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信号处理 / 信号 / 编码信号 / 联网控制、接入方法及相应的终端与设备

联网控制、接入方法及相应的终端与设备

阅读:492发布:2024-02-14

专利汇可以提供联网控制、接入方法及相应的终端与设备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设备联网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显示 用户界面 用于获取使所述智能设备接入目标网络的配置信息;将所述配置信息编码到多个组播数据 帧 中各个组播数据帧所具有的两个可编辑域;无线发送所述的组播数据帧,以启动对智能设备的联网配置;为联网后的智能设备提供用于与所述智能设备交互的控制操作界面。本发明还依照与该方法相逆的原理公开一种联网接入方法。此外,还对应两组方法公开了相应的智能控制终端及智能设备。本发明利用组播数据帧进行用于接入目标网络的配置信息的传输,无需依赖传输两端先行建立连接,简化通信过程,使设备间通信效果快捷而高效,使智能控制终端可以快速控制智能设备接入目标网络。,下面是联网控制、接入方法及相应的终端与设备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智能设备联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显示用户界面用于获取使智能设备接入目标网络的配置信息;
将所述配置信息编码到多个组播数据中各个组播数据帧所具有的两个可编辑域;
无线发送所述的组播数据帧,以启动对智能设备的联网配置;
为联网后的智能设备提供用于与所述智能设备交互的控制操作界面;
所述配置信息的编码过程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将所述配置信息对应的编码序列分离成多个码串,定义每个码串与为其分配的表征索引顺序的相应索引串为编码单元;
基于组播数据帧格式构造参考帧,初始化该参考帧的两个可编辑域以确定基准;
基于组播数据帧格式构造信息帧,将每个编码单元分成两部分内容分别表达于对应的一个信息帧的两个可编辑域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目标网络的服务集标识及密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被以预存密钥加密成密文并转换为所述的编码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播数据帧的可编辑域包括目的地址域及帧本体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构造而成的信息帧,其目的地址域表达所述编码单元的第一部分内容,其帧长度与所述参考帧的帧长度的差值表达所述编码单元的其余部分内容,所述帧长度唯一性地决定于其所属组播数据帧的帧本体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码串包括被与索引串串接表达于所属信息帧的目的地址域中的第一子码串,和被表达于所属信息帧与该参考帧的帧长度差值中的第二子码串。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索引串包括被与码串串接表达于所属信息帧的目的地址域中的第一子索引串,和被表达于所属信息帧与该参考帧的帧长度差值中的第二子索引串。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单元的其余部分内容体现为所述帧长度差值的二进制格式。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帧的可编辑域中,其目的地址域提供可编码比特区用于表达所述编码单元,该可编码比特区靠近目的地址域的实际字节长度的低位设置且不超过23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帧的目的地址域提供可编码比特区,该可编码比特区中各个比特均被置为0或1。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信息帧间的帧长度变化均唯一性决定于各信息帧中的帧本体域的长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所述组播数据帧的步骤中,同一所述组播数据帧被多次传输。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播数据帧为IEEE 802.11协议所规范。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本方法时维持本机与所述目标网络的连接状态。
15.一种智能控制终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显示用户界面用于获取使智能设备接入目标网络的配置信息;
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配置信息编码到多个组播数据帧中各个组播数据帧所具有的两个可编辑域;
信号传输单元,用于无线发送所述的组播数据帧,以启动对智能设备的联网配置;
操作单元,用于为联网后的智能设备提供用于与所述智能设备交互的控制操作界面;
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编码拆分单元,用于将所述配置信息对应的编码序列分离成多个码串,定义每个码串与为其分配的表征索引顺序的相应索引串为编码单元;
参考帧构造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组播数据帧格式构造参考帧,初始化该参考帧的两个可编辑域以确定基准;
信息帧构造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组播数据帧格式构造信息帧,将每个编码单元分成两部分内容分别表达于对应的一个信息帧的两个可编辑域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智能控制终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目标网络的服务集标识及密码。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智能控制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被以预存密钥加密成密文并转换为所述的编码序列。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智能控制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播数据帧的可编辑域包括目的地址域及帧本体域。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智能控制终端,其特征在于,每个构造而成的信息帧,其目的地址域表达所述编码单元的第一部分内容,其帧长度与所述参考帧的帧长度的差值表达所述编码单元的其余部分内容,所述帧长度唯一性地决定于其所属组播数据帧的帧本体域。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智能控制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码串包括被与索引串串接表达于所属信息帧的目的地址域中的第一子码串,和被表达于所属信息帧与该参考帧的帧长度差值中的第二子码串。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智能控制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索引串包括被与码串串接表达于所属信息帧的目的地址域中的第一子索引串,和被表达于所属信息帧与该参考帧的帧长度差值中的第二子索引串。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智能控制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单元的其余部分内容为所述帧长度差值的二进制格式。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智能控制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帧的可编辑域中,其目的地址域提供可编码比特区用于表达所述编码单元,该可编码比特区靠近目的地址域的实际字节长度的低位设置且不超过23位。
24.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智能控制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帧的目的地址域具有可编码比特区,该可编码比特区中各个比特均被置为0或1。
25.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智能控制终端,其特征在于,不同信息帧间的帧长度变化均唯一性决定于各信息帧中的帧本体域的长度。
2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智能控制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单元被配置为将同一所述组播数据帧多次传输。
2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智能控制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播数据帧为IEEE 
802.11协议所规范。
2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智能控制终端,其特征在于,该智能控制终端与所述目标网络处于连接状态。
29.一种联网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加载有用于接入目标网络的配置信息的组播数据帧;
从所述组播数据帧所具有的两个可编辑域中提取所述的配置信息;
以所述的配置信息执行配置完成接入所述的目标网络;
接收加载有用于接入目标网络的配置信息的组播数据帧的步骤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接收组播数据帧;
判断该组播数据帧的可编辑域中是否包含特定内容,将具有特定内容的组播数据帧确定为参考帧;
将不包含特定内容的其他组播数据帧确定为信息帧。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组播数据帧所具有的两个可编辑域中提取所述的配置信息的步骤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从每个被确定为信息帧的组播数据帧的两个可编辑域中提取出码串及表征该码串的排列顺序的索引串构成编码单元;
按照每个编码单元中的索引串所表征的顺序,将所有编码单元的码串按序拼接成编码序列;
将编码序列还原为所述的配置信息。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帧的两个可编辑域分别为目的地址域和帧本体域,从信息帧的目的地址域所具有的可编辑比特区中提取对应的编码单元的第一部分内容,以信息帧的帧长度相对于所述参考帧的帧长度的差值确定该编码单元的剩余部分内容。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帧的目的地址域所具有的可编辑比特区为该目的地址域的低23位。
33.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帧的目的地址域的低23位为可编辑比特区,其各位的值被置为全0或全1。
34.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帧的帧长度小于所接收的信息帧的帧长度。
35.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接收的不同信息帧间的帧长度变化唯一性关联于信息帧内的帧本体域长度。
36.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信息帧所对应的编码单元的码串由第一子码串和第二子码串构成,该信息帧的目的地址域用于表达所述第一子码串及为该码串所分配的索引串,该信息帧的帧长度与所述参考帧的帧长度之间的差值用于表达所述第二子码串。
37.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编码序列还原为所述的配置信息的步骤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将所述编码序列对应转换为密文;
以预存密钥解密该密文,获得格式化的信息串;
解析该格式化的信息串,获得所述的配置信息。
38.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目标网络的服务集标识与相应的密码。
39.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播数据帧符合IEEE 802.11协议的规范。
40.一种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加载有用于接入目标网络的配置信息的组播数据帧;
提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组播数据帧所具有的两个可编辑域中提取所述的配置信息;
接入单元,用于以所述的配置信息执行配置完成接入所述的目标网络;
所述接收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如下功能:
接收组播数据帧;
判断该组播数据帧的可编辑域中是否包含特定内容,将具有特定内容的组播数据帧确定为参考帧;
将不包含特定内容的其他组播数据帧确定为信息帧。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单元包括:
提取模,用于从每个被确定为信息帧的组播数据帧的两个可编辑域中提取出码串及表征该码串的排列顺序的索引串构成编码单元;
拼接模块,用于按照每个编码单元中的索引串所表征的顺序,将所有编码单元的码串按序拼接成编码序列;
还原模块,用于将编码序列还原为所述的配置信息。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帧的两个可编辑域分别为目的地址域和帧本体域,所述提取模块被配置为:从信息帧的目的地址域所具有的可编辑比特区中提取对应的编码单元的第一部分内容,以信息帧的帧长度相对于所述参考帧的帧长度的差值确定该编码单元的剩余部分内容。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帧的目的地址域所具有的可编辑比特区为该目的地址域的低23位。
44.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帧的目的地址域的低23位为可编辑比特区,其各位的值被置为全0或全1。
45.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帧的帧长度小于所接收的信息帧的帧长度。
46.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所接收的不同信息帧间的帧长度变化唯一性关联于信息帧内的帧本体域长度。
47.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信息帧所对应的编码单元的码串由第一子码串和第二子码串构成,该信息帧的目的地址域用于表达所述第一子码串及为该码串所分配的索引串,该信息帧的帧长度与所述参考帧的帧长度之间的差值用于表达所述第二子码串。
48.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模块包括:
转换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编码序列对应转换为密文;
解密子模块,用于以预存密钥解密该密文,获得格式化的信息串;
解析子模块,用于解析该格式化的信息串,获得所述的配置信息。
49.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目标网络的服务集标识与相应的密码。
50.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播数据帧符合IEEE 802.11协议的规范。

说明书全文

联网控制、接入方法及相应的终端与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智能设备联网控制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控制终端及其所采用的智能设备联网控制方法,还涉及一种智能设备及其所采用的联网接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物联网的发展,使得各种通信接入技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叉。早期基于WiFi而实现的Ad-Hoc技术,实现了WiFi设备之间的点对点的连接,但由于这一技术只能实现单点对单点的通信,而且不具有安全防范技术等,因此虽然便于连接但却很快被WiFi Direct(直连)技术所弱化甚至代替。WiFi直连技术,可以使得任意一台经过WiFi直连认证的设备,既可工作于AP(接入点)模式,又可工作于STA(工作站)模式,其以小组为单元实现两台或多台WiFi设备之间的互连互通,其中有且只有一部WiFi设备用作管理中心,对小组内其余的工作站的连接进行集中管理。WiFi直连技术还可以兼容WiFi协议中的各种加密方式,因此更为安全,而且由于其具有服务发现和基础设备发现等功能,使用便利,接入可靠,相对于其它技术更受欢迎,目前正广泛应用中。借助这些技术,可实现多台设备之间的互联,而无需依赖于路由器之类的中间设备。
[0003] 促进物联网技术发展的较为基础和经典的一个应用场景是,利用WiFi Direct技术用于从一台已经接入互联网或者局域网的智能控制终端例如手机,向另一台与本设备具有共通协议的智能设备传输当前自身已接入的目标网络的登录配置信息,然后,接收该配置信息的智能设备便根据该配置信息而登录目标网络,实现自身的联网接入。由于与物联网相关的设备多具有轻便可移动无高效人机交互功能等特点,多采用WiFi接入方式,因此这里所称的目标网络,一般指WiFi接入点,也即WiFi AP所构建的局域网(当然也包括以此为基础扩展的更复杂的WiFi网络)。因此,所谓的配置信息,一般也是登录相关AP的身份识别和验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AP的服务集标识(SSID)、密码等。智能设备基于WiFi Direct技术接收配置信息实现自身的接入目标网络之后,便可正常工作。
[0004] 但是,目前的WiFi Direct技术,只能在智能控制终端与智能设备之间建立了直连之后,才能将所述的配置信息从智能控制终端传输到智能设备,所以基于这一技术实现的直连方案,受限于完成直连的速度,如果直连过程中由于丢包之类的意外发生,往往会导致无法建立有效的连接,从而不能达到将所述的配置信息从智能控制终端传输给智能设备的目的。
[0005] 有鉴于上述的技术沿革过程,有必要对数据传输技术进一步开发,通过技术积累来推动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旨在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提供一种智能控制终端及其所采用的智能设备联网控制方法,以便借助组播数据实现免连接控制智能设备接入目标网络。
[0007]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提供一种智能设备及其所采用的联网接入方法,以便呼应前一目的使智能设备在免连接的前提下利用组播数据帧获取配置信息并据之接入目标网络。
[0008]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0009]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联网控制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10] 显示用户界面用于获取使所述智能设备接入目标网络的配置信息;
[0011] 将所述配置信息编码到多个组播数据帧中各个组播数据帧所具有的两个可编辑域;
[0012] 无线发送所述的组播数据帧,以启动对智能设备的联网配置;
[0013] 为联网后的智能设备提供用于与所述智能设备交互的控制操作界面。
[0014] 具体的,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目标网络的服务集标识及密码。
[0015] 进一步,所述配置信息的编码过程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0016] 将所述配置信息对应的编码序列分离成多个码串,定义每个码串与为其分配的表征索引顺序的相应索引串为编码单元;
[0017] 基于组播数据帧格式构造参考帧,初始化该参考帧的两个可编辑域以确定基准;
[0018] 基于组播数据帧格式构造信息帧,将每个编码单元分成两部分内容分别表达于对应的一个信息帧的两个可编辑域中。
[0019] 较佳的,所述配置信息被以预存密钥加密成密文并转换为所述的编码序列。
[0020] 具体的,所述组播数据帧的可编辑域包括目的地址域及帧本体域。
[0021] 较佳的,每个构造而成的信息帧,其目的地址域表达所述编码单元的第一部分内容,其帧长度与所述参考帧的帧长度的差值表达所述编码单元的其余部分内容,所述帧长度唯一性地决定于其所属组播数据帧的帧本体域。
[0022]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揭示,所述码串包括被与索引串串接表达于所属信息帧的目的地址域中的第一子码串,和被表达于所属信息帧与该参考帧的帧长度差值中的第二子码串。
[0023]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揭示,所述索引串包括被与码串串接表达于所属信息帧的目的地址域中的第一子索引串,和被表达于所属信息帧与该参考帧的帧长度差值中的第二子索引串。
[0024] 较佳的,所述编码单元的其余部分内容体现为所述帧长度差值的二进制格式。
[0025] 具体的,所述信息帧的可编辑域中,其目的地址域提供可编码比特区用于表达所述编码单元,该可编码比特区靠近目的地址域的实际字节长度的低位设置且不超过23位。
[0026] 较佳的,所述参考帧的目的地址域提供可编码比特区,该可编码比特区中各个比特均被置为0或1。
[0027] 较佳的,不同信息帧间的帧长度变化均唯一性决定于各信息帧中的帧本体域的长度。
[0028] 进一步,发送所述组播数据帧的步骤中,同一所述组播数据帧被多次传输。
[0029] 较佳的,所述组播数据帧为IEEE 802.11协议所规范。
[0030] 较佳的,执行本方法时维持本机与所述目标网络的连接状态。
[0031]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控制终端,其包括:
[0032] 获取单元,用于显示用户界面用于获取使所述智能设备接入目标网络的配置信息;
[0033] 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配置信息编码到多个组播数据帧中各个组播数据帧所具有的两个可编辑域;
[0034] 信号传输单元,用于无线发送所述的组播数据帧,以启动对智能设备的联网配置;
[0035] 操作单元,用于为联网后的智能设备提供用于与所述智能设备交互的控制操作界面。
[0036] 具体的,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目标网络的服务集标识及密码。
[0037] 进一步,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0038] 编码拆分单元,用于将所述配置信息对应的编码序列分离成多个码串,定义每个码串与为其分配的表征索引顺序的相应索引串为编码单元;
[0039] 参考帧构造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组播数据帧格式构造参考帧,初始化该参考帧的两个可编辑域以确定基准;
[0040] 信息帧构造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组播数据帧格式构造信息帧,将每个编码单元分成两部分内容分别表达于对应的一个信息帧的两个可编辑域中。
[0041] 较佳的,所述配置信息被以预存密钥加密成密文并转换为所述的编码序列。
[0042] 具体的,所述组播数据帧的可编辑域包括目的地址域及帧本体域。
[0043] 较佳的,每个构造而成的信息帧,其目的地址域表达所述编码单元的第一部分内容,其帧长度与所述参考帧的帧长度的差值表达所述编码单元的其余部分内容,所述帧长度唯一性地决定于其所属组播数据帧的帧本体域。
[0044]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揭示,所述码串包括被与索引串串接表达于所属信息帧的目的地址域中的第一子码串,和被表达于所属信息帧与该参考帧的帧长度差值中的第二子码串。
[0045]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揭示,所述索引串包括被与码串串接表达于所属信息帧的目的地址域中的第一子索引串,和被表达于所属信息帧与该参考帧的帧长度差值中的第二子索引串。
[0046] 较佳的,所述编码单元的其余部分内容为所述帧长度差值的二进制格式。
[0047] 具体的,所述信息帧的可编辑域中,其目的地址域提供可编码比特区用于表达所述编码单元,该可编码比特区靠近目的地址域的实际字节长度的低位设置且不超过23位。
[0048] 较佳的,所述参考帧的目的地址域具有可编码比特区,该可编码比特区中各个比特均被置为0或1。
[0049] 具体的,不同信息帧间的帧长度变化均唯一性决定于各信息帧中的帧本体域的长度。
[0050] 进一步,所述信号传输单元被配置为将同一所述组播数据帧多次传输。
[0051] 较佳的,所述组播数据帧为IEEE 802.11协议所规范。
[0052] 较佳的,该智能控制终端与所述目标网络处于连接状态。
[0053] 为适应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0054]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联网接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55] 接收加载有用于接入目标网络的配置信息的组播数据帧;
[0056] 从所述组播数据帧所具有的两个可编辑域中提取所述的配置信息;
[0057] 以所述的配置信息执行配置完成接入所述的目标网络。
[0058] 进一步,接收加载有用于接入目标网络的配置信息的组播数据帧的步骤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0059] 接收组播数据帧;
[0060] 判断该组播数据帧的可编辑域中是否包含特定内容,将具有特定内容的组播数据帧确定为参考帧;
[0061] 将不包含特定内容的其他组播数据帧确定为信息帧。
[0062] 进一步,从所述组播数据帧所具有的两个可编辑域中提取所述的配置信息的步骤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0063] 从每个被确定为信息帧的组播数据帧的两个可编辑域中提取出码串及表征该码串的排列顺序的索引串构成编码单元;
[0064] 按照每个编码单元中的索引串所表征的顺序,将所有编码单元的码串按序拼接成编码序列;
[0065] 将编码序列还原为所述的配置信息。
[0066] 具体的,所述信息帧的两个可编辑域分别为目的地址域和帧本体域,从信息帧的目的地址域所具有的可编辑比特区中提取对应的编码单元的第一部分内容,以信息帧的帧长度相对于所述参考帧的帧长度的差值确定该编码单元的剩余部分内容。
[0067] 较佳的,所述信息帧的目的地址域所具有的可编辑比特区为该目的地址域的低23位。
[0068] 较佳的,所述参考帧的目的地址域的低23位为可编辑比特区,其各位的值被置为全0或全1。
[0069] 较佳的,所述参考帧的帧长度小于所接收的信息帧的帧长度。
[0070] 具体的,所接收的不同信息帧间的帧长度变化唯一性关联于信息帧内的帧本体域长度。
[0071] 较佳的,每个信息帧所对应的编码单元的码串由第一子码串和第二子码串构成,该信息帧的目的地址域用于表达所述第一子码串及为该码串所分配的索引串,该信息帧的帧长度与所述参考帧的帧长度之间的差值用于表达所述第二子码串。
[0072] 进一步,将编码序列还原为所述的配置信息的步骤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0073] 将所述编码序列对应转换为密文;
[0074] 以预存密钥解密该密文,获得格式化的信息串;
[0075] 解析该格式化的信息串,获得所述的配置信息。
[0076] 具体的,所述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目标网络的服务集标识与相应的密码。
[0077] 较佳的,所述组播数据帧符合IEEE 802.11协议的规范。
[0078]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其包括:
[0079]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加载有用于接入目标网络的配置信息的组播数据帧;
[0080] 提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组播数据帧所具有的两个可编辑域中提取所述的配置信息;
[0081] 接入单元,用于以所述的配置信息执行配置完成接入所述的目标网络。
[0082] 进一步,所述接收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如下功能:
[0083] 接收组播数据帧;
[0084] 判断该组播数据帧的可编辑域中是否包含特定内容,将具有特定内容的组播数据帧确定为参考帧;
[0085] 将不包含特定内容的其他组播数据帧确定为信息帧。
[0086] 进一步,所述提取单元包括:
[0087] 提取模,用于从每个被确定为信息帧的组播数据帧的两个可编辑域中提取出码串及表征该码串的排列顺序的索引串构成编码单元;
[0088] 拼接模块,用于按照每个编码单元中的索引串所表征的顺序,将所有编码单元的码串按序拼接成编码序列;
[0089] 还原模块,用于将编码序列还原为所述的配置信息。
[0090] 具体的,所述信息帧的两个可编辑域分别为目的地址域和帧本体域,所述提取模块被配置为:从信息帧的目的地址域所具有的可编辑比特区中提取对应的编码单元的第一部分内容,以信息帧的帧长度相对于所述参考帧的帧长度的差值确定该编码单元的剩余部分内容。
[0091] 较佳的,所述信息帧的目的地址域所具有的可编辑比特区为该目的地址域的低23位。
[0092] 较佳的,所述参考帧的目的地址域的低23位为可编辑比特区,其各位的值被置为全0或全1。
[0093] 具体的,所述参考帧的帧长度小于所接收的信息帧的帧长度。
[0094] 具体的,所述接收单元所接收的不同信息帧间的帧长度变化唯一性关联于信息帧内的帧本体域长度。
[0095] 较佳的,每个信息帧所对应的编码单元的码串由第一子码串和第二子码串构成,该信息帧的目的地址域用于表达所述第一子码串及为该码串所分配的索引串,该信息帧的帧长度与所述参考帧的帧长度之间的差值用于表达所述第二子码串。
[0096] 进一步,所述还原模块包括:
[0097] 转换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编码序列对应转换为密文;
[0098] 解密子模块,用于以预存密钥解密该密文,获得格式化的信息串;
[0099] 解析子模块,用于解析该格式化的信息串,获得所述的配置信息。
[0100] 具体的,所述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目标网络的服务集标识与相应的密码。
[0101] 较佳的,所述组播数据帧符合IEEE 802.11协议的规范。
[0102]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103] 1、本发明以组播数据帧为基本素材,利用其中的目的地址域和通过调整帧本体域长度而确定不同帧之间的帧长度差值,以这两个可编辑域的可编辑内容为载体,将用于接入目标网络的配置信息对应的编码序列加工成含有索引顺序的多个编码单元后,将各个编码单元加载到利用组播数据帧实现的多个信息帧的目的地址域及每个信息帧与参考帧的帧长度差值中,实现了利用组播数据帧加载配置信息并进行组播的技术条件,由于组播数据帧的传输不必依赖于智能控制终端(发送端)和智能设备(接收端)之间建立直连,也无需接入同一路由设备,所以,发送端便可以以组播数据帧为载体向空中辐射无线信号,以向接收端传输配置信息,藉此控制智能设备接入所述的目标网络。对应的,在接收端收到相应的参考帧与信息帧之后,利用逆向原理,以参考帧为参照,从多个相关信息帧的目的地址域及该些信息帧与参考帧之间的帧长度差值中提取对应于配置信息的多个编码单元,每个信息帧可以提取出一个编码单元,将多个编码单元按照其所含索引顺序进行组装,还原成所述的编码序列,再将编码序列还原成相应的所述的配置信息,然后利用该配置信息配置自身,即可执行并完成接入由所述配置信息提供的目标网络。
[0104] 2、基于组播数据帧的特性,智能控制终端可以对组播数据帧的目的地址域进行局部控制,还可以对帧本体域的长度进行扩展,本发明巧妙地利用了组播数据帧结构的这种特性,在利用组播数据帧进行数据传输时,不仅利用了其目的地址域,而且利用了其帧本体域长度与参考帧的帧本体域之间的长度之间差值,扩展了每个组播数据帧所能表达的内容的长度,因此组播数据帧的信息表达能便被大大增强。
[0105] 3、通过在智能控制终端实现本发明的编码方案,可以在免需与智能设备连接的情况下,实现对智能设备启动接入目标网络的控制;同理,对于智能设备而言,无需在与智能控制终端连接的情况下,即可通过组播数据帧获得用于接入目标网络的配置信息,解析出其中的配置信息配置自身并使自身接入目标网络。
[0106]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
[0107]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108] 图1为本发明所采用的组播地址的结构示意图;
[0109] 图2为本发明所采用的组播地址与IP地址之间映射关系示意图;
[0110] 图3为本发明的智能设备联网控制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0111] 图4为本发明的智能设备联网控制方法的步骤S12所实现的具体流程的原理示意图;
[0112] 图5为本发明的联网接入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0113] 图6为本发明的联网接入方法的步骤S21所实现的具体流程的原理示意图;
[0114] 图7为本发明的联网接入方法的步骤S22所实现的具体流程的原理示意图;
[0115] 图8为本发明的智能控制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0116] 图9为本发明的智能控制终端的处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117] 图10为本发明的智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118] 图11为本发明的智能设备的提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119]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120]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0121]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0122]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里所使用的“终端”、“终端设备”、“智能设备”、“智能控制终端”既包括无线信号接收器的设备,其仅具备无发射能力的无线信号接收器的设备,又包括接收和发射硬件的设备,其具有能够在双向通信链路上,执行双向通信的接收和发射硬件的设备。这种设备可以包括:蜂窝或其他通信设备,其具有单线路显示器或多线路显示器或没有多线路显示器的蜂窝或其他通信设备;PCS(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ervice,个人通信系统),其可以组合语音、数据处理、传真和/或数据通信能力;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其可以包括射频接收器、寻呼机、互联网/内联网访问、网络浏览器、记事本、日历和/或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计算机或其他设备,其具有和/或包括射频接收器的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计算机或其他设备。这里所使用的各种“终端”可以是便携式、可运输、安装在交通工具(航空、海运和/或陆地)中的,或者适合于和/或配置为在本地运行,和/或以分布形式,运行在地球和/或空间的任何其他位置运行。这里所使用的各种“终端”还可以是通信终端、上网终端、音乐/视频播放终端,例如可以是PDA、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移动互联网设备)和/或具有音乐/视频播放功能的移动电话,也可以是智能电视、机顶盒、智能摄像头、智能遥控器、智能插座等设备。
[0123] 本发明是为了因应物联网的发展而提出的系列网络接入技术解决方案,其应用场景更为适合以WiFi技术实现的智能设备和智能控制终端,理论上应与操作系统无必然关联。以此为基础,本发明不仅在一方面为起中央控制作用的类似手机之类的智能控制终端提供了编码机制,以便为其他智能设备、智能终端接入目标网络提供自动化接入向导,而且,在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独立于所述的起中央控制作用的智能控制终端之外的其他智能设备、智能终端提供解码机制,从而实现此类智能设备受控接入目标网络。
[0124] 进一步,本发明中,以组播数据帧为技术实现载体,对编码和解码两方面的技术进行详细揭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依照本说明书即可免经创造性思维实现之。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本发明提供两种相对应的方法,其一是一种智能设备联网控制方法,在该方法中通过编码实现对用于接入目标网络的配置信息的加载和发送,而通过一种联网接入方法进行解码以提取被传输过来的配置信息。以这样的系统实现配置信息从编码到发送到接收以至于解码还原的全过程。
[0125] 由于本发明的方法涉及对组播数据帧的利用,接受802.11协议的规范,因此,有必要先行了解802.11协议所规范的物理帧(MAC帧)的基础知识。
[0126] 表1:802.11协议族MAC帧结构(首行单位为Bytes字节):
[0127]
[0128] 以下针对表1涉及的各个域做相应的说明:
[0129] Frame Control,帧控制域;
[0130] Duration/ID,持续时间/标识,表明该帧和它的确认帧将会占用信道多长时间;对于帧控制域子类型为:Power Save-Poll的帧,该域表示了STA的连接身份(AID,Association Indentification)
[0131] Address Fields(1-4):为地址域,包括4个地址(源地址、目的地址、发送方地址和接收方地址),取决于帧控制字段中的To DS和From DS位。
[0132] Seq Ctrl,即Sequence Control―为序列控制域,用于过滤重复帧。
[0133] Frame Body:帧本体域,或称数据域,用于表示发送或接收的信息。
[0134] Check Sum:校验域,包括32位的循环冗余校验(CRC)。
[0135] 表2:帧控制(Frame Control)结构(首行单位为比特(位)):
[0136]2 2 4 1 1 1 1 1 1 1 1
Version Type Subtype To DS From DS MF Retry Pwr More W O
[0137] 以下针对表2涉及的各个字段做相应的说明:
[0138] Protocol Version―表示IEEE 802.11标准的版本。
[0139] Type―表示帧类型:包括管理、控制和数据等类。
[0140] Subtype―表示帧的子类型,如:认证帧(Authentication Frame)、解除认证帧(Deauthentication Frame)、连接请求帧(Association Request Frame),连接响应帧(Association Response Frame)、重新连接请求帧(Reassociation Request Frame)、重新连接响应帧(Reassociation Response Frame)解除连接帧(Disassociation Frame)、信标帧(Beacon Frame)、Probe帧(Probe Frame)、Probe请求帧(Probe Request Frame)或Probe响应帧(Probe Response Frame)。
[0141] To DS―当帧发送给Distribution System(DS)时,该值设置为1。
[0142] From DS―当帧从Distribution System(DS)处接收到时,该值设置为1。
[0143] MF―More Fragment表示当有更多分段属于相同帧时该值设置为1。
[0144] Retry―表示该分段是先前传输分段的重发帧。
[0145] Pwr―Power Management,表示传输帧以后,站所采用的电源管理模式。
[0146] More―More Data,表示有很多帧缓存到站中。
[0147] W―WEP,表示根据WEP(Wired Equivalent Privacy)算法对帧主体进行加密。
[0148] O―Order 1表示接受者应该严格按照顺序处理该帧。
[0149] 根据表2的说明可知,通过From DS与To DS字段可以确定组播数据帧的目的地址域所在位置。参阅表3:
[0150] 表3:地址字段在数据帧中的用法:
[0151]功能 To DS From DS Address1(接收端) Address2(发送端) Address3 Address4IBSS 0 0 DA SA BSSID 未使用
To AP(基础结构型) 1 0 BSSID SA DA 未使用
From AP(基础结构型) 0 1 DA BSSID SA 未使用
WDS(无线分布式系统) 1 1 RA TA DA SA
[0152]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IP地址空间被划分为A、B、C三类。第四类即D类地址被保留用做组播地址。在第四版的IP协议(IPv4)中,从224.0.0.0到239.255.255.255间的所有IP地址都属于D类地址。
[0153] 组播地址中最重要的是第24位到27位间的这四位,对应到十进制是224到239,其它28位保留用做组播的组标识,如图1所示。
[0154] IPv4的组播地址在网络层要转换成网络物理地址。对一个单播的网络地址,通过ARP协议可以获取与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但在组播方式下ARP协议无法完成类似功能,必须得用其它的方法获取物理地址。在下面列出的RFC文档中提出了完成这个转换过程的方法:
[0155] RFC1112:Multicast IPv4 to Ethernet physical address correspondence[0156] RFC1390:Correspondence to FDDI
[0157] RFC1469:Correspondence to Token-Ring networks
[0158] 在最大的以太网地址范围内,转换过程是这样的:将以太网地址的前24位最固定为01:00:5E,这几位是重要的标志位。紧接着的一位固定为0,其它23位用IPv4组播地址中的低23位来填充。该转换过程如图2所示。例如,组播地址为224.0.0.5其以太网物理地址为01:00:5E:00:00:05。可以看出,这里的目的地址域的低23位(也可更少)便可以作为可编辑比特区,供加载信息。
[0159] 此外,帧本体域,即Frame Body,这部分内容的长度可变,其具体存储的内容由帧类型(type)和子类型(sub type)决定。
[0160] 可以看出,组播数据帧中的目的地址域与帧本体域是其两个可编辑域,发送端可以设置目的地址域的可编辑比特区即其低23位内容,以及控制帧本体域的长度。
[0161] 在智能设备未连接WiFi接入点的时候,WiFi芯片是可以侦测到空间中的射频信号并识别MAC帧的,但是此时设备因为经过接入点的认证未有密钥,所以无法进一步解析帧结构中帧本体域的数据,但由于帧本体域的帧长度可知,从而整个组播数据帧的帧长度也可知,因此,这一特性并不影响对组播数据帧的帧长度的利用。故而,本发明通过利用这些字段,使得在智能设备即使不联网的情况下也能接收到智能控制终端以组播方式发送的信息。实际上,根据802.11协议的规范也可知,对于一个组播数据帧而言,其整个帧的长度唯一性地关联并决定于其中的帧本体域的长度。
[0162] 根据上述揭示的知识可以看出,对于组播数据帧而言,其帧结构中的目的地址域及其帧本体长度变化均可用于加载配置信息。上述揭示的知识是了解本发明的实现的基础,以下将以上述知识为基础,展开对本发明的方法的揭示。
[0163]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联网控制方法,通常是作为主动发起方,或者作为中央控制方的视来加以描述的,可以通过编程将本方法实现为计算机程序安装在类似手机、平板电脑或者具有智能化的智能控制终端中运行,例如,在运行Android、IOS、Windows Phone系统的手机或与平板电脑中安装利用该传输方法实现的APP(应用程序),由该应用程序执行该传输方法。
[0164] 请参阅图3,本发明的智能设备联网控制方法的一个典型实施例中,需要注意的是,本方法是在智能控制终端实现的,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165] 步骤S11、显示用户界面用于获取使所述智能设备接入目标网络的配置信息。
[0166] 以基于本发明实现的APP为例,当该APP得以运行时,便可通过系统驱动对手机上的硬件设备进行利用。众所周知的,手机上不仅具有WiFi模组、显示器、控制芯片,还具有麦克、扬声器等部件,这些部件均可通过该APP实现调用。
[0167] 以Android系统为例,手机首先调用并显示一个活动组件(Activity),或者显示一个利用HTML5实现的页面,在屏幕上显示该用户界面及扫描到的WiFi接入点信息(以服务集标识SSID罗列),请求用户选定目标网络,并要求用户输入相应的密码,从而获取目标网络的SSID和密码。
[0168] 根据WiFi协议的约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晓,配置信息通常包括WiFi无线路由(代表目标网络)的服务集标识(SSID)与登录密码,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还需要包括登录密码的加密方式,而对于开放网络也可不必提供登录密码。尽管WiFi协议存在版本更替的事实,但这些涉及为实现接入网络而必备的配置信息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协议文件对应确定,因此,对其详情及其等同变化方案恕不加以赘述。
[0169] 作为细节变通,当用户选定了SSID之后,可以向服务器查询该SSID所对应的密码,如果密码存在,则可省去要求用户输入目标网络密码的步骤。
[0170] 步骤S12、将所述配置信息编码到多个组播数据帧中各个组播数据帧所具有的两个可编辑域。
[0171] 获得所述的配置信息之后,需要将该配置信息进行编码,形成帧数据。为此,请参阅图4,按照如下具体步骤实现编码过程:
[0172] 步骤S121、将所述配置信息对应的编码序列分离成多个码串,定义每个码串与为其分配的表征索引顺序的相应索引串为编码单元。
[0173] 所述的配置信息,如前所述,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可以是包含用于提供WiFi接入点的服务集标识(SSID)及其密码的信息。配置信息在置换为对应的编码序列之前可先被格式化为字符串信息。具体而言,服务集标识与密码均构成信息元素,信息元素之间用元素分隔符“|”加以分隔,信息元素的标识与值之间用属性分隔符“:”分隔。例如服务集标识是以SSID表示其标识,密码用PSW表示其标识,SSID的值为MYWiFi,密码的值为PLZLOGIN,对其进行格式化形成的信息内容为:
[0174] SSID:MYWiFi|PSW:MYLOGIN。
[0175] 所述编码序列即以配置信息的上述格式化字符串为基础转换成二进制获得。为了使配置信息更加安全,可先对配置信息(上述的字符串)进行加密,形成密文之后再转换为所述的编码序列。加密的方式既可以是公钥加密,也可以是对称密钥加密,只要接收端利用相对应的密钥(如公钥加密中的私钥或对称加密中的同一密钥)能够解密即可。无论是加密或是公开的状态,配置信息被解析为二进制码后,便可对其进行编码,使其适于分配到各个组播数据帧中。
[0176] 首先,将配置信息的编码序列分离成若干个码串,每个码串构成相对独立而无信息意义的一部分,以同一长度加以表达,例如占据20个比特。然后,为每一个码串分配一个索引串,这个码串同理也用二进制表达,占据例如6个比特,6个比特的格式下,便可用于表达26组码串。继而,为每个所述的码串组合一个所述的索引串,按照索引串的数值大小,可以对所述的码串的固有顺序进行表达,即编码序列分离出的码串按其串接顺序而匹配相应大小的索引串,使该索引串可以用于表达与其相对应的码串的索引顺序即可。由此而完成整个编码序列的分拆和排序。其中,为说明的便利,将每个索引串及与其组合的码串定义为一个编码单元,则配置信息便被分离为多个编码单元,每个编码单元相对独立,但相互之间是有序的。需要注意的是,编码单元本身是一个组合概念,而非一个顺序固定的概念。为了实现对组播数据帧的利用,编码单元的总长度是确定的共26比特,所述索引串占据其中的第一长度共6个比特,而剩余的第二长度20比特则为相应的码串所占据,编码单元的总长度恰好为第一长度与第二长度之和。显然,所有的编码单元都具有相同的总长度。
[0177] 所述配置信息被分离成多个编码单元之后,便可基于组播数据帧进行后续编码。
[0178] 步骤S122、基于组播数据帧格式构造参考帧,初始化该参考帧的两个可编辑域以确定基准。
[0179] 所述参考帧的构造较为灵活,可以在组播数据帧的基础上,依照前述有关组播数据帧的结构的揭示,将其目的地址域中的可编辑比特区,即其低23位比特全部置为0或者1,或者其它特定的比特序列也可,并且确定其帧本体的长度为基准长度。在这个基础上,只要参考帧接收方能够遵守本发明的规范,便可依据此处对参考帧的编码原理识别该参考帧,并且能够确定该帧本体域的长度,将该长度确定为基本长度。作为等同替换手段,由于帧本体域的长度决定了整个参考帧的长度,因此,也可直接以参考帧的总长度为基准长度。该基准长度小于后续信息帧的帧长度,以便借助这种帧长度之间的差值来确定信息编码。同理,作为等同替换手段,也可使参考帧的帧长度大于后续信息帧的帧长度。
[0180] 步骤S123、基于组播数据帧格式构造信息帧,将每个编码单元分成两部分内容分别表达于对应的一个信息帧的两个可编辑域中。
[0181] 由于本发明涉及到对信息帧与参考帧的帧长度差值的利用,因此,可以规范该差值的变化范围,使该变化范围特定,使信息帧与参考帧之间帧长度差值维持在一个特定范围之内,暂以最大值8为实施例。在计算机中,可以用3位二进制000-111来表示各种不同差值,当其与前述目的地址域的低23位结合时,便能构成26位的表达能力,其中6位索引串能表达64组数据,每帧中的其余20位则可表达2.5Bytes的数据量,一次编码便可满足160Bytes信息量的表述能力。
[0182] 同理,所述信息帧也是以组播数据帧为基础进行构造的。构造所述的信息帧的过程,便是将每个编码单元分别对应编码到一个信息帧的过程。以下概述每个编码单元与信息帧结构之间编码关系的几种方式。
[0183] 第一种编码方式:
[0184] 将编码单元所包括的码串分拆为两部分,即第一子码串和第二子码串,设第一子码串为17位,第二子码串刚好占据所述差值的全3位。而每个码串的第一子码串前面串接该编码单元中的索引串,因此,索引串与所述第一子码串的拼接体便为23个字节,刚好等于组播数据帧提供的23位的可编辑比特区,表达在其中。而第二子码串,假设为010,代表十进制数值2,则可以通过确定信息帧的帧本体域的长度,使信息帧的帧长度大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小于)参考帧的帧长度(基准长度)2Bytes而实现编码表达。后续接收方利用信息帧的帧长度减去参考帧的帐长度之后,便可获得010这一第二子码串。
[0185] 第二种编码方式:
[0186] 本编码方式与前一种编码方式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被分拆的对象是编码单元中的索引串而非其码串,由于在上述提供的实例的数据中,码串总长20位,可以将其完全表达于组播数据帧的可编辑比特区中,因此,这种情况下可编辑比特区只能供表达索引串中的3位,即第一子索引串,而索引串的剩余3位即第二子索引串只能被参照前述第一种编码方式表达于其所述的信息帧与所述的参考帧的帧长度差值中。
[0187] 前述两种方式的示例中,6位索引串与20位码串的长度与目的地址域低23位及帧长度差值3位之间的这种搭配关系是优选的方案,既能够尽可能地加强组播数据帧表达信息的能力,又能够降低因传输过程中UDP数据包丢包而导致的信息传输不成功的风险。
[0188] 第三种编码方式:
[0189] 这种编码方式,简单将编码单元中的码串直接表达于其所属信息帧的目的地址域中,例如占据目的地址域的低20位,而将索引串表达于其所属信息帧与所述的参考帧的帧长度差值中。如果索引串的长度维持为前例的6位,则信息帧与参考帧的帧长度的差值范围应维持为相应6位二进制码所能表达的最大值的范围。如果降低索引串的位数至3位,即使延长码串长度至23位使其占据目的地址域的整个可编辑区,由于索引串的只能表达8组数据,因此其信息表达能力也是弱于前例的。
[0190] 第四种编码方式:
[0191] 与第三种编码方式同理,可以简单将编码单元中的索引串表达于其所属信息帧的目的地址域中,例如占据目的地址域的低23位,而将码串全部表达于所属信息帧与所述的参考帧的帧长度值中,如果码串的长度维持为前例的20位,则同理信息帧与参考帧的帧长度的差值范围应维持为相应20位二进制码所能表达的最大值的范围。如果降低码串的位数至如前例所述的3位,则单个码串表达的信息量较为有限,而索引串为23位,这样就需要构造多个组播数据帧来传输同一个信息,由此可见,前述第一和第二种编码方式优于第三和第四种编码方式。
[0192] 通过以上四种编码方式的揭示,可以知晓,无论如何,最终构造而成的信息帧,其两个可编辑域之一,即目的地址域,具体是指该域中的可编辑比特区,将包含一个所述的编码单元的第一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可以是码串的全部或其一部分子码串,也可以是索引串的全部或其一部分子索引串。而该信息帧的帧长度,通过对其另一可编辑域即帧本体域长度的调整,使其与所述参考帧的帧长度存在一个特定范围内的差值,这个差值的二进制格式便包含了所述编码单元中未被编码到所述目的地址域中的剩余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的种类和多寡视目的地址域所表达的种类和多寡而定,既可以是码串的剩余部分的子码串,也可以是全部码串,可以是索引串的全部或其剩余部分索引串。总之,同一编码单元所包含的码串与索引串可以视具体需要而被分离地表达于同一信息帧的目的地址域可编辑比特区及该信息帧与所述参考帧的帧长度差值之中,完成该信息帧的构造。
[0193] 完成前述各具体步骤之后,即实现了所述的配置信息的整个编码过程,获得了相应的参考帧和信息帧。
[0194] 步骤S13、无线发送所述的组播数据帧,以启动对智能设备的联网配置。
[0195] 完成了所述参考帧及信息帧的构造,便完成了所述配置信息的全部编码工作,由此,调用相应接口,利用基于802.11协议的WiFi通信组件,便可将所述的参考帧及信息帧以无线的方式向空中辐射,传输给接收端。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上层协议是以UDP工作的,所以,所述参考帧及信息帧是以UDP数据包发送的,由于UDP协议是不可靠协议,因而,本方法在传输所述参考帧及信息帧时,设定例如10次循环,每个循环中,将所述参考帧及信息帧依照索引串表征的索引顺序依次发送(参考帧视为编码为0排序第一),以便确保接收端顺利接收全部组播数据帧。尽管如此,参考帧与信息帧在同一次循环的发送顺序也可以是乱序的,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应当注意,传输时循环发送的次数也不应局限于特定数字,可以是例如5次、20次等其他数据的多轮发送。
[0196] 当所述的参考帧和信息帧被智能设备接收后,智能设备将按照既定程序启动其联网配置,利用所传输的配置信息配置自身后,接入所述的目标网络,从而实现联网。有关智能设备实现联网的过程,参阅后续的揭示。
[0197] 可以看出,本步骤中,智能控制终端只是发出了参考帧和信息帧,以备启动对智能设备的联网配置运作,并不实际实施对智能硬件的网络设置的配置,而是通过智能设备自身,利用智能控制终端传输来的联网配置信息去实现,对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加以知照。
[0198] 步骤S14、为联网后的智能设备提供用于与所述智能设备交互的控制操作界面。
[0199] 如前所述,当智能控制终端将所述配置信息发送给智能设备并启动其联网配置之后,智能设备将完成自身的网络接入过程,并且,必要时,智能设备可以将成功联网的信息反馈给智能控制终端。
[0200]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本方法不必依赖于智能控制终端与智能设备的基于类似AD-HOC或WiFi Direct之类的技术提前实现的互连,只需向空中辐射含有组播数据帧的无线信号即可,因而,智能控制终端可以在本方法执行的整个过程中保持与所述的目标网络的连接而不必进行复杂的切换不必断开与目标网络的连接而接入所述的智能设备并在传输了配置信息之后回切接入该目标网络,因而,智能控制终端可以在保持接入该目标网络的连接状态的同时,发送所述的组播数据帧,而不影响其正常联网。而智能设备接入同一WiFi接入点之后,便可通过该相应的WiFi AP发送UDP广播与智能控制终端实现局域网通信,从而可以通过局域网把自身成功接入目标网络的信息反馈给智能控制终端。
[0201] 实际上,除此之外,还可以有其它方式让智能控制终端知晓智能设备已经成功联网,例如,智能控制终端的APP与智能设备均通过云端服务器与同一用户账号绑定之后,进一步向云端服务器上传数据,而被云端服务器记录,该记录即可以被智能控制终端上相应的应用程序所识别,智能控制终端据此即可知晓智能设备已经完成接入。
[0202] 相应的,智能控制终端可以以云端服务器为中间媒介,通过诸如HTTPS的数据报文,向云端服务器提交作用于智能设备的请求,与智能设备实现数据和指令的交互。无论何种方式,当智能控制终端可以与智能设备实现通信,即可通过其APP提供用于与所述智能设备进行交互的控制操作界面给用户进行控制操作。
[0203] 智能控制终端提供的控制操作界面,可以采用两种方式实现。第一种方式是基于HTML5之类的网页页面开发的,由手机终端知悉智能设备已经接入互联网之后,向云端服务器拉取相应的页面,展示给用户执行相关操作。第二种方式是基于本地程序实现的,例如在Android的应用程序中构造一个Activity,通过该Activity获取并展示云端服务器有关智能设备的相关数据、或者直接从局域网上与智能设备进行交互,而展示该控制操作界面。
[0204] 用户通过智能控制终端的相应的应用程序提供的控制操作界面,便可以发起对智能设备的操作,包括控制智能设备的功能变换、展示智能设备提供的数据等。由此满足用户对智能硬件的集中、便利管理。
[0205] 可以看出,按照前述过程完成的智能设备联网控制方法,其编码过程简单,信息表达能力强,无需依赖于智能控制终端与智能设备之间建立稳定连接而可实现配置信息的有效传输,以更快的速度实现控制智能设备联网。
[0206] 对应的,在与前述智能控制终端对应的另一端,通常是受控的智能设备,例如智能摄像头、行车记录仪、智能手表等等,这类设备一般需要依赖于前述的配置信息完成自身的配置以便接入外部网络。为了接收前述的配置信息,便需要使此类设备具备解码前述编码过程构造出的组播数据帧来达成下一步的操作的基础。
[0207] 为此,请参阅图5,本发明进一步为智能设备一侧公开一种联网接入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208] 步骤S21、接收加载有用于接入目标网络的配置信息的组播数据帧。
[0209] 智能设备通过其由802.11规范的WiFi通信模组接收所述空中以无线信号传输的UDP数据包,获得相应的组播数据帧,然后对其进行解码,以便最终获得组播数据帧中加载的配置信息。
[0210] 由于参考帧与信息帧是以一定的编码原理实现的,因此,解码时,自然也要遵守与编码时相对应的原理,因此而言,本发明的解码方与编码方,均需遵守由本发明规范的同一套自定协议。有鉴于此,本方法参照前述的方法,请参阅图6,按照如下具体步骤获得所述的参考帧和信息帧:
[0211] 步骤S211、接收组播数据帧:
[0212] 通过WiFi通信模组获得空中无线辐射的UDP数据包,便可获得其中的组播数据帧,以便对组播数据帧的类型进行识别。
[0213] 步骤S212、判断该组播数据帧的可编辑域中是否包含特定内容,将具有特定内容的组播数据帧确定为参考帧:
[0214] 所述的特定内容,是指依据本方法所遵守的自定协议,查看所述组播数据帧的目的地址域的可编辑比特区中,是否含有符合该协议所规范的内容。例如前一方法中所定义的23个比特位为全0或全1,若满足这种情况,即视为存在特定内容。进一步还可以检查该组播数据帧的帧长度,由于组播数据帧的帧长度唯一性地决定于其帧本体域的长度,所以也可以检查其帧本体域的长度,是否满足协议规定的数据,如果这些条件之一或全部满足自定协议的规范,则该组播数据帧便被判定为参考帧,否则,则可暂时丢包。
[0215] 步骤S213、将不包含特定内容的其他组播数据帧确定为信息帧:
[0216] 当前一子步骤判定该组播数据帧为参考帧时,表征当前接收的系列组播数据帧的其余部分包含了信息帧,由此,便可开始接收其余的组播数据帧,也即是所述的信息帧。由于发送方(智能控制终端)是多轮发送所述的参考帧和信息帧的,因而,本子步骤中,当确定参考帧之后,其余组播数据帧可以全部接收,而重复的可以丢包处理,最终获得参考帧及其不重复的信息帧即可。理论上,以前述一个实施例来论,由于索引串有6位,参考帧与信息帧的总和应为64个,具体视索引串的位数而定。作为进一步的检验条件,可以按所述照索引串所表达的数据组数及其表征顺序,来校验是否已经接收了所有不重复的信息帧和参考帧,余者皆丢包处理。进一步,还可以通过检验信息帧的帧长度与所述的参考帧的帧长度的差值是否超出一个预协议的特定范围,而确定该信息帧是否为加载了本发明所限定的配置信息的信息帧,由此在本子步骤实施一个实质上的帧校验过程。此外,对应于前一方法提供的若干变化实例,由于信息帧的帧长度显然大于或小于所述参考帧的帧长度(由自定协议所规范),即参考帧的帧长度小于或大于所述参考帧的帧长度,因此也可以这一特性来检验组播数据帧是否为符合自定协议规范的信息帧。
[0217] 由此可见,通过上述子步骤,便可接收由发送方传输的全部参考帧和信息帧。
[0218] 步骤S22、从所述组播数据帧所具有的两个可编辑域中提取所述的配置信息。
[0219] 如前所述,组播数据帧具有两个可编辑域,分别是目的地址域及其帧本体域,目的地址域以其低23位的可编辑比特区用于加载信息,而帧本体域以其长度与所述参考帧的特定位数的二进制格式差值加载信息,因此,本步骤通过对信息帧中的这两个可编辑域提取信息,即可用于组装所述的配置信息的编码序列。
[0220] 具体而言,请参阅图7,本步骤按如下具体子步骤处理:
[0221] 步骤221:从每个被确定为信息帧的组播数据帧的两个可编辑域中提取出码串及表征该码串的排列顺序的索引串构成编码单元。
[0222] 具体而言,从所述信息帧中提取其目的地址域所表达的编码单元的第一部分内容,以信息帧与所述参考帧的特定位数的二进制格式的帧长度差值确定该编码单元的其余部分内容,获得完整的所述编码单元。
[0223] 本步骤的实质在于执行部分解码的过程,其目的在于获取每个信息帧中的相对独立的所述编码单元。
[0224] 作为接收方,需要遵守发送方的编码原理,因此,对应前一方法所列的四种编码方式为例,对于所接收的所述信息帧,将按照如下的方式进行解码:
[0225] 对应的第一种解码方式:
[0226] 从信息帧的目的地址域的可编辑比特区,即其低23位,从中提取出索引串(前6位)和码串的第一子码串(后17位),然后,再求取该信息帧与所述参考帧的帧长度(或各自帧本体域长度)之间的二进制差值(3位),即第二子码串,将第一子码串与第二子码串相串接,即构成码串,而索引串将以其所表征的顺序后续用于确定码串的组装顺序。获得的码串与索引串,便构成了加载到该信息帧中的编码单元。
[0227] 对应的第二种解码方式:
[0228] 同理,从信息帧的目的地址域的可编辑比特区即其低23位中提取出整个码串(低20位)及索引串的第一子索引串(可编辑比特区前3位),再以该信息帧与所述参考帧的帧长度(或各自帧本体域长度)之间的二进制差值(3位)确定索引串的第二子索引串,将第一子索引串与第二子索引串拼接即得整个索引串,索引串与该码串便构成该信息帧所表达的编码单元。
[0229] 对应的第三种解码方式:
[0230] 此处较为简单,直接将信息帧中的目的地址域的可编辑比特区共23位提取出,即获得所述的码串,将该信息帧与所述参考帧的帧长度(或各自帧本体域长度)之间的二进制差值(3位或更多)直接确定为索引串,索引串与码串便构成了相应的编码单元。
[0231] 对应的第四种解码方式:
[0232] 与第三种解码方式同理,直接将信息帧中的目的地址域的可编辑比特区共23位提取出,即获得所述的索引串,将该信息帧与所述参考帧的帧长度(或各自帧本体域长度)之间的二进制差值(3位或更多)直接确定为码串,索引串与码串便构成了相应的编码单元。
[0233] 可见,本子步骤中,无论其细节如何,均不脱与编码过程相对应的协议机理。其执行的原理,是从信息帧中提取其目的地址域所表达的编码单元的第一部分内容,且以该信息帧与所述参考帧的帧长度差值(限定长度的二进制格式)确定该编码单元的其余部分内容,从而获得完整的所述编码单元。
[0234] 当所有的信息帧均被解码出所述的编码单元,便完成了整个信息的初步解码,后续只需完成拼接和还原过程便可获得相应的信息。
[0235] 步骤S222、按照每个编码单元中的索引串所表征的顺序,将所有编码单元的码串按序拼接成编码序列。
[0236] 由于每个编码单元均具有自身的表征顺序的索引串,这个索引串便是指明各个编码单元所具有的码串在分拆编码序列时所处的排序位置。因而,将各个编码单元按照其具有的索引串所表征的顺序对相应的码串进行按序组装,便可还原出一个相应的编码序列,便可用于还原被传输的信息。
[0237] 步骤S223、将编码序列还原为所述的配置信息。
[0238] 如前所述,如果所述的编码序列是将信息加密后形成的密文转换而得的序列,则,需要将该编码序列先还原为密文,再利用预存密钥将该密文解密出所述被传输的配置信息。至于所述密钥的类型,则视加密技术是公钥加密还是对称加密而定,对于前者,采用与编码时的公钥对应的预存私钥解密,对于后者,采用与编码时的密钥相同的预存密钥解密。当然,如果所述的编码序列是非加密信息转换而得,则不必经过这一处理。
[0239] 如前所述,所述的配置信息一般在编码时即是将多个信息元素按一定格式组合并转换为一个编码序列的,例如,假定还原出来的信息进行ASCII码转换之后形成的信息串(字符串)内容如下:
[0240] SSID:MYWiFi|PSW:PLZLOGIN。
[0241] 可以看出,其中的SSID与PSW字样,为信息元素的类型标识,MYWiFi与PLZLOGIN为信息元素的具体内容,属性分隔符即冒号“:”用于分隔类型标识和具体内容,元素分隔符“|”用于分隔不同的信息元素。智能设备依据自定协议的规范,按照上述原理对该信息串进行解析,便可以实现对配置信息的转换和解读,获得该配置信息,最终使智能设备能够据此配置自身网络设置并接入目标网络。
[0242]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各步骤可以灵活执行,一边接收组播数据帧,一边对其进行识别和解码,也可全部组播数据帧接收完后,再分别进行解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此一机理。
[0243] 步骤S23、以所述的配置信息执行配置完成接入所述的目标网络。
[0244] 获得所述配置信息之后,便获得智能控制终端提供的服务集标识(SSID)和相应的密码,智能设备便可以确定相应的SSID,并且设置该密码为相应的密码,进行一系列的握手过程,直至建立与该SSID所代表的WiFi AP的连接。
[0245] 智能设备连接该AP后,便接入了目标网络,理论上可与云端服务器通信,也可通过当前局域网提供的路由功能与网内的所述智能控制终端进行通信。从而,智能设备可以向该智能控制终端发送一个表征已经完成网络接入的信号,以便智能控制终端可以进一步提供操作控制界面给用户做后续操作。
[0246] 可见,本发明的联网接入方法,与前一方法相对应,通过简易的步骤实现,即可实现对组播数据帧所加载的信息的提取,并且不必依赖于接收方与接收方的稳定连接的建立,能够快速受控进行联网。
[0247] 进一步,基于模块化思维,本发明提供一种前述的智能控制终端,较佳的,该智能控制终端安装了前述相应的APP的手机来实现。
[0248] 请参阅图8,本发明的智能控制终端的一个典型实施例中,该智能控制终端包括获取单元11、处理单元12、信号传输单元13以及操作单元14,以下具体揭示各单元实现的功能:
[0249] 所述的获取单元11,其显示用户界面用于获取使所述智能设备接入目标网络的配置信息。
[0250] 以基于本发明实现的APP为例,当该APP得以运行时,便可通过系统驱动对手机上的硬件设备进行利用。众所周知的,手机上不仅具有WiFi模组、显示器、控制芯片,还具有麦克风、扬声器等部件,这些部件均可通过该APP实现调用。
[0251] 以Android系统为例,手机首先通过获取单元11调用并显示一个活动组件(Activity),或者显示一个利用HTML5实现的页面,在屏幕上显示该用户界面及扫描到的WiFi接入点信息(以服务集标识SSID罗列),请求用户选定目标网络,并要求用户输入相应的密码,从而获取目标网络的SSID和密码。
[0252] 根据WiFi协议的约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晓,配置信息通常包括WiFi无线路由(代表目标网络)的服务集标识(SSID)与登录密码,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还需要包括登录密码的加密方式,而对于开放网络也可不必提供登录密码。尽管WiFi协议存在版本更替的事实,但这些涉及为实现接入网络而必备的配置信息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协议文件对应确定,因此,对其详情及其等同变化方案恕不加以赘述。
[0253] 作为细节变通,当用户选定了SSID之后,获取单元11可以向云端服务器查询该SSID所对应的密码,如果密码存在,则可省去要求用户输入目标网络密码的操作。
[0254] 所述的处理单元12,用于将所述配置信息编码到多个组播数据帧中各个组播数据帧所具有的两个可编辑域。
[0255] 获得所述的配置信息之后,需要利用处理单元12将该配置信息进行编码,形成帧数据。为此,请参阅图9,所述处理单元12具体包括编码拆分单元121、参考帧构造单元122以及信息帧构造单元123,借助这些单元所实现的功能来构建该处理单元12。
[0256] 所述的编码拆分单元121,用于将所述配置信息对应的编码序列分离成多个码串,定义每个码串与为其分配的表征索引顺序的相应索引串为编码单元。
[0257] 所述的配置信息,如前所述,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可以是包含用于提供WiFi接入点的服务集标识(SSID)及其密码的信息。配置信息在置换为对应的编码序列之前可先被格式化为字符串信息。具体而言,服务集标识与密码均构成信息元素,信息元素之间用元素分隔符“|”加以分隔,信息元素的标识与值之间用属性分隔符“:”分隔。例如服务集标识是以SSID表示其标识,密码用PSW表示其标识,SSID的值为MYWiFi,密码的值为PLZLOGIN,对其进行格式化形成的信息内容为:
[0258] SSID:MYWiFi|PSW:MYLOGIN。
[0259] 所述编码序列即以配置信息的上述格式化字符串为基础转换成二进制获得。为了使配置信息更加安全,编码拆分单元121可先对配置信息(上述的字符串)进行加密,形成密文之后再转换为所述的编码序列。加密的方式既可以是公钥加密,也可以是对称密钥加密,只要接收端利用相对应的密钥(如公钥加密中的私钥或对称加密中的同一密钥)能够解密即可。无论是加密或是公开的状态,配置信息被解析为二进制码后,编码拆分单元121便可对其进行编码,使其适于分配到各个组播数据帧中。
[0260] 首先,编码拆分单元121将配置信息的编码序列分离成若干个码串,每个码串构成相对独立而无信息意义的一部分,以同一长度加以表达,例如占据20个比特。然后,为每一个码串分配一个索引串,这个码串同理也用二进制表达,占据例如6个比特,6个比特的格式下,便可用于表达26组码串。继而,为每个所述的码串组合一个所述的索引串,按照索引串的数值大小,可以对所述的码串的固有顺序进行表达,即编码序列分离出的码串按其串接顺序而匹配相应大小的索引串,使该索引串可以用于表达与其相对应的码串的索引顺序即可。由此而完成整个编码序列的分拆和排序。其中,为说明的便利,将每个索引串及与其组合的码串定义为一个编码单元,则配置信息便被分离为多个编码单元,每个编码单元相对独立,但相互之间是有序的。需要注意的是,编码单元本身是一个组合概念,而非一个顺序固定的概念。为了实现对组播数据帧的利用,编码单元的总长度是确定的共26比特,所述索引串占据其中的第一长度共6个比特,而剩余的第二长度20比特则为相应的码串所占据,编码单元的总长度恰好为第一长度与第二长度之和。显然,所有的编码单元都具有相同的总长度。
[0261] 所述配置信息被编码拆分单元121分离成多个编码单元之后,便可基于组播数据帧进行后续编码。
[0262] 所述的参考帧构造单元122,被配置为基于组播数据帧格式构造参考帧,初始化该参考帧的两个可编辑域以确定基准。
[0263] 所述参考帧的构造较为灵活,可以在组播数据帧的基础上,依照前述有关组播数据帧的结构的揭示,将其目的地址域中的可编辑比特区,即其低23位比特全部置为0或者1,或者其它特定的比特序列也可,并且确定其帧本体的长度为基准长度。在这个基础上,只要参考帧接收方能够遵守本发明的规范,便可依据此处对参考帧的编码原理识别该参考帧,并且能够确定该帧本体域的长度,将该长度确定为基本长度。作为等同替换手段,由于帧本体域的长度决定了整个参考帧的长度,因此,也可直接以参考帧的总长度为基准长度。该基准长度小于后续信息帧的帧长度,以便借助这种帧长度之间的差值来确定信息编码。同理,作为等同替换手段,也可使参考帧的帧长度大于后续信息帧的帧长度。
[0264] 所述的信息帧构造单元123,被配置为基于组播数据帧格式构造信息帧,将每个编码单元分成两部分内容分别表达于对应的一个信息帧的两个可编辑域中。
[0265] 由于本发明涉及到对信息帧与参考帧的帧长度差值的利用,因此,可以规范该差值的变化范围,使该变化范围特定,使信息帧与参考帧之间帧长度差值维持在一个特定范围之内,暂以最大值8为实施例。在计算机中,可以用3位二进制000-111来表示各种不同差值,当其与前述目的地址域的低23位结合时,便能构成26位的表达能力,其中6位索引串能表达64组数据,每帧中的其余20位则可表达2.5Bytes的数据量,一次编码便可满足160Bytes信息量的表述能力。
[0266] 同理,所述信息帧也是以组播数据帧为基础进行构造的。信息帧构造单元123构造所述的信息帧的过程,便是将每个编码单元分别对应编码到一个信息帧的过程。以下概述每个编码单元与信息帧结构之间编码关系的几种方式。
[0267] 第一种编码方式:
[0268] 将编码单元所包括的码串分拆为两部分,即第一子码串和第二子码串,设第一子码串为17位,第二子码串刚好占据所述差值的全3位。而每个码串的第一子码串前面串接该编码单元中的索引串,因此,索引串与所述第一子码串的拼接体便为23个字节,刚好等于组播数据帧提供的23位的可编辑比特区,表达在其中。而第二子码串,假设为010,代表十进制数值2,则可以通过确定信息帧的帧本体域的长度,使信息帧的帧长度大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小于)参考帧的帧长度(基准长度)2Bytes而实现编码表达。后续接收方利用信息帧的帧长度减去参考帧的帐长度之后,便可获得010这一第二子码串。
[0269] 第二种编码方式:
[0270] 本编码方式与前一种编码方式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被分拆的对象是编码单元中的索引串而非其码串,由于在上述提供的实例的数据中,码串总长20位,可以将其完全表达于组播数据帧的可编辑比特区中,因此,这种情况下可编辑比特区只能供表达索引串中的3位,即第一子索引串,而索引串的剩余3位即第二子索引串只能被参照前述第一种编码方式表达于其所述的信息帧与所述的参考帧的帧长度差值中。
[0271] 前述两种方式的示例中,6位索引串与20位码串的长度与目的地址域低23位及帧长度差值3位之间的这种搭配关系是优选的方案,既能够尽可能地加强组播数据帧表达信息的能力,又能够降低因传输过程中UDP数据包丢包而导致的信息传输不成功的风险。
[0272] 第三种编码方式:
[0273] 这种编码方式,简单将编码单元中的码串直接表达于其所属信息帧的目的地址域中,例如占据目的地址域的低20位,而将索引串表达于其所属信息帧与所述的参考帧的帧长度差值中。如果索引串的长度维持为前例的6位,则信息帧与参考帧的帧长度的差值范围应维持为相应6位二进制码所能表达的最大值的范围。如果降低索引串的位数至3位,即使延长码串长度至23位使其占据目的地址域的整个可编辑区,由于索引串的只能表达8组数据,因此其信息表达能力也是弱于前例的。
[0274] 第四种编码方式:
[0275] 与第三种编码方式同理,可以简单将编码单元中的索引串表达于其所属信息帧的目的地址域中,例如占据目的地址域的低23位,而将码串全部表达于所属信息帧与所述的参考帧的帧长度值中,如果码串的长度维持为前例的20位,则同理信息帧与参考帧的帧长度的差值范围应维持为相应20位二进制码所能表达的最大值的范围。如果降低码串的位数至如前例所述的3位,则单个码串表达的信息量较为有限,而索引串为23位,这样就需要构造多个组播数据帧来传输同一个信息,由此可见,前述第一和第二种编码方式优于第三和第四种编码方式。
[0276] 通过以上四种编码方式的揭示,可以知晓,无论如何,信息帧构造单元123最终构造而成的信息帧,其两个可编辑域之一,即目的地址域,具体是指该域中的可编辑比特区,将包含一个所述的编码单元的第一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可以是码串的全部或其一部分子码串,也可以是索引串的全部或其一部分子索引串。而该信息帧的帧长度,通过对其另一可编辑域即帧本体域长度的调整,使其与所述参考帧的帧长度存在一个特定范围内的差值,这个差值的二进制格式便包含了所述编码单元中未被编码到所述目的地址域中的剩余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的种类和多寡视目的地址域所表达的种类和多寡而定,既可以是码串的剩余部分的子码串,也可以是全部码串,可以是索引串的全部或其剩余部分索引串。总之,同一编码单元所包含的码串与索引串可以视具体需要而被分离地表达于同一信息帧的目的地址域可编辑比特区及该信息帧与所述参考帧的帧长度差值之中,完成该信息帧的构造。
[0277] 执行完前述的功能之后,即实现了所述的配置信息的整个编码过程,获得了相应的参考帧和信息帧。
[0278] 所述的信号传输单元13,用于无线发送所述的组播数据帧,以启动对智能设备的联网配置。
[0279] 完成了所述参考帧及信息帧的构造,便完成了所述配置信息的全部编码工作,由此,由信号传输单元13调用相应接口,利用基于802.11协议的WiFi通信组件,便可将所述的参考帧及信息帧以无线的方式向空中辐射,传输给接收端。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上层协议是以UDP工作的,所以,所述参考帧及信息帧是以UDP数据包发送的,由于UDP协议是不可靠协议,因而,信号传输单元13在传输所述参考帧及信息帧时,设定例如10次循环,每个循环中,将所述参考帧及信息帧依照索引串表征的索引顺序依次发送(参考帧视为编码为0排序第一),以便确保接收端顺利接收全部组播数据帧。尽管如此,参考帧与信息帧在同一次循环的发送顺序也可以是乱序的,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应当注意,传输时循环发送的次数也不应局限于特定数字,可以是例如5次、20次等其他数据的多轮发送。
[0280] 当所述的参考帧和信息帧被智能设备接收后,智能设备将按照既定程序启动其联网配置,利用所传输的配置信息配置自身后,接入所述的目标网络,从而实现联网。有关智能设备实现联网的过程,参阅后续的揭示。
[0281] 可以看出,智能控制终端只是通过所述的信号传输单元13发出了参考帧和信息帧,以备启动对智能设备的联网配置运作,并不实际实施对智能硬件的网络设置的配置,而是通过智能设备自身,利用智能控制终端传输来的联网配置信息去实现,对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加以知照。
[0282] 所述的操作单元14,用于为联网后的智能设备提供用于与所述智能设备交互的控制操作界面。
[0283] 如前所述,当智能控制终端将所述配置信息发送给智能设备并启动其联网配置之后,智能设备将完成自身的网络接入过程,并且,必要时,智能设备可以将成功联网的信息反馈给智能控制终端。
[0284]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智能控制终端不必依赖于自身与智能设备的基于类似AD-HOC或WiFi Direct之类的技术提前实现的互连,只需向空中辐射含有组播数据帧的无线信号即可,因而,智能控制终端可以在其实现本发明规范的功能的整个过程中保持与所述的目标网络的连接而不必进行复杂的切换不必断开与目标网络的连接而接入所述的智能设备并在传输了配置信息之后回切接入该目标网络,因而,智能控制终端可以在保持接入该目标网络的连接状态的同时,进行编码并发送所述的组播数据帧,而不影响其正常联网。而智能设备接入同一WiFi接入点之后,便可通过该相应的WiFi AP发送UDP广播与智能控制终端实现局域网通信,从而可以通过局域网把自身成功接入目标网络的信息反馈给智能控制终端。
[0285] 实际上,除此之外,还可以有其它方式让智能控制终端知晓智能设备已经成功联网,例如,智能控制终端的APP与智能设备均通过云端服务器与同一用户账号绑定之后,进一步向云端服务器上传数据,而被云端服务器记录,该记录即可以被智能控制终端上相应的应用程序所识别,智能控制终端据此即可知晓智能设备已经完成接入。
[0286] 相应的,智能控制终端可以以云端服务器为中间媒介,通过诸如HTTPS的数据报文,向云端服务器提交作用于智能设备的请求,与智能设备实现数据和指令的交互。无论何种方式,当智能控制终端可以与智能设备实现通信,即可通过其APP提供用于与所述智能设备进行交互的控制操作界面给用户进行控制操作。
[0287] 智能控制终端操作单元14提供的控制操作界面,可以采用两种方式实现。第一种方式是基于HTML5之类的网页页面开发的,由手机终端知悉智能设备已经接入互联网之后,向云端服务器拉取相应的页面,展示给用户执行相关操作。第二种方式是基于本地程序实现的,例如在Android的应用程序中构造一个Activity,通过该Activity获取并展示云端服务器有关智能设备的相关数据、或者直接从局域网上与智能设备进行交互,而展示该控制操作界面。
[0288] 用户通过智能控制终端的操作单元14提供的控制操作界面,便可以发起对智能设备的操作,包括控制智能设备的功能变换、展示智能设备提供的数据等。由此满足用户对智能硬件的集中、便利管理。
[0289] 可以看出,按照前述过程完成的智能控制终端,其对配置信息进行编码的过程较为简单,信息表达能力强,无需依赖于智能控制终端与智能设备之间建立稳定连接而可实现配置信息的有效传输,以更快的速度实现控制智能设备联网。
[0290] 对应的,在与前述智能控制终端对应的另一端,通常是受控的智能设备,例如智能摄像头、行车记录仪、智能手表等等,这类设备一般需要依赖于前述的配置信息完成自身的配置以便接入外部网络。为了接收前述的配置信息,便需要使此类设备具备解码前述编码过程构造出的组播数据帧来达成下一步的操作的基础。
[0291] 为此,请参阅图10,本发明进一步提供的智能设备,其包括接收单元21、提取单元22以及接入单元23,以下揭示各单元所具有的功能。
[0292] 所述的接收单元21,用于接收加载有用于接入目标网络的配置信息的组播数据帧。
[0293] 智能设备的接收单元21通过其由802.11规范的WiFi通信模组接收所述空中以无线信号传输的UDP数据包,获得相应的组播数据帧,然后对其进行解码,以便最终获得组播数据帧中加载的配置信息。
[0294] 由于参考帧与信息帧是以一定的编码原理实现的,因此,解码时,自然也要遵守与编码时相对应的原理,因此而言,本发明的解码方与编码方,均需遵守由本发明规范的同一套自定协议。有鉴于此,请结合图6,该接收单元21按照如下具体步骤执行相应的功能而获得所述的参考帧和信息帧:
[0295] 步骤S211、接收组播数据帧:
[0296] 通过WiFi通信模组获得空中无线辐射的UDP数据包,便可获得其中的组播数据帧,以便对组播数据帧的类型进行识别。
[0297] 步骤S212、判断该组播数据帧的可编辑域中是否包含特定内容,将具有特定内容的组播数据帧确定为参考帧:
[0298] 所述的特定内容,是指依据智能控制终端与智能设备所共同遵守的自定协议,查看所述组播数据帧的目的地址域的可编辑比特区中,是否含有符合该协议所规范的内容。例如前述所定义的23个比特位为全0或全1,若满足这种情况,即视为存在特定内容。进一步还可以检查该组播数据帧的帧长度,由于组播数据帧的帧长度唯一性地决定于其帧本体域的长度,所以也可以检查其帧本体域的长度,是否满足协议规定的数据,如果这些条件之一或全部满足自定协议的规范,则该组播数据帧便被判定为参考帧,否则,则可暂时丢包。
[0299] 步骤S213、将不包含特定内容的其他组播数据帧确定为信息帧:
[0300] 当前一子步骤判定该组播数据帧为参考帧时,表征当前接收的系列组播数据帧的其余部分包含了信息帧,由此,便可开始接收其余的组播数据帧,也即是所述的信息帧。由于发送方(智能控制终端)是多轮发送所述的参考帧和信息帧的,因而,本子步骤中,当确定参考帧之后,其余组播数据帧可以全部接收,而重复的可以丢包处理,最终获得参考帧及其不重复的信息帧即可。理论上,以前述一个实施例来论,由于索引串有6位,参考帧与信息帧的总和应为64个,具体视索引串的位数而定。作为进一步的检验条件,可以按所述照索引串所表达的数据组数及其表征顺序,来校验是否已经接收了所有不重复的信息帧和参考帧,余者皆丢包处理。进一步,还可以通过检验信息帧的帧长度与所述的参考帧的帧长度的差值是否超出一个预协议的特定范围,而确定该信息帧是否为加载了本发明所限定的配置信息的信息帧,由此在本子步骤实施一个实质上的帧校验过程。此外,对应于前述提供的若干变化实例,由于信息帧的帧长度显然大于或小于所述参考帧的帧长度(由自定协议所规范),即参考帧的帧长度小于或大于所述参考帧的帧长度,因此也可以这一特性来检验组播数据帧是否为符合自定协议规范的信息帧。
[0301] 由此可见,通过执行上述子步骤实现的功能,接收单元21便可接收由发送方传输的全部参考帧和信息帧。
[0302] 所述的提取单元22,用于从所述组播数据帧所具有的两个可编辑域中提取所述的配置信息。
[0303] 如前所述,组播数据帧具有两个可编辑域,分别是目的地址域及其帧本体域,目的地址域以其低23位的可编辑比特区用于加载信息,而帧本体域以其长度与所述参考帧的特定位数的二进制格式差值加载信息,因此,提取单元22通过对信息帧中的这两个可编辑域提取信息,即可用于组装所述的配置信息的编码序列。
[0304] 请参阅图11,具体而言,该提取单元22包括提取模块221、拼接模块222以及还原模块223,各模块的功能如下所揭示:
[0305] 所述的提取模块221,用于从每个被确定为信息帧的组播数据帧的两个可编辑域中提取出码串及表征该码串的排列顺序的索引串构成编码单元。
[0306] 具体而言,提取模块221从所述信息帧中提取其目的地址域所表达的编码单元的第一部分内容,以信息帧与所述参考帧的特定位数的二进制格式的帧长度差值确定该编码单元的其余部分内容,获得完整的所述编码单元。
[0307] 提取模块221的实质功能在于执行部分解码的过程,其目的在于获取每个信息帧中的相对独立的所述编码单元。
[0308] 作为接收方,需要遵守发送方的编码原理,因此,对应智能控制终端所列的四种编码方式为例,对于所接收的所述信息帧,提取模块221将按照如下的方式进行解码:
[0309] 对应的第一种解码方式:
[0310] 从信息帧的目的地址域的可编辑比特区,即其低23位,从中提取出索引串(前6位)和码串的第一子码串(后17位),然后,再求取该信息帧与所述参考帧的帧长度(或各自帧本体域长度)之间的二进制差值(3位),即第二子码串,将第一子码串与第二子码串相串接,即构成码串,而索引串将以其所表征的顺序后续用于确定码串的组装顺序。获得的码串与索引串,便构成了加载到该信息帧中的编码单元。
[0311] 对应的第二种解码方式:
[0312] 同理,从信息帧的目的地址域的可编辑比特区即其低23位中提取出整个码串(低20位)及索引串的第一子索引串(可编辑比特区前3位),再以该信息帧与所述参考帧的帧长度(或各自帧本体域长度)之间的二进制差值(3位)确定索引串的第二子索引串,将第一子索引串与第二子索引串拼接即得整个索引串,索引串与该码串便构成该信息帧所表达的编码单元。
[0313] 对应的第三种解码方式:
[0314] 此处较为简单,直接将信息帧中的目的地址域的可编辑比特区共23位提取出,即获得所述的码串,将该信息帧与所述参考帧的帧长度(或各自帧本体域长度)之间的二进制差值(3位或更多)直接确定为索引串,索引串与码串便构成了相应的编码单元。
[0315] 对应的第四种解码方式:
[0316] 与第三种解码方式同理,直接将信息帧中的目的地址域的可编辑比特区共23位提取出,即获得所述的索引串,将该信息帧与所述参考帧的帧长度(或各自帧本体域长度)之间的二进制差值(3位或更多)直接确定为码串,索引串与码串便构成了相应的编码单元。
[0317] 可见,提取模块221中,无论其细节如何,均不脱与编码过程相对应的协议机理。其执行的原理,是从信息帧中提取其目的地址域所表达的编码单元的第一部分内容,且以该信息帧与所述参考帧的帧长度差值(限定长度的二进制格式)确定该编码单元的其余部分内容,从而获得完整的所述编码单元。
[0318] 当所有的信息帧均被解码出所述的编码单元,便完成了整个信息的初步解码,后续只需完成拼接和还原过程便可获得相应的信息。
[0319] 所述的拼接模块222,用于按照每个编码单元中的索引串所表征的顺序,将所有编码单元的码串按序拼接成编码序列。
[0320] 由于每个编码单元均具有自身的表征顺序的索引串,这个索引串便是指明各个编码单元所具有的码串在分拆编码序列时所处的排序位置。因而,拼接模块222将各个编码单元按照其具有的索引串所表征的顺序对相应的码串进行按序组装,便可还原出一个相应的编码序列,便可用于还原被传输的信息。
[0321] 所述的还原模块223,用于将编码序列还原为所述的配置信息。
[0322] 如前所述,如果所述的编码序列是将信息加密后形成的密文转换而得的序列,则,还原模块223需要将该编码序列先还原为密文,再利用预存密钥将该密文解密出所述被传输的配置信息。至于所述密钥的类型,则视加密技术是公钥加密还是对称加密而定,对于前者,采用与编码时的公钥对应的预存私钥解密,对于后者,采用与编码时的密钥相同的预存密钥解密。当然,如果所述的编码序列是非加密信息转换而得,则不必经过这一处理。
[0323] 如前所述,所述的配置信息一般在编码时即是将多个信息元素按一定格式组合并转换为一个编码序列的,例如,假定还原出来的信息进行ASCII码转换之后形成的信息串(字符串)内容如下:
[0324] SSID:MYWiFi|PSW:PLZLOGIN。
[0325] 可以看出,其中的SSID与PSW字样,为信息元素的类型标识,MYWiFi与PLZLOGIN为信息元素的具体内容,属性分隔符即冒号“:”用于分隔类型标识和具体内容,元素分隔符“|”用于分隔不同的信息元素。智能设备的还原模块223依据自定协议的规范,按照上述原理对该信息串进行解析,便可以实现对配置信息的转换和解读,获得该配置信息,最终使智能设备能够据此配置自身网络设置并接入目标网络。
[0326]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各模块可以灵活执行,一边接收组播数据帧,一边对其进行识别和解码,也可全部组播数据帧接收完后,再分别进行解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此一机理。
[0327] 所述的接入单元23,用于以所述的配置信息执行配置完成接入所述的目标网络。
[0328] 获得所述配置信息之后,便获得智能控制终端提供的服务集标识(SSID)和相应的密码,所述的接入单元23便可以确定相应的SSID,并且设置该密码为相应的密码,进行一系列的握手过程,直至建立与该SSID所代表的WiFi AP的连接。
[0329] 智能设备连接该AP后,便接入了目标网络,理论上可与云端服务器通信,也可通过当前局域网提供的路由功能与网内的所述智能控制终端进行通信。从而,智能设备的接入单元23可以向该智能控制终端发送一个表征已经完成网络接入的信号,以便智能控制终端可以进一步提供操作控制界面给用户做后续操作。
[0330] 可见,本发明的智能设备,与智能控制终端相对应,通过简易的步骤实现,即可实现对组播数据帧所加载的信息的提取,并且不必依赖于接收方与接收方的稳定连接的建立,能够快速受控进行联网。
[0331] 在一个仅供参考的应用场景中,提供有实现了本发明的智能设备联网控制方法的智能控制终端,以及提供实现了本发明的联网接入方法的智能设备,智能设备在未接入特定WiFi接入点,并且未与智能控制终端以AD-Hoc或WiFi Direct建立稳定的直接连接的情况下,用户便可以通过操作该智能控制终端,选定或输入允许智能设备接入的WiFi接入点的SSID及其密码等信息,确定发送,然后由该智能控制终端利用本发明实现的方案,将该信息编码到组播数据帧中,利用智能控制终端所具有的WiFi通信模组向空中传播相应的无线信号;在智能设备侧,智能设备利用其WiFi通信模组接收该无线信号,利用本发明的方案从无线信号中识别组播数据帧,确定参考帧及信息帧,利用参考帧和信息帧解码出被传输过来的信息,最终从该信息中获得相应的SSID和密码等配置信息,利用这些配置信息配置自身的网络设置,启动接入SSID指定的WiFi接入点的工作,最终使自身接入所述的WiFi接入点。自始至终,智能控制终端既可与所述的目标网络处于断开连接状态,也可以是处于接入该目标网络的连接状态。
[0332] 综上所述,本发明利用组播数据帧进行用于接入目标网络的配置信息的传输,无需依赖于传输两端先行建立连接,简化了通信过程,使设备间通信效果快捷而高效。
[0333]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