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图形技术 / 抗锯齿 / 新旧路面基层搭接结构

新旧路面基层搭接结构

阅读:801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新旧路面基层搭接结构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新旧路面 基层 搭接结构,涉及道路交通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包括:路基、旧路面主体和新路面主体;旧路面主体和新路面主体均设于路基上,旧路面主体包括旧路 支撑 层和旧路 面层 ,旧路支撑层的端面开挖有第一台阶,旧路支撑层的端面和旧路面层的端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台阶,旧路面层的端面开挖有第三台阶;新路面主体包括:新路基层、新路支撑层和新路面层,新路基层的上表面和第一台阶的底面齐平,新路支撑层的铺设于新路基层的上表面、第一台阶的底面上,新路支撑层的端面和第一台阶的侧面之间留有伸缩缝,新路面层铺设于新路支撑层的上表面,新路面层的端面与旧路面层的端面相贴合。本发明具有新旧路面接缝处不易产生缝隙的效果。,下面是新旧路面基层搭接结构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新旧路面基层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路基(1)、旧路面主体(2)和新路面主体(3);
所述旧路面主体(2)和所述新路面主体(3)均设于所述路基(1)上,所述旧路面主体(2)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旧路支撑层(21)和旧路面层(22),所述旧路支撑层(21)的端面开挖有第一台阶,所述旧路支撑层(21)的端面和所述旧路面层(22)的端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台阶,所述旧路面层(22)的端面开挖有第三台阶,所述第一台阶、第二台阶、第三台阶逐级增高;
所述新路面主体(3)包括:新路基层(31)、新路支撑层(32)和新路面层(33),所述新路支撑层(32)由混凝土铺设而成,所述新路基层(31)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一台阶的底面齐平,所述新路支撑层(32)的铺设于所述新路基层(31)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台阶的底面上,所述新路支撑层(32)的端面和所述第一台阶的侧面之间留有伸缩缝(4),所述新路支撑层(32)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台阶的底面齐平,所述新路面层(33)铺设于所述新路支撑层(32)的上表面,所述新路面层(33)的端面与所述旧路面层(22)的端面相贴合,所述新路面层(33)的上表面和所述旧路面层(22)的上表面齐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旧路面基层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缝(4)的宽度为15-25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旧路面基层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路基层(31)包括:下基层(311)和上基层(312),所述下基层(311)和所述上基层(312)均由5%泥碎石铺设而成,所述下基层(311)和所述上基层(312)分两次施工制得,所述旧路支撑层(21)的端面设置为锯齿面(211),所述锯齿面(211)和所述下基层(311)的端面、所述上基层(312)的端面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旧路面基层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层(311)的厚度在170-190毫米之间,所述上基层(312)的厚度在170-190毫米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旧路面基层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路支撑层(32)的厚度在210-230毫米之间,所述新路支撑层(32)由混凝土铺设而成,所述新路支撑层(32)的抗弯拉强度大于或等于4.5兆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旧路面基层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路支撑层(32)位于所述第一台阶上方的部分内预埋有筋框笼(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旧路面基层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框笼(5)的下表面焊接有钢板(6),所述钢板(6)的下表面焊接有插入所述旧路支撑层(21)内的锚杆(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旧路面基层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路面层(33)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下面层(331)、第一乳化沥青粘层(332)和上面层(333),所述下面层(331)的端面和所述第二台阶的侧面相贴合,乳化沥青铺设于所述下面层(331)的上表面、所述第三台阶的底面上形成所述第一乳化沥青粘层(332),所述上面层(333)铺设于所述第一乳化沥青粘层(332)上,所述上面层(333)的端面和所述第三台阶的侧面相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旧路面基层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面层(331)的厚度在70-90毫米之间,所述下面层(331)由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铺设而成,所述上面层(333)的厚度在30-50毫米之间,所述上面层(333)由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铺设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旧路面基层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路支撑层(32)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台阶的底面上依次设置有第二乳化沥青粘层(8)和土工布(9),所述第二乳化沥青粘层(8)由乳化沥青铺设而成,所述土工布(9)由聚丙烯或者丙纶制成。

说明书全文

新旧路面基层搭接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道路交通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旧路面基层搭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交通量日益增大,部分高速公路路面交通量已经达到了饱和,拥堵现象严重,为了解决这种现象,进行高速公路拓宽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办法,高速公路拓宽多数情况下需要对新旧沥青路面进行搭接。
[0003] 现检索到一篇公告号为CN107178018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新旧沥青路面搭接结构,包括旧路面、新路面、改性热沥青、聚酯玻纤布和抗裂贴,所述旧路面包括旧路面基层和旧路面面层,所述旧路面的边部设有阶梯状的第一搭接面;所述新路面包括新路面基层和新路面面层,所述新路面的边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搭接面匹配的第二搭接面;所述改性热沥青覆盖在所述第一搭接面的侧面;所述聚酯玻纤布铺设在所述旧路面基层与所述新路面基层的接缝的上方;所述抗裂贴铺设在所述旧路面面层与所述新路面面层的接缝的上方。
[0004]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旧路面面层和新路面面层之间没有缝隙,而旧路面面层和新路面面层的主要材料还是混凝土,在炎热天气或者寒冷天气时,混凝土会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所以会直接导致新旧路面接缝处容易产生缝隙,故而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旧路面基层搭接结构,具有在炎热天气或者寒冷天气时新旧路面接缝处不易产生缝隙的优点。
[0006]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旧路面基层搭接结构,包括:路基、旧路面主体和新路面主体;所述旧路面主体和所述新路面主体均设于所述路基上,所述旧路面主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旧路支撑层和旧路面层,所述旧路支撑层的端面开挖有第一台阶,所述旧路支撑层的端面和所述旧路面层的端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台阶,所述旧路面层的端面开挖有第三台阶,所述第一台阶、第二台阶、第三台阶逐级增高;
所述新路面主体包括:新路基层、新路支撑层和新路面层,所述新路支撑层由混凝土铺设而成,所述新路基层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一台阶的底面齐平,所述新路支撑层的铺设于所述新路基层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台阶的底面上,所述新路支撑层的端面和所述第一台阶的侧面之间留有伸缩缝,所述新路支撑层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台阶的底面齐平,所述新路面层铺设于所述新路支撑层的上表面,所述新路面层的端面与所述旧路面层的端面相贴合,所述新路面层的上表面和所述旧路面层的上表面齐平。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旧路面主体端面的三级台阶设计,方便后面逐层施工新路面主体,而且在施工新路支撑层的过程中,可以很方便地预留出伸缩缝,在炎热天气或者寒冷天气下混凝土发生热胀冷缩时,伸缩缝可以有效防止新旧路面接缝处产生缝隙,而且新路面层可以将伸缩缝覆盖住,避免伸缩缝直接露出路面。
[0008]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伸缩缝的宽度为15-25毫米。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伸缩缝如果小于15毫米,可能无法满足混凝土的热胀冷缩形变尺寸,从而导致新旧路面接缝处依旧容易产生缝隙,而伸缩缝如果大于25毫米,则该新旧路面接缝处的内部具有比较大空洞,在载重设备行驶在路面上时,容易将伸缩缝压成塌陷状,修复也比较麻烦,所以上述宽度尺寸设计的伸缩缝更加合理。
[0010]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新路基层包括:下基层和上基层,所述下基层和所述上基层均由5%泥碎石铺设而成,所述下基层和所述上基层分两次施工制得,所述旧路支撑层的端面设置为锯齿面,所述锯齿面和所述下基层的端面、所述上基层的端面相接触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新路基层一般都比较厚,所以将新路基层分为下基层和上基层两次施工,两次施工的过程中都会分别对下基层和上基层进行压实,所以这种双层结构的新路基层会更加结实,而且每次施工因为厚度降低,所以每次施工的难度也会有所降低;5%水泥碎石由水泥和碎石按照对应配比、搅拌制得,取材方便,制作方便,而且成本不高;锯齿面的设计,可以增加旧路支撑层的端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新路基层和旧路支撑层端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大幅度增大,使得两者之间的连接牢固性更高,进一步提升了新旧路面接缝处的稳定性
[0012]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基层的厚度在170-190毫米之间,所述上基层的厚度在170-190毫米之间。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厚度尺寸的下基层、上基层,施工成本、原材料成本都较低,而且结构强度还比较高。
[0014]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新路支撑层的厚度在210-230毫米之间,所述新路支撑层的抗弯拉强度大于或等于4.5兆帕。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设计的新路支撑层,不仅结构强度高,不易变形损坏,而且施工成本、原材料成本较低。
[0016]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新路支撑层位于所述第一台阶上方的部分内预埋有筋框笼。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新路支撑层由混凝土制成,本身具有良好的抗压能钢筋框笼可以提升新路支撑层对应部分的抗拉能力,从而可以尽量避免由炎热天气或者寒冷天气所引起的热胀冷缩现象,进一步防止新旧路面接缝处产生缝隙。
[0018]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筋框笼的下表面焊接有钢板,所述钢板的下表面焊接有插入所述旧路支撑层内的锚杆。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锚杆伸入旧路支撑层内不易滑出,具有抗拔作用,钢板再将锚杆和钢筋框笼连接为一体,所以新路支撑层和旧路支撑层之间连接更加牢固,增强了新旧路面接缝处的连接牢固性。
[0020]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新路面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下面层、第一乳化沥青粘层和上面层,所述下面层的端面和所述第二台阶的侧面相贴合,乳化沥青铺设于所述下面层的上表面、所述第三台阶的底面上形成所述第一乳化沥青粘层,所述上面层铺设于所述第一乳化沥青粘层上,所述上面层的端面和所述第三台阶的侧面相贴合。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新路面层的下面层和上面层分层施工得到,这种多层使结构不仅可以更好的配合旧路面层端部的第三台阶,而且于单层结构相比,结构更加稳定,使新路面层不易损坏,使用寿命更长,而且第一乳化沥青粘层可以使下面层和上面层之间牢固连接。
[0022]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面层的厚度在70-90毫米之间,所述下面层由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铺设而成,所述上面层的厚度在30-50毫米之间,所述上面层由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铺设而成。
[00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的成本比中粒式沥青混凝土的成本要高,所以将上面层设计得比下面层薄,综合材料成本和新路面层的稳固性考虑,上述厚度尺寸的设计和材料的选择都比较合理。
[0024]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新路支撑层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台阶的底面上依次设置有第二乳化沥青粘层和土工布,所述第二乳化沥青粘层由乳化沥青铺设而成,所述土工布由聚丙烯或者丙纶制成。
[002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乳化沥青粘层可以使土工布和新路支撑层的上表面之间牢固连接,第二乳化沥青粘层还可以使土工布和第二台阶的底面之间牢固连接,从而土工布不易松动滑动;土工布不仅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不易损坏,而且还具有良好的防渗效果,所以雨水不易渗透至新路支撑层中。
[0026]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其一,旧路面主体端面的三级台阶设计,方便后面逐层施工新路面主体,而且在施工新路支撑层的过程中,可以很方便地预留出伸缩缝,在炎热天气或者寒冷天气下混凝土发生热胀冷缩时,伸缩缝可以有效防止新旧路面接缝处产生缝隙,而且新路面层可以将伸缩缝覆盖住,避免伸缩缝直接露出路面;
其二,锚杆伸入旧路支撑层内不易滑出,具有抗拔作用,钢板再将锚杆和钢筋框笼连接为一体,所以新路支撑层和旧路支撑层之间连接更加牢固,增强了新旧路面接缝处的连接牢固性。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8] 附图标记:1、路基;2、旧路面主体;21、旧路支撑层;211、锯齿面;22、旧路面层;3、新路面主体;31、新路基层;311、下基层;312、上基层;32、新路支撑层;33、新路面层;331、下面层;332、第一乳化沥青粘层;333、上面层;4、伸缩缝;5、钢筋框笼;6、钢板;7、锚杆;8、第二乳化沥青粘层;9、土工布;10、玻璃纤维布。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 实施例一: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新旧路面基层搭接结构,包括:路基1、旧路面主体2和新路面主体3。
[0031] 旧路面主体2和新路面主体3均设于路基1上,旧路面主体2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旧路支撑层21和旧路面层22,旧路支撑层21的端面开挖有第一台阶,旧路支撑层21的端面和旧路面层22的端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台阶,旧路面层22的端面开挖有第三台阶,第一台阶、第二台阶、第三台阶逐级增高;新路面主体3包括:新路基层31、新路支撑层32和新路面层33,新路支撑层32由混凝土铺设而成,新路基层31的上表面和第一台阶的底面齐平,新路支撑层32的铺设于新路基层31的上表面、第一台阶的底面上,新路支撑层32的端面和第一台阶的侧面之间留有伸缩缝4,新路支撑层32的上表面和第二台阶的底面齐平,新路面层33铺设于新路支撑层32的上表面,新路面层33的端面与旧路面层22的端面相贴合,新路面层33的上表面和旧路面层22的上表面齐平。
[0032] 伸缩缝4的宽度为20毫米,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宽度还可以为15毫米、16毫米、17毫米、18毫米、19毫米、21毫米、22毫米、23毫米、24毫米、或者25毫米。伸缩缝4如果小于15毫米,可能无法满足混凝土的热胀冷缩形变尺寸,从而导致新旧路面接缝处依旧容易产生缝隙,而伸缩缝4如果大于25毫米,则该新旧路面接缝处的内部具有比较大空洞,在载重设备行驶在路面上时,容易将伸缩缝4压成塌陷状,修复也比较麻烦,所以上述宽度尺寸设计的伸缩缝4更加合理。
[0033] 新路基层31包括:下基层311和上基层312,下基层311和上基层312均由5%水泥碎石铺设而成,下基层311和上基层312分两次施工制得。新路基层31一般都比较厚,所以将新路基层31分为下基层311和上基层312两次施工,两次施工的过程中都会分别对下基层311和上基层312进行压实,所以这种双层结构的新路基层31会更加结实,而且每次施工因为厚度降低,所以每次施工的难度也会有所降低;5%水泥碎石由水泥和碎石按照对应配比、搅拌制得,取材方便,制作方便,而且成本不高。
[0034] 每立方米5%水泥碎石的用料为:144千克的水、120千克的水泥(普通酸盐水泥即可)和2218千克的碎石(碎石的粒径为5-30毫米),然后将水、水泥和碎石用搅拌机搅拌均匀。
[0035] 旧路支撑层21的端面设置为锯齿面211,锯齿面211和下基层311的端面、上基层312的端面相接触,锯齿面211的设计,可以增加旧路支撑层21的端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新路基层31和旧路支撑层21端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大幅度增大,使得两者之间的连接牢固性更高,进一步提升了新旧路面接缝处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锯齿面211的锯齿为水平布置,在其他实施例中锯齿面211的的锯齿也可以为竖向布置或者斜向布置。
[0036] 下基层311的厚度为180毫米,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厚度还可以为170毫米、175毫米、185毫米或者190毫米;上基层312的厚度为180毫米,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厚度还可以为170毫米、175毫米、185毫米或者190毫米。上述厚度尺寸的下基层311、上基层312,施工成本、原材料成本都较低,而且结构强度还比较高。
[0037] 新路支撑层32的厚度为220毫米,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厚度还可以为210毫米、215毫米、225毫米或者230毫米,新路支撑层32的抗弯拉强度大于或等于4.5兆帕。上述设计的新路支撑层32,不仅结构强度高,不易变形损坏,而且施工成本、原材料成本较低。
[0038] 新路支撑层32位于第一台阶上方的部分内预埋有钢筋框笼5,新路支撑层32由混凝土制成,本身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钢筋框笼5可以提升新路支撑层32对应部分的抗拉能力,从而可以尽量避免由炎热天气或者寒冷天气所引起的热胀冷缩现象,进一步防止新旧路面接缝处产生缝隙。
[0039] 结合图1和图2所示,钢筋框笼5的下表面焊接有钢板6,钢板6的下表面焊接有插入旧路支撑层21内的锚杆7,锚杆7伸入旧路支撑层21内不易滑出,具有抗拔作用,钢板6再将锚杆7和钢筋框笼5连接为一体,所以新路支撑层32和旧路支撑层21之间连接更加牢固,增强了新旧路面接缝处的连接牢固性。在施工过程中,先在第一台阶的底面上钻孔洞,然后将锚杆7部分插入打好的孔洞中,然后向孔洞中浇筑混凝土以固定锚杆7,再在锚杆7的顶部焊接钢板6,然后在钢板6的上表面焊接扎好的钢筋框笼5,之后再铺设混凝土以形成新路支撑层32,混凝土固化后,钢板6和钢筋框笼5就固定在新路支撑层32的内部。
[0040] 新路面层33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下面层331、第一乳化沥青粘层332和上面层333,下面层331的端面和第二台阶的侧面相贴合,乳化沥青铺设于下面层331的上表面、第三台阶的底面上形成第一乳化沥青粘层332,上面层333铺设于第一乳化沥青粘层332上,上面层333的端面和第三台阶的侧面相贴合。新路面层33的下面层331和上面层333分层施工得到,这种多层使结构不仅可以更好的配合旧路面层22端部的第三台阶,而且于单层结构相比,结构更加稳定,使新路面层33不易损坏,使用寿命更长,而且第一乳化沥青粘层332可以使下面层331和上面层333之间牢固连接。
[0041] 下面层331的厚度为80毫米,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厚度还可以为70毫米、72毫米、74毫米、76毫米、78毫米、82毫米、84毫米、86毫米、88毫米或者90毫米,下面层331由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铺设而成,上面层333的厚度为40毫米,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厚度还可以为30毫米、32毫米、34毫米、36毫米、38毫米、42毫米、44毫米、46毫米、48毫米或者50毫米,上面层333由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铺设而成。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的成本比中粒式沥青混凝土的成本要高,所以将上面层333设计得比下面层331薄,综合材料成本和新路面层33的稳固性考虑,上述厚度尺寸的设计和材料的选择都比较合理。
[0042] 新路支撑层32的上表面、第二台阶的底面上依次设置有第二乳化沥青粘层8和土工布9,第二乳化沥青粘层8由乳化沥青铺设而成,土工布9由聚丙烯或者丙纶制成。
[0043] 第二乳化沥青粘层8可以使土工布9和新路支撑层32的上表面之间牢固连接,第二乳化沥青粘层8还可以使土工布9和第二台阶的底面之间牢固连接,从而土工布9不易松动滑动;土工布9不仅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不易损坏,而且还具有良好的防渗效果,所以雨水不易渗透至新路支撑层32中,尤其是新路支撑层32内有钢筋框笼5、钢板6和部分锚杆7的情况下,可以避免钢筋框笼5、钢板6和部分锚杆7接触大量渗透的雨水而锈蚀,延长新路支撑层32的使用寿命。
[0044]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旧路面主体2端面的三级台阶设计,方便后面逐层施工新路面主体3,而且在施工新路支撑层32的过程中,可以很方便地预留出伸缩缝4,在炎热天气或者寒冷天气下混凝土发生热胀冷缩时,伸缩缝4可以有效防止新旧路面接缝处产生缝隙,而且新路面层33可以将伸缩缝4覆盖住,避免伸缩缝4直接露出路面。
[0045] 实施例二:参照图3,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新旧路面基层搭接结构,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
在新路基层31的上表面和第一台阶的底面上铺设一层玻璃纤维布10,再在玻璃纤维布10上成型新路支撑层32,玻璃纤维布10的强度高、抗腐蚀,不易被撕裂,所以玻璃纤维布10进一步增强了该新旧路面接缝处的连接强度,更加耐用。
[0046]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