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木工,框架和细木工 / 槽口 / 连接器组件及光电复合连接器

连接器组件及光电复合连接器

阅读:471发布:2020-05-08

专利汇可以提供连接器组件及光电复合连接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申请 提供的光电复合连接器的前壳上沿轴向设贯穿前壳的通槽,通槽的内壁设通槽连通的第一凹槽,后壳包括主体部以及连接至主体部的一端的卡接部,卡接部沿轴向设有贯穿卡接部的第一通道,卡接部的外表面沿轴向设有第二凹槽,卡接部位于通槽内,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对接形成容置空间,通槽远离主体部的一端为光端口,前壳设有连通容置空间和外界的开口,导接 端子 收容在开口内,导接端子形成电端口,光纤穿过主体部并沿着第一通道延伸至光端口, 电缆 穿过主体部且固定收容在容置空间内,电缆电连接导接端子。本申请解决使用分开的光连接器及 电连接器 分别完成光和电的连接和传输,需要两个 接口 ,设备的体积较大技术问题。,下面是连接器组件及光电复合连接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壳、后壳、光纤、线缆和导接端子,所述前壳上沿轴向设贯穿所述前壳的通槽,所述通槽的内壁设所述通槽连通的第一凹槽,所述后壳包括主体部以及连接至所述主体部的一端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沿轴向设有贯穿所述卡接部的第一通道,所述卡接部的外表面沿轴向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卡接部位于所述通槽内,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对接形成容置空间,所述通槽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为光端口,所述前壳设有连通所述容置空间和外界的开口,所述导接端子收容在所述开口内,所述导接端子形成电端口,所述光纤穿过所述主体部并沿着所述第一通道延伸至所述光端口,所述电缆穿过所述主体部且固定收容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电缆电连接所述导接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还包括凸缘,所述凸缘设于所述第二凹槽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侧,所述电缆收容在所述容置空间内,且与所述凸缘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底壁、设于所述底壁周缘的且沿轴向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侧壁之间的第二侧壁,所述底壁、两个所述第一侧壁、以及所述第二侧壁围成一个收容空间;
所述主体部还包括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套筒,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套筒对接且连通,所述套筒的外表面与第一侧壁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间隙,所述收容空间包括所述间隙以及与所述间隙连通的凹腔,所述光纤依次穿过所述凹腔与所述套筒后,穿过所述第一通道;
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通孔,所述电缆依次穿过所述凹腔、所述间隙与所述通孔后固定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电复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上设有支撑体,且所述支撑体位于所述间隙内,所述电缆支撑于所述支撑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接端子包括导接体以及连接于所述导接体上的间隔设置的两个夹紧臂;所述导接端子容置在所述开口内,以使两个所述夹紧臂夹紧所述电缆,并通过所述导接体将所述电缆导通到所述电端口。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电复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复合连接器还包括插芯组件,所述插芯组件包括第一插芯柱、插芯尾柄以及弹性件,所述插芯尾柄包括第二插芯柱和位于所述第二插芯柱前端的凸环,所述第一插芯柱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凸环的中心孔内,所述前壳的内表面上设有伸出在所述通槽内的突出部,所述第一通道的内表面设有卡位,第一插芯柱与第二插芯柱连接,所述第一插芯柱远离所述第二插芯柱的一端为所述光端口,所述弹性件围绕在所述第二插芯柱,在所述卡接部安装至所述通槽内,且所述插芯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通道内时,所述第一插芯柱收容在所述第一通道内,且所述第一插芯柱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前壳,所述第二插芯柱收容在所述第一通道内,所述弹性件弹性限位在所述第一插芯柱与所述卡位之间,且所述弹性件抵推所述第一插芯柱与所述突出部抵持;
所述光纤依次穿过所述凹腔、所述套筒及所述第二插芯柱、且伸入所述第一插芯柱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电复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复合连接器还包括弹性护套,所述弹性护套上设有卡持孔,所述主体部上设有凸楞,所述凸楞卡持入所述卡持孔内以使所述后壳与所述弹性护套连接;所述弹性护套上设有贯穿所述弹性护套的第二通道,所述光纤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道、所述凹腔、所述套筒以及所述插芯组件,所述电缆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道、所述凹腔、所述间隙与所述通孔后固定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电复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和所述线缆形成光电复合线缆,所述光电复合线缆还包括包覆层以及线缆套,所述包覆层套设在所述光纤外,所述线缆套套设在所述包覆层与所述电缆外;在所述卡接部卡入所述通槽内,且所述插芯组件形成在所述第一通道内时,所述包覆层在所述凹腔内露出,所述光纤在所述第一插芯柱内露出。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电复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复合连接器还包括光纤保护管,光纤保护管套设在所述光纤外,且所述光纤保护管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光纤保护管靠近所述弹性护套的一端设于所述线缆套与所述收容空间的内表面之间;所述光纤保护管远离所述弹性护套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收容空间的内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电复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管远离所述弹性护套一端的外表面设有多个环形凹槽,多个所述环形凹槽间隔排列,所述收容空间内通过灌胶形成胶体。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电复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复合连接器还包括卡扣,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卡接部的一端设有卡扣孔,所述卡扣卡入所述卡扣孔内以将所述光电复合线缆固定在所述后壳上,在所述后壳与所述弹性护套连接后,所述卡扣收容在所述弹性护套内。
12.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适配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光电复合连接器,所述适配器包括光连接件和电连接件,所述适配器设有内腔,所述前壳插入在所述内腔内,以使所述光纤在所述光端口与所述光连接件对接,所述电缆于所述电端口处与所述电连接件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设内腔和安装口,所述内腔的侧壁设有贯穿所述侧壁的线孔,所述电连接件的一端收容在所述内腔内,所述电连接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线孔伸出在外,所述内腔中与所述安装口相对的底壁上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内设有所述光连接件,所述前壳通过所述安装孔且插入在所述内腔内,以使所述光纤插入所述插槽内与所述光连接件连接,所述电缆通过所述电连接件与外界导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还包括导电片,所述导电片包括所述电连接件与导接件,所述适配器的内腔设有安装口,所述内腔的侧壁上设有贯穿所述底壁的卡槽,所述侧壁的外表面上设有安装位,所述电连接件卡入所述卡槽内,所述导接件安装于所述安装位上,所述内腔的与所述安装口相对的底壁上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内设有所述光连接件,所述前壳插入在所述内腔内,以使所述光纤插入所述插槽内与所述光连接件连接,所述电缆与所述电连接件连接,并通过所述导接件与外界导通。

说明书全文

连接器组件及光电复合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光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及光电复合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第五代移动网络(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5G)及下一代固定网络的发展,光纤到天线,光纤到摄像头,光纤到交通信号灯,光纤到房间,光纤到天花板等光纤到接入末梢终端需求不胜枚举,光纤到接入末梢终端将构建智能时代高速即时通信基础,保障智能时代海量信息及高品质带宽的诉求。
[0003] 在接入末梢终端同时需要铺设光缆和电缆,这样就面临需要对已铺设电缆的接入末梢终端进行光缆的二次线路铺设。所以,光电复合线缆成为光纤到接入末梢终端的优选解决方案,即通过一次铺设实现通电、通网。
[0004] 为了连接这些复合线缆,可以使用分开的光连接器及电连接器,但是使用分开的光连接器及电连接器需要插拔两次才能完成光和电的连接和传输,这不仅在操作上较为复杂,而且需要两个接口,设备的体积较大。发明内容
[0005]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及光电复合连接器,以解决使用分开的光连接器及电连接器需要插拔两次才能完成光和电的连接和传输,这不仅在操作上较为复杂,而且需要两个接口,设备的体积较大技术问题。
[0006]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包括前壳、后壳、光纤、线缆和导接端子,所述前壳上沿轴向设贯穿所述前壳的通槽,所述通槽的内壁设所述通槽连通的第一凹槽,所述后壳包括主体部以及连接至所述主体部的一端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沿轴向设有贯穿所述卡接部的第一通道,所述卡接部的外表面沿轴向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卡接部位于所述通槽内,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对接形成容置空间,所述通槽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为光端口,所述前壳设有连通所述容置空间和外界的开口,所述导接端子收容在所述开口内,所述导接端子形成电端口,所述光纤穿过所述主体部并沿着所述第一通道延伸至所述光端口,所述电缆穿过所述主体部且固定收容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电缆电连接所述导接端子。
[0007] 本申请通过将光纤与电缆集成在一个光电复合连接器内,通过一个连接器即可实现光传输与电传输,解决了需要分别设置光连接器及电连接器,才能完成光和电的连接和传输所导致的操作复杂,且设备的体积较大的技术问题。同时,本申请的电缆穿过主体部,并收容在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对接形成的容置空间内,利用了主体部的内部空间,且利用了前壳与卡接部之间的空间,光电复合连接器内部空间的利用率高,从而也就无需为容置电缆而在光电复合连接器上设置单独容纳电缆的空间,也就无需改变光电复合连接器的外形尺寸,光电复合连接器设备的体积小。本申请的光端口与电端口均设置在前壳上,即在前壳的前端面形成光端口,前壳的侧面形成电端口,光端口与电端口集成在同一个壳体上,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设计的较小,藉此,光电复合连接器的轴向长度可以设置较小,利于光电复合连接器的小型化发展。
[0008]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接部还包括凸缘,所述凸缘设于所述第二凹槽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侧,所述电缆收容在所述容置空间内,且与所述凸缘抵接。电缆与凸缘抵接以限制所述电缆的延伸位置,可以确定电缆的延伸位置到达电端口,便于电缆导通到所述电端口。电端口处可以设置导接端子,凸缘的设置可以确保导接端子在电端口的位置和电缆紧密接触,实现导通。
[0009]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体部包括底壁、设于所述底壁周缘的且沿轴向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侧壁之间的第二侧壁,所述底壁、两个所述第一侧壁、以及所述第二侧壁围成一个收容空间;
[0010] 所述主体部还包括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套筒,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套筒对接且连通,所述套筒的外表面与第一侧壁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间隙,所述收容空间包括所述间隙以及与所述间隙连通的凹腔,所述光纤依次穿过所述凹腔与所述套筒后,穿过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通孔,所述电缆依次穿过所述凹腔、所述间隙与所述通孔后固定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凹腔用于容纳电缆与光纤,套筒的设置将光纤与电缆分离以分别实现光连接与电连接,光纤穿过套筒可行进到光端口;电缆沿着间隙并穿过通孔,可行进到电端口。
[0011]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壁上设有支撑体,且所述支撑体位于所述间隙内,所述电缆支撑于所述支撑体上。支撑体的设置,使得电缆的中轴线高于光纤的中轴线,进而电缆可以从间隙的较高位置或较低位置处穿过,无需从套筒的外壁与第一侧壁之间的最窄间隙穿过,提高了收容空间的利用率,且即使电缆较粗,电缆仍可以从间隙穿过,提高了电缆的适用范围。
[0012]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接端子包括导接体以及连接于所述导接体上的间隔设置的两个夹紧臂;所述导接端子容置在所述开口内,以使两个所述夹紧臂夹紧所述电缆,并通过所述导接体将所述电缆导通到所述电端口。导接端子的夹紧臂将所述电缆夹紧,可以将电缆在容置空间内的位置固定,避免电缆的晃动;同时,导接端子可以作为电缆与外界导通的载体,并通过导接体与外界的连接,实现电缆与外界的导通。
[0013]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电复合连接器还包括插芯组件,所述插芯组件包括第一插芯柱、第二插芯柱、凸环以及弹性件,凸环一体成型在第二插芯柱的前端,二者共同构成插芯尾柄,所述凸环设中心孔,第一插芯柱插入中心也,以固定连接至插芯尾柄。所述前壳的内表面上设有伸出在所述通槽内的突出部,所述第一通道的内表面设有卡位,第一插芯柱与第二插芯柱连接,所述第一插芯柱远离所述第二插芯柱的一端为所述光端口,所述弹性件围绕在所述第二插芯柱,在所述卡接部安装至所述通槽内,且所述插芯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通道内时,所述第一插芯柱收容在所述第一通道内,且所述第一插芯柱远离所述第二插芯柱的端部伸出所述前壳,所述第二插芯柱收容在所述第一通道内,所述弹性件弹性限位在所述第一插芯柱与所述卡位之间,且所述弹性件抵推所述第一插芯柱与所述突出部抵持;所述光纤依次穿过所述凹腔、所述套筒及所述第二插芯柱、且伸入所述第一插芯柱内。插芯组件用于在光纤穿过第一通道时,套设在光纤外,固定且保护光纤。所述弹性件弹性限位在所述第一插芯柱与所述卡位之间,并抵推所述第一插芯柱与所述突出部抵持,可限制第一插芯柱在第一通道内的位置,并确定第一插芯柱伸出第一通道外的位置。
[0014]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电复合连接器还包括弹性护套,所述弹性护套上设有卡持孔,所述主体部上设有凸楞,所述凸楞卡持入所述卡持孔内以使所述后壳与所述弹性护套连接;所述弹性护套上设有贯穿所述弹性护套的第二通道,所述光纤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道、所述凹腔、所述套筒以及所述插芯组件,所述电缆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道、所述凹腔、所述间隙与所述通孔后固定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弹性护套可以有效改善光电复合线缆受到侧向负载时的弯曲形变,避免光电复合线缆局部弯曲曲率过小,导致内部光纤光学性能下降。
[0015]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纤和所述线缆形成光电复合线缆,所述光电复合线缆还包括包覆层以及线缆套,所述包覆层套设在所述光纤外,所述线缆套套设在所述包覆层与所述电缆外;在所述卡接部卡入所述通槽内,且所述插芯组件形成在所述第一通道内时,所述包覆层在所述凹腔内露出,所述光纤在所述第一插芯柱内露出。所述包覆层在所述凹腔内露出,即在凹腔内,线缆套没有包覆包覆层,使得凹腔内剩余有较大空间,便于凹腔内元件的安装,如后文的光纤保护管的安装;所述光纤在所述第一插芯柱内露出,即在光纤穿过第二插芯柱后,包覆层将不再包覆光纤,从而便于光纤可以插入较细的第一插芯柱的孔内。
[0016]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电复合连接器还包括光纤保护管,光纤保护管套设在所述光纤外,且所述光纤保护管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光纤保护管靠近所述弹性护套的一端设于所述线缆套与所述收容空间的内表面之间;所述光纤保护管远离所述弹性护套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收容空间的内表面。插芯组件对接时,插芯组件向后会有一微小的回退量,光纤需要在一定空间内活动,光纤保护管对光纤的保护可以避免光纤弯曲过大甚至光纤折断,从而影响光学性能。
[0017]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电复合连接器还包括卡扣,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卡接部的一端设有卡扣孔,所述卡扣卡入所述卡扣孔内以将所述复合线缆固定在所述后壳上,在所述后壳与所述弹性护套连接后,所述卡扣收容在所述弹性护套内。复合线缆固定在所述后壳上可以保证光电复合线缆的抗拉强度。卡扣收容在所述弹性护套内,弹性护套还可以保护光电复合线缆与卡扣。
[0018]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纤保护管远离所述弹性护套一端的外表面设有多个环形凹槽,多个所述环形凹槽间隔排列,所述收容空间内通过灌胶形成胶体。为了实现复合线缆与后壳的高强度连接,需要在光纤保护管与收容空间的内表面之间灌胶,以将光纤保护管固定。环形凹槽的设置可以增加光纤保护管与收容空间内表面之间的距离,避免了由于毛细管原理,胶沿着微小的间隙流动到光纤保护管的内部,以致于滴落在光纤上,同时环形凹槽的设置阻断了毛细现象的连贯通路,能够有效避免胶水持续渗入光纤保护管的内部,滴落到光纤上。
[0019]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缆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当电缆的数量为多个时,从而只使用一个光电复合连接器即可实现供电或双工信号传输
[0020]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前壳包括内壳与外壳,所述外壳套设在所述内壳上,所述内壳上沿轴向设有所述第一凹槽与贯穿所述内壳的所述通槽。外壳的设置可对内壳进行保护。
[0021] 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适配器以及上述的光电复合连接器,所述适配器包括光连接件和电连接件,所述适配器设有内腔,所述前壳插入在所述内腔内,以使所述光纤在所述光端口处与所述光连接件连接,所述电缆于所述电端口处与所述电连接件连接。本申请的光电复合连接器与SC光纤连接器相比,接口尺寸没有发生变化,适配器与SC光纤适配器相比,接口尺寸也无需发生变化。
[0022]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适配器设内腔和安装口,所述内腔的侧壁上设有贯穿所述侧壁的线孔,所述电连接件的一端收容在所述内腔内,所述电连接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线孔伸出在外,所述内腔的与所述安装口相对的底壁上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内设有所述光连接件,所述前壳通过安装孔插入在所述内腔内,以使所述光纤插入所述插槽内与所述光连接件连接,所述电缆通过所述电连接件与外界导通。本实现方式的适配器可以通过一根光电复合缆与PCB板的连接。
[0023]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适配器还包括导电片,所述导电片包括所述电连接件与导接件,所述适配器的内腔设有安装口,所述内腔的侧壁上设有贯穿所述底壁的卡槽,所述侧壁的外表面上设有安装位,所述电连接件卡入所述卡槽内,所述导接件安装于所述安装位上,所述内腔的与所述安装口相对的底壁上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内设有所述光连接件,所述前壳插入在所述内腔内,以使所述光纤插入所述插槽内与所述光连接件连接,所述电缆与所述电连接件连接,并通过所述导接件与外界导通。本实现方式将导接件安装于所述内腔外的安装位上,内腔的内部空间更大。
[0024]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适配器为两个,两个所述适配器背对背设置,两个所述插槽同轴设置。本实现方式的适配器可以实现两根光电复合线缆与PCB板的连接,以及两根光电复合缆之间的光纤连接。
[0025] 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将光纤与电缆集成在一个光电复合连接器内,通过一个连接器即可实现光传输与电传输,解决了需要分别设置光连接器及电连接器,才能完成光和电的连接和传输所导致的操作复杂,且设备的体积较大的技术问题。同时,本申请的电缆穿过主体部,并收容在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对接形成的容置空间内,利用了主体部的内部空间,且利用了前壳与卡接部之间的空间,光电复合连接器内部空间的利用率高,从而也就无需为容置电缆而在光电复合连接器上设置单独容纳电缆的空间,也就无需改变光电复合连接器的外形尺寸,光电复合连接器设备的体积小。本申请的光端口与电端口均设置在前壳上,光端口与电端口之间的距离较近,光电复合连接器的轴向长度可以设置较小,光电复合连接器的体积小。附图说明
[002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0027]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光通信系统示意图;
[0028]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光电复合线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9]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内壳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后壳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光电复合连接器的分解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光电复合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光电复合连接器的第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4]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光电复合连接器的第二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5]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光纤保护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导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种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二种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三种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0041]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光通信系统,该光通信系统包括光电发端设备200和光电收端设备300,光电发端设备200用于输出电信号光信号,光电收端设备300用于接收电信号和光信号,两者之间通过光电复合线缆100连接,以实现光信号和电信号的传输。然而,光电发端设备200与光电复合线缆100之间需要光电复合连接器400进行连接。具体而言,一种符合SC接口标准的光电复合连接器400连接在光电复合线缆100的一端,对应的光电发端设备200上设有至少一个符合SC光电复合一体化的接口,用于插接光电复合连接器400。光电收端设备300与光电复合线缆100之间也需要光电复合连接器400进行连接。具体而言,一种符合SC接口标准的光电复合连接器400连接在光电复合线缆100的另一端,光电收端设备300上设有一个符合SC光电复合一体化的接口,用于插接光电复合连接器400。本申请中,光电发端设备200可以为电源模,能够输出电能;光电收端设备300可以为需要电能的终端设备,例如高速IP摄像装置,无线AP等。
[0042] 如下将详细介绍光电复合连接器400。
[0043] 光电复合连接器400包括前壳、后壳、和光电复合线缆100。
[0044] 请参阅图2,图2显示光电复合线缆100的截面示意图。光电复合线缆100包括光纤110和电缆130、包覆层120以及线缆套140,包覆层120套设在光纤110外,线缆套140套设在包覆层120与电缆130外。包覆层120主要用于保护光纤110,而且可以使得光电复合线缆100具有足够的拉伸强度并且可保护光电复合线缆100免受不适当的应。本申请中,包覆层
120材质可以为尼龙、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外径在0.7mm~1.5mm之间。整体线缆套140可以采用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大于或等于1×1012Ω·m,介电强度大于或等于20MV/m,耐温范围为70℃~200℃。可选地,该光电复合线缆100的横截面为扁平形状。电缆为具有导电功能的材质,如导体或导线
[0045] 电缆130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图2所示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纤110为1根,电缆130为2根,光纤110位于中心,2根电缆130位于光纤110的两侧,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光电复合线缆100还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光纤110和电缆130。本申请的上述电缆130至少为一个,从而当电缆130的数量为多个时,只需使用一个光电复合连接器400即可实现供电或双工信号传输。下文将以光电复合线缆100的光纤110为1根,电缆130为2根的情况进行描述。
[0046] 如下将进行描述光电复合连接器400的前壳和后壳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
[0047] 请参阅图3、图4和图5,图5所示为光电复合连接器4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的光电复合连接器400包括前壳30和后壳460,前壳30包括外壳410和内壳420,图3所示为内壳420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后壳460的结构示意图。对于前壳30而言,外壳410套设在内壳420上,外壳410的作用为保护内壳420,外壳410用于与适配器配合时导向定位,对准以及扣合、解的功能。内壳420用于装配后壳460及光纤110和电缆130。外壳410和内壳420也可以相互滑动配合连接,即,外壳410套设在内壳420上后,二者之间可以沿轴向有一定的相对滑动量,利于插入适配器后的解锁,或者,是外壳410和内壳420可以为一体式的结构,可以理解为:前壳30只包括内壳420,不需要外壳410。
[0048] 如图3所示,内壳420上沿轴向设贯穿内壳420的通槽421,对于光电复合连接器400而言,轴向可以理解为线缆延伸的方向,内壳420呈中空筒状结构,前端面和后端面之间延伸的方向为轴向,前端面形成光电复合连接器400的与适配器插接的端部,后端面用于组装后壳460。通槽421的内壁设有与通槽421连通第一凹槽422,如图3所示,通槽421的截面呈圆形,第一凹槽422的截面呈半圆形,通槽421的外围设两个第一凹槽422。内壳420设有导接孔423,导接孔423使得第一凹槽422与外界连通。
[0049] 如图4所示,后壳460包括主体部468以及与主体部468连接的卡接部469,卡接部469连接在主体部468的前端,光电复合线缆从主体部468的后端伸入主体部468,且延伸至卡接部469。卡接部469沿轴向设有贯穿卡接部469的第一通道4693,图4中标号为4693的引线所指向的位置为第一通道4693,可以理解地,第一通道4693为卡接部469的中心通孔。卡接部469的外表面沿轴向设有第二凹槽4691。
[0050] 如图6和图7所示,将后壳460组装至前壳30时,卡接部469卡入通槽421内,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卡接部469的外表面与通槽421的内壁贴合,以此方式实现二者之间的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其它的固定结构将卡接部469固定在内壳420中。第一凹槽422与第二凹槽4691对接形成容置空间。通槽421远离主体部468的一端为光端口10(如图7),前壳30设有连通容置空间和外界的开口,即内壳420上设置的导接孔423的位置,开口处形成电端口20(如图7)。光纤110穿过主体部468且沿着第一通道4693延伸至光端口10处,电缆130穿过主体部468且固定收容在容置空间内,电端口20的位置用于设置导接端子430,所述电缆130电连接导接端子430。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所描述的外界为光电复合连接器400的外表面以外的空间。
[0051] 本申请通过将光纤110与电缆130集成在一个光电复合连接器400内,通过一个连接器即可实现光传输与电传输,解决了需要分别设置光连接器及电连接器,才能完成光和电的连接和传输所导致的操作复杂,且设备的体积较大的技术问题。同时,本申请的电缆130穿过主体部468,并收容在第一凹槽422与第二凹槽4691对接形成的容置空间内,利用了主体部468的内部空间,且利用了前壳30与卡接部469之间的空间,光电复合连接器400内部空间的利用率高,从而也就无需为容置电缆130而在光电复合连接器400上设置单独容纳电缆130的空间,也就无需改变光电复合连接器400的外形尺寸,光电复合连接器400设备的体积小。本申请的光端口10与电端口20均设置在前壳30上,即在前壳的前端面形成光端口,前壳的侧面形成电端口,光端口与电端口集成在同一个壳体上,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设计的较小,藉此,光电复合连接器400的轴向长度可以设置较小,利于光电复合连接器400的小型化发展。
[0052]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前壳30包括内壳420与外壳410,外壳410套设在内壳420上,并且,外壳410部分延伸至后壳460的主体部468的外表面,外壳410同时包覆内壳420和部分后壳460,使得内壳420和后壳460的结合处隐藏在外壳410的内部,形成整体架构。外壳410用于插入后文的适配器中。
[0053] 请参阅图5,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卡接部469的外表面上设有凸台4693,凸台4693设于第二凹槽4691的一侧;内壳420的内表面上设有槽口4201,槽口4201可以贯穿内壳
420的侧壁,或者不贯穿内壳420的侧壁,槽口4201设于第一凹槽422的一侧,凸台4693卡入槽口4201内,以使卡接部469卡入通槽421内,从而卡接部469可以固定在内壳420内。
[0054]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凹槽422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第二凹槽4691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当第一凹槽422与第二凹槽4691对接形成容置空间时,容置空间的横截面就为圆形,当光电复合缆的横截面为扁平形状时,电缆130的横截面为圆形(电缆130也可以为扁平状),电缆130与容置空间的形状相适配,电缆130就可以较好地收容在容置空间内。
[0055] 请继续参阅图4-图5,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卡接部469还包括凸缘4692,凸缘4692设于第二凹槽4691远离主体部468的一侧,电缆130收容在容置空间内,且与凸缘4692抵接。电缆130与凸缘4692抵接以限制电缆130的延伸位置,可以确定电缆130的延伸位置到达电端口20,便于电缆130导通到电端口20。同时可以确保下文的导接端子430从电端口20卡入前壳30的开口后,导接端子430可以和电缆130紧密接触,实现导通。本申请中,凸缘
4692与第二凹槽4691可以一起形成,即在形成第二凹槽4691时,第二凹槽4691只贯通卡接部469靠近主体部468的一端,但是不贯通卡接部469远离主体部468的一端,从而在第二凹槽4691的延伸方向上,卡接部469的阻挡第二凹槽4691贯通的部位即为凸缘4692。凸缘4692在第二凹槽4691的形成过程中,自然形成。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第二凹槽4691在轴向可以贯通卡接部469,卡接部469的远离主体部468的一侧可以单独设置凸缘4692。
[0056]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体部468包括底壁4683、设于底壁4683周缘的且沿轴向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4684以及连接于两个第一侧壁4684之间的第二侧壁4685,底壁4683、两个第一侧壁4684、以及第二侧壁4685围成一个收容空间50。
[0057] 主体部468还包括顶壁4687与盖板470,顶壁4687盖合在第一侧壁4684远离卡接部469的一端,底壁4683、顶壁4687与第一侧壁4684形成收容空间50的开口461,该开口461远离卡接部469,光电复合线缆100通过开口461伸入收容空间50。顶壁4687盖合部分第一侧壁
4684后,收容空间50部分外露,外露的收容空间50便于安装或调整下文的元件,如调整电缆
130的位置以及安装光纤保护管480等。盖板470用于在收容空间50内的元件安装并调整位置后,盖合外露的收容空间50。
[0058]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体部468还包括设于收容空间50内的套筒466,第一通道4693与套筒466对接,套筒466的内部空间与第一通道4693连通,套筒466的外表面与第一侧壁4684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间隙4661,收容空间50包括间隙4661以及与间隙4661连通的凹腔465,光纤110依次穿过凹腔465与套筒466的内部空间后,延伸至第一通道4693内部;第二侧壁4685上设有通孔4681,通孔4681使得收容空间50与第二凹槽4691连通,电缆130依次穿过凹腔465、间隙4661与通孔4681后伸入且固定在容置空间(第一凹槽422和第二凹槽4691对接形成)内。本申请中,套筒466靠近卡接部469,凹腔465位于套筒466的轴向方向上,间隙4661位于套筒466的径向方向上,且位于套筒466的两侧,收容空间50可分为4个区域,套筒
466内的空间为1个区域,套筒466径向两侧的2个间隙4661为2个区域,套筒466轴向上的凹腔465为1个区域,套筒466内的空间与凹腔465连通,间隙4661与凹腔465也连通,从而电缆
130可穿过凹腔465后再穿过间隙4661;光纤110穿过凹腔465后再穿过套筒466。从而套筒
466的设置将收容空间50分为套筒466内的空间、间隙4661与凹腔465,进而套筒466也将光纤110与电缆130分离以分别实现光传输与电传输,光纤110穿过套筒466可行进到光端口10进行电连接;电缆130沿着间隙4661并穿过通孔4681,可行进到电端口20进行电连接。
[0059]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底壁4683上设有支撑体4663,且支撑体4663位于间隙4661内,电缆130支撑于支撑体4663上。支撑体466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支撑体
4663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支撑体4663间隔排布在间隙4661内。套筒466两侧的间隙4661内均可以安装支撑体4663。本申请的支撑体4663的设置,使得电缆130的中轴线高于光纤110的中轴线,进而电缆130可以从间隙4661的较高位置或较低位置处穿过,无需从套筒466的外壁与第一侧壁4684之间的最窄间隙4661穿过,提高了收容空间50的利用率,且即使电缆
130较粗,电缆130仍可以从间隙4661穿过,提高了电缆130的适用范围。可以理解的是,套筒
466位于主体部468的中心位置(套筒466的中心与主体部468的中轴线重合,或者套筒466的中心靠近主体部468的中轴线),这样,在主体部468的四个落位置具有较大的闲置空间,本申请利用了套筒466外围的闲置空间进行电缆130的布线,这种架构有需要在后壳及前壳上另扩展空间设置电缆130,可以得到较小尺寸的光电复合连接器400。
[0060] 请继续参阅图5,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电复合连接器400还包括插芯组件440,插芯组件440包括第一插芯柱441、第二插芯柱442、凸环443以及弹性件450,其中,第二插芯柱442和凸环443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凸环443位于第二插芯柱442的前端,第二插芯柱
442和凸环443共同构成插芯尾柄,凸环443位于插芯尾柄前端,凸环443内设中心孔,第一插芯柱441插入凸环443的中心孔,并固定至凸环443,可以通过压铆的方式固定。也可以理解为:凸环443套设在第一插芯柱441上,参阅图8,内壳420的内表面上设有伸出在通槽421内的突出部444,第一通道4693的内表面设有卡位445,第一插芯柱441通过与凸环443的固定连接,将第一插芯柱441和插芯尾柄固定连接,即第一插芯柱441与第二插芯柱442固连为一体。弹性件450套在第二插芯柱442上,在卡接部469安装至通槽421内,且插芯组件440安装在第一通道4693内时,第一插芯柱441收容在第一通道4693内,且第一插芯柱441远离第二插芯柱442的端部伸出前壳30,第二插芯柱442收容在第一通道4693内,弹性件450弹性限位在第一插芯柱441与卡位445之间,且弹性件450抵推第一插芯柱441与突出部444抵持;光纤
110依次穿过凹腔465、套筒466及第二插芯柱442、且伸入第一插芯柱441内。本申请中,弹性件450可选为弹簧。所述第一插芯柱441远离所述第二插芯柱442的一端为所述光端口20。
[0061] 本申请中,第二插芯柱442的直径小于第一插芯柱441的直径,从而在卡接部469安装至通槽421内,且插芯组件440安装在第一通道4693内时,弹性件450弹性限位在第一插芯柱441朝向第二插芯柱442的端面与卡位445之间。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弹性件450还可以弹性限位在凸环443与卡位445之间。可选地,第一插芯柱441伸出前壳30的端部的形状为圆台形。
[0062] 从而,本申请的插芯组件440在光纤110穿过第一通道4693时,套设在光纤110外,固定且保护光纤110。弹性件450弹性限位在第一插芯柱441与卡位445之间,并抵推第一插芯柱441与突出部444抵持,可限制第一插芯柱441在第一通道4693内的位置,并确定第一插芯柱441伸出第一通道4693外的位置。
[0063] 请参阅图5-图7,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电复合连接器400还包括弹性护套500,弹性护套500上设有卡持孔520,主体部468上设有凸楞464,凸楞464卡持入卡持孔520内以使后壳460与弹性护套500连接;弹性护套500上设有贯穿弹性护套500的第二通道510,光纤110依次穿过第二通道510、凹腔465、套筒466以及插芯组件440,电缆130依次穿过第二通道510、凹腔465、间隙4661与通孔4681后固定在容置空间内。具体的,凸楞464环绕设在第一侧壁4684与盖板470上,凸楞464大致设于主体部468的中间部位,凸楞464卡持入卡持孔
520内以使弹性护套500大致套设在主体部468的中间部位。可选地,凸楞464的个数为4个,4个凸楞464分别设在盖板470、两个第一侧壁4684与底壁4683上;卡持孔520的个数为4个,4个卡持孔520分别设在弹性护套500的4个侧壁上。本申请中,除了光纤110和电缆130穿过第二通道510,包覆层120以及线缆套140均穿过第二通道510,即整个光电复合线缆100穿过第二通道510。从而弹性护套500可以有效改善光电复合线缆100受到侧向负载时的弯曲形变,避免光电复合线缆100局部弯曲曲率过小,导致内部光纤110光学性能下降。
[0064] 请参阅图8,在卡接部469卡入通槽421内,且插芯组件440安装在第一通道4693内时,包覆层120在凹腔465内露出,光纤110在第一插芯柱441内露出。包覆层120在凹腔465内露出,即在光电复合线缆100穿过第二通道510,进入凹腔465内时,线缆套140没有包覆包覆层120,线缆套140从包覆层120上脱离,便于电缆130与光纤110的分离,且使得凹腔465内剩余有较大空间,便于凹腔465内元件的容纳,如下文光纤保护管480的设置等;光纤110在第一插芯柱441内露出,即在光纤110穿过第二插芯柱442后,包覆层120将不再包覆光纤110,从而便于光纤110可以插入较细的第一插芯柱441的孔内。
[0065]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电复合连接器400还包括光纤保护管480,光纤保护管480套设在光纤110外,且光纤保护管480收容在收容空间50内,光纤保护管480靠近弹性护套500的一端设于线缆套140与收容空间50的内表面之间;光纤保护管480远离弹性护套500的一端固定在收容空间50的内表面。具体的,光纤保护管480套设在包覆层120外。插芯组件
440对接时,插芯组件440向后会有一微小的回退量,光纤110需要在一定空间内活动,否则将导致光纤110弯曲过大甚至光纤110折断从而影响光学性能,光纤保护管480套设在光纤
110外以对光纤110进行保护,进而可以避免光纤110弯曲过大甚至光纤110折断,从而影响光学性能。
[0066] 具体的,为了实现光电复合线缆100与后壳460的高强度连接,需要在光纤保护管480与收容空间50的内表面之间灌胶,以将光纤保护管480固定。优选的胶水选择高粘接强度,绝缘性能好的DG-3S,EP500等。由于采用水平灌胶方式,光纤保护管480与收容空间50内表面之间的间隙4661需要严格控制。当间隙4661过大时,胶水将沿着间隙4661流动到光纤保护管480的空腔内部,滴落在光纤110上。当间隙4661过小时,一方面给装配带来问题,另外由于毛细管原理,胶水也将沿着微小的间隙4661流动光纤保护管480的空腔内部,滴落在光纤110上。光纤保护管480外径与收容空间50内表面之间的间隙4661控制在0.1~0.4mm之间,一个优选的工艺参数为0.15mm。
[0067] 请参阅图9,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纤保护管480远离弹性护套500一端的外表面设有多个环形凹槽481,多个环形凹槽481间隔排列。为了进一步避免毛细现象带来的胶水渗入,光纤保护管480远离弹性护套500一端的外表面设置的环形凹槽481可以增加光纤保护管480与收容空间50内表面之间的距离,避免了由于毛细管原理,胶水沿着微小的间隙4661流动到光纤保护管480的内部,以致于滴落在光纤110上,同时环形凹槽481的设置阻断了毛细现象的连贯通路,能够有效避免胶水持续渗入光纤保护管480的内部,滴落到光纤
110上。
[0068] 请继续参阅图5,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电复合连接器400还包括卡扣490,主体部468远离卡接部469的一端设有卡扣490孔,卡扣490卡入卡扣490孔内以将光电复合线缆100固定在后壳460上,在后壳460与弹性护套500连接后,卡扣490收容在弹性护套500内。具体的,卡扣490孔分别设于两个第一侧壁4684上,且卡扣490孔的设置位置靠近顶壁4687,卡扣490卡入卡扣490孔内,可将光电复合线缆100固定在后壳460上。卡扣490的材质可选为金属。复合线缆固定在后壳460上可以保证复合线缆的抗拉强度。本申请中,待卡扣490卡入卡扣490孔内后,将弹性护套500套设在后壳460上,进而可将卡扣490收容在弹性护套500内,弹性护套500可以保护复合线缆与卡扣490。
[0069] 请参阅图10,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电复合连接器400还包括导接端子430,导接端子430包括导接体435以及连接于导接体435上的间隔设置的两个夹紧臂436;导接端子430容置在开口内,以使两个夹紧臂436夹紧电缆130,并通过导接体435将电缆130导通到电端口20。具体的,内壳420上设有导接孔423,外壳410上设有容置孔,当外壳410套设在内壳
420上后,容置孔与导接孔423导通,夹紧臂436穿过导接孔伸入到容置空间内将电缆130夹紧,导接体435容纳在容置孔内,且导接体435的外表面431不高于外壳410的外表面。
[0070] 每个夹紧臂436远离导接体435的一端设有刀刃433,两个刀刃433彼此错开,刀刃433带动夹紧臂436穿过导接孔伸入到容置空间内,每个夹紧臂436的内表面设有凹部434,两个凹部434用于收容电缆130。在两个夹紧臂436夹紧电缆130时,两个刀刃433撑开变形以使电缆130可穿过刀刃433到达凹部434,进而两个夹紧臂436在两个凹部434内将电缆130夹紧而实现与电缆130紧密接触。夹紧臂436在穿过导接孔时,与导接孔强制干涉挤压装配,以提高导接端子430与内壳420的摩擦力。每个夹紧臂436的外表面432设计成双曲线形状,即中间区域凹陷,两侧的区域外张,从而可方便夹紧臂436穿过导接孔。导接端子430的材料可以为及其合金铝合金等常见导体的材料,导接端子430可以进行表面处理,例如表面硬金处理,以保证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和良好的导电性。导接端子430的数量也为多个,且导接端子430与电缆130一一对应。本申请导接端子430的夹紧臂436将电缆130夹紧,可以将电缆130在容置空间内的位置固定,避免电缆130的晃动;同时,导接端子430可以作为电缆130与外界导通的载体,并通过导接体435与外界的连接,实现电缆130与外界的导通。从而,上文中的凸缘4692也可以在限定电缆130的位置与导接端子430相对应,以确保导接端子430从电端口20卡入前壳30的开口后,导接端子430能和电缆130紧密接触,实现导通。
[0071] 从而,本申请的光电复合连接器400利用了主体部468的内部空间,且利用了前壳30与卡接部469之间的空间,光电复合连接器400内部空间的利用率高,从而也就无需为容置电缆130而在光电复合连接器400上设置单独容纳电缆130的空间,也就无需改变光电复合连接器400的接口尺寸,光电复合连接器400设备的体积小。且本申请的光电复合连接器
400与SC光纤110连接器相比,接口尺寸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本申请的光电复合连接器400既可以实现光传输又可以实现电传输。
[0072]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适配器以及上述的光电复合连接器400,适配器包括光连接件和电连接件,适配器设有内腔,前壳30插入在内腔内,以使光纤110在光端口10处与光连接件连接,电缆130于电端口20处与电连接件连接。根据上文的描述,本申请光电复合连接器400的接口尺寸没有发生变化,即与SC光纤110连接器相比,本申请的光电复合连接器400可以维持了接口尺寸不变化,但是既可以传输电信号,又可以传输光信号。当本申请的光电复合连接器400的接口尺寸没有发生变化时,本申请的适配器的接口尺寸也无需发生变化。如下将介绍适配器。适配器包括如下的至少4种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的适配器适用于板载适配。
[0073] 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0074] 请参阅图11,适配器600设内腔640和安装口630,内腔640的侧壁上设有贯穿侧壁的线孔650,线孔650上设有穿过线孔650的电连接件610,内腔640的与安装口630相对的底壁上设有插槽620,插槽620内设有光连接件,前壳30插入在内腔640内,以使光纤110插入插槽620内与光连接件连接,电缆130通过电连接件610与外界导通。
[0075] 具体的,适配器600的内腔640形状与标准SC连接器接口尺寸一致。电连接件610为1对,1对电连接件模制在内腔640的侧壁上,电连接件610向下弯折并穿过线孔伸出到外界。
当电连接件610需要与PCB板进行连接导通时,伸出在外的电连接件611可以插入PCB板的铜孔内与PCB板上的元件连接。当前壳30插入在内腔640内时,电连接件610裸露在内腔内的表面612与导接端子430的远离夹紧臂436的表面431接触,电连接件610与电缆130实现连接导通。从而,当电缆130与电连接件610连通导通,且电连接件610与PCB板连接导通时,这就实现了光电复合线缆100的电缆130与PCB上元件的连接。此种适配器600可以实现一根光电复合线缆100与PCB板的连接。
[0076] 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电连接件610为弹性金属丝,弹性金属丝模制在内腔640的侧壁上,并穿过内腔640的侧壁。弹性金属丝向下弯折以便插入PCB板的铜孔内,弹性金属丝与PCB板之间通过焊接实现可靠的电连接,弹性金属丝使用弹性好,韧性好的金属,例如铜合金,铝合金,一种较优的方案选择为C5210磷青铜。为提高铜合金的导通性能,可以对金属表面镀金处理。
[0077] 插槽620的空腔用于容纳插芯组件440的前端的第一插芯柱441的圆台形端部,在弹性件450的作用下,能够保证插槽620与第一插芯柱441的圆台形端部的紧密对接,从而实现穿设光电复合线缆100中的光纤110的对接。
[0078] 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
[0079] 请参阅图12,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适配器与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适配器的区别在于:适配器600为两个,两个适配器600背对背连接以形成一个新的适配器800,以使两个插槽820同轴设置。适配器800的电连接件810为2对,每1对的电连接件810可以与一个光电复合连接器100的光电复合线缆100连接,从而该适配器800可以同时插接两个光电复合连接器400,即同时匹配两根光电复合线缆100。一种情况下,通过两个适配器600与PCB板电连接的方式,实现光电复合线缆100的电信号通过PCB上的走线进行传输,也可以在PCB板上固定光传输单元,使得光电复合连接器400的光信号传输到PCB上的光传输单元。另一种情况下,两个插槽820同轴设置后,可以直接连通,每一个插槽820内插入光电复合连接器400,使得两个光电复合连接器400的光纤110对准,以进行光信号的传输,即光信号从一个光电复合连接器400传输至另一个光电复合连接器400。同理,两个适配器600的电连接件810也直接连接,这样,其中一个光电复合连接器400的电信号通过电连接件810传输至另一个光电复合连接器400的电缆130上。
[0080] 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
[0081] 请参阅图13,适配器700包括导电片710,导电片710包括电连接件712与导接件713,适配器的内腔740设有安装口750,内腔740的侧壁上设有贯穿底壁的卡槽720,侧壁的外表面上设有安装位731,电连接件712卡入卡槽720内,导接件713安装于安装位731上,内腔740的与安装口750相对的底壁上设有插槽760,插槽760内设有光连接件,前壳30插入在内腔740内,以使光纤110插入插槽760内与光连接件连接,电缆130与电连接件712连接,并通过导接件713与外界导通。
[0082] 具体的,适配器的内腔740形状与标准SC连接器接口尺寸一致。电连接件712为1个,1个电连接件712卡在卡槽720内。当电连接件712需要与PCB板进行连接导通时,导接件713可以与PCB板上的元件连接。当前壳30插入在内腔740内时,电连接件712裸露在内腔740内的表面与导接端子430的远离夹紧臂436的表面接触,电连接件712与电缆130实现连接导通。从而,当电缆130与电连接件712连通导通,且电连接件712与PCB板连接导通时,这就实现了光电复合线缆100的电缆130与PCB上元件的连接。
[0083]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导电片710可以为导电弹性簧片。电连接件712为导电弹性簧片的一部分,电连接件712可以卡在适配器对应的适配器外壳410对应的卡槽720中。电连接件712与导电端子接触,从而实现与光电复合线缆100中的电缆130的电连接。导接件713也为导电弹性簧片的一部分,导接件713可以与PCB板子上的布铜区接触,通过焊的方式固定。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适配器的导电弹性簧片对为一对,即实现了一根光电复合线缆
100与PCB板的连接。
[0084] 第四种具体实施方式:
[0085] 第四种具体实施方式的适配器与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的适配器的区别在于:适配器700为两个且对称分布,两个适配器700背对背设置,以使两个插槽760同轴设置。适配器的导电片710为2对,每1对的电连接件712可以与1根光电复合线缆100连接,从而该适配器可以实现两根光电复合线缆100与PCB板的连接,以及两根光电复合线缆之间的光纤110连接。第四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两个对称分布的适配器700信号传输的方式与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适配器相同。
[0086] 综上,本申请的光电复合连接器400与SC光纤连接器相比,接口尺寸没有发生变化,与标准的SC光纤适配器可以兼容,而且本申请的光电复合连接器400可以仅传输光信号或者电信号,也可以同时传输光信号和电信号。
[0087] 本申请的适配器与SC光纤连接器相比,接口尺寸没有发生变化,可以直接与标准的SC光纤连接器进行对接。
[0088]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