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软件 / 框架 / 电脑主机壳

电脑主机壳

阅读:362发布:2022-03-09

专利汇可以提供电脑主机壳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脑主机壳,包括:一主 框架 、一侧板结构、一第一 磁性 元件及一第二磁性元件。主框架包括一架体、一相对于主框架的一侧端面呈凸出设置的第一 定位 结构及一相对于主框架的侧端面呈凸出设置的第二定位结构。第一定位结构包括一第一座体。第二定位结构包括一第二座体。侧板结构包括一侧板本体、一第一定位本体及一第二定位本体。第一磁性元件设置在第一座体或第一定位本体的至少其中之一。第二磁性元件设置在第二座体或第二定位本体中的至少其中之一。侧板结构通过第一磁性元件及第二磁性元件而设置在主框架上。侧板结构与侧端面之间具有一预定间距,以形成一气流通道。借此,本实用新型达到提升使用者拆装侧板结构的便利性的效果。,下面是电脑主机壳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电脑主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脑主机壳包括:
一主框架,所述主框架包括一架体、一设置在所述架体上且相对于所述主框架的一侧端面呈凸出设置的第一定位结构以及一设置在所述架体上且相对于所述主框架的所述侧端面呈凸出设置的第二定位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一第一座体,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一第二座体;
一侧板结构,所述侧板结构包括一侧板本体、一连接于所述侧板本体的第一定位本体以及一连接于所述侧板本体的第二定位本体;
一第一磁性元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座体或者是所述第一定位本体的至少其中之一,以使得所述第一定位本体通过所述第一磁性元件而磁吸在所述第一座体上;以及
一第二磁性元件,所述第二磁性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座体或者是所述第二定位本体中的至少其中之一,以使得所述第二定位本体通过所述第二磁性元件而磁吸在所述第二座体上;
其中,所述侧板结构通过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及所述第二磁性元件而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上;
其中,所述侧板结构与所述主框架的所述侧端面之间具有一预定间距,以形成一气流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主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脑主机壳还进一步包括:一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上,所述风扇组件所产生的一气流能通过所述气流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主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还进一步包括一滤网结构,所述滤网结构设置在所述架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之间;
其中,所述滤网结构包括一设置在所述架体上的框体以及一设置在所述框体上的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主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本体及所述第二定位本体为一磁性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主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体及所述第二座体为一磁性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主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还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沟槽,所述第二定位结构还进一步包括一第二沟槽,所述第一沟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座体上,所述第二沟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座体上;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本体还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凸肋以及一第二凸肋,所述第一凸肋对应于所述第一沟槽,所述第二凸肋对应于所述第二沟槽;其中,当所述侧板结构通过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以及所述第二磁性元件而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上时,所述第一凸肋位于所述第一沟槽中且所述第二凸肋位于所述第二沟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主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还进一步包括一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定位结构还进一步包括一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座体上,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座体上;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本体还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定位端以及一第二定位端,所述第一定位端对应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定位端对应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其中,当所述侧板结构通过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以及所述第二磁性元件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上时,所述侧板结构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脑主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座体呈凸出设置,且所述第二限位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座体呈凸出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主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脑主机壳还进一步包括:一第三磁性元件以及一第四磁性元件,所述第三磁性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本体上,所述第四磁性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本体上,其中,所述第一磁性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座体上,所述第二磁性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座体上,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对应于所述第三磁性元件且能磁吸于所述第三磁性元件,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对应于所述第四磁性元件且能磁吸于所述第四磁性元件,以使得所述侧板结构通过所述第一磁性元件、所述第二磁性元件、所述第三磁性元件以及所述第四磁性元件而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主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结构还进一步包括一第一侧端以及一第二侧端,所述第一侧端连接于所述侧板本体,所述第二侧端连接于所述侧板本体,且所述侧板本体连接于所述第一侧端与所述第二侧端之间;其中,所述第一侧端与所述主框架的所述侧端面之间具有所述气流通道,且所述第二侧端与所述主框架的所述侧端面之间具有所述气流通道。

说明书全文

电脑主机壳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壳体,尤其是涉及一种磁吸式的电脑主机壳。

背景技术

[0002] 首先,电脑的效能日益提升,散热需求也随之提高,所以,用于提升散热效率的扇数量也越来越多。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台式电脑的主机机壳的前面板都是采用螺丝固的方式固定。然而,当使用者需要拆装前面板进行主机内部元件(例如风扇)的清洁时,将会面临拆卸大量螺丝的困扰。此外,螺丝也会随着时间而产生锈蚀,将会造成使用者拆装螺丝时的不便感。
[0003] 因此,有鉴于此,如何通过结构设计的改良,来克服上述的缺陷,已成为该项事业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脑主机壳。
[0005]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脑主机壳,其包括:一主框架、一侧板结构、一第一磁性元件以及一第二磁性元件。所述主框架包括一架体、一设置在所述架体上且相对于所述主框架的一侧端面呈凸出设置的第一定位结构以及一设置在所述架体上且相对于所述主框架的所述侧端面呈凸出设置的第二定位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一第一座体,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一第二座体。所述侧板结构包括一侧板本体、一连接于所述侧板本体的第一定位本体以及一连接于所述侧板本体的第二定位本体。所述第一磁性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座体或者是所述第一定位本体的至少其中之一,以使得所述第一定位本体通过所述第一磁性元件而磁吸在所述第一座体上。所述第二磁性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座体或者是所述第二定位本体中的至少其中之一,以使得所述第二定位本体通过所述第二磁性元件而磁吸在所述第二座体上。其中,所述侧板结构通过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及所述第二磁性元件而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上。其中,所述侧板结构与所述主框架的所述侧端面之间具有一预定间距,以形成一气流通道。
[0006]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脑主机壳还进一步包括:一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上,所述风扇组件所产生的一气流能通过所述气流通道。
[0007] 更进一步地,所述主框架还进一步包括一滤网结构,所述滤网结构设置在所述架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之间;其中,所述滤网结构包括一设置在所述架体上的框体以及一设置在所述框体上的滤网。
[0008]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本体及所述第二定位本体为一磁性体。
[0009]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座体及所述第二座体为一磁性体。
[0010]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结构还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沟槽,所述第二定位结构还进一步包括一第二沟槽,所述第一沟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座体上,所述第二沟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座体上;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本体还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凸肋以及一第二凸肋,所述第一凸肋对应于所述第一沟槽,所述第二凸肋对应于所述第二沟槽;其中,当所述侧板结构通过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以及所述第二磁性元件而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上时,所述第一凸肋位于所述第一沟槽中且所述第二凸肋位于所述第二沟槽中。
[0011]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结构还进一步包括一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定位结构还进一步包括一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座体上,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座体上;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本体还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定位端以及一第二定位端,所述第一定位端对应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定位端对应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其中,当所述侧板结构通过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以及所述第二磁性元件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上时,所述侧板结构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
[0012]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座体呈凸出设置,且所述第二限位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座体呈凸出设置。
[0013]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脑主机壳还进一步包括:一第三磁性元件以及一第四磁性元件,所述第三磁性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本体上,所述第四磁性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本体上,其中,所述第一磁性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座体上,所述第二磁性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座体上,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对应于所述第三磁性元件且能磁吸于所述第三磁性元件,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对应于所述第四磁性元件且能磁吸于所述第四磁性元件,以使得所述侧板结构通过所述第一磁性元件、所述第二磁性元件、所述第三磁性元件以及所述第四磁性元件而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上。
[0014] 更进一步地,所述侧板结构还进一步包括一第一侧端以及一第二侧端,所述第一侧端连接于所述侧板本体,所述第二侧端连接于所述侧板本体,且所述侧板本体连接于所述第一侧端与所述第二侧端之间;其中,所述第一侧端与所述主框架的所述侧端面之间具有所述气流通道,且所述第二侧端与所述主框架的所述侧端面之间具有所述气流通道。
[0015]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脑主机壳,其能通过“所述第一磁性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座体或者是所述第一定位本体的至少其中之一,以使得所述第一定位本体通过所述第一磁性元件而磁吸在所述第一座体上”以及“所述第二磁性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座体或者是所述第二定位本体中的至少其中之一,以使得所述第二定位本体通过所述第二磁性元件而磁吸在所述第二座体上”的技术方案,而使得所述侧板结构通过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及所述第二磁性元件而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上,而提升使用者拆装侧板结构的便利性。
[0016]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脑主机壳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脑主机壳的其中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脑主机壳的另外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脑主机壳的再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1] 图5为图3的V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2]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脑主机壳的侧视示意图。
[0023]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脑主机壳的局部放大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4]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电脑主机壳的局部放大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有关“电脑主机壳”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6] 应当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可能会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元件与另一元件。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0027] 第一实施例
[0028] 首先,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脑主机壳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脑主机壳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脑主机壳U,其包括:一主框架1、一侧板结构2、一第一磁性元件M1以及一第二磁性元件M2。侧板结构2可通过第一磁性元件M1及第二磁性元件M2而设置在主框架1上,且侧板结构2与主框架1之间能形成一气流通道F。借此,通过第一磁性元件M1及第二磁性元件的设置,使用者可以快速地且便利地将侧板结构2由主框架1上移开,通过气流通道F的设置,可增加电脑主机壳U整体的散热效率。
[0029] 承上述,请参阅图3至图5所示,图3及图4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脑主机壳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为图3的V部分的放大示意图。主框架1可包括一架体11、一设置在架体11上且相对于主框架1的一侧端面10呈凸出设置的第一定位结构12以及一设置在架体11上且相对于主框架1的侧端面10呈凸出设置的第二定位结构13。举例来说,第一定位结构12及第二定位结构13可设置在架体11的前侧表面上,然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在左右两侧的表面上,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0030] 承上述,请复参阅1至图5所示,电脑主机壳U还可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风扇组件3,风扇组件3可设置在主框架1的架体11上,且风扇组件3所产生的一气流能通过气流通道F。借此,通过风扇组件3的设置,可增加电脑主机壳U整体的散热效率。进一步来说,为了避免风扇组件3所产生的气流而引入过多的粉尘或灰尘进入架体11中而影响设置在架体11中的其他电子零部件,主框架1还可进一步包括一滤网结构14,滤网结构14可设置在架体11上且位于第一定位结构12与第二定位结构13之间。此外,滤网结构14可包括一设置在架体11上的框体141以及一设置在框体141上的滤网142。然而,须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滤网结构14,然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另外,值得说明的是,当主框架1还进一步包括滤网结构14时,侧端面10可位于滤网结构14的框体141的外表面上;当主框架1未进一步包括滤网结构14时,侧端面10可位于架体11的外表面上,且第一定位结构12及第二定位结构13都相对于主框架1的侧端面10呈凸出设置。
[0031] 承上述,请复参阅1至图5所示,侧板结构2还可进一步包括一第一侧端24以及一第二侧端25,第一侧端24可连接于侧板本体21,第二侧端25可连接于侧板本体21,且侧板本体21连接于第一侧端24与第二侧端25之间。此外,第一侧端24与主框架1的侧端面10之间可具有气流通道F,且第二侧端25与主框架1的侧端面10之间具有气流通道F。
[0032] 接着,请复参阅1至图5所示,进一步来说,第一定位结构12可包括一第一座体121,第二定位结构13可包括一第二座体131。侧板结构2可包括一侧板本体21、一连接于侧板本体21的第一定位本体22以及一连接于侧板本体21的第二定位本体23。此外,第一磁性元件M1可设置在第一座体121或者是第一定位本体22的至少其中之一,以使得第一定位本体22通过第一磁性元件M1而磁吸在第一座体121上。此外,第二磁性元件M2可设置在第二座体131或者是第二定位本体23中的至少其中之一,以使得第二定位本体23通过第二磁性元件M2而磁吸在第二座体131上。借此,侧板结构2可通过第一磁性元件M1及第二磁性元件M2而设置在主框架1上。举例来说,以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而言,第一磁性元件M1可设置在第一座体121上,第二磁性元件M2可设置在第二座体131上,然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进一步来说,以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而言,第一磁性元件M1及第二磁性元件M2可为磁,第一定位本体22以及第二定位本体23可为一磁性体,且第一定位本体22以及第二定位本体23可例如但不限于一能被磁性元件所吸附的金属板。借此,侧板结构2可通过第一磁性元件M1及第二磁性元件M2而设置在主框架1上。
[0033] 接着,请复参阅图1至图5所示,并请一并参阅图6所示,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脑主机壳的侧视示意图。侧板结构2与主框架1的侧端面10之间具有一预定间距W,以形成一气流通道F。借此,以本实用新型而言,风扇组件3所产生的一气流能通过气流通道F,且气流所带动的粉尘或灰尘能通过滤网142的阻隔而附着在滤网142上。进一步来说,由于侧板结构2是利用第一磁性元件M1及第二磁性元件M2的磁吸作用而设置在主框架1上,因此,使用者可以快速且便利地将侧板结构2由主框架1上移开,以清洁滤网结构14。
[0034] 接着,请复参阅图1至图6所示,为了进一步定位侧板结构2与主框架1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一定位结构12还可进一步包括一第一限位部122,第二定位结构13还可进一步包括一第二限位部132,第一限位部122可设置在第一座体121上,第二限位部132可设置在第二座体131上。第一定位本体22还可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定位端221以及一第二定位端231,第一定位端221可对应于第一限位部122,第二定位端231对应于第二限位部132。进一步来说,当侧板结构2通过第一磁性元件M1以及第二磁性元件M2设置在主框架1上时,侧板结构2可位于第一限位部122与第二限位部132之间。
[0035] 承上述,值得说明的是,以本实用新型而言,第一限位部122可相对于第一座体121呈凸出设置,且第二限位部132可相对于第二座体131呈凸出设置。借此,当使用者需要将侧板结构2装回主框架1上时,可先将第一定位本体22的第一定位端221抵靠在第一定位结构12的第一限位部122上,再将第二定位本体23的第二定位端231朝向主框架1的第二定位结构13的方向设置。
[0036] 接着,请复参阅图1至图6所示,为了进一步定位侧板结构2与主框架1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一定位结构12还可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沟槽123,第二定位结构13还可进一步包括一第二沟槽133,第一沟槽123可设置在第一座体121上,第二沟槽133可设置在第二座体131上。此外,第一定位本体22还可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凸肋222以及一第二凸肋232,第一凸肋222可对应于第一沟槽123,第二凸肋232可对应于第二沟槽133。进一步来说,当侧板结构2通过第一磁性元件M1以及第二磁性元件M2而设置在主框架1上时,第一凸肋222可位于第一沟槽123中且第二凸肋232可位于第二沟槽133中。值得说明的是,以本实用新型而言,图中是以两个设置在第一座体121上的第一沟槽123、两个设置在第二座体131上的第二沟槽
133、两个第一凸肋222及两个第二凸肋232作为举例,然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0037] 第二实施例
[0038] 首先,请参阅图7所示,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脑主机壳的局部放大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由图7与图6的比较可知,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最大的差别在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脑主机壳U还可进一步包括一第三磁性元件M3以及一第四磁性元件M4。另外,须说明的是,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脑主机壳U的其他结构特征都与前述实施例相仿,在此不再赘述。
[0039] 承上述,请复参阅图7所示,第三磁性元件M3可设置在第一定位本体22上,第四磁性元件M4可设置在第二定位本体23上,第一磁性元件M1可设置在第一座体121上,且第二磁性元件M2可设置在第二座体131上。借此,第一磁性元件M1可对应于第三磁性元件M3且能磁吸于第三磁性元件M3,第二磁性元件M2可对应于第四磁性元件M4且能磁吸于第四磁性元件M4,以使得侧板结构2通过第一磁性元件M1、第二磁性元件M2、第三磁性元件M3以及第四磁性元件M4而设置在主框架1上。
[0040] 第三实施例
[0041] 首先,请参阅图8所示,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电脑主机壳的局部放大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由图8与图6的比较可知,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最大的差别在于,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脑主机壳U的第一磁性元件M1及第二磁性元件M2可设置在侧板结构2上。另外,须说明的是,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脑主机壳U的其他结构特征都与前述实施例相仿,在此不再赘述。
[0042] 承上述,请复参阅图8所示,第一磁性元件M1可设置在侧板结构2的第一定位本体22上,且第二磁性元件M2可设置在第二定位本体23上。此外,第一座体121以及第二座体131可为一磁性体或者是具有一设置在第一座体121以及第二座体131上的磁性体,且第一座体
121以及第二座体131可例如但不限于包括一能被磁性元件所吸附的金属板。借此,侧板结构2可通过第一磁性元件M1及第二磁性元件M2而磁吸在主框架1上的第一座体121以及第二座体131上。
[0043] 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0044]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脑主机壳U,其能通过“第一磁性元件M1设置在第一座体121或者是第一定位本体22的至少其中之一,以使得第一定位本体22通过第一磁性元件M1而磁吸在第一座体121上”以及“第二磁性元件M2设置在第二座体131或者是第二定位本体23中的至少其中之一,以使得第二定位本体23通过第二磁性元件M2而磁吸在第二座体131上”的技术方案,而使得侧板结构2能通过第一磁性元件M1及第二磁性元件M2而设置在主框架1上,而提升使用者拆装侧板结构2的便利性。
[0045] 以上所公开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所以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