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换热器 / 热交换器 / 热泵 / 冷凝器 / 一种热力膨胀阀

一种膨胀

阅读:419发布:2024-01-06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膨胀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 热 力 膨胀 阀 ,包含有, 阀体 ,其具有介质进口、与所述介质进口相连通的上部腔室、介质出口、与所述介质出口相连通的下部腔室以及连通所述上部腔室与所述下部腔室的腔室通道,所述阀体上还具有单向通道,所述单向通道单向连通所述下部腔室与所述上部腔室且所述单向为从所述下部腔室至所述上部腔室;以及,阀芯组件,其被置于所述下部腔室的内部,所述阀芯组件具有锥形阀芯及复位 弹簧 ,所述锥形阀芯对准于所述腔室通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紧凑,正向节流,反向导通,降低热力系统的安装复杂性,减少 空调 热 泵 的零配件数量。,下面是一种膨胀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膨胀,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阀体,其具有介质进口、与所述介质进口相连通的上部腔室、介质出口、与所述介质出口相连通的下部腔室以及连通所述上部腔室与所述下部腔室的腔室通道,所述阀体上还具有单向通道,所述单向通道单向连通所述下部腔室与所述上部腔室且所述单向为从所述下部腔室至所述上部腔室;以及,
阀芯组件,其被置于所述下部腔室的内部,所述阀芯组件具有锥形阀芯及复位弹簧,所述锥形阀芯对准于所述腔室通道,所述复位弹簧始终对所述锥形阀芯提供向上的回复力,使得在无外力作用下所述锥形阀芯能够封堵所述腔室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力膨胀阀,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
驱动装置,其被置于所述阀体的顶部;以及,
阀杆,其被置于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锥形阀芯间,使得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所述阀杆控制所述锥形阀芯沿竖向移位,以调节开度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力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进口用于对接冷凝器,所述介质出口用于对接蒸发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热力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通道沿竖向延伸,所述单向通道包含有布置于所述上部腔室与所述下部腔室间的下段部及处于所述下段部上方的上段部,所述下段部的内部具有密封球以阻断所述上部腔室与所述下部腔室的连通,当所述下部腔室的压力大于所述上部腔室的压力,所述密封球从所述下段部移位至所述上段部,使得所述上部腔室与所述下部腔室相连通。

说明书全文

一种膨胀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力膨胀阀。

背景技术

[0002] 在同时具有制冷和制热的系统中,膨胀阀的选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采用双向流的膨胀阀,当介质在膨胀阀中正向流动时进行制冷,反向流动时进行制热。但由于制冷和制热时的工况相差很大,在许多工况无法采用这种方法。另一种是桥式连接法,使用两个膨胀阀分别控制制热和制冷。但是在制冷时要要通过并联单向阀的方法把制热膨胀阀旁通掉。同样在制热时,制冷膨胀阀要和单向阀并联,旁通掉制冷膨胀阀。请参见图1,传统的系统需要在膨胀阀100处并联旁通装置200。缺点在于,系统零件多,结构复杂,安装复杂。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系统零件多且结构复杂,提供一种新型的热力膨胀阀。
[0004]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热力膨胀阀,包含有,[0005] 阀体,其具有介质进口、与所述介质进口相连通的上部腔室、介质出口、与所述介质出口相连通的下部腔室以及连通所述上部腔室与所述下部腔室的腔室通道,所述阀体上还具有单向通道,所述单向通道单向连通所述下部腔室与所述上部腔室且所述单向为从所述下部腔室至所述上部腔室;以及,
[0006] 阀芯组件,其被置于所述下部腔室的内部,所述阀芯组件具有锥形阀芯及复位弹簧,所述锥形阀芯对准于所述腔室通道,所述复位弹簧始终对所述锥形阀芯提供向上的回复力,使得在无外力作用下所述锥形阀芯能够封堵所述腔室通道。
[0007] 作为一种热力膨胀阀的优选方案,还包含有,
[0008] 驱动装置,其被置于所述阀体的顶部;以及,
[0009] 阀杆,其被置于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锥形阀芯间,使得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所述阀杆控制所述锥形阀芯沿竖向移位,以调节开度大小。
[0010] 作为一种热力膨胀阀的优选方案,所述介质进口用于对接冷凝器,所述介质出口用于对接蒸发器。
[0011] 作为一种热力膨胀阀的优选方案,所述单向通道沿竖向延伸,所述单向通道包含有布置于所述上部腔室与所述下部腔室间的下段部及处于所述下段部上方的上段部,所述下段部的内部具有密封球以阻断所述上部腔室与所述下部腔室的连通,当所述下部腔室的压力大于所述上部腔室的压力,所述密封球从所述下段部移位至所述上段部,使得所述上部腔室与所述下部腔室相连通。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结构简单紧凑,正向节流,反向导通,降低热力系统的安装复杂性,减少空调热泵的零配件数量。
[0013]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之外,本实用新型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结合附图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现有技术中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18] 请参见图2和3,图中示出的是一种热力膨胀阀100,应用于热泵系统之中。
[0019] 该热力膨胀阀100主要由阀体1、阀芯组件2、驱动装置3及阀杆4等部件组成。
[0020] 所述阀体1具有介质进口11、与所述介质进口11相连通的上部腔室12、介质出口13、与所述介质出口13相连通的下部腔室14以及连通所述上部腔室12与所述下部腔室14的腔室通道15。其中,所述介质进口11设置于阀体1的右部且横向延伸,所述介质出口13设置于阀体1的左部且横向延伸。所述介质进口11用于对接冷凝器,所述介质出口13用于对接蒸发器
[0021] 所述阀体1上还具有单向通道16。所述单向通道16单向连通所述下部腔室14与所述上部腔室12且所述单向为从所述下部腔室14至所述上部腔室12。具体地说,所述单向通道16沿竖向延伸。所述单向通道16包含有布置于所述上部腔室12与所述下部腔室14间的下段部161及处于所述下段部161上方的上段部162。所述下段部161的内部具有密封球17。为了防止所述密封球17从所述单向通道16落出,所述下段部161的底部按窄口设计。由于所述密封球17处于所述上部腔室12与所述下部腔室14之间以此阻断所述上部腔室12与所述下部腔室14的连通。若所述下部腔室14的压力小于或等于所述上部腔室12的压力,在所述上部腔室12的压力作用下,所述密封球17的位置不变,保持阻断所述上部腔室12与所述下部腔室14的连通的状态。若所述下部腔室14的压力大于所述上部腔室12的压力,在所述下部腔室14的压力作用下,所述密封球17从所述下段部161移位至所述上段部162,此时,所述下段部161处于导通的状态,使得所述上部腔室12与所述下部腔室14相连通。
[0022] 所述阀芯组件2被置于所述下部腔室14的内部。所述阀芯组件2具有锥形阀芯21及复位弹簧22。所述锥形阀芯21对准于所述腔室通道15。所述复位弹簧22始终对所述锥形阀芯21提供向上的回复力,使得在无外力作用下所述锥形阀芯21能够封堵所述腔室通道15。
[0023] 所述驱动装置3被置于所述阀体1的顶部。所述驱动装置3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对其内部结构不再赘述。
[0024] 所述阀杆4被置于所述驱动装置3与所述锥形阀芯21间,使得所述驱动装置3通过所述阀杆4控制所述锥形阀芯21沿竖向移位,以调节开度大小。
[0025] 工作原理:
[0026] 当制冷剂正向流动时,高压的制冷剂从所述介质进口11进入,所述单向通道16内部的所述密封球17在其重力和制冷剂的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封闭所述单向通道16。制冷剂只能经由从所述上部腔室12始经过所述腔室通道15,通过所述锥形阀芯21与所述腔室通道15节流后流入所述介质出口13向蒸发器输送。所述驱动装置3通过所述阀杆4操作所述锥形阀芯21控制阀开度。所述驱动装置3可以通过内部密闭的气液混合体来感受温度的变化,对应温度产生不同的压力,从而实现根据温度来控制制冷剂的流量,保持稳定的过热度。
[0027] 当制冷剂反向流动时,高压的制冷剂从所述介质出口13进入,所述单向通道16内部的所述密封球17在制冷剂的压力作用下从所述下段部161移位至所述上段部162。制冷剂经由所述下段部161流入所述上部腔室12,从而通过所述介质进口11向冷凝器输送。
[0028] 以上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且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