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人工智能 / 泛在智能 / 一种5G基站散热装置

一种5G基站散热装置

阅读:769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5G基站散热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5G基站 散热 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恒温调节装置和容纳腔,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 支撑 架,装置主体的表面正前方中间部位嵌入连接有智能控制板,装置主体的表面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自然 风 降温装置,自然风降温装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冷凝系统,冷凝系统很好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LED灯 很好的提高了装置的照明性,过滤网很好的提高了装置的过滤实用性,蜂鸣警报器很好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恒温调节机构很好的提高了装置的可调节性和恒温性,检测机构很好的提高了装置的多功能性和智能检测性,散 热机 构很好的提高了装置的全面散热性,适用于基站散热装置的使用,在未来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下面是一种5G基站散热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5G基站散热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恒温调节装置(7)和容纳腔(8),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所述底座(2)的顶部与装置主体(1)的底部相连,所述底座(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的顶部与底部(2)的底部相连,所述装置主体(1)的表面正前方中间部位嵌入连接有智能控制板(4),所述智能控制板(4)的内壁与装置主体(1)的外壁相连,所述装置主体(1)的表面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自然降温装置(5),所述自然风降温装置(5)的外壁与装置主体(1)的内壁相连,所述自然风降温装置(5)的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进风管(6),所述进风管(6)的外壁与自然风降温装置(5)的外壁相连,所述装置主体(1)的表面一侧嵌入连接有恒温调节装置(7),所述恒温调节装置(7)的外壁与装置主体(1)的内壁相连,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容纳腔(8),所述容纳腔(8)的外壁与装置主体(1)的内壁相连,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主机(9),所述主机(9)的外壁与装置主体(1)的内壁相连,所述装置主体(1)的表面另一侧嵌入连接有箱(10),所述箱门(10)的内壁与装置主体(1)的内壁相连;
所述恒温调节装置(7)的表面底部嵌入连接有智能显示板(701),所述智能显示板(701)的外壁与恒温调节装置(7)的外壁相连,所述智能显示板(701)的表面顶部固定连接有操作开关(702),所述操作开关(702)的外壁与智能显示板(702)的外壁相连,所述恒温调节装置(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恒温机(703),所述恒温机(703)的外壁与恒温调节装置(7)的外壁相连,所述恒温机(703)的顶部中间部位嵌入连接有调节管(705),所述调节管(705)的外壁与恒温机(703)的内壁相连,所述调节管(705)的表面另一侧嵌入连接有恒温轴(704),所述恒温轴(704)的内壁与调节管(705)的外壁相连;
所述容纳腔(8)的内部底部固定连接有散热机(801),所述散热机(801)的外壁与容纳腔(8)的内壁相连,所述散热机(801)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护罩(802),所述护罩(802)的外壁与散热机(801)的外壁相连,所述容纳腔(8)的内部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装置(803),所述驱动装置(803)的外壁与容纳腔(8)的内壁相连,所述驱动装置(803)的底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风扇(804),所述风扇(804)的顶部与驱动装置(803)的底部相连,所述容纳腔(8)的表面顶部一侧贯穿连接有进气管(805),所述进气管(803)的外壁与容纳腔(8)的内壁相连;
所述箱门(10)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合页(1001),所述合页(1001)外壁与箱门(10)的内壁相连,所述箱门(10)的表面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把手(1002),所述把手(1002)的内壁与箱门(10)的外壁相连,所述箱门(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检测装置(1003),所述检测装置(1003)的外壁与箱门(10)的内壁相连,所述检测装置(1003)的表面一侧嵌入连接有指示灯(1004),所述指示灯(1004)的底部与检测装置(1003)的外壁相连,所述检测装置(1003)的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检测机(1005),所述检测机(1005)的外壁与检测装置(1004)的外壁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G基站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表面正前方一侧固定连接有蜂鸣警报器(101),所述蜂鸣警报器(101)的底部与装置主体(1)的外壁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G基站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降温板(201),所述降温板(201)的外壁与底座(2)的内壁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G基站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控制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温度感应器(401),所述温度感应器(401)的外壁与智能控制板(4)的外壁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G基站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风降温装置(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冷凝系统(501),所述冷凝系统(501)的外壁与自然风降温装置(5)的内壁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G基站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另一侧固定连接有LED灯(11),所述LED灯(11)的底部与装置主体(1)的顶部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G基站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601),所述过滤网(601)的外壁与进风管(6)的内壁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G基站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调节装置(7)表面底部的智能显示板(701),智能显示板(701)表面顶部的操作开关(702),恒温调节装置(7)内部的恒温机(703),恒温机(703)的顶部中间部位嵌入连接有调节管(705),调节管(705)表面另一侧的恒温轴(704)共同组成恒温调节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G基站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8)内部底部的散热机(801),散热机(801)顶部一侧的护罩(802),容纳腔(8)内部顶部的驱动装置(803),驱动装置(803)底部中间部位的风扇(804),容纳腔(8)表面顶部一侧的进气管(805)共同组成散热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G基站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门(10)内部一侧的合页(1001),箱门(10)表面中间部位的把手(1002),箱门(10)内部的检测装置(1003),检测装置(1003)表面一侧的指示灯(1004),检测装置(1003)表面一侧的检测机(1005)共同组成检测机构。

说明书全文

一种5G基站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5G基站散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5G基站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4G (LTE-A、WiMax)、3G(UMTS、LTE)和2G(GSMD系统后的延伸。5G的性能目标是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
[0003] 目前通信基站内散热装置大多数都只是简单的将基站室外的空气抽入通过扇进行对基站内的设备散热,或者是通过从外界抽风制冷后进入基站,但都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其进入到进风口单一,进而会造成基站内部的冷热风不够均匀,由于现有的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在实际的使用中也不能进行灵活的操作使用,同时也会大大影响装置内部的功能效果,不便于装置的使用,使用性不强,同时在装置进行散热功能后装置内部并不能进行对温度的保持。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散热分布不均,功能单一,灵活度不高、实用性不强、影响装置内部零件的使用寿命)的问题,提供一种5G基站散热装置。
[0005]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5G基站散热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恒温调节装置和容纳腔,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与装置主体的底部相连,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与底部的底部相连,所述装置主体的表面正前方中间部位嵌入连接有智能控制板,所述智能控制板的内壁与装置主体的外壁相连,所述装置主体的表面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自然风降温装置,所述自然风降温装置的外壁与装置主体的内壁相连,所述自然风降温装置的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外壁与自然风降温装置的外壁相连,所述装置主体的表面一侧嵌入连接有恒温调节装置,所述恒温调节装置的外壁与装置主体的内壁相连,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外壁与装置主体的内壁相连,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主机,所述主机的外壁与装置主体的内壁相连,所述装置主体的表面另一侧嵌入连接有箱,所述箱门的内壁与装置主体的内壁相连。
[0006] 所述恒温调节装置的表面底部嵌入连接有智能显示板,所述智能显示板的外壁与恒温调节装置的外壁相连,所述智能显示板的表面顶部固定连接有操作开关,所述操作开关的外壁与智能显示板的外壁相连,所述恒温调节装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恒温机,所述恒温机的外壁与恒温调节装置的外壁相连,所述恒温机的顶部中间部位嵌入连接有调节管,所述调节管的外壁与恒温机的内壁相连,所述调节管的表面另一侧嵌入连接有恒温轴,所述恒温轴的内壁与调节管的外壁相连。
[0007] 所述容纳腔的内部底部固定连接有散热机,所述散热机的外壁与容纳腔的内壁相连,所述散热机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护罩,所述护罩的外壁与散热机的外壁相连,所述容纳腔的内部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外壁与容纳腔的内壁相连,所述驱动装置的底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风扇,所述风扇的顶部与驱动装置的底部相连,所述容纳腔的表面顶部一侧贯穿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外壁与容纳腔的内壁相连。
[0008] 所述箱门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合页,所述合页外壁与箱门的内壁相连,所述箱门的表面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内壁与箱门的外壁相连,所述箱门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的外壁与箱门的内壁相连,所述检测装置的表面一侧嵌入连接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的底部与检测装置的外壁相连,所述检测装置的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检测机,所述检测机的外壁与检测装置的外壁相连。
[0009] 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的表面正前方一侧固定连接有蜂鸣警报器,所述蜂鸣警报器的底部与装置主体的外壁相连。
[0010]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降温板,所述降温板的外壁与底座的内壁相连。
[0011] 优选的,所述智能控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温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的外壁与智能控制板的外壁相连。
[0012] 优选的,所述自然风降温装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冷凝系统,所述冷凝系统的外壁与自然风降温装置的内壁相连。
[0013] 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另一侧固定连接有LED灯,所述LED灯的底部与装置主体的顶部相连。
[0014] 优选的,所述进风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外壁与进风管的内壁相连。
[0015] 优选的,所述恒温调节装置表面底部的智能显示板,智能显示板表面顶部的操作开关,恒温调节装置内部的恒温机,恒温机的顶部中间部位嵌入连接有调节管,调节管表面另一侧的恒温轴共同组成恒温调节机构。
[0016] 优选的,所述容纳腔内部底部的散热机,散热机顶部一侧的护罩,容纳腔内部顶部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底部中间部位的风扇,容纳腔表面顶部一侧的进气管共同组成散热机构。
[0017] 优选的,所述箱门内部一侧的合页,箱门表面中间部位的把手,箱门内部的检测装置,检测装置表面一侧的指示灯,检测装置表面一侧的检测机共同组成检测机构。
[0018]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中,恒温调节装置表面底部的智能显示板,智能显示板表面顶部的操作开关,恒温调节装置内部的恒温机,恒温机的顶部中间部位嵌入连接有调节管,调节管表面另一侧的恒温轴共同组成恒温调节机构,由于在现有的装置中,装置的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在实际的使用中也不能进行灵活的操作使用,同时也会大大影响装置内部的功能效果,不便于装置的使用,同时在装置进行散热功能后装置内部并不能进行对温度的保持,同时在装置进行散热后,没有多长的时间装置就要进行第二次的散热,通过设置恒温调节机构,在装置主体的表面一侧安装恒温调节装置,在恒温调节装置的表面底部安装智能显示板和操作开关,通过智能显示板和操作开关,在装置进行散热后恒温调节装置开始启动,对散热后的温度进行调节,同时在恒温调节装置的内部安装恒温轴和调节管进行对内部温度的调节,防止装置在散热后冷却而在操作长久后又开始升温,而装置的温度忽高忽低容易导致装置内部零件的烧坏,将装置内部的温度保持在一定的平衡的温度中,很好的提高了装置的多功能性和温度调节性。
[0019] 2.本发明中,容纳腔内部底部的散热机,散热机顶部一侧的护罩,容纳腔内部顶部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底部中间部位的风扇,容纳腔表面顶部一侧的进气管共同组成散热机构,目前通信基站内散热装置大多数都只是简单的将基站室外的空气抽入通过风扇进行对基站内的设备散热,或者是通过从外界抽风制冷后进入基站,但都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其进入到进风口单一,进而会造成基站内部的冷热风不够均匀,对于内部设有众多电路元件的基站来说,当其中的一个电路元件不同位置处出现温差,就会造成电路元件损坏,不便于装置的实际使用,通过设置散热机构,在装置内部安装容纳腔,在容纳腔的内部安装散热机,容纳腔表面顶部一侧安装进气管,同时在散热机的顶部两侧安装护罩,在进气管进入热气后通过散热机进行散热工作,同时散热机顶部两侧的护罩将要进行冷却的热气流进行对集中,便于散热机的散热集中工作,提高了散热工作效率,同时在散热机的顶部中间部位安装风扇,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通过风扇进行对顶部的热气流进行向下吹动,防止热气流在顶部一使得散热机并不能进行散热,很好的提高了装置的散热性和灵活性。
[0020] 3.本发明中,箱门内部一侧的合页,箱门表面中间部位的把手,箱门内部的检测装置,检测装置表面一侧的指示灯,检测装置表面一侧的检测机共同组成检测机构,由于在现有的装置中,装置功能单一,由于装置是安装进入基站内部,因此工作人员并不能对装置进行及时的检测,同时在安装进入基站后工作人员也不能对装置进行便捷的检测,在进行检查时必须进过繁琐的步骤,检测的困难度因此也提高,进而工作人员也只能进行对装置定期的人工检测,通过设置检测机构,在装置主体的表面另一侧安装箱门,在箱门的内部一侧安装合页,通过合页箱门可以在工作人员进行检测工作时灵活的打开,在箱门的内部安装有检测装置,检测装置表面一侧安装指示灯,同时检测装置表面一侧安装有检测机,通过检测装置和检测机进行对装置内部智能化的自动检测,在没有工作人员进行人工检测时可以灵活的通过自身的检测机构进行每天的检测,提高装置的自动化和多功能性,进而检测装置表面一侧的指示灯可以在检测机构检测出有问题后进行闪动照明并且反应给装置主体顶部的蜂鸣警报器,很好的提高了装置的自动性和智能检测性。
[0021] 4、本发明中,装置主体的表面正前方一侧固定连接有蜂鸣警报器,蜂鸣警报器的底部与装置主体的外壁相连,由于在现有的装置中,在装置安装进入基站后,工作人员并不能对装置进行每天的检测测试,因此装置在操作一段时间后工作人员在进行定期的检测,防止装置发生事故,灵敏度不高,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发生事故工作人员也不能及时的进行调整,防止装置的损坏影响实际的使用,通过设置蜂鸣警报器,在装置主体的表面正前方安装蜂鸣警报器,通过蜂鸣警报器对装置进行警报,在装置发生特殊的情况后并不能进行正常的操作,因此及时的发生警报,提醒工作人员进行检测并且做出及时的解决方法,防止装置进一步的损坏,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很好的提高了装置的警报性。
[0022] 5.本发明中,底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降温板,降温板的外壁与底座的内壁相连,由于在现有的装置中,由于基站在实际的使用中,往往产生的热量也是比较的高,在装置安装进入基站内部后对外壁的通风性更加的减弱,因此装置自身的热量很难散发出去,对装置的使用寿命大大减弱, 通过设置降温板,在底座的内部安装降温板,通过降温板在装置启动后可以将热量进行一部分的降温,进而减轻对装置整体的降温,维护装置的使用寿命,减轻对装置的伤害度,很好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散热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侧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 图中标记:1、装置主体,101、蜂鸣警报器,2、底座,201、降温板,3、支撑架,4、智能控制板,401、温度感应器,5、自然风降温装置,501、冷凝系统,6、进风管,601、过滤网,7、恒温调节装置,701、智能显示板,702、操作开关,703、恒温机,704、恒温轴,705、调节管,8、容纳腔,801、散热机,802、护罩,803、驱动装置,804、风扇,805、进气管,9、主机,10、箱门,1001、合页,1002、把手,1003、检测装置,1004、指示灯,1005、检测机,11、LED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6]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27]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5G基站散热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恒温调节装置7和容纳腔8,装置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底座2的顶部与装置主体1的底部相连,底座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3,支撑架3的顶部与底部2的底部相连,装置主体1的表面正前方中间部位嵌入连接有智能控制板4,智能控制板4的内壁与装置主体1的外壁相连,装置主体1的表面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自然风降温装置5,自然风降温装置5的外壁与装置主体1的内壁相连,自然风降温装置5的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进风管6,进风管6的外壁与自然风降温装置5的外壁相连,装置主体1的表面一侧嵌入连接有恒温调节装置7,恒温调节装置7的外壁与装置主体1的内壁相连,装置主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容纳腔8,容纳腔8的外壁与装置主体1的内壁相连,装置主体1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主机9,主机9的外壁与装置主体1的内壁相连,装置主体1的表面另一侧嵌入连接有箱门10,箱门10的内壁与装置主体1的内壁相连。
[0028] 恒温调节装置7的表面底部嵌入连接有智能显示板701,智能显示板701的外壁与恒温调节装置7的外壁相连,智能显示板701的表面顶部固定连接有操作开关702,操作开关702的外壁与智能显示板702的外壁相连,恒温调节装置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恒温机703,恒温机703的外壁与恒温调节装置7的外壁相连,恒温机703的顶部中间部位嵌入连接有调节管705,调节管705的外壁与恒温机703的内壁相连,调节管705的表面另一侧嵌入连接有恒温轴704,恒温轴704的内壁与调节管705的外壁相连。
[0029] 容纳腔8的内部底部固定连接有散热机801,散热机801的外壁与容纳腔8的内壁相连,散热机801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护罩802,护罩802的外壁与散热机801的外壁相连,容纳腔8的内部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装置803,驱动装置803的外壁与容纳腔8的内壁相连,驱动装置803的底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风扇804,风扇804的顶部与驱动装置803的底部相连,容纳腔8的表面顶部一侧贯穿连接有进气管805,进气管803的外壁与容纳腔8的内壁相连。
[0030] 箱门10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合页1001,合页1001外壁与箱门10的内壁相连,箱门10的表面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把手1002,把手1002的内壁与箱门10的外壁相连,箱门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检测装置1003,检测装置1003的外壁与箱门10的内壁相连,检测装置1003的表面一侧嵌入连接有指示灯1004,指示灯1004的底部与检测装置1003的外壁相连,检测装置1003的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检测机1005,检测机1005的外壁与检测装置1004的外壁相连。
[0031] 优选的,装置主体1的表面正前方一侧固定连接有蜂鸣警报器101,蜂鸣警报器101的底部与装置主体1的外壁相连,由于在现有的装置中,在装置安装进入基站后,工作人员并不能对装置进行每天的检测测试,因此装置在操作一段时间后工作人员在进行定期的检测,防止装置发生事故,灵敏度不高,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发生事故工作人员也不能及时的进行调整,防止装置的损坏影响实际的使用,通过设置蜂鸣警报器101,在装置主体1的表面正前方安装蜂鸣警报器101,通过蜂鸣警报器101对装置进行警报,在装置发生特殊的情况后并不能进行正常的操作,因此及时的发生警报,提醒工作人员进行检测并且做出及时的解决方法,防止装置进一步的损坏,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很好的提高了装置的警报性。
[0032] 优选的,底座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降温板201,降温板201的外壁与底座2的内壁相连,由于在现有的装置中,由于基站在实际的使用中,往往产生的热量也是比较的高,在装置安装进入基站内部后对外壁的通风性更加的减弱,因此装置自身的热量很难散发出去,对装置的使用寿命大大减弱, 通过设置降温板201,在底座2的内部安装降温板201,通过降温板201在装置启动后可以将热量进行一部分的降温,进而减轻对装置整体的降温,维护装置的使用寿命,减轻对装置的伤害度,很好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33] 优选的,智能控制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温度感应器401,温度感应器401的外壁与智能控制板4的外壁相连,由于在现有的装置中,装置必须进行毫无休息的工作状态,因此在装置经过长时间的工作后床上较大的散热,此时散热机也要进入一直的工作状态,但在实际的操作中装置产生较大的热量,散热机进行及时的散热,装置散热后回到正常温度时散热机并不会停止工作,因此在实际的操作中,往往会此中间浪费大量的成本与能源,不便于装置的实施,通过设置温度感应器401,在智能控制板4的底部安装温度感应器401,通过温度感应器401在装置产生过高热量后及时感应显示,提醒散热装置进行对的时间段的散热,因此温度回归正常后,温度感应器401进行显示停止散热装置的散热工作,进而使得散热功能的使用效果,同时减轻对装置的散热能源的浪费,减轻成本,很好的提高了装置的便捷性。
[0034] 优选的,自然风降温装置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冷凝系统501,冷凝系统501的外壁与自然风降温装置5的内壁相连,由于在现有的装置中,装置是安装在基站内部,因此装置内部的自然风也是有温度的,而装置内部本身就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同时装置内部进入自然风的理由本就是为了降低装置内部的热量,因此进入的自然风也是热的反而是不利的,通过设置冷凝系统501,在自然风降温装置5的内部安装冷凝系统501,通过冷凝系统501对进入的自然风进行冷凝、降温,使得装置设有自然风进入的功能达到使用效果,很好的提高了装置的多功能性。
[0035] 优选的,装置主体1的顶部另一侧固定连接有LED灯11,LED灯11的底部与装置主体1的顶部相连,由于在现有的装置中,在装置中功能性单一,并且在实际的操作中也存在一定大的局限性,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由于装置进入基站后内部并没有自身的照明功能,因此在工作人员进行对装置的检查时必须要工作人员带上照明装置,同时在工作人员进行检测时并没有多余的手拿取照明装置,因此导致于工作人员可能要进行单手的检测工作,同时大大降低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危险度,安全性不高,通过设置LED等11,在装置主体1的顶部另一侧安装LED灯11,通过设置自身的照明装置后在实际的工作中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防止了工作人员在进行对装置检测工作时的危险,很好的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体现了装置的照明性。
[0036] 优选的,进风管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601,过滤网601的外壁与进风管6的内壁相连,由于在现有的装置中,由于装置是安装在基站内部,因此装置并不能直接的对内部空气的流通,而在基站内部流通的空气存留有较多的装置自身产生的有温度的空气盒较多的杂质,在吸进装置内部后容易影响装置内部的零件,在杂质存留过多后进行堆积不能进行清理,危害装置内部零件的使用寿命,降低装置的使用寿命,实用性不强,通过设置过滤网601,在进风管6的内部安装过滤网601,通过过滤网601在进风管6进行对外部通风时进行对外部风基础的过滤,将外部的杂质进行过滤后在进入装置内部,防止杂质的堆积缩短装置的寿命,很好的提高了装置的过滤性。
[0037] 优选的,恒温调节装置7表面底部的智能显示板701,智能显示板701表面顶部的操作开关702,恒温调节装置7内部的恒温机703,恒温机703的顶部中间部位嵌入连接有调节管705,调节管705表面另一侧的恒温轴704共同组成恒温调节机构,由于在现有的装置中,装置的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在实际的使用中也不能进行灵活的操作使用,同时也会大大影响装置内部的功能效果,不便于装置的使用,同时在装置进行散热功能后装置内部并不能进行对温度的保持,同时在装置进行散热后,没有多长的时间装置就要进行第二次的散热,通过设置恒温调节机构,在装置主体1的表面一侧安装恒温调节装置7,在恒温调节装置7的表面底部安装智能显示板701和操作开关702,通过智能显示板701和操作开关702,在装置进行散热后恒温调节装置7开始启动,对散热后的温度进行调节,同时在恒温调节装置7的内部安装恒温轴704和调节管705进行对内部温度的调节,防止装置在散热后冷却而在操作长久后又开始升温,而装置的温度忽高忽低容易导致装置内部零件的烧坏,将装置内部的温度保持在一定的平衡的温度中,很好的提高了装置的多功能性和温度调节性。
[0038] 优选的,容纳腔8内部底部的散热机801,散热机801顶部一侧的护罩802,容纳腔8内部顶部的驱动装置803,驱动装置803底部中间部位的风扇804,容纳腔8表面顶部一侧的进气管805共同组成散热机构,目前通信基站内散热装置大多数都只是简单的将基站室外的空气抽入通过风扇进行对基站内的设备散热,或者是通过从外界抽风制冷后进入基站,但都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其进入到进风口单一,进而会造成基站内部的冷热风不够均匀,对于内部设有众多电路元件的基站来说,当其中的一个电路元件不同位置处出现温差,就会造成电路元件损坏,不便于装置的实际使用,通过设置散热机构,在装置内部安装容纳腔8,在容纳腔8的内部安装散热机801,容纳腔8表面顶部一侧安装进气管805,同时在散热机801的顶部两侧安装护罩802,在进气管805进入热气后通过散热机801进行散热工作,同时散热机801顶部两侧的护罩将要进行冷却的热气流进行对集中,便于散热机801的散热集中工作,提高了散热工作效率,同时在散热机的顶部中间部位安装风扇804,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通过风扇804进行对顶部的热气流进行向下吹动,防止热气流在顶部一角使得散热机801并不能进行散热,很好的提高了装置的散热性和灵活性。
[0039] 优选的,箱门10内部一侧的合页1001,箱门10表面中间部位的把手1002,箱门10内部的检测装置1003,检测装置1003表面一侧的指示灯1004,检测装置1003表面一侧的检测机1005共同组成检测机构,由于在现有的装置中,装置功能单一,由于装置是安装进入基站内部,因此工作人员并不能对装置进行及时的检测,同时在安装进入基站后工作人员也不能对装置进行便捷的检测,在进行检查时必须进过繁琐的步骤,检测的困难度因此也提高,进而工作人员也只能进行对装置定期的人工检测,通过设置检测机构,在装置主体1的表面另一侧安装箱门10,在箱门10的内部一侧安装合页1001,通过合页1001箱门10可以在工作人员进行检测工作时灵活的打开,在箱门10的内部安装有检测装置1003,检测装置1003表面一侧安装指示灯1004,同时检测装置1003表面一侧安装有检测机1005,通过检测装置1003和检测机1005进行对装置内部智能化的自动检测,在没有工作人员进行人工检测时可以灵活的通过自身的检测机构进行每天的检测,提高装置的自动化和多功能性,进而检测装置1003表面一侧的指示灯1004可以在检测机构检测出有问题后进行闪动照明并且反应给装置主体1顶部的蜂鸣警报器101,很好的提高了装置的自动性和智能检测性。
[0040] 工作原理:首先,通过设置检测机构,在装置主体1的表面另一侧安装箱门10,在箱门10的内部一侧安装合页1001,通过合页1001箱门10可以在工作人员进行检测工作时灵活的打开,在箱门10的内部安装有检测装置1003,检测装置1003表面一侧安装指示灯1004,同时检测装置1003表面一侧安装有检测机1005,通过检测装置1003和检测机1005进行对装置内部智能化的自动检测,在没有工作人员进行人工检测时可以灵活的通过自身的检测机构进行每天的检测,提高装置的自动化和多功能性,进而检测装置1003表面一侧的指示灯1004可以在检测机构检测出有问题后进行闪动照明并且反应给装置主体1顶部的蜂鸣警报器101,很好的提高了装置的自动性和智能检测性;
然后,通过设置散热机构,在装置内部安装容纳腔8,在容纳腔8的内部安装散热机801,容纳腔8表面顶部一侧安装进气管805,同时在散热机801的顶部两侧安装护罩802,在进气管805进入热气后通过散热机801进行散热工作,同时散热机801顶部两侧的护罩将要进行冷却的热气流进行对集中,便于散热机801的散热集中工作,提高了散热工作效率,同时在散热机的顶部中间部位安装风扇804,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通过风扇804进行对顶部的热气流进行向下吹动,防止热气流在顶部一角使得散热机801并不能进行散热,很好的提高了装置的散热性和灵活性;
接着,通过设置恒温调节机构,在装置主体1的表面一侧安装恒温调节装置7,在恒温调节装置7的表面底部安装智能显示板701和操作开关702,通过智能显示板701和操作开关
702,在装置进行散热后恒温调节装置7开始启动,对散热后的温度进行调节,同时在恒温调节装置7的内部安装恒温轴704和调节管705进行对内部温度的调节,防止装置在散热后冷却而在操作长久后又开始升温,而装置的温度忽高忽低容易导致装置内部零件的烧坏,将装置内部的温度保持在一定的平衡的温度中,很好的提高了装置的多功能性和温度调节性;
紧接着,通过设置LED等11,在装置主体1的顶部另一侧安装LED灯11,通过设置自身的照明装置后在实际的工作中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防止了工作人员在进行对装置检测工作时的危险,很好的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体现了装置的照明性;
最后,通过设置过滤网601,在进风管6的内部安装过滤网601,通过过滤网601在进风管
6进行对外部通风时进行对外部风基础的过滤,将外部的杂质进行过滤后在进入装置内部,防止杂质的堆积缩短装置的寿命,很好的提高了装置的过滤性,这就是该种5G基站散热装置的工作原理。
[004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