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地球科学 / / 导风板及具有其的空调

板及具有其的空调

阅读:933发布:2023-12-26

专利汇可以提供板及具有其的空调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 风 板及具有其的 空调 。其中 导风板 包括导风板本体,用于可转动地安装在空调的出风口处;和至少一个内导板,与导风板本体的内表面间隔地安装于导风板本体内侧,以与导风板本体共同引导气流流向;且每个内导板通过至少一个伸缩 支架 与导风板本体连接,以通过调节伸缩支架的伸展长度来改变内导板相对于导风板本体的 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可实现空调的舒适送风。(ESM)同样的 发明 创造已同日 申请 发明 专利,下面是板及具有其的空调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风板本体,用于可转动地安装在空调的出风口处;和
至少一个内导板,与所述导风板本体的内表面间隔地安装于所述导风板本体内侧,以与所述导风板本体共同引导气流流向;且
每个所述内导板通过至少一个伸缩支架与所述导风板本体连接,以通过调节所述伸缩支架的伸展长度来改变所述内导板相对于所述导风板本体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伸缩支架包括:
第一连杆,其第一端铰接于所述内导板;和
第二连杆,其第一端铰接于所述导风板本体,第二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伸缩支架还包括:
第三连杆,其第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
第四连杆,其第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第二端铰接于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以与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共同构成一平行四边形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内导板配置有四个所述伸缩支架;且
四个所述伸缩支架分别用于支撑所述内导板的四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内导板为直边平行于所述导风板本体的转动轴线,且凸面朝向所述导风板本体的弧形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内导板的数量为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
在平行于所述导风板本体的转动轴线方向,所述内导板的两端与所述导风板本体的两端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板本体在导风时朝向所述出风口内侧的一端为迎风端,朝向所述出风口外侧的一端为出风端;且
每个所述内导板布置在靠近所述导风板本体的出风端的区域内。
9.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限定有一出风口;和
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为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板,其中所述导风板本体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出风口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导风板本体转动;
人感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有人体进入室内预设区域;和
控制器,配置成在有人体进入所述室内预设区域时,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导风板本体转动至使风避开人体的位置。

说明书全文

板及具有其的空调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风板及具有其的空调。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用户不仅期望空调具有更快的制冷和制热速度,还越来越关注空调的舒适性能。
[0003] 然而,为了实现更加快速地制冷和制热,难免需要进行大风量送风。但是,当风速过大的冷风或热风直吹人体时,必然会引起人体的不适。人体长期被冷风直吹还会引发空调病。
[0004] 因此,如何实现空调的舒适送风成为空调行业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实现空调舒适送风的导风板及具有其的空调。
[0006]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风板,其包括:
[0007] 导风板本体,用于可转动地安装在空调的出风口处;和
[0008] 至少一个内导板,与导风板本体的内表面间隔地安装于导风板本体内侧,以与导风板本体共同引导气流流向;且
[0009] 每个内导板通过至少一个伸缩支架与导风板本体连接,以通过调节伸缩支架的伸展长度来改变内导板相对于导风板本体的位置
[0010] 可选地,每个伸缩支架包括:第一连杆,其第一端铰接于内导板;和第二连杆,其第一端铰接于导风板本体,第二端铰接于第一连杆的第二端。
[0011] 可选地,每个伸缩支架还包括:第三连杆,其第一端铰接于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第四连杆,其第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杆的第一端,第二端铰接于第三连杆的第二端,以与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共同构成一平行四边形机构。
[0012] 可选地,每个内导板配置有四个伸缩支架;且四个伸缩支架分别用于支撑内导板的四处。
[0013] 可选地,每个内导板为直边平行于导风板本体的转动轴线,且凸面朝向导风板本体的弧形板。
[0014] 可选地,至少一个内导板的数量为一个。
[0015] 可选地,在平行于导风板本体的转动轴线方向,内导板的两端与导风板本体的两端平齐。
[0016] 可选地,导风板本体在导风时朝向出风口内侧的一端为迎风端,朝向出风口外侧的一端为出风端;且每个所述内导板布置在靠近所述导风板本体的出风端的区域内。
[0017]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其包括:
[0018] 壳体,其限定有一出风口;和
[0019] 根据以上任一项的导风板,其中导风板本体可转动地安装在出风口处。
[0020] 可选地,空调还包括:电机,用于驱动导风板本体转动;人感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有人体进入室内预设区域;和控制器,配置成在有人体进入室内预设区域时,控制电机驱动导风板本体转动至使风避开人体的位置。
[0021] 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包括导风板本体以及与导风板本体的内表面间隔设置的内导板。内导板与导风板本体共同引导气流流向。并且,内导板还起到拆分、干扰出风口气流的作用,使气流以更加分散、柔和的方式吹向室内,使风感更接近自然风,达到舒适送风的效果。同时,导风板的双层导风结构在空调制冷运行时,也可避免出风口处的凝露现象。此外,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导风需要,通过调节伸缩支架的伸展长度来改变内导板相对于导风
板本体的位置,以达到更好的导风和舒适送风效果。
[0022]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中,内导板设置在导风板本体内侧,空调制冷使导风板本体上扬吹风时,内导板能起到将风上扬引导的作用。这就无需将导风板本体转动至过于竖直的状态(即接近关闭出风口的状态),以避免出风量受到较大影响。
[0023]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中,每个伸缩支架为由四个连杆铰接相连构成的平行四边形机构,结构简单实用,可靠性高且对内导板的支撑非常稳定。并且,使四个伸缩支架分别支撑内导板的四个角,每个角与导风板本体的距离均可调节。如此既能调节内导
板与导风板本体的间距,又能调节内导板与导风板本体的夹角,调节范围很大。
[0024]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中,内导板布置在靠近导风板本体出风端的区域内,以便既能增强实现内导板的导风功能,利于将气流引导至预设的方向,又能避免内导板宽度过宽加大出风阻
[0025]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通过设置人感传感器实现防直吹功能。当有人体进入室内预设区域时,控制导风板转动以避免风直吹人体,达到防直吹的效果,提升了用户的舒适度体验。
[0026]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0027]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0028]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的示意性剖视图;
[0030] 图3是图2所示空调改变了内导板与导风板本体的间距后的状态示意图;
[0031] 图4是图2所示空调改变了内导板与导风板本体的夹角后的状态示意图;
[0032]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板及具有其的空调。其中,“前”、“后”、“上”、“下”、“顶”、“底”、“内”、“外”、“横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
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
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风板。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的示意性剖视图。
[0035] 如图1和图2所示,导风板50一般性地可包括导风板本体51和至少一个内导板52。导风板本体51用于可转动地安装在空调的出风口12处,其转动轴线为图中标示的x轴。导风板本体51用于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2,且在打开出风口12时,可受控地转动至不同角度来改
变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使风吹向室内不同区域。每个内导板52与导风板本体51的内表面
间隔地安装于导风板本体51的内侧,以与导风板本体51共同引导出风口12的气流流向。如
图1所示,导风板本体51在关闭出风口12时面向出风口12内部的表面511为内表面,朝向室
内的表面512为外表面。
[0036] 图1用箭头示意了风向,如图1所示,气流流经导风板本体51表面时,将受到内导板52的干扰,一部分气流沿内导板52外侧流出,一部分气流从内导板52与导风板本体51之间
的间隔区域流出,即气流被拆分、打散。气流被内导板52打散后,不会集中吹向室内,吹拂力度也减弱,变得更加柔和,风感更加接近自然风,达到舒适送风的效果。导风板50的双层的导风结构在空调制冷运行时,也可避免出风口12处的凝露现象
[0037] 图3是图2所示空调改变了内导板52与导风板本体51的间距后的状态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空调改变了内导板52与导风板本体51的夹角后的状态示意图。
[0038]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每个内导板52通过至少一个伸缩支架54与导风板本体51连接。伸缩支架54能够通过伸缩改变自身的伸展长度,改变其两端间距。
伸缩支架5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导风板本体51和内导板52,以通过调节所述伸缩支架54的伸
展长度来改变所述内导板52相对于导风板本体51的位置。
[0039] 如图1所示,每个伸缩支架54可包括第一连杆541和第二连杆542。第一连杆541的第一端铰接于内导板52。第二连杆542的第一端铰接于导风板本体51,第二端铰接于第一连杆541的第二端。伸缩支架54仅包括上述两个连杆能够实现其伸缩功能,且结构非常简单。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两个连杆被调节到某一状态后,应当使其能够相对稳固地保持在该状态,避免在内导板52的压力下轻易地改变其所处状态,以使内导板52能稳固
地保持位置。具体地,可使两个连杆的孔与铰接轴之间的配合为过盈配合
[0040] 如图1所示,可进一步使每个伸缩支架54还包括第三连杆543和第四连杆544。第三连杆543的第一端铰接于第一连杆541的第一端。第四连杆544的第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杆542
的第一端,第二端铰接于所述第三连杆543的第二端。第四连杆544与第一连杆541、第二连杆542和第三连杆543共同构成一平行四边形机构。相比于仅设置两个连杆的方案,利用四
个连杆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使伸缩支架54可靠性更高且稳定性更好,能够更好地抵御伸
缩支架54(绕垂直于导风板本体51表面的轴线的)扭转变形,使内导板52的位置更加稳固,
避免内导板52受强气流作用引起不必要的晃动和移位。
[0041] 可采用手动方式操作伸缩支架54的伸缩,也可采用步进电机驱动伸缩支架54的各连杆转动实现伸缩支架54的伸缩。步进电机可安装于导风板本体51,可采用空调的控制器
控制步进电机的运行过程。具体结构不再赘述。
[0042] 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伸缩支架也可为现有技术中其他能实现伸缩的结构形式。例如,伸缩支架可为伸缩杆,其包括一个外筒和一个可伸缩地插入外筒的内杆。这些替代性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0043]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一个伸缩支架54就可将内导板52安装于导风板本体51,仅需保证该伸缩支架54的结构强度以及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即可。
[0044] 但是,优选使每个内导板52配置多个伸缩支架54,以确保内导板52的稳定性。如图1所示,可使每个内导板52配置有四个伸缩支架54,四个伸缩支架54分别用于支撑内导板52的四角处。如此,内导板52的每个角与导风板本体51的距离均可独立地调节。如此既能调节内导板52与导风板本体51的间距,又能调节内导板52与导风板本体51的夹角,可调性非常
好。
[0045] 以同样数值或接近同样数值调节全部伸缩支架54的伸展长度时,可改变内导板52与导风板本体51的间距,但不改变内导板52与导风板本体51的夹角。例如,在图2所示的状态下,内导板52与导风板本体51的延伸方向基本平行且间距较大,将四个伸缩支架54的伸
展长度缩短同样数值后,达到如图3所示意的状态,使得内导板52与导风板本体51的间距被缩小但夹角未变化。
[0046] 以至少两个数值调节全部或部分伸缩支架54的伸展长度,或者以同样数值调节部分伸缩支架54的伸展长度时,可改变内导板52与导风板本体51的夹角。例如在图2所示意的状态下,仅缩短远离导风板本体51出风端的两个伸缩支架54的伸展长度后,而靠近导风板
本体51出风端的两个伸缩支架54不进行调节,最终调节到图4所示意的状态,使内导板52与导风板本体51的夹角改变。
[0047] 如此,可根据实际导风需要,通过调节伸缩支架54的伸展长度来改变内导板52相对于导风板本体51的位置,以达到更好的导风和舒适送风效果。
[0048] 例如,内导板52与导风板本体51的间隔距离较大时,内导板52与导风板本体51的距离相对较远,内导板52拆分和打散气流的效果将变强,但出风口12的风速和风量受到内
导板52的影响更大。由此,若用户对制冷/制热速度要求不大,而更多地追求送风的舒适度时,可调大内导板52与导风板本体51的间隔距离,参考图2。
[0049] 内导板52与导风板本体51的间隔距离较小时,内导板52更加贴近导风板本体51,内导板52拆分和打散气流的效果将变弱,但出风口12的风速和风量受到内导板52的影响更
小。因此,若用户更加追求制冷/制热速度时(意味着风量必须要大),可调小内导板52与导风板本体51的间隔距离,参考图3。
[0050] 内导板与导风板本体的夹角能够改变内导板的导风风向,例如在图4所示意的状态下,内导板的迎风端相对靠近导风板本体,出风端相对远离导风板本体,以利于向上导
风。当然,还可使内导板的出风端相对远离导风板本体,或者使内导板的横向两端(沿导风板本体转动轴线的两端)距离导风板本体的距离不同。
[0051] 为了提升送风舒适性,现有技术在空调制冷时,希望导风板引导冷风尽量竖直向上地吹出。但是,在导风板接近上吹的极限导风角度时,导风板与出风口所在平面的夹角太小,即开度很小,导风板将严重遮挡出风口,风量变得很小。这就限制了导风板的导风角度范围。特别是在竖向导风时,难以兼顾导风角度和风量。而本实施例中,在导风板向上导风时,由于设置在导风板本体51内表面的内导板52位置相对比较靠上,利于将风上扬吹出。空调制冷运行时,无需将导风板本体51转动至过于接近竖直的状态,这样保证导风板有足够
大的开度,避免风量受到影响。即本实施例兼顾了送风角度和风量。
[0052] 如图1所示,优选使内导板52为直边平行于导风板本体51的转动轴线x轴,且凸面朝向导风板本体51的弧形板,以利于在制冷时将风以更接近竖直向上地引导。
[0053] 可如图1至图4所示仅设置一个内导板52。为了使内导板52的导流范围更大,在平行于导风板本体51的转动轴线(x轴)方向,使内导板52的两端与导风板本体51的两端平齐
(也就是使内导板52与导风板本体51的长度相同)。
[0054] 当然,也可设置多个内导板52。可使多个内导板52沿平行于x轴的方向依次排列,或以其他方式排布在导风板本体51的内侧,这些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0055] 如图1所示,在导风板50导风时,空调内部气流先经过导风板本体51朝向出风口12内侧的一端(B端),经导风板本体51引导后,经朝向出风口12外侧的一端(A端)吹向室内。由此,定义B端为迎风端,A端为出风端。可将内导板52布置在靠近导风板本体51的出风端的区域内,使气流在受到导风板本体51的靠近迎风端的部分引导后,再吹向内导板52。也就是使内导板52在导风板本体51的导风周期的末期进行扰流,能够使扰流后的气流更快地吹向室
内。同时,优选使内导板52的宽度与导风板本体51的宽度之比在1/4至1/2之间,以便既能增强实现内导板52的导风功能,利于将气流引导至预设的方向。又能避免内导板52的宽度过
宽加大出风阻力。
[005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空调可为壁挂机、柜机或者中央空调的各种末端机型。下面以壁挂机为例进行介绍。
[0057] 如图2至图4所示,空调一般性地可包括壳体10,壳体10上设置有进风口11、出风口12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导风板50。导风板50的导风板本体51可转动地安装在出风口12
处,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所介绍的各种功能和效果。
[0058] 空调还包括蒸发器20、风机30、风道40、摆叶60。蒸发器20用于与从进风口11进入壳体10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形成热交换风(具体地,制冷时为冷风,制热时为热风)。风道40的进口面向蒸发器20,出口连通出风口12。风机30可为贯流风机,其设置在风道40的进口处,以促使空气从蒸发器20处流至出风口12处。壳体10在出风口12处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
臂70,导风板本体51上设置有与多个第一安装臂70匹配的多个第二安装臂515,第二安装臂
515可转动地安装于对应的第一安装臂70上。摆叶60用于进行左右摆风。
[0059] 可使出风口12位于壳体10前侧下部,并为沿平方向延伸的长条矩形。使导风板本体51为与出风口12匹配的长条矩形状。且导风板本体51的转动轴线(x轴)平行于导风板
本体51的长度方向。
[0060]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的示意性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空调可包括电机53、人感传感器80以及控制器90。
[0061] 电机53用于驱动导风板本体51绕其转动轴线转动。人感传感器80安装于壳体10上,用于检测是否有人体进入室内预设区域。该区域可为人体能够进入的室内部分区域,如床及其附近,也可为室内全部区域。人感传感器80可为红外传感器。人感传感器80检测到有人进入该预设区域后,形成人体感应信号,并将其传递给控制器90。
[0062] 用户可选择空调是否进入防直吹模式。当空调处于防直吹模式时,控制器90接收到人感传感器80传递的人体感应信号后,控制电机53带动导风板本体51转动至使风避开人
体的位置(例如上吹位置或下吹位置)。还可使控制器90控制摆叶60的角度,使风避开人体。
这样能够达到防直吹的效果,提升了用户的舒适度体验。
[0063] 当空调并不处于防直吹模式时,控制器90根据用户通过遥控器或其他通信终端发来的其他控制信号,或者根据空调的预设运行模式,控制导风板的转动。
[0064]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