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水处理 / 污泥 / 活性污泥 / 絮凝体 / 一种净水絮凝沉淀投药控制技术

一种净絮凝沉淀投药控制技术

阅读:1031发布:2020-08-12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净絮凝沉淀投药控制技术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净 水 絮凝沉淀投药控制技术,首先对 水处理 过程中的设备终端数据进行预处理;接着构造净水效果指标,分析净水效果和混凝剂投放量的相关关系,确定混凝剂的反应时间;在此 基础 上,基于有限次残差拟合的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PH值、 原水 浊度 、出水浊度、取水量和混凝剂投放量之间的数学模型;最后通过数值实验,为水厂决策者提供合适的投药方案。本发明充分考虑了投药控制系统的时滞性和非线性特征,相比于现有的投药控制技术,本发明可以对水质进行自适应控制,抗干扰能 力 较强,能更好地适应控制情况的变化。,下面是一种净絮凝沉淀投药控制技术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净絮凝沉淀投药控制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净水厂设备终端进行数据采集并作预处理;
步骤2)根据采集的数据计算原水添加混凝剂反应到沉淀结束出水的最佳滞后时间;
步骤3)以所述最佳滞后时间为时间间隔生成训练样本,建立基于有限次残差拟合的BP神经网络模型;
步骤4)通过BP神经网络模型仿真得到混凝剂投放曲线,根据实际的出水浊度需求,确定混凝剂投药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净水絮凝沉淀投药控制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包括PH值、原水浊度、原水流量、混凝剂投放量、沉淀池的浓度、出水浊度、取水量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净水絮凝沉淀投药控制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预处理包括:采用线性插值法对采集数据中的缺失值和异常值进行处理并将采样的时间间隔单位与计算的时间单位统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净水絮凝沉淀投药控制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根据采集到数据构造净水效果指标序列
计算所述净水效果指标序列与混凝剂投放量序列之间的相关系数
取相关系数ρn最大时的n值作为混凝剂投放量与净水效果之间相关性最强的最佳滞后时间;
其中,Dt与Wt分别为t时刻的原水浊度和取水量,Dt+n与Wt+n为经过n分钟后沉淀池浓度和供水量,Qn为净水效果指标序列,PACn为混凝剂投放量序列,cov(Qn,PACn)表示两列数据的协方差,σn和σpac分别表示两列数据的标准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净水絮凝沉淀投药控制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需要基于有限次残差拟合的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PH值、原水浊度、出水浊度、取水量和混凝剂投放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具体步骤包括:
1)以X=(X1,X2,...,Xn)作为输入变量,其中X1为PH值,X2为原水浊度,X3为沉淀池浊度,X4为取水量;
以PAC投药量Y=(Y1,Y2,...,Ym)作为预测变量建立BP神经网络,
第一轮输出的预测PAC投药量记为O=(O1,O2,...,Om),预测残差为
2)以(X,O)作为输入变量,以e1作为预测变量构建第2个BP神经网络,对第1个神经网络的残差将那些预测,其预测输出为 其残差为
3)再以 作为输入对象,以e2作为预测变量构建第3个神经网络,对第2个神经网络的残差进行预测,如此往复;
4)假定对残差进行了M次拟合,则输出节点Yk的最终预测结果为:

说明书全文

一种净絮凝沉淀投药控制技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特别涉及一种供水厂的智能投药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社会进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对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随着工业的现代化,水资源短缺越来越严重,水质越来越恶劣,因此,社会发展对供水厂的净水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我国的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高能耗、低效率的缺点,因此,供水厂的净水工艺亟待提高。而混凝投药技术是提高水厂净水效率的重要技术,因此如何精准投药,在保证水质的前提下控制成本,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0003] 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应用人工来控制混凝投药量,这对操作员的经验要求很高。近三十年来,我国进入投药自动控制阶段,应用计算机判断结合人工调节的方法来进行投药。近些年来,投药控制系统迈入智能控制的起步阶段,国内智能水务相关的研究较少,智能投药控制正是一个蓬勃发展的研究领域。在已有的投药控制系统研究中,主要只关注投药量和实时水务数据,但实际上,混凝投药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它具有时滞性和非线性性。另外,当前的混凝投药控制方法还存在一些不足:其一,烧杯实验法要求每天或每周频繁进行实验,对输出水质影响很大且耗时多;其二,流动电流法中,检测器的精度会在使用过程中逐渐降低,且在高浊度和污染严重的水中无法使用;其三,数学模型法因为混凝过程十分复杂,难以同时满足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要求,所以当情况发生变化时,模型会失效。总体看来,目前投药控制方法的鲁棒性较差,没有自适应水质的控制方法。
[0004] 因此,现有的投药控制系统具有时滞性,且抗干扰能较差,不能适应控制情况的变化,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水处理絮凝沉淀过程中的投药量控制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剂投药量控制方法,实现对污水处理自动化的实时控制。
[0006]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处理絮凝沉淀过程中混凝剂投药量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 步骤1)对净水厂设备终端进行数据采集并作预处理;
[0008] 步骤2)根据采集的数据计算原水添加混凝剂反应到沉淀结束出水的最佳滞后时间;
[0009] 步骤3)以所述最佳滞后时间为时间间隔生成训练样本,建立基于有限次残差拟合的BP神经网络模型;
[0010] 步骤4)通过BP神经网络模型仿真得到混凝剂投放曲线,根据实际的出水浊度需求,确定混凝剂投药方案
[0011] 具体的,所述步骤(1)中,需要对水处理过程中,传感器等设备终端收集的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原始数据包括采样时间窗口、传感器检测的PH值、原水浊度、沉淀池出水浊度、取水量、供水量、混凝剂投放量等。处理方法包括缺失值和异常值的处理、时间窗口的转换等。
[0012] (1.1)缺失值和异常值处理:缺失值的产生通常是因为传感器故障等设备原因造成的,为保证时间连贯性,此时可以采用线性插值法进行处理。异常值通常出现在取水量和供水量两个特征上,其异常的原因通常是水厂运营模式的不定期调整,将多个时间段的任务量累积到一个时间段,此时需要将峰值时间段的取供水量分摊到数据缺失的时间段。
[0013] (1.2)时间窗口变换:步骤2在计算混凝剂反应时间时,需要原数据样本以分钟为间隔。若采样数据为其他维度,比如以小时为间隔,需要进行线性插样,转换时间窗口。
[0014]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通过分析净水效果和混凝剂投放量的相关关系,确定混凝剂的反应时间。
[0015] (2.1)构造净水效果指标:用Qt表示净水效果指标,Dt与Wt分别表示t时刻的原水浊度和取水量,Dt+n与Wt+n表示经过n分钟后沉淀池浓度和供水量,考虑到净水过程中水的损耗,净化后的浊度需要进行一定的折算,公式如下:
[0016]
[0017] (2.2)计算净水效果Qt与混凝剂投放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0018]
[0019] 取相关系数ρn最大时的n值作为混凝剂投放量与净水效果之间相关性最强的最佳滞后时间;
[0020] 其中,Dt与Wt分别为t时刻的原水浊度和取水量,Dt+n与Wt+n为经过n分钟后沉淀池浓度和供水量,Qn为净水效果指标序列,PACn为混凝剂投放量序列,cov(Qn,PACn)表示两列数据的协方差,σn和σpac分别表示两列数据的标准差。
[0021]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基于有限次残差拟合的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PH值、原水浊度、出水浊度、取水量和混凝剂投放量之间的数学模型。
[0022] (3.1)根据步骤(2)计算出的混凝剂反应时间n,生成训练样本。假设共有N条记录,则对于PH值、原水浊度、取水量和混凝剂投放量4个特征,取前N-n条记录,对于出水浊度特征,取第n+1到第N条记录。
[0023] (3.2)经典的BP神经网络模型,由于初始阈值是随机选取的,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为提升训练精度,本发明对传统的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改进,考虑到若训练陷入局部极小值时,其拟合残差仍然含有可预测的信息,本发明采用重复构建神经网络对残差进行学习的方法,提高预测精度,模型构建如下:
[0024] 1)以X=(X1,X2,…,Xn)作为输入变量,其中X1为PH值,X2为原水浊度,X3为沉淀池浊度,X4为取水量;以PAC投药量Y=(Y1,Y2,…,Ym)作为预测变量建立BP神经网络,第一轮输出的预测PAC投药量记为O=(O1,O2,…,Om),预测残差为
[0025] 2)以(X,O)作为输入变量,以e1作为预测变量构建第2个BP神经网络,对第1个神经网络的残差将那些预测,其预测输出为 其残差为
[0026] 3)再以 作为输入对象,以e2作为预测变量构建第3个神经网络,对第2个神经网络的残差进行预测,如此往复;
[0027] 4)假定对残差进行了M次拟合,则输节点Yk的最终预测结果为:
[0028]
[0029] (3.3)除了对经典的BP神经网络进行残差拟合改进外,为解决传统的梯度下降法收敛速度慢,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的缺点,本发明采用Levenberg-Marguardt算法(又称阻尼最小二乘法)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该方法是一种非线性最小二乘优化算法,介于顿法与梯度下降法之间,能有效解决冗余参数问题,减小代价函数陷入局部极小值的可能性。
[0030] 神经网络误差训练过程中,误差函数定义为:
[0031]
[0032] 其中,tk为输出层第k个神经元的目标值,a2k为其输出值,s2为输出层神经元个数。传统的梯度下降法在优化误差函数时通常采用一阶导数(即梯度),计算简单但收敛速度慢,与之相比,牛顿法考虑了二阶导数(即Hessian矩阵)的信息,计算复杂但收敛速度快。
[0033] 记H为E(W,B)的Hessian矩阵,它的第i,j个元素可以表示为:
[0034]
[0035] 其中,∈p表示第p个样本的预测与目标的偏差。若忽略上式中的第二项,则Hessian矩阵可以近似表示为H=JTJ,梯度可以表示为g=JTe,其中,JT为雅克比矩阵,表示误差函数对权值和偏差的一阶导数;e是误差向量。LM算法的迭代公式为:
[0036] ωn+1=ωn-[JTJ+μI]-1JTe
[0037] 其中,μ表示阻尼因子。可以看出,LM算法利用雅克比矩阵近似计算的思想,在不计算Hessian矩阵的情况下获得了高阶的训练速度。在迭代过程中,LM算法通过自适应调整阻尼因子来达到收敛,若训练成功,误差减小,则减少μ;若训练失败,误差增大,则增加μ。
[0038] 可以发现,当μ很大时,LM算法退化为梯度下降法:
[0039]
[0040] 当μ=0时,LM算法退化为拟牛顿法:
[0041] ωn+1=ωn-[JTJ]-1JTe
[0042]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将当前设备终端测量的PH值、原水浊度、供水量代入已训练模型,对沉淀池出水浊度和混凝剂投药量进行数值实验,水厂决策者可以根据实际的出水浊度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投药方案。
[004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充分考虑了混凝剂反应时间对于模型预测的影响,结合水处理絮凝沉淀的实际流程,针对不同的供水需求提供了多种混凝剂投药方案。附图说明
[0044]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絮凝沉淀流程图
[0045]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总体流程图。
[0046]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相关系数坐标图。
[0047]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平均绝对误差坐标图。
[0048]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预测误差频率直方图。
[0049]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凝剂投放浓度与出水浊度坐标图。
[0050]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凝剂投放浓度与去浊率坐标图。
[0051]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样本格式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0053] 本发明以广州某净水厂作为实施例研究对象,其絮凝沉淀流程如图1所示,絮凝沉淀是水处理的初始环节,是悬浮颗粒、胶体等杂质处理的必需工艺。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很多,包括原水流量、原水浊度、原水pH值、原水温度、混凝剂投加量和原水中藻类等等。投药控制就是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进行混凝剂投放,从而达到满意的絮凝效果。投药控制方案研究过程如图2所示,下面对各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0054] 步骤1:采样数据的预处理
[0055] 以净水厂投药控制系统的实时数据作为实施例原始样本,数据均为瞬时测量值,取水量是原水的流速,供水量是出厂水的流速(沉淀池后还有部分工艺会造成水的损耗),取水量和供水量的单位是m3/h(立方米每小时),PAC耗是混凝剂PAC的消耗,单位是mg/L(1L原水消耗PAC的量)。样本格式如图8所示。
[0056] 原始数据时间窗口覆盖2013.08.08—2014.09.05,一共9397条数据,按照步骤1所述数据预处理方法,删除288条PAC投药量缺失的样本记录,占总数据的3.06%,发现2014.03.28,2014.05.27,2014.06.20,2014.09.04这4天,取水量与供水量数据异常,采用线性插值处理,增加的数据量占总数据量的0.51%。原始样本时间间隔为1小时,为方便计算投药反应时间,采用线性插值方法,转化为以分钟为间隔,处理后的样本数据共有547381条。
[0057] 步骤2:计算原水添加混凝剂反应到沉淀结束出水的时间
[0058] 根据前文所述方法,构造净水效果指标,计算其与PAC混凝剂投放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如图3所示。可以发现,当滞后阶段取125分钟时,PAC混凝剂投放量与净水效果之间的相关性最强,故本实施例取滞后反应时间为125分钟。
[0059] 步骤3:建立关于原水水质、取水量、出水浊度、混凝剂投放量的数学模型[0060] 根据步骤2计算出的混凝剂反应时间生成训练样本。经过步骤1预处理后的样本数据共有547381条,对于PH值、原水浊度、取水量和混凝剂投放量4个特征,取前547256条记录,对于出水浊度特征,取第126到第547381条记录,处理后的数据集一共有547256条记录。按照训练集80%,测试集20%的比例分割数据集,得到训练集437805条数据,测试集109451条数据。
[0061] 将数据集代入前文所述的残差拟合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第1次训练以PH值、原水浊度、沉淀池浊度、取水量作为自变量,PAC投药量作为因变量,后4次训练为残差拟合训练。神经网络隐藏神经元个数取经验值2I+1,其中I表示输入神经元个数。5次训练输入神经元分别为4,5,6,7,8;隐藏神经元个数分别为9,11,13,15,17,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平均绝对误差如图4所示,预测误差的分布如图5所示。
[0062] 步骤4:求解当前最优的混凝剂投放量
[0063] 给定当前水处理参数:PH=6.8,原始浊度为100NTU,取水量为9000m3/h,即150m3/min,要求沉淀池出水浊度小于1.1NTU,进行仿真实验如下:
[0064] 取出水浊度区间为[0.6,1.1],每隔0.5取一个实验样本,代入训练好的模型,得到出水浊度与PAC混凝剂投放浓度关系如图7所示。定义去浊率=(原水浊度-出水浊度)/原水浊度,得到去浊率与PAC混凝剂投放浓度关系如图7所示。可以看出,PAC混凝剂投放的去浊效果,存在着边际递减效应,净水厂可以根据实际的出水浊度要求,选择最经济的PAC投放浓度。
[0065] 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发明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发明的发明思想并不仅限于此发明,任何运用本发明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保护范围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