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核能 / 放射源 / 密封源 / 一种摩托车控制器引出线束的防水结构

一种摩托车控制器引出线束的防结构

阅读:654发布:2020-05-0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摩托车控制器引出线束的防结构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摩托车 控制器 引出 线束 的防 水 结构,属于控制设备的技术领域。一种摩托车控制器引出线束的防水结构包括分区且隔离设置于壳体上的 信号 线束引出部、动 力 电源线束引出部以及 相位 线束引出部;本实用新型采用分区和隔离的方式,提高了抗干扰性,且采用 过盈配合 进行连接,提高了密封防水效果;还将 密封胶 塞上的小孔设有锥形结构,能适应线束的使用环境变化时的密封防水需求;还设置带锥度的斜面的壳体,增大了与 密封圈 的 接触 面积,增强防水效果;还设有填充件等结构实现进一步密封防水;另外,沿一方向套设即可组装,装配效率更高,同时,避免了设置连接 端子 等结构带来的连接 电阻 大且连接不良的问题,装置可靠性更高,结构更合理。,下面是一种摩托车控制器引出线束的防结构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摩托车控制器引出线束的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线束引出部、动电源线束引出部以及相位线束引出部,所述信号线束引出部、所述动力电源线束引出部以及所述相位线束引出部分区设置于一壳体上,其中,
所述信号线束引出部包括第一防水挡板密封胶塞以及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防水挡板中部开设有线孔,所述线孔内壁上设置有凸颈,所述密封胶塞设置于所述线孔内且其一端面抵靠于所述凸颈上,所述密封胶塞上开设有若干小孔,信号线束的每根线束分别穿过一所述小孔并与所述小孔过盈配合,同时,在所述第一防水挡板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密封圈;
所述动力电源线束引出部和所述相位线束引出部均包括第二防水前挡板、第二防水后挡板以及线部密封圈和后挡密封圈,所述第二防水前挡板和所述第二防水后挡板上开设有内孔,且所述第二防水前挡板和所述第二防水后挡板为对称结构,所述第二防水前挡板和所述第二防水后挡板之间且位于每一所述内孔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所述线部密封圈,所述第二防水后档板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所述后挡密封圈,动力电源线束和相位线束分别穿过所述动力电源线束引出部和所述相位线束引出部上的所述内孔并与对应的所述线部密封圈过盈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控制器引出线束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挡板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一限位围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中部开设有所述线孔,且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两侧端面上均垂直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围板,所述第一限位围板围设于所述线孔外,且所述第一安装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围板外侧开设有若干第一固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控制器引出线束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孔的一端和/或两端的开口呈锥形结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控制器引出线束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塞背离所述凸颈的一侧设置有填充件,所述填充件为胶体填充或直接灌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控制器引出线束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套设于靠近所述壳体一侧的所述第一限位围板的外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控制器引出线束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且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接触面呈带锥度的斜面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控制器引出线束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水前挡板和第二防水后挡板均呈“T”字形设置,均包括一第二安装板和垂直于所述第二安装板设置的第二限位围板,且所述第二防水前挡板和所述第二防水后挡板的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端面相互贴合设置,两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二限位围板分别位于相互背离的一侧,每一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中部且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二限位围板的内侧均开设有贯穿的所述内孔,同时,每一所述第二安装板上且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二限位围板的外侧均开设有外密封槽,且每一所述第二安装板上且位于靠近另一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侧的所述内孔的开口处均开设有内密封槽,同时,每一所述第二安装板上且位于所述外密封槽的外侧均开设有若干第二固定孔,且两所述第二安装板上的所述第二固定孔一一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托车控制器引出线束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水后挡板的所述第二安装板上的所述外密封槽内设置有所述后挡密封圈,且所述第二防水前挡板和所述第二防水后挡板组合时,两所述第二安装板上的所述内密封槽内设置有所述线部密封圈。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摩托车控制器引出线束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且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后挡密封圈的接触面呈带锥度的斜面设置。

说明书全文

一种摩托车控制器引出线束的防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摩托车控制器引出线束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电动摩托车上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通过引出线束与其他部件连接。
[0003] 但是,现有的控制器引出线束结构较为简单,包括单孔出线、多孔组合接插件出线以及壳体外置导体端出线三种结构,其中,
[0004] 单孔出线的结构为在壳体上设置单孔,将所有线束均从单孔中出线,虽然结构简单,但是防水效果和抗电磁干扰非常差;
[0005] 多孔组合接插件出线的结构为在壳体上设置有带有若干插针的插座,插座上配对专用型号的插头使用,使得其适应性较差,并且在插座和插头未配对使用时,插针外漏,同样存在防水效果差的问题;
[0006] 壳体外置导体端出线的结构为在壳体上直接设置导体端并延伸到壳体外部,并将线束通过螺钉螺母等结构固定于外置的导体端上,由于外置的导体端裸露在外部,使得其防水和抗电磁能力均无法保证,结构缺陷明显。
[0007] 综上所述,目前市面上的电动摩托车控制器引出线线束的结构存在防水效果和抗电磁干扰能力差,且适应性不够的问题。发明内容
[0008]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摩托车控制器引出线束的防水结构,将引出线束按照其通过电流的大小进行隔离分区设置,解决了现有引出线束的结构抗电磁干扰能力差的问题,同时,将每个分区的引出线束均通过挡板压紧、密封圈过盈配合等方式来实现防水,解决了现有引出线束的结构防水性能差的问题,并且,上述结构适应所有的摩托车控制器上的引出线束安装,解决了需选用专的配件才能使用的问题,提高了适应性。
[0009]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10] 一种摩托车控制器引出线束的防水结构,设置于控制器的壳体上,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信号线束引出部、动力电源线束引出部以及相位线束引出部,信号线束引出部、动力电源线束引出部以及相位线束引出部分区设置于壳体上,其中,
[0011] 信号线束引出部包括第一防水挡板、密封胶塞以及第一密封圈,第一防水挡板中部开设有线孔,线孔内壁上设置有凸颈,密封胶塞设置于线孔内且其一端面抵靠于凸颈上,密封胶塞上开设有若干小孔,信号线束的每根线束分别穿过一小孔并与小孔过盈配合,同时,在第一防水挡板与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0012] 动力电源线束引出部和相位线束引出部均包括第二防水前挡板、第二防水后挡板以及线部密封圈和后挡密封圈,第二防水前挡板和第二防水后挡板上开设有内孔,且第二防水前挡板和第二防水后挡板为对称结构,第二防水前挡板和第二防水后挡板之间且位于每一内孔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线部密封圈,第二防水后档板与壳体之间设置有后挡密封圈,动力电源线束和相位线束分别穿过动力电源线束引出部和相位线束引出部上的内孔并与对应的线部密封圈过盈配合。
[0013] 上述的一种摩托车控制器引出线束的防水结构,其中,第一防水挡板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一限位围板,第一安装板的中部开设有线孔,且于第一安装板的两侧端面上均垂直设置有第一限位围板,第一限位围板围设于线孔外,且第一安装板上且位于第一限位围板外侧开设有若干第一固定孔。
[0014] 上述的一种摩托车控制器引出线束的防水结构,其中,小孔的一端和/或两端的开口呈锥形结构设置。
[0015] 上述的一种摩托车控制器引出线束的防水结构,其中,密封胶塞背离凸颈的一侧设置有填充件,填充件为胶体填充或直接灌封。
[0016] 上述的一种摩托车控制器引出线束的防水结构,其中,第一密封圈套设于靠近壳体一侧的第一限位围板的外壁上。
[0017] 上述的一种摩托车控制器引出线束的防水结构,其中,壳体上且位于壳体与第一密封圈的接触面呈带锥度的斜面设置。
[0018] 上述的一种摩托车控制器引出线束的防水结构,其中,第二防水前挡板和第二防水后挡板均呈“T”字形设置,均包括一第二安装板和垂直于第二安装板设置的第二限位围板,且第二防水前挡板和第二防水后挡板的第二安装板的一端面相互贴合设置,两第二安装板上各自对应的第二限位围板分别位于相互背离的一侧,每一第二安装板的中部且位于对应的第二限位板的内侧均开设有贯穿的内孔,同时,每一第二安装板上且位于对应的第二限位板的外侧均开设有外密封槽,且每一第二安装板上且位于靠近另一第二安装板的一侧的内孔的开口处均开设有内密封槽,同时,每一第二安装板上且位于外密封槽的外侧均开设有若干第二固定孔,且两第二安装板上的第二固定孔一一对应。
[0019] 上述的一种摩托车控制器引出线束的防水结构,其中,第二防水后挡板的第二安装板上的外密封槽内设置有后挡密封圈,且第二防水前挡板和第二防水后挡板组合时,两第二安装板上的内密封槽内设置有线部密封圈。
[0020] 上述的一种摩托车控制器引出线束的防水结构,其中,壳体上且位于壳体与后挡密封圈的接触面呈带锥度的斜面设置。
[0021]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0022] 上述的摩托车控制器引出线束的防水结构,通过将信号线束引出部、动力电源线束引出部以及相位线束引出部分区设置于壳体上,使得控制器上的线束按照通过电流的大小进行了分区设置,且信号线束中的每根线束均单独出线,动力电源线束引出部和相位线束引出部中的线束采用隔离出线,有效降低了电磁干扰的问题,提高了装置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同时,密封胶塞和线部密封圈于各自对应的线束均为过盈配合,使得连接处更加紧密,防水效果更好;另外,密封胶塞的小孔带有锥形结构,使得线束整体发生弯折、晃动以及拉扯等使用环境变化时仍能达到紧密贴合的效果,进一步提升了防水效果;还将壳体分别与第一密封圈和后挡密封圈的接触面均呈带锥度的斜面设置,使得在第一密封圈和后挡密封圈被压紧后能增大与壳体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强防水效果;还于密封胶塞背离凸颈的一侧设置有填充件,填充件为胶体填充或直接灌封的方式得到,同样使得防水效果进一步增强;第二防水前挡板和第二防水后挡板的组合结构以及第一防水挡板上均只需通过一个螺钉等固定部件即可固定于壳体上,装配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信号线束引出部、动力电源线束引出部以及相位线束引出部均为直接出线结构,无需设置插接件等连接端子来实现出线,不仅降低了连接电阻,防止了连接不良的问题,同时,还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故障率,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实现免维护操作,并且直接出线的方式结合上述的防水效果,便于根据使用环境增长或减短线束长度,提高整车装配的灵活性,同时还为控制器完全浸水工作提供了条件,结构更合理。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摩托车控制器引出线束的防水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0024]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信号线束引出部的结构图;
[0025]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信号线束引出部的剖视图;
[0026]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动力电源线束引出部的结构图;
[0027]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相位线束引出部的结构图;
[0028]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动力电源线束引出部或相位线束引出部的剖视图。
[0029] 附图中:1、壳体;2、信号线束引出部;21、第一防水挡板;22、密封胶塞;23、第一密封圈;24、填充件;211、第一安装板;212、第一限位围板;2111、线孔;2112、凸颈;2113、第一固定孔;221、小孔;3、动力电源线束引出部;31、第二防水前挡板;32、第二防水后挡板;33、线部密封圈;34、后挡密封圈;311、第二安装板;312、第二限位围板;3111、内孔;3112、外密封槽;3113、内密封槽;3114、第二固定孔;4、相位线束引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6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3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摩托车控制器引出线束的防水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摩托车控制器引出线束的防水结构设置于控制器的壳体1上,包括:信号线束引出部2、动力电源线束引出部3以及相位线束引出部4,且信号线束引出部
2、动力电源线束引出部3以及相位线束引出部4分区且相互隔离的设置于壳体1上,使得可根据控制器上的线束内通过的电流的大小实现分区设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的控制器上的引出线束的隔离出线,从而有效降低了电磁干扰的问题,提高了结构的抗干扰性。
[0032]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信号线束引出部的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信号线束引出部的剖视图。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设置于壳体1上的信号线束引出部2包括第一防水挡板21、密封胶塞22以及第一密封圈23,第一防水挡板21中部开设有线孔2111,线孔2111内壁上设置有凸颈2112,密封胶塞22设置于线孔2111内且其一端面抵靠于凸颈2112上,使得凸颈2112能将密封胶塞22限定在线孔2111内,防止出现脱落的问题,结构稳定性更高,并且密封胶塞22上开设有若干小孔221,信号线束的每根线束分别穿过一小孔221并与小孔221过盈配合,不仅实现了每根线束和密封胶塞22之间形成密封,实现了信号线束的密封防水,还实现了信号线束中的每根线束均单独出线,进一步提高了线束的抗干扰能力。同时,在第一防水挡板21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23,通过第一密封圈23实现了第一防水挡板21和壳体1之间的密封防水,从而保证了线束和第一防水挡板21之间以及第一防水挡板21和壳体1之间的密封,实现了信号线束引出部2的防水和抗干扰设置,结构更合理。
[0033] 更加具体的,第一防水挡板21作为线束和壳体1之间的连接载体,第一防水挡板21又包括第一安装板211和第一限位围板212,第一安装板211的中部开设有线孔2111,且于第一安装板211的两侧端面上均垂直设置有第一限位围板212,使得第一防水挡板21一侧面形状呈“十”字形设置,使得其中一限位围板能插入到壳体1中的连接孔中,提供了更大的接触面,从而保证了第一防水挡板21在壳体1上的固定更稳定,结构强度更高,同时,第一限位围板212围设于线孔2111外,使得第一限位围板212能对线孔2111进行保护,不仅能作为线孔2111的延长结构,保证了密封胶塞22能更稳定的放置,提高信号线束出现的稳定性,且第一安装板211上且位于第一限位围板212外侧开设有若干第一固定孔2113,可通过螺纹固件穿过第一固定孔2113后与壳体1连接,实现了第一防水挡板21在壳体1上的安装固定,只需一个固定部件即可固定于壳体1上,装配简单,生产效率更高,结构更合理。
[0034] 更加具体的,密封胶塞22上的小孔221的一端和/或两端的开口呈锥形结构设置,使得小孔221的内壁上设置有一最小通过区,从而使得在线束整体发生弯折、晃动以及拉扯等使用环境变化时,小孔221的内壁仍能达到与线束紧密贴合的效果,进一步提升了防水效果。
[0035] 更加具体的,密封胶塞22设置于凸颈2112靠近壳体1的一侧,同时,在密封胶塞22背离凸颈2112的一侧设置有填充件24,填充件24为胶体填充或直接灌封,使得通过填充件24进一步的实现了对信号线束的密封,同时还对信号线束进行了固定,结构连接稳定性更高。
[0036] 更加具体的,第一密封圈23套设于靠近壳体1一侧的第一限位围板212的外壁上,使得在第一防水挡板21压紧在壳体1上后,第一密封圈23能被压紧在壳体1上,从而实现了第一限位围板212和壳体1之间的密封,从而实现了第一防水挡板21和壳体1之间的密封。优选的,壳体1上且位于壳体1与第一密封圈23的接触面呈带锥度的斜面设置,使得第一密封圈23被压紧后能增大与壳体1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增强防水效果,结构更合理。
[0037]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动力电源线束引出部的结构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相位线束引出部的结构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动力电源线束引出部或相位线束引出部的剖视图。如图1、图4、图5以及图6所示,设置于壳体1上的动力电源线束引出部3和相位线束引出部4均包括第二防水前挡板31、第二防水后挡板32以及线部密封圈33和后挡密封圈34,第二防水前挡板31和第二防水后挡板32上开设有内孔3111,且第二防水前挡板31和第二防水后挡板32为对称结构,使得在第二防水前挡板31和第二防水后挡板32组合在一起时,两者的内孔3111同轴设置且相互连通,第二防水前挡板
31和第二防水后挡板32之间且位于每一内孔3111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线部密封圈33,使得在线束穿过内孔3111后能被线部密封圈33密封,从而实现了第二防水前挡板31和第二防水后挡板32与相应的线束之间的密封,同时也能实现第二防水前挡板31和第二防水后挡板32两者相互密封,使得动力电源线束引出部3和相位线束引出部4自身结构的密封,第二防水后档板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后挡密封圈34,实现了动力电源线束和相位线束分别与壳体1之间的密封,另外,动力电源线束和限位线束分别穿过动力电源线束引出部3和相位线束引出部
4上的内孔3111并与对应的线部密封圈33过盈配合,使得动力电源线束引出部3和相位线束引出部4各自与对应的线束之间的密封,从而实现了动力电源线束引出部3和相位线束引出部4与壳体1和对应的线束之间的密封,实现了防水,结构更合理。另外,由于动力电源线束和相位线束自身结构的区别,动力电源线束引出部3上的内孔3111数量为2个,相位线束引出部4上的内孔3111数量为3个,更好了满足了使用需求。
[0038] 具体的,第二防水前挡板31和第二防水后挡板32均呈“T”字形设置且两者互为对称结构,并且,第二防水前挡板31和第二防水后挡板32均包括一第二安装板311和垂直于第二安装板311设置的第二限位围板312,且第二防水前挡板31和第二防水后挡板32的第二安装板311的一端面相互贴合设置,两第二安装板311上各自对应的第二限位围板312分别位于相互背离的一侧,使得在第二防水前挡板31和第二防水后挡板32组合后形成一侧面形状呈“十”字形设置的结构,使得第二防水后挡板32与壳体1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使得连接的稳定性更高,安装更牢固,结构更合理。另外,每一第二安装板311的中部且位于对应的第二限位板的内侧均开设有贯穿的内孔3111,便于相应的线束穿过,同时,每一第二安装板311上且位于对应的第二限位板的外侧均开设有外密封槽3112,使得第二防水前挡板31和第二防水后挡板32的安装方向可颠倒,从而提高了安装效率,且每一第二安装板311上且位于靠近另一第二安装板311的一侧的内孔3111的开口处均开设有内密封槽3113,为线部密封圈33提供了安装空间,同时,每一第二安装板311上且位于外密封槽3112的外侧均开设有若干第二固定孔3114,且两第二安装板311上的第二固定孔3114一一对应,使得在第二防水前挡板31和第二防水后挡板32组合后,两者上的第二固定孔3114正对并连通,使得通过螺纹紧固件穿过第二固定孔3114后将第二防水前挡板31和第二防水后挡板32固定于壳体1上,从而实现了动力电源线束引出部3和相位线束引出部4在壳体1上的密封安装,并且只需一个固定部件即可固定于壳体1上,装配简单,生产效率更高,结构更合理。
[0039] 更加具体的,第二防水后挡板32的第二安装板311上的外密封槽3112内设置有后挡密封圈34,使得第二防水后挡板32在固定于壳体1上后能被后挡密封圈34密封,实现壳体1上连接处的防水,并且,第二防水前挡板31和第二防水后挡板32组合时,两第二安装板311上的内密封槽3113内设置有线部密封圈33,通过内密封槽3113为线部密封圈33提供了放置空间,同时还通过线部密封圈33实现了第二防水前单板和第二防水后挡板32之间的密封防水,还实现了相应的线束与第二内孔3111之间的密封防水,结构更合理。
[0040] 更加具体的,在壳体1上且位于壳体1与后档密封圈的接触面呈带锥度的斜面设置,使得后挡密封圈34被压紧后能增大与壳体1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强防水效果,结构更合理。
[0041] 另外,控制器上引出的线束可根据使用环境增长或减短长度,提高了整车装配的灵活性,适应性更高,同时也能保证线束足够长的情况下实现将控制器完全浸入水中工作,扩大了使用环境,结构更合理。
[0042] 本实施例提供的摩托车控制器引出线束的防水结构,包括分区且隔离设置于壳体1上的信号线束引出部2、动力电源线束引出部3以及相位线束引出部4;通过对各部在壳体1上的分区和隔离设置,有效降低了电磁干扰的问题,提高了抗干扰性能,同时,密封胶塞22和线部密封圈33与各自对应的线束均为过盈配合,使得连接处更加紧密,防水效果更好;另外,密封胶塞22上的小孔221设有锥形结构,满足线束的使用环境变化时仍能达到紧密贴合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了防水效果;另外,壳体1上的连接处还呈带锥度的斜面设置,使得相应的密封圈被压紧后能增大与壳体1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强防水效果;还设置有填充件24等结构实现进一步密封防水,结构更合理;另外,通过一个固定结构即可实现安装固定,装配简单,生产效率更高;还无需设置插接件等结构,避免了设置插接件等连接端子带来的连接电阻大且连接不良的问题,装置可靠性更高,结构更合理。
[0043]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