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69发布:2024-01-17

专利汇可以提供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提供能够抑制旋转的不均而长时间稳定地旋转的 马 达,该马达具有: 定子 ,其包含卷绕有卷线的定子 铁 芯; 树脂 制成的壳体,其 覆盖 定子; 转子 ,其包含在定子铁芯的径向外侧对置的永久 磁铁 ; 输出轴 ,其沿轴向延伸,安装于转子;一对 轴承 ,它们将输出轴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一对轴承收纳部件,它们在内部收纳有一对轴承,一对轴承收纳部件配置在壳体上,对轴承的至少 外圈 进行保持,一对轴承收纳部件与定子铁芯直接或间接地 接触 。,下面是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达,其具有:
定子,其包含卷绕有卷线的定子芯;
树脂制成的壳体,其覆盖所述定子;
转子,其包含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外侧对置的永久磁铁
输出轴,其沿轴向延伸,安装于所述转子;
一对轴承,它们具有内圈外圈,将所述输出轴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一对轴承收纳部件,它们在内部收纳有所述一对轴承,
所述壳体具有收容所述一对轴承收纳部件的收容部,
所述一对轴承收纳部件配置于所述收容部内,对所述轴承的至少所述外圈进行保持,该马达的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轴承收纳部件与所述定子铁芯直接或间接地接触
所述马达具有第一弹性部件,该第一弹性部件配置于至少一方的所述轴承收纳部件与所述定子铁芯之间,
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夹在所述轴承收纳部件与所述定子铁芯之间,并且与所述轴承收纳部件和所述定子铁芯双方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收纳部件的线膨胀系数小于所述壳体的线膨胀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收纳部件、所述轴承以及所述定子铁芯具有导电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收纳部件是金属制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铁芯是电磁板层叠而成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具有导电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外径小于所述收容部的内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收纳部件具有被压入所述收容部内的压入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收纳部件具有端面部和沿轴向延伸的筒状部,
所述端面部覆盖所述筒状部的一端并且在中央设置有贯通孔,
所述输出轴贯通所述贯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面部在所述轴向上覆盖所述外圈与所述内圈之间的间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收纳部件具有第二弹性部件,该第二弹性部件在所述轴承收纳部件收纳有所述轴承时与所述端面部和所述外圈接触,
所述第二弹性部件沿所述轴向对所述外圈向远离所述端面部的方向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对所述外圈向与作用于所述输出轴的所述轴向的力的作用方向相同的方向施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收纳部件具有凸缘部,该凸缘部从所述筒状部的所述轴向的与所述端面部相反一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缘部具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凸部或向径向内侧凹陷的第一凹部中的至少一方,
所述壳体在所述凸缘部具有所述第一凸部时具有与所述第一凸部嵌合的第二凹部,所述壳体在所述凸缘部具有所述第一凹部时具有与所述第一凹部嵌合的第二凸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收纳部件的至少一部分是被所述壳体的内部覆盖的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收纳部件的凸缘部的至少一部分是被所述壳体覆盖的状态,所述凸缘部的被所述壳体覆盖的部分具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凸部或向径向内侧凹陷的第一凹部中的至少一方。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收纳部件的凸缘部的至少一部分是被所述壳体覆盖的状态,所述凸缘部的被所述壳体覆盖的部分具有至少一个孔。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收纳部件的凸缘部具有至少一个孔,
在所述壳体上具有插入于所述孔中的突起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孔是沿一个方向贯通的贯通孔。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具有相对于所述输出轴固定的轴流叶轮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马达。

背景技术

[0002] 在日本专利公开平成11-187605号公报中公开了现有的电动机。该电动机具有:定子,其具有外壳,该外壳模制有芯部;以及转子,其配置于定子的外侧。铁芯部具有圆筒状的内孔。在铁芯部的一端侧形成有直径比内孔的直径大的第一轴承保持部。并且,在铁芯部的另一端侧形成有直径比内孔的直径大的第二轴承保持部。而且,具有外圈与第一轴承保持部嵌合的第一轴承和外圈与第二轴承保持部嵌合的第二轴承。而且,在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内圈内安装有嵌入转子的中心的轴。
[0003] 该电动机使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外圈与铁芯部直接嵌合,因此提高了包含有铁芯部的定子和在中心嵌入有轴的转子的位置精度
[0004]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机中,在铁芯部形成有轴承保持部。并且,轴承保持部是设置于铁芯部上的凹部,存在如下的情况:在铁芯部中产生的磁通量密度产生不均,成为电动机的旋转不均的原因。并且,由于是将轴承直接固定于铁芯部的结构,因此存在如下的情况:铁芯部由于在安装轴承时作用的而发生变形,成为电动机的旋转不均的原因。

发明内容

[0005]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旋转的不均而长时间稳定地旋转的马达。
[0006] 本发明的例示的马达具有:定子,其包含卷绕有卷线的定子铁芯;树脂制成的壳体,其覆盖所述定子;转子,其包含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外侧对置的永久磁铁输出轴,其沿轴向延伸,安装于所述转子;一对轴承,它们将所述输出轴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一对轴承收纳部件,它们在内部收纳有所述一对轴承,所述壳体具有收容所述一对轴承收纳部件的收容部,所述一对轴承收纳部件配置在所述收容部中,对所述轴承的至少外圈进行保持,所述一对轴承收纳部件与所述定子铁芯直接或间接地接触
[0007] 根据例示的本发明的马达,能够长时间稳定地旋转。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本发明的马达的一例的剖视图。
[0009] 图2是轴承和轴承收纳部件的放大图。
[0010] 图3是将第一轴承和第一轴承收纳部件分解后的立体图。
[0011] 图4是将第二轴承和第二轴承收纳部件分解后的立体图。
[0012] 图5是示出将轴承直接安装于壳体的状态的一部分的图。
[0013] 图6是空调机的室外机的立体图。
[0014] 图7是示出图6所示的室外机的内部的配置的立体图。
[0015] 图8是使用了本发明的马达的扇马达的剖视图。
[0016] 图9是示出第一轴承收纳部件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0017] 图10是示出第一轴承收纳部件的又一例的立体图。
[0018] 图11是示出第一轴承收纳部件的又一例的立体图。
[0019] 图12是本发明的马达的另一例的剖视图。
[0020] 图13是将第一收容部、第一轴承收纳部件以及第一弹性部件分解后的分解立体图。
[0021] 图14是将第一收容部、第一轴承收纳部件以及第一弹性部件分解后的分解立体图。
[0022] 图15是将第一收容部、第一轴承收纳部件以及第一弹性部件分解后的分解立体图。
[0023] 图16是将第一收容部、第一轴承收纳部件以及第一弹性部件分解后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1.第一实施方式>
[0025]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马达的一例的剖视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输出轴延伸的方向设为轴向。而且,在图1中,将左侧定义为第一方向(图中,D1所示)、将右侧定义为第二方向(图中,D2所示)而进行说明。并且,将与轴向垂直的方向设为径向,将以轴为中心的圆的切线方向设为周向。
[0026] <1.1马达的结构>
[0027]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A具有定子1、壳体2、转子3、输出轴4、第一轴承51、第二轴承52、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以及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定子1被树脂制成的壳体2覆盖。在转子3中安装有输出轴4。而且,输出轴4经由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而被定子1支承。转子3配置于定子1的外部。即,本实施方式的马达A是在定子1的外侧安装有转子3的外转子型的DC无刷马达。并且,马达A是定子1被树脂制成的壳体2覆盖的马达。
[0028] <1.2定子的结构>
[0029] 定子1具有定子铁芯11、绝缘件12以及线圈13。定子铁芯11处于将多片板(电磁钢板)沿轴向层叠后的状态。即,定子铁芯11具有导电性。在定子铁芯11的中央,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截面圆形状的中空部111。另外,定子铁芯11不限于将电磁钢板层叠的构造,也可以是单一部件。在该情况下,作为定子铁芯11的制造方法,能够列举出锻造铸造,但不限于此。
[0030] 绝缘件12覆盖定子铁芯11。被绝缘件12覆盖的定子铁芯11具有导线卷绕而成的线圈13。由此,定子铁芯11与线圈13绝缘。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件12是树脂的成型体,但不限于此。能够广泛采用能够使定子铁芯11与线圈13绝缘的结构
[0031] 定子1在定子铁芯11上具有多个线圈13。在定子1中,多个线圈13以中空部111为中心沿周向并列排列。
[0032] 如上所述,绝缘件12使定子铁芯11与线圈13绝缘。因此,在定子铁芯11中,在中空部111的周围形成有没有被绝缘件12覆盖的露出部112。后面描述详细内容,露出部112与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和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接触。
[0033] <1.3壳体的结构>
[0034] 壳体2是树脂制成的,以至少使露出部112露出的方式覆盖定子1。壳体2是树脂的模制成型体。即,壳体2防止附着于线圈13等电气布线。并且,壳体2也是马达A的箱体。因此,壳体2有时用于与使用马达A的设备的框等的固定。因此,在壳体2的成型中使用具有能够保持马达A的强度的树脂。
[0035] 在壳体2的中央部分具有沿轴向贯通并且供露出部112突出到内部的内孔21。内孔21在轴向的两端具有开口部。在内孔21的第一方向D1侧的端部的第一开口部211处配置有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并且,在内孔21的第二方向D2侧的端部的第二开口部212处配置有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
[0036] <1.4轴承收纳部件的结构>
[0037] 这里,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和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是铁、等金属制成的。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和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通过嵌件成型而配置于壳体2内。即,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和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的至少一部分处于被壳体2覆盖的状态。另外,不限于嵌件成型,只要能够将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收纳、固定于预先形成的壳体2的第一开口部211并且将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收纳、固定于第二开口部212即可。作为固定方法,能够列举出压入、粘接等。
[0038] 壳体2是树脂制成的。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和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是金属制成的。因此,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和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的线膨胀系数比壳体2的线膨胀系数小。
即,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和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与壳体2相比,由热引起的变形(热变形)的变形量小。并且,由于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和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是金属制成的,因此具有导电性。
[0039] 另外,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和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为金属制成的,但不限于此。例如,只要具有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方即可,该特征是指线膨胀系数比壳体2小、具有导电性,例如,可以由导电性树脂、导电性陶瓷等制作。
[0040] 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从第一方向D1侧与露出部112接触。并且,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从第二方向D2侧与露出部112接触。一对轴承收纳部件61、62夹着定子1而对称配置。即,一对轴承收纳部件61、62从轴向的两侧夹着定子铁芯11,并且与定子铁芯11接触。
[0041] 在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内收纳有第一轴承51。在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内收纳有第二轴承52。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和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成对。并且,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也成对。即,一对轴承51和52被一对轴承收纳部件61和62收纳。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具有导电性。
[0042] 图2是轴承和轴承收纳部件的放大图。图3是将第一轴承和第一轴承收纳部件分解后的立体图。图4是将第二轴承和第二轴承收纳部件分解后的立体图。另外,在图4中还记载了第二弹性部件7。
[0043] 如图2、图3所示,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具有筒状部611、端面部612以及凸缘部613。筒状部611是沿轴向延伸的圆筒形。筒状部611的中心轴线与输出轴4的中心轴线一致。第一轴承51轻轻压入筒状部611的内部(过渡配合)。即,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对第一轴承51的至少外圈511进行保持。
[0044] 端面部612覆盖筒状部611的一端、即第二方向D2侧的端部。并且,端面部612与定子铁芯11的露出部112的第一方向D1侧接触。在端面部612的中央形成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614。输出轴4在贯通孔614中贯通。另外,贯通孔614的直径大于输出轴4的外径,使得不妨碍输出轴4的旋转。端面部612抑制填充于第一轴承51的润滑脂向定子铁芯11流出,即实现作为密封件的作用。因此,端面部612优选为在轴向上覆盖第一轴承51的外圈511与后述的内圈512之间的间隙的形状。然而,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覆盖间隙的径向外侧,从而抑制润滑脂的流出。
[0045] 另外,能够广泛采用抑制填充于第一轴承51的润滑脂向定子铁芯11流出的形状。并且,在通过使用粘度高的润滑脂、在第一轴承51中设置有密封部件等而使润滑脂不容易流出的情况下,端面部612也可以不覆盖间隙。
[0046] 凸缘部613设置于筒状部611的另一端、即第一方向D1侧的端部。凸缘部613是从筒状部611的外表面沿径向扩展的圆板形状。另外,凸缘部613不限于圆形。例如,能够广泛采用椭圆形或矩形等比筒状部611的外形大的形状。即,凸缘部613从筒状部611的与端面部612相反一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
[0047] 由于是金属制成的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因此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的线膨胀系数小。因此,即使在马达驱动时产生热,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也不容易变形。并且,凸缘部613的至少一部分被壳体2保持。因此,不容易产生由于热变形引起的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在周向上的位置偏移。
[0048] 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与定子铁芯11接触。由此,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相对于定子铁芯11被定位。抑制了由热变形差引起的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相对于覆盖定子1的壳体2的偏移。由此,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不容易相对于定子1偏移。
[0049] 如图2、图4所示,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与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同样地具有筒状部621、端面部622以及凸缘部623。而且,在端面部622的中央形成有贯通孔624。凸缘部623从筒状部621的与端面部622相反一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另外,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的各部分的结构与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的各部分几乎相同。因此,除了不同的部分之外,省略详细说明。
[0050] 端面部622覆盖筒状部621的一端、即第一方向D1侧的端部。并且,端面部622与定子铁芯11的露出部112的第二方向D2侧接触。并且,与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同样地,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也是金属制成的,因此线膨胀系数小。因此,即使在马达的驱动时产生热,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也不容易变形。并且,凸缘部623的至少一部分被壳体2保持。因此,不容易产生由热变形引起的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在周向上的位置偏移。
[0051] 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与定子铁芯11接触。由此,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相对于定子铁芯11被定位。抑制了由热变形差引起的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相对于覆盖定子1的壳体2的偏移。由此,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不容易相对于定子1偏移。
[0052] 如图2、图4所示,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在内部收纳有第二轴承52。此时,在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性部件7,该第二弹性部件7与端面部622和第二轴承52的外圈521接触。第二弹性部件7是施力部件。第二弹性部件7是圆环状的部件。第二弹性部件7沿着周向具有波浪形状,是所谓的波形垫圈。而且,第二弹性部件7进行弹性变形而在轴向上作用力。由此,当在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内收纳有第二轴承52时,第二弹性部件7沿着轴向对外圈521向远离端面部622的方向施力。
[0053] 另外,第二弹性部件7不限于波形垫圈,例如也可以是螺旋弹簧碟形弹簧等。并且,也可以将端面部622的一部分切割并拉起而作为第二弹性部件7。作为第二弹性部件7,能够广泛采用对第二轴承52的外圈521作用轴向的力的结构。通过采用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具有端面部622的结构,能够确保配置第二弹性部件7的空间。另外,配置第二弹性部件7的空间不仅是指配置第二弹性部件7的物理上的空间。即,包含用于使第二弹性部件7的弹性力沿轴向作用于第二轴承52的外圈521的形状、结构。
[005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轴承52与端面部622之间配置有第二弹性部件7,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第一轴承51与端面部612之间配置弹性部件。并且,也可以在第一轴承51与端面部612之间以及第二轴承52与端面部622之间双方安装弹性部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后面描述在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中配置第二弹性部件7的理由的详细内容。
[0055] <1.5轴承的结构>
[0056] 如图2、图3、图4等所示,第一轴承51是具有外圈511、内圈512以及滚珠513的滚动轴承。第一轴承51被压入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的筒状部611的内表面。并且,输出轴4被压入内圈512。即,内圈512固定在输出轴4上。即,内圈512的内径形成为小于等于输出轴4的外径。
[0057] 在第一轴承51中,第二方向D2侧的端面与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的端面部612接触。另外,第一轴承51的第一方向D1侧的端面与安装在输出轴4上的轴挡圈41接触。由此,抑制了输出轴4向第二方向D2侧脱落。
[0058] 在外圈511与内圈512之间配置有多个滚珠513。多个滚珠513沿周向排列配置。另外,多个滚珠513安装于未图示的保持器中,从而维持了周向的间隙。在第一轴承51中,在外圈511与内圈512之间填充有用于外圈511与滚珠513、滚珠513与内圈512的润滑的润滑脂。
[0059] 并且,第二轴承52具有外圈521、内圈522以及滚珠523。另外,第二轴承52是与第一轴承51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对相同的部分的详细说明。
[0060] 如图4所示,在第二轴承52中也是,将外圈521压入筒状部621时的过盈量小于将输出轴4压入内圈522时的过盈量。并且,在第二轴承52中,外圈被第二弹性部件7沿轴向施力。该施力赋予用于去除轴承的外圈与滚珠、内圈与滚珠的松动的力、即对轴承施压。而且,在第二轴承52中,通过第二弹性部件7的施压,外圈521沿轴向被按压,松动被校正。因此,在第二轴承52中,优选为,外圈521与筒状部621的摩擦力小于输出轴4与内圈522的摩擦力。
[0061] <1.6输出轴的结构>
[0062] 输出轴4具有圆柱形状。输出轴4的中心线与轴向平行。并且,输出轴4被压入第一轴承51的内圈512。输出轴4被压入第二轴承52的内圈522。
[0063] 即,输出轴4在轴向上不同的两个部位被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支承为能够旋转。如上所述,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收纳于相对于定子1固定的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和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内,从而安装于壳体2。由此,输出轴4被一对轴承51、52支承为能够旋转。
[0064] 在输出轴4的第一方向的端部安装有轴挡圈41,在第二方向的端部安装有轴挡圈42。轴挡圈41与第一轴承51接触。轴挡圈42与固定在输出轴4上的转子3接触。由此,轴挡圈
41抑制了输出轴4向轴向的第二方向D2侧脱落。并且,轴挡圈42抑制了输出轴4向轴向的第一方向D1侧脱落。另外,轴挡圈41、42例如能够举出C形环等,但不限于此。
[0065] <1.7转子的结构>
[0066] 如图1所示,转子3具有内筒31、外筒32、连结部33以及永久磁铁34。内筒31和外筒32为沿轴向延伸的圆筒形。内筒31和外筒32的中心线一致。输出轴4被压入内筒31的内周面。即,输出轴4沿轴向延伸,并且安装于转子3。内筒31的第一方向D1侧的端部与第二轴承
52接触。并且,内筒31的第二方向D2侧的端部与轴挡圈42接触。
[0067] 外筒32隔着间隙而配置于定子1的与轴向垂直的径向的外侧。在外筒32的内周面上具有永久磁铁34。永久磁铁34在与定子铁芯11的卷绕有线圈13的部分沿径向对置的位置沿周向排列。即,包含于转子3的永久磁铁34与定子铁芯11在径向外侧对置。永久磁铁34可以呈环形状并且具有多个磁极,或者也可以配置磁极不同的多个永久磁铁。
[0068] 连结部33将内筒31和外筒32连结起来。连结部33从内筒31的外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与外筒32的内表面连接。连结部33配置在比定子1靠第二方向D2侧的位置。另外,连结部33可以是多根棒状的部件。并且,也可以是沿周向连续的圆环板状。
[0069] 转子3相对于输出轴4固定,转子3和输出轴4一同旋转。而且,如图2等所示,转子3配置于定子1的外侧。
[0070] <1.8马达的动作>
[0071] 马达A具有上述的结构。而且,通过向设置于定子1的线圈13提供电力(电流),使转子3产生旋转磁场。而且,在定子1上产生的旋转磁场与转子3所具有的永久磁铁34的磁场吸引、排斥。由此,在转子3上产生周向的力。转子3相对于输出轴4固定,而且输出轴4经由轴承51、52而安装于壳体2。由此,转子3和输出轴4相对于壳体2和定子1进行旋转。
[0072] <1.9轴承的稳定动作>
[0073] 如上所述,第一轴承51收纳在配置于壳体2的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内。并且,第二轴承51收纳在配置于壳体2的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内。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和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自身以相对于定子的偏移被抑制的状态配置于壳体2。
[0074] 当马达A旋转时,从线圈13和第一轴承51产生热。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的线膨胀系数小于壳体2的线膨胀系数,因而热变形小。因此,与将第一轴承51直接安装于壳体2时的外圈511与壳体2的摩擦力相比,即使温度发生变化,外圈511与筒状部611之间的摩擦力也不容易变化。即,通过将第一轴承51收纳于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内,能够抑制第一轴承51的外圈511的空转。由此,能够抑制外圈511和进行保持的部件(这里为筒状部611)刮擦,能够抑制第一轴承51松动。第二轴承52和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也是同样的。
[0075] 由此,即使马达A旋转,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和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也不容易由于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的松动而刮擦。因此,能够长时间地稳定驱动马达A。
[0076] 另外,如上所述,即使温度上升,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和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相对于定子1的位置也不容易变化。因此,通过将第一轴承51收纳于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内而安装于壳体2,能够抑制第一轴承51相对于转子3的位置的变化。第二轴承52也是同样的。由此,马达能够长时间地进行稳定的动作。即,能够实现马达A的长寿化。
[0077] <1.10防止轴承的润滑脂用尽>
[0078] 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A中,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的端面部612是在轴向上覆盖第一轴承51的外圈511与后述的内圈512之间的间隙的形状。因此,能够抑制第一轴承51的润滑脂向定子铁芯11流出。定子铁芯11是钢板的层叠体。因此,如果润滑脂附着于钢板的间隙,则由于润滑脂的表面张力而从间隙向定子铁芯11的内部浸透。通过设置端面部612,而抑制润滑脂附着于定子铁芯11。由此,能够抑制第一轴承51的润滑脂被吸出。
[0079] 由此,能够抑制第一轴承51的润滑脂用尽。同样地,通过设置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的端面部622,也抑制了第二轴承52的润滑脂用尽。而且,能够抑制由于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的润滑脂用尽而导致的烧伤等,马达A能够长时间地进行稳定的动作。即,能够实现马达A的长寿化。
[0080] <1.11防止轴承的电腐蚀
[0081] 由于马达A是无刷DC马达,因此被逆变器驱动。而且,在以高频高电压对逆变器驱动时的开关元件进行驱动时,轴电流有可能向输出轴4流动。当该电流流动到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时,在外圈与滚珠之间、内圈与滚珠之间产生放电(火花)。有时由于该放电而使外圈、滚珠、内圈的表面损伤,产生所谓的轴承的电腐蚀。
[0082] 以下,参照附图对轴承的电腐蚀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将轴承直接安装于壳体的状态的一部分的图。另外,在图5中,对结构部件标注的标号和名称使用与本发明相同的标号和名称。如图5所示,由定子铁芯11和第一轴承51的外圈511构成了将壳体2作为电介质的电容器。
[0083] 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A中,壳体2所使用的树脂具有包含大量电荷的特性。通过切换逆变器的开关元件,在定子铁芯11与两轴承之间产生电位差。当该电位差达到一定的大小以上时,壳体2的电荷向第一轴承51或第二轴承52移动。
[0084] 并且,由于在定子铁芯11与两个轴承之间产生电位差,而使内圈512与滚珠513之间的电位差也变大。虽然在内圈512与滚珠513之间填充有润滑脂,但由于间隙较窄,因此当电位差为一定量以上时,在一部分产生静电释放。该静电释放也在外圈511与滚珠513之间产生。由此,在外圈511与内圈512之间电流It1流动。并且,在第二轴承52的外圈521与滚珠523之间、滚珠523与内圈522之间也产生静电破坏。由此,在外圈521与内圈522之间电流It2流动。而且,在输出轴4中也产生沿轴向流动的电流Ir。
[0085] 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A中,第一轴承51收纳于金属制成的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内。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是金属制成的,与定子铁芯11的露出部112接触。由此,第一轴承51的外圈511与定子铁芯11为相同电位。同样地,第二轴承52收纳于金属制成的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内。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是金属制成的,与定子铁芯11的露出部112接触。由此,第二轴承52的外圈521与定子铁芯11为相同电位。即,第一轴承51的外圈511与第二轴承52的外圈
521为相同电位。并且,由于第一轴承51的内圈512和第二轴承52的内圈522与输出轴4接触,因此,它们为相同电位。
[0086] 而且,定子铁芯11和输出轴4都是低电位。因此,外圈511与内圈512之间的电位差小。并且,外圈521与内圈522的电位差也小。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A中,能够抑制在外圈511与内圈512之间流动的电流It1产生。并且,也抑制了在外圈521与内圈522之间流动的电流It2产生。因此,抑制了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的轴承电腐蚀产生。
[0087] 通过抑制轴承电腐蚀的产生,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能够长时间地、精度良好地旋转。由此,马达A能够长时间地进行稳定的动作。即,能够实现马达A的长寿化。
[0088] <1.12空调机的室外机的结构>
[0089] 参照附图对使用了本发明的例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马达的装置进行说明。图6是空调机的室外机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图6所示的室外机的内部的配置的立体图。图8是使用了本发明的马达的风扇马达的剖视图。
[0090] 室外机Ou例如设置在屋外的地面上。室外机Ou具有由合成树脂部件和板料部件构成的矩形箱型的箱体Bd。室外机Ou在箱体Bd的背面具有未图示的吸气口。在箱体Bd的正面具有排气口Op。
[0091] 如图6和图7所示,在箱体Bd的内部收纳有电源部Pw、压缩机Cp、热交换器He、风扇马达Fm等。另外,压缩机Cp和热交换器He设置在底板Bp的上表面上。
[0092] 电源部Pw从外部的商用电源等接受电力供给。电源部Pw生成室外机Ou进行动作所需的电压。电源部Pw使用未图示的电路等来进行整流、降压、升压等。在电源部Pw中进行了整流、降压、升压等的各种电压提供给室外机Ou的各结构要素。另外,电源部Pw也进行电流的控制。
[0093] 压缩机Cp对在制冷循环中使用的制冷剂进行压缩而生成高温高压气体的制冷剂。由压缩机Cp压缩后制冷剂在制冷运转时被输送给热交换器He。并且,由压缩机Cp压缩后的制冷剂在制热运转时被输送给室内机(未图示)所收容的热交换器(未图示)。
[0094] 热交换器He与箱体Bd的背面侧的吸气口(未图示)相邻配置。在制冷运转时制冷剂从压缩机Cp流入热交换器He,在制热运转时制冷剂从室内机的热交换器流入热交换器He。热交换器He与风扇马达Fm接近配置。通过风扇马达Fm的驱动,从吸气口向箱体Bd的内部吸入外部的空气。被吸入箱体Bd的内部的外部气体通过热交换器He。当外部气体通过热交换器He时,在热交换器He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外部气体之间进行热交换。
[0095] <1.13风扇马达的结构>
[0096] 对风扇马达Fm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风扇马达Fm是包含马达A并且设置有相对于输出轴4固定的轴流叶轮Im的结构。风扇马达Fm具有设置于转子3的外筒32的外周的轴流叶轮Im。轴流叶轮Im以输出轴4为中心沿周向等间隔地排列。轴流叶轮Im由于转子3的旋转而产生轴向上的空气的流动。另外,风扇马达Fm设置于排气口Op的内侧,将箱体Bd的内部的空气从排气口Op向外部吹出。风扇马达Fm通过将壳体2固定在设置于箱体Bd的框Fr上而安装于箱体Bd。另外,壳体2与框Fr的固定例如能够列举出螺纹紧固,但不限于此。
[0097] 在图8中,送风方向是第一方向D1。此时,由于反作用,朝向第二方向D2的力作用于具有轴流叶轮Im的转子3。由于转子3与输出轴4固定在一起,因此第二方向D2的力F1作用于输出轴4。
[0098] 此时,在第一轴承51中,压入有输出轴4的内圈512沿轴向被施力。在第一轴承51中,外圈511与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的端面部612接触配置。内圈512也与端面部612接触。因此,即使第二方向D2方向的力F1作用于输出轴4,第一轴承51的外圈511与内圈512的轴向上的移动也被限制。
[0099] 另一方面,在第二轴承52中,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在第二方向D2上具有开口。而且,第二轴承52的内圈522的第二方向D2的端部与固定在输出轴4上的转子3的内筒31接触。因此,当第二方向D2的力F1作用于输出轴4时,第二轴承52的内圈522想要相对于外圈521向第二方向D2偏移。
[0100] 这里,在马达驱动时,由于定子1的磁吸引力,永久磁铁34停留在该位置。即,即使转子3由于轴流叶轮Im的旋转而向第二方向D2偏移,也通过磁吸引力而施加向第一方向D1返回的力。假设在没有对第二轴承52的外圈521施加预压的情况下,由于在滚珠523与内圈522和外圈521之间存在间隙,因此向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重复移动,成为转子3振动的原因。通过对第二轴承52的外圈521施加朝向第二方向D2的预压,减小了滚珠523与内圈522和外圈521之间的间隙,限制了向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的重复移动。由此,能够防止转子3的振动。
[0101] 而且,能够抑制由于第二轴承52的松动而引起的振动或冲击等,能够长时间地、精度良好地旋转。马达A能够长时间地进行稳定的动作。即,能够实现马达A的长寿化。
[0102] 并且,在将第二轴承52直接安装于壳体2的情况下,第二弹性部件7的与外圈521相反一侧的接触部分变小,很难或无法安装第二弹性部件7。另一方面,通过使用本发明的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能够利用端面部622来承接第二弹性部件7,因此能够容易地安装第二弹性部件7。并且,通过设置端面部622,能够可靠地使力F2作用于第二轴承52的外圈521。
[010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A中,通过从定子1观察时作用于输出轴4的轴向的力的作用,将第二弹性部件7安装于设置在输出轴4移动的方向上的轴承收纳部件(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内。
[0104] <1.14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
[0105] 接下来,对第一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9是示出第一轴承收纳部件的另一例的立体图。图9所示的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b的凸缘部613为圆板形状。在凸缘部613的外周具有三个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凸部615。第一凸部615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另外,第一凸部615不限于三个,只要至少具有一个即可。
[0106] 如图1、图2所示,在马达A中,凸缘部613被壳体2覆盖。即,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b的凸缘部613的至少一部分处于被壳体2覆盖的状态。而且,在凸缘部613的被壳体2覆盖的部分具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凸部615。由此,至少第一凸部615埋设于壳体2的内部。即,在与第一凸部615的周向相邻的部分环绕有壳体2(树脂)。
[0107] 例如,假设使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b沿周向旋转的力作用于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b。由于在与第一凸部615的周向相邻的部分环绕有壳体2,因此第一凸部615从壳体2受到抵抗旋转的力。即,第一凸部615实现作为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b的止转件的作用。
[0108] 在本变形例中,三个第一凸部615全部被壳体2覆盖,但不限于此。只要至少一个第一凸部615被壳体2覆盖即可。然而,为了使与想要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b旋转的力相抵抗的力均衡地作用于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b,优选为,所有的第一凸部615被壳体2覆盖。并且,只要第一凸部615能够抑制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b的旋转即可,只要至少一部分被壳体2覆盖即可。然而,为了抵抗较大的旋转方向的力,优选为,第一凸部615整体被壳体2覆盖。
[0109] 另外,作为第一凸部615的形状,能够列举出具有包含圆柱面的周向的一部分在内的外周面的凸部,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宽度朝向凸缘部613的轴线而变化的形状等,也可以是具有与旋转方向垂直的侧面的形状。能够广泛采用容易使抵抗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b旋转的力作用的形状。
[011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b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应用于第二轴承收纳部件。即,也可以是,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的凸缘部623在被壳体2覆盖的部分具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凸部(未图示)。由此,也能够抑制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的旋转。
[0111] <1.15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
[0112] 对第一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另一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0是示出第一轴承收纳部件的又一例的立体图。图10所示的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c的凸缘部613为圆板形状。在凸缘部613的外周具有三个向径向内侧凹陷的第一凹部616。第一凹部616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另外,第一凹部616不限于三个,只要具有至少一个即可。
[0113] 如图1、图2所示,在马达A中,凸缘部613被壳体2覆盖。即,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c的凸缘部613的至少一部分处于被壳体2覆盖的状态。而且,在凸缘部613的被壳体2覆盖的部分具有向径向内侧凹陷的第一凹部616。由此,第一凹部616埋设于壳体2的内部。即,壳体2(树脂)进入第一凹部616的内部。
[0114] 例如,假设使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c沿周向旋转的力作用于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c。由于壳体2进入第一凹部616的内部,因此第一凹部616从壳体2受到抵抗旋转的力。即,第一凹部616实现作为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c的止转件的作用。
[0115] 在本变形例中,三个第一凹部616全部被壳体2覆盖,但不限于此。只要至少一个第一凹部616被壳体2覆盖即可。然而,为了使与想要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c旋转的力相抵抗的力均衡地作用于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c,优选为,所有的第一凹部616被壳体2覆盖。并且,只要第一凹部616能够抑制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c的旋转即可,只要至少一部分被壳体2覆盖即可。然而,为了抵抗较大的旋转方向的力,优选为,第一凹部616整体被壳体2覆盖。
[0116] 另外,作为第一凹部616的形状,能够列举出具有包含圆筒面的周向的一部分在内的内周面的凹部,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宽度朝向凸缘部613的轴线而变化的形状等,也可以是具有与旋转方向垂直的侧面的形状。能够广泛采用容易使抵抗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c旋转的力作用的形状。
[011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c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应用于第二轴承收纳部件。即,也可以是,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的凸缘部623在被壳体2覆盖的部分具有向径向内侧凹陷的第一凹部(未图示)。由此,也能够抑制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的旋转。
[0118] <1.16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
[0119] 对第一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另一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1是示出第一轴承收纳部件的又一例的立体图。图11所示的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d的凸缘部613为圆板形状。在凸缘部613上具有两个沿一个方向贯通凸缘部613的贯通孔617。贯通孔617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另外,贯通孔617不限于两个,只要具有至少一个即可。并且,一个方向能够列举出轴向,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相对于轴向倾斜的方向等。
[0120] 如图1、图2所示,在马达A中,凸缘部613被壳体2覆盖。即,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d的凸缘部613的至少一部分被壳体2覆盖。而且,在凸缘部613的被壳体2覆盖的部分具有贯通孔617。由此,贯通孔617埋设于壳体2的内部。即,壳体2(树脂)进入贯通孔617的内部。
[0121] 例如,假设使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d沿周向旋转的力作用于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d。由于壳体2进入贯通孔617的内部,因此贯通孔617从壳体2受到抵抗旋转的力。即,贯通孔617实现作为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d的止转件的作用。
[0122] 在本变形例中,两个贯通孔617全部被壳体2覆盖,但不限于此。只要至少一个贯通孔617被壳体2覆盖即可。然而,为了使与想要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d旋转的力相抵抗的力均衡地作用于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d,优选为,所有的贯通孔617被壳体2覆盖。并且,贯通孔617只要能够抑制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d的旋转即可,只要至少一部分被壳体2覆盖即可。然而,为了抵抗较大的旋转方向的力,优选为,贯通孔617整体被壳体2覆盖。
[0123] 另外,作为贯通孔617的形状,采用了圆筒形状,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在从轴向观察时为多边形状,也可以是椭圆等在从轴向观察时由封闭的曲线构成的形状。能够广泛采用容易使抵抗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d旋转的力作用的形状。
[0124]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贯通孔617,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设置于第一方向D1侧或第二方向D2侧的凹孔(未图示)。另外,由于凸缘部613是薄壁的,因此在形成凹孔时,有时会形成向凸缘部613的与凹孔相反一侧突出的突出部(未图示)。通过在使用壳体来覆盖凹孔时使突出部也被壳体覆盖,能够利用凹孔和突出部双方作为止转件发挥作用。
[012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d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应用于第二轴承收纳部件。即,也可以是,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的凸缘部623在被壳体2覆盖的部分具有沿一个方向贯通凸缘部623的贯通孔(未图示)。由此,也能够抑制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的旋转。另外,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也可以具有凹孔、或凹孔和突出部。
[0126] <2.第二实施方式>
[0127]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例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马达进行说明。图12是本发明的马达的另一例的剖视图。另外,图12所示的剖视图是使用与图1所示的剖视图相同的面进行剖开而得到的剖视图。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与图1同样地将输出轴延伸的方向设为轴向。而且,在图12中,将左侧定义为第一方向(图中,D1所示)、将右侧定义为第二方向(图中,D2所示)而进行说明。并且,本实施方式的马达B具有壳体2所具备的内孔22、第一收容部221、第二收容部222以及第一弹性部件8,此外具有与马达A相同的结构。因此,在马达B的说明中,对与马达A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对相同的部分的详细说明。
[0128] <2.1轴承收纳部件的压入构造>
[0129] 在壳体2的中央部分具有沿轴向贯通并且供露出部112突出到内部的内孔22。在内孔22的轴向的端部设置有收容部。内孔22的第一方向D1侧的端部的收容部是第一收容部221。并且,内孔22的第二方向D2侧的端部的收容部是第二收容部222。而且,在第一收容部
221内收容有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并且,在第二收容部222内收容有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
换言之,在第一收容部221内配置有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并且,在第二收容部222内配置有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换言之,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配置于第一方向D1侧,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配置于第二方向D2侧。并且,在第一收容部221的第二方向D2侧和第二收容部222的第一方向D1侧,定子铁芯11的露出部112露出。
[0130] 另外,第一收容部221和第二收容部222例如是筒状,但不限于此。第一收容部221和第二收容部222能够广泛采用使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和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与露出部112直接或间接地接触配置的形状。
[0131] 图13是将第一收容部、第一轴承收纳部件以及第一弹性部件分解后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如图13所示,第一轴承51预先轻轻压入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内。由于以上描述了第一轴承51的轻轻压入,因此省略详细描述。
[0132] 如图13所示,第一收容部221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圆管形状。与第一收容部221的第一方向D1侧相邻地具有凸缘承接部223。凸缘承接部223的直径大于第一收容部221的直径,凸缘承接部223和第一收容部221的中心轴线一致。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具有被压入第一收容部221内的压入部。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的压入部为筒状部611。第一收容部221的内径形成为小于筒状部611的外径。
[0133] 并且,第一收容部221的轴向的长度、即深度大于筒状部611的轴向长度。因此,在筒状部611被压入第一收容部221时,凸缘部613与凸缘承接部223接触。由此,能够抑制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向定子铁芯11侧过度进入。这样,能够抑制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向定子铁芯11侧过度进入,由此还具有使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不容易脱落的效果。
[0134] 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也具有被压入第二收容部222内的压入部。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的压入部为筒状部621。与第二收容部222的第二方向D2侧相邻地具有凸缘承接部224。凸缘承接部224的直径大于第二收容部222的直径,凸缘承接部224和第二收容部222的中心轴线一致。凸缘承接部224的轴向的长度(深度)大于与第一收容部221相邻配置的凸缘承接部223的轴向的长度(深度)。因此,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能够比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向定子铁芯11侧进入。由此,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的端面部622能够与定子铁芯11的露出部112接触。
[0135]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被压入第一收容部221,第二轴承收纳部件被压入第二收容部222。然而,不限于此。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或第二轴承收纳部件中的至少一方例如也可以通过粘接、嵌件成型等方法而固定于第一收容部221或第二收容部222。能够广泛采用能够牢固地保持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和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的方法。
[0136] <2.2第一弹性部件的结构>
[0137] 如图12、图13所示,在第一收容部221的内部具有第一弹性部件8,该第一弹性部件8与端面部612和定子铁芯11的露出部112的轴向的端面接触。第一弹性部件8为圆环状的部件。第一弹性部件8是沿着周向具有波浪形状的所谓的波形垫圈。而且,第一弹性部件8在沿轴向受到力时进行弹性变形。
[0138] 当将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压入第一收容部221时,凸缘部613与凸缘承接部223接触。此时,端面部612与露出部112在轴向上形成有间隙。该间隙根据构成定子铁芯11的多片电磁钢板的厚度而产生不均(偏差)。因此,沿轴向对第一弹性部件8施加载荷(施压),从而将第一弹性部件8以弹性压缩的状态配置于端面部612与露出部112之间。在端面部612与露出部112的间隙扩大时,第一弹性部件8通过向原始的形状恢复的弹性变形而与端面部612和露出部112接触。相反地,在端面部612与露出部112的间隙变窄时,第一弹性部件8进行进一步压缩的弹性变形而与端面部612和露出部112接触。
[0139] 即,第一弹性部件8是吸收定子铁芯11与端面部612的偏差的偏差吸收部件。第一弹性部件8夹在轴承收纳部件61与定子铁芯11之间,并且与轴承收纳部件61和定子铁芯11双方接触。而且,第一弹性部件8具有导电性。由此,通过第一弹性部件8而将端面部612和定子铁芯11电连接起来。
[0140] 第一弹性部件8在将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压入第一收容部221之前配置于第一收容部221内。此时,也可以将第一弹性部件8固定在定子铁芯11上。第一弹性部件8与露出部112的固定例如能够列举出粘接。如上所述,第一弹性部件8与定子铁芯11电连接。因此,作为粘接剂,优选使用具有导电性的粘接剂。并且,不限于粘接,也能够广泛采用焊接等能够将第一弹性部件8固定在定子铁芯11上并且能够电连接的固定方法。
[0141] 第一弹性部件8的外径有时由于变形而发生变化。而且,第一弹性部件8的外径小于筒状的第一收容部221的内径。通过使用这样的第一弹性部件8,能够抑制第一弹性部件8与第一收容部221的内壁的接触。由此,能够抑制第一收容部221的内壁受损。另外,第一弹性部件8的外径有时由于弹性变形而变大。优选为,将第一收容部221的内径形成为大于进行弹性变形的第一弹性部件8的最大外径。另外,在第一弹性部件8由即使与第一收容部221接触而第一收容部221也不会受损的材料形成的情况下,第一弹性部件8与第一收容部221的内壁也可以接触。
[0142] 并且,第一弹性部件8具有与第二弹性部件7相似的形状。第二弹性部件7通过弹性力而使轴向的力作用于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和第二轴承52。另一方面,第一弹性部件8只要与定子铁芯11和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接触即可。因此,第一弹性部件8的弹性力可以小于第二弹性部件7的弹性力(弹性常数小)。
[0143] 另外,第一弹性部件8不限于波形垫圈,例如也可以是螺旋弹簧、碟形弹簧、橡胶等。并且,也可以将端面部612的一部分或构成定子铁芯11的电磁钢板的一部分切割并拉起而作为第一弹性部件。作为第一弹性部件8,能够广泛采用通过弹性变形而将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和定子铁芯11电连接起来、即使它们间接地接触的结构。并且,第一弹性部件8也可以不是弹性体。例如,也可以是具有粘性和弹性的材料。
[0144] 并且,如图12所示,第一弹性部件8配置于第一收容部221内,不配置于第二收容部222内。即,收容于第二收容部222内的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的端面部622与定子铁芯11的露出部112直接接触。而且,在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内设置有赋予去除轴承松动的力的第二弹性部件7。使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与定子铁芯11直接接触,使用定子铁芯11作为用于赋予去除轴承松动的力的基准。
[0145] 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的端面部612隔着第一弹性部件8、即间接地与定子铁芯11接触。并且,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的端面部622与定子铁芯11直接接触。换言之,一对轴承收纳部件61、62配置于收容部221、222内,该收容部221、222对轴承51、52的至少外圈511、521进行保持。而且,一对轴承收纳部件61、62与定子铁芯11直接或间接地接触。
[014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和定子铁芯11隔着第一弹性部件8而接触,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将第一弹性部件8配置于第二收容部222内,使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和定子铁芯11隔着第一弹性部件8而接触。并且,也可以将第一弹性部件8配置于第一收容部221和第二收容部222双方。此时,使用第二收容部222的凸缘承接部224(参照图12)和凸缘部623作为用于由第二弹性部件7赋予去除轴承的松动的力的基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也通过压入而配置于第二收容部222内。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粘接、嵌件成型等其他方法而固定于壳体。
[0147] <2.3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
[0148]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4是将第一收容部、第一轴承收纳部件以及第一弹性部件分解后的分解立体图。本发明的马达B能够使用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b来代替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另外,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b与图9所示的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b相同,标注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详细说明。
[0149] 如图14所示,壳体2b与第一收容部221的第一方向D1侧相邻而具有凸缘承接部23。凸缘承接部23在内周面上具有向径向外侧凹陷的第二凹部231。第二凹部231具有供第一凸部615嵌合的形状和大小。在凸缘部613具有第一凸部615时,壳体2b具有供第一凸部615嵌合的第二凹部231。另外,第二凹部231的数量可以与第一凸部615的数量相同,也可以比第一凸部615多。然而,在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b被压入第一收容部221时,所有的第一凸部615与第二凹部231中的任意一个凹部嵌合。例如,在第一凸部615以中心度120°间隔进行设置的情况下,将第二凹部231以中心角度60°间隔进行设置。由此,即使第一轴承收纳部件
61b绕着轴线每次按照60°进行旋转,所有的第一凸部615也能够与第二凹部231中的任意一个凹部嵌合。
[0150] 例如,假设使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b沿周向旋转的力作用于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b。由于第一凸部615与第二凹部231嵌合,因此第一凸部615从第二凹部231受到抵抗旋转的力。即,第一凸部615和第二凹部231实现作为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b的止转件的作用。
[0151] 另外,作为第一凸部615的形状,能够列举出具有包含圆柱面的周向的一部分在内的外周面的凸部,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宽度朝向凸缘部613的轴线而变化的形状等,也可以是具有与旋转方向垂直的侧面的形状。能够广泛采用容易使抵抗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b旋转的力作用的形状。
[015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b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应用于第二轴承收纳部件。即,也可以在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的凸缘部623上具有第一凸部、在与第二收容部222相邻的凸缘承接部224上具有第二凹部(未图示)。由此,也能够抑制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的旋转。
[0153] <2.4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
[0154] 对第二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另一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5是将第一收容部、第一轴承收纳部件以及第一弹性部件分解后的分解立体图。本发明的马达B能够使用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c来代替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另外,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c与图10所示的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c相同,标注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详细说明。
[0155] 如图15所示,壳体2c与第一收容部221的第一方向D1侧相邻而具有凸缘承接部24。凸缘承接部24在内周面上具有向径向内侧延伸的第二凸部241。第二凸部241具有与第一凹部616嵌合的形状和大小。在凸缘部613具有第一凹部616时,壳体2c具有供第一凹部616嵌合的第二凸部241。另外,第二凸部241的数量可以与第一凹部616的数量相同,也可以比第一凹部616多。然而,在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c被压入第一收容部221时,所有的第二凸部241嵌入第一凹部616中的任意一个凹部。例如,在第二凸部241以中心角度120°间隔进行设置的情况下,将第一凹部616以中心角度60°间隔进行设置。由此,即使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c绕着轴线每次按照60°进行旋转,所有的第二凸部241也能够嵌入第一凹部616中的任意一个凹部。
[0156] 并且,假设使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c沿周向旋转的力作用于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c。由于第二凸部241与第一凹部616嵌合,因此第一凹部616从第二凸部241受到抵抗旋转的力。即,第一凹部616和第二凸部241实现作为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c的止转件的作用。
[0157] 另外,作为第一凹部616的形状,能够列举出具有包含圆柱面的周向的一部分在内的内周面的凹部,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宽度朝向凸缘部613的轴线而变化的形状等,也可以是具有与旋转方向垂直的侧面的形状。能够广泛采用容易使抵抗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c旋转的力作用的形状。
[015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c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应用于第二轴承收纳部件。即,也可以是,在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的凸缘部623上具有第一凹部,在与第二收容部222相邻的凸缘承接部224上具有第二凸部(未图示)。由此,也能够抑制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的旋转。
[0159] <2.5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
[0160] 对第二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另一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6是将第一收容部、第一轴承收纳部件以及第一弹性部件分解后的分解立体图。本发明的马达B能够使用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d来代替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另外,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d与图11所示的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d相同,标注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详细说明。
[0161] 如图16所示,壳体2d与第一收容部221的第一方向D1侧相邻而具有凸缘承接部25。凸缘承接部25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突起部251。突起部251具有与贯通孔617嵌合的形状和大小。在凸缘部613具有贯通孔617时,壳体2d具有与贯通孔617嵌合的突起部251。另外,突起部251的数量可以与贯通孔617的数量相同,也可以比贯通孔617少。然而,在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d被压入第一收容部221时,所有的突起部251嵌入贯通孔617中的任意一个贯通孔中。例如,在突起部251以中心角度120°间隔进行设置的情况下,将贯通孔617以中心角度
60°间隔进行设置。由此,即使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d绕轴线每次按照60°进行旋转,所有突起部251也能够嵌入贯通孔617中的任意一个贯通孔中。
[0162] 并且,假设使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d沿周向旋转的力作用于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d。由于突起部251嵌入贯通孔617中,因此贯通孔617从突起部251受到抵抗旋转的力。即,贯通孔617和突起部251实现作为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d的止转件的作用。
[0163] 另外,作为贯通孔617的形状,采用了圆筒形状,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在从轴向观察时为多边形状,也可以是椭圆等在从轴向观察时由封闭的曲线构成的形状。能够广泛采用容易使抵抗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d旋转的力作用的形状。
[0164]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贯通孔617,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设置于第一方向D1侧或第二方向D2侧的凹孔(未图示)。
[016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第一轴承收纳部件61d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应用于第二轴承收纳部件。即,也可以是,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的凸缘部623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贯通孔(未图示),在凸缘承接部224上具有突起部。由此,也能够抑制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的旋转。另外,也可以在第二轴承收纳部件62上具有凹孔、或凹孔和突出部。
[0166]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只要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实施方式能够实施各种变形。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