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钓鱼与渔业 / 捕鱼 / 围网捕捞 / 一种稻虾共作养殖方法

一种稻虾共作养殖方法

阅读:164发布:2020-05-2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稻虾共作养殖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稻虾共作养殖方法,其包括 水 稻的种植与小龙虾的养殖两部分,其中,小龙虾的养殖部分包括步骤:(1)稻田改造;(2)幼虾培育;(3)成虾养殖;(4)投放亲虾;(5)成虾捕捞、幼虾补投和亲虾留存;水稻种植部分包括以下步骤:(1)水稻栽培;(2)稻田管理;(3)晒田;(4)水稻 病虫害防治 ;(5)排水、收割。能够将一般稻虾共作方式中,小龙虾的发病频次由7~10天降低至45天左右,将病害防治 费用 降低150元/亩左右,成活率可由30~40%提高至80%以上。,下面是一种稻虾共作养殖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稻虾共作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稻的种植与小龙虾的养殖两部分,其中:
小龙虾的养殖部分包括步骤:
(1)稻田改造:挖沟、筑埂、设置防逃设施及进排水设施;其中,在挖沟时,沿稻田田埂外缘向稻田内7m~8m处,开挖环形沟,堤脚距沟2m开挖,沟宽3m~4m,沟深1m~1.5m;在筑埂时,利用开挖环形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田埂应高于田面0.6m~0.8m,顶部宽2m~3m;
(2)幼虾培育:用围网围造出幼虾培育区,并在培育区内移植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且用竹框固定,并使稻田水深为0.3m~0.5m,并在幼虾投放前进行肥水;将经挑选后的幼虾运输至田间,以每亩0.5万尾~1.0万尾的密度将其投放至培育区,投放时避免阳光直射;自幼虾投放第一天开始每天至少天次投喂动物性饲料,并通过换水使水体透明度保持30cm~
40cm;幼虾生长15~20天左右后即撤掉围网,让幼虾自行爬入稻田,随后转入成虾养殖阶段;在幼虾投放前7天左右在培育区进行肥水;
(3)成虾养殖
在12月前,每月投一次水草,用量为150kg/亩并施一次腐熟的农家肥,用量为100kg/亩~150kg/亩;每周在田埂边的平台浅水处投喂一次动物性饲料,投喂量一般以虾总重量的
2%~5%,当水温低于12℃时,可不投喂;
翌年3月份,当水温上升到16℃以上,每个月投二次水草,每次用量为100kg/亩~
150kg/亩;每周投喂一次动物性饲料,用量为0.5kg/亩~1.0kg/亩;每日傍晚还投喂一次人工饲料,投喂量为稻田存虾重量的1%~4%,以加快小龙虾的生长;
经常巡查,并调控水深:11月至12月保持田面水深30cm~50cm,随着气温的下降,逐渐加深水位至40cm~60cm;第二年的3月份水温回升时用调节水深的办法来控制水温,促使水温更适合小龙虾的生长;
(4)投放亲虾
中稻收割前15天,往稻田的环形沟和田间沟中投放亲虾,每亩投放20kg~30kg;并少量投喂动物性饲料,每日投喂量为亲虾总重的1%;
中稻收割后,将秸秆还田并随即加水,淹没田面;秸秆还田时使用秸秆腐熟剂;
(5)成虾捕捞、幼虾补投和亲虾留存
成虾捕捞:通过地笼进行成虾捕捞,第一茬捕捞时间从4月中旬开始,到6月上旬结束;
第二茬捕捞时间从8月上旬开始,到9月底结束;
幼虾补投:第一茬捕捞完后,每亩补放3~4cm幼虾1000~3000尾;
亲虾留存:第二茬捕捞期间,前期捕大留小,后期捕小留大,亲虾存田量每亩不少于
15kg;
水稻种植部分包括以下步骤:
(1)水稻栽培,包括:
稻田整理:稻田整理采用围埂法,即在靠近虾沟的田面围上一周高30cm,宽20cm的土埂,将环沟和田面分隔开;也可以采用免耕抛秧法;
施基肥:可以在插秧前的10~15天,每亩施用农家肥200~300kg,复合肥40KG,均匀撒在田面并翻耕耙匀;
秧苗移植:秧苗在6月中旬开始移植,采取浅水栽插,条栽与边行密植相结合的方法,养虾稻田宜推迟10天左右;移植密度30cm×15cm;
(2)稻田管理,包括:
水位控制:3月份,稻田水位控制在30cm左右;4月中旬以后,稻田水位应逐渐提高至50~60cm;6月插秧后,前期做到薄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晒田;晒田复水后湿润管理,孕穗期保持一定水层;抽穗以后采用干湿交替管理,遇高温灌深水调温收获前一周断水;越冬期前的10~11月份,稻田水位控制在30cm左右,使稻蔸露出水面10cm左右;越冬期间水位控制在40~50cm;
施肥:化肥总量每亩施纯N 12kg~14kg、P2O5 5kg~7kg、K2O 8kg~10kg;严禁使用对小龙虾有害的化肥;
追肥:在水稻返青分蘖期施用追返青分蘖肥;在孕穗期施用孕穗肥;
(3)晒田:晒田时,使田中间不陷脚,田边表土不裂缝和发白;田晒好后,应及时恢复原水位;
(4)水稻病虫害防治
(5)排水、收割:稻田排水时应将稻田的水位快速的下降到田面5~10cm,然后缓慢排水;最后使环形沟和田间沟保持10cm~15cm的水位,即可收割水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虾共作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稻田改造时,稻田面积达到
50亩以上的,需要在田中间开挖“一”字形或“十”字形田间沟,沟宽1m~2m,沟深0.8m,坡比
1:1.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稻虾共作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幼虾投放至培育区之前,通过泡袋调温使幼虾的环境温度与培育区的水温两者温差不超过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虾共作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培育区进行肥水时,在培育区施经发酵腐熟的农家肥,每亩用量为100kg~150kg,或生物有机肥每亩4~6KG,以为幼虾培育适口的天然饵料生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虾共作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饲料由饼粕、麸皮、米糠、豆渣配制而成,其粗蛋白含量28%~3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虾共作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亲虾投放前,环形沟和田间沟应移植40%~60%面积的飘浮植物。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虾共作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投放亲虾时,亲虾按雌、雄性比2~3∶l投放,投放时将虾筐浸入水中2次~3次,每次lmin~2min。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虾共作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成虾捕捞时,将地笼布放于稻田及虾沟内,每隔3~10天转换地笼布放位置,当捕获量比开捕时有明显减少时,排出稻田中的积水,将地笼集中于虾沟中捕捞;捕捞时遵循捕大留小的原则,并避免因挤压伤及幼虾。

说明书全文

一种稻虾共作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及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稻虾共作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稻虾共作属于一种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小龙虾并种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种植期间,小龙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目前,已有较多专利文献公开了不同的稻虾共作养殖方法。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稻虾共作养殖存在较大的养殖险,其表现在,目前的一般稻虾共作养殖中,小龙虾的成活率仅30%~40%左右,这是由于其在一个周期(6~9个月)内,发病频率极高,达到每7~10天即发病一次,而且其病害防治费用高达500~700元/亩左右。

发明内容

[0003]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致于提供一种稻虾共作养殖方法,使其能够大大降低小龙虾的发病频率、提高其成活率。
[0004]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稻虾共作养殖方法,包括水稻的种植与小龙虾的养殖两部分,其中:
[0005] 小龙虾的养殖部分包括步骤:
[0006] (1)稻田改造:挖沟、筑埂、设置防逃设施及进排水设施;其中,在挖沟时,沿稻田田埂外缘向稻田内7m~8m处,开挖环形沟,堤脚距沟2m开挖,沟宽3m~4m,沟深1m~1.5m;在筑埂时,利用开挖环形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田埂应高于田面0.6m~0.8m,顶部宽2m~3m;
[0007] (2)幼虾培育:用围网围造出幼虾培育区,并在培育区内移植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且用竹框固定,并使稻田水深为0.3m~0.5m,并在幼虾投放前进行肥水;将经挑选后的幼虾运输至田间,以每亩0.5万尾~1.0万尾的密度将其投放至培育区,投放时避免阳光直射;自幼虾投放第一天开始每天至少天次投喂动物性饲料,并通过换水使水体透明度保持30cm~40cm;幼虾生长15~20天左右后即撤掉围网,让幼虾自行爬入稻田,随后转入成虾养殖阶段;在幼虾投放前7天左右在培育区进行肥水;
[0008] (3)成虾养殖
[0009] 在12月前,每月投一次水草,用量为150kg/亩并施一次腐熟的农家肥,用量为100kg/亩~150kg/亩;每周在田埂边的平台浅水处投喂一次动物性饲料,投喂量一般以虾总重量的2%~5%,当水温低于12℃时,可不投喂;
[0010] 翌年3月份,当水温上升到16℃以上,每个月投二次水草,每次用量为100kg/亩~150kg/亩;每周投喂一次动物性饲料,用量为0.5kg/亩~1.0kg/亩;每日傍晚还投喂一次人工饲料,投喂量为稻田存虾重量的1%~4%,以加快小龙虾的生长;
[0011] 经常巡查,并调控水深:11月至12月保持田面水深30cm~50cm,随着气温的下降,逐渐加深水位至40cm~60cm;第二年的3月份水温回升时用调节水深的办法来控制水温,促使水温更适合小龙虾的生长;
[0012] (4)投放亲虾
[0013] 中稻收割前15天,往稻田的环形沟和田间沟中投放亲虾,每亩投放20kg~30kg;并少量投喂动物性饲料,每日投喂量为亲虾总重的1%;
[0014] 中稻收割后,将秸秆还田并随即加水,淹没田面;秸秆还田时使用秸秆腐熟剂;
[0015] (5)成虾捕捞、幼虾补投和亲虾留存
[0016] 成虾捕捞:通过地笼进行成虾捕捞,第一茬捕捞时间从4月中旬开始,到6月上旬结束;第二茬捕捞时间从8月上旬开始,到9月底结束;
[0017] 幼虾补投:第一茬捕捞完后,每亩补放3~4cm幼虾1000~3000尾;
[0018] 亲虾留存:第二茬捕捞期间,前期捕大留小,后期捕小留大,亲虾存田量每亩不少于15kg;
[0019] 水稻种植部分包括以下步骤:
[0020] (1)水稻栽培,包括:
[0021] 稻田整理:稻田整理采用围埂法,即在靠近虾沟的田面围上一周高30cm,宽20cm的土埂,将环沟和田面分隔开;也可以采用免耕抛秧法;
[0022] 施基肥:可以在插秧前的10~15天,每亩施用农家肥200~300kg,复合肥40KG,均匀撒在田面并翻耕耙匀;
[0023] 秧苗移植:秧苗在6月中旬开始移植,采取浅水栽插,条栽与边行密植相结合的方法,养虾稻田宜推迟10天左右;移植密度30cm×15cm;
[0024] (2)稻田管理,包括:
[0025] 水位控制:3月份,稻田水位控制在30cm左右;4月中旬以后,稻田水位应逐渐提高至50~60cm;6月插秧后,前期做到薄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晒田;晒田复水后湿润管理,孕穗期保持一定水层;抽穗以后采用干湿交替管理,遇高温灌深水调温收获前一周断水;越冬期前的10~11月份,稻田水位控制在30cm左右,使稻蔸露出水面10cm左右;越冬期间水位控制在40~50cm;
[0026] 施肥:化肥总量每亩施纯N 12kg~14kg、P2O5 5kg~7kg、K2O 8kg~10kg;严禁使用对小龙虾有害的化肥;
[0027] 追肥:在水稻返青分蘖期施用追返青分蘖肥;在孕穗期施用孕穗肥;
[0028] (3)晒田:晒田时,使田中间不陷脚,田边表土不裂缝和发白;田晒好后,应及时恢复原水位;
[0029] (4)水稻病虫害防治
[0030] (5)排水、收割:稻田排水时应将稻田的水位快速的下降到田面5~10cm,然后缓慢排水;最后使环形沟和田间沟保持10cm~15cm的水位,即可收割水稻。
[0031] 优选地,在稻田改造时,稻田面积达到50亩以上的,需要在田中间开挖“一”字形或“十”字形田间沟,沟宽1m~2m,沟深0.8m,坡比1:1.5。
[0032] 优选地,在将幼虾投放至培育区之前,通过泡袋调温使幼虾的环境温度与培育区的水温两者温差不超过2℃。
[0033] 优选地,在培育区进行肥水时,在培育区施经发酵腐熟的农家肥,每亩用量为100kg~150kg,或生物有机肥每亩4~6KG,以为幼虾培育适口的天然饵料生物。
[0034] 优选地,所述人工饲料由饼粕、麸皮、米糠、豆渣配制而成,其粗蛋白含量28%~30%。
[0035] 优选地,在亲虾投放前,环形沟和田间沟应移植40%~60%面积的飘浮植物。
[0036] 优选地,在投放亲虾时,亲虾按雌、雄性比2~3∶l投放,投放时将虾筐浸入水中2次~3次,每次lmin~2min。
[0037] 优选地,在进行成虾捕捞时,将地笼布放于稻田及虾沟内,每隔3~10天转换地笼布放位置,当捕获量比开捕时有明显减少时,排出稻田中的积水,将地笼集中于虾沟中捕捞;捕捞时遵循捕大留小的原则,并避免因挤压伤及幼虾。
[003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将一般稻虾共作方式中,小龙虾的发病频次由7~10天降低至45天左右,将病害防治费用降低150元/亩左右,成活率可由30~40%提高至8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40] 本发明的稻虾共作方法分为两部分,即小龙虾的养殖与水稻种植。
[0041] 其中,小龙虾的养殖包括以下步骤:
[0042] 1、稻田改造
[0043] (1)挖沟
[0044] 即沿稻田田埂外缘向稻田内7m~8m处,开挖环形沟,堤脚距沟2m开挖,沟宽3m~4m,沟深1m~1.5m。其中,稻田面积达到50亩以上的,最好还要在田中间开挖“一”字形或“十”字形田间沟,沟宽1m~2m,沟深0.8m,坡比1:1.5。
[0045] (2)筑埂
[0046] 利用开挖环形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田埂应高于田面0.6m~0.8m,顶部宽2m~3m。
[0047] (3)设置防逃设施
[0048] 稻田排水口和田埂上应设防逃网。排水口的防逃网应为8孔/cm(相当于20目)的围网,田埂上的防逃网可用水泥瓦、防逃塑料膜制作,防逃网高40cm。
[0049] (4)设置进排水设施
[0050] 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进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进水口用20目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流进入。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环形沟的低处。
[0051] 2、幼虾培育
[0052] (1)幼虾培育
[0053] a)在稻田中用20目的围网围造一个幼虾培育区,每亩培育区培育的幼虾可供20亩稻田养殖。
[0054] b)使稻田水深为0.3m~0.5m。
[0055] c)培育区内移植水草,水草包括沉水植物(菹草、眼子菜、轮叶黑藻等)和漂浮植物(水葫芦、水花生等)两部分,沉水植物面积应为培育池面积的50%~60%,漂浮植物面积应为培育池面积的40%~50%且用竹框固定。有稻茬的可只移植漂浮植物,供幼虾栖息、蜕壳、躲藏和摄食
[0056] d)肥水。幼虾投放前7d(天)左右,应在培育区施经发酵腐熟的农家肥(粪、鸡粪、猪粪),每亩用量为100kg~150kg,或微生物有机肥每亩4~6KG;为幼虾培育适口的天然饵料生物。
[0057] (2)挑选幼虾:挑选1.0cm左右规格、活泼健壮、无病害的幼虾,以备投放。
[0058] (3)幼虾投放
[0059] 将经挑选后的幼虾运输至田间,经泡袋调温使温差不超过2℃后,以每亩0.5万尾~1.5万尾的密度,将其投放至培育区,投放时避免阳光直射,以晴天早晨、傍晚或阴天为佳。
[0060] 幼虾需要经过长途运输的,应将幼虾采用双层尼龙袋充、带水运输。根据距离远近,每袋装幼虾0.5万尾~1.0万尾;在包装、运输、投放幼虾时应避免离水操作。
[0061] (4)幼虾培育阶段的饲养管理
[0062] a)投饲:幼虾投放第一天即投喂鱼糜、绞碎的螺蚌肉、屠宰厂的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以下简称“动物性饲料”)。投喂时可添加饲料添加剂,用量每100KG饲料配1KG饲料添加剂。饲料最好符合GB 13078和NY 5072和NY 5072的规定。每日投喂3次~4次,除早上、下午和傍晚各投喂一次外,有条件的宜在午夜增投一次。日投喂量一般以幼虾总重的5%~8%为宜。
[0063] 具体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质和虾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例如日投喂量的可分配如下:早上20%,下午20%,傍晚60%;或早上20%,下午20%,傍晚30%,午夜30%。
[0064] b)巡池:早晚巡池,观察水质等变化。在幼虾培育期间水体透明度应为30cm~40cm。水体透明度用加注新水或施肥的方法调控。
[0065] c)幼虾生长至规格2.0cm(一般经15d~20d左右)后即撤掉围网,让幼虾自行爬入稻田,随后转入成虾养殖阶段。
[0066] 3、成虾养殖
[0067] a)投饲:
[0068] 12月前每月宜投一次水草,用量为150kg/亩;施一次腐熟的农家肥,用量为100kg/亩~150kg/亩。每周宜在田埂边的平台浅水处投喂一次动物性饲料或小龙虾专用人工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30%~32%),投喂量一般以虾总重量的2%~5%。当水温低于12℃时,可不投喂。
[0069] 翌年3月份,当水温上升到16℃以上,每个月投二次水草,用量为100kg/亩~150kg/亩。每周投喂一次动物性饲料,用量为0.5kg/亩~1.0kg/亩。每日傍晚还应投喂1次人工饲料,投喂量为稻田存虾重量的1%~4%,以加快小龙虾的生长。人工饲料由饼粕、麸皮、米糠、豆渣配制而成,其粗蛋白含量28%~30%,投喂的饲料最好符合GB 13078和NY5072的要求。
[0070] b)经常巡查,并调控水深:
[0071] 11月至12月保持田面水深30cm~50cm,随着气温的下降,逐渐加深水位至40cm~60cm。
[0072] 第二年的3月份水温回升时用调节水深的办法来控制水温,促使水温更适合小龙虾的生长。调控的方法是:晴天有太阳时,水可浅些,让太阳晒水以便水温尽快回升;阴雨天或寒冷天气,水应深些,以免水温下降。
[0073] 4、投放亲虾
[0074] 每年的8月底,中稻收割前15d往稻田的环形沟和田间沟中投放亲虾,每亩投放20kg~30kg。亲虾是经繁殖、幼虾培育、成虾养殖三个阶段养成的商品虾。
[0075] (1)亲虾选择
[0076] 其中,亲虾的选择标准如下:
[0077] a)颜色暗红或深红色、有光泽、体表光滑无附着物;
[0078] b)个体大,雌雄性个体重应在35g以上,雄性个体宜大于雌性个体;
[0079] c)雌、雄性亲虾应附肢齐全、无损伤,无病害、体格健壮、活动能力强。
[0080] (2)亲虾投放
[0081] a)亲虾来源:亲虾从省级以上良种场和天然水域挑选,雌雄亲本不能来自同一群体,遵循就近选购原则。
[0082] b)亲虾运输:挑选好的亲虾用不同颜色的塑料虾筐按雌雄分装,每筐上面放一层水草,保持潮湿,避免太阳直晒,运输时间应不超过10h(小时),运输时间越短越好。
[0083] c)亲虾投放前,环形沟和田间沟应移植40%~60%面积的飘浮植物。
[0084] d)亲虾投放:亲虾按雌、雄性比2~3∶l投放,投放时将虾筐浸入水中2次~3次,每次lmin~2min,然后投放在环形沟和田间沟中。
[0085] (3)饲养管理
[0086] a)投饲:8月底投放的亲虾除自行摄食稻田中的有机碎屑、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周丛生物及水草等天然饵料外,宜少量投喂动物性饲料,每日投喂量为亲虾总重的1%。10月左右发现幼虾后要适当投喂饲料,随着水温提高增加投喂量。
[0087] b)加水:中稻收割后将秸秆还田并随即加水,淹没田面。秸秆还田时使用秸秆腐熟剂。
[0088] 其中,雌、雄虾性别特征见表l:
[0089] 表1雌雄虾特征对照表
[0090]
[0091] 5、成虾捕捞、幼虾补投和亲虾留存
[0092] (1)成虾捕捞
[0093] 捕捞时间:第一茬捕捞时间从4月中旬开始,到6月上旬结束。第二茬捕捞时间从8月上旬开始,到9月底结束。
[0094] 捕捞工具:捕捞工具主要是地笼。地笼网眼规格应为2.5~3.0cm,保证成虾被捕捞,幼虾能通过网眼跑掉。
[0095] 捕捞方法:将地笼布放于稻田及虾沟内,每隔3~10天转换地笼布放位置,当捕获量比开捕时有明显减少时,可排出稻田中的积水,将地笼集中于虾沟中捕捞。捕捞时遵循捕大留小的原则,并避免因挤压伤及幼虾。
[0096] (2)幼虾补投
[0097] 第一茬捕捞完后,每亩补放3~4cm幼虾1000~3000尾。
[0098] 其中,幼虾从从周边虾稻连作稻田或湖泊、沟渠中采集。在幼虾运输时,挑选好的幼虾装入塑料虾筐,每筐装重不超过5kg,每筐上面放一层水草,保持潮湿,避免太阳直晒,运输时间应不超过1h(小时),运输时间越短越好。
[0099] (3)亲虾留存
[0100] 第二茬捕捞期间,前期是捕大留小,后期捕小留大,亲虾存田量每亩不少于15kg。
[0101] 其中,在养殖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防止敌害和疾病防治。
[0102] 防止敌害:稻田饲养小龙虾,其敌害较多,如蛙、水蛇、黄鳝、肉食性鱼类、水老鼠及水等。放养前用生石灰清除敌害生物,每亩用量为75kg;进水时用20目纱网过滤;注意清除田内敌害生物;可在田边设置一些彩条或稻草人,恐吓、驱赶水鸟。
[0103] 常见疾病及防治:小龙虾常见疾病及症状和防治方法见表2,治疗过程应按NY5071要求操作。水稻病防治与农药使用按CS/T 1009的规定执行。
[0104] 表2常见疾病及防治
[0105]
[0106] 其中,水稻种植部分包括以下步骤:
[0107] 1、水稻栽培
[0108] (1)水稻品种选择
[0109] 养虾稻田只种一季稻,水稻品种要选择叶片开张度小,抗病虫害、抗倒伏且耐肥性强的紧穗型品种。
[0110] (2)稻田整理
[0111] 稻田整理采用围埂法,即在靠近虾沟的田面围上一周高30cm,宽20cm的土埂,将环沟和田面分隔开。要求整田时间尽可能短,防止沟中小龙虾因长时间密度过大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也可以采用免耕抛秧法。
[0112] (3)施足基肥
[0113] 养虾的稻田,可以在插秧前的10~15天,亩施用农家肥200~300kg,复合肥40KG,均匀撒在田面并用机器翻耕耙匀。
[0114] (4)秧苗移植
[0115] 秧苗在6月中旬开始移植,采取浅水栽插,条栽与边行密植相结合的方法,养虾稻田宜推迟10天左右。无论是采用抛秧法还是常规栽秧,都要充分发挥宽行稀植和边坡优势技术,移植密度以30cm×15cm为宜,以确保小龙虾生活环境通风透气性能好。
[0116] 2、稻田管理
[0117] (1)水位控制
[0118] 3月份,稻田水位控制在30cm左右;4月中旬以后,稻田水位应逐渐提高至50~60cm;6月插秧后,前期做到薄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晒田;晒田复水后湿润管理,孕穗期保持一定水层;抽穗以后采用干湿交替管理,遇高温灌深水调温;收获前一周断水。越冬期前的10~11月份,稻田水位控制在30cm左右,使稻蔸露出水面10cm左右;越冬期间水位控制在
40~50cm。
[0119] (2)施肥
[0120] 坚持“前促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化肥总量每667m2施纯N 12kg~14kg、P2O5 5kg~7kg、K2O 8kg~10kg。严禁使用对小龙虾有害的化肥,如水和酸氢铵等。
[0121] 追肥方案一:返青分蘖肥:复合肥15~200KG/亩;孕穗肥:复合肥20KG/亩。
[0122] 追肥方案二:返青分蘖肥:复合肥8~10KG/亩;孕穗肥:复合肥20KG/亩。
[0123] (3)晒田
[0124] 晒田总体要求是轻晒或短期晒,即晒田时,使田块中间不陷脚,田边表土不裂缝和发白。田晒好后,应及时恢复原水位,尽可能不要晒得太久,以免导致环沟小龙虾密度因长时间过大而产生不利影响。
[0125] (4)水稻病虫害防治
[0126] a、虫害防治
[0127] 物理防治:按每3.3hm2安装一盏杀虫灯的标准诱杀成虫。
[0128] 生物防治:利用和保护好害虫天敌,使用性诱剂诱杀成虫,使用杀螟杆菌及生物农药Bt粉剂防治螟虫。
[0129] 化学防治:重点防治好稻蓟、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防治方法见表3[0130] b、病害防治
[0131] 重点防治好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防治方法见表3。
[0132] 表3常见病虫害防治准则
[0133]
[0134]
[0135] (5)排水、收割
[0136] 稻田的排水、收割。应注意的是排水时应将稻田的水位快速的下降到田面5~10cm,然后缓慢排水,促使小龙虾在环形沟和田间沟中掘洞。最后环形沟和田间沟保持10cm~15cm的水位,即可收割水稻。
[0137] 本发明中,上述的饲料添加剂的组成为芽孢杆菌5%,酵母菌3%、乳酸菌2%及90%的饲料。上述的复合肥为N+P2O5+K2O=15+15+15≥45%的硫基或氯基复合肥。上述的微生物有机肥中,以质量计,其中养分≥20%,有机质≥20%,蛋白质≥15%,有效菌种2000万个/克以上。上述小龙虾专用肥可选用由金禾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金禾圣虾动力”小龙虾专用肥。
[0138]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对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变形和改进均应当纳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