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木工,框架和细木工 / / 燕尾榫 / 一种平山病磁共振成像屈颈角度调节支架

一种平山病磁共振成像屈颈度调节支架

阅读:176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平山病磁共振成像屈颈度调节支架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平山病 磁共振成像 屈颈 角 度调节 支架 ,包括靠板和 底板 ,靠板底部与底板铰接使得靠板可相对底板转动,靠板和底板之间设有 支撑 装置使得靠板可以相对于底板转动后固定在某一固定角度,支撑装置上设有刻度或标识可以根据刻度或标识调整底板和靠板到达不同的角度。,下面是一种平山病磁共振成像屈颈度调节支架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平山病磁共振成像屈颈度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靠板(1)和底板(2),所述靠板(1)底部与底板(2)铰接使得靠板(1)可相对底板(2)转动,所述靠板(1)和底板(2)之间设有支撑装置使得靠板(1)可以相对于底板(2)转动后固定在某一固定角度,所述支撑装置上设有刻度或标识可以根据刻度或标识调整底板(2)和靠板(1)到达不同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山病磁共振成像屈颈角度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螺杆(3)和螺母(4),螺母(4)以转可转动的方式固定在套筒(5)上,所述套筒(5)以转可转动的方式固定在底板(2)上,所述螺杆(3)以可转动的方式固定在靠板(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山病磁共振成像屈颈角度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螺杆(3)和螺母(4),螺母(4)以转可转动的方式固定在套筒(5)上,所述套筒(5)以转可转动的方式固定在靠板(1)上,所述螺杆(3)以可转动的方式固定在底板(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山病磁共振成像屈颈角度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主板(6)和副板(7),所述主板(6)和副板(7)上都设有多个定位孔(8)且匹配有定位销(11),所述主板(6)上的定位孔(8)之间的距离与副板(7)定位孔(8)之间的距离不一样使得主板(6)和副板(7)同时移动一个定位孔(8)后,所述靠板(1)可相对底板(2)转动一个小角度,仅主板(6)移动一个定位孔(8)或者副板(7)移动一个定位孔(8)靠板(1)可相对底板(2)转动一个较大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平山病磁共振成像屈颈角度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6)上设有凹槽使得副板(7)可以整体在主板(6)的凹槽内沿直线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山病磁共振成像屈颈角度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6)上设有燕尾槽,副板(7)上设有头与燕尾槽相匹配使得主板(6)可以相对副板(7)沿直线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山病磁共振成像屈颈角度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板(7)与底板(2)铰接可相对底板(2)转动,所述主板(6)上设有螺杆(3),所述螺杆(3)上设有螺母(4),所述螺母(4)以可转动的方式固定在套筒(5)上,所述套筒(5)可相对于靠板(1)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山病磁共振成像屈颈角度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靠板(1)上设有内凹的垫板(9)使得头部靠在垫板上更舒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山病磁共振成像屈颈角度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下方设有吸盘(10)可吸附在平整光滑的平面上。

说明书全文

一种平山病磁共振成像屈颈度调节支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山病磁共振成像屈颈角度调节支架。

背景技术

[0002] 常规颈椎磁共振检查采用常规体位,而平山病检查需要分别在常规体位及屈颈位进行检查,在屈颈角度为20度时,硬膜外间隙增宽出现率为70%,25度以上为100%。检查时至少应达到25度,最佳显示角度为35度。目前操作中屈颈位常用软垫或沙袋垫高枕骨的方式。由于软垫及沙袋比较软,不能有效支撑头部重量,常发生检查前后颈部位置不一的状况,同时软垫或沙袋屈颈的方法无法确切掌握屈颈角度,常存在因屈颈角度不足而检查失败的案例。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平山病磁共振成像屈颈角度调节支架。
[000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平山病磁共振成像屈颈角度调节支架,包括靠板和底板,靠板底部与底板铰接使得靠板可相对底板转动,靠板和底板之间设有支撑装置使得靠板可以相对于底板转动后固定在某一固定角度,支撑装置上设有刻度或标识可以根据刻度或标识调整底板和靠板到达不同的角度。
[0005] 这样设计的有益效果是在做核磁共振检查时,可以采取不同的角度来应对不同的病人,调整角度精确,快速,比起传统的沙袋有明显的优势。
[0006] 进一步地,支撑装置包括螺杆和螺母,螺母以转可转动的方式固定在套筒上,套筒以转可转动的方式固定在底板上,螺杆以可转动的方式固定在靠板上,这样可以通过螺母的调整来限制靠板和底板之间的角度,其控制的精度可以达到分的级别,完全可以满足日常的需要。
[0007] 进一步地,支撑装置包括螺杆和螺母,螺母以转可转动的方式固定在套筒上,套筒以转可转动的方式固定在靠板上,螺杆以可转动的方式固定在底板上,这样可以通过螺母的调整来限制靠板和底板之间的角度,其控制的精度可以达到分的级别,完全可以满足日常的需要。
[0008] 进一步地,支撑装置包括主板和副板,主板和副板上都设有多个定位孔,主板上的定位孔之间的距离与副板定位孔之间的距离不一样使得主板和副板同时移动一个定位孔后,靠板可相对底板转动一个小角度,仅主板移动一个定位孔或者副板移动一个定位孔靠板可相对底板转动一个较大角度,这样可以根据定位孔的选择快速的定位,特别是大角度的转动,可以实现一步到位,比起传统的螺杆来调节大角度需要转动非常久的时间,与此相比有很大的优势。
[0009] 进一步地,主板上设有凹槽使得副板可以整体在主板的凹槽内沿直线移动,这样可以增加支撑结构的稳定性
[0010] 进一步地,主板上设有燕尾槽,副板上设有头与燕尾槽相匹配使得主板可以相对副板沿直线运动,这样可以增加支撑结构的稳定性。
[0011] 进一步地,副板与底板铰接可相对底板转动,主板上设有螺杆,螺杆上设有螺套,螺套以可转动的方式固定在套筒上,套筒可相对于靠板转动,这样设计可以先通过主板护副上的定位孔来调节大的角度,最后再通过螺杆来调节细微的角度,可以实现高精度的调整,又可以保证快速的调整。
[0012] 进一步地,靠板上设有内凹的垫板使得头部靠在垫板上更舒适,这样设计更符合人性化设计。
[0013] 进一步地,底板下方设有吸盘吸附在平整光滑的平面上,这样可以保证支架可以固定在特定的位置。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发明一种平山病磁共振成像屈颈角度调节支架立体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发明一种平山病磁共振成像屈颈角度调节支架立体示意图;
[0016] 图3为本发明一种平山病磁共振成像屈颈角度调节支架立体示意图[0017] 图4为本发明一种平山病磁共振成像屈颈角度调节支架主板和副板燕尾槽装配截面示意图;
[0018] 图5为本发明一种平山病磁共振成像屈颈角度调节支架主板凹槽和副板装配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根据需要,在本文中公开了本发明的详细实施例,但应了解所公开的实施例只是示范本发明,本发明可以不同和替代形式实施。附图未必按照比例绘制,且某些特点可被夸大或缩小以示出特定构件的细节。因此,本文所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不应被理解为具有限制意义,而是仅作为代表性基础以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不同地采用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0]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平山病磁共振成像屈颈角度调节支架,包括靠板1和底板2,靠板1底部与底板2铰接使得靠板1可相对底板2转动,靠板1和底板2之间设有支撑装置使得靠板1可以相对于底板2转动后固定在某一固定角度,支撑装置上设有刻度或标识可以根据刻度或标识调整底板2和靠板1到达不同的角度。
[0021] 如图2所示,支撑装置包括螺杆3和螺母4,螺母4以转可转动的方式固定在套筒5上,套筒5以转可转动的方式固定在靠板1上,螺杆3以可转动的方式固定在底板2上。
[0022] 如图1图3图4图5所示,支撑装置包括主板6和副板7,主板6和副板7上都设有多个定位孔8且匹配有定位销11,主板6上的定位孔8之间的距离与副板7定位孔8之间的距离不一样使得主板6和副板7同时移动一个定位孔8后,靠板1可相对底板2转动一个小角度,仅主板6移动一个定位孔8或者副板7移动一个定位孔8靠板1可相对底板2转动一个较大角度。主板6定位孔8间距设为9毫米,副板7上定位孔间距设为10毫米,那么同时移动一个定位孔8调整距离为1毫米,仅移动主板6上的定位孔调整距离为9毫米,当然距离对应的是角度的调整。主板6上设有凹槽使得副板7可以整体在主板6的凹槽内沿直线移动,或者如图4所示主板6上设有燕尾槽,副板7上设有榫头与燕尾槽相匹配使得主板6可以相对副板7沿直线运动。副板7与底板2铰接可相对底板2转动,主板6上设有螺杆3,螺杆3上设有螺母4,螺母4以可转动的方式固定在套筒5上,套筒5可相对于靠板1转动。靠板1上设有内凹的垫板9使得头部靠在垫板上更舒适。底板2下方设有吸盘10可吸附在平整光滑的平面上。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