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复合材料 / 可湿性粉剂 / 复合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复合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阅读:898发布:2020-05-08

专利汇可以提供复合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出一种复合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属于 农药 杀虫剂 领域,该杀虫组合物包括有效成分和辅助成分,有效成分为甲维盐和双丙环虫酯,甲维盐和双丙环虫酯的重量比为10:1~1:30。有效成分甲维盐和双丙环虫酯在所述杀虫组合物中所占的重量百分含量为5%~85%,辅助成分包括载体和助剂。本发明通过甲维盐和双丙环虫酯的合理复配,对 水 稻、茶叶、蔬菜以及果树上的飞虱、叶蝉和蓟 马 等刺吸式 害虫 效果良好,与单一制剂相比,具有更为显著的杀虫效果和显著的增效作用,降低了农药使用量,从而降低了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有利于害虫抗药性的治理,具有较大的推广和使用前景。,下面是复合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复合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效成分和辅助成分,有效成分包括甲维盐和双丙环虫酯,甲维盐和双丙环虫酯的重量比为10:1~1: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甲维盐和双丙环虫酯的重量比为1: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甲维盐和双丙环虫酯在所述复合杀虫组合物中所占的重量百分含量为5~8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辅助成分包括载体和助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为、填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至少包括一种表面活性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或渗透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还包括防冻剂、增稠剂、稳定剂、崩解剂或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复合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杀虫组合物的剂型为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或微乳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或微乳剂。
10.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杀虫组合物在杀灭田间稻飞虱的应用。

说明书全文

复合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用杀虫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含有单一活性成分的杀虫剂品种在农用杀虫剂防治上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如杀虫范围窄。防治效果差,施药量大,次数多易引起抗药性以及加重环境污染等问题。对于防治农业上产生抗性的刺吸式害虫,一种办法是推出新的与现有品种无交互抗性的新成分。但是,新的有效成分的开发成本较高,开发周期长,而且永远都跟不上害虫产生抗性的速度。其它的办法比如作物布局调整,不同农药轮换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真正起到明显的效果。
[0003] 甲维盐全称甲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具有可增强神经质如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从而使大量氯离子进入神经细胞,使细胞功能丧失,扰乱神经传导,使得幼虫在接触上停止进食,发生不可逆转的麻痹,在3-4d内达到最高致死率。由于它和土壤结合紧密,不淋溶,在环境中也不积累,可以通过跨层流(Translaminar)运动转移,极易被作物吸收并渗透到表皮,使施用药物有长期残效,在10d以上又出现第二个杀虫致死率高峰,同时很少受环境因素如、雨等影响。
[0004] 双丙环虫酯是丙烯类化合物,是日本明治制药株式会社和日本北里研究所共同开发的一种全新结构且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杀虫剂,具有起效快、高效、光谱等特点。双丙环虫酯能快速抑制昆虫取食,有效降低因昆虫介体传播的病毒病和细菌性病害;具有对害虫的多种虫态均有效(对卵无效),具有优秀的叶片渗透能;其剂型独特,耐雨冲刷,可用于蔬菜、果树、中耕作物及观赏植物等。另外,该化合物特别适用于防治易产生抗药性的害虫,如桃树蚜虫花棉蚜等;对于防治烟类、有机磷类、菊酯类和吡蚜产生抗性的害虫具有卓越的功效。
[0005] 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害虫最常见的方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可以提高防治效果,扩大防治范围,减少有效成分的用量,节约用药成本,降低环境污染,是综合防治刺吸式害虫的重要手段。甲维盐和双丙环虫酯单一使用时,均有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目前没有关于二者的复配药物,用于防治刺吸式害虫的其它杀虫剂药物组合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甲维盐和双丙环虫酯的复合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选取有效成分甲维盐和双丙环虫酯进行复配,具有杀虫活性高效、速效性高、低毒、环保等特点。
[0007]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复合杀虫组合物,包括有效成分和辅助成分,有效成分包括甲维盐和双丙环虫酯,甲维盐和双丙环虫酯的重量比为10:1~1:30。
[0008] 作为优选,有效成分甲维盐和双丙环虫酯的重量比为1:1~10。
[0009] 作为优选,有效成分甲维盐和双丙环虫酯在所述复合杀虫组合物中所占的重量百分含量为5~85%。
[0010] 作为优选,辅助成分包括载体和助剂。
[0011] 作为优选,所述载体为水、填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2] 作为优选,所述助剂至少包括一种表面活性剂
[0013] 作为优选,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或渗透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4] 作为优选,所述助剂还包括防冻剂、增稠剂、稳定剂、崩解剂或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5] 作为优选,所述复合杀虫组合物的剂型为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或微乳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或微乳剂。
[0016]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上述复合杀虫组合物在杀灭田间稻飞虱的应用。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8] 1、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杀虫剂组合物由于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所以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0019] 2、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杀虫剂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田间使用量下降,降低了生产和使用成本,减少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显著降低了对环境中有益生物的危害;
[0020] 3、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杀虫剂组合物中两种有效成分的作用机理不同,降低了对害虫单一选择的压力,有利于克服害虫抗性产生和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速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杀虫组合物,包括有效成分和辅助成分,有效成分包括甲维盐和双丙环虫酯,甲维盐和双丙环虫酯的重量比为10:1~1:30。
[0023]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确保复配杀虫组合物的良好的杀虫效果和增效效果,有效成分甲维盐和双丙环虫酯的重量比设定为10:1~1:30。在上述范围内,有效成分的杀虫效果均表现为较好的加成或增效作用,例如,有效成分甲维盐与双丙环虫酯的重量比可以为:10:1,5:1,1:1,1:3,1:5,1:10,1:15,1:20,1:25,1:30等。但可以理解的是,随着使用过程中有效成分浓度的选择不同,上述甲维盐与双丙环虫酯的比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在上述重量比范围内做选择任意的数值比例。
[0024]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有效成分甲维盐和双丙环虫酯的重量比为1:1~10。
[0025] 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有效成分甲维盐和双丙环虫酯的重量比优选为1:1~10,例如有效成分甲维盐与双丙环虫酯的重量比可以为:1:1,1:2,1:3,1:4,1:5,1:6,1:7,1:8,1:9,1:10等。在上述优选比例内,均能取得良好的杀虫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在上述重量比范围内做选择任意的数值比例进行配制。
[0026]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有效成分甲维盐和双丙环虫酯在所述复合杀虫组合物中所占的重量百分含量为5~85%。
[0027] 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有效成分甲维盐和双丙环虫酯在所述杀虫组合物中所占的重量百分含量为5%~85%,具体的添加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施用的面积和种类而定,例如甲维盐和双丙环虫酯的质量可占到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或85%等数值,或者是上述限定范围内的其它任一数值。
[0028]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辅助成分包括载体和助剂。
[0029]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载体为水、填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0]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助剂至少包括一种表面活性剂。
[0031]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或渗透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2] 所述助剂包括溶剂、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防冻剂、增稠剂、稳定剂、消泡剂、崩解剂、填料等,以及其他有利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药效发挥的物质。
[0033] 所述溶剂选自N,N-二甲基甲酰胺、环己酮、癸酰胺、溶剂油S-150、环保溶剂ETB、乙醇、三甲基环己酮、N-辛基吡咯烷酮、N-甲基吡咯烷酮、丙醇、丁醇、乙二醇、二乙二醇、乙二醇甲醚、丁醚、植物油、矿物油、乙酸乙酯或乙腈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34] 所述乳化剂选自OP系列磷酸酯(壬基酚聚乙烯醚磷酸酯)、600#磷酸酯(苯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烯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三乙醇胺盐、农乳400#(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农乳700#(烷基酚甲树脂聚氧乙基醚)、宁乳36#(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农乳1600#(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BY系列(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农乳33#(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司盘系列(山梨醇酐单硬脂酸)、吐温系列(失水山梨醇脂酸酯聚氧乙烯醚)或AEO系列(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35] 所述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苯磺酸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醚或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36] 所述润湿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拉开粉BX、润湿渗透剂F、皂粉、蚕沙或无患子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37] 所述填料选自高岭土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淀粉或轻质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38] 所述增稠剂选自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改性淀粉、黄原胶、膨润土、二氧化硅硅酸镁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39] 所述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或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40] 所述消泡剂选自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10~C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或C8~C10脂肪醇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41] 所述崩解剂选自膨润土、尿素、硫酸铵、氯化铝、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乳糖、柠檬酸、丁二酸或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42] 所述稳定剂选自环氧大豆油,环氧氯丙烷、BHT、乙酸乙酯,磷酸三苯酯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43]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助剂还包括防冻剂、增稠剂、稳定剂、崩解剂或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0044]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复合杀虫组合物的剂型为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或微乳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或微乳剂。
[0045]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上述复合杀虫组合物在杀灭田间稻飞虱的应用。
[0046]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杀虫组合物的杀虫谱不仅局限于田间的稻飞虱,同时还对水稻、茶叶、蔬菜及果树上的多种刺吸式害虫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尤其对蚜虫、蓟马及叶蝉等的杀灭效果更佳。
[0047] 本发明尝试了甲维盐与胺菊酯、烯丙菊酯及拟除虫菊酯等酯类类似物进行复配,通过设置不同的配比开展实验,但最终得到的实验结果均未取得良好的杀虫效果,同时其中某些酯类类似物还具有刺激性强、安全性低等缺陷,因此本发明最终选取的两种有效成分,即甲维盐与双丙环虫酯,二者复配得到一种复合杀虫组合物,不仅具有良好的增效作用和杀虫效果,同时还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且对环境友好,在杀虫剂领域拥有很大的推广与应用前景。
[0048] 为了更清楚详细地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复合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田间药效的处理剂量均为有效成分用量。
[0049] 实施例1:30%水分散粒剂
[0050] Q1、组合物配比:
[0051] 有效成分:甲维盐5%、双丙环虫酯25%;
[0052] 辅助成分:润湿剂十二烷苯磺酸钠4%、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4%、分散剂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为5%、填料凹凸棒土余量。
[0053] Q2、主要设备:
[0054] 混合机、气流粉碎机、挤压造粒机。
[0055] Q3、制备方法:
[0056] 按比例称取有效成分甲维盐和双丙环虫酯加入载体中,并向其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和其它功能性助剂,进行混合,然后经气流粉碎后再造粒制得水分散粒剂,即为含甲维盐和双丙环虫酯的复合杀虫组合物成品。
[0057] 实施例2:18%悬浮剂
[0058] P1、组合物配比:
[0059] 有效成分:甲维盐3%、双丙环虫酯15%;
[0060] 辅助成分:润湿分散剂嵌段聚醚3%、分散剂羧酸盐2%、润湿剂甲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1%、增稠剂为黄原胶和硅酸镁铝,用量分别为0.2%和2%、防冻剂丙二醇5%、防腐剂0.2%、消泡剂0.2%,以及水余量。
[0061] P2、主要设备:
[0062] 混合机、剪切机、卧式磨砂机。
[0063] P3、制备方法:
[0064] 按比例称取甲维盐和双丙环虫酯与其他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防腐剂、水等混合,经剪切后加入卧式磨砂机进行2~3h砂磨,之后加入消泡剂继续剪切,制得悬浮剂产品,即为含甲维盐和双丙环虫酯的复合杀虫组合物成品。
[0065] 实施例3:12%微乳剂
[0066] R1、组合物配比:
[0067] 有效成分:甲维盐2%、双丙环虫酯10%;
[0068] 辅助成分:环保溶剂ETB 20%、S-150 15%、乳化剂KT、农乳601#和By125分别为5%、4%和2%、水余量。
[0069] R2、主要设备:
[0070] 搅拌混合釜:搪瓷反应釜、不锈搅拌釜等。
[0071] R3、制备方法:
[0072] 按比例称取有效成分甲维盐和双丙环虫酯加入载体中,并在其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在搅拌混合釜中使其呈现均匀油相,然后再慢慢搅拌下加入水搅拌至透明状态即可,即为含甲维盐和双丙环虫酯的复合杀虫组合物成品。
[0073] 实施例4:50%水分散粒剂
[0074] S1、组合物配比:
[0075] 有效成分:甲维盐5%、双丙环虫酯45%;
[0076] 辅助成分:润湿剂十二烷硫酸钠4%、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8%、填料白炭黑24%、填料高岭土余量。
[0077] S2、主要设备:
[0078] 混合机、气流粉碎机、挤压造粒机。
[0079] S3、制备方法:
[0080] 按比例称取有效成分甲维盐和双丙环虫酯加入载体中,并向其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和其它功能性助剂,进行混合,然后经气流粉碎后再造粒制得水分散粒剂,即为复合杀虫组合物的成品。
[0081] 实施例5:25%悬浮剂
[0082] T1、组合物配比:
[0083] 有效成分:甲维盐5%、双丙环虫酯20%;
[0084] 辅助成分:润湿分散剂羧酸盐5%、润湿分散剂磺酸盐3%、润湿分散剂磷酸酯2%、增稠剂为黄原胶和硅酸镁铝,用量分别为0.2%和1.8%、防冻剂丙二醇4%、防腐剂0.2%、消泡剂0.2%,以及水余量。
[0085] T2、主要设备:
[0086] 混合机、剪切机、卧式磨砂机。
[0087] T3、制备方法:
[0088] 按比例称取甲维盐和双丙环虫酯与其他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防腐剂、水等混合,经剪切后加入卧式磨砂机进行2~3h砂磨,之后加入消泡剂继续剪切,制得悬浮剂产品,即为复合杀虫组合物的成品。
[0089] 实施例6:15%微乳剂
[0090] Y1、组合物配比:
[0091] 有效成分:甲维盐3%、双丙环虫酯12%;
[0092] 辅助成分:溶剂选用环己酮和溶剂油150分别为8%和25%、乳化剂选用KT、农乳601#和5500分别为4%,4%和2%、水余量。
[0093] Y2、主要设备:
[0094] 搅拌混合釜:搪瓷反应釜、不锈钢搅拌釜等。
[0095] Y3、制备方法:
[0096] 按比例称取有效成分甲维盐和双丙环虫酯加入载体中,并在其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在搅拌混合釜中使其呈现均匀油相,然后再慢慢搅拌下加入水搅拌至透明状态即可,即为复合杀虫组合物的成品。
[0097] 对比例1
[0098] 有效成分:双丙环虫酯20%。
[0099] 制备方法:按比例称取双丙环虫酯,然后按照实施例1提供的方法制备得到双丙环虫酯杀虫剂。
[0100] 对比例2
[0101] 有效成分:甲维盐3%。
[0102] 制备方法:按比例称取甲维盐,然后按照实施例2提供的方法制备得到甲维盐杀虫剂。
[0103] 室内毒力测定
[0104] 本发明先通过室内毒力测定,采用浸虫法,将甲维盐和双丙环虫酯原药,配置成5个系列浓度的药液。选择室内培养、龄期一致的桃蚜若虫,将靶标昆虫浸入药液10s后,用滤纸吸取多余药液,将试虫转移至正常条件下饲养,每处理重复4次,每重复浸虫10头,以清水处理为对照。24h后检查死、活虫数,对照组死亡率小于20%的试验为有效试验。
[0105] 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各处理的死亡率。求出毒力回归方程、致死中浓度、相关系数等,并用孙沛法求出共毒系数(CTC值)。
[0106]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50/供试药剂LC50)X100。
[0107]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X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X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0108]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X100。
[0109] 按照NY/T1154.7-2006杀虫剂联合作用划分标准: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0110] 试验结果见表1。
[0111] 表1甲维盐和双丙环虫酯对桃蚜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
[0112]
[0113] 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组合物对桃蚜具有很高的活性,甲维盐与双丙环虫酯在10:1~1:30之间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这说明该组合物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质量比为1:1~1:10范围内,共毒系数均在160以上,说明增效作用更为明显,可见甲维盐与双丙环虫酯复配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0114] 田间试验防治稻飞虱的药效试验
[0115]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有效防治效果,下面使用上述实施例药剂与20%双丙环虫酯悬浮剂、3%甲维盐微乳剂对稻飞虱进行田间药效防治,试验结果如下表2所示。
[0116] 本田间药效试验设实施药剂、对比药剂、清水等共5个处理,各试验小区面积为50m2,每处理4个重复,小区随机排列。每个小区之间以及试验田周围都设有0.5m保护行。使用人工喷雾的方法对甘蓝进行施药,施药前1天调查、施药后3天、7天及14天各调查1次,共4次。调查方法采取五点取样法。每小区定点调查10株作物,调查虫口基数和残存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如下:
[0117]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虫数-施药后虫数)/施药前虫数]×100
[0118] 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0119] 校正防效(%)=[(处理区防效-对照区防效)/(100-对照区防效)]×100[0120] 表2不同处理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0121]
[0122] 从表2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实施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对比药剂,施药7天后,实施例药剂对稻飞虱达到较好的防效在95%左右以上;施药14天后,实施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效仍然在90%以上;而对比药剂防效较好才达到80.34%,且持效时间短,施药14天后防效不到60%,这表明甲维盐与双丙环虫酯复配杀虫剂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而且持效时间明显长于单一药剂。实验表明,该复配组合物明显降低药剂使用量,减少了生产成本、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另外,试验期间田间观察,实施例药剂各处理药液对作物生长无影响,对周围有益生物安全,与环境相容性好。由此可见,甲维盐与双丙环虫酯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复配杀虫产品。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