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变压器和转换设备 / 升降压转换器 / 反向滑动按压卡扣机构、电池转换器、电池外壳、电池及电驱车辆

反向滑动按压卡扣机构、电池转换器、电池外壳、电池及电驱车辆

阅读:263发布:2020-05-08

专利汇可以提供反向滑动按压卡扣机构、电池转换器、电池外壳、电池及电驱车辆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反向滑动按压卡扣机构、 电池 转换器、电池及电驱车辆,旨在于使卡钩向上移动与电池 外壳 上的卡槽进行连接。其技术要点是:该卡扣结构包括壳体、 压板 、卡钩及升降机构,压板设于壳体顶板,卡钩和升降机构设于壳体内,压板经升降机构驱动卡钩上下移动,且当下压压板时,升降机构驱动卡钩向上移动,壳体上竖向开设有容卡钩伸出的避让槽。升降机构包括驱动 齿条 、从动齿条及换向 齿轮 ,驱动齿条设于压板上,从动齿条滑动设于壳体上,换向齿轮与驱动齿条和从动齿条相 啮合 ,卡钩设于从动齿条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压板驱动升降机构带动卡钩向上移动而使其与卡槽进行连接,再次按压压板使卡钩复位脱离卡口,由此可便于对电池转换器进行插拔。(ESM)同样的 发明 创造已同日 申请 发明 专利,下面是反向滑动按压卡扣机构、电池转换器、电池外壳、电池及电驱车辆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反向滑动按压卡扣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压板(2)、卡钩(3)及升降机构,所述压板(2)设于壳体(1)的顶板上,所述卡钩(3)和升降机构设于壳体(1)内,压板(2)通过升降机构驱动卡钩(3)上下移动,且当下压压板(2)时,升降机构驱动卡钩(3)向上移动,所述壳体(1)上竖向开设有容卡钩(3)伸出的避让槽(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向滑动按压卡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驱动齿条(5)、从动齿条(6)及换向齿轮(7),所述驱动齿条(5)设于压板(2)上,所述从动齿条(6)上下滑动设于壳体(1)上,所述换向齿轮(7)分别与驱动齿条(5)和从动齿条(6)相互啮合传动,换向齿轮(7)通过其固定轴(8)设于壳体(1)内,所述卡钩(3)设于从动齿条(6)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向滑动按压卡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2)与壳体(1)之间设有可使压板(2)向上弹起的复位弹簧(9)。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向滑动按压卡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示壳体(1)上设有盖体(10),所述避让槽(4)开设在盖体(10)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向滑动按压卡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2)的左右两端向外延伸形成卡肩(11),所述卡肩(11)低于压板(2)的顶面并处于壳体(1)的顶板的下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向滑动按压卡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滑动按压卡扣机构包括至少两组升降机构和至少两个卡钩(3),所述两个卡钩(3)对称设置在壳体(1)上,所述两组升降机构对称设置在壳体(1)内。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向滑动按压卡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条(6)上竖向开设有固定滑槽(12),固定滑槽(12)内有固定螺钉(13)穿过将从动齿条(6)固定在壳体(1)上。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向滑动按压卡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于换向齿轮(7)的左右两侧旁设有限位挡板(14)。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向滑动按压卡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有抵靠板(15),所述换向齿轮(7)的背部抵靠在抵靠板(15)上以使从动齿条(6)与换向齿轮(7)相互啮合。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向滑动按压卡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设有底端敞口的导向槽(22),所述驱动齿条(5)朝向壳体(1)的一侧延伸出导向凸板(23)插入到导向槽(22)内。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反向滑动按压卡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顶面平设置的复位板(16),所述复位弹簧(9)设于压板(2)和复位板(16)之间。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反向滑动按压卡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条(6)的横截面呈倒L型,所述固定滑槽(12)设于构成倒L型的水平板(61)上,从动齿条(6)的齿条设于构成倒L型的竖直板(62)上,所述卡钩(3)设于竖直板(62)朝向盖体(10)处的侧面上。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反向滑动按压卡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2)的底面设有上连接柱(17),所述复位板(16)的上表面设有下连接柱(18),所述复位弹簧(9)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上连接柱(17)上和下连接柱(18)上。
14.一种电池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反向滑动按压卡扣机构。
15.一种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外壳上开设有与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反向滑动按压卡扣机构中的卡钩(3)配合的卡槽。
16.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外壳(25),所述电池通过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转换器与外部设备建立连接。
17.一种电驱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

说明书全文

反向滑动按压卡扣机构、电池转换器、电池外壳、电池及电驱

车辆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自行车中电池与电池转换器相连接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向滑动按压卡扣机构、电池转换器、电池外壳、电池及电驱车辆。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电动自行车所用的电池与电池转换器之间的机械连接方式主要是采用螺钉固定的方式将两者进行连接的,这样不利于用户徒手插拔电池转换器,影响用户体验。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公司研发了一种可方便对电池转换器进行插拔的结构,主要采用的方式是在电池外壳上设置卡槽,在电池转换器上设置能够上下移动的卡钩,并在卡钩下移时卡住卡槽,从而实现电池与电池转换器的机械连接。此种结构的设置使用户直接按压电池转换器上驱动卡钩移动的部件就可徒手将电池转换器自电池上取下,其操作方便快捷,省时省,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而由于本公司所设计的电池产品的多样化,有些电池的外壳上所设置的卡槽是需要卡钩向上移动才能够与之相互配合的,显然上述结构中使卡钩下移与卡槽相配合的方式就不适用于此类电池与电池转换器进行机械连接。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反向滑动按压卡扣机构、电池转换器、电池外壳、电池及电驱车辆。
[0004] 其可使卡钩在向上移动时与电池外壳上设置的卡槽进行连接。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转换器用反向滑动按压卡扣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包括壳体、压板、卡钩及升降机构,所述压板设于壳体的顶板上,所述卡钩和升降机构设于壳体内,压板通过升降机构驱动卡钩上下移动,且当下压压板时,升降机构驱动卡钩向上移动,所述壳体上竖向开设有容卡钩伸出的避让槽。
[0006] 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驱动齿条、从动齿条及换向齿轮,所述驱动齿条设于压板上,所述从动齿条上下滑动设于壳体上,所述换向齿轮分别与驱动齿条和从动齿条相互啮合传动,换向齿轮通过固定轴设于壳体内,所述卡钩设于从动齿条上,在压板未被按压时,驱动齿条 5的下端与换向齿轮啮合,换向齿轮的上端与换向齿轮啮合。
[0007] 优选地,所述压板与壳体之间设有可使压板向上弹起的复位弹簧
[0008] 优选地,所示壳体上设有盖体,所述避让槽开设在盖体上。
[0009] 优选地,所述卡钩设置有两个,所述升降机构设置有两组,两个卡钩对称设置在壳体上,两组升降机构对称设置在壳体内。
[0010] 优选地,所述压板的左右两端向外延伸形成卡肩,所述卡肩低于压板的顶面并处于壳体的顶板的下方。
[0011] 优选地,所述从动齿条上竖向开设有固定滑槽,竖向固定滑槽内有固定螺钉穿过将从动齿条固定在壳体上。
[0012]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于换向齿轮的左右两侧旁设有限位挡板
[0013]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设有抵靠板,所述换向齿轮的背部抵靠在抵靠板上以使从动齿条与换向齿轮相互啮合。
[0014]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底端敞口的导向槽,所述驱动齿条朝向壳体的一侧延伸出导向凸板插入到导向槽内。
[0015]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设有顶面平设置的复位板,所述复位弹簧设于压板和复位板之间。
[0016] 优选地,所述从动齿条的横截面呈倒L型,从动齿条的齿条设于构成倒L型的竖直板上,所述固定滑槽设于构成倒L型的水平板上,所述卡钩设于竖直板朝向盖体处的侧面上。
[0017] 优选地,所述压板的底面设有上连接柱,所述复位板的上表面设有下连接柱,所述复位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上连接柱上和下连接柱上。
[0018] 优选地,所述复位板呈倒L型,构成倒L型的立板与壳体相连。
[0019] 优选地,所述复位弹簧设置有两个,两个复位弹簧对称设置在复合板上。
[0020]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转换器,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包括以上所述的电池转换器用反向滑动按压卡扣机构。
[0021]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外壳,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电池外壳上开设有与上述的反向滑动按压卡扣机构中的卡钩配合的卡槽。
[0022]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包括上述的电池外壳,电池通过上述的电池转换器与外部设备建立连接。
[0023] 本实用新型的电驱车辆,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包括上述电池。
[002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5] 本实用新型在壳体的顶部设置压板,在壳体内设置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设于压板上的驱动齿条和滑动设于壳体上的从动齿条,驱动齿条和从动齿条之间设有与两者相互啮合的换向齿轮,通过换向齿轮使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移动方向永远相反,而卡钩是设于从动齿条上的,如此,当按压压板时,卡钩就会随着从动齿条向上移动而与电池的壳体上所开设的卡槽水平对齐,在电池转换器的插针插入电池的插孔后,卡钩即可进入到卡槽内,此时再松开压板,压板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回升而带动卡钩向下运行,使卡钩钩挂住卡槽的边缘,以此实现电池转换器与电池之间的机械连接;再次按压压板并拔出电池转换器即可使卡钩脱离卡槽,从而使电池转换器完全与电池分离,如此实现了卡钩在向上移动时与电池的外壳上所设置的卡槽进行连接的实用新型目的。
[0026]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使电池转换器与电池的外壳体之间的安装连接更为方便快捷,通过卡钩建立电池转换器与电池的外壳体的机械连接,使电池转换器和电池可以实现无工具徒手快速连接,方便用户进行操作。附图说明:
[002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0028] 图2为壳体内部结构的主视图;
[0029] 图3为壳体内部结构的轴测图;
[0030] 图4为壳体自身的轴测图;
[0031]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图;
[0032] 图6为压板的轴测图;
[0033] 图7为从动齿条的结构图;
[0034] 图8为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中所示,1为壳体,2为压板,3为卡钩,4为避让槽,5为驱动齿条,6为从动齿条, 7为换向齿轮,8为固定轴,9为复位弹簧,10为盖体,11为卡肩,12为固定滑槽,13为固定螺钉,14为限位挡板,15为抵靠板,16为复位板,17为上连接柱,18为下连接柱,19为容置口,20为盖体连接柱,21为加强梁,22为导向槽,23为导向凸板,24为从动齿条连接柱,25为电池外壳,61为水平板,62为竖直板,161为横板,162为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本实施例中的电池转换器用反向滑动按压卡扣机构,主要包括壳体1、盖体10、压板2、两个卡钩3及两组升降机构,如图1、2、3、5所示,所述压板2水平设于壳体1的顶板上,如图1、4所示,壳体1的顶板开设有容置压板2的容置口19,如此使压板2能够在壳体1 上上下移动。如图1、2、3所示,两组升降机构对称设于壳体1内,两个卡钩3分别设于两个升降机构上,压板2通过升降机构驱动卡钩3上下移动,且当下压压板2时,压板2通过升降机构驱动卡钩3向上移动,如图1、5所示,所述盖体10扣合在壳体1上,盖体10上竖向开设有容卡钩3伸出的避让槽4。
[0037] 如图1、2、3、4所示,所述壳体1内设有向盖体10处水平延伸的盖体连接柱20,盖体连接柱20带有螺孔,盖体10上与盖体连接柱20相对的位置处开设有螺钉孔,从而通过螺钉将盖体10扣合在壳体1上。
[0038] 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升降机构包括驱动齿条5、从动齿条6及换向齿轮7,驱动齿条5与换向齿轮7竖向平行设置,驱动齿条5的顶端固定在压板2的底面上,换向齿轮7的固定轴8的一端固定在壳体1的侧壁上,其另一端朝向盖体10,从动齿条6上下滑动设于壳体1上,换向齿轮7分别与驱动齿条5和从动齿条6相互啮合传动,所述卡钩3设于从动齿条6上,压板2未被按压时为该卡扣机构的初始状态,按图2所示状态,在初始状态下,本实施例中的驱动齿条5的下端与换向齿轮7啮合,换向齿轮7的上端与换向齿轮7啮合。本实施例中由于在驱动齿条5和从动齿条6之间设置了换向齿轮7,从而使驱动齿轮5 和从动齿轮6的移动方向始终相反,如此就可确保在按压压板2后,卡钩3一定是随着从动齿轮6向上移动的,确保在松开压板2后,压板2在复位弹簧9的作用下上升复位而使卡钩 3向下移动。
[0039] 如图1、4所示,所述驱动齿条5的背面抵靠在加强梁21上,所述加强梁21的顶端与压板2制成一体,由加强梁21增加驱动齿条5的稳定性,如图6所示,加强梁21与壳体1相邻的一面上设置有导向凸板23,如图1、4所示,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设有底端敞口的导向槽22,导向槽22由两个竖向设置的板体构成,导向凸板23插入导向槽22内,从而由导向槽22对加强筋21进行限位导向,使加强筋21运行更稳定,进而防止驱动齿条5发生晃动而影响其与换向齿轮7的啮合传动。
[0040] 如图7所示,所述从动齿条6的横截面呈倒L型,构成倒L型的水平板61上开设有固定滑槽12,从动齿条6的齿条设于构成倒L型的竖直板62上,卡钩3设于竖直板62朝向盖体 10处的侧面上。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壳体1上设有抵靠板15,抵靠板15是由三个相互平行并垂直于壳体1的侧壁的板体构成,板体的内侧端与壳体1的侧壁制成一体,处于中间位置的板体上设有从动齿条连接柱24,从动齿条连接柱24带有螺孔,如图2所示,通过固定螺钉
13穿过固定滑槽12与从动齿条连接柱24进行连接来将从动齿条6的水平板61固定到抵靠板
15上。如图1、4所示,由于换向齿轮7的固定轴8具有一定的长度,那么从动齿条6要与换向齿轮7相互啮合的话就需要与换向齿轮7处于同一平面内,故通过抵靠板15可使从动齿条6靠近盖体10的方向设置而与换向齿轮7相接触。若不设置抵靠板15而使从动齿条6的水平板61直接与壳体1相互接触的话,固定螺钉13就要直接旋紧在壳体1的侧壁上,使壳体1表面增加破损处,且从动齿条6上下移动时会对壳体1造成磨损;若不设置抵靠板15而直接设置从动齿条连接柱24与固定螺钉13进行连接来固定从动齿条6的话,从动齿条6在前后方向上定会不够稳定。若从动齿条6不稳定而前后晃动,就会影响其与换向齿轮7的啮合传动的顺利进行,最终使升降机构无法带动卡钩3上下移动。
[0041] 如图1、2、4所示,所述壳体1上于换向齿轮7的左右两侧旁设有限位挡板14,位于换向齿轮7一侧的限位挡板14处于换向齿轮7的下方以免影响到从动齿条6与换向齿轮7之间的啮合传动,另一侧的限位挡板14靠近从动齿条6的上方设置,如此,两个限位挡板14分别位居于从动齿条6左右两侧的上下两端,可有效防止从动齿条6的上下两端发生左右晃动,确保从动齿条6与换向齿轮7之间啮合传动的顺利进行。
[0042] 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压板2与壳体1之间设有可使压板2向上弹起复位的复位弹簧9,具体是在壳体1内设置水平的复位板16,如图1、3所示,所述复位板16可设置为倒L型,构成倒L型的立板162与壳体1之间通过螺钉或粘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如图1、 2所示,构成倒L型的横板162的上表面设有下连接柱18,压板2的底面设有上连接柱17,所述复位弹簧9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上连接柱17上和下连接柱18上,由此,当松开对压板2的按压时,压板2在复位弹簧9的作用下向上弹起而复位。横板162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复位弹簧9。
[0043]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压板2的左右两端向外延伸形成卡肩11,所述卡肩11低于压板2的顶面并处于壳体1的顶板的下方,如此使压板2设置在壳体1的顶部上,并防止压板2在复位弹簧9的作用下回弹上升时自壳体1内脱离。
[0044] 工作过程:
[0045] 安装电池转换器时,如图1、2、3所示,下压压板2,驱动齿条5随压板2向下移动而驱动换向齿轮7旋转,再由换向齿轮7驱动从动齿条6向上移动,从动齿条6上的卡钩3随之向上移动而与电池的壳体上所开设的卡槽水平对齐,同时推动壳体1向电池的壳体方向运行,使设置在电池转换器上的插针与电池的壳体上设置的插孔进行配合,如此使电池转换器与电池电连接,电池转换器与电池的壳体相接触,这样卡钩3就插入到卡槽内,然后再松开压板2,压板2在复位弹簧9的作用下向上弹起复位,驱动齿条5随压板2回升复位,从而带动换向齿轮7反向旋转使从动齿轮6下降,最终使卡钩3下降而钩住卡槽的边缘;
[0046] 拔出电池转换器时,如图1、2、3所示,下压压板2,由驱动齿条5经换向齿轮7驱动从动齿轮6向上移动,从而使卡钩3再次上移与卡口对其,同时向外拔动电池转换器,卡钩 3自卡口内出来,松开压板2,压板2复位而带动卡钩3下降而恢复到初始状态,如此完成电池转换器与电池的分离。
[0047] 本实施例中的电池转换器,包括上述结构的电池转换器用反向滑动按压卡扣机构。
[0048] 本实施例中的电池外壳,其上开设有与上述的反向滑动按压卡扣机构中的卡钩配合的卡槽。
[0049] 本实施例中的电池,包括上述的电池外壳,电池通过上述的电池转换器与外部设备建立连接。
[0050] 本实施例中的电驱车辆,包括上述电池。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