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地球科学 / 地壳 / 土壤 / 一种具有空气动力暂存部的土壤修复机

一种具有空气动暂存部的土壤修复机

阅读:1039发布:2020-06-1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具有空气动暂存部的土壤修复机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空 气动 力 暂存部的 土壤 修复机,所述修复机包括: 机体 框架 ;进料部;搅拌部;传送部;以及暂存部,所述暂存部设置在所述第三传送带的出口端的下方,用来收集所述土壤,所述暂存部包括两个抱臂和上圈板,所述上圈板铰接连接在所述第三传送带上,所述抱臂铰接在所述上圈板上,所述上圈板的左右两侧均铰接有第一 气缸 的主体部,所述第一气缸的移动部铰接在所述抱臂上,所述第一气缸用来控制所述抱臂的开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暂存部可以翻转至第三传送带上,且由 空气动力 控制开合,更安全稳定。,下面是一种具有空气动暂存部的土壤修复机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具有空气动暂存部的土壤修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机包括:
机体框架(8);
进料部,所述进料部设置在所述机体框架(8)的尾部,所述进料部包括第一传送带(1)、进料漏斗(2),所述进料漏斗(2)的上部接收待修复的土壤,所述进料漏斗(2)的下部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带(1)上,所述第一传送带(1)承接运送所述土壤;
搅拌部,所述搅拌部设置在所述机体框架(8)的中部,所述搅拌部包括第二传送带(3)、搅拌仓(4)、加料塔(5),所述搅拌仓(4)的底部设置所述第二传送带(3),所述搅拌仓(4)的顶部靠近所述进料部的一侧设置竖直方向的所述加料塔(5);
传送部,所述传送部设置在所述机体框架(8)的前部,所述传送部包括第三传送带(6),所述第三传送带(6)的入口端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带(3)的出口端的下方,所述第三传送带(6)的出口端比入口端高;以及
暂存部(7),所述暂存部(7)设置在所述第三传送带(6)的出口端的下方,用来收集所述土壤,所述暂存部(7)包括两个抱臂(71)和上圈板(73),所述上圈板(73)铰接连接在所述第三传送带(6)上,所述抱臂(71)铰接在所述上圈板(73)上,所述上圈板(73)的左右两侧均铰接有第一气缸(74)的主体部,所述第一气缸(74)的移动部铰接在所述抱臂(71)上,所述第一气缸(74)用来控制所述抱臂(71)的开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空气动力暂存部的土壤修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暂存部(7)包括左右两个旋转臂(72),所述旋转臂(72)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上圈板(73)上,所述第三传送带(6)的框架上设置有靠近出口端一侧的延伸段(62),所述旋转臂(72)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延伸段(62),使得所述暂存部(7)能够翻转至所述第三传送带(6)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空气动力暂存部的土壤修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暂存部(7)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三伸缩杆(75),所述第三伸缩杆(75)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旋转臂(72)靠近所述上圈板(73)的一端,所述第三伸缩杆(75)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机体框架(8)上,所述第三伸缩杆(75)用来控制所述旋转臂(72)的转动度以控制所述暂存部(7)相对所述第三传送带(6)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空气动力暂存部的土壤修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仓(4)还包括连接段(43),所述连接段(43)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加料塔(5)的出料口处,所述连接段(43)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搅拌仓(4)的顶部靠近所述进料部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空气动力暂存部的土壤修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43)为长方形壳体。

说明书全文

一种具有空气动暂存部的土壤修复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壤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空气动力暂存部的土壤修复机。

背景技术

[0002] 土壤修复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在土壤修复行业,已有的土壤修复技术达到一百多种,常用技术也有十多种,大致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均制定并开展了污染土壤治理与
修复计划,因此也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土壤修复行业。
[0003] 土壤修复机的暂存部占用较大的体积,通常为了与运送车辆对接突出在整个机体之外,在设备不工作时,因为暂存部的存在导致整个机体需要占用的空间大幅增加。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空气动力暂存部的土壤修复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能够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暂存部可以翻转至第三传送带上,且由空气动力控制开合,更安全稳定。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具有空气动力暂存部的土壤修复机,所述修复机包括:机体框架;进料部,所述进料部设置在所述机体框架的尾部,所述进料部包括第一传送带、进料漏斗,所述进料漏斗的上部接收待修复的土壤,所述进料漏斗的下部出口设置所述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承接运送所述土壤;搅拌部,所述搅拌部设置在所述机体框架的中部,所述搅拌部包括第二传送带、搅拌仓、加料塔,所述搅拌仓的底部设置所述第二传送带,所述搅拌仓的顶部靠近所述进料部的一侧设置竖直方向的所述加料塔;传送部,所述传送部设置在所述机体
框架的前部,所述传送部包括第三传送带,所述第三传送带的入口端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
带的出口端的下方,所述第三传送带的出口端比入口端高;以及
[0007] 暂存部,所述暂存部设置在所述第三传送带的出口端的下方,用来收集所述土壤,所述暂存部包括两个抱臂和上圈板,所述上圈板铰接连接在所述第三传送带上,所述抱臂铰接在所述上圈板上,所述上圈板的左右两侧均铰接有第一气缸的主体部,所述第一气缸
的移动部铰接在所述抱臂上,所述第一气缸用来控制所述抱臂的开合。
[0008] 优选地,所述暂存部包括左右两个旋转臂,所述旋转臂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上圈板上,所述第三传送带的框架上设置有靠近出口端一侧的延伸段,所述旋转臂的另一端铰接
在所述延伸段,使得所述暂存部能够翻转至所述第三传动带的上部。
[0009] 优选地,所述暂存部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三伸缩杆,所述第三伸缩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旋转臂靠近所述上圈板的一端,所述第三伸缩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机体框
架上,所述第三伸缩杆用来控制所述旋转臂的转动度以控制所述暂存部相对所述第三传
送带的位置
[0010] 优选地,所述搅拌仓还包括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加料塔的出料口处,所述连接段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搅拌仓的顶部靠近所述进料部的一侧。
[0011] 优选地,所述连接段为长方形壳体。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3] 1、暂存部的两个抱臂均由第一气缸控制开闭,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安全性;
[0014] 2、暂存部通过旋转臂使得可以绕第三传送带的端部转动,再通过第三伸缩杆使得暂存部能够收摄至第三传送带上部,从而起到节省设备占用体积的目的,方便设备的放置、转移;
[0015] 3、通过进料部、搅拌部、传送部、暂存部的配合,实现土壤自高到低,再由低到高的运送路线,利用土壤自重配合传送带实现整个修复线;
[0016] 4、加料塔设置在竖直方向上能够存贮相当体量的土壤修复物料,保证搅拌仓进口处的土壤能够不断和上部加料塔中的土壤修复无充分混合;
[0017] 5、连接段的设置保证加料塔的物料不会四散溅落;
[0018] 6、暂存部配合运送车辆,能够实现整个装置连续不间断的土壤修复处理。附图说明
[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0023]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0024]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状态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0025]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料塔的带有局部剖视的三维示意图。
[0026]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料塔上的外围板处于收摄状态时的三维示意图。
[0027] 图8为图5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8]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暂存部为主体的三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
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1]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空气动力暂存部的土壤修复机,修复机包括:机体框架8,机体框架8前部设置直角结构81,用来固定在牵引车上,机体框架8的底部设置有多组拖轮82;进料部,进料部设置在机体框架8的尾部,进料部包括第一传送带1、进料漏斗2,进料漏斗2的上部接收待修复的土壤,进料漏斗2的下部出口设置第一传送带1,第一传送带1承接运送土壤;搅拌部,搅拌部设置在机体框架8的中部,搅拌部包括第二传送带3、搅拌仓4、加料塔5,搅拌仓4的底部设置第二传送带3,搅拌仓4的顶部靠近进料部的一侧设置竖直方向的加料塔5,加料塔5上部封顶且设置有圆柱状的进料口55,该进料口相比敞开
式的加料塔更容易与加料用的车对接,加料过程不会有泄漏,降低成本、环保,加料塔5内侧壁的上方设置有第一传感器56,加料塔5内侧壁的底部设置有第二传感器57,加料塔5的
外侧铰接有爬梯53,爬梯53自加料塔5的底部向上延伸至顶部,爬梯53能够折叠后贴靠在加料塔5上,加料塔5的顶部具有供人员站立用的平台58和护栏59,护栏59设有朝向爬梯53顶
端的开口591,加料塔5的底部铰接连接在机体框架8上,加料塔5能够向机体框架8的前部转动,所述加料塔5的底部设置调节54,所述调节阀54用来控制所述加料塔5向所述搅拌仓4加料的速度;传送部,传送部设置在机体框架8的前部,传送部包括第三传送带6,第三传送带6的入口端设置在第二传送带3的出口端的下方,第三传送带6的出口端比入口端高;暂存部7,暂存部7设置在第三传送带6的出口端的下方,用来收集土壤,暂存部7包括能够开合的两个抱臂71,暂存部7的底部高度大于2m,暂存部7能够存贮预定体积的土壤后转存给运送
车辆,暂存部7包括两个抱臂71和上圈板73,上圈板73铰接连接在第三传送带6上,抱臂71铰接在上圈板73上,上圈板73的左右两侧均铰接有第一气缸74的主体部,第一气缸74的移动
部铰接在抱臂71上,第一气缸74用来控制抱臂71的开合;以及
[0032] 计算机9,计算机9与第一传感器56、第二传感器57通讯连接,从而及时获取并显示第一传感器56、第二传感器57的压力信息,如果探知第一传感器处受到压力或者第二传感器处受到的压力超过设计的阈值,即停止往加料塔中继续加料,从而防止加料溢出或者加
料过多损坏加料塔体。
[0033] 暂存部7包括左右两个旋转臂72,旋转臂72的一端铰接在上圈板73上,第三传送带6的框架上设置有靠近出口端一侧的延伸段62,旋转臂72的另一端铰接在延伸段62,使得暂存部7能够翻转至第三传动带6的上部。
[0034] 暂存部7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三伸缩杆75,第三伸缩杆75的一端铰接在旋转臂72靠近上圈板73的一端,第三伸缩杆75的另一端铰接在机体框架8上,第三伸缩杆75用来控制旋转臂72的转动角度以控制暂存部7相对第三传送带6的位置。
[0035] 爬梯53包括多个两端铰接转动在加料塔5的外侧壁上的外围板531、两个铰接在外围板531两侧的联动杆532和设置在加料塔5的外侧壁上的梯道533。
[0036] 相近的两个外围板531之间连接有链或者绳索或者网,用来控制外围板531的间隙。
[0037] 护栏59与最顶端的外围板531之间连接有铁链或者绳索或者网,用来防止人员自开口591与爬梯53的连接处坠落,所述联动杆532的长杆与所述外围板531的侧壁之间留有
预定距离,使得所述外围板531贴靠在所述加料塔5上时,所述联动杆532不会与所述加料塔
5的铰接座发生干涉。
[0038] 第一传感器56距离进料口55的距离在0.5-2m。
[0039] 第一传感器56、第二传感器57均为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Pressure Transducer)是能感受压力信号,并能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压力信号转换成可用的输出的电
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0040] 压力传感器通常由压力敏感元件和信号处理单元组成。按不同的测试压力类型,压力传感器可分为表压传感器、差压传感器和绝压传感器。
[0041] 加料塔5的底部铰接连接在机体框架8上。
[0042] 第三传送带6的入口端铰接在机体框架8上。
[0043] 暂存部7铰接在第三传送带6上,暂存部7向上转动使得暂存部7翻转至第三传送带6上部。
[0044] 加料塔5与机体框架8之间连接有第一伸缩杆51,用来驱动加料塔5转动。
[0045] 第三传送带6与机体框架8之间连接有第二伸缩杆61,用来驱动第三传送带6,第三传送带6能够向下转动使其平放在机体框架8上。
[0046] 暂存部7的两端通过旋转臂72铰接在第三传送带6上。
[0047] 暂存部7包括能够开合的两个抱臂71,暂存部7的底部高度大于2m,暂存部7能够存贮预定体积的土壤后转存给运送车辆。
[0048] 搅拌仓4包括仓主体41和铰接设置在仓主体41上两侧仓42。
[0049] 仓门42分布在第二传送带3的两侧。
[0050] 搅拌仓4还包括连接段,连接段的一端设置在加料塔5的出料口处,连接段的另一端设置在搅拌仓4的顶部靠近进料部的一侧。
[0051] 连接段43为长方形壳体。机体框架8底部对称设置有多组能够伸缩的支撑杆83,拖轮82均设置在机体框架8的尾部。运输时,支撑杆收起,工作时,支撑杆下放。连接段43罩设在搅拌仓4靠近进料部的一端上方,连接段43上部开设有进料孔,进料孔与调节阀54之间通过软管52相连通。
[0052] 通过进料部、搅拌部、传送部、暂存部的配合,实现土壤自高到低,再由低到高的运送路线,利用土壤自重配合传送带实现整个修复线;加料塔设置在竖直方向上能够存贮相当体量的土壤修复物料,保证搅拌仓进口处的土壤能够不断和上部加料塔中的土壤修复无
充分混合;连接段的设置保证加料塔的物料不会四散溅落;暂存部配合运送车辆,能够实现整个装置连续不间断的土壤修复处理。第三传送带可以调整其出口端的高度,从而适应不
同高度的运送车辆,在特殊有限高的场地,比如厂房内部,加料塔可以倾斜一定角度继续加料,使得机器可以正常运转又不需要改变厂房结构。
[0053] 尽管上述实施例已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具体描述,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应该理解为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以及范围之内基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
容进行修改或改进,这些修改和改进都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以及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