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复合材料 / 可湿性粉剂 / 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阅读:557发布:2024-02-07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 农药 组合物及其应用,其有效成分为肟菌酯(A)和一种酰胺类 杀菌剂 (B),酰胺类杀菌剂选自烯酰吗啉、精甲霜灵等,A与B的 质量 比例为3 0∶1-1∶5 0。肟菌酯和酰胺类杀菌剂复配后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主要用于防治作物卵菌病害。,下面是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为肟菌酯(A)和一种酰胺类杀菌剂(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酰胺类杀菌剂为烯酰吗啉、精甲霜灵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A与B质量比为
30∶1-1∶50。
4.根据权利要求3,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A与B质量比为10∶1-1∶30。
5.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中还含有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以便将农药组合物制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剂型,其中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90%。
6.根据权利要求5,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成分为分散剂、乳化剂、崩解剂、抗冻剂、增稠剂、润湿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6,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的剂型是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或分散粒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作物卵菌病害上的用途。
9.根据权利要求8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用于防治蔬菜和水果的霜霉病、疫病、苗期猝倒病、烟草黑胫病。

说明书全文

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尤其涉及含有肟菌酯与酰胺类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在作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技术背景
[0002] 霜霉病是卵菌病害,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此病从幼苗收获各阶段均可发生,以成株受害较重。主要为害叶片,由基部向上部叶发展。发病初期在叶面形成浅黄色近圆形至多形病斑,空气潮湿时叶背产生霜状霉层,有时可蔓延到叶面。后期病斑枯死连片,呈黄褐色,严重时全部外叶枯黄死亡。病菌以菌丝在种子或秋冬季生菜上为害越冬,也可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主要通过气流、浇、农事及昆虫传播。病菌孢子萌发温度为6~10℃,适宜侵染温度15~17℃,田问种植过密、定植后浇水过早、过大、土壤湿度大、排水不良等容易发病。春未夏初或秋季连续阴雨天气最易发生,病害严重时可造成20%~40%产量损失。由于病菌产生抗性,频繁施药又造成农民负担加重和环境污染加剧。
在某些病害发生严重的区域,常规农药单独使用很难防治,而且效果很差,严重影响粮食的丰产。因此,为克服病菌的抗药性,急需高效、低毒、安全、环保的杀菌剂新品种。
[0003] 肟菌酯(trifloxystrobin)是从天然产物Strobilurins作为先导化合物成功开发的一种新含氟杀菌剂。具有高效、广谱、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等特性。对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苯甲酰胺类,二羧胺类和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与目前已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对几乎所有真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颍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对作物安全,因其在土壤,水中可快速降解,故对环境安全。但其作用点单一,容易产生抗性。
[0004] 烯酰吗啉(dimethomorph)是专一杀卵菌纲真菌杀菌剂,其作用特点是破坏细胞壁膜的形成,对卵菌生活史的各个阶段都有作用,孢子囊梗和卵孢子的形成阶段尤为敏感,在极低浓度下(<0.25μg/ml)即受到抑制。与苯基酰胺类药剂无交互抗性。广泛用于蔬菜霜霉病、疫病、苗期猝倒病、烟草黑胫病等由鞭毛菌亚卵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防治,具内吸活性。单独使用有比较高的抗性险,所以常与代森锰锌等保护性杀菌剂复配使用,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0005] 精甲霜灵(metalaxyl-M)是核糖体RNA I的合成抑制剂。具有保护、治疗作用的内吸性杀菌剂,可被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并随植物体内水分运转而转移到植物的各器官。可以防治霜霉菌、疫霉菌、腐霉菌所引起的病害。
[0006] 为了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发明人通过大量的生物测定筛选,意外发现肟菌酯和酰胺类杀菌剂,如烯酰吗啉、精甲霜灵以一定比例复配,不仅对霜霉病菌等植物病原菌具有显著地增效作用,而且可以降低使用成本,便于推广。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低毒,且具有协同作用有利于病菌抗性治理的杀真菌组合物,用于防治各类作物的卵菌病害。
[0008] 本发明实现过程如下:
[0009] 本发明组合物以肟菌酯和烯酰吗啉或精甲霜灵为有效成分,肟菌酯和烯酰吗啉或精甲霜灵的质量比例为30∶1~1∶50,较好的比例为10∶1~1∶30,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
[0010] 本发明杀真菌组合物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制剂中有效成分的总含量为5%-90%。
[0011]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使用的助剂包括分散剂、乳化剂、崩解剂、抗冻剂、增稠剂、润湿剂等及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简单试验确定。
[0012] 本发明所描述的产物可以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直接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的浓度。本发明组合物的施用频率和施用量随天气情况和作物状态而变化,可以通过使用适当的剂型达到防治的目的。
[0013] 本发明的杀真菌组合物可用于防治多种作物的霜霉病害,例如对黄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组合物由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有效成分组成,混配后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提高了防治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2、药剂混配后药效提升,减少了有效成分用药量,从而降低了成本和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0016] 将不同农药的有效成分组合制成农药,是目前开发和研制新农药以及防治农业上抗性病菌的一种有效和快捷的方式。不同品种的农药混合后,通常表现出三种作用类型: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但具体为何种作用,无法预测,只有通过大量试验才能知道。复配增效很好的配方,由于明显提高了实际防治效果,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大大地延缓了病菌抗药性的产生速度,是综合防治病害的重要手段。
[0017] 发明人通过大量的筛选试验,运用孙沛法对肟菌酯和烯酰吗啉或精甲霜灵组合物进行不同配比的增效作用分析,发现在一定的配比范围内,肟菌酯和酰胺类杀菌剂组合对霜霉病菌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而不仅仅是两种药剂的简单相加,具体用以下生物测定实例加以说明。
[0018] 生物测定实例1:肟菌酯与烯酰吗啉复配对葡萄霜霉病菌的室内毒测定及配比筛选
[0019] 试验方法:选择长好2张完整叶片、长势一致盆栽葡萄苗,用记号笔写上标签编号,插入盆内,按序排放,供试验用。取新鲜典型症状病叶,用10℃左右去离子水洗下病叶5
背面霜霉病菌孢子囊,用单层纱布过滤,配成孢子囊悬浮液,孢子囊浓度2-3.0×10 个/ml。
然后再将其放入15℃左右低温处3小时左右,促使大量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用接种喷雾器(压力0.1MPa)在葡萄苗叶背均匀喷雾接种。接种后,将盆苗移至20-25℃、相对湿度
95%左右人工气候箱或有光照保湿箱,保湿诱发,一周左右,视空白对照发病情况进行分级调查。以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并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及EC50值。
[0020] 病情分级标准:
[0021] 0级:叶片无病斑
[0022]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以下;
[0023]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6-10%;
[0024]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1-25%;
[00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26-50%;
[0026]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0%以上。
[0027] 计算方法:
[0028]
[0029]
[0030] 用最小乘二法计算毒力回归方程及其EC50值,然后再计算毒力
[0031] 指数和共毒系数(CTC)。
[0032] 依孙云沛法计算出各药剂的毒力指数及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100(TTI)。
[0033]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0034]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
[0035] +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0036] 测定结果表明,肟菌酯与烯酰吗啉在配比30∶1~1∶50之间,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尤其在10∶1~1∶30之间,增效作用更明显,共毒系数在150以上(表1)。
[0037] 表1肟菌酯与烯酰吗啉复配对葡萄霜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038]EC50 共毒系数
处理 ATI TTI
(μg/mL) CTC
肟菌酯 1.69 100.00
烯酰吗啉 5.91 28.60
肟菌酯30∶烯酰吗啉1 1.42 111.18 97.70 121.82
肟菌酯20∶烯酰吗啉1 1.37 123.36 96.60 127.70
肟菌酯10∶烯酰吗啉1 1.19 142.02 93.51 151.88
肟菌酯6∶烯酰吗啉1 1.05 160.95 89.80 179.24
肟菌酯1∶烯酰吗啉1 1.32 128.03 64.30 199.12
肟菌酯1∶烯酰吗啉6 2.12 79.72 38.80 205.48
肟菌酯1∶烯酰吗啉10 2.66 63.53 35.09 181.08
肟菌酯1∶烯酰吗啉20 2.97 56.90 32.00 177.84
肟菌酯1∶烯酰吗啉30 3.45 48.99 30.90 158.53
肟菌酯1∶烯酰吗啉50 4.59 36.82 30.00 122.75
[0039] 上面实例中的烯酰吗啉替换为精甲霜灵,对葡萄霜霉病室内生测试验结果表明,在配比为30∶1~1∶50之间时,同样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都在120以上,详见表2。
[0040] 表2肟菌酯与精甲霜灵复配对葡萄霜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041]EC50 共毒系数
处理 ATI TTI
(μg/mL) CTC
肟菌酯 1.69 100.00
精甲霜灵 2.48 68.15
肟菌酯30∶精甲霜灵1 1.39 121.58 98.97 122.85
肟菌酯20∶精甲霜灵1 1.25 135.20 98.48 137.28
肟菌酯10∶精甲霜灵1 1.08 156.48 97.10 161.15
肟菌酯6∶精甲霜灵1 0.99 170.71 95.45 178.85
肟菌酯1∶精甲霜灵1 1.03 164.08 84.07 195.16
肟菌酯1∶精甲霜灵6 1.06 159.43 72.70 219.32
肟菌酯1∶精甲霜灵10 1.28 132.03 71.04 185.85
肟菌酯1∶精甲霜灵20 1.47 114.97 69.66 165.03
肟菌酯1∶精甲霜灵30 1.56 108.33 69.17 156.61
肟菌酯1∶精甲霜灵50 1.98 85.35 68.77 124.11
[0042] 生物测定实例2:肟菌酯与烯酰吗啉复配对黄瓜霜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及配比筛选
[0043] 试验方法:将田间采回的黄瓜霜霉病叶带回室内,在21℃左右保湿培养24h促使病斑上形成更多的孢子,然后用无菌水洗下,稀释到在低倍镜下(10×15)每个视野中3-5个孢子为宜,并在孢子悬浮液中加入0.25%的明胶以提高孢子在叶面的粘着性。当盆栽黄瓜长到第一片真叶展开后选长势旺,生长较均匀的供接菌试验用(每盆定植2株苗),每处理10盆。各处理先按常规常量喷药(药剂稀释时均加入少量无杀菌活性的表面活性剂和润湿剂,以增加原药的分散性和在叶子上的展着性),24后接菌,每盆喷菌液5ml,接种后保温(21-24℃)保湿(相对湿度大于90%)以保证病菌的入侵。空白对照充分发病后,按照黄瓜霜霉病分级标准全株调查病情指数,并与空白对照作药效评价,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抑制中浓度EC50,再依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
[0044] 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0045]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0046]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0047]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0048] 表3肟菌酯与烯酰吗啉复配对黄瓜霜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049]EC50 共毒系数
处理 ATI TTI
(μg/mL) CTC
肟菌酯 2.06 100.00
烯酰吗啉 6.98 29.51
肟菌酯30∶烯酰吗啉1 1.64 125.61 97.73 128.53
肟菌酯20∶烯酰吗啉1 1.51 136.42 96.64 141.16
肟菌酯10∶烯酰吗啉1 1.42 145.07 93.59 155.00
肟菌酯6∶烯酰吗啉1 1.29 159.69 89.93 177.57
肟菌酯1∶烯酰吗啉1 1.58 130.38 64.76 201.34
肟菌酯1∶烯酰吗啉6 2.18 94.50 39.58 238.73
肟菌酯1∶烯酰吗啉10 3.15 65.40 35.92 182.06
肟菌酯1∶烯酰吗啉20 3.68 55.98 32.87 170.30
肟菌酯1∶烯酰吗啉30 3.95 52.15 31.79 164.07
肟菌酯1∶烯酰吗啉50 4.89 42.13 30.89 136.35
[0050] 上面实例中的烯酰吗啉替换为精甲霜灵,对黄瓜霜霉病室内生测试验结果表明,在配比为30∶1~1∶50之间时,同样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都在120以上,详见表4。
[0051] 表4肟菌酯与精甲霜灵复配对黄瓜霜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052]EC50 共毒系数
处理 ATI TTI
(μg/mL) CTC
肟菌酯 2.06 100.00
精甲霜灵 3.21 64.17
肟菌酯30∶精甲霜灵1 1.68 122.62 98.84 124.05
肟菌酯20∶精甲霜灵1 1.51 136.42 98.29 138.79
肟菌酯10∶精甲霜灵1 1.28 160.94 96.74 166.36
肟菌酯6∶精甲霜灵1 1.13 182.30 94.88 192.13
肟菌酯1∶精甲霜灵1 1.03 200.00 82.09 243.64
肟菌酯1∶精甲霜灵6 1.52 135.53 69.29 195.59
肟菌酯1∶精甲霜灵10 1.69 121.89 67.43 180.77
肟菌酯1∶精甲霜灵20 1.87 110.16 65.88 167.21
肟菌酯1∶精甲霜灵30 2.04 100.98 65.33 154.57
肟菌酯1∶精甲霜灵50 2.55 77.74 64.88 124.52
[0053] 本发明的杀真菌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以下用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所有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本发明组合物各种制剂的加工工艺均为现有技术,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所变化。
[0054] 实施例1:56%肟菌酯·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
[0055] 肟菌酯 8%
[0056] 烯酰吗啉 48%
[0057] 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 2%
[0058] 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 5%
[0059] 白黑(填料) 10%
[0060] 高岭土(填料) 补足至100%。
[0061] 将活性成分、润湿剂、分散剂及填料等按配方的比例充分混合,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即得56%肟菌酯·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
[0062] 该实施例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将56%肟菌酯·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按100a.i.g/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和14天的防治效果为90.3%和88.8%。50%肟菌酯水分散粒剂按150a.i.g/ha和25%烯酰吗啉悬浮剂按250a.i.g/ha,用同样方法使用,药后7天和14天的防效分别为81.4%、72.5%和79.6%、68.2%。肟菌酯与烯酰吗啉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由于药剂防效提高,复配药剂有效成分的用量比单独使用明显减少,从而也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0063] 实施例2:22%肟菌酯·烯酰吗啉悬浮剂
[0064] 肟菌酯 20%
[0065] 烯酰吗啉 2%
[0066] 甲基磺酸钠甲缩合物(润湿剂) 10%
[0067] 黄原胶(增稠剂) 1%
[0068] 农乳600#磷酸酯(分散剂) 3%
[0069] 乙二醇(抗冻剂) 4%
[0070] 水 补足至100%。
[0071] 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抗冻剂、增稠剂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22%肟菌酯·烯酰吗啉悬浮剂。
[0072] 该实施例用于防治葡萄霜霉病。将22%肟菌酯·烯酰吗啉悬浮剂按135a.i.g/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和14天的防治效果为92.2%和90.9%。50%肟菌酯水分散粒剂按150a.i.g/ha和25%烯酰吗啉悬浮剂按250a.i.g/ha,用同样方法使用,药后7天和14天的防效分别为84.4%、70.5%和80.1%、62.9%。肟菌酯与烯酰吗啉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且有效成分的用量明显减少。
[0073] 实施例3:62%肟菌酯·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
[0074] 肟菌酯 60%
[0075] 烯酰吗啉 2%
[0076] 烷基萘磺酸钠(润湿剂) 2%
[0077] 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 1.5%
[0078] 十二烷基硫酸钠(分散剂) 2%
[0079] 硫酸铵(崩解剂) 补足至100%
[0080] 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和崩解剂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成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挤压造料,经干燥筛分后得到62%肟菌酯·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
[0081] 该实施例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将62%肟菌酯·烯酰吗啉水分散性粒剂按150a.i.g/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和14天的防治效果为89.3%和87.6%。50%肟菌酯水分散粒剂按150a.i.g/ha和25%烯酰吗啉悬浮剂按250a.i.g/ha,用同样方法使用,药后7天和14天的防效分别为80.9%、70.6%和78.6%、62.3%。肟菌酯与烯酰吗啉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且有效成分的用量减少。
[0082] 实施例4:5%肟菌酯·精甲霜灵悬浮剂
[0083] 肟菌酯 2.5%
[0084] 精甲霜灵 2.5%
[0085] 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润湿剂) 10%
[0086] 黄原胶(增稠剂) 1.5%
[0087] 农乳600#磷酸酯(分散剂) 3%
[0088] 乙二醇(抗冻剂) 4%
[0089] 水 补足至100%。
[0090] 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抗冻剂、增稠剂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5%肟菌酯·精甲霜灵悬浮剂。
[0091] 该实施例用于防治葡萄霜霉病。将5%肟菌酯·精甲霜灵悬浮剂按100a.i.g/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和14天的防治效果为92.2%和90.9%。50%肟菌酯水分散粒剂按150a.i.g/ha和48%精甲霜灵乳油按160a.i.g/ha,用同样方法使用,药后7天和14天的防效分别为84.4%、78.5%和73.1%、72.9%。肟菌酯与精甲霜灵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且有效成分的用量明显减少。
[0092] 实施例5:42%肟菌酯·精甲霜灵水分散粒剂
[0093] 肟菌酯 40%
[0094] 精甲霜灵 2%
[0095] 烷基萘磺酸钠(润湿剂) 2%
[0096] 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 1.5%
[0097] 十二烷基硫酸钠(分散剂) 2%
[0098] 硫酸铵(崩解剂) 补足至100%
[0099] 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和崩解剂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成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挤压造料,经干燥筛分后得到42%肟菌酯·精甲霜灵水分散粒剂。
[0100] 该实施例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将90%肟菌酯·精甲霜灵水分散性粒剂按130a.i.g/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和14天的防治效果为91.8%和90.2%。50%肟菌酯水分散粒剂按150a.i.g/ha和48%精甲霜灵乳油按160a.i.g/ha,用同样方法使用,药后7天和14天的防效分别为82.9%、75.6%和81.6%、70.3%。肟菌酯与精甲霜灵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且有效成分的用量减少。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