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作物管理 / 耐盐性 / 一种基于多级生物自调节体系的凡纳滨对虾高密度养殖方法

一种基于多级生物自调节体系的凡纳滨对虾高密度养殖方法

阅读:637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基于多级生物自调节体系的凡纳滨对虾高密度养殖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基于 微 生物 - 水 生 植物 - 海水 鱼类多级生物体系的可实现零换水高 密度 养殖的凡纳滨对虾养殖方法,采取微生物-水生植物-鱼类多级养殖系统构建和凡纳滨对虾分阶段式高密度养殖相结合的模式,即包括虾苗幼虾池高密度养殖和虾苗养成期大池放大养殖两个阶段,提高了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和产量,在养殖系统中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资源节约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下面是一种基于多级生物自调节体系的凡纳滨对虾高密度养殖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基于多级生物自调节体系的凡纳滨对虾高密度养殖方法,包括微生物系统-植物-鱼类多级生物系统构建和凡纳滨对虾分阶段式高密度养殖步骤;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0-S3:
S0:养殖体系构建阶段:
(1)养殖池预处理;
包括养殖池准备、消毒,以及养殖用水预处理步骤;
(2)埋栖底质与水面生态体系构建;
包括养殖池埋栖底质选择与构建铺设,以及水面植物栽植步骤;
S1:第一养殖阶段:
包括微生物絮凝系统的预培养、接种养殖池并快速培养建立微生物系统,以及微生物系统稳定后的幼苗池虾苗放入步骤;
S2:第二养殖阶段:
养殖前三周:凡纳滨对虾虾苗在幼苗池中进行高密度养殖,并加入轮虫和盐水丰年虫幼体组成的饵料生物,其中盐水丰年虫幼体数量不低于饵料生物总数的50%;
S3:第三养殖阶段:
养殖第四周至成虾:包括养殖池浮游生物增殖步骤以及幼虾-杂食性海水鱼类混养步骤,具体为;
(1)养殖池浮游生物增殖,构建浮游生物生态系统
(2)浮游生物生态系统启动之后,放入低密度杂食性海水鱼类并用围网与凡纳滨对虾单向性隔离,仅允许对虾自由通过,从而构建凡纳滨对虾幼虾-杂食性海水鱼类混养体系;
优选地,将少量鱼类移出围网并与对虾混养;
(3)定时监测水质并正常饲喂管理,至成虾出池;养殖过程中无需换水,按时补充排污和蒸发损失的水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0阶段具体步骤如下:
(1)养殖池预处理
养殖池准备:对虾养殖池分幼苗池、正式池两种规格;养殖池底部采用倾斜设计,池底排污口通过管道连接污水处理池,且排污口上罩有防止对虾通过的尼龙网或隔离框;
(2)埋栖底质与水面生态体系构建
(a)养殖池埋栖底质铺设:
养殖池底部铺设一个或多个固定式底质框,底部距池底1-10cm,框内填充适量的由碎贝壳及纤维质有机载体组成的复合埋栖底质;
其中,底质框铺设面积不低于池面积的50%;所述纤维质有机载体选自纤维含量较高的植物性纤维材料;
(b)水面植物浮植:
养殖池注入合适盐度的已消毒曝气处理的养殖用水,保25~30℃,在池面上采用浮植式方式种植耐涝型水培植物苗,种植量为20-60g/m2;水面植物种植面积为池面积的10-
30%;其中,所述浮植式为绳结式,所述耐涝型植物苗选自水芹或水蕹菜中的至少一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埋栖底质中碎贝壳与纤维质有机物载体的质量比为1:0.5-1.5,优选1:0.5-1。
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质有机载体选自玉米秸秆渣、荞麦壳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复合埋栖底质的用量为0.5-1.5kg/m2,优选0.5-1kg/m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第一养殖阶段具体如下:
(1)生物絮凝团预培养
在安有纳米曝气管的玻璃缸中加0.5%盐度的无菌水,以及复合微生物菌种液混合,然后加入葡萄糖以及蔗糖,充分混合均匀后曝气活化,培养至生物絮团形成;
(2)生物絮体接种
3
按1-2L/m的比例每天向养殖池中均匀接种上述培养好的生物絮团液,维持曝气,并向养殖池中加入葡萄糖/玉米糖浆混合液作为微生物源,持续2-3周直至养殖池形成稳定的絮团量;
(3)凡纳滨对虾虾苗放养
幼苗池生物絮体接种3天后,即可开始放养用养殖池水适应性驯化的凡纳滨对虾虾苗,虾苗初始体长1-1.2cm,幼苗池养殖密度为150-250尾/m2;其中,养殖水体盐度10-15,水温
25-30℃,pH 7.5-8.5,溶解不低于6.0mg/L。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生物菌种液由乳酸菌50亿CFU/L、芽孢杆菌10亿CFU/L、毕赤酵母菌亿CFU/L组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第二养殖阶段具体如下:
(1)养殖前三周为第二养殖阶段;在对虾苗放养的同时,向幼苗池中放入适量的由健康轮虫和盐水丰年虫幼体组成的饵料生物;
其中,幼苗养殖池按3-4次/天的频率投喂对虾配合饲料,投喂以对虾幼苗体重6-10%作为日投料量标准;
(2)对虾虾苗在幼苗池养殖结束后转入正式养殖池。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第三养殖阶段具体如下:
(1)养殖池浮游生物增殖
正式养殖池放入虾苗前3-5天,从耐盐性枝角类或桡足类浮游生物培养池中用筛绢收集成体浮游生物放入正式养殖池中进行增殖,每天向养殖池中投放浮游生物的量为3-5g/m3;
优选地,从浮游生物培养池中收集藻液输送到正式养殖池中以促进浮游生物增殖,养殖池连续曝气培养,其中所述藻液含有耐盐性藻类;
(2)混养:
(a)浮游生物增殖3-5天后,将幼苗池中的虾苗移出并转入已培育水面植物和浮游生物的正式养殖池中,持续养殖至成虾;按2-3次/天的频率投喂饲料,虾体重平均3-9g时投料量为虾重的3~5%;饲养后期体重平均9g以上时投料量为虾重的1~2%;
其中,对虾虾苗的养殖密度为40-100尾/m2,优选40-80尾/m2;
(b)正式养殖池养殖2-3周后,在正式养殖池中设置单向隔离性封闭围网,围网内养殖低密度量的杂食性海水鱼类,所述单向隔离为围网设置为可容成体凡纳滨对虾通过,而鱼
2
类无法通过;所述围网面积不超过池面积的50%,海水鱼类投放标准为0.2-1条/m;
(3)养殖池每3-4天进行池水质量检测,适时排污;养殖过程中持续维持曝气,视溶氧参数适时增氧;按时补充排污和蒸发损失的水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海水鱼类为经济性海水鱼,选自漠斑牙鲆、淡水白鲳、金钱鱼、黄鳍鲷、金鲳鱼、石斑鱼、罗非鱼、乌塘鳢或梭鱼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杂食性的漠斑牙鲆、淡水白鲳或金钱鱼;鱼类投放标准为0.2-0.5条/m2,鱼重量不超过
100克/尾。
10.如权利要求8-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正式养殖池对虾养殖5-6周后,从围网内移出部分杂食性鱼类与对虾混养,移出混养密度为每100m2不超过10条。

说明书全文

一种基于多级生物自调节体系的凡纳滨对虾高密度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对虾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级生物自调节综合体系的凡纳滨对虾高密度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又称南美白对虾或万氏对虾,生长快、繁殖周期长、耐高温、抗病强,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虾类品种之一。由于育苗技术的突破和养殖技术的日趋成熟,凡纳滨对虾养殖规模发展迅速,养殖面积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凡纳滨对虾养殖产量占我国对虾养殖产量的70%以上,其中主要为高密度养殖方式。
[0003] 对于高密度养殖方式,是一种高密度集约化式养殖模式,在我国北方主要为室内泥池换水式养殖。然而养殖中后期,随着养殖密度的上升,水质污染物的增加,养殖户不得不通过加大换水量来控制水质,造成水质剧烈波动和大量水资源浪费,并且导致对虾高死亡率。因此,对虾的多综合养殖逐渐成为十分受欢迎的养殖方式,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可持续的养殖模式。综合养殖可以使得养殖废物再利用,利用不同营养层次的养殖生物占据不同的生态位以及摄食习性的互补,达到充分利用食物资源和养殖水体的目的。
[0004] 对虾作为一种底栖动物,食性杂,对饵料的利用率不高,造成了大量高氮磷的废物的积累和水体的富营养化。生物絮凝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是解决水产养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生物絮凝技术是微生物的无机氮同化过程,异养细菌通过消耗大量的源将水体中的氮转化为自身的蛋白质,同时结合水体中的颗粒有机物、细菌等悬浮物质形成絮体,实现养殖水体中残饵和粪便的二次利用,同时降低换水量。生物絮凝技术在净化氨氮水平上发挥较大作用,同时产生的絮体也可部分替代饲料。在投喂常规饲料之外添加碳源能增大异养细菌种群密度,这样能更好地形成生物絮体,降低硝酸氮和亚硝酸氮。
[0005] 现有技术也给出了一些综合养殖的探索。
[0006] CN106857326涉及一种点篮子鱼与南美白对虾套养的生态养殖方法,包括: (1)进水前先清塘,晒塘18-20天后开始进水,水体盐度为5-8;(2)放苗前先对养殖池进行肥水,三天后对南美白对虾苗种进行试养,试养成功后将南美白对虾苗种按照60000-62000只/亩的密度放入养殖池中养殖15天,再将点篮子鱼按照100-110尾/亩的密度与南美白对虾在养殖池中套养,每天投喂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即可。通过养殖方法,点篮子鱼成活率高,养成的南美白对虾个体大,病害少,平均产量高,养殖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0007] CN107637555公开了一种提高南美白对虾经济效益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池塘处理;S2、投放:将南美白对虾虾苗消毒后投放,16-18天后每亩投放24-40尾体重为
300-600g的鱼;S3、饲料管理:投喂饲料2-3次/天; S4、水质管理;S5、日常管理。
[0008]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提高南美白对虾经济效益的养殖方法,通过优化养殖工艺,采用混养模式,提高资源利用,南美白对虾生长发育快,同时通过水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少换水量,降低水污染,同时有效抑制了细菌性病害及病毒性病害的暴发和流行,不易遭受白斑病的威胁,有效提高南美白对虾产量及南美白对虾养殖的综合效益。
[0009] CN105830983公开了一种吉富罗非鱼和凡纳滨对虾的混合养殖方法,步骤包括:池塘前处理、鱼苗投放、虾苗投放、凡纳滨对虾的轮捕轮放、吉富罗非鱼捕捞。该方法改传统中先投放凡纳滨对虾再投放吉富罗非鱼的饲养方法,进行先投放罗非鱼再投放凡纳滨对虾,此种方法在投放凡纳滨对虾前水中存在大量的藻类和饵料,投放的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更高,而且凡纳滨对虾采用为轮捕轮放,保证了池塘单位面积的凡纳滨对虾和吉富罗非鱼数量,最大限度地利用单位面积池塘的利用率;采用该方法,吉富罗非鱼产量可达到3200kg,凡纳滨对虾产量是传统混养方法产量的3倍,凡纳滨对虾产量能达到120~180kg/亩,同时还具有减少饲料用量的效果。
[0010] CN105360029公开了一种对虾两年五造可持续养殖方法,具体是:第一造是在清明前后将南美白对虾和鱼混养,第二造是在立秋前后放养日本对虾,第三造是在霜降前后放养南美白对虾并在小前后进行冬棚养殖,第四造是在次年清明前后将南美白对虾和鱼混养,第五造是在次年立秋前后放养日本对虾。该方法养殖模式最大的优点是稳产。虾鱼混养模式的具有极高的稳定性;日本对虾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冬棚虾一直以来都因其稳定性和高收益受到养殖户的青睐,该方法把这三种优秀的养殖模式结合起来,制定合理的放苗密度,科学的套餐搭配以及精细化的日常管理,能大幅度提高养殖户的收益,为对虾养殖行业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
[0011] CN107667938公开了一种南美白对虾集约化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方法,包括自然沉淀、物理机械过滤、蛋白分离、生物膜处理及杀菌和增等步骤。本养殖方法利用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等各领域的技术,采用PLC自动化控制技术和微生物处理技术,对养殖用水实行物理机械过滤、蛋白分离、生物膜处理及杀菌和增氧等措施,基本实现了整个养殖水体95%以上的循环利用,基本实现了养殖水质可循环利用、可控及整个养殖过程绿色、环保、健康和安全,为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设施渔业工程做出了探索和示范。
[0012] CN 108147546涉及海水生态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双循环海水对虾综合养殖系统,其包括:对虾养殖池、污泥处理池、一级表面流人工湿地、二级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贝藻生物滤器和蓄水池,对虾养殖池、污泥处理池、一级表面流人工湿地、二级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和蓄水池依次序连通,贝藻生物滤器与一级表面流人工湿地、二级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并联,同时与一级表面流人工湿地、二级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串联,必要时可进行二次深度处理,污泥处理池中养殖经济性滩涂蟹和弹涂鱼,一级表面流人工湿地养殖滤食性鱼类、贝类和螺类,本发明可有效过滤对虾养殖外排水中的残饵、排泄物等,并对氮、磷等污染物进行净化,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整个系统能耗低,节约能源
[0013]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多着重于鱼虾混养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或者对水质进行净化处理以循环利用,没有改善养殖池水体本身的自我调节能力,以达到零换水或低换水目标,而且存着着成本高、水资源浪费等各种缺陷
[0014] 随着凡纳滨对虾在我国各地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放养密度和投饵量也在不断增加,滥用抗生素药物,引起环境污染及养殖水环境的恶化,以及凡纳滨对虾品质下降,以及其它问题,具体例如:虾苗质量下降、养殖过程中对虾生长慢、抗病力差;精养或半精池塘养殖高密度、高投喂,造成水中残饵、对虾粪便和代谢产物大量积累,引起虾塘中氮磷等营养盐的大量积累,疾病频发;药物的滥用危害消费者健康,给对虾养殖业带来不良影响等。这些问题阻碍了对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降低了经济效益。而一些传统的物理、化学法很难达到完全去除氮磷营养盐的目的,虽种植水生植物可吸收利用水体中过剩的营养盐,但在规模化养虾塘中影响了水体光线透过,并且仅能解决上层水体部分污染的问题。
[0015] 因此,寻求新的具有自调节功能的免换水的凡纳滨对虾健康养殖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0016]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微生物-水生植物-鱼类多级生物体系的可实现零换水高密度养殖的凡纳滨对虾养殖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对虾产量和存活率、减少病害和化学药剂使用,提高饲料利用率,同时还提供水生经济植物和鱼类,从而减少养殖成本,提高综合养殖效益。
[0017]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针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发育特点,采取微生物-水生植物-鱼类多级养殖系统构建和凡纳滨对虾分阶段式高密度养殖相结合的模式,所述分阶段式高密度养殖包括虾苗幼虾池高密度养殖和虾苗养成期大池放大养殖两个阶段。
[0018] 具体地,本发明所述养殖方法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主要步骤:
[0019] S0:养殖体系构建阶段:
[0020] (1)养殖池预处理;
[0021] 包括养殖池准备、消毒,以及养殖用水预处理步骤;
[0022] (2)埋栖底质与水面生态体系构建;
[0023] 包括养殖池埋栖底质选择与构建铺设,以及水面植物栽植步骤;
[0024] S1:第一养殖阶段:
[0025] 包括微生物絮凝系统的预培养、接种养殖池并快速培养建立微生物系统,以及微生物系统稳定后的幼苗池虾苗放入步骤;
[0026] S2:第二养殖阶段:
[0027] 养殖前三周:凡纳滨对虾虾苗在幼苗池中进行高密度养殖,并加入轮虫和盐水丰年虫幼体组成的饵料生物,其中盐水丰年虫幼体数量不低于饵料生物总数的 50%;
[0028] S3:第三养殖阶段:
[0029] 养殖第四周至成虾:包括养殖池浮游生物增殖步骤以及幼虾-杂食性海水鱼类混养步骤;
[0030] (1)养殖池浮游生物增殖,构建浮游生物生态系统
[0031] (2)浮游生物生态系统启动之后,放入少量杂食性海水鱼类并用围网与对虾虾苗单向性隔离,构建凡纳滨对虾幼虾-杂食性海水鱼类混养体系,定时监测水质并正常饲喂管理,至第十五周左右成虾出池;养殖过程中维持溶氧稳定,无需换水,按时补充排污和蒸发损失的水量。
[0032] 其中,本发明中,所述方法的S0阶段养殖体系构建具体如下:
[0033] (1)养殖池预处理
[0034] 养殖池准备:
[0035] 对虾养殖池分幼苗池、正式池两种规格,优选室内或棚内的矩形圆弧水泥池。养殖池底部采用倾斜角设计,池中心最低处(排污口位置)深度不超过1.5m,池底边缘深度不超过1.2m;养殖池底部四周铺设纳米微孔曝气管,沿养殖池对角线布置一对增氧机,给池水增氧的同时使池内的水沿时针方向流动,流水利于池水添加物混合和池底排污;其中池底排污口通过管道连接污水处理池,且排污口上罩有防止对虾通过的尼龙网或隔离框。
[0036] 养殖前高压水枪清洗养殖池并按常规方法或手段消毒灭菌,例如次氯酸钠、石灰水、曝晒或紫外灭菌等;养殖用水调整盐度为10-30(含盐量10-30‰),消毒,通过曝气处理以保持合适的溶氧水平,也可直接采用过滤消毒后的海水(如果更加方便的话),保持水温为20~30℃,优选25~30℃。30
[0037] (2)埋栖底质与水面生态体系构建:
[0038] (a)养殖池埋栖底质铺设:
[0039] 养殖池底部铺设一个或多个选自竹质框或PVC框的固定式底质框,框高 10-40cm,底部距池底1-10cm,框内填充适量的由碎贝壳及纤维质有机载体组成的复合埋栖底质。
[0040] 优选地,所述底质框为网眼式封闭框或用细眼尼龙网全包围的骨架框,使得纤维质有机物悬浮且能够防止其逸出漂浮于水面即可,底质框固定方式可以为桩固、四角石压、沙袋固定等任何固定方式。
[0041] 其中,底质框铺设面积不低于池面积的50%,优选不低于60%。
[0042] 其中,所述复合埋栖底质中碎贝壳与纤维质有机物载体(干重)的质量比为 1:0.5-1.5,优选1:0.5-1。10
[0043] 进一步地,复合埋栖底质的用量为0.5-1.5kg/m2,优选0.5-1kg/m2。
[0044] 其中,所述纤维质有机载体选自纤维含量较高的植物性纤维材料,优选自玉米秸秆渣、荞麦壳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二者组合物,其在铺设前经目筛筛滤除杂,再经浸泡、高锰酸消毒以及清洗处理。
[0045] 非限定性地,所述植物性纤维材料也可选自稻壳等其他谷物壳类或甘蔗渣等高纤维含量的耐浸泡植物材料。
[0046] 所述碎贝壳选自粉碎的任意贝类壳,且平均尺寸低于2mm,优选低于1mm(例如,过20目筛)。也可选自同尺寸大小的珊瑚礁碎片。
[0047] 本发明复合埋栖底质包含多孔性的无机材料和植物性纤维材料,多孔性的无机材料能够吸附去除水中的磷等污染物,还能够作为微生物良好的生存载体,而植物性纤维材料是微生物可长期食用的有机碳源,也有利于其附着生长形成生物膜,从而起着类似微生物固定化材料的效果。
[0048] (b)水面植物浮植:
[0049] 所有养殖池在放水前经过充分消毒,然后注入适宜盐度(优选10-15‰)的已消毒曝气处理的养殖用水,保持25~30℃。
[0050] 控制池水深度1.0-1.2m(水面距排污口),在池面上采用浮植式方式种植氮、磷吸收能力较强的耐涝型水培植物苗,优选水培蔬菜苗(以提高综合养殖效益),种植量为20-60g/m2;水面植物种植面积为池面积的10-30%,优选20-30%。
[0051] 其中,所述浮植式为绳结式或浮板式,其中绳结式浮植方式为:将一至多根尼龙绳两端固定于池岸,再将每束植物苗按20-40cm等间距固定于尼龙绳,使得根部没于水面下,根部以上浮植于水面;浮板式浮植方式为:将植株按20-40cm 等间距根植于一个或多个带孔种植板内(例如,聚苯乙烯泡沫板孔),整板浮于水面。
[0052] 优选采用绳结式浮植方式,以避免种植板带来的降低光合作用的不利影响。
[0053] 其中,优选地,所述耐涝型可水培蔬菜选自水芹或水蕹菜中的至少一种,最优选两种混合养殖。
[0054] 水面植物每隔3-6周视具体生长情况收集并更换,防止植物根部腐烂带来的水质污染。
[0055] 非限定性地,所述水面植物也可选自其他水生植物,例如对虾池水中氮磷吸收能力强,能更好去除虾塘水中氮、磷等污染物的那些。
[0056] 本发明中,所述方法的S1第一养殖阶段具体如下。
[0057] (1)生物絮凝团预培养
[0058] 在底部安有纳米曝气管的玻璃缸中加0.5%盐度的无菌水,加入复合微生物菌种液(由乳酸菌50亿CFU(活菌单位)/L、芽孢杆菌10亿/L、毕赤酵母菌20 亿/L组成)混合,然后加入葡萄糖至2-3g/L以及蔗糖3-5g/L并适时补充,充分混合均匀后曝气活化,培养至生物絮团形成。优选地,培养至絮团TSS浓度不低于80mg/L,或沉淀漏斗测量的生物絮团量不低于10ml/L为宜。
[0059] (2)生物絮体接种按1-2L/m3的比例每天向养殖池中均匀接种上述培养好的生物3
絮团液,维持曝气,并按30-50g/m的量向养殖池中加入葡萄糖/玉米糖浆混合液(其中葡萄糖不低于30wt%)作为微生物碳源,持续2-3周直至养殖池形成稳定的絮团量(例如,絮团尺寸不低于100微米)即可停止接种,优选地,每次接种后开启增氧机扰动水流使得菌液均匀分布。
[0060] 养殖池形成稳定的生物絮凝系统以后,由于池底埋栖底质、藻类以及饲料等有机碳源的存在,每天提供1-3g/m 3量的玉米糖浆碳源,辅以适量淀粉控制水体C/N比在12-16:1即可。
[0061] (3)凡纳滨对虾虾苗放养
[0062] 幼苗池生物絮体接种3天后,即可开始放养用养殖池水适应性驯化的凡纳滨对虾虾苗,虾苗初始体长1-1.2cm,幼苗池养殖密度为150-250尾/m2。
[0063] 优选地,养殖水体盐度10-15,水温25-30℃,pH 7.5-8.5,溶解氧不低于 6.0mg/L,正常光照。
[0064] 本发明中,所述方法的S2第二养殖阶段具体如下。
[0065] 养殖前三周(第1-21天)为第二养殖阶段。
[0066] 在对虾苗放养的同时,向幼苗池中放入适量的由健康轮虫和盐水丰年虫幼体组成的饵料生物,1m 3养殖池水体中饵料生物添加量不低于106只,其中盐水丰年虫数量不低于虫总数的50%,优选不低于60%。
[0067] 其中,幼苗养殖池按3-4次/天的频率投喂对虾配合饲料,投喂以对虾幼苗体重6-10%作为日投料量标准。
[0068] 对虾饲料可以为市场上任意可商购的凡纳滨对虾饲料产品,或按照本领域一般方法制备的对虾饲料。优选地,选自适用10-30的水体盐度、粗蛋白含量不低于36%的种类,进一步地,优选粗蛋20白含量不低于40%。
[0069]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所用饲料成分为:鱼粉20%,发酵豆粕15%,花生粕10%,菜籽粕8%,扇贝粉5%,玉米粉13%,淀粉10%,海藻粉2%,虾粉8%,大豆磷脂2%,鱼油1%,玉米油1%,余量为胆、维生素、无机矿物盐、胆固醇、氨基丁酸等。
[0070] 对虾虾苗在幼苗池养殖结束后即可转入正式养殖池,进入养成期养殖。
[0071] 本发明中,所述方法的S3第三养殖阶段(养成期幼虾-杂食性海水鱼类混养阶段)具体如下。
[0072] 第四周至第十五周左右为第三养殖阶段。
[0073] (1)养殖池浮游生物增殖
[0074] 大规格养殖池(正式养殖池)放入虾苗前3-5天,从耐盐性枝角类或桡足类浮游生物培养池中用80-100目筛绢收集成体浮游生物放入正式养殖池中进行增殖,每天向养殖池中投放浮游生物的量为3-5g/m3。
[0075] 优选地,所述枝角类或桡足类浮游生物选自耐盐性的哲水蚤目或蒙古裸腹溞的大型溞。
[0076] 进一步地,每天从浮游生物培养池中收集藻液输送到正式养殖池中以促进浮游生物增殖,养殖池连续曝气培养。藻液的加入量和加入次数视浮游生物培养池水体中藻细胞密度和大规格养殖池藻类发育情况而定,例如,可以为10-50ml/m3,每天1-2次,连续输送3-7次不等。
[0077] 优选地,所述藻液含有耐盐性藻类,例如微绿球藻或盐藻等。
[0078] (2)混养:
[0079] (a)浮游生物增殖3-5天后,将幼苗池中的虾苗(平均体长3-3.5cm左右) 移出并转入已培育水面植物和浮游生物的正式养殖池中,持续养殖70-80天至成体虾。
[0080] 其中,虾苗的养殖密度为40-100尾/m2,优选40-80尾/m2。
[0081] (b)正式养殖池养殖2-3周后,在正式养殖池中设置一个或多个单向隔离性封闭围网,围网内养殖低密度量的杂食性海水鱼类。
[0082] 所述围网网眼大小设置为可容成体凡纳滨对虾通过,而鱼类无法通过,从而实现鱼与对虾单向性养殖隔离。
[0083] 其中,所述围网总面积不超过池面积的50%,优选不超过40%;围网数量为一个时,优选位置设于池中央。
[0084] 进一步地,所述封闭围网上端可全部没于水下,也可高于水面一定高度(防止鱼类跳出);且围网的水面以下深度(鱼类有效活动深度)不低于40cm,优选不低于50cm;最优选地,围网底端接近池底底质框或以池底为底部。
[0085] 可选地,所述围网也可用一个或多个养殖网箱代替,网箱所占池水面积比例同围网面积。
[0086] 其中,所述的海水鱼类优选为经济性海水鱼,包括但不限于漠斑牙鲆、淡水白鲳、金钱鱼、黄鳍鲷、金鲳鱼、石斑鱼、罗非鱼、乌塘鳢或梭鱼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杂食性的漠斑牙鲆、淡水白鲳或金钱鱼。
[0087] 其中围网内海水鱼类投放标准为0.2-1条/m2,优选地,0.2-0.5条/m2;进一步优选地,鱼重量不超过100克/尾。
[0088] (c)进一步地,正式养殖池对虾养殖5-6周后,从围网内移出部分杂食性鱼类与对虾混养,移出混养密度为每100m2不超过10条,优选不超过8条;优选地,鱼重不超过200克/尾,中底水层生活习性。
[0089] 正式养殖池按2-3次/天的频率投喂对虾配合饲料,饲养中期(体重平均3g 以上)投料量为虾重的3%~5%;饲养后期(体重平均9g以上)投料量为虾重的 1%~2%。
[0090] 不同于幼苗池,正式池不再投放大量的轮虫等饵料生物。
[0091] (3)所有养殖池每3-4天进行池水质量检测,包括弧菌、PH值、溶氧、水温、盐度、氨氮、亚盐等参数,其中氨氮和亚盐不高于0.3为宜,适时排污;并监测水中、镁、钾等微量元素,以保证退壳所需微量元素。
[0092] 除非特殊情况(意外性污染或致病菌爆发),养殖过程中持续维持曝气,视溶氧参数适时增氧;无需换水,只需按时补充排污和蒸发损失的水量。其中排污根据水体氨氮、亚硝氮等毒害物质浓度进行不定时排污。同时,定期或不定期施用光合细菌或EM调节水体微生物以控制水体透明度,并用生石灰等产品调节水体 pH。
[0093] (3)大池养殖70-80天后,凡纳滨对虾生长接近成体,生长增速放缓,即可放水捕虾;同时,收获经济型鱼类和水面蔬菜植物。
[0094]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包括污水后处理步骤,包括:养殖水体内的饲料残饵及生物排泄物在增氧机环流切向力和重力作用下旋流进池底中心的排污口,从而进入污水处理池内,污水经沉淀、过滤、微生物处理、曝气等一系列常规净化处理后,在水质合格的基础上可作为补充养殖水循环利用,或者作为绿化灌溉用水,大大减轻废水排放,节约水资源。
[009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0096] (1)本发明构建了底质-单向隔离性水体-水面三位一体的立体养殖系统,辅助以采用微生物-水生植物-鱼类多级生物系统,充分利用养殖池自身生态系统,使得水体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养殖过程无需换水;另外利用半隔离型低密度海水鱼类混养进行生物病害防控(低密度鱼类无需投喂专饲料,可以摄食对虾残饵、病虾弱虾以及虾尸,切断病原,防止虾病蔓延,刺激对虾活力;同时翻动底质, 滤食腐质体,改善池底环境),几乎不需使用抗生素药物控制病害,大大提高了凡纳滨对虾的产量和品质。
[0097] (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创造性采用单向性分隔混合养殖,充分利用了养殖池的中央立体区域,结合构建的微生物系统(可以竞争性减少水体中有害菌的数量,促进生态平衡,通过有效吸收并处理体中氨态氮、二氧化碳、氮、磷及有机分解物,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显著降低了食物残饵过剩量(由于对虾损失导致的投喂量过高是养殖常见的情形),提高了饵料的利用率,并解决了高密度对虾池中底层有机污染物易积累的弊端(另外上层水体污染物相对较少,而且水面植物生长快、繁殖力强、适宜浮植,对上层水体中氮磷去除效果较好),减少了排污次数(实际养殖中前中期2-3周排污一次,中后期一至两周左右排污一次),节约了水资源。另外由于鱼类对水体的搅动作用,促进了底部沉积物上浮和有益菌的生长,同时有效增加对虾活动时间,从而达到加快饲料摄食、消化以及增重的效果。
[0098] (3)本发明采用靠近池底的底质框铺设方式,相比中上层设置底质方式,一方面适应对虾的中底层生活习性,同时还避免了与池底中的沉积污物混合,另一方面埋栖底质附着的污物在排污时容易在池水旋流的作用下被排除出去,从而得到定期的清洗、净化。
[0099] (4)本发明构建的生物絮团通过预培养、连续接种方式达到了快速在养殖池启动的效果,相比较一般方法能够节约养殖池启动天数5-7天,达到快速控制凡纳缤对虾高密度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弧菌等理化参数的效果。
[0100] (5)本发明采用幼苗池单独高密度养殖的方式,养殖针对性更强,通过加入丰年虫、轮虫等饵料生物,可以摄食不能被虾摄食的生物絮凝体和浮游细菌、原生动物、藻类和细小的有机颗粒,能有效地避免生物絮凝体的过度累积,同时还可作为对虾的高蛋白活饵料;并且相对冻的饵料,可以作为伴随虾苗成长过程中一直存在的补充饲料。
[0101]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凡纳滨对虾的养殖方法,所述方法通过独特的多个技术特征相互之间的协同作用和相互促进,提供了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的高密度对虾养殖系统,从而取得了良好的对虾产量、成活率等技术效果,养殖过程无需换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生产潜力。

具体实施方式

[0102]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0103] 例实施例1
[0104] (1)养殖池准备:
[0105] 对虾养殖池为温室棚内的若干矩形圆弧角水泥池,其中幼苗池长×宽规格为8×5m,正式池为12×8m,两种池中心最低处(排污口位置)深度1.5m,池底边缘深度1.2m;养殖池底部四周铺设双排纳米微孔曝气管,养殖池对角线方向布置一对小型增氧机;其中池底排污口通过管道连接污水处理池,且排污口上罩有防止对虾通过的尼龙隔离网。
[0106] 高压水枪清洗养殖池并依次用石灰水、次氯酸钠溶液消毒。
[0107] (2)埋栖底质与水面生态体系构建:
[0108] (2.1)铺设埋栖底质:
[0109] 养殖池底部铺设占池面积约60%的PVC材质骨架底质框共八组,每组间隔一定距离,底质框框高30cm,框底垫有带孔竹质编织垫,框底距池底5cm,桩固固定;框内填充碎贝壳及玉米秸秆渣、荞麦壳(质量比为1:0.3:0.4)组成的复合埋栖底质(所有底质材料在铺设前经10目筛筛滤,再经低度盐水浸泡、高锰酸钾溶液消毒以及冲洗处理),填充量为0.85kg/m 2(基于干重),带有填料的的底质框用双层细孔尼龙网立体全包围式覆盖,防止底质四处漂浮,仅允许在底质框内悬浮。
[0110] 非限定性地,所述植物性纤维材料也可选自稻壳等其他谷物壳类或甘蔗渣等高纤维含量的耐浸泡植物材料。
[0111] 框底距池底有一定距离,一方面有利于微生物附着生长形成生物膜,起着类似微生物固定化材料的作用,同时避免被粪便、残饵及其他腐败物污染,另一方面防止池水排污时底质分解物及附着微生物被冲刷排出。
[0112] (2.2)埋栖底质铺设完毕后,注入12‰盐度的已消毒处理的养殖用水,池水深度1.2m(水面距排污口),曝气处理以增加溶氧水平,养殖水温保持25~28℃。
[0113] 曝气处理后在25%的池面上采用绳结浮植式方式种植水芹和水蕹菜两种水面植物,将多根间距50cm的尼龙绳两端固定于池岸,再将每束植物苗按30cm 等间距固定于尼龙2
绳,根部悬坠使其没入水面下,种植量约为50g/m ;绳结浮植式高茎植物可大大减少植物对水面的光线遮蔽,对水体光合作用影响较小;同时,每3周收集长大的植物,并更换幼苗,防止植物根部腐烂带来的水质污染,以及降低对水面的光线遮蔽。
[0114] (3)生物絮凝团预培养与养殖池接种:
[0115] (3.1)在底部安有纳米曝气管的玻璃缸(长×宽×高为100cm×100cm× 80cm)中加0.5%盐度的无菌水至高度60cm,曝气2h,再加入复合微生物菌种液(由乳酸菌50亿CFU(活菌单位)/L、芽孢杆菌10亿/L、毕赤酵母菌20亿 /L组成)500ml,然后加入葡萄糖至3g/L以及蔗糖5g/L,充分混合均匀后维持曝气活化,每天补充所述碳源培养至生物絮团TSS浓度不低于80mg/L。
[0116] (3.2)按1.5L/m 3的比例每天向养殖池中接种上述培养好的生物絮团液,接种后3
维持曝气,并按45g/m 的量向养殖池中加入葡萄糖/玉米糖浆混合液(其中葡萄糖50wt%)作为微生物碳源,持续接种并补充碳源2周,至养殖池形成稳定的絮团量(絮团平均尺寸在
100微米以上),停止接种;期间每次接种絮团后开启增氧机扰动水流使得微生物均匀分布于养殖池。
[0117] 养殖池形成稳定的生物絮凝系统以后,由于池底埋栖底质、藻类以及饲料等有机碳源的存在,仅每天提供3g/m3量的玉米糖浆碳源,辅以适量玉米淀粉溶液控制水体C/N比在14:1即可。
[0118] (3.3)幼苗池生物絮体接种3天后,第四天即可开始放养用养殖池水适应性驯化的2
商品凡纳滨对虾虾苗,虾苗初始体长平均1-1.1cm,幼苗池放养密度为 200尾/m。
[0119] 幼苗池养殖期间,控制养殖水体pH 7.5-8.5,溶解氧不低于6.0mg/L,正常光照。
[0120] (4)养殖前三周(第1-21天):
[0121] 在对虾苗放养的同时,向幼苗池中放入由健康活体轮虫和盐水丰年虫幼体组成的饵料生物,1m 3养殖池水体中饵料生物添加量约为106只,其中盐水丰年虫数量占60%左右。
[0122] 幼苗养殖池按3次/天的频率投喂对虾配合饲料,投喂以对虾幼苗体重 6-10%作为日投料量标准,可视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0123] 对虾饲料为商购的凡纳滨对虾饲料产品,主要成分为:鱼粉20%,发酵豆粕15%,花生粕10%,菜籽粕8%,扇贝粉5%,玉米粉13%,淀粉10%,海藻粉2%,虾粉8%,大豆磷脂2%,鱼油1%,玉米油1%,余量为胆碱、维生素、无机矿物盐、胆固醇、氨基丁酸等。
[0124] 对虾虾苗在幼苗池养殖结束后即可转入正式养殖池,进入养成期养殖。
[0125] (5)养殖第四周至第十五周左右:
[0126] (5.1)养殖池浮游生物增殖
[0127] 大规格养殖池(正式养殖池)放入虾苗前5天开始,每天从哲水蚤和蒙古裸腹溞混合的浮游生物培养池中用100目筛绢收集成体浮游生物放入正式养殖池中进行增殖,每天向养殖池中投放浮游生物的标准为3g/m3。
[0128] (5.2)同时,每天从浮游生物培养池中收集微绿球藻或盐藻藻液输送到正式养殖池中以促进浮游生物增殖,养殖池连续曝气培养。藻液的加入量和加入次数为20-30ml/m3,每天1次,连续输送3-5次不等,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0129] (5.3)增殖浮游生物结束后,将幼苗池培育的虾苗(平均体长约3.2-3.3cm) 移出2
转入已正式养殖池中,持续养殖十一周左右;养殖池的养殖密度为80-85尾 /m ,每池养殖总数控制八千尾(约折合每亩5.5万尾)左右。
[0130] 正式养殖池按2次/天的频率早晚投喂对虾配合饲料,饲养中期(体重平均 3g以上)投料量为虾重的3%~5%;饲养后期(体重平均9g以上)投料量为虾重的1%~2%,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0131] (5.4)虾苗移入正式养殖池养殖20天后,在养殖池中间设置一个占池面 40%面积的单向隔离性封闭围网,围网内养殖体重在100g以下的漠斑牙鲆3条、淡水白鲳5条和金钱鱼4条,共计12条杂食性海水鱼;所述围网可容成体凡纳滨对虾通过,而鱼类无法通过,从而实现鱼与对虾单向性养殖隔离;且所述围网上端超出水面30cm,底端与池底接触
[0132] 所混养的鱼类主要用于对虾的生物性病害防控,避免或减少使用药物控制病害而非经济性目的;养殖过程不需要额外添加鱼饲料,其食物包括对虾饲料、饲料残饵、死虾病虾或弱虾,以及藻类、浮游生物、池底腐败物等。
[0133] 另外,由于鱼虾采取单向分隔性养殖,以及鱼类超低密度养殖,既不会占用对虾养殖空间,也不会造成鱼类抢饵、过度捕食对虾的情形,避免了现有混养池塘中鱼虾争食、过度捕食对虾导致的对虾存活率低等弊病。
[0134] (6)日常管理:所有养殖池每3天进行池水质量检测,包括弧菌、PH值、溶氧、水温、盐度、氨氮、亚盐等参数,其中控制氨氮和亚盐不高于0.2,并适时排污;同时监测并补充水中钙、镁、钾等微量元素,以保证退壳所需微量元素。
[0135] 养殖过程中持续维持曝气,并且视溶氧参数适时增氧;养殖期间无需换水,只需按时补充排污和蒸发损失的水量。其中排污根据水体氨氮、亚硝氮等毒害物质浓度进行不定时排污。同时,定期或不定期施用光合细菌或EM调节水体微生物以控制水体透明度,并用生石灰等产品调节水体pH在正常范围。
[0136] (7)正式养殖池养殖第10周以后,凡纳滨对虾体长达10cm左右,生长增速放缓,养殖池水质参数开始变差,即可放水捕虾,并记录凡纳滨对虾参数;同时,收获经济型鱼类和水面蔬菜植物。
[0137] (8)养殖期间底层污水在增氧机环流切向力和重力作用下旋流进池底中心的排污口,从而进入污水处理池内,污水经沉淀、过滤、微生物处理、曝气等一系列常规净化处理后,在水质合格的基础上可作为补充养殖水循环利用,或者作为绿化灌溉用水。
[0138] 实施例2
[0139] 养殖体系及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进一步地,在正式养殖池养殖6周后,从围网内移出6条体型较小的鱼(漠斑牙鲆1条、淡水白鲳3条和金钱鱼 2条),与对虾混养。
[0140] 后续其余日常管理、成虾收获时间与实施例1相同,并记录成体凡纳滨对虾参数。
[0141] 对比实施例1
[0142] 除正式养殖池不含埋栖底质之外,其余养殖方法同实施例1;相关数据标记为D1。
[0143] 对比实施例2
[0144] 在对比实施例1的基础上,正式养殖池进一步地不含浮游生物增殖步骤和水面植物栽培(其余养殖方法同对比实施例1);相关数据标记为D2。
[0145] 对比实施例3
[0146] 正式养殖池除不含杂食性海水鱼之外,其余养殖方法同实施例1;相关数据标记为D3。
[0147] 效果试验
[0148] (1)试验方法:
[0149] 试验养殖方法参见上述实施例,除幼苗池外,每组正式养殖池设两个重复;试验共设五组,实施例1-2为实验组,对比实施例1-325为对比实验组;所有数据取均值。其中,幼苗池养殖池每天分别在06:00、12:00、18:00投喂饲料,大规格养殖池每天分别在06:00和18:00投喂,饲料投喂率从初始的8%(对虾体重)逐渐降至实验后期的2%(当对虾体重为1.0-
1.5g、1.5-3g、 3-5g、5-9g和>9g时,饲料投喂率依次为8%、6%、5%、3%和1.5%),同时据天气、摄食、残饵与蜕壳等情况随时予以调节。本实验中使用常规对虾配合饲料,蛋白含量约为41%;在饲料投喂后,将玉米淀粉溶液泼洒在水面,维持C/N 值为14左右以维持池中微生物生长。养殖池24小时连续曝气,每天开启增氧机增氧2次,每次60min左右。
[0150] 正式养殖池在第十至十一周期间结束养殖(正式养殖池养殖天数共72天),记录对虾的生长指标,包括平均体重、产量、成活率、饲料利用系数(饲料/ 虾重转化率)等,并监测水质情况。
[0151] (2)数据
[0152] (2.1)水质指标:使用多功能水质检测仪测定pH、温度、盐度、溶解氧等水质指标,适时调整,其中溶氧采用便携溶氧仪进行测定,pH和温度用pH/温度测试笔测量。每隔一周采集各养殖池约0.5m深度处水样,采样时间为上午,测定水质参数,总氨氮(TAN)、亚硝酸盐氮(NO 2-N)、硝酸盐氮(NO 3-N)、叶绿素(Chla)等均按照本领域水监测分析标准方法测定,如靛酚蓝分光光度法、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等。
[0153] 其中,养殖结束时(正式养殖池第72天,且距上次排污日期相隔一周)养殖池水质参数总氨氮(TAN,mg/L)、亚硝态氮(NO 2-N,mg/L)、硝酸盐氮(NO 3-N,mg/L)、叶绿素(Chla,mg/L)如下表。
[0154] 表1养殖结束时水质参数
[0155]
[0156] 另根据日常监测记录,在正式养殖第1-9周,各组中的TAN浓度一般均低于0.5mg/L,但是D1-D2对照组中的TAN在第9周后迅速上升,高于1mg/L (第62-72天)。而实施例实验组中的TAN浓度在养殖后期基本维持在较低水平,没有明显增长趋势,显著低于D1-D2组中的TAN浓度。
[0157] 在第1-9周,各组中的NO 2-N浓度非常低,均低于0.05;D1-D2对照组在第9周后迅速升高。而实验组没有明显变化,养殖结束时,实验组中的NO 2-N浓度显著低于D1-D2对照组中的NO 2-N浓度。
[0158] 同样地,叶绿素浓度、NO 3-N浓度参数,实验组均显著优于D1-D2对照组;实验组TAN、叶绿素参数略好于D3对照组,其余参数没有明显差异,证明了低密度海鱼混养对水质改善有限,主要作用在于对虾生物防控病害。
[0159] (2.2)对虾指标:收获凡纳滨对虾的平均体重(随机捞取百只测重,每组共测量三次取均值)、成活率(成虾/虾苗,%)、平均产量(kg/m2)及饲料利用系数见下表2。
[0160] 表2凡纳滨对虾参数
[0161]
[0162] 由上表可见,实验组中平均单位产量显著高于其它组,达到0.810kg/m2以上,平均体重也高于D1-D2对照组,尽管相对于D3组平均体重没有优势,但是成活率显著高于D3组。由此可见,养殖池没有海水鱼存在时,对虾死亡率远高于鱼虾混养的情形;也就是说,对虾被鱼捕食导致的损失率远低于非混养时的病损率,从D1-D2对照组的对虾存活率数据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实施例2对虾体重略超过实施例1,可能是由于体型小的弱虾被鱼类捕食导致,差异并无显著性;而D3体重较高可能是由于病亡率较高导致饲料投喂相对过量,且无鱼类捕食导致)。但是,从最终的产量看,所有对照组均不如实验组经济效益高(实验组相比各对照组至少高出29.3%),同时,实验组的饲料利用效率更高。按照每kg 对虾40元计算,实验组1每m2的经济效益比D1对照组高出约7.2元(在不计算水面蔬菜和海水鱼养殖效益的前提下)。
[0163] 总的来说,在高密度养殖模式中,本发明底质对水产养殖环境具有重要影响。这是由于凡纳滨对虾容易聚集的底质中的营养物质、有机物和细菌的密度都要比水体中多,因此底质不但直接影响着养殖环境,也影响着对虾的生长和健康状况。
[0164] 本发明底质中大量的有机物悬浮颗粒有利于细菌等微生物附着生长从而形成生长膜,利于水体中生物絮团的维持,使得养殖系统可以维持零换水或低换水量,并且生物絮团能够调控水质、促进对虾生长和提高蛋白转换率。同时,有机物被细菌降解成碳水化合物后还增加水体中的C/N比。
[0165] 另外,本发明的藻类-浮游动物系统在养殖前期即有效提高水体中叶绿素含量,且由于底质上形成的生物膜导致使得池底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的降解形成丰富的营养元素,进一步地促进了水体中浮游动物的生长,浮游动物和细菌等生物能够调节并改善水质,同时大量的浮游动物也可作为补充食物被对虾摄食,从而形成了有益的协同增效循环效应。此外,底质除了促进浮游动物和细菌的生长,还可提高养殖系统食物链的稳定性和食物链中的能量/物质流动效率,从而实现了虾的成活率、产量和饲料利用率均有明显改善。
[0166] 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意欲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