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换热器 / 散热片 / 高效率铆合方法

高效率铆合方法

阅读:314发布:2024-01-05

专利汇可以提供高效率铆合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高效率铆合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将 散热 片预装在 基座 的铆合槽上形成RBC模组;对RBC模组进行转移,并使得 散热片 朝上摆放;在RBC模组移至下模过程中,通过百叶导向装置对基座上的所有散热片进行梳理摆正,然后进行合模铆合。预先将散热片预装在基座的铆合槽上形成RBC模组然后再移送到下模上,避免受限于上、下模之间的有限操作空间,给操作带来便利;而且能通过百叶导向装置对所有散热片进行梳理导正,确保所有散热片均能与基座进行精确装配,解决了传统散热片均出现倾斜或移位等现象,提升铆合效果,保证产品 质量 ,同时也省去传统人工对散热片调位扶正工序,省时省 力 ,有效提高良品率,操作简单、方便,易于实现。,下面是高效率铆合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高效率铆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1)将散热片预装在基座的铆合槽上形成RBC模组;
(2)对RBC模组进行转移,并使得散热片朝上摆放;
(3)在RBC模组移至下模过程中,通过百叶导向装置对基座上的所有散热片进行梳理摆正;
(4)待RBC模组移至上模的下方位置时,上模下行按压在散热片上,使得位于散热片下缘位置的铆压头嵌入基座的铆合槽并因受压变形扩展紧紧顶压在铆合槽的内槽壁上,实现散热片和基座铆合连接形成一体结构,获得铆合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率铆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RBC模组装配在下模上,其中所述基座位于下模板上,而所述散热片朝上摆放;进给驱动装置驱动下模向上模的下方位置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率铆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上模对应下模的进出位置上设有百叶导向装置,该百叶导向装置上具有若干与所述散热片相适配的导正槽;在RBC模组移至下模过程中,所述散热片正好插入导正槽,在导正槽的导正作用下,实现对基座上的所有散热片进行梳理摆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率铆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获得铆合产品后,上模退回初始位置,进给驱动装置驱动下模退回初始位置,取下铆合产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率铆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RBC模组放置在进料传送带上,其中所述基座位于进料传送带上,而所述散热片朝上摆放;
进料传送带将RBC模组输送至输送机构上,该输送机构将RBC模组推向下模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率铆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上模靠近输送机构的一侧位置上设有百叶导向装置,该百叶导向装置上具有若干与所述散热片相适配的导正槽;在RBC模组移至上模上的过程中,所述散热片正好插入导正槽,在导正槽的导正作用下,实现对基座上的所有散热片进行梳理摆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率铆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待RBC模组完全移至下模上时,下模上的浮动滑架下降使RBC模组降低定位在铆合工位上;
上模下行按压在散热片上,使得位于散热片下缘位置的铆压头嵌入基座的铆合槽并因受压变形扩展紧紧顶压在铆合槽的内槽壁上,实现散热片和基座铆合连接形成一体结构,获得铆合产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率铆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以下步骤:
(5)上模退回初始位置,下模上的浮动滑架上升使铆合产品升高至与
出料传送带在同一平高度上;
(6)顶出机构推动铆合产品移至出料传送带上,由出料传送带传送至预定位置。

说明书全文

高效率铆合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铆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率铆合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RBC是Rllo-Bond-Card的简称,中文名称为吹胀板。RBC的一面设有吹胀起的管路,管路内部填充介质,以提升散热性能。
[0003] 在生产时,现有的RBC与散热基板的装配工艺具体为:先在散热基板开有插槽,然后将散热基板平放,接着将RBC的下边缘对准插槽,随后手持榔头敲打RBC的上边缘,使RBC卡入插槽中,靠过盈配合将RBC定位固定在散热基板上。该装配工艺配合不够紧密,连接效果差,易出现RBC从插槽中掉出的现象,而且装配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另外在敲打RBC的上边缘过程中,由于没有支撑限位结构去对RBC的两侧面进行支撑限位,容易导致RBC变形而出现不良品,难以保证产品质量
[0004] 为此,市面上推出一种铆合设备,其工艺是将RBC逐一插在下模上,然后再手工调正各个RBC的位置,接着再盖上散热基板,使RBC上的铆压头对准散热基板的铆合槽,最后将整下模推至上模的下方位置进行合模铆压,其虽然能实现自动铆合的目的,但是在盖上散热基板时,由于人手松开后RBC后易出现倾斜移位现象,这时又要重新对RBC进行调位扶正,而且易于上、下模之间的操作空间有限,难以操作。同时,全靠人个主观判断,费时费,另外在移动过程中,RBC易因下模的移动过程的震动而晃动或移位,难以确保铆合质量,同样易产生不良产品。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步骤简单,易于实现,提升铆合效率和质量的高效率铆合方法。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率铆合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将散热片预装在基座的铆合槽上形成RBC模组;
(2)对RBC模组进行转移,并使得散热片朝上摆放;
(3)在RBC模组移至下模过程中,通过百叶导向装置对基座上的所有散热片进行梳理摆正;
(4)待RBC模组移至上模的下方位置时,上模下行按压在散热片上,使得位于散热片下缘位置的铆压头嵌入基座的铆合槽并因受压变形扩展紧紧顶压在铆合槽的内槽壁上,实现散热片和基座铆合连接形成一体结构,获得铆合产品。
[0007]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RBC模组装配在下模上,其中所述基座位于下模板上,而所述散热片朝上摆放;进给驱动装置驱动下模向上模的下方位置移动。
[0008]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所述上模对应下模的进出位置上设有百叶导向装置,该百叶导向装置上具有若干与所述散热片相适配的导正槽;在RBC模组移至下模过程中,所述散热片正好插入导正槽,在导正槽的导正作用下,实现对基座上的所有散热片进行梳理摆正。
[0009]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4)还包括以下步骤:在获得铆合产品后,上模退回初始位置,进给驱动装置驱动下模退回初始位置,取下铆合产品。
[001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RBC模组放置在进料传送带上,其中所述基座位于进料传送带上,而所述散热片朝上摆放;
进料传送带将RBC模组输送至输送机构上,该输送机构将RBC模组推向下模方向。
[001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所述上模靠近输送机构的一侧位置上设有百叶导向装置,该百叶导向装置上具有若干与所述散热片相适配的导正槽;在RBC模组移至上模上的过程中,所述散热片正好插入导正槽,在导正槽的导正作用下,实现对基座上的所有散热片进行梳理摆正。
[001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待RBC模组完全移至下模上时,下模上的浮动滑架下降使RBC模组降低定位在铆合工位上;
上模下行按压在散热片上,使得位于散热片下缘位置的铆压头嵌入基座的铆合槽并因受压变形扩展紧紧顶压在铆合槽的内槽壁上,实现散热片和基座铆合连接形成一体结构,获得铆合产品。
[001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其还包括以下步骤:(5)上模退回初始位置,下模上的浮动滑架上升使铆合产品升高至与
出料传送带在同一平高度上;
(6)顶出机构推动铆合产品移至出料传送带上,由出料传送带传送至预定位置。
[00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实现,预先将散热片预装在基座的铆合槽上形成RBC模组然后再移送到下模上,避免受限于上、下模之间的有限操作空间,给操作带来便利;而且在转移至上模下方位置的过程中,通过百叶导向装置对所有散热片进行梳理导正,确保所有散热片均能与基座进行精确装配,解决了传统散热片均出现倾斜或移位等现象,提升铆合效果,保证产品质量,同时也省去传统人工对散热片进行调位扶正工序,省时省力,有效提高良品率,操作简单、方便,易于实现。
[0015] 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1。
[0017] 图2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2。
[0018] 图3是实现本发明中工艺流程图1的半自动铆合设备。
[0019] 图4是图3中的侧视结构图。
[0020] 图5是图3中滑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是图3中百叶导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7是图6中安装的俯视示意图。
[0023] 图8是图6中导向块的俯视示意图。
[0024] 图9是实现本发明中工艺流程图2的全自动铆合设备。
[0025] 图10是图9中的侧视结构图。
[0026] 图11是图9中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12是图9中百叶导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13是图12中安装块的俯视示意图。
[0029] 图14是图12中导向块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实施例1,参见图1和图3至图8,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效率铆合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将散热片1预装在基座2的铆合槽上形成RBC模组;
(2)对RBC模组进行转移,并使得散热片1朝上摆放;具体的,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RBC模组装配在下模3上,其中所述基座2位于下模3板上,而所述散热片1朝上摆放;
进给驱动装置12驱动下模3向上模的下方位置移动。
[0031] (3)在RBC模组移至下模3过程中,通过百叶导向装置5对基座2上的所有散热片1进行梳理摆正;具体的,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所述上模对应下模3的进出位置上设有百叶导向装置5,该百叶导向装置5上具有若干与所述散热片1相适配的导正槽;在RBC模组移至下模3过程中,所述散热片1正好插入导正槽,在导正槽的导正作用下,实现对基座2上的所有散热片1进行梳理摆正。
[0032] (4)待RBC模组移至上模的下方位置时,上模4下行按压在散热片1上,使得位于散热片1下缘位置的铆压头嵌入基座2的铆合槽并因受压变形扩展紧紧顶压在铆合槽的内槽壁上,实现散热片1和基座2铆合连接形成一体结构,获得铆合产品。在获得铆合产品后,上模4退回初始位置,进给驱动装置12驱动下模3退回初始位置,取下铆合产品。
[0033] 一种实现高效率铆合方法的半自动铆合设备,其包括下机台板11、进给驱动装置12和定位装置13,所述上模4位于所述下机台板11的一侧上方位置,所述下模3通过滑动组件14设置在下机台板11上,所述进给驱动装置12设置在下机台板11上,并能驱动下模3于滑动组件14上相对所述下模3作移进或移出动作,所述定位装置13设置在下模上,并能对位于下模3上的基座2进行定位,所述百叶导向装置5对应所述下模3的移动位置设置在上模4上,该百叶导向装置5上具有若干与所述基座2上的散热片1相适配的导正槽。
[0034] 所述进给驱动装置12包括进给电机121、进给螺杆122和螺母座123,所述进给螺杆122通过轴承座设置在下机台板11上,所述螺母座123设置在下模3的底面,且与所述进给螺杆122相适配,所述进给电机121设置在下机台板11上,且该进给电机121的驱动轴与所述进给螺杆122相连接。
[0035] 所述滑动组件14包括滑轨141、滑块142和支撑滚轮组件143,若干支撑滚轮组件143排列在下模3的底面两侧位置,两条滑轨141并排设置在下机台板11上,所述滑块142对应两条滑轨141的位置设置在所述下模3的底面,且与滑轨141相适配;所述支撑滚轮组件
143包括氮气弹簧、滚轮座和设置在滚轮座上的滚轮,所述氮气弹簧的下端连接在所述滚轮座上,上端连接在所述下模3上。通过氮气弹簧使得滑动组件14具有弹性,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硬碰硬而导致损伤模具或产品,有效延长设备寿命和保证产品质量。
[0036] 所述百叶导向装置5包括若干间隔并排设置的导向组件,相邻两导向组件之间形成所述的导正槽,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安装块51和导向块52,所述安装块51的上部前侧设有上定位口511,下部后侧设有下定位口512,所述上模4上设有与所述上定位口511的相适配的定位条53,所述导向块52设置在所述下定位口512上,该导向块52的下部向后侧方向凸起形成导头部521,该导头部横截面外形轮廓呈三状。所述安装块51的后侧部位的横截面外形轮廓呈三角状,更利于让散热片1插入导正槽。
[0037] 所述定位装置13包括支架、定位气缸和定位块,所述支架对应下模3的一侧位置垂直设置在下机台板11上,所述定位气缸水平设置在支架上,且该定位气缸的活塞杆朝向所述滑座,所述定位块固定在所述定位气缸的活塞杆上。加设有定位装置13,定位气缸驱动定位块伸出后能顶压在基座2上,能对位于下模3上的基座2进行快速定位,避免移位,提升工作精度
[0038] 实施例2,参见图2和图9至图1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效率铆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1)将散热片1预装在基座2的铆合槽上形成RBC模组;
(2)对RBC模组进行转移,并使得散热片1朝上摆放;具体的,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RBC模组放置在进料传送带上,其中所述基座2位于进料传送带上,而所述散热片1朝上摆放;进料传送带将RBC模组输送至输送机构上,该输送机构将RBC模组推向下模3方向;
(3)在RBC模组移至下模3过程中,通过百叶导向装置5对基座2上的所有散热片1进行梳理摆正;具体的,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所述上模4靠近输送机构的一侧位置上设有百叶导向装置5,该百叶导向装置5上具有若干与所述散热片1相适配的导正槽;在RBC模组移至上模4上的过程中,所述散热片1正好插入导正槽,在导正槽的导正作用下,实现对基座2上的所有散热片1进行梳理摆正;
(4)待RBC模组移至上模4的下方位置时,上模4下行按压在散热片1上,使得位于散热片
1下缘位置的铆压头嵌入基座2的铆合槽并因受压变形扩展紧紧顶压在铆合槽的内槽壁上,实现散热片1和基座2铆合连接形成一体结构,获得铆合产品。具体的,所述步骤(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待RBC模组完全移至下模3上时,下模3上的浮动滑架下降使RBC模组降低定位在铆合工位上;
上模4下行按压在散热片1上,使得位于散热片1下缘位置的铆压头嵌入基座2的铆合槽并因受压变形扩展紧紧顶压在铆合槽的内槽壁上,实现散热片1和基座2铆合连接形成一体结构,获得铆合产品。
[0039] (5)上模4退回初始位置,下模3上的浮动滑架上升使铆合产品升高至与出料传送带在同一水平高度上;(6)顶出机构推动铆合产品移至出料传送带上,由出料传送带传送至预定位置。
[0040] 一种实现高效率铆合方法的全自动铆合设备,其包括下机台板21、进料传送带22、输送机构23、浮动滑架24、顶出机构25和出料传送带26,所述进料传送带22、输送机构23、下模3、顶出机构25和出料传送带26依次排列设置在所述下机台板21上,所述上模4设置在下模3的上方位置,所述浮动滑架24通过浮动驱动装置27设置在下模3的铆合工位上,所述百叶导向装置5对应所述输送机构23的一侧位置的设置在上模4上,该百叶导向装置5上具有若干与基座2上的散热片1相适配的导正槽。
[0041] 所述输送机构23包括输送电机231、输送滑架232、输送滑轨234、输送螺杆235、输送滑块236、推架237和升降气缸233,所述输送滑架232通过升降气缸233设置在下机台板21上,并受升降气缸233的驱动相对下机台板21作升降动作,所述输送螺杆235通过轴承座设置在下机台板21上,两输送滑轨234对应输送螺杆235的两侧位置设置在下机台板21上,所述输送滑块236活动设置在输送滑轨234上,并通过螺母与所述输送螺杆235相适配,所述输送电机231设置在下机台板21上,且该输送电机231的驱动轴与所述输送螺杆235相连接,所述输送滑架232的一端固定在输送滑块236上,另一端延伸至输送滑架232的上方位置。所述输送滑架232上设有滑轮,更利于基座2在上面滑动。所述进料传送带22将RBC模组输送至输送滑架232上,升降气缸233收缩,使得输送滑架232的输送平面高度下降至与下模3的进料平面在同一高度。输送电机231转动,通过输送螺杆235与输送滑块236相配合转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进而驱动推架237移动将RBC模组推至下模3内的浮动滑架24上。
[0042] 所述浮动驱动装置27优选为气缸,其它实施例中,该浮动驱动装置27也可以为油缸或直线电机。所述浮动滑架24包括底架及多个排列设置在该底架上的浮动滑块,该浮动滑块上设有滑轮,更利于基座2在上面滑动。工作时,浮动驱动装置27驱动浮动滑架24下降,使RBC模组降低定位在下模3的铆合工位上。
[0043] 所述顶出机构25包括滑台气缸251、顶出气缸252和顶架253,所述滑台气缸251设置在下模3的侧边位置,且该滑台气缸251的滑台朝向所述下模3,所述顶出气缸252垂直设置在滑台气缸251的滑台上,所述顶架253设置在顶出气缸252的活塞杆上。工作时,所述顶出气缸252推动顶架253伸出延伸至铆合产品的后方位置。滑台气缸251带动顶出气缸252前行,进而通过顶架253将铆合产品移至出料传送带26上,由出料传送带26传送至预定位置。
[0044] 所述百叶导向装置5包括若干间隔并排设置的导向组件,相邻两导向组件之间形成所述的导正槽,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安装块51和导向块52,所述安装块51的朝向输送机构23的一侧上部设有上定位口511,另一侧下部设有下定位口512。
[0045] 所述上模4上设有与所述上定位口511的相适配的定位条53,通过上定位口511卡扣在定位条53上,然后再拧入螺丝紧。所述导向块52装配在所述下定位口512上,然后通过螺丝锁紧。所述导向块52的朝向输送机构23的一侧下部凸起形成导头部521,该导头部横截面外形轮廓呈三角状。所述安装块51朝向输送机构23的一侧部位的横截面外形轮廓呈三角状,更利于让散热片1插入导正槽。
[0046]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如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述,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结构而得到的其它铆合方法及其设备,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