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畜牧业 / 挤奶 / 手动挤奶器

手动挤奶

阅读:587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手动挤奶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手动 挤奶 器,能够减轻反复操作 手柄 引起的肌肉负担,并且容易清洗 母乳 接触 部位。手动挤奶器包括:主体 外壳 (31);吸奶罩(4); 基座 部(32),其保持于主体外壳(31),并具有与内部空间(S3)在空间上连接的连通部(S4);隔膜,其用于使连通部(S4)产生 负压 ;保持部件(33),其设置于基座部(32),具有夹设在主体外壳(31)与基座部(32)之间的壁部;以及操作用手柄(5),其设置为能够以基座部(32)的轴(325)为中心相对于主体外壳(31)旋转,用于使隔膜(34) 变形 。若手柄(5)以基座部(32)的轴(325)为中心相对于主体外壳(31)旋转,则基座部(32)与手柄(5)一起经由保持部件(33)相对于主体外壳(31)旋转。,下面是手动挤奶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手动挤奶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主体外壳,其具有暂时储存母乳的内部空间;
吸奶罩,其连接于所述主体外壳,用于罩在乳房上;
基座部,其保持于所述主体外壳,并具有与所述内部空间在空间上连接的连通部;
隔膜,其设置于所述基座部,用于使所述连通部产生负压
保持部件,其设置于所述主体外壳和所述基座部中任意一者,并具有夹设在所述主体外壳与所述基座部之间的壁部;以及
操作用手柄,其连接于所述基座部,且设置为能够以所述基座部的轴为中心相对于所述主体外壳旋转,用于使所述隔膜变形
若所述手柄以所述基座部的轴为中心相对于所述主体外壳旋转,则所述基座部与所述手柄一起经由所述保持部件相对于所述主体外壳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挤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外壳具有限制部,该限制部限制所述基座部以所述基座部的轴为中心的旋转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动挤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保持构造,该保持构造从所述壁部的表面朝向所述主体外壳和所述基座部中的任意一者突出并支持所述基座部相对于所述主体外壳的保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动挤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构造具有:
第一突起部,其沿着所述壁部的周向延伸;和
第二突起部,其与所述第一突起部相隔设置,并沿着所述壁部的周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动挤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构造还具有第三突起部,该第三突起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突起部与所述第二突起部之间,沿着所述壁部的周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手动挤奶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所述保持部件的所述主体外壳和所述基座部中的任意一者具有:
第一支撑部,其设置于与所述第一突起部对应的位置且与所述第一突起部突出的一侧相反一侧的位置,并朝向所述第一突起部突出;和
第二支撑部,其设置于与所述第二突起部对应的位置且与所述第二突起部突出的一侧相反一侧的位置,并朝向所述第二突起部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动挤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中的任意一者的突出长度比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中的另一者的突出长度长。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手动挤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钩部,该钩部钩挂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中的至少任意一者。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手动挤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
底部,其具有将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连通部在空间上连接的贯通孔;和防回流壁,其包围所述贯通孔的周围并从所述底部朝向外侧延伸。

说明书全文

手动挤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手动挤出母乳的手动挤奶器。

背景技术

[0002] 一直以来,已知有使用者手动挤出母乳的手动挤奶器。一般来说,手动挤奶器包括:主体;吸奶罩,其连接于主体,用于罩在乳房上;隔膜,其连接于主体,用于使吸奶罩的内部空间产生负压;以及操作用手柄,其通过接近或远离主体而使隔膜变形。手柄相对于主体的配置通常是固定的。即,手柄是以其相对于主体的配置为固定的状态,来进行接近或远离主体的往返运动。因此,使用者在利用手动挤奶器挤奶时,若将吸奶罩放置在乳房上,则手柄的配置必然是固定的。这样一来,使用者有时无法将操作手柄的手的关节放在中间位置。因此,反复操作手柄会引起肌肉负担,在这一点上仍有改进的空间。
[0003] 在此,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手动挤奶器,其具备:形成内部吸气室的吸杯、从吸杯扩展的乳房罩;以及设置于吸杯的手动操作杆。专利文献1记载的手动挤奶器中,手动操作杆相对于吸杯可以配置在多个位置上,能够在多个位置上分别周期性地操作,从而使内部吸气室产生负压。此外,手动操作杆能够相对于吸杯旋转。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6749582号说明书
[0007] 但是,存在手动操作杆的旋转机构比较复杂的问题。由于旋转机构复杂,所以难以清洗母乳接触部位。因此,期望有一种能够减轻手柄的反复操作引起的肌肉负担,而且容易清洗母乳接触的部位的手动挤奶器。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课题研究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轻手柄的反复操作引起的肌肉负担,而且容易清洗母乳接触的部位的手动挤奶器。
[0009] 所述课题可以通过本发明来解决,本发明的手动挤奶器特征在于,其包括:主体外壳,其具有暂时储存母乳的内部空间;吸奶罩,其连接于所述主体外壳,用于罩在乳房上;基座部,其保持于所述主体外壳,并具有与所述内部空间在空间上连接的连通部;隔膜,其设置于所述基座部,用于使所述连通部产生负压;保持部件,其设置于所述主体外壳和所述基座部中的任意一者,并具有夹设在所述主体外壳与所述基座部之间的壁部;以及操作用手柄,其连接于所述基座部,且设置为能够以所述基座部的轴为中心相对于所述主体外壳旋转,并使所述隔膜变形,若所述手柄以所述基座部的轴为中心相对于所述主体外壳旋转,则所述基座部与所述手柄一起经由所述保持部件相对于所述主体外壳旋转。
[0010] 根据所述结构,手动挤奶器在具有暂时储存母乳的内部空间的主体外壳外,作为其他部件还具备基座部,该基座部具有与主体外壳的内部空间在空间上连接的连通部。在主体外壳与基座部之间夹设有保持部件的壁部。并且,若使隔膜变形的操作用手柄以基座部的轴为中心而相对于主体外壳旋转,则基座部与手柄一起经由保持部件而相对于主体外壳旋转。即,手柄连接于基座部,能够经由保持部件而与保持于主体外壳的基座部一起以基座的轴为中心,相对于主体外壳旋转。因此,使用者在将吸奶罩放置在乳房上时,能够自由地调节手柄相对于主体外壳的位置(度),将操作手柄的手的关节放在中间位置。由此,能够减轻手柄的反复操作引起的肌肉负担。
[0011] 此外,基座部是与主体外壳分开设置的部件,能够通过保持部件保持于主体外壳,并相对于主体外壳旋转。因此,不需要设置使手柄旋转的复杂的旋转机构、或为包围施加负压空间的周围而具有足够高的壁部的圆筒状或杯状部件。因此,能够简化手动挤奶器的母乳接触的部位等的内部结构。由此,使用者能够通过将主体外壳与基座部彼此分离,容易地清洗母乳接触的部位。
[0012]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主体外壳具有限制部,该限制部限制所述基座部的以所述基座部的轴为中心的旋转范围。
[0013] 根据所述结构,主体外壳具有限制部,该限制部限制基座部的以基座部的轴为中心的旋转范围。因此,与基座部一起旋转的手柄的旋转范围被主体外壳的限制部限制。即,手柄的旋转范围被限制在规定范围内。由此,手柄的旋转范围变得明确,使用者能够在掌握手柄的旋转范围的基础上而安心地将手柄调节到任意位置。
[0014]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件具有保持构造,该保持构造从所述壁部的表面朝向所述主体外壳和所述基座部中的任意一者突出,并支持所述基座部相对于所述主体外壳的保持。
[0015] 根据所述结构,保持部件具有保持构造,该保持构造从保持部件的壁部的表面朝向主体外壳和基座部中的任意一者突出。保持构造支持基座部相对于主体外壳的保持。即,通过从保持部件的壁部的表面突出的构造,保持构造支持基座部相对于主体外壳的保持。由此,即使操作手柄的从斜向施加于连接于手柄的基座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基座部从主体外壳脱离。
[0016]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构造具有:第一突起部,其沿着所述壁部的周向延伸;和第二突起部,其与所述第一突起部相隔设置,并沿着所述壁部的周向延伸。
[0017] 根据所述结构,保持构造具有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第一突起部沿着保持部件的壁部的周向延伸。第二突起部与第一突起部相隔设置,并沿着壁部的周向延伸。因此,保持部件能够通过彼此相隔设置的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支持基座部相对于主体外壳的保持。即,通过彼此相隔设置的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保持部件能够承受因操作手柄而施加给基座部的力。由此,即使操作手柄的力从斜向施加于连接于手柄的基座部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基座部从主体外壳脱离。
[0018]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构造还具有第三突起部,该第三突起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突起部与所述第二突起部之间,并沿着所述壁部的周向延伸。
[0019] 根据所述结构,沿着保持部件的壁部的周向延伸的第三突起部设置在第一突起部与第二突起部之间。因此,即使操作手柄的力从斜向施加于连接于手柄的基座部情况下的,也能够通过设置在第一突起部与第二突起部之间的第三突起部,来确保主体外壳与基座部之间的密闭性。
[0020]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所述保持部件的所述主体外壳和所述基座部中的任意一者具有:第一支撑部,其设置于在与所述第一突起部对应的位置且与所述第一突起部突出的一侧相反一侧的位置,并朝向所述第一突起部突出;和第二支撑部,其设置于与所述第二突起部对应的位置且与所述第二突起部突出的一侧相反一侧的位置,并朝向所述第二突起部突出。
[0021] 根据所述结构,设置有保持部件的主体外壳和基座部中的任意一者具有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设置于与第一突起部对应的位置且与第一突起部突出的一侧相反一侧的位置。因此,在保持部件的壁部夹设在主体外壳与基座部之间的状态下,第一支撑部能够从里侧支撑第一突起部。此外,第二支撑部设置于与第二突起部对应的位置且与第二突起部突出的一侧相反一侧的位置。因此,在保持部件的壁部夹设在主体外壳与基座部之间的状态下,第二支撑部能够从里侧支撑第二突起部。由此,能够提高基座部相对于主体外壳的保持力,并且能够提高主体外壳与基座部之间的密闭性。
[0022]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中的任意一者的突出长度比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中的另一者的突出长度长。
[0023] 根据所述结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中的任意一者的突出长度比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中的另一者的突出长度长。即,第一支撑部的突出长度与第二支撑部的突出长度不同。因此,能够抑制基座部相对于主体外壳的保持力变得过高。由此,能够在维持基座部相对于主体外壳的保持力的同时,提高主体外壳与基座部之间的相互分离性。
[0024]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件具有钩部,该钩部钩挂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中的至少任意一者。
[0025] 根据所述构成结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中的至少任意一者钩挂于设置于保持部件的钩部。因此,即使在对保持部件施加相对较大的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保持部件从基座部或主体外壳脱离。
[0026]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件具有:底部,其具有将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连通部在空间上连接的贯通孔;和防回流壁,其包围所述贯通孔的周围且从所述底部朝向外侧延伸。
[0027] 根据所述结构,保持部件具有防回流壁。防回流壁包围设置于保持部件的底部的贯通孔的周围,且从底部朝向外侧延伸。因此,能够抑制挤出的母乳流过保持部件的壁部或底部而从底部的贯通孔被吸至连通部。即,防回流壁能够抑制挤出的母乳通过底部的贯通孔朝向连通部流动(回流)。
[0028] 发明的效果
[0029]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能减手柄的轻反复操作引起的肌肉负担,且容易清洗母乳接触的部位的手动挤奶器。附图说明
[0030]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手动挤奶器的立体图;
[0031] 图2是图1所示的切断面A1-A1的剖视图;
[0032]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手柄旋转的状态的平面图;
[0033]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臂附近的放大图;
[0034] 图5是将图2所示的区域A21放大的放大图;
[0035]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的图;
[0036]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座部的图;
[0037]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手动挤奶器的剖视图;
[0038]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手动挤奶器的剖视图;
[0039] 图10是例示手柄角度与浅指屈肌的有效值的相对值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0040] 图11是例示手柄角度与总指伸肌的有效值的相对值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以下,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0042] 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优选具体例,附加了技术上的优选的各种限定,但以下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地限定本发明的记载,则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此外,各附图中对相同构成要素附加相同符号,且适当地省略详细说明。
[0043] 参考图1~图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手动挤奶器。另外,在图4中,为了便于说明而省略了手柄5。图1~图4所示的手动挤奶器(为了便于说明,以下说明中仅称为“挤奶器”)2是一种在难以将母乳直接喂给婴儿的情况下、乳头受伤的情况下、以及预防乳腺炎等情况下使用,使用者可以手动操作来挤奶的器具。使用者自己手持挤奶器2进行使用。因此,挤奶器2优选轻质、且能够单手操作,能够减轻负担的挤奶器。
[0044] 挤奶器2具备主体3、吸奶罩4、手柄5、瓶6。吸奶罩4形成为与乳房形状对应的喇叭状或大致圆顶状,用于罩在乳房上。吸奶罩4中直径最小的缩径部41连接于安装部311,该安装部311设置于主体3的外壳(主体外壳)31的上部。本实施方式的外壳31相当于本发明的“主体外壳”。若使用者将乳房放入吸奶罩4围成的空间S1,则空间S1便具有了容纳空间S2,该容纳空间S2密封地容纳使用者的乳头。通过将容纳空间S2的内部设为负压,从而形成能够挤奶的构造。
[0045] 主体3具有外壳31、基座部32、保持部件33、隔膜34、结合部35、以及防回流36。外壳31由相对较轻且硬质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作为外壳31的材料,例如可列举聚丙烯、聚酸酯、聚环烯、聚醚砜、聚苯砜等。供吸奶罩4安装的安装部311具有第一通道312,该第一通道312供气体、挤出的母乳等通过。如图2所示,第一通道312经由形成于外壳31内的大致中央部的内部空间S3、保持部件33的贯通孔335(参考图5及图6(b))、以及形成于基座部32的内部的第二通道321,与连通部S4在空间上相连。挤出的母乳被暂时储存在内部空间S3。
[0046] 基座部32经由保持部件33保持于外壳31,并具有与内部空间S3在空间上连接的连通部S4。保持部件33设置于外壳31和基座部32中的任意一者,并具有夹设在外壳31与基座部32之间的壁部332(参考图5)。本实施方式的壁部332相当于本发明的“壁部”。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保持部件33设置于基座部32。但,保持部件33也可以设置于外壳31。保持部件33设置于外壳31的例子将在下文叙述。保持部件33将基座部32保持于外壳31,并防止气体、母乳从外壳31与基座部32之间的间隙流过。即,保持部件33具有:将基座部32保持于外壳31的保持功能、和防止气体、母乳流过外壳31与基座部32之间的间隙的密闭功能。保持部件33例如由合成树脂等弹性体一体形成,整体具有可挠性。作为保持部件33的材料,例如可列举橡胶、弹性体、天然橡胶等。有关保持部件33将在下文详细叙述。
[0047] 在基座部32的上部设置有隔膜34。隔膜34例如由合成树脂等弹性体一体形成,整体具有可挠性。隔膜34通过张紧而钩挂并连接于基座部32的上部。具体来说,通过将隔膜34的下端部344钩挂在槽部322,而将隔膜34安装于基座部32,其中,槽部322设置在基座部32的上部。
[0048] 基座部32具有臂323,该臂323设置于与安装部311相反一侧的位置。如图2及图4所示,臂323从设置于外壳31的上部的缺口部318与隔膜34之间穿过,并延伸至比隔膜34连接于基座部32的位置更上侧的位置。优选为,臂323在与隔膜34相邻的位置处,从外壳31的缺口部318与隔膜34之间穿过,并延伸到比隔膜34的上端更上侧的位置。
[0049] 在臂323的上端部形成有支撑轴部324,该支持轴部324支撑手柄5并使之能够转动。支撑轴部324沿着手柄5的宽度方向X从臂323延伸,其两端部324a、324b可装卸地连接于一对轴承部51,该一对轴承部51设置于手柄5的内侧。由此,如图1的箭头A11和图2的箭头A12所示,手柄5能够以基座部32的支撑轴部324为中心绕着支撑轴部324(图2所示的Y方向)转动。即,外壳31具有使用者能够单手握持的大小。如图2所示,外壳31在吸奶罩4侧的外周侧面具有弯曲状的凹陷部317,拇指TB能够容易与该凹陷部317贴合。使用者在将拇指TB放在凹陷部317的状态下,用拇指以外的任意手指FG按住手柄5的杆部52,就能用单手同时握持外壳31与杆部52。然后,使用者通过将握持外壳31与杆部52的手握紧或松开,能够进行使手柄5以支撑轴部324为中心的转动操作。另外,手柄5的轴支撑构造并不仅限于此。例如,手柄5的轴承部51也可以是圆形的贯通孔。在此情况下,臂323的支撑轴部324穿过作为贯通孔的轴承部51。
[0050] 形成在基座部32与隔膜34之间的连通部S4为施加负压的区域(空间)。若形成在基座部32与隔膜34之间形成的连通部S4因隔膜34变化而成为负压状态,则吸奶罩4包围的空间S1经由基座部32的第二通道321、保持部件33的贯通孔335、外壳31的内部空间S3、以及第一通道312而成为负压状态。
[0051] 外壳31的内部空间S3的下侧通过开口部313而向瓶6开口。如图2所示,在形成有开口部313的部分,防回流阀36可装卸地安装于外壳31。防回流阀36通过打开或关闭形成于外壳31的内部的开口部313,而防止母乳通过开口部313回流。防回流阀36例如由合成树脂等弹性体一体形成,整体具有可挠性。防回流阀36的材料,例如可列举硅橡胶、弹性体、天然橡胶等。
[0052] 防回流阀36通过其自身弹性预先被压向外壳31,正常状态下将开口部313密闭(常闭)。即,防回流阀36在安装于外壳31的状态下,通过自身弹性被压向外壳31。即,利用防回流阀36的弹性,朝外壳31的方向对防回流阀36施加偏压
[0053] 若连通部S4成为负压状态,则外壳31的内部空间S3经由基座部32的第二通道321和保持部件33的贯通孔335而成为负压状态。这样一来,防回流阀36的阀部361通过外壳31的开口部313被吸入内部空间(吸引空间)S3。在此,阀部361具有圆形底部,且呈基部朝向开口部313突出的圆顶状,其中,该基部连接于阀部361的周围。换句话说,阀部361的中心、与阀部361中接触外壳31的部分(阀部361的周围部分)之间的距离在阀部361的全周上大体相同。因此,在阀部361将开口部313密闭的状态下,阀部361被施加均匀的力。即,在阀部361将开口部313密闭的状态下,阀部361从外壳31受到的力在阀部361与外壳31的整个接触部分上是均匀的。因此,能够抑制阀部361与外壳31之间产生间隙,圆顶状的阀部361通过开口部313被吸入内部空间S3,从而能够确保更高的密闭性。
[0054] 若连通部S4的负压状态被解除,挤出的母乳在开口部313及阀部361的区域(内部空间S3)内储存至规定量,则防回流阀36的阀部361根据母乳的重量、负压的解除(压力变化)而将开口部313打开。由此,挤出的母乳通过开口部313而被导入瓶6的内部。
[0055] 外壳31在下端部具有装卸部314,该装卸部314可装卸地设置于瓶6。装卸部314呈圆顶状或筒状并具有空间S5,该空间S5在防回流阀36将开口部313打开时与内部空间S3连通。在装卸部314的内侧设有内螺纹部315。一方面,在瓶6的上端部的外侧设有外螺纹部61。装卸部314的内螺纹部315与瓶6的外螺纹部61能够相互螺合。另外,瓶6可以是挤奶器2的专用品,也可以是适合于装卸部314的奶瓶等。此外,瓶6也可以并非成型容器,而是袋状物。由于本实施方式的装卸部314的端部不仅能够装卸作为挤奶器2的专用品的瓶6,也能够装卸任意的奶瓶,因此,设置为与任意奶瓶的瓶口对应的开口部316。
[0056] 隔膜34是用于产生负压的负压产生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隔膜34连接于基座部32的上部,覆盖连通部S4。如图2所示,隔膜34复杂地弯曲,整体呈接近圆筒体的片状,该圆筒体为较扁平的有底的圆筒体。具体来说,隔膜34具有:第一壁部341,其在外侧竖立;和作为内侧壁部第二壁部342,其上端部一体地向内侧折返。第一壁部341具有足以维持外径的刚性。第二壁部342的厚度比第一壁部341的厚度薄。第二壁部342被设置为变形部。在第二壁部342的下端连接有底面部343。底面部343作为相对较宽的内侧底部而与第二壁部342一体形成,并从第二壁部342向中心延伸,以封闭圆筒形状下部。即,第一壁部341和第二壁部
342由彼此相同材料形成。并且,在第一壁部341和第二壁部342中,由于使材料厚度彼此不同,因此,赋予彼此不同的刚性。因此,在操作手柄5产生的外力作用于隔膜34的情况下,即使该外力未达到第一壁部341变形的程度,第二壁部342也能够变形。
[0057] 隔膜34由相对富有弹性的柔软的变形材料形成,即,利用JIS-K6253(ISO7619)中通过A型硬度计测得的硬度为HS30~70左右的合成树脂。作为隔膜34的材料,例如可列举硅橡胶、异戊二烯橡胶、SEB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等弹性体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硅橡胶作为隔膜34的材料。优选为,第一壁部341的一部分的材料厚度例如约为1.5mm以上且3.0mm以下左右。具体来说,隔膜34的第一壁部341具有下端部344,该下端部344向下方延伸,在下端向内侧弯曲。下端部344的厚度与第一壁部341的一部分相同,例如约为1.5mm以上且3.0mm以下左右。
[0058] 若隔膜34受到操作手柄5的作用时,作为变形部的第二壁部342变形。这样一来,形成于底面部343与基座部32之间的连通部S4的空间的容积发生变化。由此,隔膜34对连通部S4施加一定量的负压。即,由于隔膜34变形,连通部S4成为负压状态。若连通部S4成为负压状态,则第一通道312内的空气经由第二通道321、贯通孔335以及内部空间S3被抽吸,从而吸出母乳(挤奶)。此时,第一壁部341基本上不变形,维持相对于基座部32的连接状态。本实施方式的隔膜34具有竖立的第一壁部341。因此,即使基座部32的高度不怎么高,隔膜34也会在比基座部32更上方处充分变形,从而可以在连通部S4产生所需的负压。
[0059] 结合部35设置于隔膜34,与手柄5连结,用于使隔膜34的第二壁部342变形。结合部35由比作为变形部的第二壁部342的材料更硬的硬质材料形成。作为结合部35的材料,例如可列举聚丙烯、聚碳酸酯、聚环烯烃、聚醚砜等合成树脂。结合部35具有平坦圆盘状的基部
351。基部351配置于底面部343的下侧(连通部S4侧)。
[0060] 此外,结合部35具有连结部352,该连结部352从基部351向上方突出,以轴状延伸。连结部352与手柄5连结。具体来说,连结部352插入形成于隔膜34的底面部343的中央部的通孔(直径比基部351小的孔),并在底面部343的上侧露出,由此能够与手柄5连结。若使用者向上拉起与连结部352连结的手柄5,则基部351向上推动隔膜34的底面部343。这样一来,隔膜34的第二壁部342使连通部S4的空间大幅变形。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基部351不与底面部343连接地配置在隔膜34的底面部343的下侧。但是,基部351的设置形式并不仅限于此。
例如,基部351也可以固定于底面部343的上侧。
[0061] 如图4所示,连结部352具有在连结部352的延伸方向Z上相互并排地设置的第一突出部353和第二突出部354。第一突出部353和第二突出部354分别从连结部352的轴部向径向外侧突出。在第一突出部353与第二突出部354之间设置有第一卡合部355。第一卡合部355是在第一突出部353与第二突出部354之间凹陷的部分(槽部分)。此外,在第二突出部
354与基部351之间设置有第二卡合部356。第二卡合部355是在第二突出部354与基部351之间凹陷的部分(槽部分)。
[0062] 手柄5通过与第一卡合部355或第二卡合部356卡合,而与连结部35连结2。由此,能够变更手柄5与连结部352在延伸方向Z上的连结位置。因此,能够改变手柄5向上拉动连结部352的距离。由此,能够变更隔膜34的变形量。即,如图4所示,第一卡合部355和第二卡合部356相互隔开地在延伸方向Z上分段地形成。因此,能够根据手柄5与卡合部355、卡合部356的卡合位置,分段地变更手柄5向上拉动连结部352的距离。
[0063] 若手柄5与第一卡合部355卡合,则手柄5向上拉动连结部352的距离,比手柄5与第二卡合部356卡合时的距离短。于是,连通部S4的空间的容积变化相对较小。由此,手柄5和隔膜34使连通部S4产生相对低的负压,并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准备模式)。另一方面,若手柄5与第二卡合部356卡合,则手柄5向上拉动连结部352的距离,比手柄5与第一卡合部355卡合时的距离长。于是,连通部S4的空间的容积变化相对较大。由此,手柄5和隔膜34使连通部S4产生相对高的负压,并花费相对长的时间恢复成原来的状态(挤奶模式)。
[0064] 手柄5具有长条形状,整体较硬质且较轻量的合成树脂形成。手柄5的材料例如可列举聚丙烯、聚碳酸酯、聚环烯烃、聚醚砜等。手柄5配置在隔膜34的上方,并具有:抬升部53,其用于抬起隔膜34;和杆部52,其从抬升部53弯曲并位于主体3的侧面。
[0065] 如图3所示,在抬升部53设置有与连结部352连结的被连结部54。被连结部54具有:保持开口部541,其用于保持连结部352的连结位置;和插入开口部542,其用于插入连结部
352。保持开口部541与插入开口部542在空间上彼此连接。保持开口部541的内径比第一卡合部355和第二卡合部356各自的外径略大,比第一突出部353和第二突出部354的外径略小。对此,插入开口部542的内径比第一突出部353和第二突出部354各自的外径大。由此,使用者通过将连结部352插入到插入开口部542后,使连结部352向保持开口部541滑动,将第一卡合部355或第二卡合部356放入保持开口部541,从而能够使手柄5与连结部352彼此定位
[0066] 杆部52形成为杆状,起到把手的作用。杆部52的外侧区域相当于使用者放置拇指以外的手指FG的区域。即,杆部52的外侧表面相当于使用者的拇指以外的手指FG接触的表面。接触使用者的手指FG的杆部52的外侧表面与放置使用者拇指TB的凹陷部317之间的距离设定为:杆部52的外侧表面与凹陷部317之间夹持外壳31,且使用者能够握持的程度的距离。使用者通过将握住外壳31的手握紧,从而杆部52被压向外壳31并接近外壳31。于是,手柄5以支撑轴部324为中心转动。于是,手柄5的抬升部53经由结合部35将隔膜34向上抬起。于是,连通部S4的空间的容积扩大并变成负压状态。由此,由吸奶罩4所围成的空间S1和容纳空间S2经由基座部32的第二通道321、保持部件33的贯通孔335、外壳31的内部空间S3、以及第一通道312,成为负压状态。这样一来,能够挤出母乳。
[0067] 随着从放置手指FG的区域向下侧,杆部52逐渐向外侧弯曲。由此,手柄5的下端部55呈现出稍微向外侧反曲的外观。因此,在使用者使杆部52接近外壳31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手指FG向手柄5的下侧滑移。
[0068] 在此,例如,若手柄相对于外壳的配置固定,则手柄在相对于外壳的配置固定的状态下进行接近外壳、远离外壳的往复运动。因此,在此情况下,若使用者使用挤奶器挤奶而将吸奶罩放置在乳房上,则手柄的配置必然是确定的。这样一来,使用者有时无法将操作手柄的手的关节放在中间位置。因此,在减轻手柄的反复操作引起的肌肉负担方面,仍然存在改进的空间。
[0069] 对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挤奶器2,如图4所示,外壳31具有缺口部318。缺口部318设置在外壳31的连接有隔膜34的端部(在图4中为上端部),并沿外壳31的端部形状延伸。并且,基座部32的臂323从缺口部318与隔膜34之间穿过,朝向外壳31的外侧延伸。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基座部32经由安装于下端部的保持部件33,保持于外壳31。即,基座部32与外壳31分开设置,而并不固定于外壳31。因此,如图4的箭头A15所示,基座部32能够以基座部32的轴325为中心相对于外壳31旋转。如上所述,手柄5连接于支撑轴部324,该支撑轴部324设置于基座部32的臂323的上端部。因此,如图3(a)的箭头A13和箭头A14所示,手柄5能够与基座部32一起以基座部32的轴325为中心相对于外壳31旋转。即,基座部32连接于手柄5,若手柄5以基座部32的轴325为中心相对于外壳31旋转,则基座部32与手柄5一起经由保持部件33相对于外壳31旋转。因此,使用者将吸奶罩4放在乳房上时,能够自由地调节手柄5相对于外壳31的位置(角度),从而将操作手柄5的手的关节放置在中间位置。由此,能够减轻手柄5的反复操作引起的肌肉负担。
[0070] 此外,基座部32与外壳31分开设置,能够通过保持部件33保持于外壳31,且相对于外壳31旋转。因此,不需要设置使手柄5旋转的复杂的旋转机构、为包围施加有负压的空间的周围而具有足够高的壁部的圆筒状或者杯状部件。因此,能够简化挤奶器2的母乳接触的部位等的内部构造。由此,使用者通过将外壳31与基座部32彼此分离,能够容易地清洗母乳接触的部位。
[0071] 如图4所示,外壳31具有限制部319。限制部319限制基座部32以基座部32的轴325为中心的旋转范围。具体来说,限制部319具有:第一止动部319a,其形成于缺口部318的一端部;和第二止动部319b,其形成于缺口部318的另一端部。第一止动部319a和第二止动部319b相当于形成于缺口部318的两端部的壁部。若基座部32旋转,臂323抵接第一止动部
319a和第二止动部319b中的任意一者,则基座部32的旋转停止。在图3(b)所示的例子中,连接于基座部32的手柄5由图3(a)所示的状态在旋转﹣45°的位置停止。此外,在图3(c)所示的例子中,连接于基座部32的手柄5由图3(a)所示的状态旋在转45°的位置停止。像这样,通过外壳31的限制部319,来限制与基座部32一起旋转的手柄5的旋转范围。即,手柄5的旋转范围被限制在规定范围内。由此,手柄5的旋转范围变得明确,使用者能够在掌握手柄5的旋转范围的基础上安心地将手柄5调节到任意位置。
[0072] 接下来,参考图5~图7,详细地说明基座部32经由保持部件33保持于外壳31的状态。如图5所示,保持部件33设置于基座部32,并具有夹设在外壳31与基座部32之间的壁部332。此外,保持部件33具有底部334,该底部334连接于壁部332且向内侧延伸。如图6(a)和图6(b)所示,保持部件33形成为杯状或筒状。此外,保持部件33具有保持构造333,该保持构造333支持基座部32相对于外壳31的保持。即,保持构造333支持基座部32相对于外壳31的保持。保持构造333从壁部332的外侧的表面朝向外侧突出。在保持部件33的壁部332夹设在外壳31与基座部32之间的状态下,保持构造333从壁部332的外侧的表面朝向外壳31突出。
[0073] 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33的保持构造333具有第一突起部333a、第二突起部333b以及第三突起部333c。第一突起部333a与壁部332一体形成,并沿着壁部332的周向延伸。即,第一突起部333a与壁部332一体形成,并沿着壁部332的外侧的表面设为环状。第二突起部333b在保持部件33的轴338的方向上,设置于与第一突起部333a隔开的位置。第二突起部
333b与壁部332一体形成,并沿着壁部332的周向延伸。即,第二突起部333b与壁部332一体形成,并沿着壁部332的外侧的表面设为环状。第三突起部333c设置在第一突起部333a与第二突起部333b之间。第三突起部333c与壁部332一体形成,并沿着壁部332的周向延伸。即,第三突起部333c与壁部332一体形成,并沿着壁部332的外侧的表面设为环状。
[0074] 像这样,第一突起部333a、第二突起部333b以及第三突起部333c分别从壁部332的外侧的表面向外侧突出,并沿着壁部332的外侧的表面设为环状。因此,在基座部32经由保持部件33保持于外壳31的状态(壁部332夹设在外壳31与基座部32之间的状态)下,能够抑制保持部件33沿着基座部32的轴325或保持部件33的轴338从外壳31脱离。
[0075] 由此,例如,即使在操作手柄5的力从斜向施加于连接于手柄5的基座部32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基座部32从外壳31脱离。此外,第一突起部333a和第二突起部333c在保持部件33的轴338的方向上,彼此隔开设置。因此,第一突起部333a和第二突起部333c在彼此隔开的位置上,承受由基座部32施加给保持部件33的力,并能够支持基座部32相对于外壳31的保持。由此,例如,即使在操作手柄5的力从斜向施加于连接于手柄5的基座部32的情况下,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基座部32从外壳31脱离。进一步地,第三突起部333c设置在第一突起部333a与第二突起部333b之间。因此,即使在操作手柄5的力从斜向施加于连接于手柄5的基座部32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在第一突起部333a与第二突起部333b之间的第三突起部333c,也能够确保外壳31与基座部32之间的密闭性。
[0076] 即,第三突起部333c具有:将基座部32保持于外壳31的保持功能、和防止流体流过外壳31与基座部32之间的间隙的密闭功能。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突起部333a遍及全周地与外壳31接触。因此,与第三突起部333c相同,第一突起部333a也具有:将基座部32保持于外壳31的保持功能、和防止流体流过外壳31与基座部32之间的间隙的密闭功能。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突起部333b在一部分具有不与外壳31接触的部分。因此,第二突起部333b具有将基座部32保持于外壳31的保持功能。
[0077] 由于第一突起部333a、第二突起部333b以及第三突起部333c分别沿着壁部332的外侧的表面设置为环状,因此,保持部件33在以基座部32的轴325或保持部件33的轴338为中心旋转时从自外壳31受到的阻力比保持部件33沿着基座部32的轴325或保持部件33的轴338移动时从外壳31受到的阻力小。因此,在基座部32经由保持部件33保持于外壳31的状态(壁部332夹设在外壳31与基座部32之间的状态)下,能够抑制保持部件33从外壳31脱离,且保持部件33能够以基座部32的轴325或保持部件33的轴338为中心旋转。由此,在设置有保持部件33的基座部32保持于外壳31的状态下,若手柄5以基座部32的轴325为中心相对于外壳31旋转,则基座部32能够与手柄5一起经由保持部件33而相对于外壳31旋转。
[0078] 另外,第一突起部333a、第二突起部333b以及第三突起部333c分别与壁部332一体形成。因此,在保持部件33受到沿基座部32的轴325或保持部件33的轴338的力的情况下,或者以基座部32的轴325或保持部件33的轴338为中心旋转的情况下,第一突起部333a、第二突起部333b以及第三突起部333c也与作为与保持部件不同的部件而设置的O形环等不同,不会从壁部332脱离。因此,能够抑制第一突起部333a、第二突起部333b以及第三突起部333c的丢失。
[0079] 如图5、图7(a)以及图7(b)所示,基座部32具有第一支撑部326a、第二支撑部326b以及第三支撑部326c。在基座部32经由保持部件33保持于外壳31的状态下,第一支撑部326a设置于与第一突起部333a对应的位置且与第一突起部333a突出的一侧相反一侧的位置,且向第一突起部333a突出。因此,在壁部332夹设在外壳31与基座部32之间的状态下,第一支撑部326a能够从里侧(与第一突起部333a突出的一侧相反一侧)支撑第一突起部333a。
第二支撑部326b设置于与第二突起部333b对应的位置且与第二突起部333b突出的一侧相反一侧的位置,且向第二突起部333b突出。因此,在壁部332夹设在外壳31与基座部32之间的状态下,第二支撑部326b能够从里侧(与第二突起部333b突出的一侧相反一侧)支撑第二突起部333b。第三支撑部326c设置于与第三突起部333C对应的位置且与第三突起部333c突出的一侧相反一侧的位置,且向第三突起部333c突出。因此,在壁部332夹设在外壳31与基座部32之间的状态下,第三支撑部326c能够从里侧(与第三突起部333c突出的一侧相反一侧)支撑第三突起部333c。由此,能够提高基座部32相对于外壳31的保持力,并且能够提高外壳31与基座部32之间的密闭性。
[0080] 第一支撑部326a突出的长度(第一支撑部326a的突出长度)D1比第二支撑部326b突出的长度(第二支撑部326b的突出长度)D2长。第二支撑部326b突出的长度D2比第三支撑部326c突出的长度(第三支撑部326c的突出长度)D3短。像这样,第一支撑部326a的突出长度D1、第二支撑部326b的突出长度D2、以及第三支撑部326c的突出长度D3彼此不同。因此,能够通过适当地调节基座部32相对于外壳31的保持力,抑制保持力变得过高。由此,能够维持基座部32相对于外壳31的保持力,并且提高外壳31与基座部32之间的相互分离性。
[0081] 如图5和图6(b)所示,保持部件33具有钩部336。钩部336设置于壁部332的内侧,并形成为从壁部332的内侧的表面朝向外侧退避的槽部。因此,如图5所示,第一支撑部326a、第二支撑部326b、以及第三支撑部326c中的至少任一者钩挂于钩部336。因此,即使在对保持部件33施加相对较大的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保持部件33从基座部32脱离。
[0082] 此外,保持部件33具有防回流壁337。防回流壁337包围贯通孔335周围,并从底部334朝向外侧延伸,其中,该贯通孔335设置于保持部件33的底部334。贯通孔335将内部空间S3与连通部S4在空间上连接。因此,防回流壁337能够抑制挤出的母乳流过保持部件33的壁部332和底部334而从贯通孔335被吸至连通部S4。即,回流防止壁337能够抑制挤出的母乳通过贯通孔335流向连通部S4(回流)。
[0083] 当手柄5和隔膜34恢复至原来的状态,连通部S4的负压状态被解除时,手柄5的恢复速度(手柄5的移动速度)例如根据保持部件33的贯通孔335的直径等而变化。因此,通过调节保持部件33的贯通孔335的直径,能够调节手柄5恢复至原来的状态时的手柄5的移动速度。由此,能够提高手柄5的操作感,提升挤奶器2的档次感。
[0084] 接下来,参考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挤奶器。另外,以下在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挤奶器2A的构成要素中,与图1~图7涉及的挤奶器2相同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情况下,适当地省略重复说明,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0085] 在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挤奶器2A中,保持部件33A不设置于基座部32A,而是设置于外壳31A。在这一点上,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挤奶器2A不同于图1~图7涉及的挤奶器2。
[0086] 本变形例的保持构造333从保持部件33A的壁部332的内侧的表面朝向内侧突出。在保持部件33A的壁部332夹设在外壳31A与基座部32A之间的状态下,保持构造333从壁部
332的内侧的表面向基座部32A突出。第一突起部333a、第二突起部333b以及第三突起部
333c分别与壁部332一体形成,并沿着壁部332的内侧表面设置为环状。因此,在基座部32A经由保持部件33A保持于外壳31A的状态(壁部332夹设在外壳31A与基座部32A之间的状态)下,能够抑制基座部32A沿着基座部32A的轴325或保持部件33A的轴338从保持部件33A脱离。由此,例如,即使在操作手柄5的力从斜向施加于连接于手柄5的基座部32A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基座部32A从外壳31A脱离。
[0087] 外壳31A具有第一支撑部371a、第二支撑部371b、以及第三支撑部371c。在基座部32A经由保持部件33A保持于外壳31A的状态下,第一支撑部371a设置于与第一突起部333a对应的位置且与第一突起部333a突出的以侧相反一侧的位置,且向第一突起部333a突出。
因此,在壁部332夹设在外壳31A与基座部32A之间的状态下,第一支撑部371a能够从里侧支撑第一突起部333a。第二支撑部371b设置于与第二突起部333b对应的位置且与第二突起部
333b突出的一侧相反一侧的位置,且向第二突起部333b突出。因此,在壁部332夹设在外壳
31A与基座部32A之间的状态下,第二支撑部371b能够从里侧支撑第二突起部333b。第三支撑部371c设置于与第三突起部333c对应的位置且与第三突起部333c突出的一侧相反一侧的位置,且向第三突起部333c突出。因此,在壁部332夹设在外壳31A与基座部32A之间的状态下,第三支撑部371c能够从里侧支撑第三突起部333c。由此,能够提高基座部32A相对于外壳31A的保持力,并且能够提高外壳31A与基座部32A之间的密闭性。
[0088] 第一支撑部371a突出的长度(第一支撑部371a的突出长度)D4比第二支撑部371b突出的长度(第二支撑部371b的突出长度)D5长。第二支撑部371b突出的长度D5比第三支撑部371c突出的长度(第三支撑部371c的突出长度)D6短。像这样,第一支撑部371a的突出长度D4、第二支撑部371b的突出长度D5、以及第三支撑部371c的突出长度D6彼此不同。因此,可以通过适当地调节基座部32A相对于外壳31A的保持力,抑制保持力变得过高。由此,能够维持基座部32A相对于外壳31A的保持力,并且提高外壳31A与基座部32A之间的相互的分离性。
[0089] 如图8所示,保持部件33A具有钩部336A。钩部336A设置于壁部332的外侧,并形成为从壁部332的外侧的表面突出的突起部。因此,如图8所示,第一支撑部371a、第二支撑部371b、以及第三支撑部371c中的至少任一者钩挂于钩部336A。因此,即使在对保持部件33A施加相对较大的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保持部件33A从外壳31A脱离。
[0090] 接下来,参考图9,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挤奶器。另外,以下在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挤奶器2B的构成要素中,在与图1~图7涉及的挤奶器2相同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情况下,适当省略重复说明,以下,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0091] 在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挤奶器2B中,保持部件33B不设置于基座部32B,而是设置于外壳31B。在这一点上,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挤奶器2B不同于图1~图7涉及的挤奶器2。此外,本变形例的基座部32B并非在保持部件33B的内侧,而是在其外侧与保持部件33B接触,并经由保持部件33B保持于外壳31B。在这一点上,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挤奶器2B不同于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挤奶器2A。
[0092] 本变形例的保持构造333从保持部件33B的壁部332的外侧表面向外侧突出。本变形例的保持构造333与图5~图6(b)涉及的保持部件33的保持构造333相同。如图9所示,第一突起部333a、第二突起部333b以及第三突起部333c分别接触基座部32B的内侧的表面。因此,在基座部32B经由保持部件33B保持于外壳31B的状态(壁部332夹持在外壳31B与基座部32B之间的状态)下,能够抑制基座部32B沿着基座部32B的轴325或保持部件33B的轴338从保持部件33B脱离。由此,例如,即使在操作手柄5的力从斜向施加于连接于手柄5的基座部
32B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基座部32B从外壳31B脱离。
[0093] 外壳31B具有第一支撑部372a、第二支撑372b、以及第三支撑部372c。在基座部32B经由保持部件33B保持于外壳31B的状态下,第一支撑部372a设置于与第一突起部333a对应的位置且与第一突起部333a突出的一侧相反一侧的位置,且向第一突起部333a突出。因此,在壁部332夹持在外壳31B与基座部32B之间的状态下,第一支撑部372a能够从里侧支撑第一突起部333a。第二支撑部372b设置于与第二突起部333b对应的位置且与第二突起部333b突出的一侧相反一侧的位置,且向第二突起部333b突出。因此,在壁部332夹设在外壳31B与基座部32B之间的状态下,第二支撑部372b能够从里侧支撑第二突起部333b。第三支撑部372c设置于与第三突起部333c对应的位置且与第三突起部333c突出的一侧相反一侧的位置,且向第三突起部333c突出。因此,在壁部332夹设在外壳31B与基座部32B之间的状态下,第三支撑部372c能够从里侧支撑第三突起部333c。由此,能够提高基座部32B相对于外壳
31B的保持力,并且能够提高外壳31B与基座部32B之间的密闭性。
[0094] 第一支撑部372a突出的长度(第一支撑部372a的突出长度)D7比第二支撑部372b突出的长度(第二支撑部372b的突出长度)D8长。第二支撑部372b突出的长度D8比第三支撑部372c突出的长度(第三支撑部372c的突出长度)D9短。像这样,第一支撑部372a的突出长度D7、第二支撑部372b的突出长度D8以及第三支撑部372c的突出长度D9彼此不同。因此,能够通过适当地调节基座部32B相对于外壳31B的保持力,抑制保持力变得过高。由此,能够维持基座部32B相对于外壳31B的保持力,并且提高外壳31B与基座部32B之间的相互分离性。
[0095] 如图9所示,保持部件33B具有钩部336B。钩部336B设置于壁部332的内侧,并形成为从壁部332的内侧的表面突出的突起部。因此,如图9所示,第一支撑部372a、第二支撑372b、以及第三支撑部372c中的至少任一者钩挂于钩部336B。因此,即使在保持部件33B被施加较大的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保持部件33B从外壳31B脱离。
[0096] 接下来,参考图10及图11,说明本发明人进行的研究结果的一个例子。本发明人进行了一项研究,以定量评估肌肉活动。即,当肌肉纤维运动时,会释放肌肉电位作为肌肉纤维的动作电位。众所周知,肌肉电位的振幅基本上与肌肉输出大致成比例地变化。因此,能够通过测量肌肉电位来定量评估肌肉活动。
[0097] 测量设备使用“BIOPAC Systems制造的MP150系统”。在测量设备中设定的“测量时的采样率”设置为1000个样本/秒。测量条件设置为:以每秒两次的频率,重复将挤奶器2的手柄5最大程度握紧然后释放的动作。此时,通过堵住挤奶口(吸奶罩4的入口)来再现与实际挤奶时的负荷同等的负荷。测量方法(分析方法)如下:根据10秒钟测量的肌肉电位的实际测量值求出有效值(RMS值:Root Mean Square value)。此外,以手柄角度为0°时的有效值为基准值(100%),将手柄角度为﹣45°、﹣30°、﹣15°、+15°、+30°、+45°时的各有效值除以基准值,求出的值(相对值)。
[0098] 另外,“手柄角度为0°”是指图3(a)所示的状态。“手柄角度前的负号(﹣)”是指图3(b)所示的状态。即,图3(b)所示的手柄5的手柄角度为“﹣45°”。另一方面,“手柄角度前的正号(+)”是指图3(c)所示的状态。即,图3(c)所示的手柄5的手柄角度为“+45°”。
[0099] 本发明人进行的研究结果的例子如图10及图11所示。即,手柄角度与浅指屈肌的有效值的相对值之间的关系示例如图10所示。此外,手柄角度与总指伸肌的有效值的相对值之间的关系示例如图11所示。浅指屈肌是存在于人的上肢的肌肉中的一种,主要在握住手柄5等手关节掌屈时起作用。此外,总指伸肌是存在于人的上肢的肌肉中的一种,主要在释放手柄5等手关节背屈时起作用。
[0100] 根据图10及图11所示的图表,在手柄角度为﹣15°和﹣30°的情况下,浅指屈肌和总指伸肌的有效值比手柄角度为0°时的有效值(基准值)小。此外,在手柄角度为﹣30°的情况下,相比手柄角度为0°的情况,大约需要85~90%左右的肌肉活动量,就能够实现与手柄角度为0°时同等的挤奶动作。这表明能够通过适当地调节手柄5的位置(角度)来减轻肌肉负担。
[0101]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省略一部分、或者任意组合,以与上述不同。
[0102] 附图说明:
[0103] 2、2A、2B   挤奶器
[0104] 3   主体
[0105] 4   吸奶罩
[0106] 5   手柄
[0107] 6   瓶
[0108] 31、31A、31B   外壳
[0109] 32、32A、32B   基座部
[0110] 33、33A、33B   保持部件
[0111] 34    隔膜
[0112] 35   结合部
[0113] 36   防回流阀
[0114] 41   缩径部
[0115] 51   轴承部
[0116] 52   杆部
[0117] 53   抬升部
[0118] 54   被连结部
[0119] 55   下端部
[0120] 61   外螺纹部
[0121] 311   安装部
[0122] 312   第一通道
[0123] 313   开口部
[0124] 314   装卸部
[0125] 315   内螺纹部
[0126] 316   开口部
[0127] 317   凹陷部
[0128] 318   缺口部
[0129] 319   限制部
[0130] 319a   第一止动部
[0131] 319b   第二止动部
[0132] 321   第二通道
[0133] 322   槽部
[0134] 323   臂
[0135] 324   支撑轴部
[0136] 324a、324b   端部
[0137] 325   轴
[0138] 326a   第一支撑部
[0139] 326b   第二支撑部
[0140] 326c   第三支撑部
[0141] 332   壁部
[0142] 333   保持构造
[0143] 333a   第一突起部
[0144] 333b   第二突起部
[0145] 333c   第三突起部
[0146] 334   底部
[0147] 335   贯通孔
[0148] 336、336A、336B  钩部
[0149] 337   防回流壁
[0150] 338   轴
[0151] 341   第一壁部
[0152] 342   第二壁部
[0153] 343   底面部
[0154] 344   下端部
[0155] 351   基部
[0156] 352   连结部
[0157] 353   第一突出部
[0158] 354   第二突出部
[0159] 355   第一卡合部
[0160] 356   第二卡合部
[0161] 361   阀部
[0162] 371a  第一支撑部
[0163] 371b   第二支撑部
[0164] 371c   第一支撑部
[0165] 372a   第一支撑部
[0166] 372b   第二支撑部
[0167] 372c   第三支撑部
[0168] 541   保持开口部
[0169] 542   插入开口部
[0170] FG   手指
[0171] S1   空间
[0172] S2   容纳空间
[0173] S3   内部空间
[0174] S4   连通部
[0175] S5   空间
[0176] TB   拇指。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