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复合材料 / 可湿性粉剂 / 一种含有氟吡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一种含有氟吡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阅读:513发布:2024-01-2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含有氟吡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 农药 复配领域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A)氟吡菌酰胺与(B)选自苯醚甲环唑、己唑醇、腈菌唑、三环唑、代森锰锌中的任一种杀菌活性成分复配,两种有效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70~1:1~70,优选重量百分比为30~5:30~60。杀菌组合物制剂中有效成分总的 质量 百分含量为5%~90%,优选为40%~70%,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用已知的方法可制备成 可湿性粉剂 、 乳油 、悬浮剂、 水 分散粒剂、水乳剂或微乳剂。该杀菌组合物可用于防治多种蔬菜、小麦等谷物和果树上的 白粉病 、霜霉病、锈病、叶斑类病害、黑星病、腐烂病等由病菌引起的病害。,下面是一种含有氟吡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为(A)氟吡菌酰胺与(B)选自苯醚甲环唑、己唑醇、腈菌唑、三环唑、代森锰锌中的任一种杀菌活性成分复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有效成分A与B的重量百分比为70~1:1~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有效成分A与B的重量百分比优选为30~5:30~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除了有效成分A和B外,本发明的组合物的制剂中还包括溶剂、分散剂、乳化剂、稳定剂、防冻剂、湿润剂等公知助剂,制剂中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9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剂中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优选为40%~7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可制成的剂型是可湿性粉剂乳油、悬浮剂、分散粒剂、水乳剂或微乳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应用用于防治多种蔬菜、小麦等谷物和果树上的白粉病、霜霉病、锈病、叶斑类病害、黑星病、腐烂病等由病菌引起的病害。

说明书全文

一种含有氟吡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效杀菌农药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包含氟吡菌酰胺与选自苯醚甲环唑、己唑醇、腈菌唑、三环唑、代森锰锌中的任一杀菌活性成分复配的增效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氟吡菌酰胺,英文通用名fluopyram,化学名称为N-{2-【3-氯-5-(三氟甲基)-2-吡啶基】乙基-α,α,α-三氟-O-甲苯酰胺},是一种新型苯甲酰胺类杀菌剂,通过阻碍呼吸链中琥珀酸脱氢酶的电子转移而抑制线粒体呼吸。主要用于阔叶作物上防治囊菌引起的病害。对黄瓜、西葫芦等蔬菜上的霜霉病、白粉病,果树的霜霉病等由病菌引起多种病害有较好防效。其化学结构式为:
[0003]
[0004] 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也称噁醚唑,属三唑类杀菌剂,是一种内吸广谱杀菌剂,同时具有优良的保护和治疗作用,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对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卵菌纲有持久的保护和治疗活性。如对多种蔬菜和果树的叶斑病、白粉病、锈病及黑星病等病害有较好的防效。
[0005] 己唑醇(hexaconazole)是先正达公司开发的三唑类杀菌剂。分子式:C14H17Cl2N3O,化学名称:(RS)-2-(2,4-二氯苯基)-1-(1H-1,2,4-三唑-1-基)-己-2-醇。己唑醇属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破坏和阻止病菌的细胞膜重要组成成分麦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使病菌死亡。具内吸、保护及治疗活性,对白粉病、锈病、叶斑类病害以及灰霉病等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0006] 腈菌唑(myclobutanil),分子式:C15H17ClN4,化学式为:2-(4-氯苯基)-2-(1H,1,2,4-三唑-1-甲基)己腈,。腈菌唑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主要对病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起抑制作用,对子囊菌、担子菌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该剂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有一定刺激生长作用。主要适用于防治果树蔬菜、观赏作物的白粉病、黑星病、腐烂病、锈病等。
[0007] 三环唑又名比艳(beam)、克瘟唑,化学名称为5-甲基-1,2,4-三唑并(3,4-b)苯并噻唑,内吸性强,低毒,属于黑色素合成抑制剂(MBIs),目前在农业生产上只能用作稻瘟病的保护 剂,可以用于浸根或叶面喷雾处理。三环唑是目前我国防治稻瘟病的主要药剂,虽然研究表明稻瘟病对三环唑的抗药性险比较低,但该药剂存在一个主要的不足:只有保护作用,没有任何治疗作用,即只能在稻瘟病侵染发生以前用药。一旦侵染以后或叶片因风雨或其他原因造成水稻伤口以后再用三环唑进行防治,将没有防病效果。 [0008] 代森锰锌(mancozeb)分子式:C4H6N2S4MnZn化学名称:乙撑双二硫代基甲酰锰和锌的络盐,是代森锰与锌组成的配位化合物,属杀菌谱较较广的保护性杀菌剂。主要是抑制菌体内丙酸的化。对果树、蔬菜上的炭疽病、早疫病等多种病害有效,同时它常与内吸性杀菌剂混配,用于延缓抗性的产生。
[0009] 以上杀菌剂长期单独使用,防效开始下降,已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药性,同时,以上杀菌剂在稍高剂量使用时对作物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容易造成药害。本发明人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氟吡菌酰胺与选自三唑类(苯醚甲环唑、己唑醇、腈菌唑、三环唑)和代森锰锌中的的任一杀菌活性成分混配对靶标细菌具有极强的增效作用,大大提高了杀菌活性,从而完成了本发明。且有关氟吡菌酰胺与选自三唑类(苯醚甲环唑、己唑醇、腈菌唑、三环唑)和代森锰锌中的的任一杀菌活性成分的复配,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低毒、使用成本低的杀菌组合物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两种活性成分组合后产生增效作用,在提高防效的同时还能避免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速度。
[0011]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
[0012] 一种基于氟吡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是以有效成分(A)氟吡菌酰胺和(B)一种三唑类化合物或代森锰锌中的任一杀菌活性成分进行复配,有效成分A与B的重量百分比为70~1∶1~70。
[0013] 本发明所述的三唑类化合物为:苯醚甲环唑、己唑醇、腈菌唑和三环唑。 [0014] 上述三唑类化合物及代森锰锌均是本领域公知的杀菌剂,可以通过各种商业渠道获得,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有效成分A与B的重量百分比优选30~5∶30~60。 [0015] 除了有效成分(A)氟吡菌酰胺和(B)一种三唑类化合物或代森锰锌外,本发明的组合物中还包括溶剂、分散剂、乳化剂、稳定剂、防冻剂、湿润剂等助剂及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助剂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剂型配方要求通过简单试验确定。
[0016] 本发明的基于氟吡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剂型为 可湿性粉剂乳油、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或微乳剂,制剂中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90%。
[0017] 本发明的基于氟吡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可用于防治多种蔬菜、小麦等谷物和果树上的白粉病、霜霉病、锈病、叶斑类病害、黑星病、腐烂病等由病菌引起的病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复配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提高了防治效果,扩大了杀菌谱;2.与使用单组份杀菌剂相比,产生药害的风险降低;3.组合物由两种作用机理不同的有效成分组成,有利于避免抗药性的产生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速度;4.药剂混配减少了用药量,从而降低了成本和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仅限于这些例子。本发明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以下提及的比例(包括百分比)都是质量比。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0019] 室内生物测定:
[0020] (1)实验对象:黄瓜白粉病菌,从山东寿光未施过氟吡菌胺和苯醚甲环唑、己唑醇、腈菌唑、三环唑、代森锰锌及同类药剂的黄瓜栽培地采集分离,品种为长春密刺。 [0021] 将感病黄瓜品种长春密刺栽培在育苗钵中,置于温室中培养,植株长到三至四叶期后,采集相同叶龄的叶片,用于黄瓜白粉病菌的培养及测定。
[0022] 黄瓜白粉病菌采用活体植株法在20℃、12h光暗交替的条件下培养,每30d转代培6
养1次。接种时用无菌水洗脱发病叶片上的分生孢子,配制成孢子浓度为1×10 个/mL的悬浮液。
[0023] (2)实验药剂:96%氟吡菌酰胺原药,由江西禾益化工有限公司生产;95%苯醚甲环唑原药,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95%己唑醇原药,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95%腈菌唑原药,浙江一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95%三环唑原药,杭州禾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90%代森锰锌原药,上海永远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0024] (3)试验方法:采用叶碟保湿法进行毒测定。先将采集的叶片制备成直径为1.5cm的叶盘,随机混匀,分别置于配置好的系列浓度药液中浸泡1h,每个浓度50个叶盘,试验以不加药剂的处理为空白对照,浸泡结束后,叶子正面朝上摆放于相同药液浓度润湿的吸水纸上,把叶盘上的药液吸干,将配制好的孢子悬浮液10L接种于叶盘中央,室温放置
5min后,置于20℃、12h光暗交替的条件下培养,10d后测量叶盘上的发病面积,计算EC50。 [0025] 根据病斑面积占叶盘面积的百分率划分病级:
[0026] 0级:病斑
[0027] 1级:病斑面积占叶盘面积的1%~20%
[0028] 2级:病斑面积占叶盘面积的21%~50%
[0029] 3级:病斑面积占叶盘面积的50%以上
[0030] 混剂毒力测定:
[0031] 用单剂毒力测定方法按照混配比例进行混剂的毒力测定。
[0032] 按照孙沛法将测定的各处理的EC50值换算成实际混用毒力指数(ATI);根据混剂的配比,获得理论混用毒力指数(TTI),按下列公式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 [0033] 单剂毒力指数=(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0034] 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混用)EC50)*100
[0035] TI I=A的毒力指数x A在混用中的含量(%)+B的毒力指数X B在混用中的含量(%)CTC=(ATI/TTI)*100
[0036] 若共毒系数大120,表明有增效作用;若明显低于100(80以下),表明为拮抗作用;100~120之间,表明为相加作用。
[0037] 生物测定实例1:氟吡菌酰胺与苯醚甲环唑复配对黄瓜白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0038] 单剂毒力测定的药液配制:氟吡菌酰胺和苯醚甲环唑原药用丙酮为溶剂溶解,配成10000μg/ml母液,于4℃保存,待用。
[0039] 混配组合设置:55%氟吡菌酰胺·苯醚甲环唑质量比分别为4.58%+50.42%、5.5%+49.5%、9.17%+45.83%、13.75%+41.25%和27.5%+27.5%共5个混配组合。 [0040] 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用以上方法分别对单剂氟吡菌酰胺和苯醚甲环唑进行毒力测定,二者EC50值分别为1.6mg/l和3.5mg/l。
[0041] 毒力实验结果与分析:
[0042] 表1不同配比氟吡菌酰胺和苯醚甲环唑混剂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毒力 [0043]
[0044]
[0045] 表2氟吡菌酰胺和苯醚甲环唑复配对黄瓜白粉病菌的联合毒力
[0046]试验药剂 质量比 实测毒指 理论毒指 共毒系数 结论
氟吡菌酰胺(A) 1∶0 100.00 100.00 / /
苯醚甲环唑(B) 0∶1 45.71 45.71 / /
A+B 1∶11 27.57 27.63 99.8 相加
A+B 1∶9 31.11 28.13 110.6 相加
A+B 1∶5 34.91 30.12 115.9 相加
A+B 1∶3 43.86 32.61 134.5 增效
A+B 1∶1 44.88 40.07 112.0 相加
[0047] 根据杀菌剂联合毒力测定结果,氟吡菌酰胺·苯醚甲环唑质量比为1∶3时的共毒系数为134.5,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他大于100,表现为相加作用,认为1∶3为最佳配比。
[0048] 生物测定实例2:氟吡菌酰胺与己唑醇复配对黄瓜白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0049] 单剂毒力测定的药液配制:将氟吡菌酰胺和己唑醇原药用丙酮为溶剂溶解,配成10000μg/ml母液,于4℃保存,待用。
[0050] 混配组合设置:56%氟吡菌酰胺·己唑醇质量比分别为4.7%+51.3%、5.6%+50.4%、9.3%+46.7%、14%+42%和28%+28%共5个混配组合。
[0051] 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用以上方法分别对单剂氟吡菌酰胺和己唑醇进行毒力测定,二者EC50值分别为1.5mg/l和5.6mg/l
[0052] 毒力实验结果与分析:
[0053] 表3不同配比氟吡菌酰胺和己唑醇混剂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毒力及增效作用 [0054]
[0055] 表4氟吡菌酰胺和己唑醇复配对黄瓜白粉病菌的联合毒力
[0056]
[0057]
[0058] 根据杀菌剂联合毒力测定结果,氟吡菌酰胺·己唑醇质量比为1∶3时的共毒系数为144.2,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他大于100,表现为相加作用,认为1∶3为最佳配比。
[0059] 生物测定实例3:氟吡菌酰胺与腈菌唑复配对黄瓜白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0060] 单剂毒力测定的药液配制:将氟吡菌酰胺和腈菌唑原药用丙酮为溶剂溶解,配成10000μg/ml母液,于4℃保存,待用。
[0061] 混配组合设置:56%氟吡菌酰胺·腈菌唑质量比分别为4.7%+51.3%、5.6%+50.4%、9.3%+46.7%、14%+42%和28%+28%共5个混配组合。
[0062] 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用以上方法分别对单剂氟吡菌酰胺和腈菌唑进行毒力测定,二者EC50值分别为1.9mg/l和7.5mg/l.
[0063] 毒力实验结果与分析:
[0064] 表5不同配比氟吡菌酰胺和腈菌唑混剂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毒力及增效作用 [0065]
[0066] 表6氟吡菌酰胺和腈菌唑复配对黄瓜白粉病菌的联合毒力
[0067]试验药剂 质量比 实测毒指 理论毒指 共毒系数 结论
氟吡菌酰胺(A) 1∶0 100.00 100.00 / /
腈菌唑(B) 0∶1 25.33 25.33 / /
A+B 1∶11 17.68 17.70 99.9 相加
[0068]A+B 1∶9 20.22 18.37 110.1 相加
A+B 1∶5 27.45 21.13 129.9 增效
A+B 1∶3 27.40 24.64 111.2 相加
A+B 1∶1 37.06 35.09 105.6 相加
[0069] 根据杀菌剂联合毒力测定结果,氟吡菌酰胺·腈菌唑质量比为1∶5时的共毒系数为129.9,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他大于100,表现为相加作用,认为1∶5为最佳配比。
[0070] 生物测定实例4:氟吡菌酰胺与三环唑复配对黄瓜白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0071] 单剂毒力测定的药液配制:将氟吡菌酰胺和三环唑原药用丙酮为溶剂溶解,配成10000μg/ml母液,于4℃保存,待用。
[0072] 混配组合设置:60%氟吡菌酰胺·三环唑质量比分别为5%+55%、6%+54%、10%+50%、15%+45%和30%+30%共5个混配组合。
[0073] 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用以上方法分别对单剂氟吡菌酰胺和三环唑进行毒力测定,二者EC50值分别为0.7mg/l和8.3mg/l.
[0074] 毒力实验结果与分析:
[0075] 表7不同配比氟吡菌酰胺和三环唑混剂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毒力及增效作用 [0076]
[0077] 表8氟吡菌酰胺和三环唑复配对黄瓜白粉病菌的联合毒力
[0078]试验药剂 质量比 实测毒指 理论毒指 共毒系数 结论
氟吡菌酰胺(A) 1∶0 100.00 100.00 / /
三环唑(B) 0∶1 8.43 8.43 / /
A+B 1∶11 10.05 9.64 104.3 相加
A+B 1∶9 12.11 10.55 114.7 相加
A+B 1∶5 21.13 14.22 148.6 增效
A+B 1∶3 22.22 18.80 118.2 相加
[0079]A+B 1∶1 34.38 32.53 105.7 相加
[0080] 根据杀菌剂联合毒力测定结果,氟吡菌酰胺·三环唑质量比为1∶5时的共毒系数为148.6,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他大于100,表现为相加作用,认为1∶5为最佳配比。
[0081] 生物测定实例5:氟吡菌酰胺与代森锰锌复配对黄瓜白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0082] 单剂毒力测定的药液配制:原药用丙酮为溶剂溶解,配成10000μg/ml母液,于4℃保存,待用。
[0083] 混配组合设置:60%氟吡菌酰胺·代森锰锌质量比分别为5%+55%、6%+54%、10%+50%、15%+45%和30%+30%共5个混配组合。
[0084] 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用以上方法分别对单剂氟吡菌酰胺和代森锰锌进行毒力测定,二者EC50值分别为1.2mg/l和7.8mg/l。
[0085] 毒力实验结果与分析:
[0086] 表9不同配比氟吡菌酰胺和代森锰锌混剂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毒力
[0087]
[0088] 表10氟吡菌酰胺和代森锰锌复配对黄瓜白粉病菌的联合毒力
[0089]试验药剂 质量比 实测毒指 理论毒指 共毒系数 结论
氟吡菌酰胺(A) 1∶0 100.00 100.00 / /
代森锰锌(B) 0∶1 15.38 15.38 / /
A+B 1∶11 15.39 13.46 114.3 相加
A+B 1∶9 19.59 14.31 136.9 增效
A+B 1∶5 20.43 17.69 115.5 相加
A+B 1∶3 23.85 21.92 108.8 相加
A+B 1∶1 34.58 34.62 99.9 相加
[0090] 根据杀菌剂联合毒力测定结果,氟吡菌酰胺·代森锰锌质量比为1∶9时的共毒系数为136.9,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他表现为相加作用,所以认为1∶9为最佳配比。
[0091] 田间试验:
[0092] 试验例1:田间试验测定氟吡菌酰胺与苯醚甲环唑复配对黄瓜白粉病和西葫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0093] (1)调查方法
[0094] 试验地设在山东省青州市黄瓜大棚内,山东省青州市西葫芦大棚内,每小区调查5点,每点调查2株,用分级法记载发病程度。
[0095] 分级标准如下:
[0096] 0级:无病斑;
[0097] 1级:病斑面积占整叶面积的5%以下;
[0098] 3级:病斑面积占整叶面积6%~10%;
[0099] 5级:病斑面积占整叶面积的11%~25%;
[0100] 7级:病斑面积占整叶面积的26%~50%;
[0101] 9级:病斑面积占整叶面积的50%以上。
[0102] (2)调查时间和次数
[0103] 试验共调查4次,即药前病情指数调查,第1次药后7天防效调查,2次药后7天及15天防效调查。
[0104] (3)药效计算方法
[0105] 病叶率(%)=病叶数/调查总叶数×100
[0106]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
[0107] 防治效果(%)=〔1-(空白对照区药前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100
[0108] (4)药害调查方法
[0109] 施药后连续7d目测药剂对作物是否有药害。
[0110] (5)试验结果及分析
[0111] 表11各处理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效果
[0112]
[0113]
[0114] 由表11可以看出,55%氟吡菌酰胺·苯醚甲环唑SC 1∶3的混配组合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效果显著。在同样每亩9克的用量下,复配制剂的效果显著优于两种单剂,其速效性和持效性都比较好,尤以持效性最为突出。复配制剂在高浓度的用量下防治效果显著优于低浓度用量下的效果。在第1、2次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6.02%和82.58%,第2次药后15天的持效性更显著,达到83.98%。试验结果证明,41.7%氟吡菌酰胺SC单剂效果明显优于10%苯醚甲环唑WG单剂。第2次药后15天,41.7%氟吡菌酰胺SC单剂的最高防效为77.39%,10%苯醚甲环唑WG单剂的最高防效为69.42%。根据田间目测,在试验剂量范围内,作物生长正常,各处理药剂均未出现对黄瓜的药害现象,说明其对黄瓜是安全的。在发病初期或提前预防,可取的更为理想的防治效果。
[0115] 表12各处理防治西葫芦白粉病的效果
[0116]
[0117]
[0118] 由表12可以看出,55%氟吡菌酰胺·苯醚甲环唑SC 1∶3的混配组合防治西葫芦白粉病的效果显著。在同样每亩9克的用量下,复配制剂的效果显著优于两种单剂,其速效性和持效性都比较好,尤以持效性最为突出。复配制剂在高浓度的用量下防治效果显著优于低浓度用量下的效果。在第1、2次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69.05.76%和80.77%,第2次药后15天的持效性更显著,达到84.44%。试验结果证明,41.7%氟吡菌酰胺SC单剂效果明显优于10%苯醚甲环唑WG单剂。第2次药后15天,41.7%氟吡菌酰胺SC单剂的最高防效为81.10%,10%苯醚甲环唑WG单剂的最高防效为78.99%。根据田间目测,在试验剂量范围内,作物生长正常,各处理药剂均未出现对西葫芦的药害现象,说明其对西葫芦是安全的。在发病初期或提前预防,可取的更为理想的防治效果。
[0119] 试验例2:田间试验测定氟吡菌酰胺分别与己唑醇、腈菌唑、三环唑、代森锰锌单一复配对黄瓜白粉病和西葫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0120] (1)调查方法
[0121] 除与腈菌唑的复配试验地设在陕西杨凌区李家庙外,其余三种化合物与氟吡菌酰胺的复配田间试验均设在陕西杨凌区李台乡的黄瓜地,西葫芦大棚内,每小区调查5点,每点调查2株,用分级法记载发病程度,分级标准如下:
[0122] 0级:无病斑;
[0123] 1级:病斑面积占整叶面积的5%以下;
[0124] 3级:病斑面积占整叶面积6%~10%;
[0125] 5级:病斑面积占整叶面积的11%~25%;
[0126] 7级:病斑面积占整叶面积的26%~50%;
[0127] 9级:病斑面积占整叶面积的50%以上。
[0128] (2)调查时间和次数
[0129] 试验共调查4次,即药前病情指数调查,第1次药后7天防效调查,2次药后7天及15天防效调查。
[0130] (3)药效计算方法
[0131] 病叶率(%)=病叶数/调查总叶数×100
[0132]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
[0133] 防治效果(%)=〔1-(空白对照区药前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100
[0134] (4)药害调查方法
[0135] 施药后连续7d目测药剂对作物是否有药害。
[0136] (5)试验结果及分析
[0137] ①氟吡菌酰胺与己唑醇复配:
[0138] 表13各处理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效果
[0139]
[0140] 由表13可以看出,56%氟吡菌酰胺·己唑醇1∶3的混配组合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效果显著。在同样每亩10克的用量下,复配制剂的效果显著优于两种单剂,其速效性和持效性都比较好,尤以持效性最为突出。复配制剂在高浓度的用量下防治效果显著优于低浓度用量下的效果。在第1、2次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68.67%和77.97%,第2次药后15天的持效性更显著,达到83.78%。试验结果证明,41.7%氟吡菌酰胺SC单剂效果明显优于30%己唑醇SC单剂。第2次药后15天,41.7%氟吡菌酰胺SC单剂的最高防效为75.99%,30%己唑醇SC单剂的最高防效为72.98%。根据田间目测,在试验剂量范围内,作物生长正常,各处理药剂均未出现对黄瓜的药害现象,说明其对黄瓜是安全的。在发病初期或提前预防,可取的更为理想的防治效果。
[0141] 表14各处理防治西葫芦白粉病的效果
[0142]
[0143]
[0144] 由表14可以看出,由表4可以看出,56%氟吡菌酰胺·己唑醇SC 1∶3的混配组合防治西葫芦白粉病的效果显著。在同样每亩10克的用量下,复配制剂的效果显著优于两种单剂,其速效性和持效性都比较好,尤以持效性最为突出。复配制剂在高浓度的用量下防治效果显著优于低浓度用量下的效果。在第1、2次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0.88%和79.67%,第2次药后15天的持效性更显著,达到85.01%。试验结果证明,41.7%氟吡菌酰胺SC单剂效果明显优于30%己唑醇SC单剂。第2次药后15天,41.7%氟吡菌酰胺SC单剂的最高防效为79.83%,30%己唑醇SC单剂的最高防效为74.86%。根据田间目测,在试验剂量范围内,作物生长正常,各处理药剂均未出现对西葫芦的药害现象,说明其对西葫芦是安全的。在发病初期或提前预防,可取的更为理想的防治效果。
[0145] ②氟吡菌酰胺与腈菌唑复配:
[0146] 表15各处理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效果
[0147]
[0148]
[0149] 由表15可以看出,56%氟吡菌酰胺·腈菌唑1∶5的混配组合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效果显著。在同样每亩10克的用量下,复配制剂的效果显著优于两种单剂,其速效性和持效性都比较好,尤以持效性最为突出。复配制剂在高浓度的用量下防治效果显著优于低浓度用量下的效果。在第1、2次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3.76%和78.86%,第2次药后15天的持效性更显著,达到83.71%。试验结果证明,41.7%氟吡菌酰胺SC单剂效果明显优于40%腈菌唑SC单剂。第2次药后15天,41.7%氟吡菌酰胺SC单剂的最高防效为78.07%,40%腈菌唑SC单剂的最高防效为72.53%。根据田间目测,在试验剂量范围内,作物生长正常,各处理药剂均未出现对黄瓜的药害现象,说明其对黄瓜是安全的。在发病初期或提前预防,可取的更为理想的防治效果。
[0150] 表16各处理防治西葫芦白粉病的效果
[0151]
[0152]
[0153] 由表16可以看出,由表4可以看出,56%氟吡菌酰胺·腈菌唑SC 1∶5的混配组合防治西葫芦白粉病的效果显著。在同样每亩10克的用量下,复配制剂的效果显著优于两种单剂,其速效性和持效性都比较好,尤以持效性最为突出。复配制剂在高浓度的用量下防治效果显著优于低浓度用量下的效果。在第1、2次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6.01%和82.92%,第2次药后15天的持效性更显著,达到85.60%。试验结果证明,41.7%氟吡菌酰胺SC单剂效果明显优于40%腈菌唑SC单剂。第2次药后15天,41.7%氟吡菌酰胺SC单剂的最高防效为81.20%,40%腈菌唑SC单剂的最高防效为78.33%。根据田间目测,在试验剂量范围内,作物生长正常,各处理药剂均未出现对西葫芦的药害现象,说明其对西葫芦是安全的。在发病初期或提前预防,可取的更为理想的防治效果。
[0154] ③氟吡菌酰胺与三环唑复配:
[0155] 表17各处理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效果
[0156]
[0157] 由表17可以看出,60%氟吡菌酰胺·三环唑1∶5的混配组合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效果显著。在同样每亩10克的用量下,复配制剂的效果显著优于两种单剂,其速效性和持效性都比较好,尤以持效性最为突出。复配制剂在高浓度的用量下防治效果显著优于低浓度用量下的效果。 在第1、2次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5.21%和83.01%,第2次药后15天的持效性更显著,达到86.23%。试验结果证明,41.7%氟吡菌酰胺SC单剂效果明显优于75%三环唑WP单剂。第2次药后15天,41.7%氟吡菌酰胺SC单剂的最高防效为80.65%,75%三环唑WP单剂的最高防效为78.96%。根据田间目测,在试验剂量范围内,作物生长正常,各处理药剂均未出现对黄瓜的药害现象,说明其对黄瓜是安全的。在发病初期或提前预防,可取的更为理想的防治效果。
[0158] 表18各处理防治西葫芦白粉病的效果
[0159]
[0160] 由表18可以看出,由表4可以看出,60%氟吡菌酰胺·三环唑SC 1∶5的混配组合防治西葫芦白粉病的效果显著。在同样每亩10克的用量下,复配制剂的效果显著优于两种单剂,其速效性和持效性都比较好,尤以持效性最为突出。复配制剂在高浓度的用量下防治效果显著优于低浓度用量下的效果。在第1、2次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7.65%和83.72%,第2次药后15天的持效性更显著,达到86.91%。试验结果证明,41.7%氟吡菌酰胺SC单剂效果明显优于75%三环唑WP单剂。第2次药后15天,41.7%氟吡菌酰胺SC单剂的最高防效为83.01%,75%三环唑WP单剂的最高防效为80.60%。根据田间目测,在试验剂量范围内,作物生长正常,各处理药剂均未出现对西葫芦的药害现象,说明其对西葫芦是安全的。在发病初期或提前预防,可取的更为理想的防治效果。
[0161] ④氟吡菌酰胺与代森锰锌复配:
[0162] 表19各处理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效果
[0163]
[0164] 由表19可知,氟吡菌酰胺与代森锰锌在1∶9的配比下对于黄瓜白粉病的效果显著;其1次、2次药后7天及2次药后15天的防效显著优于两种单剂,说明复配制剂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其对于病菌不仅速效性较好,而且持效性也十分显著;另外,经过田间试验验证,氟吡菌酰胺单剂对于黄瓜白粉病的防效优于代森锰锌单剂,且复配制剂和两种单剂均在使用剂量范围内对作物安全,无不良影响。
[0165] 表20各处理防治西葫芦白粉病的效果
[0166]
[0167]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