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显示技术 / 虚拟现实辅助设计 / 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方法

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方法

阅读:977发布:2020-06-16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方法,以图形学理论和 虚拟现实 技术为基本理论指导思想,结合现行的网络实用技术,以三维虚拟展示子系统为核心,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该具体过程为:文献资料的 整理 和田野数据的采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特色资源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面化;建立可交互的情景虚拟模型;构建环塔里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平台。本发明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数字方式展现出来,构成一个虚拟的非物质文化展示平台,结合多媒体的图形技术、声音技术和互动技术,让观众身临其境,不受时间限制、不受场地限制、不受环境限制、绿色环保的随时获取相关信息。,下面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图形学理论和虚拟现实技术为基本理论指导思想,结合现行的网络实用技术,以三维虚拟展示子系统为核心,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该具体过程为:
步骤a,文献资料的整理和田野数据的采集;
步骤b,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特色资源库;
步骤c,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面化;
步骤d,建立可交互的情景虚拟模型;
步骤e,构建环塔里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a的具体过程为:
步骤a1,非物质文化资源调查分类:
步骤a2,获取文献资源种类:学术文献资料、实物图片资料、田野影视资料和相关学者资料;
步骤a3,文献整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数据库应用系统界面包括:
a)基本信息;包括历史起源、发展变化、格流派、传唱地域、传承保护现状等基本情况,以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形式对多度、全方位的挖掘与展示;
b)人物概览;
c)专家和研究成果;利用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建立专家信息库,介绍研究专家的基本情况及研究专著、文章;
d)音视频资料库;包括文化单位出版,民间散落的磁带、光盘,对这些音视频资料进行数字化、标准化处理;
e)唱词曲令库;包括文献题名、传唱地域、演唱特色、关键词、书影图片;
f)新形式,包括新创作的剧、交响乐、芭蕾舞剧及改编歌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e中,其数字化内容为:
(1)摄像、摄影和录音;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形式和特点,利用摄影、摄像和录音设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为数字化数据保存在硬盘或刻录在光盘上,建立原始图案、视频及声音数据库;
(2)数字资源平面化;
(3)三维虚拟成像;
利用三维数字设备和软件,根据光学错觉原理,将实景造型和幻影的光学成像结合,将多种信息溶于真实的生活场景之中,把悠久的文化放置到虚拟、生动再现的历史氛围之中去,配上声音、灯光、模型等,获得幻影与实景造型结合及相互作用的逼真效果,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配备采集的大量数据信息和场地支持,特别适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舞蹈类等规模较大的集会进行全方位的录制,可以通过这种技术得到较好的保仔和再现;
(4)计算机辅助设计
把已录制保存图案的共有图型特点和颜色搭配样式,通过分析和比较,产生设计结果,对设计结果进行判断和修改,还可以进行与图形的编辑、放大、缩小、平移和旋转等有关的图形数据加工工作,建立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据库,通过计算机来实现图案式样的再创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e中,数字资源平面化的过程为:
首先通过数字设备获取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相关处理,达到对相关内容的真实记录,另一方面,可以运用Flash等动画制作软件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进行组接拼装、展示的动态动画设计与处理,形成了可视化的动态图形,或将相关的历史、故事、传说等进行动漫情境设计或动画片设计并展示。

说明书全文

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数字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不同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过程中所涉及的方法、技术也各不相同,对这些方法、技术的合理应用以及对转化为数字资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进行组织、整合,使其知识化、可视化、易用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藏建设的关键问题。通过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以期能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提供实证依据。
[0003] 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创作。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方法,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方法,以图形学理论和虚拟现实技术为基本理论指导思想,结合现行的网络实用技术,以三维虚拟展示子系统为核心,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该具体过程为:
[0006] 步骤a,文献资料的整理和田野数据的采集;
[0007] 步骤b,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特色资源库;
[0008] 步骤c,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面化;
[0009] 步骤d,建立可交互的情景虚拟模型;
[0010] 步骤e,构建环塔里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平台。
[0011] 进一步,上述步骤a的具体过程为:
[0012] 步骤a1,非物质文化资源调查分类:
[0013] 步骤a2,获取文献资源种类:学术文献资料、实物图片资料、田野影视资料和相关学者资料;
[0014] 步骤a3,文献整理。
[0015] 进一步,数据库应用系统界面包括:
[0016] a)基本信息;包括历史起源、发展变化、格流派、传唱地域、传承保护现状等基本情况,以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形式对多度、全方位的挖掘与展示;
[0017] b)人物概览;
[0018] c)专家和研究成果;利用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建立专家信息库,介绍研究专家的基本情况及研究专著、文章;
[0019] d)音视频资料库;包括文化单位出版,民间散落的磁带、光盘,对这些音视频资料进行数字化、标准化处理;
[0020] e)唱词曲令库;包括文献题名、传唱地域、演唱特色、关键词、书影图片;
[0021] f)新形式,包括新创作的剧、交响乐、芭蕾舞剧及改编歌曲。
[0022] 进一步,上述步骤e中,其数字化内容为:
[0023] (1)摄像、摄影和录音;
[0024]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形式和特点,利用摄影、摄像和录音设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为数字化数据保存在硬盘或刻录在光盘上,建立原始图案、视频及声音数据库;
[0025] (2)数字资源平面化;
[0026] (3)三维虚拟成像;
[0027] 利用三维数字设备和软件,根据光学错觉原理,将实景造型和幻影的光学成像结合,将多种信息溶于真实的生活场景之中,把悠久的文化放置到虚拟、生动再现的历史氛围之中去,配上声音、灯光、模型等,获得幻影与实景造型结合及相互作用的逼真效果,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0028] 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配备采集的大量数据信息和场地支持,特别适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舞蹈类等规模较大的集会进行全方位的录制,可以通过这种技术得到较好的保仔和再现;
[0030] 把已录制保存图案的共有图型特点和颜色搭配样式,通过分析和比较,产生设计结果,对设计结果进行判断和修改,还可以进行与图形的编辑、放大、缩小、平移和旋转等有关的图形数据加工工作,建立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据库,通过计算机来实现图案式样的再创作。
[0031] 进一步,上述步骤e中,数字资源平面化的过程为:
[0032] 首先通过数字设备获取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相关处理,达到对相关内容的真实记录,另一方面,可以运用Flash等动画制作软件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进行组接拼装、展示的动态动画设计与处理,形成了可视化的动态图形,或将相关的历史、故事、传说等进行动漫情境设计或动画片设计并展示。
[0033]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数字方式展现出来,构成一个虚拟的非物质文化展示平台,结合多媒体的图形技术、声音技术和互动技术,让观众身临其境,不受时间限制、不受场地限制、不受环境限制、绿色环保的随时获取相关信息,还可以以人机交互的方式获取知识,达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从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步和繁荣发展。附图说明
[0034] 图1为本发明图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平台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0036] 本发明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平台原型,制定了以传统图形学理论和虚拟现实技术为基本理论指导思想,同时结合现行的网络实用技术,以三维虚拟展示子系统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平台。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平台结构图如图1所示。该具体过程为:
[0037] 步骤a,文献资料的整理和田野数据的采集;
[0038] 其过程为;
[0039] 步骤a1,非物质文化资源调查分类:表演艺术,如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等;民俗,如社会风俗、礼仪、节庆、医药等;工艺美术、手工技艺;口头资料,如文学、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等。
[0040] 步骤a2,查阅文献资源种类:学术文献资料、实物图片资料、田野影视资料和相关学者资料。
[0041] 步骤a3,文献整理的方法:手工卡片、Windows的资源管理器、Excel表格和Word文档结构图等。
[0042] 步骤b,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特色资源库;
[0043] 数字化资源库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图片、音频、视频的形式存储在网络数据库中,以实现对珍贵资料的永久性保存和传播。随着互联网、多媒体和数据库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资源库以及数字化博物馆逐渐浮出面。
[0044] 数据库应用系统界面有以下六个基本分类,如下所示:
[0045] a)基本信息。介绍历史起源、发展变化、风格流派、传唱地域、传承保护现状等基本情况,以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形式对多角度、全方位的挖掘与展示。如表1所示。
[0046] 表1 基本信息表
[0047]
[0048] b)人物概览。在此大类下设立“传承人”、“老歌手”、“演唱精英”三个小类,详细介绍他们的基本情况。这些人物均是传承发展重要的有生量,因此也是最应该得到重视和保护的对象,对他们的资料要尽早进行数字化搜集和完善。人物包括以下字段:文献题名(一般为人物简介)、人物性别、人物籍贯、民族、年龄、艺龄、流派、擅长、关键词、人物图片、演唱音频、视频等。如表2所示。
[0049] 表2 人物概览表
[0050]
[0051] c)专家和研究成果。利用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建立专家信息库,介绍研究专家的基本情况及研究专著、文章等。专家和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字段:文献题名(一般为专家简介)、人物性别、人物籍贯、民族、年龄、关键词、人物图片、研究文献出处、出版年代、文献页码、文献正文(全文)、相关图片等。如表3所示。
[0052] 表3 专家和研究成果
[0053]
[0054] d)音视频资料库。包括文化单位出版,民间散落的磁带、光盘,对这些音视频资料进行数字化、标准化处理。音视频资料表包括以下字段:文献题名(一般为歌曲简介)、演唱者、演唱地点、演唱时间、背景资料、关键词、相关图片等。如表4所示。
[0055] 表4 音视频资料表
[0056]字段名称 ID Name Singer Place Time Backg inf Key Word Picture
类型 int string string string Time string string string
字段描述 标识 文献题名 演唱者 演唱地点 演唱时间 背景资料 关键词 相关图片[0057] e)唱词曲令库。除常规唱词曲令,重点对挖掘出的古籍进行编目整理和数字化加工。唱词曲令库包括以下字段:文献题名、传唱地域、演唱特色、关键词、书影图片等。如表
5所示。
[0058] 表5 唱词曲令表
[0059]字段名称 ID Name Area Charact Key Word Picture
类型 int string string string string string
字段描述 标识 文献题名 传唱地域 演唱特色 关键词 相关图片
[0060] f)新形式。对新创作的剧、交响乐、芭蕾舞剧及改编歌曲等“新形式”予以充分的数字化展示。设立此字段的目的,就是要鼓励对艺术进行再加工和再处理,使古老的艺术焕发青春。新形式包括以下字段:文献题名、背景资料、关键词、相关图片、相关音视频等。如表6所示。
[0061] 表6 新形式表
[0062]
[0063] 步骤c,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面化;
[0064] 所谓文化遗产平面化,就是指借助于图片、文字、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技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DV、数码相机的普及,数字叙事的方式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推广。文化遗产平面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提供了新的方法,它具有技术难度低、记录详实、真实感强等特点。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社会背景、地理环境、文化的形成与演变等,记录下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常用的平面化方法包括:照片+文字解说、照片+语音解说、DV记录、平面动画制作等。
[0065] 步骤d,建立可交互的情景虚拟模型;
[0066] 计算机动画和虚拟现实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新的途径。
[0067] 步骤e,构建环塔里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平台。
[0068] 其数字化内容为:
[0069] (1)摄像、摄影和录音;
[0070]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形式和特点,利用摄影、摄像和录音设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为数字化数据保存在硬盘或刻录在光盘上,建立原始图案、视频及声音数据库。同时可以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录音录像软件对保存数据进行必要的加工、整理和优化。
[0071] (2)数字资源平面化;
[0072] 运用平面化技术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的数字化。首先通过数字设备获取图片资料,并运用Photoshop或其他软件对图片进行相关处理,达到对相关内容的真实记录,另一方面,可以运用Flash等动画制作软件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进行组接拼装、展示的动态动画设计与处理,形成了可视化的动态图形,或将相关的历史、故事、传说等进行动漫情境设计或动画片设计并展示。
[0073] (3)三维虚拟成像;
[0074] 利用三维数字设备和软件,根据光学错觉原理,将实景造型和幻影的光学成像结合,将多种信息溶于真实的生活场景之中,把悠久的文化放置到虚拟、生动再现的历史氛围之中去,配上声音、灯光、模型等,获得幻影与实景造型结合及相互作用的逼真效果,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配备采集的大量数据信息和场地支持,特别适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舞蹈类等规模较大的集会进行全方位的录制,可以通过这种技术得到较好的保仔和再现。
[0075] (4)计算机辅助设计;
[0076] 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简称CAD。系统把已录制保存图案的共有图型特点和颜色搭配样式,通过分析和比较,产生设计结果,对设计结果进行判断和修改,还可以进行与图形的编辑、放大、缩小、平移和旋转等有关的图形数据加工工作,建立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据库,通过计算机来实现图案式样的再创作。
[007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发明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