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显示器

阅读:1发布:2023-01-17

专利汇可以提供柔性显示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能够在多个方向上折叠的 柔性显示器 (1)。柔性显示器(1)具有挠性,具有在彼此交叉的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多个折弯部(2),多个折弯部(2)各自以将柔性显示器(1)的不同的端部间连结的方式形成,在折弯部(2)交叉的折叠中心部设置有贯通孔(3)。,下面是柔性显示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柔性显示器,其具有挠性,具有在彼此交叉的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多个折弯部,所述柔性显示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折弯部各自以将该柔性显示器的不同的端部间连结的方式形成,在所述折弯部交叉的折叠中心部设置有贯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折弯部中的至少一部分的折弯部形成有槽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部各自以将该柔性显示器的一个端部与所述贯通孔连结的方式形成。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折弯部中的至少一部分的折弯部的一个端部与另一个端部之间的一部分,形成有狭缝。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多个电光元件,
所述电光元件以避开所述贯通孔的周围和所述折弯部中的至少形成有所述狭缝的区域的方式形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光元件由密封膜覆盖
所述密封膜从所述电光元件侧起按第一无机膜、有机膜、第二无机膜的顺序层叠,在所述贯通孔的周围和所述折弯部中的至少形成有所述狭缝的区域,没有形成所述有机膜。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多个电光元件,
所述电光元件由密封膜覆盖,
所述密封膜从所述电光元件侧起按第一无机膜、有机膜、第二无机膜的顺序层叠,在所述贯通孔的周围没有形成所述有机膜。
8.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光元件为EL元件,
该柔性显示器为EL显示装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EL元件包括:阳极阴极;和由所述阴极与阳极夹持的至少包含发光层的功能层,在所述折弯部没有形成所述阴极。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多个栅极配线;与所述栅极配线交叉的多个源极配线;向所述栅极配线供给信号的栅极驱动器;和向所述源极配线供给信号的源极驱动器,
所述栅极配线和所述源极配线中的至少一者以绕过所述贯通孔的方式形成。
11.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多个栅极配线;与所述栅极配线交叉的多个源极配线;向所述栅极配线供给信号的栅极驱动器;和向所述源极配线供给信号的源极驱动器,
所述多个栅极配线中的向所述贯通孔去的栅极配线隔着所述贯通孔被断开,隔着所述贯通孔被断开的栅极配线中的各个栅极配线分别由不同的栅极驱动器驱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柔性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源极配线中的向所述贯通孔去的源极配线以绕过所述贯通孔的方式形成。
13.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多个栅极配线;与所述栅极配线交叉的多个源极配线;向所述栅极配线供给信号的栅极驱动器;和向所述源极配线供给信号的源极驱动器,
所述多个源极配线中的向所述贯通孔去的源极配线隔着所述贯通孔被断开,隔着所述贯通孔被断开的源极配线中的各个源极配线分别由不同的源极驱动器驱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柔性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栅极配线中的向所述贯通孔去的栅极配线以绕过所述贯通孔的方式形成。
15.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多个栅极配线;与所述栅极配线交叉的多个源极配线;向所述栅极配线供给信号的栅极驱动器;和向所述源极配线供给信号的源极驱动器,
所述多个栅极配线中的向所述贯通孔去的栅极配线和所述多个源极配线中的向所述贯通孔去的源极配线分别隔着所述贯通孔被断开,
隔着所述贯通孔被断开的栅极配线中的各个栅极配线分别由不同的栅极驱动器驱动,并且,
隔着所述贯通孔被断开的源极配线中的各个源极配线分别由不同的源极驱动器驱动。
16.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多个栅极配线;与所述栅极配线交叉的多个源极配线;向所述栅极配线供给信号的栅极驱动器;和向所述源极配线供给信号的源极驱动器,
所述多个栅极配线和所述多个源极配线设置在显示区域,
所述多个源极配线中的向所述贯通孔去的源极配线隔着所述贯通孔被断开,以包围所述显示区域的方式设置有框状的非显示区域,并且,
在所述框状的非显示区域的一边设置有形成有多个端子的端子部,
所述多个源极配线中的、在所述显示区域中形成在所述贯通孔与所述框状的非显示区域的与形成有所述端子部的边相反一侧的边之间的源极配线,被引绕至所述端子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柔性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显示区域中形成在所述贯通孔与所述框状的非显示区域的与形成有所述端子部的边相反一侧的边之间的源极配线,在所述非显示区域被引绕至所述端子部。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柔性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显示区域中形成在所述贯通孔与所述框状的非显示区域的与形成有所述端子部的边相反一侧的边之间的源极配线,被引出到所述非显示区域,并且折回到所述显示区域,从而与所述端子部连接。

说明书全文

柔性显示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柔性显示器。

背景技术

[0002] 显示部分可柔软地变形的所谓的柔性显示器,薄且轻,作为可折弯的显示装置受到关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0003]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折叠式的柔性显示器,其中,壳体呈条纹状地交替具有带状的挠性高的区域和带状的挠性低的区域,通过在上述挠性高的区域交替地重复山折(沿折痕向外侧折叠)和谷折(沿折痕向内侧折叠),能够呈波纹状地折叠。
[0004] 此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折叠式的柔性显示器,其具有多个弯曲部,通过在该弯曲部将长轴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以向内侧折入的方式折叠,能够将矩形状的柔性显示器沿着将该柔性显示器折叠前的状态下的该柔性显示器的短边三折或四折。
[0005] 现有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15-45846(2015年3月12日公开)”[0008]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15-43081(2015年3月5日公开)”发明内容
[0009]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0] 但是,以往的折叠式的柔性显示器,如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那样,都只能在一个方向上折弯。
[0011] 这是因为,在将柔性显示器折弯时,如果将同一部位改变方向地折叠2次以上,则在折弯部交叉的折叠中心部,曲率成为0(零),柔性显示器产生裂纹,或者内部的元件被挤坏,从而导致该柔性显示器损伤。
[0012] 因此,以往的柔性显示器,当想要将该柔性显示器折叠几次时,无法使折叠后的状态下的柔性显示器的长边比将该柔性显示器折叠前的状态下的该柔性显示器的短边的长度短。
[0013] 因此,以往的柔性显示器仅能在一个方向上小型化,而且折叠前的状态下的柔性显示器的短边的长度是小型化的极限。
[0014]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多个方向上折叠的柔性显示器。
[0015]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0016]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柔性显示器具有挠性,具有在彼此交叉的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多个折弯部,在上述折弯部交叉的折叠中心部设置有贯通孔。
[0017] 发明效果
[0018] 采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提供能够在多个方向上折叠的柔性显示器。附图说明
[0019] 图1的(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柔性显示器的展开状态的概略结构的平面图,图1的(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柔性显示器的折叠状态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0020] 图2的(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柔性显示器的展开状态的概略结构的平面图,(b)是表示将(a)所示的柔性显示器沿着(a)所示的虚线折弯1次时的该柔性显示器1的概略结构的平面图,(c)是表示(b)所示的柔性显示器1的概略结构的侧面图,(d)是表示将(b)、(c)所示的柔性显示器沿着(b)所示的虚线再次折弯时的该柔性显示器的概略结构的侧面图。
[0021] 图3的(a)、(b)分别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柔性显示器中的贯通孔的利用例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0022] 图4的(a)、(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柔性显示器的折叠方式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0023] 图5的(a)~(c)分别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的(a)所示的柔性显示器的A-A线向视截面的一个例子的图,(d)是示意性地表示(c)所示的柔性显示器的槽部的形成位置的平面图。
[0024] 图6的(a)是图1所示的柔性显示器的B-B线截面图,(b)是图1所示的柔性显示器的C-C线截面图。
[0025]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柔性显示器的配线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0026] 图8的(a)~(d)是按照工序顺序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柔性显示器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
[0027] 图9的(a)~(c)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柔性显示器中的贯通孔的形状的其它例子的平面图。
[0028]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柔性显示器的栅极驱动器和源极驱动器的配置的一个例子的平面透视图。
[0029]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的柔性显示器的栅极驱动器和源极驱动器的配置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0030]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的柔性显示器中设置有2个端子部的例子的平面图。
[0031]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的柔性显示器的配线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0032]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的柔性显示器的配线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0033]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的柔性显示器的配线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0034]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柔性显示器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
[0035] 图17的(a)~(d)是按照工序顺序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柔性显示器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
[0036]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柔性显示器的展开状态的概略结构的平面图。
[0037] 图19的(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柔性显示器的制造中使用的图案掩模的概略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柔性显示器的制造中使用的开放式掩模的概略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0038] 图20的(a)、(b)分别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的柔性显示器的展开状态的概略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40] [实施方式1]
[0041] 基于图1的(a)、(b)~图15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下。
[0042] <柔性显示器的概略结构>
[0043] (柔性显示器的外观)
[0044] 下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为有机EL显示装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0045] 图1的(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的展开状态的概略结构的平面图,图1的(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的折叠状态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0046] 在此,展开状态表示将柔性显示器1以180°展开的状态,即,通过将柔性显示器1打开而使其平坦的、所谓的全平面(full flat)的状态。
[0047] 如图1的(a)、(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是可折叠(弯曲)和展开(伸展)地设置的折叠式的挠性图像显示装置。
[0048] 如图1的(a)所示,柔性显示器1在俯视时具有: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4;和边框区域5,该边框区域5为不显示图像的非显示区域。如图3所示,边框区域5以包围显示区域4的方式呈框形状设置在显示区域4的周围。
[0049] 如图1的(a)、(b)所示,柔性显示器1在显示区域4内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该柔性显示器1的贯通孔3。因此,在上述显示区域4内设置有由贯通孔3产生的非显示区域6。
[0050] 如图1的(a)所示,柔性显示器1具有在彼此交叉的方向上延伸设置的、柔性显示器1折弯的多个折弯部2。折弯部2具有挠性,以可折弯的方式设置。可通过1次折弯被折弯的部分是1个折弯部2。折弯部2以将柔性显示器1的端部(外缘部)彼此(换言之,柔性显示器1的端部(第一端部)和另一个端部(第二端部))连结的方式设置,折弯部2的两端部分别位于柔性显示器1的不同的端部。
[0051] 图1的(a)、(b)所示的柔性显示器1是四折的显示器,折弯部2以彼此正交的方式沿着柔性显示器1的各边分别各设置有一个,共设置有2个折弯部2。在图1的(a)中,将折弯部2的折弯中心用点划线表示为折弯线。
[0052] 贯通孔3设置在折弯部2交叉的折叠中心部。在此,折弯部2交叉的折叠中心部,是指将折弯部2延伸设置时折弯部2彼此交叉的部分,更具体而言,表示在没有形成贯通孔3的状态下将柔性显示器1折弯时,曲率成为0(零)的、折弯线交叉的部分。
[0053] 在图1的(a)、(b)所示的柔性显示器1中,折弯部2以将柔性显示器1的各边分别在各边的中央部分割成两部分(即,二等分)的方式,并以将柔性显示器1的各边的中央部连结的方式设置。因此,在图1的(a)、(b)所示的柔性显示器1中,俯视时在柔性显示器1的中心部设置有1个贯通孔3。
[0054] 折弯部2具有挠性,是通过沿着彼此交叉的折弯部2将柔性显示器1折弯,能够在折弯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将柔性显示器1折弯的部分。柔性显示器1中,至少折弯部2具有挠性,在折叠中心部设置有贯通孔3,由此能够在折弯部2处在折弯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折弯。另外,当然,也可以是柔性显示器1整体具有挠性,能够在折弯部2以外的部分,在折弯方向不交叉的范围内将柔性显示器1自由地折弯。
[0055] 如上所述,在柔性显示器1为有机EL显示装置的情况下,最容易发生由弯曲导致的损坏的层是后述的阻挡层13(参照图6的(a)、(b))、密封膜25中使用的SiNx等的无机膜。例如,在无机膜被施加极限以上的拉伸应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裂纹。因此,柔性显示器1优选在将该柔性显示器1折弯时,尽量不对上述无机膜施加弯曲应力。通过在折叠中心部设置有贯通孔3,能够防止折叠中心部处的上述无机膜产生裂纹。
[0056] 如后所述,在显示区域4中,呈矩阵状设置有子像素7(参照图7)。各子像素7中,作为进行显示的发光元件(电光元件),例如设置有有机EL元件24(参照图6的(a))。
[0057] 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如图1的(b)所示,能够沿着折弯部2(更具体而言,用点划线表示的折弯线),以显示面1a成为内侧或外侧的方式折弯。图1的(b)中,作为一个例子,列举以显示面1a成为内侧的方式将柔性显示器1折弯的情况为例进行了图示。
[0058] 用户例如在如图1的(b)所示的那样,以柔性显示器1的显示面1a位于内侧的方式将柔性显示器1折叠而闭合的状态下携带柔性显示器1,在如图1的(a)所示的那样将柔性显示器1打开并将其显示面1a例如展开在一平面上的状态(展开状态)下使用柔性显示器1。
[0059] 贯通孔3的形状,如图1的(a)所示,例如在俯视时形成为正圆形状。不过,如后所述,贯通孔3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
[0060] 此外,贯通孔3的平面尺寸也没有特别限定,只要与柔性显示器1的厚度等相应地,以在曲率成为0(零)的区域形成贯通孔3的方式适当设定即可。不过,如上所述,贯通孔3的形成区域成为非显示区域6。因此,优选贯通孔3在不会导致柔性显示器1产生裂纹或有机EL元件等内部的元件被挤坏这样的柔性显示器1的损伤而能够以折弯部2交叉的方式将柔性显示器1折弯的范围内,形成得尽可能小。
[0061] 图2的(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的展开状态(即,第一次折弯前)的概略结构的平面图,图2的(b)是表示将图2的(a)所示的柔性显示器1沿着图2的(a)所示的虚线折弯1次时的该柔性显示器1的概略结构的平面图,图2的(c)是表示图2的(b)所示的柔性显示器1的概略结构的侧面图,图2的(d)是表示将图2的(b)、(c)所示的柔性显示器1沿着图2的(b)所示的虚线再次折弯时的该柔性显示器1的概略结构的侧面图。在图2的(a)~(d)中,为了使得容易看出折弯方向,列举贯通孔3为椭圆状的情况为例进行了图示。
[0062] 柔性显示器1,如图2的(c)所示,在第一次折弯时,能够以该柔性显示器1的极限曲率半径以上的曲率半径折弯。并且,如图2的(d)所示,在柔性显示器1的第二次折弯时,能够以柔性显示器1的第一次折弯时的曲率半径×2以上的曲率半径折弯。因此,至少与第二次柔性显示器1的折弯方向垂直的方向的贯通孔3的半径被设定为第二次折弯时的曲率半径以上的大小。
[0063] 此时,例如在柔性显示器1为超薄型的显示器的情况下,能够使贯通孔3的平面尺寸极小。在该情况下,贯通孔3不醒目,即使在显示区域4内形成有贯通孔3,也能够不给用户造成大的不协调感地进行显示。
[0064] 即使在贯通孔3具有适当的大小的平面尺寸的情况下,例如,在柔性显示器1为显示尺寸大的薄型的广告牌显示器的情况等、在俯视时贯通孔3的平面尺寸与显示面1a的平面尺寸相比足够小的情况下,即使在显示区域4内形成有贯通孔3也不会太醒目。因此,通过使柔性显示器1为上述结构,能够将该柔性显示器1折叠得比以往更小地携带,并且能够进行没有不协调感的显示。
[0065] 此外,图3的(a)、(b)分别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中的贯通孔3的利用例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0066] 图3的(a)、(b)分别列举将贯通孔3用于按钮50的情况为例进行了图示。按钮50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指纹认证按钮、各种开关等。
[0067] 图3的(a)、(b)所示的按钮50比贯通孔3的周围的区域(例如,柔性显示器1的显示区域4)的厚度薄,与该区域相比,将柔性显示器1在折弯部2折叠时曲率成为零的区域小。
[0068] 因此,通过在贯通孔3内配置按钮50,并且在将按钮50在折弯部2折叠时该按钮50中的曲率成为零的区域,形成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该按钮50的贯通孔51,能够将柔性显示器1在折弯部2折叠,并且能够有效利用贯通孔3。而且,在该情况下,能够使实际上贯通柔性显示器1的实质的贯通孔的大小减小到贯通孔51的大小。
[0069] 在图1的(a)、(b)~图3的(a)中,如上所述,列举如下的四折显示器的情况为例进行了图示:折弯部2以将柔性显示器1的各边的中央部连结的方式设置,在俯视时在柔性显示器1的中心部设置有1个贯通孔3。
[0070] 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如图3的(b)所示,柔性显示器1例如为矩形状,折弯部2以将柔性显示器1的一边(例如短边)分割成两部分(例如二等分)、并且将与该边相邻的边(例如长边)分割成三部分(例如三等分)的方式设置。即,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也可以是如图3的(b)所示的那样,具有2个折弯部2的交点,在折弯部2交叉的位置分别设置贯通孔3,从而在俯视时设置有2个贯通孔3的六折显示器。
[0071] 当然,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只要具有如下结构,折弯部2的交点的数量和贯通孔3的数量就没有特别限定:至少具有1个折弯部2的交点,在折弯部2交叉的位置必须设置有贯通孔3。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也可以是八折显示器,还可以是八折以上的多重折叠显示器,对此未图示。
[0072] 图4的(a)、(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的折叠方式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4的(a)、(b)列举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为六折显示器的情况为例进行了图示。
[0073] 在图4的(a)、(b)中,列举如下情况为例进行了图示:先沿着柔性显示器1的长边方向将柔性显示器1折弯后,再沿着柔性显示器1的短边方向,将柔性显示器1三折。但是,柔性显示器1的折弯顺序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是先沿着柔性显示器1的短边方向将柔性显示器1折弯后,再沿着柔性显示器1的长边方向将柔性显示器1折弯。
[0074] 柔性显示器1除了将该柔性显示器1在折弯部2交叉的方向上折弯之外,能够与以往同样地折弯。即,对于同一方向,对柔性显示器1,可以如图4的(a)所示的那样,通过交替地进行谷折和山折,将柔性显示器1波纹式折叠,也可以如图4的(b)所示的那样,通过分别进行谷折,在柔性显示器1的一个端部上重叠另一个端部。
[0075] 图5的(a)~(c)分别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的(a)所示的柔性显示器1的A-A线向视截面的一个例子的图,图5的(d)是示意性地表示图5的(c)所示的柔性显示器1的槽部8的形成位置的平面图。
[0076] 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包括夹持电光元件的、具有挠性的支承体10和具有挠性的覆盖体40。
[0077] 柔性显示器1的表面,根据支承体10和覆盖体40的硬度(柔软性)和弹性模量、伸缩性、厚度等的不同,可以是平坦的,也可以是在折弯部2设置有折痕等物理的折线,也可以是在折弯部2进行表示可折弯的折线的显示,也可以是如图5的(a)~(d)所示的那样,在折弯部2形成有槽部8。
[0078] 形成有槽部8的部分的厚度比其它部分的厚度薄。因此,通过在折弯部2形成有槽部8,能够提高柔性显示器1的弯曲性,并且能够减小将柔性显示器1折弯时曲率成为零的区域,因此,能够减小贯通孔3的平面尺寸。
[0079] 槽部8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凹状或V字状,也可以具有具有曲率的弯曲形状。
[0080] 在这样在折弯部2形成槽部8的情况下,优选槽部8的宽度尽可能小,但是只要以至少成为折弯中心的槽部8的中心线位于相邻的子像素7间的边界部的方式形成有槽部8,槽部8的宽度就没有特别限定。如上所述,例如,在柔性显示器1为显示尺寸大的薄型的广告牌显示器的情况下,与显示面1a的平面尺寸相比槽部8的宽度足够小时,即使在显示区域4内形成有槽部8也不会太醒目,能够进行没有不协调感的显示。
[0081] 槽部8的深度只要根据将柔性显示器1折弯时的曲率等适当设定即可,只要能够充分保护容易发生由弯曲导致的损害的无机膜,使其不受撞击和擦伤等的外力的影响,就没有特别限定。
[0082] 槽部8可以是如图5的(a)所示的那样,在各折弯部2处的柔性显示器1的正面和背面两面(即,显示面1a及其相反面)上以俯视时彼此重叠的方式设置,也可以是如图5的(b)所示的那样,仅在柔性显示器1的一面上设置。在图5的(b)中,列举仅在柔性显示器1的正面侧(覆盖体40侧)形成有槽部8的情况为例进行了图示,但也可以是仅在柔性显示器1的背面侧(支承体10侧)形成有槽部8,这是不言而喻的。
[0083] 例如,在将显示面1a向内侧折弯的情况下,可以仅在保护膜、触摸面板、偏光板等显示侧膜上形成有槽部8,使得不对防湿层和密封层施加拉伸应力,在将显示面1a向外侧折弯的情况下,可以仅在背面侧膜上形成有槽部8。
[0084] 槽部8可以是例如仅形成在各折弯部2中的将柔性显示器1折叠时位于内侧的折弯部2,以引导折弯方向,也可以是如图5的(c)、(d)所示,仅形成在将柔性显示器1折叠时成为谷折的折弯部2。
[0085] 在图5的(c)、(d)中,列举将图1的(a)所示的柔性显示器1如图1的(b)所示的那样折叠的情况为例进行了图示,但是槽部8的形成位置可以根据柔性显示器1的折叠方式适当改变。
[0086] (柔性显示器1的层结构)
[0087] 接着,下面参照图6的(a)、(b)和图7,对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中的层结构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0088] 图6的(a)是图1所示的柔性显示器的B-B线截面图,图6的(b)是图1所示的柔性显示器的C-C线截面图。在此,图6的(a)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的贯通孔3的周围的概略结构的一个例子。图6的(b)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中的没有形成贯通孔3的折弯部2的概略结构的一个例子。
[0089] 图6的(a)、(b)中,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结构的一个例子,列举有机EL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结构的一个例子为例进行了图示。为了便于图示,在图6的(b)中,省略了显示电路层20内的各层的图示。在图6的(b)中,列举在折弯部2中没有形成槽部8的情况为例进行了图示,但是也可以是如前所述,在背面膜11的表面和覆盖体40的表面分别形成有槽部8。
[0090]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的配线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为了便于图示,在图7中,省略了各配线22的数量。因此,为了便于图示,在图7中,将贯通孔3相对于支承体10的平面尺寸以比实际的比例大很多的方式记载。
[0091] 如图6的(a)、(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具有:具有挠性和绝缘性的支承体10;形成在该支承体10上的显示电路层20;覆盖显示电路层20的密封膜25;和形成在密封膜25上的具有挠性和绝缘性的覆盖体40(对置支承体)。在密封膜25与覆盖体40之间,根据需要可以设置有未图示的粘接层。
[0092] 支承体10例如包括支承膜12和设置在支承膜12上的阻挡层13。在支承膜12的与设置有阻挡层13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如图6所示,根据需要,可以还设置有背面膜11。
[0093] 图6的(a)、(b)所示的柔性显示器1中,作为支承体10,具有从背面膜11侧起依次设置有背面膜11、支承膜12、阻挡层13的结构。另外,可以在背面膜11与支承膜12之间设置有未图示的粘接层。
[0094] 在背面膜11的表面,如前所述可以设置有槽部8。在没有设置上述粘接层和背面膜11的情况下,可以在支承膜12上设置有槽部8。
[0095] 作为背面膜11和支承膜12,可以使用聚酰亚胺膜等具有挠性的绝缘膜。背面膜11和支承膜12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优选形成得尽可能薄,使得能够容易地将柔性显示器1折弯。
[0096] 构成上述粘接层的粘接剂可以使用公知的各种粘接剂。
[0097] 阻挡层13遍及支承膜12的整个一面地设置。由此,阻挡层13覆盖支承膜12不使支承膜12的表面露出。从而,能够防止药液和分附着在支承膜12上,因此,作为支承膜12,即使在使用由聚酰亚胺等不耐药液的材料构成的基材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由药液导致的支承膜12的溶出和工序污染。
[0098] 阻挡层13只要具有绝缘性,并能够保护支承膜12使其不受药液和水分等的影响,其厚度和材料就没有特别限定。阻挡层13可以使用例如Si()或Al的化物(SiOx、Al2O3等)或氮化物(SiNx、SiON、SiCN)等的无机绝缘层。
[0099] 在支承体10上设置有显示电路层20,该显示电路层20例如包括TFT21(驱动元件)、配线22、平坦化膜23、有机EL元件24(电光元件、发光元件)。
[0100] 配线22包括:图7所示的多个栅极配线GL1、GL2、……、GLn-1、GLn(n是任意的整数,下面将这些栅极配线总称,记为“栅极配线GL”)和多个源极配线SL1、SL2、……、SLm-1、SLm(m为任意的整数,下面将这些源极配线总称,记为“源极配线SL”)、未图示的保持电容配线、共用电极线等。
[0101] 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是如图7所示,在设置有阻挡层13(参照图6的(a)、(b))的支承体10上形成有显示区域4、多个栅极配线GL、多个源极配线SL、驱动各栅极配线GL的栅极驱动器GD、驱动各源极配线SL的源极驱动器SD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
[0102]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说明,以栅极配线GL的延伸设置方向为行方向(横向),以源极配线SL的延伸设置方向为列方向(纵向)进行说明,但也可以是栅极配线GL的延伸设置方向为列方向,源极配线SL的延伸设置方向为列方向。
[0103] 栅极配线GL和源极配线SL设置在彼此不同的层,省略详细的图示。如图7所示,在俯视时,在由这些栅极配线GL和源极配线SL呈格子状包围的各个区域中,作为子像素7,例如配置有红色子像素7R、绿色子像素7G、蓝色子像素7B,由这些各色的子像素7的组形成一个像素。
[0104] 如图6的(a)所示,各子像素7中分别设置有TFT21。TFT21分别与配线22连接,由栅极配线GL选择进行信号输入的子像素7,由源极配线SL决定向所选择的子像素7输入的电荷的量,从电源线向有机EL元件24流动电流
[0105] TFT21和配线22被平坦化膜23覆盖。作为平坦化膜23的材料,可以使用例如丙烯酸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等绝缘性材料。平坦化膜23的厚度只要能够消除TFT21和配线22的上表面的台阶,就没有特别限定。
[0106] 有机EL元件24具有如下结构:从支承体10侧起依次形成有第一电极31(阳极、下部电极)、由至少包含发光层(未图示)的有机层构成的有机EL层32(EL层、功能层)、第二电极33(阴极、上部电极)。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电极31与第二电极33之间的层总称,称为有机EL层32。
[0107] 在第二电极33上,可以形成有进行光学调整的未图示的光学调整层、保护第二电极33并阻止氧气和水分从外部侵入有机EL元件24内的保护层。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各子像素7中形成的有机EL层32、电极层(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3)以及根据需要形成的未图示的光学调整层、保护层总称为有机EL元件24。
[0108] 第一电极31形成在平坦化膜23上。第一电极31向有机EL层32注入(供给)空穴,第二电极33向有机EL层32注入电子。被注入到有机EL层32的空穴和电子在有机EL层32中复合,从而形成激子。形成的激子从激发态向基态失活时放出光,该放出的光从有机EL元件24向外部出射。
[0109] 第一电极31经由在平坦化膜23中形成的接触孔23a与TFT21电连接。
[0110] 第一电极31是按每个子像素7呈岛状形成图案的图案电极,第一电极31的端部被边缘罩(edge cover)34覆盖。边缘罩34是有机绝缘膜,由丙烯酸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等感光性树脂形成。边缘罩34防止在第一电极31的端部,因电极集中或有机EL层32变薄而导致与第二电极33短路。此外,边缘罩34还作为像素分离膜发挥作用,使得电流不会漏到相邻的子像素7。
[0111] 在边缘罩34,按每个子像素7设置有开口部34a。由该开口部34a产生的第一电极31的露出部成为各子像素7的发光区域。
[0112] 有机EL层32具有从第一电极31侧起依次层叠有例如空穴注入层、空穴输运层、发光层、电子输运层、电子注入层等的结构。也可以是一层具有多个功能。例如,也可以是代替空穴注入层和空穴输运层而设置有具有这两层的功能的空穴注入层兼空穴输运层。也可以是代替电子注入层和电子输运层而设置有具有这两层的功能的电子注入层兼电子输运层。此外,还可以在各层之间适当设置有载流子阻挡层。
[0113] 在图6的(a)中,作为一个例子,列举如下情况为例进行了图示:在由边缘罩34包围的区域(即,开口部34a)内分涂蒸有各色的发光层,使得有机EL元件24的有机EL层32按每个子像素7出射不同颜色的光。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从红色子像素7R出射红色光,从绿色子像素7G出射绿色光,从蓝色子像素7B出射蓝色光,从而实现全彩色的图像显示。
[0114]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包括RGB分涂方式的有机EL元件24。因此,能够不使用彩色滤光片而利用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进行显示。
[0115] 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在各子像素7中,作为CF层还设置有例如透射红色的光的红色CF层、透射绿色的光的绿色CF层和透射蓝色的光的蓝色CF层。
[0116] 第二电极33形成在有机EL层32上。在图6的(a)中,列举第二电极33为对所有子像素7共用地设置的共用电极的情况为例进行了图示,但也可以是第二电极33为按每个子像素7呈岛状形成的图案电极,呈岛状图案化后的各第二电极33由未图示的辅助配线等彼此连接。
[0117]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第一电极31为阳极、第二电极33为阴极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第一电极31为阴极,第二电极33为阳极。不过,在该情况下,构成有机EL层32的各层的顺序反转。
[0118] 在上述柔性显示器1、换言之上述有机EL显示装置为从覆盖体40侧放出光的顶部发光型的情况下,优选由反射电极形成第一电极31,由透明电极或半透明电极形成第二电极33。
[0119] 另一方面,在上述有机EL显示装置为从上述支承体10的背面侧放出光的底部发光型的情况下,使电极构造与上述为顶部发光型的情况相反。即,在上述有机EL显示装置为底部发光型的情况下,优选由透明电极或半透明电极形成第一电极31,由反射电极形成第二电极33。
[0120] 在上述柔性显示器1的显示区域4中,如图6的(a)、(b)所示,形成有密封膜25,该密封膜25以将有机EL元件24密封在密封膜25与支承体10之间的方式形成。
[0121] 密封膜25防止有机EL元件24因从外部侵入的水分、氧气而劣化。
[0122] 在第二电极33与密封膜25之间,可以为了调整光学特性而形成有未图示的有机层(光学调整层),也可以形成有用于保护第二电极33的电极保护层。
[0123] 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的密封膜25具有在第二电极33上从第二电极33侧起依次层叠有第一无机膜26、有机膜27和第二无机膜28的构造。
[0124] 作为第一无机膜26和第二无机膜28,可以与阻挡层13同样地使用例如Si(硅)或Al的氧化物(SiOx、Al2O3等)或氮化物(SiNx、SiON、SiCN)等的无机绝缘膜。
[0125] 作为有机膜27,可以举出例如由丙烯酸酯、聚脲、聚对二甲苯、聚酰亚胺、聚酰胺等有机材料构成的有机绝缘膜等。
[0126] 第一无机膜26和第二无机膜28具有防止水分的侵入的防湿功能,作为阻挡层发挥作用。
[0127] 另一方面,有机膜27作为缓冲层(应力缓和层)使用,主要进行:第一无机膜26和第二无机膜28等无机膜的应力缓和、以及通过将由有机EL元件24产生的第一无机膜26的表面的台阶部填埋而进行的平坦化。不过,如图6的(a)所示,在贯通孔3的周围没有设置有机膜27,使得在贯通孔3的内壁,有机膜27不会露出。因此,在贯通孔3的周围,第二无机膜28与第一无机膜26接触地设置。
[0128] 此外,如前所述,在密封膜25与覆盖体40之间,根据需要可以设置有未图示的粘接层。粘接层可以使用具有防湿性的公知的各种粘接剂。
[0129] 覆盖体40例如由具有挠性的透明的覆盖膜41(表面膜)形成。在覆盖膜41的表面,可以如前所述设置有槽部8。
[0130] 覆盖膜41可以使用例如与支承膜12和背面膜11同样的材料。
[0131] 覆盖体40根据需要可以还包括阻挡层等功能层,也可以还包括由偏光膜和触摸传感器膜等功能性膜构成的功能层。上述阻挡层可以使用例如与阻挡层13同样的材料。此外,在上述各层之间可以分别设置有未图示的粘接层。
[0132] 作为上述功能层,可以在覆盖膜41上还设置有硬涂膜等硬涂层。硬涂层可以在折弯部2具有槽部等,在折弯部2具有可折弯的厚度,相对于非折弯部形成得薄,也可以避开折弯部2设置。可以在这些功能层的表面也设置贯通孔3,这是不言而喻的。
[0133] 如图7所示,在上述柔性显示器1的边框区域5设置有各配线22(例如栅极配线GL、源极配线SL、保持电容配线、共用电极线等)的端子部TA,并且设置有FPC(柔性印制电路)基板101的安装区域。设置有多个端子的端子部TA和FPC基板101通过未图示的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各向异性导电膜)粘贴。端子部TA从覆盖膜41露出,没有被覆盖膜41覆盖。
[0134] 从未图示的显示控制电路供给的各信号或基准电位经由未图示的配线被输入至上述端子部TA,从而控制TFT21的驱动。上述显示控制电路可以是搭载在经由FPC基板101连接的控制基板上,也可以是设置在FPC基板101上。
[0135] 显示控制电路包括输入连接器、定时控制器和电源IC等,向栅极驱动器GD供给栅极启动脉冲信号和栅极时钟信号定时信号、电源等,如果需要还供给地址指定信号等,并且向源极驱动器SD供给源极启动脉冲信号、源极时钟信号、极性反转信号等定时信号、灰度等级数据、电源等。
[0136] 栅极驱动器GD,如图7所示,例如设置于在各栅极配线GL的延伸设置方向的一侧与显示区域4相邻的边框区域5。源极驱动器SD,如图7所示,设置于在各源极配线SL的延伸设置方向的一侧与显示区域4相邻的边框区域5。
[0137]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驱动栅极驱动器GD的信号例如从设置在源极驱动器SD侧的端子部TA供给。端子部TA设置在例如在各源极配线SL的延伸设置方向的一侧相邻的边框区域5。端子部TA与源极驱动器SD及栅极驱动器GD分别通过配线连接。
[0138] 在图7中,列举柔性显示器1设置有1个端子部TA的情况为例进行了图示。但是,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是上述端子部TA在图7中如后述的变形例所示的那样,以与折弯部2不重叠的方式,隔着折弯部2分成2个地设置。
[0139] 栅极驱动器GD向各个栅极配线GL依次供给栅极脉冲。源极驱动器SD根据从显示控制电路输入的控制信号,向各源极配线SL输出数据信号。
[0140] 这些栅极驱动器GD和源极驱动器SD可以是使用例如非晶硅、低温多晶硅、InGaZnO类氧化物半导体等氧化物半导体在支承体10(例如支承膜12)上单片地制作的单片电路,也可以由IC芯片形成。
[0141] 栅极驱动器GD和源极驱动器SD各自可以由1个IC芯片形成,也可以是包括多个由1个IC芯片构成的栅极驱动器GD或源极驱动器SD。包括源极驱动器SD的IC芯片中可以包含栅极驱动器GD的结构,也可以包含显示控制电路的一部分。
[0142] 如图6的(a)所示,贯通孔3以将柔性显示器1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方式设置。
[0143] 因此,如图6的(a)和图7所示,显示电路层20中的位于贯通孔3周围的TFT21和有机EL元件24等元件、栅极配线GL和源极配线SL等配线22,避开贯通孔3地形成。
[0144] 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所有栅极配线GL和所有源极配线SL中的向贯通孔3(非显示区域6)去的栅极配线GL和源极配线SL,以绕过贯通孔3的方式避开贯通孔3地形成。从而,向贯通孔3去的栅极配线GL和源极配线SL在显示区域4内被引绕至端子部TA。
[0145] <柔性显示器1的制造方法>
[0146] 接着,对上述柔性显示器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0147] 图8的(a)~(d)是按照工序顺序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图8的(a)~(d)表示与将图1所示的柔性显示器1用B-B线切断时的截面相当的截面。
[0148] 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如图8的(a)所示,在载体基板61上形成支承膜12。支承膜12可以是母基材。
[0149] 例如,通过在载体基板61上涂敷聚酰亚胺并进行烘烤,形成聚酰亚胺层(聚酰亚胺膜)作为支承膜12。
[0150] 作为上述载体基板61,例如可以使用玻璃基板(载体玻璃)。下面,假设使用载体玻璃作为载体基板61。但是,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作为上述载体基板61,可以使用以往作为载体基板或转印基板使用的各种基板。
[0151] 作为一个例子,可以使用热塑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等塑料基板作为上述载体基板61。作为上述塑料基板,可以举出例如丙烯酸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环氧树脂树脂等。
[0152] 接着,利用例如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学气相沉积)法、溅射法、ALD(Atomic Layer Deposition:原子层沉积)等,在上述支承膜12的表面形成例如由上述的无机绝缘层构成的阻挡层13。由此,形成水分和有机成分的阻挡膜。
[0153] 接着,在上述阻挡层13上的与各个柔性显示器1(例如有机EL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4对应的区域,利用公知的方法依次形成TFT21、配线22、平坦化膜23、第一电极31、边缘罩34、有机EL层32、第二电极33作为显示电路层20。发光层的分涂可以使用真空蒸镀法、喷墨法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将有机EL元件24中的第二电极33和有机EL层32的发光层以外的层形成在支承体10中的边框区域5以外的整个区域。不过,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避开作为贯通孔形成预定区域的开孔部3A及其周围的区域(即,以一定宽度包围开孔部3A的区域)的方式,形成TFT21、配线22、平坦化膜23、第一电极31、边缘罩34、有机EL层32、第二电极33。
[0154] 然后,以覆盖上述显示电路层20的方式形成由第一无机膜26、有机膜27和第二无机膜28构成的密封膜25。
[0155]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的(a)、(b)和图8的(a)所示,为了将有机EL元件24密封在密封膜25与支承体10之间,首先,以覆盖上述第二电极33上、并且覆盖阻挡层13与第一无机膜26之间的各层的层叠端面的方式,在包含开孔部3A在内的整个显示区域4形成第一无机膜26。
[0156] 接着,在第一无机膜26上,以避开上述开孔部3A及其周围的区域的方式形成有机膜27。
[0157] 然后,以覆盖第一无机膜26和有机膜27的方式,在包含开孔部3A在内的整个显示区域4形成第二无机膜28。
[0158] 形成第一无机膜26和第二无机膜28时可以使用例如CVD法、真空蒸镀法等。形成有机膜27时可以使用例如喷墨法、真空蒸镀法等。
[0159] 接着,在密封膜25上,根据需要,例如通过涂敷粘接剂形成未图示的粘接层,隔着该粘接层,在上述密封膜25上粘贴例如覆盖膜41作为覆盖体40。
[0160] 覆盖膜41可以使用由与支承膜12同样的材料构成的覆盖膜41。可以利用与支承膜12同样的方法在密封膜25上形成覆盖膜41。在覆盖体40包含阻挡层的情况下,该阻挡层可以利用与阻挡层13同样的方法形成。
[0161] 然后,如图8的(b)所示,通过从载体基板61侧向载体基板61与支承膜12的界面照射激光产生烧蚀,在上述界面将载体基板61剥离。此时,覆盖膜41作为将载体基板61剥离时的支承体发挥作用。
[0162] 这样在载体基板61与支承膜12的界面将载体基板61烧蚀剥离的情况下,作为上述激光,可使用具有可被支承膜12吸收的波长的激光。例如,在支承膜12为聚酰亚胺层的情况下,作为上述激光,可使用峰值波长为例如355nm、343nm、308nm等的激光。
[0163]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列举载体基板61和支承膜12直接接触地层叠、在载体基板61与支承膜12的界面将载体基板61烧蚀剥离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
[0164] 例如,可以在载体基板61与支承膜12之间形成有未图示的剥离层,可以通过从载体基板61侧向上述剥离层照射激光,在上述剥离层与支承膜12的界面将载体基板61和上述剥离层剥离。在该情况下,剥离所使用的光并不限定于激光,也可以是例如闪光灯光等。
[0165] 剥离层可以使用例如热吸收层等以往在柔性显示器的制造中在转印中使用的公知的剥离层。
[0166] 更具体而言,作为上述剥离层,可以使用例如由通过加热而粘性下降且粘接力下降的材料构成的层、氢化非晶硅等通过光照射使氢脱离而剥离的层、利用膜应力的差而剥离的层等。
[0167] 作为一个例子,作为上述剥离层,例如可以使用非晶硅、氧化硅、氧化、氧化锆、氧化镧等各种氧化物陶瓷、PZT、PLZT、PLLZT、PBZT等陶瓷或其电介质、氮化硅、氮化、氮化钛等氮化物陶瓷、有机高分子、合金等。
[0168] 在这样形成剥离层的情况下,支承膜12可形成在上述剥离层上。
[0169] 接着,如图8的(c)所示,在支承膜12的与显示电路层20相反一侧的面上,例如隔着未图示的粘接层粘接背面膜11。
[0170] 此时,在覆盖体40包含偏光膜和触摸传感器膜的情况下,除去覆盖膜41的一部分而进行端子露出后,在覆盖膜41的与显示电路层20相反一侧的面上,例如通过未图示的粘接层,依次粘贴偏光膜、触摸传感器膜。此时,折弯部2形成得比非折弯部薄,或者也可以通过利用例如未图示的粘接层粘接硬涂膜来形成硬涂层,其中,该硬涂膜具有与将柔性显示器1在折弯部2折弯时的柔性显示器1的各面相当的大小。作为功能层,也可以通过在除折弯部2以外的例如覆盖膜41的表面进行硬涂处理等,例如在覆盖膜41上避开折弯部2和最终要形成的贯通孔3地设置有硬涂层。对覆盖膜41进行的上述功能层的形成工序(例如粘接工序),只要是在贯通孔3形成之前,无论在哪个时机进行都可以。
[0171] 然后,如图8的(d)所示,在图8的(c)所示的开孔部3A形成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柔性显示器1的贯通孔3,从而制造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
[0172] 在开孔部3A形成贯通孔3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利用钻头等工具的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ing:计算机数控加工)加工等机械加工、利用氢氟酸等蚀刻剂进行的基于光刻法的全蚀刻处理、或激光加工等。
[0173] 在如上所述支承膜12为母基板的情况下,例如通过最后将上述母基材在规定的位置切断(dicing cut:切割)而使其单片化,能够得到各个柔性显示器1。
[0174] 在覆盖体40包含偏光膜和触摸传感器膜的情况下,偏光膜和触摸传感器膜在覆盖膜41上的粘贴,例如在上述切割和端子露出之后进行,在覆盖膜41上粘贴偏光膜和触摸传感器膜之后,进行贯通孔3的形成。
[0175] <效果>
[0176] 如以上所述,通常在将柔性显示器折弯时,如果将同一部位改变方向地折叠2次以上,则在折弯部交叉的折叠中心部,曲率成为0(零)。其结果,柔性显示器产生裂纹,或者内部的元件被挤坏,从而导致该柔性显示器损伤。
[0177] 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在曲率成为零的、折弯部2交叉的折叠中心部形成有贯通孔3,从而不存在曲率成为零的部位。因此,采用本实施方式,能够以折弯部2交叉的方式将柔性显示器1在多个方向上折叠。因此,能够将大面积的柔性显示器1紧凑地收纳或携带。
[0178] 采用本实施方式,利用第一无机膜26和第二无机膜28将面对贯通孔3的有机EL元件24密封,从而,即使形成有贯通孔3,也能够保护有机EL元件24使其不受来自外部的水分和氧气的侵入。
[0179] <变形例1(贯通孔3的形状)>
[0180]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列举如图1的(a)所示的那样,贯通孔3在俯视时具有正圆形状的情况为例进行了图示。但是,贯通孔3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
[0181] 图9的(a)~(c)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中的贯通孔3的形状的其它例子的平面图。
[0182] 贯通孔3在俯视时可以如图2的(a)、(b)和图9的(a)所示为椭圆形状,也可以如图9的(b)所示为四边形状。此外,贯通孔3也可以是将多个椭圆以各自的轴方向错开的方式重叠而得到的形状,例如如图9的(c)所示为十字形状。
[0183] 这样,贯通孔3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不过,在贯通孔3具有部的情况下,应力容易集中在角部。因此,通过将柔性显示器1反复折弯,在应力集中的角部,有可能发生疲劳破坏。因此,为了避免应力集中,贯通孔3的形状在俯视时优选为圆形状,特别优选为正圆形状。
[0184] 在如上所述使贯通孔3如图9的(a)、(c)所示为椭圆形或将椭圆形组合而得到的形状的情况下,优选以贯通孔3的长轴与折弯部2平行的方式设置有贯通孔3,使得椭圆的轴方向成为折弯方向。
[0185] <变形例2(栅极驱动器GD和源极驱动器SD的配置)>
[0186] 图10是表示本变形例的柔性显示器1的栅极驱动器GD和源极驱动器SD的配置的一个例子的平面透视图。在图10中,省略了支承体10、栅极驱动器GD、源极驱动器SD、配线W、端子部TA和FPC基板101以外的结构的图示。
[0187] 在图7中,作为一个例子,列举栅极驱动器GD和源极驱动器SD设置在支承体10的边框区域5的情况为例进行了图示。但是,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
[0188] 例如,上述栅极驱动器GD和源极驱动器SD中的至少一者可以设置在上述FPC基板101上,该FPC基板101可以配置在柔性显示器1的与显示面1a相反一侧。在柔性显示器1为顶部发光型的情况下,可以在支承体10(例如支承膜12)中形成用于引绕配线的通孔等,从而可以将上述栅极驱动器GD和源极驱动器SD中的至少一者如图10所示的那样配置在上述支承体10的与显示面1a相反一侧。
[0189] 因此,栅极驱动器GD和源极驱动器SD,如图10所示,不一定需要设置在边框区域5,也可以设置在显示区域4内。
[0190] 柔性显示器1,即使在形成有TFT21、配线22、有机EL元件24的部分,在技术上也能够以例如1mm以下的小曲率半径(R)弯曲,如图7和图10所示,子像素7和折弯部2可以重叠,TFT21、配线22、有机EL元件24即使与折弯部2重叠也没有问题。
[0191] 同样,在上述支承体10上形成栅极驱动器GD和源极驱动器SD的情况下,即使栅极驱动器GD及源极驱动器SD与折弯部2重叠也没有问题,但是只要在不影响边框设计等的范围内,优选栅极驱动器GD和源极驱动器SD以避开折弯部2的方式形成。
[0192] 另一方面,在上述FPC基板101上形成栅极驱动器GD、源极驱动器SD、显示控制电路等电路的情况下,优选FPC基板101和连接FPC基板101的端子部TA以避开折弯部2的方式设置。
[0193] <变形例3(栅极驱动器GD的配置)>
[0194] 在图7中,列举栅极驱动器GD设置于在各栅极配线GL的延伸设置方向的一侧相邻的边框区域5的情况为例进行了图示。但是,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
[0195] 图11和图12分别是本变形例的柔性显示器1的栅极驱动器GD和源极驱动器SD的配置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图11表示在本变形例的柔性显示器1中设置有1个端子部TA的例子。图12表示在本变形例的柔性显示器1中设置有2个端子部TA的例子。为了便于图示,在图11和图12中,省略了各配线22的数量。因此,为了便于图示,在图11和图12中,将贯通孔3相对于支承体10的平面尺寸以比实际的比例大很多的方式记载。
[0196] 本变形例的柔性显示器1,如图11和图12所示,向贯通孔3去的栅极配线GL隔着贯通孔3在行方向上被断开。因此,在本变形例中,与在被断开的栅极配线GL的延伸设置方向的一侧与显示区域4相邻的边框区域5中设置的栅极驱动器GD不同的栅极驱动器GD,设置于在上述被断开的栅极配线GL的延伸设置方向(即,行方向)的另一侧与显示区域4相邻的边框区域5。
[0197] 隔着贯通孔3在行方向上被断开的栅极配线GL分别与栅极驱动器GD连接。与隔着贯通孔3在行方向上被断开的栅极配线GL连接的栅极驱动器GD,分别经由不同的配线W与端子部TA连接。
[0198] 在图11和图12中,列举如下情况为例进行了图示:隔着贯通孔3在行方向被断开的栅极配线GL分别各与一个栅极驱动器GD连接,并且上述被断开的栅极配线GL以外的栅极配线GL分别各与一个栅极驱动器GD连接。但是,本变形例并不限定于此。
[0199] 例如,也可以是在上述被断开的栅极配线GL以外的栅极配线GL的延伸设置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的边框区域5分别设置有栅极驱动器GD。
[0200] 在这样隔着显示区域4在各栅极配线GL的延伸设置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的边框区域5分别设置栅极驱动器GD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在上述一侧的边框区域中设置的栅极驱动器GD和在上述另一侧的边框区域中设置的栅极驱动器GD,对彼此不同的栅极配线GL进行扫描,也可以利用它们对彼此相同的栅极配线GL进行扫描。
[0201] 在图11中,如上所述,与图7同样,列举柔性显示器1设置有1个端子部TA的情况为例进行了图示。但是,本变形例也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如图12所示,端子部TA以与折弯部2不重叠的方式,隔着折弯部2分成2个地设置。
[0202] 在栅极配线GL的驱动采用左右分割驱动方式的情况下,向贯通孔3去的栅极配线GL隔着贯通孔3被断开而不绕过贯通孔3。
[0203] 隔着贯通孔3被断开的栅极配线GL,与在各自的栅极配线GL延伸设置的边框区域5中设置的、不同的栅极驱动器GD电连接,分别由该栅极驱动器GD驱动。
[0204] <变形例4(源极驱动器SD的配置)>
[0205] 在图11和图12中,列举向贯通孔3去的源极配线SL以绕过贯通孔3的方式形成,而向贯通孔3去的栅极配线GL隔着贯通孔3被断开的情况为例进行了图示。但是,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
[0206] 图13是表示本变形例的柔性显示器1的栅极驱动器GD和源极驱动器SD的配置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图13表示在本变形例的柔性显示器1中设置有1个端子部TA的例子。但是,在本变形例中,也可以是以端子部TA与折弯部2不重叠的方式,在图13中如图12所示的那样隔着折弯部2将端子部TA分成2个设置,这是不言而喻的。
[0207] 为了便于图示,在图13中也省略了各配线22的数量。因此,为了便于图示,在图13中也将贯通孔3相对于支承体10的平面尺寸以比实际的比例大很多的方式记载。
[0208] 本变形例的柔性显示器1,如图13所示,向贯通孔3去的栅极配线GL以绕过贯通孔3的方式形成,而向贯通孔3去的源极配线SL隔着贯通孔3在列方向上被断开。因此,在本变形例中,与在被断开的源极配线SL的延伸设置方向的一侧与显示区域4相邻的边框区域5中设置的源极驱动器SD不同的源极驱动器SD,设置于在上述被断开的源极配线SL的延伸设置方向(即,列方向)的另一侧与显示区域4相邻的边框区域5。
[0209] 隔着贯通孔3在列方向上被断开的源极配线SL分别与源极驱动器SD连接。与隔着贯通孔3在列方向上被断开的源极配线SL连接的源极驱动器SD,分别经由不同的配线W与端子部TA连接。
[0210] 这样,在本变形例中,通过以绕过贯通孔3的方式形成源极配线SL,在显示区域4内不引绕源极配线SL,而由贯通孔3使源极配线SL断开,并且,对于由贯通孔3断开的、隔着贯通孔3位于与端子部TA相反一侧的源极配线SL所连接的源极驱动器SD,通过将与该源极驱动器SD连接的配线W在显示区域4的周边的边框区域5引绕,而将该源极驱动器SD与端子部TA连接。即,在本变形例中,由贯通孔3断开的源极配线SL在作为非显示区域的边框区域5中,由配线W引绕至端子部TA。
[0211] 在图13中,列举如下情况为例进行了图示:隔着贯通孔3在列方向上被断开的源极配线SL分别各与一个源极驱动器SD连接,并且上述被断开的源极配线SL以外的源极配线SL分别各与一个源极驱动器SD连接。但是,本变形例并不限定于此。
[0212] 例如,可以在上述被断开的源极配线SL以外的源极配线SL的延伸设置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的边框区域5分别设置有源极驱动器SD。
[0213] 也可以是隔着折弯部2设置有2个源极驱动器SD,1个源极驱动器SD与多个源极配线SL连接。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隔着贯通孔3被断开的源极配线SL,与在各自的源极配线SL延伸设置的边框区域5中设置的、不同的源极驱动器SD电连接,分别由该源极驱动器SD驱动。但是,也可以是通过将多个源极配线SL与1个源极驱动器SD连接,隔着贯通孔3被断开的源极配线SL分别由同一源极驱动器SD驱动。
[0214] <变形例5(栅极驱动器GD和源极驱动器SD的配置)>
[0215] 图14是表示本变形例的柔性显示器1的栅极驱动器GD和源极驱动器SD的配置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图14表示在本变形例的柔性显示器1中设置有1个端子部TA的例子。但是,在本变形例中,也可以是以端子部TA与折弯部2不重叠的方式,在图14中如图12所示的那样隔着折弯部2将端子部TA分成2个设置,这是不言而喻的。
[0216] 为了便于图示,在图14中也省略了各配线22的数量。因此,为了便于图示,在图14中也将贯通孔3相对于支承体10的平面尺寸以比实际的比例大很多的方式记载。
[0217] 本变形例的柔性显示器1,如图14所示,向贯通孔3去的栅极配线GL隔着贯通孔3在行方向上被断开,并且向贯通孔3去的源极配线SL隔着贯通孔3在列方向上被断开。在本变形例中,与在被断开的栅极配线GL的延伸设置方向的一侧与显示区域4相邻的边框区域5中设置的栅极驱动器GD不同的栅极驱动器GD,设置于在上述被断开的栅极配线GL的延伸设置方向(即,行方向)的另一侧与显示区域4相邻的边框区域5,并且,与在被断开的源极配线SL的延伸设置方向的一侧与显示区域4相邻的边框区域5中设置的源极驱动器SD不同的源极驱动器SD,设置于在上述被断开的源极配线SL的延伸设置方向(即,列方向)的另一侧与显示区域4相邻的边框区域5。
[0218] 隔着贯通孔3在行方向上被断开的栅极配线GL分别与栅极驱动器GD连接。与隔着贯通孔3在行方向上被断开的栅极配线GL连接的栅极驱动器GD,分别经由不同的配线W与端子部TA连接。
[0219] 隔着贯通孔3在列方向上被断开的源极配线SL分别与源极驱动器SD连接。与隔着贯通孔3在列方向上被断开的源极配线SL连接的源极驱动器SD,分别经由不同的配线W与端子部TA连接。
[0220] 这样,栅极配线GL和源极配线SL可以分别隔着贯通孔3被断开。
[0221] 在图14中,列举如下情况为例进行了图示:上述被断开的栅极配线GL以外的栅极配线GL分别各与一个栅极驱动器GD连接,并且上述被断开的源极配线SL以外的源极配线SL分别各与一个源极驱动器SD连接。但是,本变形例并不限定于此,可以进行与变形例3、4同样的变形,可以将这些变形例适当组合,这是不言而喻的。
[0222] <变形例6(栅极驱动器GD的配置和配线构造)>
[0223] 图15是表示本变形例的柔性显示器1的配线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为了便于图示,在图15中省略了各配线22的数量。因此,为了便于图示,在图15中,将贯通孔3相对于支承体10的平面尺寸以比实际的比例大很多的方式记载。
[0224] 下面,在图15中,作为一个例子,列举源极驱动器SD设置在FPC基板101上的情况为例进行了图示,但是本变形例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变形例中,列举以端子部TA与折弯部2不重叠的方式隔着折弯部2设置有2个端子部TA的情况为例进行了图示,但是如前所述,端子部TA也可以是1个。
[0225] 本变形例的柔性显示器1,如图15所示,向贯通孔3去的栅极配线GL隔着贯通孔3在行方向上被断开,并且向贯通孔3去的源极配线SL隔着贯通孔3在列方向上被断开。
[0226] 被断开的各栅极配线GL分别与栅极驱动器GD连接。因此,在本变形例中,与在被断开的栅极配线GL的延伸设置方向的一侧与显示区域4相邻的边框区域5中设置的栅极驱动器GD不同的栅极驱动器GD,设置于在上述被断开的栅极配线GL的延伸设置方向(即,行方向)的另一侧与显示区域4相邻的边框区域5。上述被断开的栅极配线GL以外的栅极配线GL分别各与一个栅极驱动器GD连接。
[0227] 在本变形例中,与彼此相邻的行的栅极配线GL连接的栅极驱动器GD彼此,由从端子部TA起在列方向上延伸设置的配线CL相互连接。
[0228] 向贯通孔3去的源极配线SL(即,由贯通孔3断开的源极配线SL)中的、隔着贯通孔3位于与端子部TA相反一侧的源极配线SL,从显示区域4暂且被引出到边框区域5后,再次折回到显示区域4,从而穿过显示区域4内被引绕至端子部TA。
[0229] 换言之,在本变形例中,将没有形成贯通孔3的列的源极配线SL引绕至隔着贯通孔3位于与端子部TA相反一侧的边框区域5,并折回到形成有贯通孔3的列,从而,在隔着贯通孔3与端子部TA相反一侧的显示区域4形成了源极配线SL。
[0230] 下面,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在本变形例中,在柔性显示器1的各列,形成有沿着列方向延伸设置的多个源极配线SL。各源极配线SL在显示区域4内配置成彼此平行的条状。
[0231] 在此,如图15所示,当将形成有贯通孔3的列Spx中的、隔着贯通孔3位于端子部TA侧的显示区域4设为区域Rpx1,将隔着贯通孔3位于与区域Rpx1相反一侧的显示区域4(换言之,隔着贯通孔3位于与端子部TA相反一侧的显示区域4)设为区域Rp-2时,列Spx中的区域Rpx1的源极配线SL和区域Rpx2的源极配线SL被贯通孔3断开,彼此不连接。
[0232] 列Spx中的区域Rpx1的源极配线SL与其它列的源极配线SL平行地形成为直线状。
[0233] 另一方面,在列Spx中的区域Rpx2中形成有如下的源极配线SL,该源极配线SL形成在没有形成贯通孔3的、列Spx以外的列(例如与列Spx相邻的列),被引出至隔着显示区域4与端子部TA相反一侧的边框区域5,并以折回到区域Rpx2的方式被引绕。
[0234] 因此,从源极驱动器SD侧沿着栅极配线GL的扫描方向对列Spx中的区域Rpx1供给数据信号,而从隔着显示区域4与源极驱动器SD相反一侧的边框区域5侧,经由引绕到区域Rpx2的没有形成贯通孔3的、列Spx以外的列(例如与列Spx相邻的列)的源极配线SL,对列Spx中的区域Rpx2供给数据信号。
[0235] 因此,源极驱动器SD向区域Rpx2的源极配线SL送出更换排列后的数据信号,使得与该区域Rpx2中的各栅极配线的扫描顺序对应的数据被写入该区域Rpx2中的栅极配线GL的各行。
[0236] 同样,当将形成有贯通孔3的另一列Spy中的、隔着贯通孔3位于端子部TA侧的显示区域4设为区域Rpy1,将隔着贯通孔3位于与区域Rpy1相反一侧的显示区域4设为区域Rpy2时,在上述说明中,列Spx、区域Rpx1、区域Rpx2可以依次换称为列Spy、区域Rpy1、区域Rpy2。
[0237] 依照本变形例,如上所述,与彼此相邻的行的栅极配线GL连接的栅极驱动器GD彼此,由从端子部TA起在列方向上延伸设置的配线CL相互连接。因此,依照本变形例,不需要像例如变形例3、5所示的那样将与形成于在行方向上隔着显示区域4相对的各边框区域5中的各栅极驱动器GD连接的配线W,在上述各边框区域5中分别引绕至端子部TA。因此,依照本变形例,与变形例3、5相比,能够使上述各边框区域5变窄。
[0238] 不过,本变形例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与变形例3、5同样地,利用配线W将各栅极驱动器GD与端子部TA连接。
[0239] 在本变形例中,如上所述,将没有形成贯通孔3的列的源极配线SL引绕至隔着贯通孔3位于与端子部TA相反一侧的边框区域5,并折回到形成有贯通孔3的列。因此,依照本变形例,不需要像变形例4、5那样,将被贯通孔3断开的源极配线SL利用配线W从柔性显示器1中的与形成有端子部TA的边(边框区域5)相反一侧的边(边框区域5)以绕过显示区域4的方式在边框区域5中引绕到端子部TA而与端子部TA连接。因此,依照本变形例,与变形例4、5相比,能够使形成有端子部TA的边和与该边相反一侧的边变窄。
[0240] 在图15中,作为一个例子,列举栅极驱动器GD形成在边框区域5的情况为例进行了图示,但是栅极驱动器GD也可以形成在显示区域4内。通过如上所述利用配线CL将多个栅极驱动器GD连接,能够将栅极驱动器GD配置在显示区域4内,并且能够不将连接栅极驱动器GD和端子部TA的配线22(例如配线W或配线CL)在边框区域5中引绕而将栅极驱动器GD与端子部TA电连接。因此,通过将栅极驱动器GD配置在显示区域4内,能够使设置有端子部TA的边以外的边变窄。因此,能够自由地设计边框区域5的形状和显示区域4的形状,能够提高设计性。其结果,能够提高支承体10的设计等设计的自由度,从而能够提高柔性显示器1的设计等设计的自由度。
[0241] 通过如上所述将栅极驱动器GD配置在显示区域4内,例如在如图3的(b)所示的那样在行方向上设置多个贯通孔3的情况下,或者在如后述的实施方式所示的那样在行方向上设置多个狭缝的情况下,能够利用配置在显示区域4内的栅极驱动器GD驱动被在行方向上相邻的贯通孔3或在行方向上相邻的狭缝断开的栅极配线(即,位于在行方向上相邻的贯通孔3间或在行方向上相邻的狭缝间的栅极配线)。
[0242] <变形例7(显示电路层20)>
[0243] 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柔性显示器1为有机EL显示装置,在显示电路层20设置有例如有机EL元件24作为发光元件(电光元件)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
[0244] 上述柔性显示器1只要是具有柔软性的可折弯的显示装置,就没有特别限定。因此,上述柔性显示器1也可以是例如显示电路层20包括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作为上述电光元件的有机EL显示器或显示电路层20包括无机发光二极管作为上述电光元件的无机EL显示器等EL显示器,也可以是显示电路层20包括QLED(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量子点发光二极管)作为上述电光元件的QLED显示器。上述柔性显示器1也可以是显示电路层20包括液晶显示元件作为上述电光元件的液晶显示器,也可以是显示电路层20包括电泳元件作为上述电光元件的电子纸
[0245] [实施方式2]
[0246] 基于图16和图17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与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构成要素具有相同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0247]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以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为有机EL显示装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0248] 在实施方式1中,列举如下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为了将有机EL元件24密封在密封膜25与支承体10之间,以覆盖有机EL元件24的方式,在第二电极33上设置有从第二电极33侧起依次层叠有第一无机膜26、有机膜27、第二无机膜28的密封膜25,并且在贯通孔3的周围没有设置有机膜27,第二无机膜28与第一无机膜26接触地设置。
[0249] 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的截面构造(换言之,贯通孔3的密封构造)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1中图6所示的构造。
[0250]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在此,图16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的贯通孔3的周围的概略结构的一个例子。图16相当于图1所示的柔性显示器的B-B线截面图。图1所示的柔性显示器的C-C线截面图,除了没有设置图16中所示的贯通孔3和堤坝件71以外,与图16相同,因此在此省略图示。
[0251] 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如图16所示,具有堤坝填充构造。
[0252] 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如图16所示,在支承体10上设置有显示电路层20,并且代替密封膜25设置有堤坝件71和填充件72。
[0253] 在覆盖膜41的与显示电路层20相对的相对面侧,以覆盖各子像素7的有机EL元件24上的方式,与各子像素7对应地设置有例如透射红色的光的红色CF层42R、透射绿色的光的绿色CF层42G、透射蓝色的光的蓝色CF层42B作为CF(彩色滤光片)层42。在彼此相邻的CF层42的边界部分分别设置有BM(黑矩阵)43。由此,从各子像素7的有机EL元件24出射的光从红色CF层42R、绿色CF层42G、蓝色CF层42B透射,由此,与红色子像素7R、绿色子像素7G、蓝色子像素7B对应地出射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
[0254]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包含发光层的有机EL层32蒸镀到显示区域4整面上,在各子像素7中,作为CF层42,如上所述设置有例如红色CF层42R、绿色CF层42G和蓝色CF层42B。
[0255] 在该情况下,有机EL元件24可以将发光色为白色的发光层蒸镀在显示区域4整面上,与第一电极31与第二电极33之间的电压相应地出射白色光,也可以是通过使该白色光透射各子像素7中设置的红色CF层42R、绿色CF层42G和蓝色CF层42B,实现全彩色的图像显示。
[0256] 有机EL元件24也可以将发光色为红色、绿色、蓝色的各色的发光层分别蒸镀在显示区域4整面上,使第一电极31为从支承体10侧起依次层叠有反射电极和透明电极的层叠构造,通过在各子像素7中改变各子像素7中的第一电极31的反射电极与第二电极33之间的光程,分别出射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也可以使从该有机EL元件24出射的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透射各子像素7中设置的与各发光色对应的红色CF层42R、绿色CF层42G和蓝色CF层42B中的任一者。
[0257] 在图16中,如上所述作为有机EL元件24的一个例子,列举通过将包含发光层的有机EL层32蒸镀在显示区域4整面上,例如有机EL元件24发出白色光的情况为例进行了图示。但是,有机EL元件24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如实施方式1中所示的那样,为RGB分涂方式的有机EL元件,这是不言而喻的。
[0258] 在图16中,列举与图6的(a)同样,第二电极33为对所有子像素7共用地设置的共用电极的情况为例进行了图示,但是第二电极33也可以是按每个子像素7形成为岛状的图案电极,呈岛状图案化后的各第二电极33通过未图示的辅助配线等彼此连接。
[0259] 堤坝件71将填充件72密封,并且作为密封件设置在支承体10与覆盖体40之间(在图16所示的例子中,是支承体10与设置在覆盖体40的表面的BM43之间)。
[0260] 堤坝件71,如图16所示,以包围贯通孔3的方式在贯通孔3的周围形成为例如环状,并且虽然未图示,但是以包围显示区域4的方式在边框区域5沿着显示区域4的外周形成为例如框状。
[0261] 填充件72填充在由以包围贯通孔3的方式形成的堤坝件71、以包围显示区域4的方式设置在边框区域5的堤坝件71、设置在支承体10上的有机EL元件24、和覆盖体40包围的区域。
[0262] 堤坝件71可以使用具有防湿性的公知的各种堤坝材料。填充件72可以使用公知的各种填充材料。作为填充件72,可以使用具有低透湿性的材料或包含干燥剂、氧吸收材料的材料。
[0263] 在使用固化型的填充件72并且能够利用填充件72充分防止水分、氧气侵入有机EL元件24从而确保可靠性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堤坝件71。
[0264]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示,贯通孔3也以将柔性显示器1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方式设置。
[0265] 因此,如图16所示,显示电路层20中的贯通孔3的周围的TFT21和有机EL元件24等元件、栅极配线GL和源极配线SL等配线22,以避开贯通孔3和堤坝件71的方式形成。
[0266] <柔性显示器1的制造方法>
[0267] 接着,对上述柔性显示器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0268] 图17的(a)~(d)是按照工序顺序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图17的(a)~(d)表示与将图1所示的柔性显示器1用B-B线切断时的截面相当的截面。
[0269] 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如图17的(a)所示,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在载体基板61上形成支承膜12和阻挡层13。
[0270] 接着,在上述阻挡层13上的与各个柔性显示器1(例如有机EL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4对应的区域,利用公知的方法依次形成TFT21、配线22、平坦化膜23、第一电极31、边缘罩34、有机EL层32、第二电极33作为显示电路层20。不过,在本实施方式中,将TFT21、配线22、平坦化膜23、第一电极31、边缘罩34、有机EL层32、第二电极33以避开配置堤坝件71的作为贯通孔形成预定区域的开孔部3A和以一定宽度将开孔部3A包围的开孔部3A的周围的区域的方式形成。由此,制作出形成有有机EL元件24的第一基板。
[0271] 另一方面,在与载体基板61同样的载体基板62上形成覆盖膜41。覆盖膜41可以利用与支承膜12同样的材料和形成方法形成。
[0272] 接着,在上述覆盖膜41上,形成例如铬薄膜或含有黑色颜料的树脂等的膜后,利用光刻法进行图案化,形成BM43。接着,使用颜料分散法等,在BM43的间隙形成红色CF层42R、绿色CF层42G、蓝色CF层42B等各色的CF层42的图案。此时,在上述开孔部3A及其周围的区域形成BM43。这些CF层42和BM43可以形成在整个显示区域4,也可以以避开堤坝件71的形成区域的方式形成。由此,制作出在覆盖膜41上形成有CF层42和BM43的第二基板。
[0273] 接着,在上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中的一者上涂敷作为密封件的堤坝件71和作为填充件的填充件72。堤坝件71和填充件72的涂敷可以使用丝网印刷等公知的方法。堤坝件71的涂敷也可以使用由分配器进行的涂敷(描画)。堤坝件71被涂敷在包围各个柔性显示器
1的显示区域4的区域,并且被涂敷在作为贯通孔形成预定区域的开孔部3A及其周围的区域(即,以一定宽度包围开孔部3A的区域)。
[0274] 接着,在不活泼气体气氛中,隔着上述堤坝件71和填充件72使上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粘接,并使堤坝件71和填充件72中的至少堤坝件71固化。由此,如图17的(a)所示,在成为支承体10的设置有阻挡层13的支承膜12与成为覆盖体40的设置有CF层42和BM43的覆盖膜41之间,封入包含有机EL元件24的显示电路层20。
[0275] 然后,如图17的(b)所示,通过从载体基板61侧向载体基板61与支承膜12的界面照射激光产生烧蚀,在上述界面将载体基板61剥离,通过从载体基板62侧向载体基板62与覆盖膜41的界面照射激光产生烧蚀,在上述界面将载体基板62剥离。
[0276] 载体基板61的剥离和载体基板62的剥离可以先进行其中任一者。
[0277] 在图17的(b)所示的例子中,列举通过烧蚀剥离将载体基板61、62剥离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载体基板61、62的剥离也可以使用剥离层进行。使用剥离层进行的载体基板61、62的剥离可以采用与实施方式1中的使用剥离层进行的载体基板61的剥离同样的方法。
[0278] 接着,如图17的(c)所示,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在支承膜12的与显示电路层20相反一侧的面粘接背面膜11后,如图17的(d)所示,在图17的(c)所示的开孔部3A形成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柔性显示器1的贯通孔3,从而制造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
[0279] 支承膜12为母基板的情况下的切割、覆盖体40包含偏光膜和触摸传感器膜的情况或在覆盖体40设置硬涂层的情况下的贯通孔3的形成方法等,与实施方式1相同。
[0280] <效果>
[0281] 采用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折弯部2交叉的折叠中心部形成有贯通孔3,从而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而且,采用本实施方式,例如利用堤坝件71将面对贯通孔3的有机EL元件24密封,从而,即使形成有贯通孔3,也能够保护有机EL元件24使其不受来自外部的水分和氧气的侵入。
[0282] [实施方式3]
[0283] 基于图18~图20的(a)、(b)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实施方式1、2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与实施方式1、2中使用的构成要素具有相同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0284]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的展开状态的概略结构的平面图。
[0285] 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如图18所示,在多个折弯部2中的一部分的折弯部2设置有至少将贯通孔3与位于柔性显示器1的端部的、该折弯部2的一个端部连结的狭缝9(缺口)。
[0286] 在上述折弯部2的至少狭缝9的形成区域,没有设置子像素7,没有设置密封膜25中的有机膜27。除了上述点以外,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与实施方式1、2的柔性显示器1相同。
[0287] 因此,图18所示的柔性显示器1的贯通孔3的周围的概略结构与图6的(a)相同,图18所示的柔性显示器1的D-D线截面图,除了代替贯通孔3设置有狭缝9以外,与图6的(a)相同。
[0288] 在图18所示的例子中,柔性显示器1为矩形状的六折显示器,以将该柔性显示器1的长边三等分的方式,在该柔性显示器1的长边侧与柔性显示器1的短边平行地设置有2个折弯部2,并且以将该柔性显示器1的短边二等分的方式,在该柔性显示器1的短边侧与柔性显示器1的长边平行地设置有1个折弯部2。换言之,上述柔性显示器1,在短边方向上设置有2个折弯部2,在长边方向上设置有1个折弯部2。
[0289] 在各折弯部2交叉的折叠中心部分别设置有贯通孔3,在各折弯部2中的在短边方向上延伸的2个折弯部2的、将各贯通孔3与位于柔性显示器1的端部的该折弯部2的一个端部连结的部分,分别设置有狭缝9。
[0290] 狭缝9的宽度没有特别限定。上述狭缝9也可以形成为图5的(a)~(d)所示的槽部8。
[0291] 上述柔性显示器1可以还包括将被狭缝9断开的各显示部连结的未图示的连结部件。
[0292] <柔性显示器1的制造方法>
[0293] 接着,对上述柔性显示器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0294] 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例如除了下述方面以外,可以利用例如与实施方式1的柔性显示器1的制造方法同样的方法制造:在折弯部2除了贯通孔3以外还形成狭缝9,并且以避开折弯部2的至少狭缝9的形成区域地形成子像素7的方式配置TFT21、配线22、边缘罩34和有机EL元件24,并且避开折弯部2的至少狭缝9的形成区域地形成密封膜25中的有机膜27。
[0295] 图19的(a)是表示有机EL层32中的发光层的蒸镀中使用的蒸镀掩模80(图案掩模)的概略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图19的(b)是表示第二电极33以及有机EL层32中的空穴输运层等对各子像素7共用的共用层的蒸镀中使用的蒸镀掩模90(开放式掩模)的概略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0296] 如图19的(a)所示,发光层的蒸镀中使用的蒸镀掩模80包括与各子像素7中的发光层的形成区域对应的多个开口部81。这些开口部81以避开与贯通孔3的形成区域3A(例如参照图8的(a))对应的区域82和狭缝9的形成区域的方式形成。
[0297] 在图19的(a)中,为了表示开口部81以避开贯通孔3的形成区域3A和狭缝9的形成区域的方式形成,列举与各发光层对应地形成有开口部81的情况为例进行了图示,但是各色的发光色的发光层的蒸镀例如可使用与发光色相应地形成有开口部81的蒸镀掩模80。
[0298] 如图19的(b)所示,共用层的蒸镀中使用的蒸镀掩模90,无论有无狭缝9,都包括与柔性显示器1的被折弯部2划分而得到的各区域分别对应的开口部91。在蒸镀掩模90的与柔性显示器1的贯通孔3的形成区域3A对应的区域设置有非开口区域92,并且无论有无狭缝9,在与柔性显示器1的折弯部2对应的区域都设置有成为将上述非开口区域92与蒸镀掩模90的框架部连接的架桥部的非开口区域93。
[0299] 通过使用上述蒸镀掩模80、90,在柔性显示器1中的贯通孔3的形成区域3A和折弯部2不会被蒸镀蒸镀膜,不会形成有机EL层32和第二电极33。
[0300] 在此,以有机EL层32和第二电极33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希望如上所述无论有无狭缝9,在与柔性显示器1的折弯部2对应的区域都不形成子像素7,在折弯部2的一部分如上所述形成狭缝9的情况下,TFT21、配线22、平坦化膜23、第一电极31、边缘罩34、有机EL层32也以避开折弯部2和贯通孔3的形成区域3A的方式形成。
[0301] <效果>
[0302] 采用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通过在以将柔性显示器1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分别连结的方式形成的多个折弯部2中的至少一部分的折弯部2的上述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一部分设置有狭缝9,即使在进行多次折弯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进行折弯,并且能够减小贯通孔3的平面尺寸。
[0303] 此时,通过在多个折弯部2中的一部分的折弯部2设置有至少将贯通孔3和上述一个端部连结的狭缝9,即使在进行多次折弯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容易地进行折弯。
[0304] 如上所述,上述柔性显示器1能够在折弯部2交叉的方向上折弯。因此,如上所述,通过在多个折弯部2中的一部分的折弯部2设置有至少将贯通孔3和上述一个端部连结的狭缝9,能够将上述柔性显示器1以具有立体形状的方式三维地组装。
[0305] 例如,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通过以被狭缝9断开的显示部彼此重叠的方式将各折弯部2折弯90度,能够形成二面开放的立方体形状。
[0306] 因此,例如通过将上述柔性显示器1分别固定在室内空间的墙壁上,能够使用在除了出入口之外的三方的墙壁和例如顶棚上形成有显示部的巨大的显示装置进行显示,并且能够通过折叠而使其小型化,因此,能够提供容易撤收和搬运的显示装置。
[0307] 而且,能够提供能够根据状况将被狭缝9断开的显示部彼此重叠的部分作为顶面或底面,在三方会议中进行三方显示,或者展开而以大屏幕进行显示的多用途的显示装置。
[0308] 上述柔性显示器1也可以还包括用于辅助该柔性显示器1的自立的增强件、上述的连结部件等。这些增强件、连结部件可以分体设置,也可以例如可拆装或可旋转地安装在柔性显示器1的与显示面1a相反一侧的面上。
[0309] <变形例>
[0310] 图20的(a)、(b)分别是表示本变形例的柔性显示器1的展开状态的概略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0311] 在图18中,列举在多个折弯部2中的一部分的折弯部2设置有至少将贯通孔3和位于柔性显示器1的端部的、该折弯部2的一个端部连结的狭缝9的情况为例进行了图示。但是,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
[0312] 只要在以将柔性显示器1的不同端部间分别连结的方式形成的多个折弯部2中的至少一部分的折弯部2的一个端部与另一个端部之间的一部分形成有狭缝9,则狭缝9也可以如图20的(a)所示,从上述一个端部形成至超过贯通孔3的位置,也可以如图20的(b)所示,仅形成在贯通孔3的周围。
[0313] 在图18和图20的(a)、(b)中,以矩形状的六折显示器为例进行了图示,但是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
[0314] [总结]
[0315] 本发明的方式1的柔性显示器1具有挠性,具有在彼此交叉的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多个折弯部2,该柔性显示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多个折弯部2各自以将该柔性显示器1的不同的端部间连结的方式形成,在上述折弯部2交叉的折叠中心部设置有贯通孔3。
[0316] 本发明的方式2的柔性显示器1可以:在上述方式1中,在上述多个折弯部2中的至少一部分的折弯部2形成有槽部8。
[0317] 本发明的方式3的柔性显示器1可以:在上述方式2中,上述槽部8各自以将该柔性显示器1的一个端部与上述贯通孔3连结的方式形成。
[0318] 本发明的方式4的柔性显示器1可以:在上述方式1~3中的任一方式中,在上述多个折弯部2中的至少一部分的折弯部2的一个端部与另一个端部之间的一部分,形成有狭缝9。
[0319] 本发明的方式5的柔性显示器1可以:在上述方式4中,包括多个电光元件(例如有机EL元件24),上述电光元件以避开上述贯通孔3的周围和上述折弯部2中的至少形成有上述狭缝9的区域的方式形成。
[0320] 本发明的方式6的柔性显示器1可以:在上述方式5中,上述电光元件由密封膜25覆盖,上述密封膜25从上述电光元件侧起按第一无机膜26、有机膜27、第二无机膜28的顺序层叠,在上述贯通孔3的周围和上述折弯部2中的至少形成有上述狭缝9的区域,没有形成上述有机膜27。
[0321] 本发明的方式7的柔性显示器1可以:在上述方式1~4中的任一方式中,包括多个电光元件(例如有机EL元件24),上述电光元件由密封膜25覆盖,上述密封膜25从上述电光元件侧起按第一无机膜26、有机膜27、第二无机膜28的顺序层叠,在上述贯通孔3的周围没有形成上述有机膜27。
[0322] 本发明的方式8的柔性显示器1可以:在上述方式5~7中的任一方式中,上述电光元件为EL元件,该柔性显示器1为EL显示装置。
[0323] 本发明的方式9的柔性显示器1可以:在上述方式8中,上述EL元件包括:阳极(第一电极31);阴极(第二电极33);和由上述阴极与阳极夹持的至少包含发光层的功能层(例如有机EL层32),在上述折弯部2没有形成上述阴极。
[0324] 本发明的方式10的柔性显示器1可以:在上述方式1~9中的任一方式中,包括:多个栅极配线GL;与上述栅极配线GL交叉的多个源极配线SL;向上述栅极配线GL供给信号的栅极驱动器GD;和向上述源极配线SL供给信号的源极驱动器SD,上述栅极配线GL和上述源极配线SL中的至少一者以绕过上述贯通孔3的方式形成。
[0325] 本发明的方式11的柔性显示器1可以:在上述方式1~9中的任一方式中,包括:多个栅极配线GL;与上述栅极配线GL交叉的多个源极配线SL;向上述栅极配线GL供给信号的栅极驱动器GD;和向上述源极配线SL供给信号的源极驱动器SD,上述多个栅极配线GL中的向上述贯通孔3去的栅极配线GL隔着上述贯通孔3被断开,隔着上述贯通孔3被断开的栅极配线GL中的各个栅极配线GL分别由不同的栅极驱动器GD驱动。
[0326] 本发明的方式12的柔性显示器1可以:在上述方式11中,上述多个源极配线SL中的向上述贯通孔3去的源极配线SL以绕过上述贯通孔3的方式形成。
[0327] 本发明的方式13的柔性显示器1可以:在上述方式1~9中的任一方式中,包括:多个栅极配线GL;与上述栅极配线GL交叉的多个源极配线SL;向上述栅极配线GL供给信号的栅极驱动器GD;和向上述源极配线SL供给信号的源极驱动器SD,上述多个源极配线SL中的向上述贯通孔3去的源极配线SL隔着上述贯通孔3被断开,隔着上述贯通孔3被断开的源极配线SL中的各个源极配线SL分别由不同的源极驱动器SD驱动。
[0328] 本发明的方式14的柔性显示器1可以:在上述方式13中,上述多个栅极配线GL中的向上述贯通孔3去的栅极配线GL以绕过上述贯通孔3的方式形成。
[0329] 本发明的方式15的柔性显示器1可以:在上述方式1~9中的任一方式中,包括:多个栅极配线GL;与上述栅极配线GL交叉的多个源极配线SL;向上述栅极配线GL供给信号的栅极驱动器GD;和向上述源极配线SL供给信号的源极驱动器SD,上述多个栅极配线GL中的向上述贯通孔3去的栅极配线GL和上述多个源极配线SL中的向上述贯通孔3去的源极配线SL分别隔着上述贯通孔3被断开,隔着上述贯通孔3被断开的栅极配线GL中的各个栅极配线GL分别由不同的栅极驱动器GD驱动,并且,隔着上述贯通孔3被断开的源极配线SL中的各个源极配线SL分别由不同的源极驱动器SD驱动。
[0330] 本发明的方式16的柔性显示器1可以:在上述方式1~9中的任一方式中,包括:多个栅极配线GL;与上述栅极配线GL交叉的多个源极配线SL;向上述栅极配线GL供给信号的栅极驱动器GD;和向上述源极配线SL供给信号的源极驱动器SD,上述多个栅极配线GL和上述多个源极配线SL设置在显示区域4,上述多个源极配线SL中的向上述贯通孔3去的源极配线SL隔着上述贯通孔3被断开,以包围上述显示区域4的方式设置有框状的非显示区域(边框区域5),并且,在上述框状的非显示区域的一边设置有形成有多个端子的端子部TA,上述多个源极配线SL中的、在上述显示区域4中形成在上述贯通孔3与上述框状的非显示区域的与形成有上述端子部TA的边相反一侧的边之间的源极配线SL,被引绕至上述端子部TA。
[0331] 本发明的方式17的柔性显示器1可以:在上述方式16中,在上述显示区域4中形成在上述贯通孔3与上述框状的非显示区域的与形成有上述端子部TA的边相反一侧的边之间的源极配线SL,在上述非显示区域被引绕至上述端子部TA。
[0332] 本发明的方式18的柔性显示器1可以:在上述方式16中,在上述显示区域4中形成在上述贯通孔3与上述框状的非显示区域的与形成有上述端子部TA的边相反一侧的边之间的源极配线SL,被引出到上述非显示区域,并且折回到上述显示区域4,从而与上述端子部TA连接。
[0333]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可以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将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通过将在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组合,能够形成新的技术特征。
[0334] 附图标记说明
[0335] 1     柔性显示器
[0336] 2    折弯部
[0337] 3、51    贯通孔
[0338] 4    显示区域
[0339] 5    边框区域(非显示区域)
[0340] 6    非显示区域
[0341] 7     子像素
[0342] 8     槽部
[0343] 9     狭缝
[0344] 10    支承体
[0345] 11    背面膜
[0346] 12    支承膜
[0347] 13、42   阻挡层
[0348] 20    显示电路层
[0349] 24    有机EL元件(电光元件)
[0350] 25    密封膜
[0351] 26    第一无机膜
[0352] 27    有机膜
[0353] 28    第二无机膜
[0354] 31    第一电极
[0355] 32    有机EL层
[0356] 33    第二电极
[0357] 34    边缘罩
[0358] 40    覆盖体
[0359] 41    覆盖膜
[0360] 42    CF层
[0361] 43    BM
[0362] 50    按钮
[0363] 61、62   载体基板
[0364] 71    堤坝件
[0365] 72    填充件
[0366] 101   FPC基板
[0367] GD    栅极驱动器
[0368] GL    栅极配线
[0369] SD    源极驱动器
[0370] SL    源极配线
[0371] TA    端子部
[0372] W、CL    配线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