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换热器 / 潜热 / 双蒸发温度的新风空调

蒸发温度的新空调

阅读:139发布:2020-05-08

专利汇可以提供蒸发温度的新空调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申请 涉及 空调 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 蒸发 温度 的新 风 空调。新风空调包括制冷剂循环系统、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接的双吸气 压缩机 、四通 阀 、低温 蒸发器 、高温蒸发器、节流装置和 冷凝器 ;新风通道内沿室外至室内的方向依次设置有全热交换芯体、高温蒸发器和低温蒸发器;排风通道内设置有全热交换芯体。本申请使用一台压缩机即可实现双蒸发温度,在达到除湿目的的同时,可对所需处理的空气实现 显热 、 潜热 分开处理,提高系统制冷能效,通过全热交换芯体可以实现废热利用,一套设备即可空气的多种处理过程,设备结构简单,成本更低。(ESM)同样的 发明 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 专利,下面是蒸发温度的新空调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双蒸发温度的新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接的双吸气压缩机(1)、第一四通(2)、低温蒸发器(3)、第一节流装置(4)和冷凝器(5);
第二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接的所述双吸气压缩机(1)、第二四通阀(6)、高温蒸发器(7)、第二节流装置(8)和所述冷凝器(5),所述第一四通阀(2)和第二四通阀(6)的S端分别连接所述双吸气压缩机(1)的两个吸气孔;
新风通道(9),其内沿室外至室内的方向依次设置有全热交换芯体(10)、所述高温蒸发器(7)和所述低温蒸发器(3);
排风通道(11),其内设置有所述全热交换芯体(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蒸发温度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新风通道(9)内,室外进风口(12)与所述全热交换芯体(10)之间设置有初效过滤器(13),所述全热交换芯体(10)与所述高温蒸发器(7)之间设置有高效过滤器(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蒸发温度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新风通道(9)内,室内送风口(15)与所述低温蒸发器(3)之间设置有加湿器(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蒸发温度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通道(9)的室外进风口(12)处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封闭所述室外进风口(12)的盖板(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蒸发温度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通道(9)与所述排风通道(11)之间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新风通道(9)和所述排风通道(11)的回风通孔(18),在所述新风通道(9)内,所述回风通孔(18)位于所述全热交换芯体(10)与所述高温蒸发器(7)之间,在所述排风通道(11)内,所述回风通孔(18)位于所述全热交换芯体(10)与室内回风口(19)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蒸发温度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排风通道(11)内的挡板(20),所述挡板(20)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当所述挡板(20)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挡板(20)封闭所述回风通孔(18),所述排风通道(11)保持贯通;
当所述挡板(20)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挡板(20)封闭所述排风通道(11),所述回风通孔(18)打开,室内回风口(19)与所述回风通孔之间的排风通道和所述回风通孔(18)与室内送风口(15)之间的新风通道保持贯通,形成回风通道;
当所述挡板(20)位于第三位置时,所述新风通道(9)和所述排风通道(11)均保持贯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蒸发温度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挡板(20)位于第三位置时,通过调整所述挡板(20)与所述排风通道(11)横截面之间的度,可以调节所述新风通道(9)和所述排风通道(11)之间风量的比例。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蒸发温度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风通道(11)内,所述回风通孔(18)与所述室内回风口(19)之间设置有用于检测空气中二浓度的二氧化碳传感器(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蒸发温度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4)和第二节流装置(8)均为电子膨胀阀。

说明书全文

蒸发温度的新空调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蒸发温度的新风空调。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新风除湿机的原理是通过蒸发器制冷降低空气温度至露点除湿,然后通过冷凝器再热使空气温度上升至送风状态,然后送入室内。由于传统新风除湿机为了达到除湿目的,蒸发温度通常很低,导致系统能效较低,且没有回收排风中的冷/热量,能源浪费较大。
[0003] 专利号为CN201610807963.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热回收及双蒸发温度的高效新风除湿机,该专利在排风通道设置热回收换热器回收排风冷量,降低冷凝温度;使用两个压缩机和两个蒸发器组成双吸气双蒸发温度系统,高温蒸发器处理新风显热,低温蒸发器处理新风潜热,将新风的热湿负荷分开处理,提高系统能效。但是该专利需使用两个压缩机、五个换热器和五个节流装置,系统结构复杂,成本较高,控制难度较大。
[0004] 且现有技术中新风机只有新风一种模式,在不需要新风或者仅需要少量新风条件下,经过室内换热器的风量较小,会导致室内换热器效果变差。而且因为新风机只有新风一种模式,无法对室内空气进行制冷/制热处理,如需实现制冷或制热功能还需要另外配置一套空调设备,导致室内设备较多,成本较高。实用新型内容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蒸发温度的新风空调。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双蒸发温度的新风空调,其包括:
[0007] 第一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接的双吸气压缩机、第一四通、低温蒸发器、第一节流装置和冷凝器;
[0008] 第二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接的所述双吸气压缩机、第二四通阀、高温蒸发器、第二节流装置和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的S端分别连接所述双吸气压缩机的两个吸气孔;
[0009] 新风通道,其内沿室外至室内的方向依次设置有全热交换芯体、所述高温蒸发器和所述低温蒸发器;
[0010] 排风通道,其内设置有所述全热交换芯体。
[0011] 进一步的,在所述新风通道内,室外进风口与所述全热交换芯体之间设置有初效过滤器,所述全热交换芯体与所述高温蒸发器之间设置有高效过滤器。
[0012] 进一步的,在所述新风通道内,室内送风口与所述低温蒸发器之间设置有加湿器
[0013] 进一步的,所述新风通道的室外进风口处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封闭所述室外进风口的盖板。
[0014] 进一步的,所述新风通道与所述排风通道之间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新风通道和所述排风通道的回风通孔,在所述新风通道内,所述回风通孔位于所述全热交换芯体与所述高温蒸发器之间,在所述排风通道内,所述回风通孔位于所述全热交换芯体与室内回风口之间。
[0015] 进一步的,双蒸发温度的新风空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排风通道内的挡板,所述挡板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
[0016] 当所述挡板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挡板封闭所述回风通孔,所述排风通道保持贯通;
[0017] 当所述挡板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挡板封闭所述排风通道,所述回风通孔打开,室内回风口与所述回风通孔之间的排风通道和所述回风通孔与室内送风口之间的新风通道保持贯通,形成回风通道;
[0018] 当所述挡板位于第三位置时,所述排风通道和所述新风通道均保持贯通。
[0019] 进一步的,当所述挡板位于第三位置时,通过调整所述挡板与所述排风通道横截面之间的度,可以调节所述新风通道和所述排风通道之间风量的比例。
[0020] 进一步的,在所述排风通道内,所述回风通孔与所述室内回风口之间设置有用于检测空气中二浓度的二氧化碳传感器
[0021]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均为电子膨胀阀。
[0022]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使用一台压缩机即可实现双蒸发温度,在达到除湿目的的同时,可对所需处理的空气实现显热、潜热分开处理,提高系统制冷能效,通过全热交换芯体可以实现废热利用,一套设备即可空气的多种处理过程,设备结构简单,成本更低。附图说明
[0023]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4] 图1示意性的给出了本申请新风空调的系统循环结构参考图;
[0025] 图2示意性的给出了本申请新风空调的制冷模式循环图;
[0026] 图3示意性的给出了本申请新风空调的制冷模式循环图;以及
[0027] 图4示意性的给出了本申请新风空调的室内机的结构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9]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30]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0031]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32] 此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33]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1-4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34] 如图1-4所示,给出了一种双蒸发温度的新风空调。其包括第一制冷剂循环系统、第二制冷剂循环系统、新风通道9和排风通道11。其中,第一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接的双吸气压缩机1、第一四通阀2、低温蒸发器3、第一节流装置4和冷凝器5;第二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接的双吸气压缩机1、第二四通阀6、高温蒸发器7、第二节流装置8和冷凝器5,第一四通阀2和第二四通阀6的S端分别连接双吸气压缩机1的两个吸气孔;新风通道9内沿室外至室内的方向依次设置有全热交换芯体10、高温蒸发器7和低温蒸发器3;
排风通道11内设置有全热交换芯体10。
[0035] 上述的新风空调的系统循环如图1所示,包括制冷剂循环和风道循环两部分。
[0036] 其中制冷剂循环包括双吸气压缩机1、第一四通阀2、第二四通阀6、冷凝器5、第一节流装置4、第二节流装置8、高温蒸发器7、低温蒸发器3,以及将这些部件连接起来的制冷剂管道,双吸气压缩机1的排气端分别与第一四通阀2和第二四通阀6的D端相连,第一四通阀2和第二四通阀6的C端与冷凝器5的一端相连,冷凝器5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子膨胀阀和第二电子膨胀阀相接,第一节流装置4的另一端与低温蒸发器3相连,第二电子节流装置的另一端与高温蒸发器7相连,低温蒸发器3的另一端与第一四通阀2的E端相接,高温蒸发器7的另一端与第二四通阀6的E端相接,第一四通阀2的S端与双吸气压缩机1的一个气液分离器的吸气口相连,第二四通阀6的S端与双吸气压缩机1的另一个气液分离器的吸气口相连。风道循环包括全热交换芯体10、高温蒸发器7和低温蒸发器3,以及与这些部件连通的新风通道9和排风通道11。
[0037]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使用一台压缩机即可实现双蒸发温度,在达到除湿目的的同时,可对所需处理的空气实现显热、潜热分开处理,提高系统制冷能效,通过全热交换芯体10可以实现废热利用,一套设备即可空气的多种处理过程,设备结构简单,成本更低。
[0038] 上述的新风空调运行在制冷除湿模式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调节第一四通阀2和第二四通阀6,使得双吸气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冷凝器5的一端连通,使得双吸气压缩机1的两个吸气口分别与高温蒸发器7和低温蒸发器3连通;调节第一节流装置4和第二节流装置8的节流效果,控制从第一节流装置4出来的两相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均低于从第二节流装置8出来的两相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具体的制冷循环运行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制冷模式下,第一四通阀2和第二四通阀6均为E端与S端相通,D端和C端相通。如图所示,双吸气压缩机1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分别进入第一四通阀2和第二四通阀6的D端,之后从第一四通阀2和第二四通阀6的C端进入冷凝器5被冷却和冷凝,从冷凝器5出来的高压液态制冷剂分别进入第一节流装置4和第二节流装置8,被节流为低温低压的两相制冷剂,通过控制第一节流装置4和第二节流装置8的节流效果,使得从第一节流装置4出来的两相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均低于从第二节流装置8出来的两相制冷剂,进而使得制冷剂系统的蒸发侧存在两个蒸发温度。从第一节流装置4出来的两相制冷剂进入低温蒸发器3进行吸热蒸发,从低温蒸发器3出来的气态制冷剂经过第一四通阀2的E端和S端后,被吸入双吸气压缩机1的第一气液分离器后被再次压缩。从第二节流装置8出来的两相制冷剂进入高温蒸发器7进行吸热蒸发,从高温蒸发器7出来的气态制冷剂经过第二四通阀6的E端和S端后,被吸入双吸气压缩机1的第二气液分离器后被再次压缩。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在排气口汇合后再次被排出双吸气压缩机1并分别进入第一四通阀2的D端和第二四通阀6的D端,完成整个制冷剂循环。
[0039] 上述的制冷剂循环因存在两个蒸发温度,高温蒸发器7内制冷剂蒸发压力较高,压缩比较小。相比单蒸发温度制冷剂循环,本申请实施方式所用的双蒸发温度的制冷剂循环系统能效更高。新风经过高温蒸发器7时,只降低温度而含湿量不降低;新风再经过低温蒸发器3时,温度和含湿量均降低。对于通过新风通道9引入的新风而言,是一个温湿分控的过程。
[0040] 制冷模式下,室外新风经过室外进风口12后进入全热交换芯体10,在全热交换芯体10内,高温高湿的室外新风和低温低湿的室内回风进行热湿交换,新风温度和含湿量降低,回风温度和含湿量升高。从全热交换芯体10出来的新风和部分回风(混风模式的时候)混合,经过高温蒸发器7,高温蒸发器7的蒸发温度较高(高于从全热交换芯体10出来的新风的露点温度),新风经过高温蒸发器7后,温度降低而含湿量不变,从高温蒸发器7出来的新风再经过低温蒸发器3降温除湿,温度进一步降低,含湿量下降,通过调节第一节流装置4的节流效果调节低温蒸发器3的蒸发温度,使得从低温蒸发器3出来的新风达到送风要求,被送入室内。混风模式下,室内回风可以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与新风在全热交换芯体10进行热湿交换后被排出室外,另一部分与从全热交换芯体10出来的新风混合后,再依次经过高温蒸发器7和低温蒸发器3后被再次送入室内。
[0041] 上述的新风空调运行在制热模式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调节第一四通阀2和第二四通阀6,使得双吸气压缩机1的两个吸气口分别与冷凝器5的一端连通,使得双吸气压缩机1的排气口分别与高温蒸发器7和低温蒸发器3连通。制热模式下,制冷剂循环运行示意图如图3所示,此模式下第一四通阀2和第二四通阀6均为E端与D端相通,S端和C端相通。如图所示,双吸气压缩机1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分别进入与第一四通阀2和第二四通阀6的D端,之后从第一四通阀2和第二四通阀6的E端进入低温蒸发器3和高温蒸发器7冷却和冷凝,从低温蒸发器3和高温蒸发器7出来的高压液态制冷剂分别进入第一节流装置4和第二节流装置8,被节流为低温低压的两相制冷剂。从第一节流装置4和第二节流装置8出来的两相制冷剂进入冷凝器5进行吸热蒸发,从冷凝器5出来的气态制冷剂分为两路,两路制冷剂分别经过第一四通阀2和第二四通阀6的C端和S端后,被吸入双吸气压缩机1的第一气液分离器和第二气液分离器后被再次压缩。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在双吸气压缩机1的排气口汇合后再次被排出双吸气压缩机1,并分别进入第一四通阀2的D端和第二四通阀6的D端,完成整个制冷剂循环。制热模式下,压缩机排气同时排入高温蒸发器7和低温蒸发器3,因此高温蒸发器7和低温蒸发器3的冷凝温度和冷凝压力相同,制冷剂系统只有一个冷凝温度和一个蒸发温度。
[0042]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新风空调运行在制热加湿模式控制方法包括:控制新风空调运行在所述制热模式下;在新风通道9内,对穿过低温蒸发器3的空气进行加湿处理。制热模式下,室外新风经过新风通道9进入全热交换芯体10,在全热交换芯体10内,低温低湿的室外新风和高温高湿的室内回风进行热湿交换,新风温度和含湿量升高,回风温度和含湿量降低。从全热交换芯体10出来的新风和部分回风(混风模式的时候)混合,经过高温蒸发器7和低温蒸发器3,新风温度升高而含湿量不变,通过调节第一节流装置4和第二节流装置8节流效果,可调节高温蒸发器7和低温蒸发器3的冷凝温度,使得从低温蒸发器3出来的新风达到送风温度要求,然后新风经过加湿处理后,含湿量增加到所需要求并被送入室内。在混风模式下,室内回风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与新风在全热交换芯体10进行热湿交换后被排出室外,另一部分与从全热交换芯体10出来的新风混合后,再依次经过高温蒸发器7和低温蒸发器3后被再次送入室内。
[004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新风通道9内,室外进风口12与全热交换芯体10之间设置有初效过滤器13,全热交换芯体10与高温蒸发器7之间设置有高效过滤器14,用于提供空气的过滤效果。
[004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新风通道9内,室内送风口15与低温蒸发器3之间设置有加湿器16,当处于制冷除湿模式时,加湿器16不开启,当处于制热加湿模式时,可以开启加湿器16,对通过低温蒸发器3的新风或混风进行加湿处理。
[0045] 可选的,第一节流装置4和第二节流装置8均为电子膨胀阀。
[0046]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新风空调被分为室外机和室内机,室外机安装在室外,室内机安装在室内设备间或者在室内吊顶隐藏安装。室外机和室内机通过四根连接管相连通,制冷剂通过连接管在室外机和室内机直接流通,形成制冷剂循环的流动。室内机被隔板分隔为新风通道9和排风通道11,新风通道9依次经过室外进风口12、初效滤网、全热交换芯体10、高效滤网、高温蒸发器7、低温蒸发器3、加湿器、室内送风口15;回风通道依次通过室内回风口19、全热交换芯体10、室外排风口24。其中室外进风口12通过风管与室外大气相连通,室内送风口15通过风管与室内各送风口相连通,室内回风口19通过风管与室内各回风口相连通,室外排风口24与室外大气相连通。特别地,室外进风口12的风管管口和室外排风口24的风管管口需要保持1米以上距离,并且开口朝向相反,避免室外排风和室内进风短路(排风又直接抽入室内)。
[0047]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的新风空调可以通过对系统各部件的控制,可以实现对空气多种处理过程,包括制冷、降温除湿、制热、升温加湿、新风换气等,系统各部件控制可以如表1所示。
[0048] 表1.各种空气处理过程控制表
[0049] 功能 制冷剂循环模式 第一/二四通阀 双吸气压缩机1 室外风机 加湿器制冷除湿 制冷模式 DC通、ES通 开 高档 关
制热 制热模式 DE通、CS通 开 高档 关
升温加湿 制热模式 DE通、CS通 开 高档 开
新风换气 关机 DC通、ES通 关 关 关
[0050]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通道新风空调可以切换不同送风模式,不同送风模式包括新风模式(回风不与新风混合,全部经过全热交换芯体10)、回风模式(回风不经过全热交换芯体10)、混风模式(回风部分与新风混合,部分经过全热交换芯体10后排出室外)。
[0051] 新风空调运行在新风模式的控制方法包括:保持新风通道9和排风通道11贯通;开启送风机23使进入新风通道9内的空气全部送入室内,开启排风机22使进入排风通道11内的空气全部排出室外。
[0052] 新风空调运行在回风模式的控制方法包括:新风通道9的室外进风口12关闭;使新风通道9与排风通道11连通,在所述排风通道9内,连通位置位于室内回风口19与全热交换芯体10之间,在所述新风通道11内,连通位置位于全热交换芯体10与高温蒸发器7之间;在所述连通位置与所述全热交换芯体10之间封闭所述排风通道11;开启送风机23,使从室内回风口19进入排风通道11内的空气全部通过连通位置进入到新风通道9内,依次穿过高温蒸发器7和低温蒸发器3进入室内。
[0053] 新风空调运行在混风模式的控制方法包括:保持新风通道9和排风通道11贯通,且新风通道9和排风通道11在所述连通位置保持连通;开启送风机23使进入新风通道9内的空气全部送入室内;开启排风机22使进入排风通道11内的空气一部分通过室外排风口24排出室外,另一部分通过连通位置进入到新风通道9内,与新风混合后进入室内。
[0054] 为了方便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新风空调可以切换不同送风模式,改进新风空调的室内机结构如图4所示。室内机被分为新风通道9和排风通道11,其中新风通道9包括室外进风口12、初效过滤器13、全热交换芯体10、送风机23、高效过滤器、高温蒸发器7、低温蒸发器3、加湿器和室内送风口15;回风通道包括室内回风口19、全热交换芯体10(与新风通道9为同一个芯体)、排风机22和室外排风口24。
[0055] 新风通道9的室外进风口12处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封闭室外进风口12的盖板17。新风通道9与排风通道11之间开设有用于连通新风通道9和排风通道11的回风通孔18,在新风通道9内,回风通孔18位于全热交换芯体10与高温蒸发器7之间,在排风通道11内,回风通孔
18位于全热交换芯体10与室内回风口19之间。双蒸发温度的新风空调还包括设置在排风通道11内的挡板20,挡板20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当挡板20位于第一位置时,挡板20封闭回风通孔18,排风通道11保持贯通;当挡板20位于第二位置时,挡板20封闭排风通道11,回风通孔18打开,室内回风口1919与回风通孔之间的排风通道11和回风通孔18与室内送风口1520之间的新风通道9保持贯通,形成回风通道;当挡板20位于第三位置时,新风通道9和排风通道11均保持贯通。具体的,当挡板20位于第三位置时,通过调整挡板20与排风通道11横截面之间的角度,可以调节新风通道9和排风通道11的开度,进而可以调节新风通道9和排风通道11之间风量的比例。
[0056] 室内机中的挡板,用于切换不同送风模式,新风模式下挡板位于第一位置,回风不与新风混合,全部经过全热交换芯体10;回风模式下挡板位于第二位置,回风不经过全热交换芯体10,全部与新风混合后经过处理后送入室内;混风模式下挡板位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三位置,回风部分与新风混合,部分经过全热交换芯体10。通过调节新风通道9和排风通道11的开度,可以调节经过全热交换芯体10的回风流量与总回风流量之间的比例。可选的,如图4所示,第一位置与第二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此时挡板与第二位置之间夹角β的大小(0≤β≤90),可以调节经过全热交换芯体10的回风流量与总回风流量之间的比例,β越大,则该比例越大。
[0057] 基于上述的新风空调室内机,可通过风机、挡板和盖板的控制,切换新风模式、回风模式和混风模式,具体控制如表2。
[0058] 表2.送风模式控制表
[0059]
[0060] 如图4和表2所示,该新风模式下,送风机23和排风机22均开启运行,挡板位置处于第一,室外进风口12的盖板开启(由室外进风口12电机驱动,θ=90°)。室外进风口12由于送风机23抽风负压作用,室外新风经过初效滤网后进入全热交换芯体10,在全热交换芯体10里,新风与回风进行全热交换,回收室内回风的冷量(制冷季节)/热量(制热季节)。新风再由送风机23的正压作用经过高效过滤器、高温蒸发器7、低温蒸发器3、加湿器后送入室内。由于回风机抽风负压作用,室内回风被抽入全热交换芯体10与新风进行全热交换,然后由排风机22正压排到室外。
[0061] 如图4和表2所示,该混风模式下,送风机23和排风机22均开启运行,风阀挡板位置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三位置,室外进风口12的盖板开启(由室外进风口12电机驱动,θ=90°)。室外进风口12由于送风机23抽风负压作用,室外新风经过初效滤网后进入全热交换芯体10,在全热交换芯体10里,新风与部分回风进行全热交换,回收将要排出室外的室内回风的冷量(制冷季节)/热量(制热季节)。从全热交换芯体10出来的新风与另一部分回风混合后,再由送风机23的正压作用经过高效过滤器、高温蒸发器7、低温蒸发器3、加湿器后送入室内。将要排出室外的部分回风在回风机抽风负压作用,被抽入全热交换芯体10与新风进行全热交换,然后由排风机22正压排到室外。通过调节风阀挡板与风阀挡板位置2之间夹角β的大小(0≤β≤90),可以调节要排到室外的部分回风流量与总回风流量之间的比例,β越大,则该比例越大,新风换气量越大(为维持室内气压稳定,新风量等于排到室外的回风量)。
[0062] 如图4和表2所示,在混风模式下,送风机23开启运行,排风机22关闭,风阀挡板位置处于第二位置,室外进风口12盖板关闭(由室外进风口12处的电机驱动,θ=0°,θ为盖板相对于室外进风口打开的角度),无室外新风进入室内机,室内回风不经过全热交换芯体10。由于送风机23的驱动下,室内回风经过高效过滤器、高温蒸发器7、低温蒸发器3、加湿器后送入室内。室内回风经过过滤和处理后又被送入室内。
[0063] 如图4所示,高温蒸发器7两端分别有制冷剂接口a和制冷剂接口b,其中,制冷剂接口a用于与第二节流装置8连接,制冷剂接口b用于与第二四通阀6的E端连接;低温蒸发器3两端分别有制冷剂接口c和制冷剂接口d,制冷剂接口c用于与第一节流装置4连接,制冷剂接口d用于与第一四通阀2的E端连接。室内机通过制冷剂接口a、制冷剂接口b、制冷剂接口c和制冷剂接口d与室外机连通,实现制冷剂在室内机和室外机之间的流动。
[0064]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检测排风通道11内室内回风口19与全交换芯体之间的空气的二氧化碳浓度;若二氧化碳浓度不小于2000PPM,控制新风空调运行在所述新风模式,若二氧化碳浓度不大于1000PPM,控制新风空调运行在所述回风模式,若二氧化碳浓度大于1000PPM且小于2000PPM,控制新风空调运行在所述回风模式。具体的硬件实现方式可以如图4所示,在排风通道11内,回风通孔18与室内回风口19之间设置有用于检测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二氧化碳传感器21。在室内排风通道11设置二氧化碳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并根据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手动或自动运行不同送风模式,实现节能的同时保证室内空气质量。表3为一种可选的各送风模式的运行条件。
[0065] 表3各送风模式运行条件
[0066] 条件 送风模式2000PPM≤CO2浓度 新风模式
1000PPM≤CO2浓度≤2000PPM 混风模式
CO2浓度≤1000PPM 回风模式
[0067] 上述的控制方法对于新风模式、混风模式、回风模式均具有净化作用,各送风模式可与制冷、降温除湿、制热或升温加湿功能同时使用,为室内提供恒温(制冷/制热)、恒湿(加湿、除湿)、恒氧(低CO2浓度)、恒净(净化)的舒适环境。
[0068]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空新风空调还可以包括其他必要组件或结构,并且对应的布置位置和连接关系均可参考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各未述及结构的连接关系、操作及工作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可知的,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0069] 本说明书中部分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70]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