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传感器与探测器 / 开环电流传感器 / 一种模拟潮汐通道海底滑坡的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

一种模拟潮汐通道海底滑坡的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

阅读:975发布:2020-05-0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模拟潮汐通道海底滑坡的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模拟潮汐通道海底滑坡的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所述模型试验装置包括 框架 系统、模型系统、循环系统和导流系统,所述框架系统构成平面品字型试验空间并为模型试验装置提供 支撑 保护,所述模型系统安装于框架系统的品字型试验空间中部,所述循环系统和导流系统均对称地安装于框架系统的品字型试验空间两翼;所述模型系统采用土体材料和监测设备构建海底滑坡模型并监测其动态响应;所述循环系统用于驱动试验装置内的 水 沙实现潮流模拟;所述导流系统采用导流板和升降平台控制并调整循环潮流的流态。本发明充分考虑了潮汐通道内循环潮流和冲刷侵蚀作用对海底滑坡的动态影响,可用于研究潮汐通道内海底滑坡的成因机制和失稳过程研究。,下面是一种模拟潮汐通道海底滑坡的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模拟潮汐通道海底滑坡的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潮汐通道海底滑坡的模型试验装置包括框架系统、模型系统、循环系统和导流系统,所述框架系统构成平面品字型试验空间并为模型试验装置提供支撑保护,所述模型系统安装于框架系统的品字型试验空间中部,所述循环系统和导流系统均对称地安装于框架系统的品字型试验空间两翼;所述模型系统采用土体材料和监测设备构建海底滑坡模型并监测其动态响应;所述循环系统用于驱动试验装置内的沙实现潮流模拟;所述导流系统采用导流板和升降平台控制并调整循环潮流的流态;
所述框架系统包括支撑柱、框架柱、框架梁、玻璃板、腿、底板纵梁和横梁,所述支撑柱、框架柱和框架梁构成整个模型试验装置的基本框架;所述玻璃板安装于框架柱和框架梁之间,构成整个试验装置的外立面;所述牛腿固连于支撑柱内侧,用于支撑循环系统的循环沉砂池;所述底板为平板状构件,固连于模型试验装置中部的支撑柱之间,用于支撑模型系统;所述纵梁为长条状构件,固连于试验装置两翼的支撑柱之间,用于支撑导流系统的剪刀撑;所述横梁为长条状构件,固连于纵梁之间,用于支撑导系统的顶升千斤顶;
所述模型系统包括滑坡模型、微型位移传感器和微型孔压监测计,所述滑坡模型为具有一定地形的土体材料缩比试验模型;所述微型位移传感器用于动态监测滑坡模型体内不同位置的位移在试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所述微型孔压监测计用于动态监测滑坡模型体内不同位置的孔隙水压在试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所述微型位移传感器和微型孔压监测计的记录信息,可用于分析滑坡模型在循环潮流作用下的动态响应,从而揭示滑坡模型的成因机制及破坏过程;
所述循环系统包括变频水、变频控制箱、水泵进水管、水泵出水口、循环沉砂池、水池底孔和底孔紧固扣,所述变频水泵叠层成列地固连于导流系统的升降平台上,用于驱动试验装置内的水沙流,并通过变频实现输出水沙流流量控制;所述变频控制箱设置于变频水泵上方,用于控制并调整变频水泵的输入电流频率;所述水泵进水管设于变频水泵后端,弯折并伸入导流系统的所述升降平台下方;所述水泵出水口设于变频水泵前端;所述循环沉砂池为中空管廊构件,通过穿越试验装置的底部连接试验装置的两翼,从而实现试验装置内水沙潮流的循环并用于沉淀水沙潮流中过多的泥沙物质;所述水池底孔开设于循环沉砂池底部中间位置,可在试验结束后开启并清理循环沉砂池内的泥沙物质;所述底孔紧固扣沿水池底孔均匀分布,在试验过程中扣紧水池底孔,用于防止水沙外渗
所述导流系统包括剪刀撑、升降平台、铰链底座、铰链、顶升千斤顶、千斤顶底座、顶升横梁、导流板、导流板转轴、导流翼和导流板固定螺栓,所述剪刀撑通过铰链底座分别与底部的框架系统的纵梁和顶部的升降平台可转动地连接;所述铰链为剪刀撑内部的可转动连接构件;所述顶升千斤顶的底部通过千斤顶底座与框架系统的横梁可转动地连接,顶升千斤顶的顶部通过顶升横梁与剪刀撑连接,从而为升降平台的升降提供动力;所述导流板开设于升降平台中部,通过导流板转轴与升降平台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导流翼垂直地固连于导流板上;所述导流板固定螺栓用于固定抬升状态的导流板;开展试验时,试验装置两翼的导流板配合使用,出水口一端的导流板处于平置状态,所述导流板顶部的导流翼可以引流各个变频水泵驱动的水沙流,从而实现循环潮流的流态控制;进水口一端的导流板处于抬升固定状态,水沙流在经过模型系统的滑坡模型后可在导流板底部的引流下直接回流至循环沉砂池,同时又可保护导流板后方的变频水泵和变频控制箱免受水沙流冲击。
2.一种模拟潮汐通道海底滑坡的模型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潮汐通道海底滑坡的模型试验方法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潮汐通道海底滑坡的模型试验装置,并包括以下步骤:
(1)滑坡模型制备:根据试验要求,采用标准砂、重塑粘土和膨润土按照一定的配合比混合均匀,加入1%的水泥及适量清水后充分搅拌成备用土料,将备用土料在框架系统的底板上分层堆砌成具有一定地形特征的滑坡模型;
(2)监测设备安装:在滑坡模型制备过程中,分层预埋微型位移传感器和微型孔压监测计,在滑坡模型堆砌完成后,将所有预埋监测设备与主机连接,调试并获得初始监测数据;
(3)导流系统调整:通过试验装置两翼的顶升千斤顶,分别调整两翼升降平台的高度与滑坡模型靠水道侧的高度基本一致;将左翼导流板置于水平状态,将右翼的导流板置于抬升状态,并采用导流板固定螺栓将导流板的位置固定;在试验装置内缓慢注入清水至预设高度,静置48小时;
(4)循环潮流模拟:启动左翼的变频水泵,通过变频控制箱调整左翼不同位置变频水泵的输出水沙流量,并在导流翼的作用下从左往右生成具有一定流态特征的潮流,维持一定时间后关闭变频水泵;重新调整两翼的升降平台高度与滑坡模型靠水道侧的高度基本一致,对换试验装置左右两翼导流系统和循环系统的设置,从右往左生成具有一定流态特征的潮流,维持一定时间后关闭变频水泵,从而完成一个循环的潮流模拟;
(5)重复试验:根据步骤(3)和(4),重复开展循环潮流模拟,直至滑坡模型在循环潮流和冲刷侵蚀作用下位移变形超过预定量值或者发生失稳破坏时,结束试验;
(6)数据处理:根据微型位移传感器和微型孔压监测计记录的数据,绘制滑坡模型体内不同位置的位移和孔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根据位移-时间曲线研究滑坡模型在循环潮流和冲刷侵蚀作用下不同位置的变形发展趋势;根据孔压-时间曲线研究滑坡模型在循环潮流和冲刷侵蚀作用下不同位置的孔压变化规律;
(7)试验装置清理:结束试验后,打开循环沉砂池底部的水池底孔,排出试验装置内部的泥水混合物;用清水反复冲洗试验装置内部,直至水池底孔排出清澈水流为止。

说明书全文

一种模拟潮汐通道海底滑坡的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海洋地质灾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拟潮汐通道海底滑坡的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主要用于研究潮汐冲刷作用下海底滑坡的动态响应及失稳机制。

背景技术

[0002] 潮汐通道是有潮海岸的典型地貌类型,是潮流作用所形成或维持的道的总称。我国东部近海区域岛屿星罗棋布,岛屿之间或岛屿和大陆之间发育了大量的潮汐通道,这类潮汐通道多为强潮冲刷形成,具有水深流急、底部冲刷等特征。潮汐通道两侧的海底边坡,在强烈的潮流动和槽底冲刷作用下,具备形成海底滑坡的地质条件。相关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也表明,潮汐通道内的海底滑坡现象十分普遍。然而,潮汐通道发育的近海海域恰恰是海洋工程建设的重点区域,海底滑坡直接威胁钻井平台、海底光缆、港口码头和海上电场等海洋工程的施工及运营安全。海底滑坡作为最为主要的一种海洋地质灾害,其成因机制和触发因素均较为复杂,不同类型的海底滑坡具有截然不同的主控因素和失稳机理。潮汐通道是岛群内外主要的水沙交换通道,发育于潮汐通道内的海底滑坡,其稳定性主要受两方面的因素影响:1 循环潮流,在周期性潮流作用下,海底边坡体内的孔隙水压力受到周期性的动态扰动;2 冲刷侵蚀,潮汐通道底部水深流急,多呈侵蚀状态,冲刷切脚改变边坡几何形态。
[0003] 目前,针对潮汐通道海底滑坡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的研究手段有地球物理勘探、现场原位监测和数值模拟计算等。地球物理勘探和现场原位监测具有成本高、周期长等局限性;数值模拟计算受限于较多的前提假设,其计算结果往往难以匹配现场实际。物理模型试验是研究潮汐通道海底滑坡的成因机制和失稳过程最为直观和可靠的方法,但目前尚未有试验装置可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模拟潮汐通道海底滑坡的模型试验装置,用于开展潮汐作用下海底滑坡的成因机制及破坏过程研究。
[0005] 为此,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模拟潮汐通道海底滑坡的模型试验装置,所述模拟潮汐通道海底滑坡的模型试验装置包括框架系统、模型系统、循环系统和导流系统,所述框架系统构成平面品字型试验空间并为模型试验装置提供支撑保护,所述模型系统安装于框架系统的品字型试验空间中部,所述循环系统和导流系统均对称地安装于框架系统的品字型试验空间两翼;所述模型系统采用土体材料和监测设备构建海底滑坡模型并监测其动态响应;所述循环系统用于驱动试验装置内的水沙实现潮流模拟;所述导流系统采用导流板和升降平台控制并调整循环潮流的流态;
所述框架系统包括支撑柱、框架柱、框架梁、玻璃板、腿、底板纵梁和横梁,所述支撑柱、框架柱和框架梁构成整个模型试验装置的基本框架;所述玻璃板安装于框架柱和框架梁之间,构成整个试验装置的外立面;所述牛腿固连于支撑柱内侧,用于支撑循环系统的循环沉砂池;所述底板为平板状构件,固连于模型试验装置中部的支撑柱之间,用于支撑模型系统;所述纵梁为长条状构件,固连于试验装置两翼的支撑柱之间,用于支撑导流系统的剪刀撑;所述横梁为长条状构件,固连于纵梁之间,用于支撑导系统的顶升千斤顶;
所述模型系统包括滑坡模型、微型位移传感器和微型孔压监测计,所述滑坡模型为具有一定地形的土体材料缩比试验模型;所述微型位移传感器用于动态监测滑坡模型体内不同位置的位移在试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所述微型孔压监测计用于动态监测滑坡模型体内不同位置的孔隙水压力在试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所述微型位移传感器和微型孔压监测计的记录信息,可用于分析滑坡模型在循环潮流作用下的动态响应,从而揭示滑坡模型的成因机制及破坏过程;
所述循环系统包括变频水、变频控制箱、水泵进水管、水泵出水口、循环沉砂池、水池底孔和底孔紧固扣,所述变频水泵叠层成列地固连于导流系统的升降平台上,用于驱动试验装置内的水沙流,并通过变频实现输出水沙流流量控制;所述变频控制箱设置于变频水泵上方,用于控制并调整变频水泵的输入电流频率;所述水泵进水管设于变频水泵后端,弯折并伸入导流系统的所述升降平台下方;所述水泵出水口设于变频水泵前端;所述循环沉砂池为中空管廊构件,通过穿越试验装置的底部连接试验装置的两翼,从而实现试验装置内水沙潮流的循环并用于沉淀水沙潮流中过多的泥沙物质;所述水池底孔开设于循环沉砂池底部中间位置,可在试验结束后开启并清理循环沉砂池内的泥沙物质;所述底孔紧固扣沿水池底孔均匀分布,在试验过程中扣紧水池底孔,用于防止水沙外渗
所述导流系统包括剪刀撑、升降平台、铰链底座、铰链、顶升千斤顶、千斤顶底座、顶升横梁、导流板、导流板转轴、导流翼和导流板固定螺栓,所述剪刀撑通过铰链底座分别与底部的框架系统的纵梁和顶部的升降平台可转动地连接;所述铰链为剪刀撑内部的可转动连接构件;所述顶升千斤顶的底部通过千斤顶底座与框架系统的横梁可转动地连接,顶升千斤顶的顶部通过顶升横梁与剪刀撑连接,从而为升降平台的升降提供动力;所述导流板开设于升降平台中部,通过导流板转轴与升降平台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导流翼垂直地固连于导流板上;所述导流板固定螺栓用于固定抬升状态的导流板;开展试验时,试验装置两翼的导流板配合使用,出水口一端的导流板处于平置状态,所述导流板顶部的导流翼可以引流各个变频水泵驱动的水沙流,从而实现循环潮流的流态控制;进水口一端的导流板处于抬升固定状态,水沙流在经过模型系统的滑坡模型后可在导流板底部的引流下直接回流至循环沉砂池,同时又可保护导流板后方的变频水泵和变频控制箱免受水沙流冲击。
[0006]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模拟潮汐通道海底滑坡的模型试验方法。
[0007] 为此,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模拟潮汐通道海底滑坡的模型试验方法,所述模拟潮汐通道海底滑坡的模型试验方法应用前文所述的模拟潮汐通道海底滑坡的模型试验装置,并包括以下步骤:
(1)滑坡模型制备:根据试验要求,采用标准砂、重塑粘土和膨润土按照一定的配合比混合均匀,加入1%的水泥及适量清水后充分搅拌成备用土料,将备用土料在框架系统的底板上分层堆砌成具有一定地形特征的滑坡模型;
(2)监测设备安装:在滑坡模型制备过程中,分层预埋微型位移传感器和微型孔压监测计,在滑坡模型堆砌完成后,将所有预埋监测设备与主机连接,调试并获得初始监测数据;
(3)导流系统调整:通过试验装置两翼的顶升千斤顶,分别调整两翼升降平台的高度与滑坡模型靠水道侧的高度基本一致;将左翼导流板置于水平状态,将右翼的导流板置于抬升状态,并采用导流板固定螺栓将导流板的位置固定;在试验装置内缓慢注入清水至预设高度,静置48小时;
(4)循环潮流模拟:启动左翼的变频水泵,通过变频控制箱调整左翼不同位置变频水泵的输出水沙流量,并在导流翼的作用下从左往右生成具有一定流态特征的潮流,维持一定时间后关闭变频水泵;重新调整两翼的升降平台高度与滑坡模型靠水道侧的高度基本一致,对换试验装置左右两翼导流系统和循环系统的设置,从右往左生成具有一定流态特征的潮流,维持一定时间后关闭变频水泵,从而完成一个循环的潮流模拟;
(5)重复试验:根据步骤(3)和(4),重复开展循环潮流模拟,直至滑坡模型在循环潮流和冲刷侵蚀作用下位移变形超过预定量值或者发生失稳破坏时,结束试验;
(6)数据处理:根据微型位移传感器和微型孔压监测计记录的数据,绘制滑坡模型体内不同位置的位移和孔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根据位移-时间曲线研究滑坡模型在循环潮流和冲刷侵蚀作用下不同位置的变形发展趋势;根据孔压-时间曲线研究滑坡模型在循环潮流和冲刷侵蚀作用下不同位置的孔压变化规律;
(7)试验装置清理:结束试验后,打开循环沉砂池底部的水池底孔,排出试验装置内部的泥水混合物;用清水反复冲洗试验装置内部,直至水池底孔排出清澈水流为止。
[0008]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拟潮汐通道海底滑坡的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所提供的模拟潮汐通道海底滑坡的模型试验装置充分考虑了潮汐通道内潮流的循环作用和侵蚀作用,为潮汐通道海底滑坡的成因机制和破坏过程研究提供了一种直观可靠的物理模型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2)本发明所提供的模拟潮汐通道海底滑坡的模型试验装置采用叠层成列布置变频水泵,可以精确控制输出水沙流流量,从而实现一定流态特征的水沙潮流模拟,使得试验装置内的模拟潮流与实际情况相匹配;
(3)本发明所提供的模拟潮汐通道海底滑坡的模型试验装置采用多功能导流板,在出水口一端实现引导并稳定潮流的功能;在进水口一端实现保护变频水泵和变频控制箱免受水沙流冲击的功能;
(4)本发明所提供的模拟潮汐通道海底滑坡的模型试验装置采用一种带底孔的循环沉砂池,实现了水沙流的内部循环和泥沙沉淀功能,并且在试验结束后可以通过底孔将沉淀的泥沙排出。
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模拟潮汐通道海底滑坡的模型试验装置的平面布置图;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模拟潮汐通道海底滑坡的模型试验装置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模拟潮汐通道海底滑坡的模型试验装置的左视图;
图4为图1中的A-A’剖面图;
图5为图1中的B-B’剖面图;
图6为图1中的C-C’剖面图;
图中:1-支撑柱;2-框架柱;3-框架梁;4-玻璃板;5-牛腿;6-底板;7-纵梁;8-横梁;9-滑坡模型;10-微型位移传感器;11-微型孔压监测计;12-变频水泵;13-变频控制箱;14-水泵进水管;15-水泵出水口;16-循环沉砂池;17-水池底孔;18-底孔紧固扣;19-升降平台;20-导流板转轴;21-导流板;22-导流翼;23-剪刀撑;24-铰链;25-铰链底座;26-顶升横梁;27-顶升千斤顶;28-千斤顶底座;29-导流板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0011] 本发明所提供的模拟潮汐通道海底滑坡的模型试验装置框架系统、模型系统、循环系统和导流系统,框架系统构成平面品字型试验空间并为模型试验装置提供支撑保护,模型系统安装于框架系统的品字型试验空间中部,循环系统和导流系统均对称地安装于框架系统的品字型试验空间两翼;模型系统采用土体材料和监测设备构建海底滑坡模型并监测其动态响应;循环系统用于驱动试验装置内的水沙实现潮流模拟;导流系统采用导流板和升降平台控制并调整循环潮流的流态。
[0012] 框架系统包括支撑柱1、框架柱2、框架梁3、玻璃板4、牛腿5、底板6、纵梁7和横梁8,支撑柱1、框架柱2和框架梁3构成整个试验装置的基本框架;玻璃板4安装于框架柱2和框架梁3之间,构成整个试验装置的外立面;牛腿5固连于支撑柱1内侧,用于支撑循环系统的循环沉砂池16;底板6为平板状构件,固连于试验装置中部支撑柱1之间,用于支撑模型系统;纵梁7为长条状构件,固连于试验装置两翼支撑柱1之间,用于支撑导流系统的剪刀撑23;横梁8为长条状构件,固连于纵梁7之间,用于支撑导系统的顶升千斤顶27。
[0013] 模型系统包括滑坡模型9、微型位移传感器10和微型孔压监测计11,滑坡模型9为具有一定地形的土体材料缩比试验模型;微型位移传感器10用于动态监测滑坡模型9体体内不同位置的位移在试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微型孔压监测计11用于动态监测滑坡模型9体内不同位置的孔隙水压力在试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微型位移传感器10和微型孔压监测计11的记录信息,可用于分析滑坡模型在循环潮流作用下的动态响应,从而揭示滑坡模型的成因机制及破坏过程。
[0014] 循环系统包括变频水泵12、变频控制箱13、水泵进水管14、水泵出水口15、循环沉砂池16、水池底孔17和底孔紧固扣18,变频水泵12叠层成列地固连于导流系统的升降平台上19,用于驱动试验装置内的水沙流,并通过变频实现输出水沙流流量控制;变频控制箱13设置于变频水泵12上方,用于控制并调整变频水泵12的输入电流频率;水泵进水管14设于变频水泵12后端,弯折并伸入导流系统的升降平台19下方;水泵出水口15设于变频水泵12前端;循环沉砂池16为中空管廊构件,通过穿越试验装置的底部连接试验装置的两翼,从而实现试验装置内水沙潮流的循环并用于沉淀水沙潮流中过多的泥沙物质;水池底孔17开设于循环沉砂池16底部中间位置,可在试验结束后开启并清理循环沉砂池16内的泥沙物质;底孔紧固扣18沿水池底孔17均匀分布,在试验过程中扣紧水池底孔17,用于防止水沙外渗。
[0015] 导流系统包括剪刀撑23、升降平台19、铰链底座25、铰链24、顶升千斤顶27、千斤顶底座28、顶升横梁26、导流板21、导流板转轴20、导流翼22和导流板固定螺栓29,剪刀撑23通过铰链底座25分别与底部的框架系统的纵梁7和顶部的升降平台19可转动地连接;铰链24为剪刀撑23内部的可转动连接构件;顶升千斤顶27底部通过千斤顶底座28与框架系统的横梁8可转动地连接,顶部通过顶升横梁8与剪刀撑23连接,从而为升降平台19的升降提供动力;导流板21开设于升降平台19中部,通过导流板转轴20与升降平台19可转动地连接;导流翼22垂直地固连于导流板21上;导流板固定螺栓29用于固定抬升状态的导流板21;开展试验时,试验装置两翼的导流板21配合使用,出水口一端的导流板21处于平置状态,导流板21顶部的导流翼22可以引流各个变频水泵12驱动的水沙流,从而实现循环潮流的流态控制;进水口一端的导流板21处于抬升固定状态,水沙流在经过模型系统的滑坡模型9后可在导流板21底部的引流下直接回流至循环沉砂池16,同时又可保护导流板21后方的变频水泵12和变频控制箱13免受水沙流冲击。
[0016] 采用本发明开展潮汐通道海底滑坡模型试验的具体步骤如下:(1)滑坡模型制备:根据试验要求,采用标准砂、重塑粘土和膨润土按照一定的配合比混合均匀,加入1%的水泥及适量清水后充分搅拌成备用土料,将备用土料在框架系统的底板上分层堆砌成具有一定地形特征的滑坡模型;
(2)监测设备安装:在滑坡模型制备过程中,分层预埋微型位移传感器和微型孔压监测计,在滑坡模型堆砌完成后,将所有预埋监测设备与主机连接,调试并获得初始监测数据;
(3)导流系统调整:通过试验装置两翼的顶升千斤顶,分别调整两翼升降平台的高度与滑坡模型靠水道侧的高度基本一致;将左翼导流板置于水平状态,将右翼的导流板置于抬升状态,并采用导流板固定螺栓将导流板的位置固定;在试验装置内缓慢注入清水至预设高度,静置48小时;
(4)循环潮流模拟:启动左翼的变频水泵,通过变频控制箱调整左翼不同位置变频水泵的输出水沙流量,并在导流翼的作用下从左往右生成具有一定流态特征的潮流,维持一定时间后关闭变频水泵;重新调整两翼的升降平台高度与滑坡模型靠水道侧的高度基本一致,对换试验装置左右两翼导流系统和循环系统的设置,从右往左生成具有一定流态特征的潮流,维持一定时间后关闭变频水泵,从而完成一个循环的潮流模拟;
(5)重复试验:根据步骤(3)和(4),重复开展循环潮流模拟,直至滑坡模型在循环潮流和冲刷侵蚀作用下位移变形超过预定量值或者发生失稳破坏时,结束试验;
(6)数据处理:根据微型位移传感器和微型孔压监测计记录的数据,绘制滑坡模型体内不同位置的位移和孔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根据位移-时间曲线研究滑坡模型在循环潮流和冲刷侵蚀作用下不同位置的变形发展趋势;根据孔压-时间曲线研究滑坡模型在循环潮流和冲刷侵蚀作用下不同位置的孔压变化规律;
(7)试验装置清理:结束试验后,打开循环沉砂池底部的水池底孔,排出试验装置内部的泥水混合物;用清水反复冲洗试验装置内部,直至水池底孔排出清澈水流为止。
[0017]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发明,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