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生物学 / 有效微生物 / 植物促生菌 / 一种球状节杆菌CNA9及其应用

一种球状节杆菌CNA9及其应用

阅读:814发布:2020-10-29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球状节杆菌CNA9及其应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了一株节杆菌属球状节杆菌(Arthrobacterglobiformis)CNA9,从小麦实验田中分离得到,该菌株保藏编号为CGMCC No.4217。该菌株具有稳定的产IAA的能 力 ,在提供前体物质色 氨 酸的培养基中培养时最高产IAA量可达109g/mL。 温室 和大田检测试验结果表明,CNA9对 植物 具有显著的促生效果,本发明可为 微 生物 菌肥的研发提供一株新型优良菌株。,下面是一种球状节杆菌CNA9及其应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球状节杆菌(Arthrobacter globiformis)新菌株CNA9,其保藏号为CGMCC No.4217,保藏日期为2010年10月11日,保藏单位为中国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2.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菌株的菌剂。
3.权利要求1所述菌株在IAA生产中的应用。
4.权利要求1所述菌株在促进植物生长中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选自绿豆、玉米、黄瓜、大豆或小麦。

说明书全文

一种球状节杆菌CNA9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球状节杆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由于传统农业生产中粗放的种植模式下化学农药杀虫剂,生长调节剂的过量使用,使环境背负了巨大压,继而引起的土流失,土壤退化,农产品安全等问题也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高安全高品质农产品需求的增加,使得在农业生产中高环境亲和力的生物源制剂的需求越趋旺盛,特别是对微生物肥料和微生物源药剂的需求巨大。
[0003] 目前,国际上的生物源制剂一般分为:动物,植物,微生物。但是在我国农业实际应用中,可以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植物源农药、微生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肥料。微生物生长调节剂是介于微生物源农药和肥料间的一种,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理活性物质等来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益于植物生长和产量。这类微生物通常是附生于根际中的菌,称为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
[0004] 产IAA菌作为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中的一种,附着在植物根系或叶表面,利用植物代谢产生分泌物的同时产生IAA和少量GA等植物激素来影响植物的生理过程和形态变化。具体表现为可直接促进根的伸长,从而增大了与土壤中营养物质接触的机会;可提高植物体内内源IAA的含量;诱导植物防卫基因的表达,提高植物体抗病,抗旱等抗逆性。目前,国际上研究较多的是固氮螺菌(Azospirillumbrasilense),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和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2008年Spaepen通过实验证明巴西固氮 螺菌有改变根形态的作用,表现为该菌产生的IAA显著促进了小麦根毛的形成。恶臭假单胞菌不仅在兰花种子共生萌发中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且可以在温室条件下显著促进番茄的产量。2009年B.Ali等从植物根际,叶际中分离出的五种产IAA菌,它们可使小麦幼苗上株高提高29.16%,分蘖数可提高97.35%,穗长提高25.2%,种子重量提高13.7%。已有报道中其它对植株有直接促生效果的产IAA菌还有:嗜麦芽黄单胞菌,蜡状芽胞杆菌,深绿木霉,埃希式菌属,微球菌属,葡萄球菌属等。本发明中提到的球状节杆菌种在1962年由Katznelson等人在Nature上发表文章指出其产IAA和GA特性,但有关该菌属菌种在农作物上的研究应用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球状节杆菌新菌株及其应用。
[0006] 本发明菌株CNA9是从山东省桓台县小麦实验田中分离得到,已于2010年10月11号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保藏,分类命名为球状节杆菌CNA9,保藏号为CGMCCNo.4217。
[0007] CNA9菌株具体的可通过如下方法分离得到:
[0008] 从小麦实验田中采集土样,取5g的土溶解到在45ml无菌生理盐水的三瓶中,28℃、120rpm振荡15min后静止1min,取100μl的上清液加入到装有900μl生理盐水的-2 -3 -4
Eppendorf管中,进行连续梯度稀释,即稀释成10 ,10 ,10 倍。分别取以上土壤悬浮液和-2 -3 -4
10 ,10 ,10 倍土壤悬浮液稀释液100μl在NA培养基(肉膏5g/L,蛋白胨10g/L,NaCl
5g/L,琼脂15g/L)平板上均匀涂板,超净工作台内吹干,每个浓度重复3次,28℃温箱内培养36h,无菌牙签挑取细菌单菌落划线纯化后,接种到含有150mlDF+Trp培养基的500ml容积三角瓶中(蛋白胨5.0g/L,酵母抽提物1.5g/L,牛肉膏1.5g/L, NaCl 5.0g/L,色
0.5g/L)的试管中28℃培养7天后,12000rpm离心5min,取1ml上清液于试管中,加入50μl Solution I(10mM磷酸)及2ml Solution II(1ml 0.5M FeCl3溶于50ml 35%HClO4),混匀后于室温中反应25min,显示红色为产IAA菌株。根据颜色深浅对菌株进行分级,“+++”颜色最深,“++”次之,“+”再次。根据颜色的深浅对产IAA菌进行了初步筛选,对获得的菌株再进行温室促生效果的初步检查,最终筛选出促生性状良好且产IAA量高的菌株CNA9。 [0009] CNA9具有如下特性:
[0010] 其为需细菌,硝酸还原、葡萄糖利用、果糖利用、甘露糖利用、淀粉水解、脲酶、明胶液化反应为阳性,蔗糖利用、酒石酸盐利用、酯酶和H2S反应为阴性。
[0011] 本发明的CNA9菌株的16S rDNA序列与目前发表的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W17)16S rDNA(GenBanK登录号:EU596424.1)相似度最高,同源性达100%。综合生理生化特征鉴定与16S rDNA序列鉴定CNA9为球状节杆菌(Arthrobacter globiformis)。 [0012] 促生试验表明该产IAA菌株CNA9具有稳定的促生能力,可显著提高玉米植株的生物量和黄瓜、小麦和玉米产量。
[0013] 本发明还提供含有CNA9菌株的菌剂。
[0014] 温室检测试验中,分别以玉米和黄瓜做为指示植物检测了该菌株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CNA9均表现出显著的促生效果,其中玉米和黄瓜的干鲜重分别增加了32.53%,32.86%和75.76%,210%;大田检测试验中,大豆,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增产效果分别为8~
12%,10~15%和10~13%。本发明可为微生物菌肥的研发提供一株新型优良菌株。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CNA9菌群数量的日变化。
[0016] 图2为CNA9产IAA量的日变化。
[0017] 图3为温室条件下CNA9对玉米的促生效果。
[0018] 图4为温室条件下CNA9对黄瓜的促生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20] 实施例1CNA9菌株的鉴定
[0021] 1.1生理生化测定
[0022] 将分离到的菌株(保藏号为CGMCC No.4217)进行鉴定,生理生化测定的方法按照标准方法(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细菌分类组,1978;东秀珠、蔡妙英等,2001),鉴定指标参考了Yi-Guang Chenet al.(2009)、Dorothy Jones and Ronald M.Keddie(2006)、G.S.N.Reddyet al.(2002)等的文献报道。如表1(部分生理生化性状)中所示。 [0023] 表1菌株生理生化鉴定
[0024]
[0025] 注:“+”表示阳性,“-”表示阴性,“W”表示弱,“NA”表示为获得数据。 [0026] 1.216S rDNA序列分析
[0027] 将菌株CNA9接种于液体LB培养基中摇培24h后,取1mL菌 液于1.5mL离心管中,12000r/min离心3min后收集菌体;
[0028] 将菌体加567μL TE缓冲液震荡充分悬浮细胞;加入30μL 10%的SDS,3μL20mg/mL蛋白酶K倒管并充分混匀,37℃水浴1h,每隔20min颠倒混匀一次; [0029] 加100μL 5M的NaCl混匀,加80μL CTAB/NaCl(10%/0.7M)溶液轻混,65℃水浴
20min,每隔4分钟颠倒混匀一次;
[0030] 加入750μL的氯仿/异戊醇(24∶1),混匀后12000rpm离心5min; [0031] 取上清加入750μL的苯酚/氯仿/异戊醇(25∶24∶1),混匀后12000rpm离心5min;
[0032] 取上清加入750μL的氯仿/异戊醇(24∶1),混匀后12000rpm离心5min;将水相转移到新的离心管,加0.6倍体积的异丙醇,轻轻混匀,13000rpm离心15min; [0033] 去上清,加1mL无水乙醇,轻混,12000rpm离心5min;
[0034] 去上清,超净工作台吹干,加200μL TE溶液溶解沉淀(可在50℃水浴条件下助溶);
[0035] 加1μL 20mg/mL的RNaseA,37℃水浴2h;加入200μL的苯酚∶氯仿∶异戊醇(25∶24∶1),混匀后12000rpm离心5min;
[0036] 取水相,加200μl的氯仿∶异戊醇(24∶1),混匀,12000r/min离心5min;取水相,加20μL 3M的NaAc(pH5.2),混匀,加二倍体积的无水乙醇,轻轻混匀,13000rpm离心15min;
[0037] 去上清,加1mL70%乙醇,轻混,12000rpm离心5min;去上清,超净工作台吹干,加50μL TE溶液溶解沉淀获得CNA9基因组DNA。
[0038] PCR扩增获得CNA916S rDNA。其中,引物序列如SEQ ID No.2和SEQ ID No.3所示。
[0039] 50μL反应体系为:双蒸灭菌水41.2μL,10×PCR缓冲液5.0μL,10mM dNTP2μL,上、下游引物(10μmol/L)各0.5μL,Taq酶1U, 模板1μL;PCR反应条件:94℃预变性10min;主循环94℃40s,56℃40s,72℃1min,循环34次;终延伸72℃10min;4℃保存。 [0040] PCR扩增产物用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将所获得的PCR产物用Gel Extraction Kit(OMEGA)回收后由北京诺塞基因组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测序,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测序结果用DNAman处理后,在NCBI上比对,同源性最高的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W17),(GenBanK登录号:EU596424.1)。
[0041] 实施例2CNA9菌株产IAA量和菌株生长情况检测
[0042] 2.1菌株的培养:
[0043] 将在LB培养基上活化后的菌株接种于IAA检测培养基DF+Trp中,于28℃,170r/min摇陪8天。每天从中取定量菌液测菌群数和产IAA的量。
[0044] 2.1.1菌群数测定:
[0045] 取菌液原液于分光光度计600nm下检测吸光度,菌群数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多而增多,需要稀释原液到一定倍数,使600nm下的吸光度值在0.1-1之间,保证其准确性,结果如图1所示。
[0046] 结果表明,菌群数量在第2天达到最高,达109CFU/mL,随着时间的增长,数量依次降低,在第8天时基本已降至刚接种时的水平,认为菌群基本完成一个生命周期。 [0047] 2.1.2产IAA量的测定:
[0048] 取DF+Trp菌液原液1.5mL于离心管中,12000rpm离心5min,取1mL上清液于试管中,加入50μL Solution I及2mL Solution II反应液,混匀后于室温中反应25min,检测530nm处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比对并计算IAA产量,结果如图2所示。
[0049] 结果表明,产IAA量在第2天骤然增多,认为是菌株达到对数期后开始大量合成分泌IAA,以后随着时间的增长,IAA积累量变化 不大,最高的IAA产量达109g/mL。 [0050] 其中,标准曲线的制作:称取0.01g IAA纯品(Sigma)溶于1mL无水乙醇中,混匀后吸取100μl加去离子水稀释至1mL,混匀后再吸取100μl加去离子水稀释至1mL,得100μg/mL IAA母液。然后分别配制下列浓度梯度IAA水溶液:5,10,15,20,25,30μg/mL。
以去离子水做空白对照。检测不同浓度IAA溶液在530nm处吸光值,绘制IAA含量标准曲线。
[0051] 实施例3CNA9菌剂的制备
[0052] 3.1菌种活化
[0053] 使用LB培养基,培养基配方为:酵母提取物10g/L,蛋白胨5g/L,NaCl 10g/L,pH7.0-7.2。将球状节杆菌(Arthrobacter globiformis)CNA9接种于LB固体培养基斜面上,
28℃培养24小时。
[0054] 3.2种子液的培养
[0055] 种子培养用改良523培养基,培养基配方为:蔗糖10g/L,KH2PO4 2.0g/L,酵母膏10g/L,CaCO3 5.0g/L,NaCl 0.2g/L,MgSO4.7H2O 0.3g/L,pH7.0-7.2。挑取活化好的球状
8
节杆菌(Arthrobacterglobiformis)CNA9单菌落用无菌生理盐水配制成10CFU/mL的菌悬液,以1%的接种量接种于改良523液体培养基中,28℃摇床震荡培养,转速为150rpm,培养时间为28h。
[0056] 3.3发酵罐发酵
[0057] 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8g/L,酵母膏3g/L,NaCl 1.5g/L,KH2PO4 0.5g/L,K2HPO4 0.5g/L,MgSO4.7H2O 0.2g/L,(NH4)2SO45g/L,pH 7.0-7.2。把培养好的种子液以2%的接种量接入发酵罐中,28℃,搅拌速度为160rpm,通气量为1∶0.7-0.9(发酵液体积:每2 8
分钟通气量体积)、罐压1.2-1.8F/cm。发酵54h,菌量达到5-10×10CFU/mL得到球状节杆菌(Arthrobacter globiformis)CNA9菌株的菌剂。
[0058] 实施例4CNA9菌株温室中对玉米的促生效果检测
[0059] 将CNA9菌株在LB固体培养基上划线活化2天后,接种到含有150ml DF+Trp培养基的500ml容积的三角瓶中中摇培3天。在分光光度计上检测其IAA产量。
[0060] 选取健全的玉米种子,浸入70%酒精中消毒30s,用无菌水冲洗3遍,将种子用两层纱布包好放入大培养皿中,清水浸湿,使纱布表面形成一层水膜。放入28℃培养箱中,培养18h左右待种子露白,选取发芽一致的种子备用。
[0061] 取107CFU/mL摇培3天的CNA9菌液拌到灭菌沙中,每盆装6kg灭菌沙,同时设清水对照。共两组处理,每组处理10个重复。温室培养,隔天浇水,一个周后每周浇一次Hoagland营养液,待四个周后收获植株,测量其株高,根长,干鲜重。其中,根长结果用根系扫描分析系统(WinRHIZO50)进行了分级比较处理。
[0062] 结果如图3和表3,4所示,株高增加16.56%;鲜重增加32.86%;干重增加32.53%;接种了CNA9菌株的玉米根系中,直径大于0.3cm的根的总长度比对照长增长了
85.60%;0~0.3cm的根差别不显著,可能是由于这部分根太细,在操作过程中损失的部分不确定。
[0063] 表3温室条件下CNA9菌株对玉米植株的促生效果
[0064]
[0065] 实施例5CNA9菌株温室中对黄瓜的促生效果检测
[0066] 将黄瓜种子催芽到露白,方法同实施例4。选取发芽一致的种子,放入人工气候箱(光照12h,黑暗12h;26℃,相对湿度为80%)育苗,直到第一片子叶长出后,再选取长势一致的黄瓜幼苗移栽到温室的花盆中,每盆装900g灭菌沙和蛭石混合物。设清水对照和喷施菌液共两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其中菌液处理操作如下:待黄瓜苗长到第一片真叶长出后开始喷施一次CNA9菌液,以后每隔一周喷施菌液一次,每天等量浇水,期间两个处理都同时喷施等量杀虫剂,一个月后收获,分别测量黄瓜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面积,干鲜重。株高增加138.90%,茎粗增加43.21%,叶片数增加70%,叶面积增加255.23%,鲜重增加210%,干重增加75.76%。如图4和表5所示。
[0067] 表5温室条件下CNA9对黄瓜的促生效果
[0068]
[0069] 实施例6CNA9菌株中对小麦、玉米、大豆的促生效果检测
[0070] 将培养3天的CNA9菌株发酵液稀释300倍后对小麦、玉米和大豆进行拌种,进行田间增长促生效果测定,每个作物设置四个重复,收获后测定产量,CNA9对大豆、小麦和玉米增产效果分别为8~12%,10~15%和10~13%。
[0071]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