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显示技术 / 开口率 / 发动机式送风机

发动机式送

阅读:737发布:2024-02-17

专利汇可以提供发动机式送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获得一种可获得大的送 风 量并且可获得 气缸 及消声器的高冷却效率的送风机。在将涡室(40B)与消声器室(40C)之间分隔的第二壳体(42)中,在分隔板(54)的前方且消声器盖(46)的后方形成有吸引开口部(42A)。涡室(40B)在吸引开口部(42A)的后方,设成为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宽度局部地变窄那样的形状,在紧邻吸引开口部(42A)之后设有第一弯曲部(41B),并且在第二壳体(42)中设有第一弯曲部(42B)。由于流速经提高的送气流(W),在紧邻第一弯曲部(42B)之前气压局部地降低,若从消声器室(40C)观看则成为 负压 状态。因此,空气从消声器室(40C)侧经由吸引开口部(42A)流至涡室(40B)侧。,下面是发动机式送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发动机式送机,包括:
发动机,成为动源;
消声器,在所述发动机的气缸的前方,安装于所述气缸,且使来自所述气缸的排气通过并排出;
消声器盖,覆盖所述消声器而形成收容所述消声器的消声器室;
送风风扇,通过所述发动机的驱动轴的旋转而在涡室内生成向前方发出的送气流;以及
冷却风扇,通过所述驱动轴的旋转,生成将所述气缸冷却的冷却风,所述发动机式送风机的特征在于包括:
负压产生部件,设于所述涡室,通过所述送气流的流动而产生负压;
分隔壁,将收容所述气缸的气缸室与所述消声器室之间分隔;以及
吸引开口部,在较所述分隔壁更靠前方使所述消声器室与所述涡室连通,利用所述负压使从所述消声器室侧向所述涡室侧的气流通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式送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覆盖所述送风风扇而构成所述涡室,所述负压产生部件为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在所述壳体中设成为以沿着所述壳体的前后方向的风路宽度向前方扩宽的方式弯曲的形状,所述吸引开口部位于所述第一弯曲部的前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式送风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中的所述第一弯曲部的后方设有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设成为以所述风路宽度向后方扩宽的方式弯曲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发动机式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风扇为在所述涡室内使所述送气流从旋转轴心侧起流动的离心风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式送风机,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旋转轴心观看,所述第一弯曲部位于所述送风风扇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发动机式送风机,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旋转轴心观看,所述吸引开口部位于所述送风风扇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式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气流构成为从内部与所述涡室连通的圆筒形状的喷嘴向前方发出,所述吸引开口部位于较所述喷嘴的中心轴更靠所述旋转轴心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式送风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消声器盖的前表面,设有开口,以将所述消声器冷却并经由所述吸引开口部流动的冷却风,朝向所述消声器室侧通过。

说明书全文

发动机式送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发动机(engine)作为动源的发动机式送风机的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在生成风并进行喷附的送风机中,其动力源使用发动机的发动机式送风机因尤其能够增强其风力而有效。特别是使用小型的发动机时,能够将该发动机式送风机作为携带用,作业员能够握持发动机式送风机向所需场所喷附风。由此,例如也能够将路面的灰尘去除。
[0003] 这种发动机式送风机的结构例如记载于专利文献1中。该发动机式送风机中,将小型的空气冷却发动机(发动机)用作动力源。在发动机的驱动轴上,固定着生成从喷嘴发出的风(送气流)的送风风扇、及生成用于将发动机自身冷却的冷却风的冷却风扇。由送风风扇生成的送气流经由细长喷嘴而从其前端发出。另一方面,由冷却风扇生成的冷却风在将发动机的气缸或消声器(muffler)冷却之后,释出至外部。作业员能够通过将喷嘴朝向所需部位而喷附从其前端发出的送气流。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139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8] 在如上所述那样将送风风扇与冷却风扇一起使用的送风机中,更大型的是送风风扇,通过将送风风扇设为大型,能够增大从喷嘴发出的送风量。但是,当将送风风扇设为大型时,难以使冷却风扇大型化,因而难以提高气缸或消声器的冷却效率。
[0009] 而且,也可使用由送风风扇所生成的送气流的一部分来进行气缸或消声器的冷却。但是,此时从喷嘴发出的送气流的送风量降低。而且,由冷却风进行冷却的是气缸及消声器,为了将这些部分一起冷却,冷却风的路径变得复杂,难以将两者有效率地冷却。
[0010] 即,期望一种可获得大的送风量且可获得气缸及消声器的高冷却效率的送风机。
[0011]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点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所述问题点的发明。
[0012]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3] 本发明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设为以下所揭示的结构。本发明的发动机式送风机包括:发动机,成为动力源;消声器,在所述发动机的气缸的前方安装于所述气缸,且使来自所述气缸的排气通过并排出;消声器盖,覆盖所述消声器而形成收容所述消声器的消声器室;送风风扇,通过所述发动机的驱动轴的旋转而在涡室内生成向前方发出的送气流;以及冷却风扇,通过所述驱动轴的旋转而生成将所述气缸冷却的冷却风,且发动机式送风机的特征在于包括:负压产生部件,设于所述涡室,通过所述送气流的流动而产生负压;分隔壁,将收容所述气缸的气缸室与所述消声器室之间分隔;以及吸引开口部,于较所述分隔壁更靠前方使所述消声器室与所述涡室连通,利用所述负压使从所述消声器室侧朝向所述涡室侧的气流通过。本发明的发动机式送风机的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覆盖所述送风风扇而构成所述涡室,所述负压产生部件为第一弯曲部,此第一弯曲部在所述壳体中设成为以沿着所述壳体的前后方向的风路宽度朝向前方扩宽的方式弯曲的形状,所述吸引开口部位于所述第一弯曲部的前方。本发明的发动机式送风机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中的所述第一弯曲部的后方设有第二弯曲部,此第二弯曲部设成为以所述风路宽度朝向后方扩宽的方式弯曲的形状。本发明的发动机式送风机的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风扇为在所述涡室内使所述送气流从旋转轴心侧起流动的离心风扇。本发明的发动机式送风机的特征在于,从所述旋转轴心观看,所述第一弯曲部位于所述送风风扇的外侧。本发明的发动机式送风机的特征在于,从所述旋转轴心观看,所述吸引开口部位于所述送风风扇的外侧。本发明的发动机式送风机的特征在于,所述送气流构成为从内部与所述涡室连通的圆筒形状的喷嘴向前方发出,所述吸引开口部位于较所述喷嘴的中心轴更靠所述旋转轴心侧。本发明的发动机式送风机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消声器盖的前表面,设有将所述消声器冷却并经过所述吸引开口部而流动的冷却风朝向所述消声器室侧通过的开口。
[0014] 发明的效果
[0015] 本发明是如以上那样构成,因而能够获得一种可获得大的送风量并且可获得气缸及消声器的高冷却效率的送风机。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成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式送风机的侧面图。
[0017] 图2是成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式送风机的A-A方向的截面图。
[0018] 图3是成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式送风机的、将第一壳体及风扇盖卸除的状态的侧面图。
[0019] 图4是成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式送风机的B-B方向的截面图。
[0020] 图5是成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式送风机的C-C方向的截面图。
[0021] 图6是表示成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式送风机的、涡室与消声器室之间的空气流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对成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式送风机的结构进行说明。所述发动机式送风机中,使用发动机(空气冷却发动机)作为动力源。伴随发动机的驱动轴(曲柄轴)的旋转,而生成从喷嘴以大的送风量发出的送气流、及将发动机的气缸冷却的冷却风。所述冷却风也用于消声器的冷却,但除此以外,因送气流在涡室内流动时产生的负压而产生的气流也用于消声器的冷却。此时,为了进行消声器的冷却而送气流的流量减少的情况得到抑制,因而能够增大送气流的送风量,并且也能够提高气缸及消声器的冷却效率。
[0023] 图1是所述送风机(发动机式送风机)1的侧面图,图2是其A-A方向的截面图。当实际使用所述送风机1时,作业员握持设于图1的上部的把手11,位于送风机1的左侧(图1的纸面近前侧)。送气流从在图1的左侧(前方)经由喷嘴安装部45安装的喷嘴(未图示)向左侧(前方)发出。送气流的强弱或开、关是通过操作设于把手11下部的触发器(触发杆)13而控制。
[0024] 图1中,表示从自作业员侧观看的左侧的、沿着所使用的发动机的驱动轴的侧面图。
[0025] 图2中,表示沿着此处所使用的发动机20的驱动轴(曲柄轴)21且与其吸气及排气方向垂直的截面,此图成为从后方侧观看所述截面的图。所述发动机20中,在收容有驱动轴21的曲柄壳22的上部,设有对驱动轴21进行驱动的活塞23在其内部沿上下方向滑动的气缸
24。所述发动机20为空气冷却式,在气缸24的周围沿上下方向排列形成有沿平方向扩展的板状的多个冷却鳍片24A,主要通过冷却风在冷却鳍片24A间流动,而将动作时放热的气缸24冷却。
[0026] 在驱动轴21的右侧安装有启动装置25,通过利用启动装置25将驱动轴21强制转动,而能够将从设于曲柄壳22的下侧的燃料箱26提供的燃料导引至发动机20侧,使发动机20启动。在驱动轴21的旋转时,由发电线圈(未图示)产生的电力经由点火装置27而被提供给安装于气缸24的火花塞(图2中未图示)。
[0027] 在驱动轴21的左侧,从靠近曲柄壳22的一侧开始依次固定有冷却风扇31、以及较冷却风扇31更为大径的送风风扇32。图2中,通过组合树脂制的第一壳体(壳体)41、第二壳体(壳体)42、第三壳体(壳体)43,而分别形成作为内置气缸24及冷却风扇31的空间的气缸室40A、以及作为内置送风风扇32的空间的涡室40B。由冷却风扇31生成的冷却风CA如图2中箭头所示那样在气缸室40A中流动,由此将气缸24冷却。
[0028] 送风风扇32由风扇盖44从左侧覆盖,在风扇盖44中形成有多数个开口44A。送风风扇32是通过使从开口44A吸入的外气从其旋转轴心(驱动轴21的轴心)侧起沿外周方向流动而生成送气流的离心风扇。所述送气流在涡室40B中流动。
[0029] 图3表示在图1的结构中卸除第一壳体41及风扇盖44的状态的结构,此处表示涡室40B中的送气流W的流动。此处,设送风风扇32被逆时针旋转驱动。图1中,形成有通过将第一壳体41与第二壳体42组合而构成的喷嘴安装部45,在此喷嘴安装部45安装有长圆筒形状的喷嘴(未图示)。此喷嘴及喷嘴安装部45的中心轴作为X而示于图3。图3中,送气流W在涡室
40B中逆时针流动后,在前方经由喷嘴安装部45而从喷嘴向前方发出。
[0030] 图4是图1、3的B-B方向的截面图,此处表示也安装着第一壳体41及风扇盖44的情况。此图中,表示从上侧观看沿着发动机20的吸气及排气方向的截面的结构。而且,图5是图4的C-C方向的截面图,此处表示从右侧观看所述沿着吸气及排气方向的截面的结构。图4、图5中,在气缸24的后方经由吸气管28而连接有气化器51,在气化器51的后方连接有空气净化器52。气化器51中,由经由空气净化器52而导入的空气、与从燃料箱26提供的燃料形成混合气,经由气缸24侧的吸气口24B而被提供给发动机20(曲柄壳22)侧。在气缸24内将所述混合气压缩,并利用上侧的火花塞29进行点火,由此发动机20动作。
[0031] 另一方面,在气缸24的前方,连接有使此时从气缸24侧的排气口24C排出的排气通过的消声器53。排气通过消声器53的内部的催化剂后向外气排出。由于此时的催化反应,在动作时消声器53也与气缸24同样地放热。消声器53由树脂制的消声器盖46从其前方覆盖。而且,在气缸24与消声器53之间,设有图4、图5中垂直于纸面而扩展的板状的分隔板54。通过将消声器盖46与第二壳体42、第三壳体43等组合或与这些壳体的任一个一体化,进而设置分隔板54,而形成收容消声器53的消声器室40C。但是,在气缸24及消声器53的右侧(图4的左侧)不存在分隔板54,此部分成为使气缸室40A与消声器室40C连通的连通路40D,冷却风CA能够经由所述连通路40D而从气缸室40A流至消声器室40C。而且,在消声器盖46的前方设有多个小的开口46A,消声器室40C经由所述开口46A而与前方的外气连通。
[0032] 图6是表示图4中的动作时的空气流动的图。图2中所示的冷却风CA在图6那样的俯视时,大致分为在气缸24的后方流动的冷却风CA1、与在气缸24的前方流动的冷却风CA2。冷却风CA1、冷却风CA2一起通过连通路40D而向前方排出。此时,消声器53的右侧面被这些冷却风所冷却。但是,消声器53中与冷却风CA1、冷却风CA2接触的仅是其右侧面侧,且此状态下将气缸24冷却而温度上升后的冷却风CA1、冷却风CA2与消声器53接触,因而冷却风CA1、冷却风CA2对消声器53的冷却效率不高。
[0033] 图6中,由送风风扇32生成的送气流W在涡室40B中从后方朝向前方流动,其流量如上文所述,大于冷却风CA1、冷却风CA2。而且,在涡室40B与邻接的气缸室40A及消声器室40C之间存在第二壳体42,气缸室40A与涡室40B之间由第二壳体42所分隔,因而在气缸室40A与涡室40B之间,不流动送气流W、冷却风CA1、冷却风CA2。
[0034] 另一方面,将涡室40B与消声器室40C之间分隔的第二壳体42中,在分隔板54的前方且消声器盖46的后方形成有开口(吸引开口部42A)。因此,在涡室40B与消声器室40C之间,可存在经由吸引开口部42A的空气流动。
[0035] 此处,如图4、6所示,涡室40B设成为下述那样的形状,即:在吸引开口部42A的后方(送气流W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宽度(风路宽度)局部地变窄。具体而言,在紧邻吸引开口部42A之后,在第一壳体41中设有随着从前方朝向后方而向右(图中向左)弯曲的部分(第一弯曲部41B),并且在第二壳体42中设有随着从前方朝向后方而向左(图中向右)弯曲的部分(第一弯曲部42B)。而且,在第一壳体41中的第一弯曲部41B的后方,设有随着从前方朝向后方而向左弯曲的部分(第二弯曲部41C),并且在第二壳体42中的第一弯曲部42B的后方,设有随着从前方朝向后方而向右弯曲的部分(第二弯曲部42C)。通过设置这种第一弯曲部41B、第一弯曲部42B、第二弯曲部41C、第二弯曲部42C,送气流W的风路在第一弯曲部41B、第一弯曲部42B与第二弯曲部41C、第二弯曲部42C之间局部地变窄,送气流W的流速在此部分局部地提高。而且,第二壳体42中,吸引开口部42A位于较第一弯曲部41B更靠前方且送气流W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因而流速经提高的送气流W与吸引开口部42A远离,送气流W经由吸引开口部42而流入消声器室40C侧的情况得到抑制。
[0036] 其中,由于流速经提高的送气流W,在紧邻第一弯曲部42B之前(以送气流W的流动而言为紧邻其后),气压局部地降低,若自消声器室40C观看则成为负压状态。因此,空气从消声器室40C侧经由吸引开口部42A流至涡室40B侧。此空气主要是经由消声器盖46的前方的开口46A而提供。因此,经由吸引开口部42A而流动图6所示的冷却风CA3。此冷却风CA3是经由前方的开口46A由外气生成,因而在消声器室40C中与消声器53接触时的温度为室温。而且,若在消声器盖46的前表面中以广范围形成有多个开口46A,则能够以消声器53的左右方向上的广范围来流动所述冷却风CA3。因此,能够提高冷却风CA3对消声器53的冷却效率。
此时,如上文所述,冷却风CA1、冷却风CA2在消声器室40C的右侧端部向前方流动,相对于此,冷却风CA3经由消声器盖46(开口46A)而向后方流动。
[0037] 进而,消声器盖46也由所述冷却风CA3冷却。因此,作为构成消声器盖46的材料,也能使用耐热性低的材料。
[0038] 而且,冷却风CA3是因涡室40B中产生的负压而生成,流至涡室40B中后,与送气流W合流而最终从喷嘴向前方发出。因此,不会因生成冷却风CA3而损及送气流W的流量。而且,虽然冷却消声器53后的冷却风CA3的温度上升,但由送风风扇32所生成的送气流W的流量大,因而最终从喷嘴发出的送气流W的温度上升微小。因此,所述送风机1可获得送风量大的送气流W,并且可获得气缸24及消声器53的高冷却效率。
[0039] 此处,图3中表示了吸引开口部42A及第一弯曲部42B、第二弯曲部42C与送风风扇32的位置关系。如上文所述,送风风扇32为离心风扇,由此生成的送气流W在图3中逆时针流动后,在涡室40B的上侧沿上表面沿前后方向而向前方流动。优选涡室40B中在具有吸引开口部42A的部位产生大的负压。因此,吸引开口部42A优选在所述结构中设于送气流W的流速达到最高的部位,图3中优选形成于从送风风扇32的旋转轴心(驱动轴21的轴心)侧观看的送风风扇32的外侧。但是,若大幅远离所述旋转轴心而靠近涡室40B的上表面,则送气流W的流速反而降低。因此,优选将吸引开口部42A设于图3中的较喷嘴的中心轴X更靠下侧。
[0040] 关于第一弯曲部42B(41B),也为了增大形成负压的效果,而优选将其设于送气流W的流速高的部位。因此,第一弯曲部42B(41B)也优选同样地形成于送风风扇32的外侧。
[0041] 此外,通过设置第一弯曲部42B(41B)并且设置第二弯曲部42C(41C),能够形成送气流W的流速在前后方向上局部地提高的区域。但是,当由送风风扇32生成的送气流W的流速高时,在相对于流动而垂直于流动方向的宽度急速地扩宽的部位产生负压。因而,此种情况下,即便不形成相对于流动而成为上游侧的第二弯曲部,也能够通过仅设置第一弯曲部,而在第一弯曲部的下游产生负压。
[0042] 而且,所述示例中,第一弯曲部42B、第一弯曲部41B及第二弯曲部42C、第二弯曲部41C被用作在涡室40B中通过送气流W的流动而产生负压的负压产生部件。但是,也能够使用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的其他结构或与这些壳体分离的其他零件来同样地产生负压。即便在此种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将吸引开口部设于所述产生负压的部位(送气流的流动中紧邻设有负压产生部件的部位之后的部位),而同样地在消声器室中流动冷却风。
[0043] 1:送风机(发动机式送风机)
[0044] 11:把手
[0045] 13:触发器(触发杆)
[0046] 20:发动机
[0047] 21:驱动轴(曲柄轴)
[0048] 22:曲柄壳
[0049] 23:活塞
[0050] 24:气缸
[0051] 24A:吸气口
[0052] 24B:吸气口
[0053] 24C:排气口
[0054] 25:启动装置
[0055] 26:燃料箱
[0056] 27:点火装置
[0057] 28:吸气管
[0058] 29:火花塞
[0059] 31:冷却风扇
[0060] 32:送风风扇
[0061] 40A:气缸室
[0062] 40B:涡室
[0063] 40C:消声器室
[0064] 40D:连通路
[0065] 41:第一壳体(壳体)
[0066] 41B、42B:第一弯曲部
[0067] 41C、42C:第二弯曲部
[0068] 42:第二壳体(壳体)
[0069] 42A:吸引开口部
[0070] 43:第三壳体(壳体)
[0071] 44:风扇盖
[0072] 44A、46A:开口
[0073] 45:喷嘴安装部
[0074] 46:消声器盖
[0075] 51:气化器
[0076] 52:空气净化器
[0077] 53:消声器
[0078] 54:分隔板
[0079] CA、CA1、CA2、CA3:冷却风
[0080] W:送气流
[0081] X:中心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