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电脑图像 / 线程束 / 上行传输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分布式多天线系统

上行传输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分布式多天线系统

阅读:988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上行传输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分布式多天线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申请 涉及一种对抗载波间干扰的上行传输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分布式多天线系统,以及载波间干扰自消除编码矩阵的矩阵系数和无速率编码的度数分布系数的联合优化方法。其中,该联合优化方法,应用于在 块 衰落信道下采用 正交 频分复用技术的分布式多天线系统,包括:根据信道状态的统计信息和译码过程的外信息传递分析,确定以最大化系统传输速率为目标,联合优化矩阵系数和度数分布系数的最优化问题;求解最优化问题,得到最优化的矩阵系数和度数分布系数。通过本申请,解决了ICI自消除编码矩阵的矩阵系数和无速率编码的度数分布系数单独优化,导致难以兼顾无线传输的速率和ICI消除效果的问题,在保障无线传输的速率的 基础 上提升了ICI消除效果。,下面是上行传输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分布式多天线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载波间干扰自消除编码矩阵的矩阵系数和无速率编码的度数分布系数的联合优化方法,应用于在衰落信道下采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分布式多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信道状态的统计信息和译码过程的外信息传递分析,确定以最大化系统传输速率为目标,联合优化所述矩阵系数和所述度数分布系数的最优化问题;
求解所述最优化问题,得到最优化的所述矩阵系数和所述度数分布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优化问题列出为:
所述最优化问题的约束条件包括:
(1)LT码图的输出节点的边的度数分布的和约束条件C1:
(2)接收端译码启动条件C2:
ω1>θ
(3)接收端译码收敛条件C3:
对于所有的Hr,q,r=1,2,...,L,
q=1,2,...,Q
(4)输出信号功率对ICI自消除编码矩阵的矩阵系数的约束条件C4:
2 2 2
|c1|+|c2|≤1,2|c3|≤1
其中,εmax为用户到RRH的链路最大可容忍频偏; 为最大平均码长;c1,c2,c3为ICI自消除编码矩阵的矩阵系数;{ωd}表示无速率码的LT码图的输出节点的边的度数分布系数;ωj为LT码图中度数为j的输出节点的边的度数分布系数;dc为LT码图的输出节点的边的最大度数;T为ICI自消除编码矩阵;θ为大于零的预设值;xu为外信息;γ1,γ2,γ3,γ4分别为LDPC码图中度数为1、2、3或4的变量节点的比例;为与信道的即时增益无关的常数;
为正确译码的外信息最小限;Hr,q表示第r个RRH的链路在第q种信道状态下的信道增益;r=1,2,...,L;L为RRH的总数量;Q为信道状态的总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求解所述最优化问题,得到最优化的所述矩阵系数和所述度数分布系数包括:
在预设范围内穷举频偏值;
在每次穷举的频偏值下,随机生成满足输出信号功率对ICI自消除编码矩阵的矩阵系数的约束条件的多组矩阵系数;在LT码图的输出节点的边的度数分布的和约束条件、接收端译码启动条件、接收端译码收敛条件下,计算所述多组矩阵系数对应的信道编码码长的最小值和LT码图的输出节点的边的度数分布系数;根据所述信道编码码长的最小值和LT码图的输出节点的边的度数分布系数,采用遗传算法从所述多组矩阵系数中选取矩阵系数;
根据选取出的矩阵系数及相应的LT码图的输出节点的边的度数分布系数,计算最大可容忍频偏值;
将最大可容忍频偏值中最大值对应的矩阵系数及相应的LT码图的输出节点的边的度数分布系数作为所述最优化问题的最优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信道编码码长的最小值和LT码图的输出节点的边的度数分布系数,采用遗传算法从所述多组矩阵系数中选取矩阵系数包括:
根据所述信道编码码长的最小值,计算与所述信道编码码长的最小值相应的矩阵系数遗传到下一代的概率;
根据矩阵系数遗传到下一代的概率,计算每组矩阵系数的累积概率;
根据所述累积概率,随机抽取若干组矩阵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累积概率,随机抽取若干组矩阵系数包括:
在[0,1]区间内产生一个均匀分布的伪随机数s,若s<q1则选择第1组矩阵系数,否则选择第k组,使得qk-1<s≤qk成立;重复上述步骤共M次,得到M组矩阵系数;
其中,M为所述多组矩阵系数的组数;qk为第k组矩阵系数的累积概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累积概率,随机抽取若干组矩阵系数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采用遗传算法,将随机抽取得到的若干组矩阵系数进行两两配对,并将每对矩阵系数的二进制编码都以第一预设概率进行交换,得到若干组第一次更新的矩阵系数;
对得到的若干组第一次更新的矩阵系数以第二预设概率替换其二进制编码中的随机某几位编码值,得到若干组第二次更新的矩阵系数,并将这若干组第二次更新的矩阵系数作为计算最大可容忍频偏值的矩阵系数。
7.一种对抗载波间干扰的上行传输方法,应用于在块衰落信道下采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分布式多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分布式多天线系统从多个射频拉远头接收上行传输信号,得到多个上行传输信号;其中,所述上行传输信号是将用户信息进行无速率编码后,调制得到上行调制信号,再根据ICI自消除编码矩阵变换得到的;所述ICI自消除编码矩阵的矩阵系数是通过权利要求
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载波间干扰自消除编码矩阵的矩阵系数和无速率编码的度数分布系数的联合优化方法确定的;
所述分布式多天线系统对所述多个上行传输信号分别进行预处理和量化处理,得到多个量化信号;
所述分布式多天线系统根据所述矩阵系数对所述多个量化信号分别进行软解调后,再利用置信传播算法进行联合译码,得到所述用户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多天线系统根据所述矩阵系数对所述多个量化信号分别进行软解调后,再利用置信传播算法进行联合译码,得到所述用户信息包括:
所述分布式多天线系统根据所述多个量化信号分别计算无速率编码各编码比特的对数似然比,再将相同编码比特的对数似然比合并,得到合并的对数似然比;
所述分布式多天线系统根据所述合并的对数似然比,利用置信传播算法进行联合译码,得到所述用户信息。
9.一种分布式多天线系统,所述分布式多天线系统应用于块衰落信道下且采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多天线系统包括多个射频拉远头、基带处理单元池,其中,
所述射频拉远头用于接收上行传输信号并将所述上行传输信号进行预处理和量化处理后发送给所述基带处理单元池;其中,所述上行传输信号是将用户信息进行无速率编码后,调制得到上行调制信号,再根据ICI自消除编码矩阵变换得到的;所述ICI自消除编码矩阵的矩阵系数是通过联合优化所述矩阵系数和无速率编码的度数分布系数确定的;
所述基带处理单元池用于根据所述矩阵系数对所述多个量化信号分别进行软解调后,再利用置信传播算法进行联合译码,得到所述用户信息。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载波间干扰自消除编码矩阵的矩阵系数和无速率编码的度数分布系数的联合优化方法。

说明书全文

上行传输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分布式多天线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对抗载波间干扰的上行传输方法、载波间干扰自消除编码矩阵的矩阵系数和无速率编码的度数分布系数的联合优化方法、分布式多天线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0002] 分布式多天线系统(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简称为DAS)可以有效地解决下一代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在频谱效率和发射功率两个方面的技术难题。并且它作为一种网络架构,可以和很多现有系统相融合以提高覆盖和系统性能。然而,与传统的蜂窝网络相比,分布式多天线系统的网络状态和信道状态更加复杂和可变。噪声、干扰与信道衰落对电磁波信号质量和传输可靠性有很大的影响,严重的噪声、干扰与信道衰落甚至可能导致通信过程的中断。为了对抗无线信道这些不稳定因素以保证信息的可靠传输,实际传输过程中往往采用差错控制技术对要发送的消息进行保护。其中,信道编码即是一种有效的差错控制技术。
[0003] 传统的固定速率的信道编码需要获取用户信道信息,并且当解码失败时使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简称为HARQ),这将增加数字前向链路的开销。而采用无速率码进行信道编码的分布式多天线系统中,发送节点仅需要接收器反馈确认字符(Acknowledge character,简称为ACK)信号以指示成功解码,能够有效减少信令开销。相关技术中无速率码的研究主要包括度数分布设计、译码方法设计等,其中度数分布函数与无速率码的性能直接相关,决定着译码成功率、译码开销和译码复杂度等。
[0004] 此外,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为OFDM)技术由于其出色的抗干扰能和很高的频谱利用率等优点使其适合应用于DAS系统中。然而,采用OFDM技术的DAS系统容易受到频率偏差的影响,这将会导致载波间干扰(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简称为ICI)。ICI自消除方法可以有效对抗ICI,而且因其实现复杂度低得到广泛应用。相关技术中ICI自消除方法通常应用于点对点传输的系统中,对ICI自消除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编码矩阵的设计、接收端解调的方法等,其中ICI自消除编码矩阵的设计决定了该系统ICI的消除效果。
[0005] 相关技术尚未有将ICI自消除方法应用于衰落信道下采用OFDM技术的DAS系统中,相关技术中仅单独优化ICI自消除编码矩阵的矩阵系数或者单独优化无速率编码的度数分布系数,这导致无法兼顾无线传输的速率和ICI消除效果。发明内容
[0006]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相关技术中ICI自消除编码矩阵的矩阵系数和无速率编码的度数分布系数单独优化,导致在衰落信道下的分布式多天线OFDM系统中难以兼顾无线传输的速率和ICI消除效果的问题,提供一种对抗载波间干扰的上行传输方法、载波间干扰自消除编码矩阵的矩阵系数和无速率编码的度数分布系数的联合优化方法、分布式多天线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0007]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载波间干扰自消除编码矩阵的矩阵系数和无速率编码的度数分布系数的联合优化方法,应用于在块衰落信道下采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分布式多天线系统,包括:
[0008] 根据信道状态的统计信息和译码过程的外信息传递分析,确定以最大化系统传输速率为目标,联合优化所述矩阵系数和所述度数分布系数的最优化问题;
[0009] 求解所述最优化问题,得到最优化的所述矩阵系数和所述度数分布系数。
[0010]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最优化问题列出为:
[0011]
[0012] 所述最优化问题的约束条件包括:
[0013] (1)LT码图的输出节点的边的度数分布的和约束条件C1:
[0014]
[0015] (2)接收端译码启动条件C2:
[0016] ω1>θ
[0017] (3)接收端译码收敛条件C3:
[0018] 对于所有的Hr,q,r=1,2,…,L,q=1,2,…,Q
[0019] (4)输出信号功率对ICI自消除编码矩阵的矩阵系数的约束条件C4:
[0020] |c1|2+|c2|2≤1,2|c3|2≤1
[0021] 其中,εmax为用户到RRH的链路最大可容忍频偏; 为最大平均码长;c1,c2,c3为ICI自消除编码矩阵的矩阵系数;{ωd}表示无速率码的LT码图的输出节点的边的度数分布系数;ωj为LT码图中度数为j的输出节点的边的度数分布系数;dc为LT码图的输出节点的边的最大度数;T为ICI自消除编码矩阵;θ为大于零的预设值;xu为外信息;γ1,γ2,γ3,γ4分别为LDPC码图中度数为1、2、3或4的变量节点的比例;为与信道的即时增益无关的常数;为正确译码的外信息最小限;Hr,q表示第r个RRH的链路在第q种信道状态下的信道增益;r=1,2,…,L;L为RRH的总数量;Q为信道状态的总数量。
[0022]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求解所述最优化问题,得到最优化的所述矩阵系数和所述度数分布系数包括:
[0023] 在预设范围内穷举频偏值;
[0024] 在每次穷举的频偏值下,随机生成满足输出信号功率对ICI自消除编码矩阵的矩阵系数的约束条件的多组矩阵系数;在LT码图的输出节点的边的度数分布的和约束条件、接收端译码启动条件、接收端译码收敛条件下,计算所述多组矩阵系数对应的信道编码码长的最小值和LT码图的输出节点的边的度数分布系数;根据所述信道编码码长的最小值和LT码图的输出节点的边的度数分布系数,采用遗传算法从所述多组矩阵系数中选取矩阵系数;
[0025] 根据选取出的矩阵系数及相应的LT码图的输出节点的边的度数分布系数,计算最大可容忍频偏值;
[0026] 将最大可容忍频偏值中最大值对应的矩阵系数及相应的LT码图的输出节点的边的度数分布系数作为所述最优化问题的最优解。
[0027]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信道编码码长的最小值和LT码图的输出节点的边的度数分布系数,采用遗传算法从所述多组矩阵系数中选取矩阵系数包括:
[0028] 根据所述信道编码码长的最小值,计算与所述信道编码码长的最小值相应的矩阵系数遗传到下一代的概率;
[0029] 根据矩阵系数遗传到下一代的概率,计算每组矩阵系数的累积概率;
[0030] 根据所述累积概率,随机抽取若干组矩阵系数。
[0031]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累积概率,随机抽取若干组矩阵系数包括:
[0032] 在[0,1]区间内产生一个均匀分布的伪随机数s,若s
[0033] 其中,M为所述多组矩阵系数的组数;qk为第k组矩阵系数的累积概率。
[0034]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根据所述累积概率,随机抽取若干组矩阵系数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0035] 采用遗传算法,将随机抽取得到的若干组矩阵系数进行两两配对,并将每对矩阵系数的二进制编码都以第一预设概率进行交换,得到若干组第一次更新的矩阵系数;
[0036] 对得到的若干组第一次更新的矩阵系数以第二预设概率替换其二进制编码中的随机某几位编码值,得到若干组第二次更新的矩阵系数,并将这若干组第二次更新的矩阵系数作为计算最大可容忍频偏值的矩阵系数。
[0037]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抗载波间干扰的上行传输方法,应用于在块衰落信道下采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分布式多天线系统,包括:
[0038] 所述分布式多天线系统从多个射频拉远头接收上行传输信号,得到多个上行传输信号;其中,所述上行传输信号是将用户信息进行无速率编码后,调制得到上行调制信号,再根据ICI自消除编码矩阵变换得到的;所述ICI自消除编码矩阵的矩阵系数是通过第一方面所述的联合优化方法确定的;
[0039] 所述分布式多天线系统对所述多个上行传输信号分别进行预处理和量化处理,得到多个量化信号;
[0040] 所述分布式多天线系统根据所述矩阵系数对所述多个量化信号分别进行软解调后,再利用置信传播算法进行联合译码,得到所述用户信息。
[0041]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布式多天线系统根据所述矩阵系数对所述多个量化信号分别进行软解调后,再利用置信传播算法进行联合译码,得到所述用户信息包括:
[0042] 所述分布式多天线系统根据所述多个量化信号分别计算无速率编码各编码比特的对数似然比,再将相同编码比特的对数似然比合并,得到合并的对数似然比;
[0043] 所述分布式多天线系统根据所述合并的对数似然比,利用置信传播算法进行联合译码,得到所述用户信息。
[0044]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多天线系统,所述分布式多天线系统应用于块衰落信道下且采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所述分布式多天线系统包括多个射频拉远头、基带处理单元池,其中,
[0045] 所述射频拉远头用于接收上行传输信号并将所述上行传输信号进行预处理和量化处理后发送给所述基带处理单元池;其中,所述上行传输信号是将用户信息进行无速率编码后,调制得到上行调制信号,再根据ICI自消除编码矩阵变换得到的;所述ICI自消除编码矩阵的矩阵系数是通过联合优化所述矩阵系数和无速率编码的度数分布系数确定的;
[0046] 所述基带处理单元池用于根据所述矩阵系数对所述多个量化信号分别进行软解调后,再利用置信传播算法进行联合译码,得到所述用户信息。
[0047]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载波间干扰自消除编码矩阵的矩阵系数和无速率编码的度数分布系数的联合优化方法。
[0048]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抗载波间干扰的上行传输方法、载波间干扰自消除编码矩阵的矩阵系数和无速率编码的度数分布系数的联合优化方法、分布式多天线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将ICI自消除方法应用于在块衰落信道下采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分布式多天线系统中,并联合优化ICI自消除编码矩阵的矩阵系数和无速率编码的度数分布系数的方式,解决了ICI自消除编码矩阵的矩阵系数和无速率编码的度数分布系数单独优化,导致难以兼顾无线传输的速率和ICI消除效果的问题,在保障无线传输的速率的基础上提升了ICI消除效果。附图说明
[004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50]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联合优化方法的流程图
[0051] 图2是根据本申请优选实施例的联合优化方法的流程图;
[0052]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分布式多天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53]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对抗ICI的上行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0054] 图5是根据本申请优选实施例的无速率码译码图;
[0055] 图6是根据本申请优选实施例的仿真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6]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基于本申请中的实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57] 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申请应用于其他类似情景。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这种开发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可能是复杂并且冗长的,然而对于与本申请公开的内容相关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设计,制造或者生产等变更只是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应当理解为本申请公开的内容不充分。
[0058] 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一”、“一个”、“一种”、“该”等类似词语并不表示数量限制,可表示单数或复数。
[0059] “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元件,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气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0060] 本文中描述的各种技术可用于各种移动通信系统,例如2G、3G、4G、5G移动通信系统以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又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简称为GSM),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为CDMA)系统,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为T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ireless,简称为WC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ddressing,简称为FDM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为OFDMA)系统,单载波FDMA(SC-F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简称为GPRS)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系统,5G新空口(New Radio,简称为NR)系统以及其他此类通信系统。本文中描述的各种技术还可以用于各种其他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为WLAN)、WiMAX等系统。
[0061] 本申请提供的ICI自消除编码矩阵的矩阵系数和无速率编码的度数分布系数的联合优化方法尤其适用于块衰落信道下采用OFDM技术的分布式多天线系统。由于在块衰落信道中,信道增益在一轮传输中保持不变,但在每轮传输后都发生变化的特点,使得即使用户未知信道状态,采用上述联合优化方法的上行传输方案也能够保证无线传输速率。
[006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户是指发送用户信息的节点设备,该节点设备可以是智能终端、也可以是中继设备等其他需要发送用户信息的节点设备。
[006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载波间干扰自消除编码矩阵的矩阵系数和无速率编码的度数分布系数的联合优化方法。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联合优化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0064] 步骤S101,根据信道状态的统计信息和译码过程的外信息传递分析,确定以最大化系统传输速率为目标,联合优化矩阵系数和度数分布系数的最优化问题。
[0065] 步骤S102,求解最优化问题,得到最优化的矩阵系数和度数分布系数。
[0066] 通过上述步骤,以最大化系统传输速率为目标,联合优化ICI自消除编码矩阵的矩阵系数和无速率编码的度数分布系数,从而解决了ICI自消除编码矩阵的矩阵系数和无速率编码的度数分布系数单独优化,导致在块衰落信道下的分布式多天线OFDM系统中难以兼顾无线传输的速率和ICI消除效果的问题,在保障无线传输的速率的基础上提升了ICI消除效果。
[0067]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最优化问题列出为:
[0068]
[0069] 最优化问题的约束条件包括:
[0070] (1)LT码图的输出节点的边的度数分布的和约束条件C1:
[0071]
[0072] (2)接收端译码启动条件C2:
[0073] ω1>θ
[0074] (3)接收端译码收敛条件C3:
[0075] 对于所有的Hr,q,r=1,2,…,L,q=1,2,…,Q
[0076] (4)输出信号功率对ICI自消除编码矩阵的矩阵系数的约束条件C4:
[0077] |c1|2+|c2|2≤1,2|c3|2≤1
[0078] 其中,εmax为用户到RRH的链路最大可容忍频偏; 为最大平均码长;c1,c2,c3为ICI自消除编码矩阵的矩阵系数;{ωd}表示无速率码的LT码图的输出节点的边的度数分布系数;ωj为LT码图中度数为j的输出节点的边的度数分布系数;dc为LT码图的输出节点的边的最大度数;T为ICI自消除编码矩阵;θ为大于零的预设值;xu为外信息;γ1,γ2,γ3,γ4分别为LDPC码图中度数为1、2、3或4的变量节点的比例;为与信道的即时增益无关的常数;为正确译码的外信息最小门限;Hr,q表示第r个RRH的链路在第q种信道状态下的信道增益;r=1,2,…,L;L为RRH的总数量;Q为信道状态的总数量。
[0079] 其中,约束条件C4保证了将上行调制信号根据ICI自消除编码矩阵变换后,用户的输出信号功率不会增大。
[0080] 图2是根据本申请优选实施例的联合优化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2包括:
[0081] 步骤S102-1,在预设范围内穷举频偏值;
[0082] 步骤S102-2,在每次穷举的频偏值下,随机生成满足输出信号功率对ICI自消除编码矩阵的矩阵系数的约束条件的多组矩阵系数;在LT码图的输出节点的边的度数分布的和约束条件、接收端译码启动条件、接收端译码收敛条件下,计算多组矩阵系数对应的信道编码码长的最小值和LT码图的输出节点的边的度数分布系数;根据信道编码码长的最小值和LT码图的输出节点的边的度数分布系数,采用遗传算法从多组矩阵系数中选取矩阵系数;
[0083] 步骤S102-3,根据选取出的矩阵系数及相应的LT码图的输出节点的边的度数分布系数,计算最大可容忍频偏值;
[0084] 步骤S102-4,将最大可容忍频偏值中最大值对应的矩阵系数及相应的LT码图的输出节点的边的度数分布系数作为最优化问题的最优解。
[0085] 继续参考图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02-2中,根据信道编码码长的最小值和LT码图的输出节点的边的度数分布系数,采用遗传算法从多组矩阵系数中选取矩阵系数包括:
[0086] 步骤S102-2-1,根据信道编码码长的最小值,计算与信道编码码长的最小值相应的矩阵系数遗传到下一代的概率;
[0087] 步骤S102-2-2,根据矩阵系数遗传到下一代的概率,计算每组矩阵系数的累积概率;
[0088] 步骤S102-2-3,根据累积概率,随机抽取若干组矩阵系数。
[0089]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2-2-3包括:在[0,1]区间内产生一个均匀分布的伪随机数s,若s
[0090] 继续参考图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02-2-3之后,方法还包括:
[0091] 步骤S102-2-4,采用遗传算法,将随机抽取得到的若干组矩阵系数进行两两配对,并将每对矩阵系数的二进制编码都以第一预设概率进行交换,得到若干组第一次更新的矩阵系数;
[0092] 步骤S102-2-5,对得到的若干组第一次更新的矩阵系数以第二预设概率替换其二进制编码中的随机某几位编码值,得到若干组第二次更新的矩阵系数,并将这若干组第二次更新的矩阵系数作为计算最大可容忍频偏值的矩阵系数。
[0093]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多天线系统。该分布式多天线系统应用于块衰落信道下且采用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技术。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分布式多天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系统包括射频拉远头(RRH)和基带处理单元(BBU)池。
[0094] 利用上述系统进行上行传输之前,首先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联合优化方法,利用衰落信道统计信息优化出无速率编码的度数分布和ICI自消除编码矩阵的矩阵系数。
[0095]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对抗ICI的上行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在上述的分布式多天线系统中,对抗ICI的上行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96] 步骤S401,通过联合优化矩阵系数和无速率编码的度数分布系数确定ICI自消除编码矩阵的矩阵系数和无速率编码的度数分布系数;
[0097] 步骤S402,用户将用户信息按照上述度数分布系数进行无速率编码后,码字经调制后得到上行调制信号,再根据与上述的矩阵系数对应的ICI自消除编码矩阵进行变换,得到上行传输信号,并将上行传输信号发送到覆盖该用户的分布式多天线系统的各个射频拉远头;
[0098] 步骤S403,分布式多天线系统的各个射频拉远头接收上行传输信号,并通过射频拉远头对这些上行传输信号分别进行预处理变为基带信号,然后将信号量化发送给分布式多天线系统的基带处理单元池;
[0099] 步骤S404,分布式多天线系统的基带处理单元池根据ICI自消除编码矩阵的矩阵系数对接收到的这些量化信号分别进行软解调后,再利用置信传播算法进行联合译码,得到用户信息。
[0100] 在上述步骤中的ICI自消除方法通过在用户端将无速率编码的码字调制到一组邻近的子载波上,各个子载波有各自的矩阵系数,通过联合优化无速率编码的度数分布系数和ICI自消除编码矩阵的矩阵系数使得在保证无线传输速率的基础上ICI达到最小值;在分布式多天线系统的接收端,再使用这些矩阵系数对这些子载波进行线性组合,使得接收到的上行传输信号中残余的ICI进一步减少。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单独优化无速率编码的度数分布系数无法保证ICI消除效果,而单独优化ICI自消除编码矩阵的矩阵系数无法保证无线传输速率而言,上述步骤能够兼顾无线传输的速率和ICI消除效果。
[0101]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404包括如下步骤:分布式多天线系统的基带处理单元池根据多个量化信号分别计算无速率编码各编码比特的对数似然比,再将相同编码比特的对数似然比合并,得到合并的对数似然比;分布式多天线系统的基带处理单元池根据合并的对数似然比,利用置信传播算法进行联合译码,得到用户信息。
[0102] 下面通过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的上行传输方法进行描述和说明。
[0103] 本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上行传输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0104] 步骤1,基于ICI自消除编码矩阵的分布式多天线系统采用OFDM调制技术,单个用户通过L根分布式多天线与BBU进行上行通信,OFDM子载波数为N。用户首先采用无速率编码将长度为K的原始信息m编为长度为N的码字c.这里以码率为RP的LDPC码作为无速率码的预编码,然后再进行输出度数分布为Ω(x)的卢比变换码(Luby Transform codes,简称为LT)编码。
[0105] 步骤2,将无速率码c调制成 其中x(k),k=0,1,…,W-1,再乘以ICI自消除编码矩阵T得到 其中
T的阶数为N×W,编码效率为 T表示如下:
[0106]
[0107] 矩阵中c1,c2,c3为矩阵权重系数。
[0108] 步骤3,信号通过天线发送到覆盖该用户的各个RRHr,r=1,2,…,L,RRH的预处理器对收到的信号预处理得到基带信号:
[0109]
[0110] 其中yr(7i+j)和nr(7i+j)代表在RRHr处第(7i+j)个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和高斯噪声, j=0,1,…,6.x(4a+b)代表第(4a+b)个传输信号,b=0 ,1 ,2 ,3。式中
表示在RRHr处第m和第k个子载波m=1,
2,…,N,k=1,2,…,N之间的载波间干扰,εr表示用户到RRHr处的链路归一化频率偏移。Hr(k),k=1,2,…,N表示在RRHr处第k个子载波上的信道增益系数,在块衰落信道中,它在一轮传输中保持不变,但在每轮发生变化。
[0111] RRH对上述信号进行量化,量化电平数满足2M=2b,其中b为量化比特,量化间隔为Δ,量化门限为 量化后的信号为 量化规则如下:
[0112]
[0113] 其中, 是量化值。
[0114] 步骤4,各RRHr将得到的量化信号通过高速链路发送给BBU;应用差分接收方式,将RRHr的上传信号变换为得到解调信号x′r:
[0115]
[0116]
[0117]
[0118]
[0119] 用户无速率码第4i个码比特c4i等概率地取0和1,第r个RRH上传到BBU的量化信号x′r(4i)=qk。基带处理单元池的软解调器输出第4i比特对应的对数似然比(LLR)可以表示为: 其中Pr(·)表示当输出比特为0或1时,接收到的量化信号为qk的概率。将各RRH上传信号对应的LLR合并后第4i比特的LLR为:
同理可得到第(4i+1),(4i+2)和(4i+3)比
特对应的LLR。
[0120] 步骤5,基带处理单元池联合译码器进行迭代译码。图5是根据本申请优选实施例的无速率码译码图,如图5所示,基带处理单元池联合译码器进行迭代译码包括两步:第一步,在整个译码图执行迭代译码,直到输入节点的LLR平均值超过某个超过门限xp;第二步,在LDPC译码图上迭代译码以消除残留误差。
[0121] 其中,第一步的具体程序如下:第0轮迭代译码,译码图中输入节点i的初始LLR为输出节点的初始LLR为L(i)第l轮迭代,输入节点i传向校验节点c的消息更新为:
[0122]
[0123] 式中o为与该输入节点相连的输出节点。校验节点c传回输入节点i的消息更新为:
[0124]
[0125] 式中i′为译码图中除去输入节点i外与校验节点c相连的输入节点。输入节点i传向输出节点o的消息更新为:
[0126]
[0127] 式中o′表示除o以外的输出节点。输出节点o传回输入节点i的消息更新为:
[0128]
[0129] 上式中i′表示除i以外的输入节点, 是第l轮迭代中输出节点o向输入节点i发送的消息; 是第l轮迭代中输入节点i向输出节点o发送的消息;Z0是输出节点根据对应码字比特量化值计算得到的LLR,由步骤2.4得到。当前轮输入节点i的LLR为:
[0130]
[0131] 当该轮输入节点的LLR均值超过门限xp,再单独在LDPC码图上进行迭代译码。
[0132] 第二步迭代译码如下:LDPC子图第0轮迭代译码,变量节点v传向校验节点c的消息更新为:
[0133]
[0134] 式中mv为前面最后一轮迭代时输入节点的LLR。第l轮迭代,变量节点v传向校验节点c的消息更新为:
[0135]
[0136] 式中c′表示除c以外的校验节点,Cv表示与变量节点v相邻的校验节点集合,代表在上一轮由校验节点c′传向该变量节点的消息。从校验节点c传向变量节点v的消息更新为:
[0137]
[0138] 式中v′表示除v以外的与校验节点c相连的变量节点。
[0139] 判决比特s的对数似然比信息 若LLR(s)>0则信息比特s判为0,否则判为1,根据判决输出结果,若译码不正确则继续迭代,若译码正确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t就结束译码。
[0140] 通过上述步骤1至步骤5完成上行传输过程。
[0141] 在上述上行传输方法中,无速率编码的度数分布系数以及ICI自消除编码矩阵的矩阵系数的联合优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142] 步骤1,进行译码过程的外信息传递分析。
[0143] 首先,定义基带处理单元池译码过程外信息更新函数如下。LT输入节点将LLR消息传递给LDPC码图校验节点,其携带的外信息为:
[0144]
[0145] 式中 是第l-1次迭代LT输出节点传给输入节点的平均外信息,ζi为LT译码图中度数为i的输入节点比例,dv为LT码图输入节点的最大度数,J为满足对称高斯分布的消息携带的外信息函数。LDPC校验节点传回LT输入节点的外信息为:
[0146]
[0147] 式中γi为LDPC码图中度数为i的变量节点比例, 为LDPC码图中与度数j校验节点相连的边的比例,dv为LDPC码图变量节点最大度数,d′c为LDPC码图检验节点最大度数。LT输入节点将消息传给输出节点的外信息为:
[0148]
[0149] 式中 为与度数i输入节点相连的边的比例,dv为输入节点的最大度数。最后,第一编码比特对应的输出节点传回LT输入节点的外信息分别为:
[0150]
[0151] 同理,第二、三和四组编码比特对应的输出节点传回LT输入节点的外信息分别为:
[0152]
[0153]
[0154]
[0155] 式中f0(γi)=J(4γi),i=1,2,3,4表示信噪比为γi的第i组输出比特携带的平均信息量。从这四组输出比特到输入节点传递的消息所携带的平均外信息为:
[0156]
[0157] 将式(18),(19),(20),(21)和(22)代入(23)得到每轮 更新为
[0158]
[0159] 式中 为LT码图的输入节点平均度数,{ωd}为LT输出节点的边的度数分布的系数。
[0160] 步骤2,根据信道状态的统计信息,确定以最大化系统传输速率为目标,联合优化矩阵系数和度数分布系数的最优化问题。
[0161] 然后,将L条链路的信道增益定义成一个向量 即{H}r,r=1,2,…,L,每条链路上频偏为εr,r=1,2,…,L,该向量所有可能取值构成了连续的信道增益向量空间,将其离散为Q个状态。其中{H}r=(Hr,1,Hr,2,…,Hr,Q)表示Q种不同的信道状态。码长
Pr(Hr,q,εr)表示每种状
态取到的概率。信道增益为{H}r且频偏为εr时的LT码图的输入节点平均度数
其中 是 与信 道的 即时 增益 无关 的常 数 ,
为理论最高可达速率,
表示信噪比为γ的二进制输入加性高斯白
噪声信道容量。
[0162] 基于上述定义,本申请实施例的联合优化问题的最优化问题列出如下:
[0163]
[0164] 其约束条件分别为:
[0165] C1:
[0166] C2:ω1>θ
[0167] C3: 对于所有的Hr,q,r=1,2,…,L,q=1,2,…,Q
[0168] C4:|c1|2+|c2|2≤1,2|c3|2≤1
[0169] 式中εmax为用户到RRH处的链路最大可容忍频偏值,其定义为:对于任意的频偏|β|<εmax,系统平均码长都小于 为最大平均码长限制。θ为大于零的一个小量,为正确译码的外信息最小门限。
[0170] 步骤3,求解最优化问题,得到最优化的矩阵系数和度数分布系数。
[0171] 在步骤3中,包括如下步骤:
[0172] 步骤31:设置最大迭代次数,并在任意固定频偏εr下,随机生成M组矩阵系数c1,c2,c3并对其进行二进制编码,同时初始化
[0173] 步骤32:对于每一组矩阵系数c1,c2,c3,在C1、C2和C3的条件限制下,首先在 固定下通过线性规划方法找到相应的最优{ωd},在此基础上穷举 找到相应码长(即)最小值以及相应的度数分布{ωd};
[0174] 步骤33:
[0175] (1)根据步骤32中每组矩阵系数计算出的码长值 计算出每组系数遗传到下一代的概率
[0176] (2)得到每组的累积概率
[0177] (3)在[0,1]区间内产生一个均匀分布的伪随机数s,若s
[0178] (4)重复(3)共M次;
[0179] 步骤34:对于任意固定频偏εr,采用遗传算法,将以上选择出的矩阵系数进行两两配对,它们的每一位二进制编码都以Pr1的概率(0到1之间,例如0.97)进行交换,从而形成两组新的系数。接下来对于新产生的每组系数,以Pr2的概率(0到1之间,例如0.1)替换原来编码串中的随机某几位编码值,从而完成了又一次的更新;
[0180] 步骤35:重复步骤32至步骤34,优化得到相应的具有最小码长值的矩阵系数c1,c2,c3和度数分布{ωd};
[0181] 步骤36:在一定范围内穷举εr,对于任一εr,由步骤35获得的矩阵系数c1,c2,c3和度数分布{ωd}计算对应的最大可容忍频偏 选择该值最大的εr所对应的c1,c2,c3和度数分布{ωd}作为问题的解。
[0182] 采用计算机仿真对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效果进行验证,将优化得到的矩阵系数和度数分布与二进制擦除信道(Bianry Erasure Channel,简称为BEC)度数分布、随机生成的矩阵系数和BEC度数分布、传统OFDM系统和BEC度数分布以及理论可达的速率进行比较。图6是根据本申请优选实施例的仿真结果示意图,如图6所示,相比于相关技术中标准OFDM系统和BEC度数分布,或者随机生成的矩阵系数和BEC度数分布方案而言,基于本申请提供的联合优化方法的传输速率更接近理论可达速率,且提升了ICI消除效果。
[0183]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联合优化方法。
[0184]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或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相合或直接相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相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0185]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末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0186]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0187]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上述的理器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PU),或者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为ASIC),或者可以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上述的存储介质可以用于数据或指令的大容量存储器。举例来说而非限制,存储器可包括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简称为HDD)、软盘驱动器、闪存、光盘、磁光盘、磁带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为USB)驱动器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可包括可移除或不可移除(或固定)的介质。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可在数据处理装置的内部或外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是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在合适的情况下,该ROM可以是掩模编程的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P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EPROM)、电可改写ROM(EAROM)或闪存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
[0188]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189]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