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摄影 / 光学透镜 / 微距镜头 / 用于移动终端的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用于移动终端的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阅读:256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用于移动终端的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公开涉及摄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本公开提供的用于移动终端的摄像装置包括至少一个 微距镜头 模组,微距镜头模组包括镜头驱动装置,镜头驱动装置安装有微距镜头;其中,至少一个微距镜头为标准镜头或长焦镜头;镜头驱动装置用于当被摄物体与微距镜头的距离处于微距镜头的工作距离范围内 时移 动微距镜头至对焦 位置 。本公开 实施例 通过设置标准镜头或和/或长焦镜头作为微距镜头,其具有近距离的工作距离范围,专用于拍摄近距离的物体,因此可以充分利用 马 达行程实现 微距摄影 ,并且不会产生炫光和画面畸变。,下面是用于移动终端的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微距镜头模组,所述微距镜头模组包括镜头驱动装置,所述镜头驱动装置安装有微距镜头;其中,


至少一个所述微距镜头为标准镜头或长焦镜头;


所述镜头驱动装置用于当被摄物体与所述微距镜头的距离处于所述微距镜头的工作距离范围内时移动所述微距镜头至对焦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微距镜头的最小工作距离为0.5cm~15cm,最大工作距离为2cm~20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微距镜头为标准镜头,所述标准镜头的最小工作距离为0.5cm~5cm,最大工作距离为2cm~15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微距镜头为长焦镜头,所述长焦镜头的最小工作距离为4cm~15cm,最大工作距离为5cm~20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微距镜头为标准镜头,至少一个所述微距镜头为长焦镜头;其中,


所述标准镜头的最大工作距离不小于所述长焦镜头的最小工作距离。






6.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摄像装置;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镜头驱动装置,以使所述微距镜头到达对焦位置。


说明书全文

用于移动终端的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摄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相机的对焦是通过转动镜筒带动镜头里某个镜片或者某组镜片前后移动来修正光路,以使成像最清晰。然而,手机镜头限于手机空间所限无法使用相机对焦的方式,而通常采用音圈达(VCM)驱动镜头进行对焦。


音圈马达驱动镜头移动以改变像距,使被拍摄物体变得清晰。但是音圈马达有一定的行程,超出该行程则不能对焦清晰。微距摄影通常需要在近距离拍摄有关物体,工作距离越近,所占用的马达行程越多。现有的手机大多配置有广镜头,广角镜头的焦距较短,占用的马达行程较少,因此,现有的手机镜头亦多采用广角镜头进行微距摄影。但是,采用广角镜头容易产生炫光和画面畸变,微距摄影的效果不好。此外,受手机厚度及马达的行程所限,现有的手机镜头(如广角镜头)的工作距离范围通常为10cm~∞或8cm~∞,工作距离无法实现真正的“超微距”,例如2cm、1.5cm甚至更低。


发明内容


提供该发明内容部分以便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该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微距镜头模组,所述微距镜头模组包括镜头驱动装置,所述镜头驱动装置安装有微距镜头;其中,


至少一个所述微距镜头为标准镜头或长焦镜头;


所述镜头驱动装置用于当被摄物体与所述微距镜头的距离处于所述微距镜头的工作距离范围内时移动所述微距镜头至对焦位置


另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以及上述用于移动终端的摄像装置;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镜头驱动装置,以使所述微距镜头到达对焦位置。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设置标准镜头和/或长焦镜头作为微距镜头,其具有近距离的工作距离范围,专用于拍摄近距离的物体,因此可以充分利用马达行程实现微距摄影,并且不会产生炫光和画面畸变。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原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移动终端的摄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微距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本文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一些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些实施例”。其他术语的相关定义将在下文描述中给出。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本公开实施例的摄像装置用于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等。本公开实施例的摄像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微距镜头模组,


参考图1,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移动终端的摄像装置100,其包括至少一个微距镜头模组200。参考图2,微距镜头模组200包括镜头驱动装置201,镜头驱动装置内侧安装有微距镜头202。其中,微距镜头202为标准镜头或长焦镜头之一;镜头驱动装置用于当被摄物体与微距镜头的距离处于微距镜头的工作距离范围内时移动微距镜头至对焦位置。


其中,微距镜头系专用于微距摄影的镜头,其具有近距离的工作距离范围。在本公开中,工作距离范围是微距镜头所拍摄物体的距离的范围,即只有当被拍摄物体与微距镜头的距离处于该范围内时,微距镜头才参与拍摄。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被拍摄物体与微距镜头的距离具体是指微距镜头前表面中央到被拍摄物体的距离。工作距离范围介于最小工作距离与最大工作距离之间,当被拍摄物体与微距镜头的距离小于最小工作距离或大于最大工作距离时,微距镜头不参与拍摄。一般而言,镜头的最小工作距离与镜头的焦距和镜头与感光元件的距离有关。示例性地,本公开的微距镜头的工作距离范围为0.5cm~20cm,即,本公开的微距镜头专用于拍摄与微距镜头的距离0.5cm~20cm范围内的物体。当被拍摄物体处于该范围内时,镜头驱动装置移动微距镜头到达最佳对焦位置,以使移动终端清晰成像;当被拍摄物体位于该范围之外时,则移动终端不采用该微距镜头进行拍摄,镜头驱动装置不移动该微距镜头进行对焦,而可采用其他镜头进行对焦。镜头驱动装置包括但不限于音圈马达、声波马达、步进马达、记忆合金马达和微机电系统等。


这样,本公开实施例通过设置标准镜头和/或长焦镜头作为微距镜头,其具有近距离工作距离范围,专用于拍摄近距离的物体,因此可以充分利用马达行程实现微距摄影,并且不会产生炫光和画面畸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微距镜头的最小工作距离为0.5cm~15cm,最大工作距离为2cm~20cm。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微距镜头为标准镜头,其最小工作距离为0.5cm~5cm,最大工作距离为2cm~15cm。其中,标准镜头通常是指等效焦距在40至60毫米之间的摄影镜头,标准镜头所表现的景物的透视与目视比较接近,其是所有镜头中最基本的一种摄影镜头。示例性地,下表为一标准镜头的工作距离及其对应的马达行程:








工作距离是指被拍摄物体与微距镜头的距离。从上表可知,当标准镜头的工作距离范围定义为15cm~∞时,所占用的马达行程为24μm;当标准镜头的工作距离范围为0.5cm~∞时,所占用的马达行程为435μm;当标准镜头的工作距离范围为0.5cm~20cm时,所占用的马达行程为411μm,其与工作距离范围为0.5cm~∞相比的标准镜头相比,节省了24μm的马达行程。因此,只要当一马达的最大可用行程大于或等于411μm时,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微距镜头即可实现最小工作距离为0.5cm的微距摄影。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微距镜头为长焦镜头,其最小工作距离为4cm~15cm,最大工作距离为5cm~20cm。其中,长焦距镜头是指比标准镜头的等效焦距长的摄影镜头。长焦距镜头分为普通远摄镜头和超远摄镜头两类。普通远摄镜头的等效焦距长度接近标准镜头,而超远摄镜头的等效焦距却远远大于标准镜头,可以达到300毫米以上。示例性地,下表为一长焦镜头的工作距离及其对应的马达行程:








从上表可知,当长焦镜头的工作距离范围定义为20cm~∞时,所占用的马达行程为158μm;当长焦镜头的工作距离范围为4cm~∞时,所占用的马达行程为901μm;而当长焦镜头的工作距离范围为4cm~20cm时,所占用的马达行程仅为743μm,其与工作距离范围为4cm~∞相比的长焦镜头相比,节省了158μm的马达行程。此外,长焦镜头因其焦距长可以在同一距离上能拍出比标准镜头和广角镜头更大的影像,因此,可以在工作距离稍远的情况下进行微距成像,特别是工作距离越远越有利于不惊扰被拍摄的动物。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微距镜头为标准镜头,至少一个微距镜头为长焦镜头;其中,该标准镜头的最大工作距离不小于该长焦镜头的最小工作距离。最大工作距离,即工作距离范围的最大值,当被拍摄物体与微距镜头的距离超过该最大工作距离时,镜头不参与拍摄;最小工作距离,即工作距离范围的最小值,当被拍摄物体与微距镜头的距离小于该最小工作距离时,摄像装置亦不进行对焦。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摄像装置至少具有两个微距镜头模组,其中一个微距镜头模组的微距镜头为标准镜头,另一个微距镜头模组的微距镜头为长焦镜头。该标准镜头的最大工作距离不小于该长焦镜头的最小工作距离,例如,标准镜头的工作距离范围为1cm~5cm,长焦镜头的工作距离范围为5cm~10cm,即标准镜头的最大工作距离等于长焦镜头的最小工作距离;或标准镜头的工作距离范围为1cm~10cm,长焦镜头的工作距离范围为9.5~20cm,即标准镜头的最大工作距离大于长焦镜头的最小工作距离。这样,该标准镜头和长焦镜头的工作距离范围可以相互配合,一方面,使用两个微距镜头可以在有限的马达行程内进一步获得更大的微距摄影范围,另一方面,不同的微距镜头可以满足不同的摄影场景需求。


参考图3,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300,包括:处理器(未示出)和摄像装置100,摄像装置100包括至少一个微距镜头模组200。其中,处理器用于控制微距镜头模组200的镜头驱动装置(未示出),以使微距镜头模组100的微距镜头(未示出)到达对焦位置。微距镜头模组200的具体结构,如镜头驱动装置和微距镜头在图2中已示出,此处不再赘述。示例性地,本公开实施例的微距镜头的工作距离范围为1cm~20cm,即,本公开的微距镜头专用于拍摄与微距镜头距离1cm~20cm范围内的物体。当被拍摄物体处于该范围内时,镜头驱动装置移动微距镜头到达最佳对焦位置,以使移动终端清晰成像;当被拍摄物体位于该范围之外时,则移动终端不采用该微距镜头进行拍摄,镜头驱动装置不移动该微距镜头进行对焦,而可采用其他镜头进行对焦。


可见,本公开实施例利用移动终端多摄像头的特点,通过设置标准镜头和/或长焦镜头作为专的微距镜头,其具有近距离的工作距离范围,专用于拍摄近距离的物体,因此可以充分利用马达行程实现微距摄影,并且不会产生炫光和画面畸变。


下面参考图4,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600的结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等移动终端。图3示出的终端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3所示,移动终端600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6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6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6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6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示例性地,如前文所述,处理装置601可以控制镜头驱动装置以使微距镜头到达对焦位置。在RAM 603中,还存储有移动终端6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601、ROM 602以及RAM 603通过总线6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605也连接至总线6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6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6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6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608;以及通信装置609。通信装置609可以允许移动终端600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3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移动终端6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利用移动终端多摄像头的特点,通过设置标准镜头和/或长焦镜头作为专门的微距镜头,其具有近距离的工作距离范围,专用于拍摄近距离的物体,因此可以充分利用马达行程实现微距摄影,并且不会产生炫光和画面畸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的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