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灯光 / 光源 / 白炽灯 / 一种车辆段检修地沟智能照明系统

一种车辆段检修地沟智能照明系统

阅读:940发布:2020-05-0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车辆段检修地沟智能照明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车辆段检修地沟智能照明系统,包括多个检修列位,每个所述检修列位均包括检修地沟、股道、立柱、智能照明组、照明 控制器 和车辆 传感器 ;智能照明组包括人体传感器和照明 灯具 ,人体传感器和照明灯具分别与照明控制器连接,人体传感器用于检测有无人员进入检修地沟内并将检测 信号 发送给照明控制器;车辆传感器设置在股道的进车端,以用于检测有无列车进入股道并将检测信号发送给照明控制器;照明控制器基于接收的人体传感器和车辆传感器的信号来控制照明灯具的开启。本发明通过检修列位的人体传感器和车辆传感器针对不同状态控制检修地沟内灯光照明,达到保证工作区域灯光照明,减少非工作区域不必要照明的目的。,下面是一种车辆段检修地沟智能照明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车辆段检修地沟智能照明系统,包括多个检修列位,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检修列位均包括检修地沟、股道、立柱、智能照明组、照明控制器和车辆传感器,其中:
所述股道位于所述检修地沟的正上方并且通过两排所述立柱支撑,每根所述立柱分别竖直设置在检修地沟旁边的地基上;
所述智能照明组设置有多组,每组所述智能照明组均包括人体传感器和照明灯具,其中,所述人体传感器和照明灯具分别通过传输电缆与所述照明控制器连接,所述人体传感器用于检测有无人员进入检修地沟内并将检测信号发送给照明控制器,并且每组所述智能照明组的人体传感器通过照明控制器来控制同组智能照明组的照明灯具的开启;此外,所述照明灯具的高度不超过立柱的高度;
对于各排所述立柱而言,每间隔设定数量的立柱设置一组所述智能照明组;
所述车辆传感器设置在股道上,以用于检测股道上有无列车并将检测信号发送给照明控制器;
所述照明控制器基于接收的人体传感器和车辆传感器的信号来控制照明灯具的照明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段检修地沟智能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传感器和车辆传感器全都未发送检测信号给照明控制器时,则照明控制器上显示“无人无车”,此时照明控制器控制照明灯具全部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段检修地沟智能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传感器未发送检测信号给照明控制器而车辆传感器发送检测信号给照明控制器时,则照明控制器上显示“无人有车”,此时照明控制器控制照明灯具全部弱光开启,并延时设定时长后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段检修地沟智能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传感器发送检测信号给照明控制器而车辆传感器未发送检测信号给照明控制器时,则照明控制器上显示“有人无车”,此时能检测到人员信号的人体传感器通过照明控制器控制所述人体传感器所对应的照明灯具强光开启,并且照明控制器控制其它的照明灯具弱光开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段检修地沟智能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传感器发送检测信号给照明控制器并且车辆传感器也发送检测信号给照明控制器时,则照明控制器上显示“有人有车”,此时能检测到人员信号的人体传感器通过照明控制器控制所述人体传感器所对应的照明灯具强光开启,并且照明控制器控制其它的照明灯具弱光开启。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车辆段检修地沟智能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控制器基于检测到人员的人体传感器的反馈信息来控制相应数量的照明灯具强光开启,剩下的其它照明灯具弱光开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段检修地沟智能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灯具为白炽灯LED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段检修地沟智能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传感器为微波传感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段检修地沟智能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传感器为传感器。

说明书全文

一种车辆段检修地沟智能照明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车辆段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段检修地沟智能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猛,城市轨道规划建设里程约7700公里,其中在建里程超过6000公里。车辆段是地车辆停放、保养和检修的场所,为了车辆下部设备的检修便利,一般在车辆段主要检修股道设置检修地沟。在列车停放时,人员进入地沟进行作业,因此,地沟内需考虑照明设施。
[0003]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检修地沟照明主要在检修地沟侧壁设置壁灯,检修人员根据需要在进入地沟前人工打开照明开关,使整条检修地沟照明灯开启。车辆段内检修地沟的数量庞大,单列位的检修地沟长度长达140m,一般车辆段内检修地沟总长度大于5000m,地沟内照明灯具的布置一般为1.5m一盏,每盏功率大于50W,因此检修地沟照明设施密集,耗电量极大,如若缺乏控制和管理,将造成电资源极度浪费。此外,人员工作范围非常有限,非工作范围的灯常亮也将导致电能极大浪费,使得照明设备日常运营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段检修地沟智能照明系统,其实现检修地沟照明设备智能化控制和管理、降低照明设备日常运营成本。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段检修地沟智能照明系统,包括多个检修列位,每个所述检修列位均包括检修地沟、股道、立柱、智能照明组、照明控制器和车辆传感器,其中:
[0006] 所述股道位于所述检修地沟的正上方并且通过两排所述立柱支撑,每根所述立柱分别竖直设置在检修地沟旁边的地基上;
[0007] 所述智能照明组设置有多组,每组所述智能照明组均包括人体传感器和照明灯具,其中,所述人体传感器和照明灯具分别通过传输电缆与所述照明控制器连接,所述人体传感器用于检测有无人员进入检修地沟内并将检测信号发送给照明控制器,并且每组所述智能照明组的人体传感器通过照明控制器来控制同组智能照明组的照明灯具的开启;此外,所述照明灯具的高度不超过立柱的高度;
[0008] 对于各排所述立柱而言,每间隔设定数量的立柱设置一组所述智能照明组;
[0009] 所述车辆传感器设置在股道的进车端,以用于检测股道上有无列车并将检测信号发送给照明控制器;
[0010] 所述照明控制器基于接收的人体传感器和车辆传感器的信号来控制照明灯具的照明状态。
[0011] 优选地,所述人体传感器和车辆传感器全都未发送检测信号给照明控制器时,则照明控制器上显示“无人无车”,此时照明控制器控制照明灯具全部关闭。
[0012] 优选地,所述人体传感器未发送检测信号给照明控制器而车辆传感器发送检测信号给照明控制器时,则照明控制器上显示“无人有车”,此时照明控制器控制照明灯具全部弱光开启,并延时设定时长后关闭。
[0013] 优选地,所述人体传感器发送检测信号给照明控制器而车辆传感器未发送检测信号给照明控制器时,则照明控制器上显示“有人无车”,此时能检测到人员信号的人体传感器通过照明控制器控制所述人体传感器所对应的照明灯具强光开启,并且照明控制器控制其它的照明灯具弱光开启。
[0014] 优选地,所述人体传感器发送检测信号给照明控制器并且车辆传感器也发送检测信号给照明控制器时,则照明控制器上显示“有人有车”,此时能检测到人员信号的人体传感器通过照明控制器控制所述人体传感器所对应的照明灯具强光开启,并且照明控制器控制其它的照明灯具弱光开启。
[0015] 优选地,所述照明控制器基于检测到人员的人体传感器的反馈信息来控制相应数量的照明灯具强光开启,剩下的其它照明灯具弱光开启。
[0016] 优选地,所述照明灯具为白炽灯LED灯
[0017] 优选地,所述人体传感器为微波传感器。
[0018] 优选地,所述车辆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
[0019]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0020] 1)本发明结合传感器识别技术和智能控制照明设备,通过检修列位的人体传感器和车辆传感器针对有人、有车等不同状态控制检修地沟内灯光照明,达到保证工作区域灯光照明,减少非工作区域不必要照明的目的。
[0021] 2)本发明实现照明设备智能化控制和管理的需求,可有效降低车辆段检修地沟照明设备日常运营成本,有助于节能减排。
[0022] 3)本发明可实现检修地沟照明的分段、分区控制,每条检修列位的照明相互独立,达到各股道之间互不干扰的目的。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本发明的平面示意图。
[0024]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0025] 图3是本发明的运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7] 如图1~图3所示,一种车辆段检修地沟智能照明系统,包括多个检修列位,每个所述检修列位均包括检修地沟2、股道5、立柱3、智能照明组、照明控制器7和车辆传感器8,其中:
[0028] 所述股道5位于所述检修地沟2的正上方并且通过两排所述立柱3支撑,每根所述立柱3分别竖直设置在检修地沟2旁边的地基上,列车9驶入检修列位后停靠在股道5上。
[0029] 所述智能照明组设置有多组,每组所述智能照明组均包括人体传感器1和照明灯具4,优选地,所述人体传感器1为微波传感器。其中,所述人体传感器1和照明灯具4分别通过传输电缆6与所述照明控制器7连接从而形成关联,照明灯具4可以设置在检修地沟2旁边的地基上,人体传感器1可以设置在支撑照明灯具4的立杆上;所述人体传感器1用于检测有无人员进入检修地沟2内并将检测信号发送给照明控制器7,并且每组所述智能照明组的人体传感器1通过照明控制器7来控制同组智能照明组的照明灯具4的开启;此外,所述照明灯具4的高度不超过立柱3的高度,这样可以照射到列车9底部设备,方便对列车9底部进行检修。
[0030] 对于各排所述立柱3而言,每间隔设定数量的立柱3设置一组所述智能照明组,可以根据立柱3的间隔和照明灯具4的照度来合理布置智能照明组,保证检修时的照度要求。
[0031] 所述车辆传感器8设置在股道5上,以用于检测股道5上有无列车9并将检测信号发送给照明控制器7;优选地,所述车辆传感器8为压力传感器,车辆传感器8可以设置多个并且它们沿着所述股道5纵向布置,这样有助于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0032] 所述照明控制器7基于接收的人体传感器1和车辆传感器8的信号来控制照明灯具4的照明状态(照明状态包括弱光开启状态、强光开启状态及关闭状态)。在检修列位,照明系统基于单列轨道感应而作出照明策略控制,使股道5的照明互不干扰;人体传感器1和车辆传感器8检测人员和列车9状态,反馈至照明控制器7,以控制检修地沟2区域照明灯具4的开启(具有弱光开启和强光开启两种开启状态)和关闭,灯光的变化将随列车9、人员位置状态的变化作相应变化。
[0033] 进一步,所述人体传感器1和车辆传感器8全都未发送检测信号给照明控制器7时,则照明控制器7上显示“无人无车”,此时照明控制器7控制照明灯具4全部关闭。
[0034] 进一步,所述人体传感器1未发送检测信号给照明控制器7而车辆传感器8发送检测信号给照明控制器7时,则照明控制器7上显示“无人有车”,此时照明控制器7控制照明灯具4全部弱光开启,并延时设定时长譬如10分钟后关闭。
[0035] 进一步,所述人体传感器1发送检测信号给照明控制器7而车辆传感器8未发送检测信号给照明控制器7时,则照明控制器7上显示“有人无车”,此时能检测到人员信号的人体传感器1通过照明控制器7控制所述人体传感器1所对应的照明灯具4强光开启,并且照明控制器7控制其它的照明灯具4弱光开启。
[0036] 进一步,所述人体传感器1发送检测信号给照明控制器7并且车辆传感器8也发送检测信号给照明控制器7时,则照明控制器7上显示“有人有车”,此时能检测到人员信号的人体传感器1通过照明控制器7控制所述人体传感器1所对应的照明灯具4强光开启,并且照明控制器7控制其它的照明灯具4弱光开启。
[0037] 本发明的照明控制器7基于人体传感器1和车辆传感器8的检测信号,将车辆段的照明情况分为上述“无人无车”、“无人有车”、“有人无车”和“有人有车”这四个工况,通过上述四个工况来控制照明灯具4的关闭、弱光开启和强光开启,并且还可以控制只让离人员最近的照明灯具4强光开启,从而可以满足照明灯具4智能化控制和管理的需要,有助于节能减排。
[0038] 进一步,所述照明控制器7基于检测到人员的人体传感器1的反馈信息来控制相应数量(譬如前、后各四个照明灯具4,根据照明灯具4的照射范围来定)的照明灯具4强光开启,剩下的其它照明灯具4弱光开启,人员移动,强光范围(强光开启的照明灯具4的组合)也会跟随着移动,也即有的照明灯具4的弱光会变强光,有的强光会变弱光。本发明的照明灯具4是区域化设置的,每个区域无缝连接,当从区域A走到区域B后,则区域B的照明灯具4亮起,区域A的照明灯具4逐步熄灭。
[0039] 上述照明灯具4的弱光开启是相对于强光开启而言,弱光开启的照度小于强光开启时的照度,如果没有人员在车辆段内,则上述弱光开启的照明灯具4可以在延时设定时长后全部关闭,有人员在车辆段内则一直维持弱光开启。
[0040] 进一步,智能照明系统中,由于照明灯具4开闭以及明暗变化(强弱光变化)频繁,照明灯具4启动时受到电流冲击会对照明灯具4寿命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照明灯具4宜选用白炽灯或LED灯,不宜选用日光灯和节能灯管等。
[0041]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