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燃烧器和锅炉 / 燃烧器 / 导热油炉 / 一种沥青混凝土回转窑烟气消白系统

一种沥青混凝土回转窑烟气消白系统

阅读:14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沥青混凝土回转窑烟气消白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 沥青 混凝土 回转窑 烟气消白系统,包括除尘系统、引 风 机、烟气冷却装置、 冷却 水 换热装置、 导热油 加热器、沥青加热系统、导热油 锅炉 和烟囱,所述除尘系统、引风机、烟气冷却装置、导热油加热器、烟囱沿烟气处理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烟气冷却装置与冷却水换热装置相连形成冷循环,所述烟气冷却装置为烟气冷却冷凝系统,所述烟气冷却冷凝系统包括沿烟气处理方向依次设置的冷却器、 冷凝器 、第一除雾器,还包括设置在底部的集水斗,所述导热油加热器分别与沥青加热系统、导热油锅炉相连形成热循环。通过将 沥青混凝土 回转窑排出的烟气送至烟气冷却冷凝系统和再热器,冷凝后再热,再经烟囱排往大气,实现消白目的。(ESM)同样的 发明 创造已同日 申请 发明 专利,下面是一种沥青混凝土回转窑烟气消白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沥青混凝土回转窑烟气消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除尘系统(1)、引机(2)、烟气冷却装置、冷却换热装置、导热油加热器(6)、沥青加热系统(7)、导热油锅炉(8)和烟囱(9),所述除尘系统(1)、引风机(2)、烟气冷却装置、导热油加热器(6)、烟囱(9)沿烟气处理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烟气冷却装置与冷却水换热装置相连形成冷循环,所述导热油加热器(6)分别与沥青加热系统(7)、导热油锅炉(8)相连形成热循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凝土回转窑烟气消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冷却装置为烟气冷却冷凝系统(31),所述烟气冷却冷凝系统(31)包括沿烟气处理方向依次设置的冷却器(311)、冷凝器(312)、第一除雾器(313),还包括设置在底部的集水斗(314),所述集水斗(314)通过冷凝水输水管道与冷却水换热装置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凝土回转窑烟气消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换热装置为机通风冷却塔(4),所述机力通风冷却塔(4)通过循环冷却水管道与烟气冷却冷凝系统(31)相连,所述循环冷却水管道依次连接冷却器(311)、冷凝器(312),所述循环冷却水管道上安装有冷却水(51)。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凝土回转窑烟气消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油加热器(6)上连接有循环导热管道,所述导热油加热器(6)通过循环导热管道依次与沥青加热系统(7)、导热油锅炉(8)相连,所述导热油锅炉(8)与导热油加热器(6)之间的循环导热管道上安装有导热油泵(5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凝土回转窑烟气消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换热装置为机力通风冷却塔(4)、热泵系统、地暖系统中的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凝土回转窑烟气消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冷却装置为喷淋冷却塔(32),所述喷淋冷却塔(32)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第二除雾器(321)、喷淋层(322)、填料层(323)、集水池(324),烟气自下而上与喷淋层(322)的喷淋水接触换热,通过第二除雾器(321)顶部的出口进入烟道,喷淋水与冷凝水混合汇集于集水池(324),通过循环水管道返回冷却水换热装置。

说明书全文

一种沥青混凝土回转窑烟气消白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净化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沥青混凝土回转窑烟气消白系统。【背景技术】
[0002] 在建材行业,沥青混凝土回转窑产生的烟气不仅造成严重的热量浪费,还产生大量白烟,造成热污染和视觉污染,影响企业形象。近年来建材行业污染物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格,但其消白技术和要求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
[0003] 目前,对于沥青混凝土回转窑排出的白烟,一些常见的消白工艺设备并不适用。如实用新型授权号CN206940794U,专利名称为一种沥青设备除白烟的烟道出口结构的专利,增加了冷凝烟道和排气烟道消除白烟,其烟气冷凝和加热幅度十分有限,消白效果有待论证。因此,急需一种新的消白系统,以满足治理需求,现提出一种沥青混凝土回转窑烟气消白系统。【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沥青混凝土回转窑烟气消白系统,能够有效利用厂内热量,以较小的能耗达到消白烟的目的。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沥青混凝土回转窑烟气消白系统,包括除尘系统、引机、烟气冷却装置、冷却换热装置、导热油加热器、沥青加热系统、导热油锅炉和烟囱,所述除尘系统、引风机、烟气冷却装置、导热油加热器、烟囱沿烟气处理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烟气冷却装置与冷却水换热装置相连形成冷循环,所述导热油加热器分别与沥青加热系统、导热油锅炉相连形成热循环。
[0006] 作为优选,所述烟气冷却装置为烟气冷却冷凝系统,所述烟气冷却冷凝系统包括沿烟气处理方向依次设置的冷却器、冷凝器、第一除雾器,还包括设置在底部的集水斗,所述集水斗通过冷凝水输水管道与冷却水换热装置连接。
[0007]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水换热装置为机通风冷却塔,所述机力通风冷却塔通过循环冷却水管道与烟气冷却冷凝系统相连,所述循环冷却水管道依次连接冷却器、冷凝器,所述循环冷却水管道上安装有冷却水
[0008]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器、冷凝器的换热材质均为U型改性PTFE软管。
[0009] 作为优选,所述导热油加热器上连接有循环导热管道,所述导热油加热器通过循环导热管道依次与沥青加热系统、导热油锅炉相连,所述导热油锅炉与导热油加热器之间的循环导热管道上安装有导热油泵。
[0010]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水换热装置为机力通风冷却塔、热泵系统、地暖系统中的一种。
[0011] 作为优选,所述导热油加热器的换热材质为螺旋翅片管,其中基管材质为2205,翅片材质为合金
[0012] 作为优选,所述烟气冷却装置为喷淋冷却塔,所述喷淋冷却塔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第二除雾器、喷淋层、填料层、集水池,烟气自下而上与喷淋层的喷淋水接触换热,通过第二除雾器顶部的出口进入烟道,喷淋水与冷凝水混合汇集于集水池,通过循环水管道返回冷却水换热装置。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风机与烟囱之间增加烟气冷却冷凝系统和导热油加热器,通过将沥青混凝土回转窑排出的烟气送至烟气冷却冷凝系统,温度逐步降低冷凝收水,降低烟气绝对含湿量,再进入导热油加热器,温度逐步升高,降低烟气相对含湿量,在升温过程中既有效利用了导热油锅炉的热量,又使油温冷却到合适温度供往沥青加热系统,处理后的烟气经烟囱排放,无白烟现象。
[0014]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中:1-除尘系统、2-引风机、31-烟气冷却冷凝系统、311-冷却器、312-冷凝器、313第一除雾器、314-集水斗、4-机力通风冷却塔、51-冷却水泵、52-导热油泵、6-导热油加热器、7-沥青加热系统、8-导热油锅炉、9-烟囱、32-喷淋冷却塔、321-第二除雾器、322-喷淋层、323-填料层、324-集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实施例1
[0019]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沥青混凝土回转窑烟气消白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除尘系统1、引风机2、烟气冷却冷凝系统31、冷却器311、冷凝器312、第一除雾器313、集水斗314、机力通风冷却塔4、冷却水泵51、导热油泵52、导热油加热器6、沥青加热系统7、导热油锅炉8和烟囱9。
[002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以某年产40万吨机组为例,从沥青混凝土回转窑排出的烟气,经除尘系统1处理后,烟气温度约为100℃,由引风机2引入烟气冷却冷凝系统3,与来自机力通风冷却塔4的冷却水换热,降温至45~50℃,再进入导热油加热器6,与来自导热油锅炉8的导热油进行换热,导热油入口温度约200℃,烟气温度升至85~100℃,经烟囱9排往大气,导热油温度降至约180℃,排往沥青加热系统。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烟气降温再热的方法,有效利用了厂内热量,以较小的能耗实现了消白烟的目的。
[0021] 实施例2
[0022] 参阅图1,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以热泵系统或地暖系统替代机力通风冷却塔4,以进一步回收烟气冷却冷凝系统31中的循环冷却水的低温余热,既降低系统能耗,又保证厂内供暖需求。
[0023] 实施例3
[0024] 参阅图2,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以喷淋冷却塔32替代烟气冷却冷凝系统31,以实现烟气的冷却和冷凝收水。喷淋冷却塔32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除雾器321、喷淋层322、填料层323、集水池324。烟气自下而上与喷淋水接触换热,通过除雾器321顶部的出口进入烟道,喷淋水与冷凝水混合汇集于集水池324,通过循环水管道返回机力通风冷却塔4。该方法减小了设备占地面积,但消白效果相当。
[0025] 实施例4
[0026] 参阅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类似,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以热泵系统或地暖系统替代机力通风冷却塔4,以进一步回收喷淋冷却塔3中的循环喷淋水的低温余热,既降低系统能耗,又保证厂内供暖需求。
[0027]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