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地板,天花板和屋顶 / 找平层 / 海绵型住宅小区的屋面雨水的处理系统

海绵型住宅小区的屋面雨的处理系统

阅读:583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海绵型住宅小区的屋面雨的处理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海绵型住宅小区的屋面雨 水 的处理系统,其包括雨水立管、缓冲沉沙井、砾石填充层、截污层、 排水管 以及雨水调蓄池。雨水立管的排水口位于砾石填充层的正上方,砾石填充层铺设在缓冲沉沙井内部的顶端;截污层位于砾石填充层的下方。缓冲沉沙井内部的底端通过排水管与雨水调蓄池连通;缓冲沉沙井的 侧壁 上设置有渗水孔。本发明的处理系统,其缓冲沉沙井顶端 位置 的砾石填充层能对从雨水立管落下的雨水进行消能,降低了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影响,并且还起到了初步过滤的作用。下层放置的截污层对进入缓冲沉沙井内的雨水进行二次过滤,底部的排水管接入雨水调蓄池进行处理后,回用到绿化 灌溉 以及道路冲洗。,下面是海绵型住宅小区的屋面雨的处理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海绵型住宅小区的屋面雨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立管、缓冲沉沙井、砾石填充层、截污层、排水管以及雨水调蓄池;所述雨水立管固定安装于建筑物的外墙上,所述雨水立管的排水口位于所述砾石填充层的正上方,所述砾石填充层铺设在所述缓冲沉沙井内部的顶端位置;所述截污层设置在所述缓冲沉沙井内部的顶端位置,并且位于所述砾石填充层的下方;所述缓冲沉沙井内部的底端位置通过所述排水管与所述雨水调蓄池连通;所述缓冲沉沙井的侧壁上设置有渗水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型住宅小区的屋面雨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孔设置在成品渗透式雨水口上,或设置在溢流管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型住宅小区的屋面雨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层替换为位于所述缓冲沉沙井底部的弃流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型住宅小区的屋面雨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沉沙井的侧壁上设置的所述渗水孔的开孔率为5~8%。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型住宅小区的屋面雨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砾石填充层中的砾石直径在20~30mm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型住宅小区的屋面雨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沉沙井的周边围设有碎石层,所述碎石层的厚度为100mm,所述碎石层的碎石直径在30~
50mm范围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绵型住宅小区的屋面雨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层的外周边包裹有无纺布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型住宅小区的屋面雨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调蓄池内部设置有回用以及排污泵,所述回用泵将过滤、沉淀后的干净水通过回收管道排至景观作为灌溉用水,所述排污泵将过滤、沉淀留下的污水通过排污管道排至下游的雨水井。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海绵型住宅小区的屋面雨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调蓄池从上至下依次为中砂保护层、防水包裹层、蓄水空间、中砂找平层混凝土底板、素混凝土垫层以及原土夯实层;其中,中砂找平层包裹所述蓄水空间的四侧面。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海绵型住宅小区的屋面雨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空间内部嵌入有管道井,所述回收管道以及排污管道布置在所述管道井内,所述管道井的顶部盖罩有供维护人员上落的井盖。

说明书全文

海绵型住宅小区的屋面雨的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屋面雨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绵型住宅小区的屋面雨水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屋面雨水断接技术常见于海绵型住宅小区,目前的做法大都很简单,体现为雨落管雨水直接接到周围绿地的的情况,可视为一种“非设计断接”或“被动断接”。但这种处理方法往往对绿地和土壤造成侵蚀。研究表明,一些高层建筑为屋面雨水的断接设置了布水消能措施,且种植了耐淹、非丛生类、本土的植物,却仍然无法保证建筑体和周围场地稳定的功能性及安全性,给海绵城市的运营管理带来不便,同时屋面雨水直接外排下渗也造成雨水浪费,导致雨水经济效益的损失。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海绵型住宅小区的屋面雨水的处理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屋面雨水处理方法所存在的无法保证建筑体和周围场地稳定的功能性及安全性,以及屋面雨水直接外排下渗,造成雨水浪费的问题。
[0004]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海绵型住宅小区的屋面雨水的处理系统,其包括雨水立管、缓冲沉沙井、砾石填充层、截污层、排水管以及雨水调蓄池;所述雨水立管固定安装于建筑物的外墙上,所述雨水立管的排水口位于所述砾石填充层的正上方,所述砾石填充层铺设在所述缓冲沉沙井内部的顶端位置;所述截污层设置在所述缓冲沉沙井内部的顶端位置,并且位于所述砾石填充层的下方;所述缓冲沉沙井内部的底端位置通过所述排水管与所述雨水调蓄池连通;所述缓冲沉沙井的侧壁上设置有渗水孔。
[0005] 进一步的,所述渗水孔设置在成品渗透式雨水口上,或设置在溢流管上。
[0006] 进一步的,所述截污层替换为位于所述缓冲沉沙井底部的弃流槽。
[0007]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沉沙井的侧壁上设置的所述渗水孔的开孔率为5~8%。
[0008] 进一步的,所述砾石填充层中的砾石直径在20~30mm范围内。
[0009]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沉沙井的周边围设有碎石层,所述碎石层的厚度为100mm,所述碎石层的碎石直径在30~50mm范围内。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碎石层的外周边包裹有无纺布层。
[0011] 进一步的,所述雨水调蓄池内部设置有回用以及排污泵,所述回用泵将过滤、沉淀后的干净水通过回收管道排至景观作为灌溉用水,所述排污泵将过滤、沉淀留下的污水通过排污管道排至下游的雨水井。
[0012] 进一步的,所述雨水调蓄池从上至下依次为中砂保护层、防水包裹层、蓄水空间、中砂找平层混凝土底板、素混凝土垫层以及原土夯实层;其中,中砂找平层包裹所述蓄水空间的四侧面。
[0013] 进一步的,所述蓄水空间内部嵌入有管道井,所述回收管道以及排污管道布置在所述管道井内,所述管道井的顶部盖罩有供维护人员上落的井盖。
[0014]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0015] 本发明的处理系统,其缓冲沉沙井顶端位置的砾石填充层能对从雨水立管落下的雨水进行消能,降低了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影响,并且还起到了初步过滤的作用。下层放置的截污层对进入缓冲沉沙井内的雨水进行二次过滤,底部的排水管接入雨水调蓄池进行处理后,回用到绿化灌溉以及道路冲洗。同时,缓冲沉沙井的侧壁上具有渗水孔,超量雨水通过上层的砾石填充层溢流汇入周围绿地,或通过侧壁的渗水孔渗入周边绿地。
[0016] 可见,本发明的处理系统,针对屋面雨水断接的处理,结合了缓冲沉沙井侧壁渗水孔渗水、顶部双层过滤设施以及雨水回用系统等技术方案,避免了屋面雨水直接下排汇入雨水管道,与车行道、停车场等下垫面雨水汇流形成的二次污染,减少了雨水处理前期的分流、弃流的工艺步骤,避免管线交叉,降低施工难度及成本造价,实现建筑和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
[0017] 本发明完全实现了海绵城市“蓄、渗、净、用、排”的设计理念,极大减少了屋面雨水下排对周边绿地的腐蚀,降低了维护成本,同时住宅小区屋面雨水杂质较少,经缓冲沉沙井过滤后,即可进入雨水调蓄池,避免了雨水浪费,同时雨水回用的工艺流程简单,极大的保证了雨水回用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海绵型住宅小区的屋面雨水的处理系统的屋面雨水断接示意图;
[0019] 图2是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海绵型住宅小区的屋面雨水的处理系统的屋面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1]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22] 请参见图1及图2,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一种海绵型住宅小区的屋面雨水的处理系统,其包括雨水立管1、缓冲沉沙井2、砾石填充层3、截污层4、排水管5以及雨水调蓄池6。
[0023] 砾石填充层3铺设在缓冲沉沙井2内部的顶端位置,截污层4设置在缓冲沉沙井2内部的顶端位置,并且位于砾石填充层3的下方。雨水立管1固定安装于建筑物100的外墙上,雨水立管1的排水口11位于砾石填充层3的正上方。
[0024] 砾石填充层3由卵石或碎石散置填充而成,砾石填充层3中的砾石直径在20~30mm范围内。
[0025] 上述截污层4为锌钢板截污框,其可替换为位于缓冲沉沙井底部的弃流槽。除此之外,截污层4还可以是格栅等能筛除杂物的部件。
[0026] 缓冲沉沙井2的材料为聚乙烯,其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渗水孔。于本实施例中,渗水孔设置在成品渗透式雨水口21上。在实际应用中,成品渗透式雨水口还可以替换成溢流管上。
[0027] 进一步的,缓冲沉沙井2的侧壁上设置的渗水孔的开孔率为5~8%。
[0028] 缓冲沉沙井2的内部的底端位置通过排水管5与雨水调蓄池6连通。
[0029] 缓冲沉沙井2的周边围设有碎石层7,碎石层7的厚度为100mm,碎石层7的碎石直径在30~50mm范围内。
[0030] 碎石层7的外周边包裹有二道200克/平方的无纺布层8。
[0031]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雨水调蓄池6内部设置有回用泵a以及排污泵b,回用泵a将过滤、沉淀后的干净水通过回收管道c排至景观作为灌溉用水,排污泵b将过滤、沉淀留下的污水通过排污管道d排至下游的雨水井。
[0032] 雨水调蓄池6从上至下依次为中砂保护层61、防水包裹层62、蓄水空间63、中砂找平层64、钢筋混凝土底板65、素混凝土垫层66以及原土夯实层67。其中,中砂找平层61包裹蓄水空间63的四侧面。
[0033] 于本实施例中,中砂保护层61厚度为200mm,防水包裹层62为1.0mm厚的防水土工膜或200g/m2的透水土工布;中砂找平层64厚度为20mm,钢筋混凝土底板65的厚度为200mm,素混凝土垫层66厚度为100mm,原土夯实层67的密实度为90%。
[0034] 蓄水空间63内部嵌入有管道井e,回收管道c以及排污管道d布置在管道井e内,管道井e的顶部盖罩有供维护人员上落的井盖f。
[0035] 本实施例的处理系统,其缓冲沉沙井2顶端位置的砾石填充层3能对从雨水立管1落下的雨水进行消能,降低了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影响,并且还起到了初步过滤的作用。下层放置的截污层4对进入缓冲沉沙井2内的雨水进行二次过滤,底部的排水管5接入雨水调蓄池6进行处理后,回用到绿化灌溉以及道路冲洗。同时,缓冲沉沙井2的侧壁上具有渗水孔,超量雨水通过上层的砾石填充层3溢流汇入周围绿地200,或通过侧壁的渗水孔渗入周边绿地200。
[0036] 可见,本实施例的处理系统,针对屋面雨水断接的处理,结合了缓冲沉沙井侧壁渗水孔渗水、顶部双层过滤设施以及雨水回用系统等技术方案,避免了屋面雨水直接下排汇入雨水管道,与车行道、停车场等下垫面雨水汇流形成的二次污染,减少了雨水处理前期的分流、弃流的工艺步骤,避免管线交叉,降低施工难度及成本造价,实现建筑和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
[0037] 本本实施例完全实现了海绵城市“蓄、渗、净、用、排”的设计理念,极大减少了屋面雨水下排对周边绿地的腐蚀,降低了维护成本,同时住宅小区屋面雨水杂质较少,经缓冲沉沙井2过滤后,即可进入雨水调蓄池6,避免了雨水浪费,同时雨水回用的工艺流程简单,极大的保证了雨水回用的经济效益。
[003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