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锁匠 / 锁板 / 一种司机座椅减震调节机构

一种司机座椅减震调节机构

阅读:933发布:2024-01-2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司机座椅减震调节机构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司机座椅减震调节机构,座椅包括座椅 底板 总成和靠背 铁 件总成,座椅底板总成与靠背铁件总成连接,座椅底板总成上设有座垫,靠背铁件总成上设有靠背垫,靠背铁件总成上设有内 背板 、减震调节杆和挡位调节板,内背板滑动连接在靠背铁件总成上并通过悬挂件与靠背铁件总成连接,减震调节杆和挡位调节板均铰接在靠背铁件总成上,减震调节杆一端为操作端,另一端通过拉 力 件与内背板连接,挡位调节板与靠背铁件总成间设有张紧件,挡位调节板上设有多个挡位棘齿,挡位棘齿与减震调节杆间通过卡接结构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优化司机座椅减震调节机构,司机座椅减震调节操作更省力、便利。,下面是一种司机座椅减震调节机构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司机座椅减震调节机构,座椅包括座椅底板总成(1)和靠背件总成(2),座椅底板总成(1)与靠背铁件总成(2)连接,座椅底板总成(1)上设有座垫(3),靠背铁件总成(2)上设有靠背垫(4),其特征是靠背铁件总成(2)上设有内背板(5)、减震调节杆(6)和挡位调节板(7),内背板(5)滑动连接在靠背铁件总成(2)上并通过悬挂件与靠背铁件总成(2)连接,减震调节杆(6)和挡位调节板(7)均铰接在靠背铁件总成(2)正面上,减震调节杆(6)一端为操作端,另一端通过拉件与内背板(5)连接,挡位调节板(7)与靠背铁件总成(2)间设有张紧件,挡位调节板(7)上设有多个挡位棘齿(8),挡位棘齿(8)与减震调节杆(6)间通过卡接结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司机座椅减震调节机构,其特征是靠背铁件总成(2)上还铰接有挡位复原板(9),挡位复原板(9)上设有可与挡位调节板(7)形成卡的锁止口,挡位复原板(9)与靠背铁件总成(2)间连有复原板张紧弹簧(11),挡位复原板(9)自由端设有可受减震调节杆(6)触压的触压解锁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司机座椅减震调节机构,其特征是座椅底板总成(1)与内背板(5)之间连有减震支撑板(10),减震支撑板(10)一端钩挂在内背板(5)底部,另一端钩挂在座椅底板总成(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司机座椅减震调节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卡接结构为设于减震调节杆(6)上的卡接销柱,卡接销柱与挡位棘齿(8)的根部凹曲口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司机座椅减震调节机构,其特征是靠背铁件总成(2)上固设有一对槽形件(12),内背板(5)两端设有一对卡(13),卡角(13)滑动连接在槽形件(1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司机座椅减震调节机构,其特征是卡角(13)上固定有尼龙滑(1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司机座椅减震调节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张紧件为调节板拉簧(15),调节板拉簧(15)一端钩挂在挡位调节板(7)上,另一端钩挂在靠背铁件总成(2)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司机座椅减震调节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悬挂件为悬挂弹簧(16),悬挂弹簧(16)一端钩挂在内背板(5)侧部,另一端钩挂在槽形件(12)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司机座椅减震调节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拉力件为吊拉弹簧(17),吊拉弹簧(17)一端钩挂在内背板(5)上,另一端钩挂在减震调节杆(6)上。

说明书全文

一种司机座椅减震调节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调节机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司机座椅减震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叉车、清扫机、地坪机等施工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通常需要长时间操作设备,而设备工作时震动也较大,久坐在司机座椅上的操作人员极易疲劳,因此这些设备的用户不仅需要司机座椅的sip点,即国标规定的土方机械司机座椅标定点的高度低,还需要座椅的减震避震性能好。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此类设备上的座椅都是采用背挂式减震结构,而减震调节方式都是手扳操作,即通过扳动座椅侧面的手柄在前后方向转过一定度实现挡位变换,以获得度适当的缓冲减震效果。但手扳操作需要一定的手柄摆动空间,也需要一定的手臂摆动幅度,当操作人员坐在司机座椅上时往往难以大幅度地摆动手臂,为此常常不得不调整坐姿以获得足够的摆臂空间,因此手扳式减震调节机构在操作上费力且不便,需要开发更省力更便利的减震调节机构。公开号为CN201633581U的实用新型专利于2010年11月17日公开了一种卧式减震叉车座椅,涉及一种机车辅助设备,包括坐垫、靠背、卧式机械悬浮式减震机构,卧式机械悬浮式减震机构包括减震调节装置,气弹簧连接摆杆I、II,减震气弹簧,减震张力簧,平行四杆机构,旋转轴I、II、III和回位弹簧;气弹簧连接摆杆I一端与减震调节装置连接,另一端与减震气弹簧的铰接,减震气弹簧的另一端与气弹簧连接摆杆II铰接,气弹簧连接摆杆II的另一端与旋转轴III焊接;旋转轴I、II、III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坐垫骨架上,且旋转轴I、III分别与平行四杆机构铰接,旋转轴II与气弹簧连接摆杆I的中部铰接;回位弹簧两端分别与旋转轴II、III连接。该实用新型的减震机构具有减震效果好、能有效降低座椅整体高度等优点,适用于叉车上。但该实用新型是通过旋转丝杠进行减震张力簧、减震气弹簧的预紧力的调节,最终实现减震调节的,此种调节方式受限于人手的单次旋转极限,操作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现有施工机械设备上的手扳式司机座椅减震调节机构操作费力且不便,为克服这一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操作更省力、便利的司机座椅减震调节机构。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司机座椅减震调节机构,座椅包括座椅底板总成和靠背件总成,座椅底板总成与靠背铁件总成连接,座椅底板总成上设有座垫,靠背铁件总成上设有靠背垫,靠背铁件总成上设有内背板、减震调节杆和挡位调节板,内背板滑动连接在靠背铁件总成上并通过悬挂件与靠背铁件总成连接,减震调节杆和挡位调节板均铰接在靠背铁件总成上,减震调节杆一端为操作端,另一端通过拉力件与内背板连接,挡位调节板与靠背铁件总成间设有张紧件,挡位调节板上设有多个挡位棘齿,挡位棘齿与减震调节杆间通过卡接结构连接。减震调节杆铰接在靠背铁件总成正面,因此减震调节杆是紧贴靠背铁件总成正面摆动,操作时在上下方向上按压减震调节杆的操作端,即可驱动减震调节杆摆动,与不同的挡位棘齿啮合,使得减震调节杆的操作端停留在不同高度上,相反地,减震调节杆的另一端则不同程度地拉伸拉力件,改变拉力件的预紧程度,进而获得不同程度的减震效果。操作本实用新型时只需通过手腕手指有限的上下按压动作即可完成减震调节,摆臂幅度很小,省力且操作便利度大大提高。
[0005] 作为优选,靠背铁件总成上还铰接有挡位复原板,挡位复原板上设有可与挡位调节板形成卡的锁止口,挡位复原板与靠背铁件总成间连有复原板张紧弹簧,挡位复原板自由端设有可受减震调节杆触压的触压解锁部。挡位复原板用于锁止挡位调节板,解除减震调节杆和挡位调节板间的配合,使得减震调节杆可在所述拉力件作用下复原。在进行挡位切换时,减震调节杆虽然推动挡位调节板摆动,但挡位调节板摆动范围有限,挡位调节板不会落入锁止口内;而当减震调节杆已到达挡位调节板的极限挡位后,若再继续按压操作减震调节杆,减震调节杆就会在距离挡位调节板转动点更近处推动挡位调节板,推动挡位调节板摆动范围较大,使得挡位调节板落入锁止口内,挡位调节板暂时无法摆动,所有挡位棘齿均与减震调节杆脱离,因此减震调节杆可在所述拉力件作用下无阻碍地复位,减震调节杆回到原位时触压所述触压解锁部,使挡位调节板摆动,进而使挡位调节板从锁止口脱出,挡位调节板恢复摆动功能,又可重新与减震调节杆进行换挡配合。
[0006] 作为优选,座椅底板总成与内背板之间连有减震支撑板,减震支撑板一端钩挂在内背板底部,另一端钩挂在座椅底板总成上。减震支撑板在座椅底板总成与内背板之间形成关联,使得减震调节杆对所述拉力件预紧程度的调节反映到座椅底板上,座椅底板的缓冲减震效果也发生改变。
[0007] 作为优选,所述卡接结构为设于减震调节杆上的卡接销柱,卡接销柱与挡位棘齿的根部凹曲口适配。卡接销柱卡在挡位棘齿的根部凹曲口中即可使减震调节杆与挡位调节板形成卡接,此种卡接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实施。
[0008] 作为优选,靠背铁件总成上固设有一对槽形件,内背板两端设有一对卡角,卡角滑动连接在槽形件上。缓冲减震过程中内背板会与靠背铁件总成间发生相对往复运动,通过卡角与槽形件的滑动连接,实现内背板在靠背铁件总成上沿确定路径滑动。
[0009] 作为优选,卡角上固定有尼龙滑。尼龙滑块耐磨性好,卡角通过尼龙滑块与槽形件配合,可避免滑动副快速磨损。
[0010] 作为优选,所述张紧件为调节板拉簧,调节板拉簧一端钩挂在挡位调节板上,另一端钩挂在靠背铁件总成上。通过调节板拉簧为挡位调节板提供预紧力,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0011] 作为优选,悬挂件为悬挂弹簧,悬挂弹簧一端钩挂在内背板侧部,另一端钩挂在槽形件上。通过悬挂弹簧对内背板缓冲减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0012] 作为优选,所述拉力件为吊拉弹簧,吊拉弹簧一端钩挂在内背板上,另一端钩挂在减震调节杆上。通过吊拉弹簧为内背板与提供预紧力,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 优化司机座椅减震调节机构,司机座椅减震调节操作更省力、便利。本实用新型改进了座椅减震调节方式,改手扳式操作为按压式操作,实现原有减震调节功能的同时更符合人机工程要求,操作更为省力、方便。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座椅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座椅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座椅移除内背板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座椅的一种零件爆炸图。
[0019] 图中,1-座椅底板总成,2-靠背铁件总成,3-座垫,4-靠背垫,5-内背板,6-减震调节杆,7-挡位调节板,8-挡位棘齿,9-挡位复原板,10-减震支撑板,11-复原板张紧弹簧,12-槽形件,13-卡角,14-尼龙滑块,15-调节板拉簧,16-悬挂弹簧,17-吊拉弹簧,18-卡接销柱,19-解锁销柱,20-锁止口,21-按压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1] 实施例1:
[0022] 如图1至4所示,一种司机座椅减震调节机构,座椅包括座椅底板总成1和靠背铁件总成2,座椅底板总成1与靠背铁件总成2连接,座椅底板总成1上设有座垫3,靠背铁件总成2上设有靠背垫4。靠背铁件总成2上设有内背板5、减震调节杆6和挡位调节板7,内背板5滑动连接在靠背铁件总成2上并通过悬挂件与靠背铁件总成2连接。靠背铁件总成2上焊接有一对槽形件12,内背板5顶部两端设有一对卡角13,卡角13滑动连接在槽形件12上,卡角13上固定套接有尼龙滑块14。所述悬挂件为一对悬挂弹簧16,两根悬挂弹簧16底端分别一一对应地钩挂在内背板5两侧,顶端则分别一一对应地钩挂在两槽形件12底部。减震调节杆6中部偏右处铰接在靠背铁件总成2正面,减震调节杆6左端为装有按压手柄21的操作端,右端通过拉力件与内背板5连接,拉力件为吊拉弹簧17,吊拉弹簧17底端钩挂在内背板5上,顶端钩挂在减震调节杆6上。减震调节杆6的铰接点以左设有一卡接销柱18和一解锁销柱19。挡位调节板7与靠背铁件总成2间设有张紧件,该张紧件为调节板拉簧15,调节板拉簧15底端钩挂在靠背铁件总成2的固定角铁上,顶端钩挂在挡位调节板7的铰接点以左的自由端。挡位调节板7底端铰接在靠背铁件总成2正面,挡位调节板7自上而下设有三个挡位棘齿8,挡位棘齿8呈鹰钩状,挡位棘齿8上侧呈外凸弧形,下侧形成凹曲。卡接销柱18为挡位棘齿8与减震调节杆6间的卡接结构连接,卡接销柱18与挡位棘齿8的根部凹曲口适配。靠背铁件总成2上还设有挡位复原板9,挡位复原板9位于挡位调节板7上方,挡位复原板9左端铰接在靠背铁件总成2上,挡位复原板9右端设有朝下的可与挡位调节板7顶部形成卡锁的锁止口20,挡位复原板9与靠背铁件总成2间连有复原板张紧弹簧11,挡位复原板9自由端设有可受减震调节杆6触压的触压解锁部,该触压解锁部构成锁止口20的右侧边界,挡位调节板7顶部、触压解锁部与减震调节杆6接触的部位均设有圆滑导向曲面。座椅底板总成1与内背板5之间连有一对减震支撑板10,减震支撑板10后端钩挂在内背板5底部,前端钩挂在座椅底板总成1前端。
[0023] 使用时,通过按压减震调节杆6的按压手柄21,使减震调节杆6绕铰接点转动,卡接销柱18顶压挡位棘齿8上侧,推斥挡位调节板7克服调节板拉簧15的拉力摆动,待卡接销柱18越过挡位棘齿8齿尖时,卡接销柱18与挡位棘齿8间的抵触消失,挡位调节板7在调节板拉簧15作用下立即回摆,卡接销柱18嵌入挡位棘齿8的根部凹曲口形成卡接,完成挂挡。同理,再次按压减震调节杆6的按压手柄21时,卡接销柱18可与下个挡位棘齿8的根部凹曲口形成卡接,完成换挡。通过换挡,可改变减震调节杆6右端的高度,进而改变吊拉弹簧17的张力,从而调整内背板5、减震支撑板10的缓冲减震能力。在进行挡位切换时,减震调节杆6虽然推动挡位调节板7摆动,但挡位调节板7摆动范围有限,挡位调节板不会落入锁止口20内;而当减震调节杆6已到达挡位调节板7的极限挡位后,若再继续按压操作减震调节杆6的按压手柄21,减震调节杆6就会在距离挡位调节板7转动点更近处推动挡位调节板7,推动挡位调节板7摆动范围较大,使得挡位调节板7落入锁止口20内,挡位调节板7暂时无法摆动,所有挡位棘齿8均与减震调节杆6脱离,因此减震调节杆6可在吊拉弹簧17作用下无阻碍地复位,减震调节杆6回到原位时解锁销柱19触压所述触压解锁部,使挡位调节板7摆动,进而使挡位调节板7从锁止口20脱出,挡位调节板7恢复摆动功能,又可重新与减震调节杆6进行换挡配合。
[0024] 实施例2:
[0025] 挡位棘齿8为四个。其余同实施例1。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