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无土农业 / 管道系统 / 一种混流式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壳

一种混流式涡轮增压压气机

阅读:0发布:2020-08-17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混流式涡轮增压压气机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流式 涡轮 增压 器 压气机 壳,包括机壳本体、内压壳体腔室和外压壳体腔室;增压气体进入机壳本体内部之后分别进入内压壳体腔室和外压壳体腔室,机壳本体内部形成热分层,导致内压壳体腔室和外压壳体腔室内 温度 变化不一致,内压壳体腔室和外压壳体腔室内分别设置有内温度 传感器 和外温度传感器,内温度传感器和外温度传感器分别对应检测内压壳体腔室和外压壳体腔室的温度;根据温度检查结果,控制系统控制流通 阀 门 打开,通 过冷 却管道向内压壳体腔室或者外压壳体腔室通入冷却空气进行温度调节;冷却器将吹 风 管道内气体冷却后通入冷却管道,由冷却管道上的出风口均匀排出至分隔腔室内。,下面是一种混流式涡轮增压压气机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混流式涡轮增压压气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本体(1)、内压壳体腔室(3)和外压壳体腔室(4);所述机壳本体(1)内设置有分隔腔室(2),分隔腔室(2)将机壳本体(1)分隔为内压壳体腔室(3)和外压壳体腔室(4);所述分隔腔室(2)包括内腔室隔板(21)和外腔室隔板(22),内腔室隔板(21)上下端面与机壳本体(1)连接,内腔室隔板(21)与机壳本体(1)形成内压壳体腔室(3);所述外腔室隔板(22)上下端面与机壳本体(1)连接,外腔室隔板(22)与机壳本体(1)形成外压壳体腔室(4);所述内腔室隔板(21)和外腔室隔板(22)上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贯穿开口(23),贯穿开口(23)上安装流通(24);所述分隔腔室(2)内部设置有冷却管道(5),冷却管道(5)上设置有出口(6);所述冷却管道(5)连通至吹风通管(7),吹风通管(7)上连接冷却器(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流式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压壳体腔室(4)设置在内压壳体腔室(3)外部,外压壳体腔室(4)的内部直径小于外压壳体腔室(4)的内部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流式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室隔板(21)和外腔室隔板(22)与机壳本体(1)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流式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室隔板(21)和外腔室隔板(22)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间隔的贯穿开口(23),流通阀门(24)采用电磁控制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流式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压壳体腔室(3)和外压壳体腔室(4)内分别设置有内温度传感器和外温度传感器,内温度传感器和外温度传感器连接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连接至流通阀门(24)。

说明书全文

一种混流式涡轮增压压气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涡轮增压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混流式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壳。

背景技术

[0002] 涡轮增压器实际上是一种空气压缩机,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进气量。它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气缸。当发动机转速增大,废气排出速度与涡轮转速也同步增加,叶轮就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气缸,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相应增加燃料量和调整发动机的转速,就可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了。
[0003] 如今,由于发动机高动力性和高燃油经济性的标准不断提高,这也驱使组成发动机各系统部件不断追求更先进的技术和结构。涡轮增压器作为发动机的一个重要零部件,也从最初的定压增压,发展到脉冲增压,发展出各种先进的增压技术。混流式涡轮增压技术就是对径流式涡轮的进一步发展。相对径流式涡轮增压器,混流式涡轮增压器具有流量范围广、涡轮效率高的优点。涡轮壳体喷嘴出口至涡轮叶轮进口之间的部分是混流涡轮结构的关键所在,在工业燃气涡轮中常常会观察到压气机壳体的内腔室(内腔体)的热分层。经常在燃气涡轮停机之后短时间观察到该现象。在壳体中,可以观察到温度差。温度差导致压气机壳体相对于涡轮的转子组件横向变形。由此,可能发生转子组件在壳体内表面上的摩擦。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流式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壳,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流式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壳,包括机壳本体、内压壳体腔室和外压壳体腔室;所述机壳本体内设置有分隔腔室,分隔腔室将机壳本体分隔为内压壳体腔室和外压壳体腔室;所述分隔腔室包括内腔室隔板和外腔室隔板,内腔室隔板上下端面与机壳本体连接,内腔室隔板与机壳本体形成内压壳体腔室;所述外腔室隔板上下端面与机壳本体连接,外腔室隔板与机壳本体形成外压壳体腔室;所述内腔室隔板和外腔室隔板上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贯穿开口,贯穿开口上安装流通;所述分隔腔室内部设置有冷却管道,冷却管道上设置有出口;所述冷却管道连通至吹风通管,吹风通管上连接冷却器。
[0006] 优选的,所述外压壳体腔室设置在内压壳体腔室外部,外压壳体腔室的内部直径小于外压壳体腔室的内部直径。
[0007] 优选的,所述内腔室隔板和外腔室隔板与机壳本体一体成型。
[0008] 优选的,所述内腔室隔板和外腔室隔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间隔的贯穿开口,流通阀门采用电磁控制阀
[0009] 优选的,所述内压壳体腔室和外压壳体腔室内分别设置有内温度传感器和外温度传感器,内温度传感器和外温度传感器连接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连接至流通阀门。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增压气体进入机壳本体内部之后分别进入内压壳体腔室和外压壳体腔室,机壳本体内部形成热分层,导致内压壳体腔室和外压壳体腔室内温度变化不一致,根据温度检查结果,控制系统控制流通阀门打开,通过冷却管道向内压壳体腔室或者外压壳体腔室通入冷却空气进行温度调节;冷却器将吹风管道内气体冷却后通入冷却管道,由冷却管道上的出风口均匀排出至分隔腔室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解决了压气壳体内存在热分层的问题,保证了涡轮增压器的稳定状态。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2] 图中:1、机壳本体;2、分隔腔室;21、内腔室隔板;22、外腔室隔板;23、贯穿开口;24、流通阀门;3、内压壳体腔室;4、外压壳体腔室;5、冷却管道;6、出风口;7、吹风通管;8、冷却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4]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15]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16]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混流式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壳,包括机壳本体1、内压壳体腔室3和外压壳体腔室4;所述机壳本体1内设置有分隔腔室2,分隔腔室2将机壳本体1分隔为内压壳体腔室3和外压壳体腔室4;所述分隔腔室2包括内腔室隔板21和外腔室隔板22,内腔室隔板21上下端面与机壳本体1连接,内腔室隔板21与机壳本体1形成内压壳体腔室3;所述外腔室隔板22上下端面与机壳本体1连接,外腔室隔板22与机壳本体1形成外压壳体腔室4;所述内腔室隔板21和外腔室隔板22上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贯穿开口23,贯穿开口23上安装流通阀门24;所述分隔腔室2内部设置有冷却管道5,冷却管道5上设置有出风口6;所述冷却管道5连通至吹风通管7,吹风通管7上连接冷却器8。
[0017] 进一步的,所述外压壳体腔室4设置在内压壳体腔室3外部,外压壳体腔室4的内部直径小于外压壳体腔室4的内部直径。
[0018] 进一步的,所述内腔室隔板21和外腔室隔板22与机壳本体1一体成型。
[0019] 进一步的,所述内腔室隔板21和外腔室隔板22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间隔的贯穿开口23,流通阀门24采用电磁控制阀。
[0020] 进一步的,所述内压壳体腔室3和外压壳体腔室4内分别设置有内温度传感器和外温度传感器,内温度传感器和外温度传感器连接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连接至流通阀门24。
[0021] 工作原理:机壳本体1内设置有分隔腔室2,分隔腔室2将机壳本体1分隔为内压壳体腔室3和外压壳体腔室4;所述分隔腔室2包括内腔室隔板21和外腔室隔板22,内腔室隔板21上下端面与机壳本体1连接,内腔室隔板21与机壳本体1形成内压壳体腔室3;所述外腔室隔板22上下端面与机壳本体1连接,外腔室隔板22与机壳本体1形成外压壳体腔室4;所述内腔室隔板21和外腔室隔板22上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贯穿开口23,贯穿开口23上安装流通阀门24;增压气体进入机壳本体1内部之后分别进入内压壳体腔室3和外压壳体腔室4,内压壳体腔室3和外压壳体腔室4内分别设置有内温度传感器和外温度传感器,内温度传感器和外温度传感器连接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连接至流通阀门24;机壳本体内部形成热分层,导致内压壳体腔室3和外压壳体腔室4内温度变化不一致,内温度传感器和外温度传感器分别对应检测内压壳体腔室3和外压壳体腔室4的温度;
[0022] 所述分隔腔室2内部设置有冷却管道5,冷却管道5上设置有出风口6;所述冷却管道5连通至吹风通管7,吹风通管7上连接冷却器8,根据温度检查结果,控制系统控制流通阀门24打开,通过冷却管道5向内压壳体腔室3或者外压壳体腔室4通入冷却空气进行温度调节;冷却器8将吹风管道7内气体冷却后通入冷却管道5,由冷却管道5上的出风口6均匀排出至分隔腔室2内。
[0023] 值得注意的是:整个装置通过总控制按钮对其实现控制,由于控制按钮匹配的设备为常用设备,属于现有常熟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其电性连接关系以及具体的电路结构。
[0024]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