电磁机构(5)的输入端连接,线圈控制常闭触点(17)与吸入式电磁机构(5)的控制端连接,辅助输出常开触点(18)与辅助输出端子(3)连接。
所述吸入式电磁机构(5)由双线圈(4)、极靴(20)、动芯(21)、连动轴(22)及壳体(23)构成,双线圈(4)套装在极靴(20)上,壳体(23)套装在双线圈(4)上并固定在支架(7)上,动铁芯(21)位于双线圈(4)的中心孔内,动铁芯(21)的上端固定有推动圈(15),下端连接有连动轴(22),且推动圈(15)与壳体(23)上端面之间套装有弹簧Ⅰ(24),连动轴(22)的下端穿过极靴(20)的中心孔后与桥式主输出动触点(8)连接。
所述外壳(1)的上端面密封固定有两个输入端子(2)和两个辅助输出端子(3),底座(10)上密封固定有六个主输出端子(11),六个主输出端子(11)内端固定的六个主输出静触点(16)组成三组主输出静触点;双线圈(4)由保持线圈V1和启动线圈V2串联而成,整流部件(6)的输出端与双线圈(4)的输入端连接,线圈控制常闭触点(17)与保持线圈V1的两端连接;连动轴(22)的下端固定有连接板(13),套装有连接桥Ⅰ(25)和弹簧Ⅱ(26),且连接板(13)位于连接桥Ⅰ(25)的上方,弹簧Ⅱ(26)位于连接板(13)与连接桥Ⅰ(25)之间;连接桥Ⅰ(25)的下端面两端固定有一组主输出动触点(8);连接板(13)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连接轴(29),连接轴(29)上均套装有连接桥Ⅱ(27)和弹簧Ⅲ(28),且弹簧Ⅲ(28)位于连接板(13)与连接桥Ⅱ(27)之间,两个连接桥Ⅱ(27)的下端面两端均固定有一组主输出动触点(8);所述三组主输出动触点(8)分别位于三组主输出静触点(16)的正上方。
所述相邻两组主输出静触点(16)之间设置有隔弧板(9),三组主输出静触点(16)的上方设置有隔弧罩(12)。
所述输入端子(2)和辅助输出端子(3)均通过玻璃绝缘子烧结固定在外壳(1)上,主输出端子(11)均通过玻璃绝缘子烧结固定在底座(10)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和效果:
1、本发明采用将交流电压经过整流部件后再加到控制线圈输入端,并且采用启动和保持复合双线圈转换工作形式,既消除了交流声,又降低了线圈功耗,避免了产品长期工作状态线圈发热问题。
2、本发明采用吸入式电磁机构,保证产品具有较大的接触触点压力及抗冲击的要求;采用典型的玻璃绝缘工艺技术解决了接触器密封工作问题。
3、本发明针对产品触点负载较大(50A 380Va.c.)的特点,接触系统采用桥式半柔性接触形式,合理解决了触点压力和跟踪问题。
4、本发明通过增加隔弧罩和组间绝缘隔弧板,有效解决了相间高压击穿问题,并保证了触点负载和寿命符合设计要求。
5、本发明具有结构紧凑、抗冲击、负载能力大等特点,特别适合船舶和其它大功率军用装备中用于切换电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外形图,
图2和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去掉外壳后的结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底座的结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2、3、4、5、6描述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
一种大功率密封交流接触器,包括外壳1和底座10,外壳1固定在底座10上,外壳1的上端面通过玻璃绝缘子烧结密封固定有两个输入端子2和两个辅助输出端子3,底座10上均通过玻璃绝缘子烧结密封固定有六个主输出端子11,六个主输出端子11内端固定的六个主输出静触点16组成三组主输出静触点;吸入式电磁机构5通过支架7固定在底座10上且位于外壳1内中部,整流部件6固定在支架7上;吸入式电磁机构5由双线圈4、极靴20、动铁芯21、连动轴22及壳体23构成,双线圈4套装在极靴20上,壳体23套装在双线圈4上并固定在支架7上,动铁芯21位于双线圈4的中心孔内,动铁芯21的上端固定有绝缘推动圈15,下端连接有绝缘连动轴22,且推动圈15与壳体23上端面之间套装有弹簧Ⅰ24;连动轴22的下端穿过极靴20的中心孔后固定有连接板13,套装有连接桥Ⅰ25和弹簧Ⅱ26,且连接板13位于连接桥Ⅰ25的上方,弹簧Ⅱ26位于连接板13与连接桥Ⅰ25之间,连接桥Ⅰ25的下端面两端焊接有一组桥式主输出动触点8。连接板13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连接轴29,连接轴29上均套装有连接桥Ⅱ27和弹簧Ⅲ28,且弹簧Ⅲ28位于连接板13与连接桥Ⅱ27之间,两个连接桥Ⅱ27的下端面两端均焊接有另两组桥式主输出动触点8,且三组桥式主输出动触点8分别位于三组主输出静触点16的正上方。
吸入式电磁机构5的外壳23上方固定有线圈控制常闭触点17和辅助输出常开触点18,且线圈控制常闭触点17和辅助输出常开触点18的动触点均与辅助架19连接,辅助架19位于推动圈15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的环形凹槽中并通过推动圈15控制;双线圈4由保持线圈V1和启动线圈V2串联而成,输入端子2与整流部件6的输入端连接,整流部件6的输出端与双线圈4的输入端连接,线圈控制常闭触点17与保持线圈V1的两端连接;辅助输出常开触点18与辅助输出端子3连接。
相邻两组主输出静触点16之间设置有绝缘隔弧板9,三组主输出静触点16上套装有绝缘隔弧罩12,且隔弧板9的两端插装在隔弧罩12上。有效解决了相间高压击穿问题,并保证了触点负载和寿命符合设计要求。
工作原理:当给输入端子2施加激励交流电压时,整流部件6将其转换为吸入式电磁机构5的工作激励电压输入双线圈4使启动线圈V2工作,吸入式电磁机构5在激励电压作用下使动铁芯21向下运动,通过连动轴22推动连接板13向下运动,连接板13带动连接其上的中间连接桥Ⅰ25和两端连接桥Ⅱ27向下移动,使连接桥Ⅰ25和两个连接桥Ⅱ27上焊接的三组桥式主输出动触点8与三组主输出静触点16接触,从而使三组主输出端子11(K3)接通;与此同时,推动圈15向下运动下压辅助架19带动辅助输出常开触点18的动触点向下移动,使辅助输出常开触点18(K2)接通并由辅助输出端子3引出;推动圈15同时下压辅助架19带动线圈控制常闭触点17的动触点向下移动,使线圈控制常闭触点17(K1)断开,保持线圈V1和启动线圈V2同时工作,完成启动和保持复合双线圈转换工作,最终完成接触器激励交流电压后的接通过程。
由于连接板13与连接桥Ⅰ25之间设置有弹簧Ⅱ26,连接板13与两个连接桥Ⅱ27之间均设置有弹簧Ⅲ28,连接板13通过弹簧Ⅱ26和弹簧Ⅲ28推动连接桥Ⅰ25和连接桥Ⅱ27向下移动,因此,主输出动触点8与主输出静触点16接触为桥式半柔性接触形式,且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主输出动触点8与主输出静触点16始终紧贴在一起,合理解决了触点压力和跟踪问题。
当将输入端子2激励交流电压撤消时,吸入式电磁机构5无激励电压,动铁芯21在弹簧Ⅰ24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回位,通过连动轴22带动连接片13向上运动,连接片13带动连接其上的中间连接桥Ⅰ25和两端连接桥Ⅱ27向上移动,使三组桥式主输出动触点8与三组主输出静触点16分离,从而使三组主输出端子11(K3)断开;与此同时,推动圈15向上运动,辅助架19回位带动辅助输出触点18(K2)断开及线圈控制触点17(K1)闭合,最终完成接触器撤消激励交流电压后的断开过程,即恢复到接触器无激励电压工作状态。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电接触件 2020-05-13 435
磁接触器 2020-05-13 186
用于手纹和指纹的无接触识别的系统 2020-05-12 688
接触线及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 2020-05-12 571
一种电磁式节能防晃动交流接触器 2020-05-12 539
一种立式交流接触器 2020-05-11 323
电接触器 2020-05-13 904
接触元件 2020-05-13 437
流体密封的接触穿通件 2020-05-11 582
流体密封的接触穿通件 2020-05-11 813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