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农用化学品和农药 / 病虫害防治 / 化学防治 / 三唑[4,3-a][1,4]苯并二氮杂草和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

三唑[4,3-a][1,4]苯并二氮杂草和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

阅读:609发布:2023-01-23

专利汇可以提供三唑[4,3-a][1,4]苯并二氮杂草和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按 说明书 中所述的新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药用。其结构如下:,下面是三唑[4,3-a][1,4]苯并二氮杂草和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制备以下通式的化合物的方法,

其中x是-CH=CH-或S;
R1是低级烷基、低级烷基或三氟甲基;
R2是氢、低级烷基、低级烷氧基、羟基或低级烷酰氧基;
R3和R4分别为氢、氯、氟、低级烷基或低级烷氧基;
R5是式R6-(CH2)n-C三C-或R7-O-(CH2)m-C三C-基;
R6和R7是芳基或杂环基;n是整数0~2;m是整数1-2,s是整数0~1;条件是:s是1时R2不能是羟基、低级烷氧基或低级烷酰氧基;n是0时R6必须通过碳键连接;
R7总是通过碳氧键连接;
以及当至少一个非对称中心存在时所述化合物的对映体和外消旋体及其可药用的酸加成盐,所述方法包括:
a)使一种以下通式的化合物

(式中x、R1、R2、R3、R4和s定义如上,y是溴或碘)
与一种以下通式的化合物
R6-(CH2)n-C≡C-H (IIIa)
or R7-O-(CH2)n-C≡C-H (IIIb)
(式中R6、R7,n和m定义如上)
进行反应,或者
b)使一种以下通式的化合物

(式中x,R1,R2,R3,R4和s定义如上)
与一种以下通式的化合物
R6-y
(式中R6和y定义如上)
进行反应,或者
c)对于制备式I化合物(其中s是1,R5不是含性氮原子的一部分),使一种式I的化合物(其中s是0,R5不是含碱性氮原子的一部分)与一种过氧酸反应,或者
d)对于制备式I的化合物(其中s是0,R2是低级烷酰氧基),使一种式I的化合物(其中s是1,R2是氢)与另一种低级链烷酸酐反应,或者
e)对于制备式I的化合物(其中R2是羟基),解式I的化合物(其中R2是低级烷酰氧基),以及
f)若需要,使一种得到的通式I的化合物转变成可药用的酸加成盐。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包括制备一种按权利要求1定义的式Ⅰ的化合物,其中x是-CH=CH-或s;R是低级烷基或低级烷氧基;R2是氢、低级烷基或低级烷氧基;R3和R4分别为氢、氯、氟、低级烷基或低级烷氧基;R5是式R6-(CH2)n-C三C-或R7-O-(CH2)m-CH三C-基团,R6和R7是芳基或杂环基,n是整数0~2;m是整数1~2,s是整数0;条件是当n是0时R6必须通过碳碳键连接且R7总是通过碳氧键连接,以及当至少一个非对称碳存在时按照步骤a)、b)或f)的它们的对映体和外消旋体及其可药用的酸加成盐。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R1是甲基或乙基,R2是氢,R3是氟或氯,R4是氢,s是0,n是1或2。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R1是甲基,R2是氢,R3是在苯基部分的2-位上的氟或氯,R4是氢,s是0,m和n是1,R6是二-或三环杂环基,R7是芳基。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x是s,R1是甲基、R2是氢,R3是氯在苯基部分的2位上),R4是氢,s是0,R5是R6-(CH2)n-C三C-,n是1,R6是二-或三环杂环基,R7是芳基。
6、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制备5-{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菲啶-6(5H)-
7、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制备4-(2-氯苯基)-2-〔3-(1,2,3,4-四氢-9H-咔唑-9-基〕-1-丙炔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
8、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制备1-{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3,4-二氢-2(1H)喹啉酮。
9、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制备2-〔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1H-苯并〔de〕异喹啉-1,3(2H)-二酮。
10、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制备1-〔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苯并〔cd〕-吲哚-2(1H)-酮。
11、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制备4-〔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丙炔基〕-2H-1,4-苯并噁嗪-3(4H)-酮。
12、一种制备药用组合物、特别是用于治疗或防治以过量血小板活性因子为特征的疾病或心血管病、病、免疫系统紊乱、皮肤病、昏厥或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疾病的药用组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把一种按权利要求1定义的式Ⅰ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酸加成盐和(若需要)一种或多种其它治疗用活性物质与一种治疗用惰性载体一起制成制剂给药形式。
13、一种含有一种按权利要求1定义的式Ⅰ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酸加成盐和一种治疗用惰性载体的药用组合物。
14、一种作为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药显示活性的药用组合物,它含有一种按权利要求1定义的式Ⅰ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酸加成盐和一种治疗用活性载体。
15、按权利要求1定义的式Ⅰ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酸加成盐用于制备作为血小板活性因子拮抗药显示活性的药用组合物。
1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或用其明显的化学等效方法制备的权利要求1中定义的式Ⅰ的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的酸加成盐。
17、按前述的本发明
18、以下通式的化合物

其中x,R1,R2,R3,R4和s按权利要求1所定义。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下列通式的化合物

其中X是-CH=CH-或S;

R1是低级烷基,低级烷基或三氟甲基;

R2是氢,低级烷基,低级烷氧基,羟基或低级酰氧基;

R3和R4分别是氢,氯,氟,低级烷基或低级烷氧基;

R5是式为R6-(CH2)n-C三C-或R7-O- (CH2)m-C三C-的基团;

R6和R7是芳基或杂环基;n是0至2的整数;m是1至2的整数,s是0至1的整数;条件是当s是1时,R2不能为羟基、低级烷氧基或低级酰氧基;当n为0时,R6必须通过-碳键连接,R7总是通过碳-氧键连接,以及当出现至少一个不对称中心时,其对映体和外消旋体,和其可药用酸加成盐

通式Ⅰ的化合物显示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抗药活性,因此能用于次过量血小板活化因子为特征的病症或用于防止和治疗心血管病,病,免疫紊乱,炎症皮肤病,昏厥或移植排斥反应。

如本文所述,术语“低级烷基”指含有1-7个碳原子,最好为1-4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饱和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叔丁基、新戊基、戊基、庚基等。术语“低级烷基”指烷基醚基,其中的烷基如上所述,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戊氧基等。

术语“芳基”优先指苯基或基或被氯、氟、低级烷基或低级烷氧基一、二或三取代的苯基或萘基。

术语“杂环基”指含有一个或更多杂原子(选自氮、氧和硫)的5、6或7元单环杂环或二环杂环或三环杂环,所述杂环基可被低级烷基、低级烷氧基、氧、羟基、氯或氟取代,优选的是一取代或二取代。可以理解,杂环是指其中一个或多个碳原子分别被氧、氮或硫取代的碳环部分。

单环5或6元芳族杂环基的实例有吡啶基、咪唑啉基、噻吩基、2-氯噻吩基、呋喃基、嘧啶基、噁唑啉基等。

单环5、6或7元非芳族杂环基的实例有

等。

二环杂环基的实例有

(a)5,5-环系:

等;

(b)6,5-环系:

(d)6,7-环系:

等。

三环杂环基的实例有5,5,6-、5,6,6-、6,6,6-和6,6,7-环系:

等。

由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命名和结构可见,≡代表-C≡CH,≡代表-C≡C-。

通式Ⅰ的较好的一组化合物是那些其中R1是甲基或乙基;R2是氢;R3是氟或氯;R4是氢;s是0;X和R5如前所定义,但n是1或2的化合物。

通式Ⅰ的更好的一组化合物是那些其中R1是甲基、R2是氢,R3在苯基部分的2位是氟或氯,R4是氢,s是0,R5是R6-(CH2)n-C三C-或R7-O-(CH2)m-C三-C-,m和n是1,R6是二或三环杂环基和R7是芳基的化合物。

通式Ⅰ的最好的一组化合物是那些X是S,R1是甲基,R2是 氢,R3是氯(在苯基部分的2位),R4是氢,s是0,R5是RR6-(CH2)n-C三C-,n是1,R6是

的化合物。

本发明最好的化合物是:

5-{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菲啶-6(5H)-;

4-(2-氯苯基)-2-〔3-(1,2,3,4-四氢-9H-咔唑-9-基)-1-丙炔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

1-{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 〔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3,4-二氢-2(1H)-喹啉酮;

2-〔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1H-苯并〔de〕异喹啉-1,3(2H)二酮;

1-〔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苯并〔cd〕-吲哚-2(1H)-酮;和

4-〔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丙炔基〕-2H-1,4-苯并噁嗪-3(4H)-酮。

本发明其它较好的化合物是:

1-〔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1H-吲哚-2,3-二酮;

1-〔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1,3-二氢-2H-吲哚-2-酮;

2-〔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 〔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1,2,4-三唑并〔4,3-a〕吡啶-3(2H)-酮;

2-〔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1,2-苯并异三唑-3(2H)-酮1,1-二氧化物;

4-(2-氯苯基)-2-〔3-(1H-吲哚-1-基)-1-丙炔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

2-〔3-(1H-苯并咪唑-1-基)-1-丙炔基〕-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

2-〔3-〔6-(2-氟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1H-异吲哚-1,3(2H)-二酮;和

4-〔3-〔6-(2-氟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2H-1,4-苯并噁嗪-3(4H)-酮。

本发明通式Ⅰ的化合物的实例还有:

2-〔3-(1H-苯并三唑-1-基)-1-丙炔基〕-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

4-〔3-〔6-(2-氟苯基)-1-甲基-4H-〔1, 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2H-1,4-苯并噻嗪-3(4H)-酮;

2-〔3-〔(1-乙基-6-(2-氟苯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1H-异吲哚-1,3(2H)-二酮;

2-〔3-〔6-(2-氯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烃〕-1H-异吲哚-1,3(2H)-二酮;

2-〔3-〔6-(2-氯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1H-苯并〔de〕异喹啉-1,3(2H)-二酮;

2-〔3-〔6-(2-氟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1H-苯并〔de〕异喹啉-1,3(2H)-二酮;

3-〔3-〔6-(2-氟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4-(3H)-喹唑啉酮;

3-〔3-〔6-(2-氟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氧杂草-8-基〕-2-丙炔基〕-2-甲基-4(3H)-喹唑啉酮;

2-〔3-〔6-(2-氟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 -2-丙炔基〕-2,3-二氢-1H-异吲哚-1-酮;

rac-2-〔3-〔6-(2-氟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2,3-二氢-3-甲氧基-1H-异吲哚-1-酮;

2-〔3-〔6-(2-氟丙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1,2,4-三唑并〔4,3-a〕吡啶-3(2H)-酮;

2-〔3-〔6-(2-氟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1,2-苯并异噻唑-3(2H)-酮-1,1-二氧化物;

2-〔3-〔6-(2-氟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四氢-1H-吡咯并〔1,2-c〕咪唑-1,3-(2H)-二酮;

1-〔3-〔6-(2-氟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1,3-二氢-2H-吲哚-2-酮;

2-〔3-〔6-(2-氟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3a-4,7,7a-四氢-1H-异吲哚-1,3(2H)-二酮;

1-〔3-〔6-(2-氟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3,4-二氢-4-甲基-1H-1,4-苯并二氮杂草-2,5-二酮;

1-〔3-〔6-(2-氟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3,7-二甲基-1H-嘌呤二酮;

2-〔4-〔6-(2-氟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3-丁炔基〕-1H-异吲哚1,3(2H)-二酮;

8-〔3-(1H-苯并咪唑-1-基)-1-丙炔基〕-6-(2-氯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

8-〔3-(1H-苯并咪唑-1-基)-1-丙炔基〕-6-(2-氟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

6-(2-氟苯基)-8-〔3-(1H-吲哚-1-基)-1-丙炔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

6-(2-氯苯基)-8-〔3-(1H-吲哚-1-基)-1-丙炔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

6-(2-氟苯基)-8-〔3-(1H)-吲哚-1-基〕-1-丙炔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 a〕〔1,4〕二氮杂草;

3-〔3-〔6-(2-氟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2,3-二氢-1,3-苯并噁唑-2酮;

3-〔3-〔6-(2-氯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2,3-二氢-1,3-苯并噁唑-2-酮;

1-〔3-〔6-(2-氟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1,3-二氢-3-甲基-苯并咪唑-2(2H)-酮;

3-〔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2,3-二氢-1,3-苯并唑-2-酮;

1-〔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1,3-二氢-3-甲基-苯并咪唑-2(2H)-酮;

4-〔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2H-1,4-苯并噻嗪-3(4H)-酮;

2-〔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 氮杂草-2-基〕-2-丙炔基〕-1H-异吲哚-1,3(2H)-二酮;

3-〔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4(3H)-喹唑啉酮;

3-〔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1,3-二氢-1-甲基喹唑啉-2,4-二酮;

1-〔3-〔4-(2-氯丙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1,3-二氢-3-甲基喹唑啉-2,4(2H,4H)-二酮;

2-〔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2,3-二氢-1H-异吲哚-1-酮;

2-〔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四氢-1H-吡咯并〔1,2-c〕咪唑-1,3(2H)-二酮;

2-〔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3a,4,7,7a-四氢- 1H-异吲哚-1,3(2H)-二酮;

1-〔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3,4-二氢-4-甲基-1H-1,4-苯并二氮杂草-2,5-二酮;

2-〔4-〔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3-丁炔基〕-1H-异吲哚-1,3(2H)-二酮;

1-〔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2(1H)-喹啉酮;

1-〔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3,4-二氢-2(1H)-喹啉酮;

1-〔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4-甲基-2-(1H)-喹唑啉酮;

1-〔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1,4-二氢-2H-3,1-苯并噁嗪-2-酮;

1-〔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3,4-二氢-3-甲基-2-(1H)-喹唑啉酮;

1-〔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3,7-二氢-3,7-二甲基-1H-嘌呤-2,6-二酮;

7-〔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1,3-二氢-1,3-二甲基-1H-嘌呤-2,6-二酮;

5-〔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联苯并〔b,e〕-氮杂草-6,11(5H)-二酮;

2-〔3-(9H-唑-9-基)-1-丙炔基〕-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

6-(2-氯苯基)-1-甲基-8-(3-苯氧基-1-丙炔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

6-(2-氯苯基)-1-甲基-8-〔3-(萘氧基)-1-丙炔基〕-4H-〔1,2,4〕三唑并〔4,3-a〕〔1,4〕 苯并二氮杂草;

6-(2-氯苯基)-1-甲基-8-〔3-(3-吡啶氧基)-1-丙炔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

6-(2-氟苯基)-1-甲基-8-〔3-(2-嘧啶氧基)-1-丙炔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

4-(2-氯苯基)-9-甲基-2-(3-苯氧基-1-丙炔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

4-(2-氯苯基)-9-甲基-2-〔3-(3-吡啶氧基-1-丙炔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

4-(2-氯苯基)-9-甲基-2-〔3-(2-嘧啶氧基)-1-丙炔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

6-(2-氟苯基)-1-甲基-8-〔3-(8-喹啉氧基)-1-丙炔基〕-4H-〔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

6-(2-氯苯基)-1-甲基-8-(2-噻吩基乙炔基)-4H-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

6-(2-氯苯基)-1-甲基-8-(5-嘧啶基)乙炔基-4H-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

6-(2-氟苯基)-1-甲基-8-(2-吡啶乙炔基)- 4H-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

4-(2-氯苯基)-9-甲基-2-(2-噻吩基乙炔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和

4-(2-氯苯基)-9-甲基-2-(1-萘基乙炔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

根据本发明,通式Ⅰ的化合物及淇梢┯盟峒映裳慰捎上率霾街柚票福?

a)使下式的化合物

(其中X、R1、R2、R3、R4和s如上所定义,Y是溴或碘)与下式的化合物

R6-(CH2)n-C三C-H(Ⅲa)或R7-O-(CH2)n-C三C-H(Ⅲb)

(其中R6和R7、n和m如上所定义)反应,或

b)使下式的化合物

(其中X、R1、R2、R3、R4和s如上所定义)与下式的化合物

R6-Y

(其中R6和R7如上所定义,Y如上所定义)反应,或

c)为制备通式Ⅰ的化合物(其中s是1,R5不是含有性氮原子的部分)使其中s是0,且R5不是含有碱性氮原子的部分的通式Ⅰ的化合物与一种过氧酸反应,或

d)为制备通式Ⅰ的化合物(其中s是0,R2是低级烷氧基)使其中s是1且R2是氢的通式Ⅰ的化合物与一种低级链烷酸酐反应,或

e)为制备通式Ⅰ的化合物(其中R2是羟基),解其中R2是低级烷酰氧基的通式Ⅰ的化合物,和

f)如有必要,将所得到的通式Ⅰ的化合物转化成可药用酸加成盐。

更具体地讲,通式Ⅰ的化合物可按下述反应方案Ⅰ和Ⅱ所示制备。

其中R1、R2、R3、R4、R5、R6、R7、X和s如上所定义,Y是溴或碘。

在反应方案Ⅰ中,根据已知的程序,采用过渡金属催化,使或式Ⅱ的三唑噻吩并-或三唑苯并二氮杂草(其中Y是溴或碘)与式Ⅲa 或Ⅲb的端炔反应,按上述方法a)得到相应的通式Ⅰ的化合物。

结构式Ⅱ的溴或最好是碘化合物与式Ⅲa或Ⅲb的炔的反应在惰性溶剂中进行,较好的溶剂是乙腈、四氢呋喃和二甲基甲酰胺,反应在一种钯催化剂(例如二(三苯基磷)二氯化钯或二(三苯基)二乙酸钯)存在下进行,必要时可有催化量的碘化亚和过量质子受体(例如三乙胺)存在,反应温度根据式Ⅱ中Y和X的性质,可在大约室温至100℃的范围内。

此外,如有必要,根据上述方法c),用过氧酸(如间氯过氧苯甲酸过氧乙酸等)在惰性溶剂(如二氯甲烷、氯仿、乙酸等)于0°-80℃处理,可将其中s是0且R5不是含有碱性氮原子的部分的通式Ⅰ化合物转化成相应的N-氧化物。

此外,根据方法d),按已知的步骤,在温度为大约50°-100℃,必要时可在吡啶存在下,处理相应的N-氧化物(例如用链烷酸酐如乙酸酐处理),也可以制备其中R2是低级烷酰氧基的通式Ⅰ的化合物。

根据方法e),通过水解相应的其中R2是低级烷酰氧基的通式Ⅰ化合物,也可以制备其中R2是羟基的通式Ⅰ化合物。

得到的通式Ⅰ的化合物可用常规的方法,例如色谱或结晶法分离。

式Ⅱ的起始原料是已知化合物,或可根据已知的方法制备。式Ⅲa和Ⅲb的炔化合物也是已知的。式Ⅲa中n是1的炔可按已知的方法用炔丙基溴烷基化相应的杂环体系制备。式Ⅲa中n是2的化合物也可同样用烷基化相应的杂环体系的方法制备,例如用4-甲苯磺酰氧基-丁炔进行烷基化。

应该注意,当式Ⅰ和/或式Ⅱ的化合物具有不对称的碳时,可以方便地采用对映体取代外消旋混合物作为起始原料。

反应方案Ⅱ

在反应方案Ⅱ中,也可以按上述方法制备通式Ⅰ中n是0的化合物。式Ⅱ中Y是溴或碘的化合物通过钯催化与三甲基甲烷基乙炔偶 合,得到式Ⅳ相应的产物。反应多数基本上与反应方案Ⅰ所述相同。具体地讲,式Ⅳ的化合物用碱性水溶液处理脱甲硅基,得到式Ⅴ相应的乙炔基化合物。式Ⅳ的化合物向式Ⅴ的化合物转化是经水解进行的,最好是用水溶性溶剂(如醇、四氢呋喃、二噁烷等)的碱性氢氧化物水溶液处理。反应温度不是关键的,但较好的温度范围为0°-100℃。得到的式Ⅴ的化合物根据方法b)经催化与芳基或杂环芳基卤化物R6Y(其中Y是溴或碘,R6是芳基或杂环基)偶合。

得到的式Ⅰa化合物可用已知的步骤(例如结晶或色谱)进行分离。

式Ⅰ的化合物可与无机或有机强酸形成酸加成盐。因此,可以用药用有机或无机酸使其成为药用的酸加成盐,例如,可以使用氢卤酸,如盐酸氢溴酸氢碘酸,其它无机酸,如硫酸、硫酸、高氯酸等,烷基和单芳基磺酸,如乙基磺酸、甲苯磺酸、苯磺酸等。通式Ⅰ化合物的非药用酸加成盐可经常规的置换反应转化成可药用的酸加成盐,从而不能药用的阴离子被可药用的阴离子取代;或通过将非药用酸加成盐中和,然后使所得的游离碱与一种试剂反应,得到可药用的酸加成盐。

通式Ⅰ的化合物显示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抗药活性,因此能用于以过量血小板活化因子为特征的病症或用于防止和治疗心血管病,肺病,免疫系统紊乱,炎症,皮肤病,昏厥或移植排斥反应。

通过下述步骤,可以证明通式Ⅰ化合物的有效活性。

结合试验

a)试验

结合试验在含有50μl由2份Siliconol    AR200 (Serva)和1份Silicone Flnid(Arthur H.Thoma)组成的油混合物的400μl聚乙烯微型离心管(Beckman)中进行。向管中加入缓冲剂,标准物,或类似物(总量为150μl)。然后向管中加入放射性标记的3H-PAF(50μl)。加入50μl狗血小板(2×107血小板)开始反应。将管封盖,倒置几次利混合,室温下放置10分钟。然后在Beckman Microfuge B离心机中离心1分钟从混合物中分离血小板。切掉离心管的管尖,用200μl50%甲醇(Burdick and Jackson)由管尖洗出血小板。加入Aquaso(NEN,10ml),采用与Techtran磁带记录器相连的LS8100 Beckman液体闪烁记数器测定样品的放射性。数据经室内计算机系统处理。此外,还用与等数据(I50-Data)微处理机相连的Searle Mark Ⅲ液体闪烁记数器测定了放射性。数据示于表Ⅰ和Ⅱ。

b)血小板的制备

将由麻醉的或未麻醉的狗的体内取到的血液装入50ml的含有3.8%柠檬酸钠作为抗凝的塑料离心管中(1体积的柠檬酸盐,9体积血液)。室温下以600转/分离心15分钟除去红细胞(100-125g)。保留等分的上层富含血小板的血浆(PRP)以用于细胞计数,剩余的用0.15M柠檬酸酸化至PH6.5。室温下以2000转/分离心10分钟后,得到血小板粒1000g)将血小板粒与含有1mMEDTA的PBS一起悬浮一次,如上所述离心,然后在将其悬浮于0.1%BSA-PBS,制备出洗涤过的血小板。数出等分的洗涤过的血小板。用于结合试验的血小板稀释为 2×107血小板/试验管(4×108血小板/ml)。使用Royco Cell-Crit 921进行血小板计数。

PAF诱导的支气管收缩试验

将雄性豚鼠(Hartley品系,400-500g)用基甲酸乙酯(2g/Kg,i.p.)麻醉。每只动物进行气管插管,使用Harvard啮齿小动物呼吸器使豚鼠呼吸(一次吸量3.0cc,每分钟呼吸40次)。由连接于Statham压传感器气管插管记录气管压力。

由颈静脉插管给药。在由静脉注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前2分钟,用琥珀酰胆碱给药(1.2mg/kg,i.v.)阻断自发呼吸。由于propranolol显示增强支气管收缩反应,在用propranolor(0.1mg/Kg,i.v.)激发之前5分钟,所有动物进行预处理。

对于静脉试验,豚鼠用propranolol进行1分钟的预处理,以静脉给药,剂量为0.1mg/Kg。在用PAF静脉激发前,进行1分钟预处理,然后将试验化合物给药。此后,动物用1μg/Kg静脉剂量的PAF激发,测定气管压力的变化。

对于口服试验,步骤包括用口服管进行试验化合物给药的1小时预处理期。propranolol或琥珀酰胆碱和PAF经静脉给药,测定气管压力的变化。

气管压力的变化的测定是从PAF激发后出现的支气管收缩峰值减去琥珀酰胆给药后得到的稳定态基值测定的。计算每一试验化合物的平均值,并将其与对比组动物的平均值比较,得到支气管收缩抑制的百分数。标准误差计为平均值的标准误差。结果示于表Ⅰ和Ⅱ。

表Ⅰ

三唑噻吩并二氮杂草

R    PAF-结合    支气管收缩

IC.50(nM)    ID.50,mg/kg

i.v.    p.o.2    hr

    12    <0.1    0.025

    7    <0.1    0.060

    5    <0.1    0.042

    20    0.28

    10    0.02    (17%)°

    4.5    0.12

    3.0    0.05

    4    (27%)°

    11    (79%)°

    1.0    0.002    0.015

    0.7    0.007    0.019

    20    0.043    (27%)°

    7.0    0.018    (38%)°

    2.0    0.006    0.016

    0.2    0.004    0.015

表Ⅰ(续)

R    PAF-结合    支气管收缩

IC-50(nM)    ID-50,mg/kg

l.v.    p.o.2hr

    3.5    0.01    0.009

    0.3    0.004    0.043

    0.7    0.008    (24%)°

    12    0.013    0.03

    120    0.016    0.016

    3.0    0.006    (67%)°

    51    0.01    0.015

    13    0.016    0.012

    0.6    0.007    0.017

    45    0.027

    100    >0.1

    15    0.017

    25    0.022

表Ⅰ(续)

R    PAF-结合    支气管收缩

IC-50(nM)    ID-50,mg/kg

l.v.    p.o.2    hr

    <1    0.004    0.049

    4.0    0.007    0.076

    <1    0.008    0.015

    10    (68%)°

    6    0.008    0.026

    250    0.056    (5%)

    1.0    0.007    0.029

    4    0.005    0.016

    <1    0.006    0.021

    5    0.008    0.016

    7    0.005    0.006

    0.008

    0.01

百分数,表示在剂量为0.3mg/Kg    p.o时支气管收缩抑制率%。

表Ⅱ

三唑并二氮杂草

R1    R2    x    FAF-结合    支气管收缩

IC.50(nM)    IC-50,mg/kg

l.v.    p.o.2    hr

    Me    Cl    20    0.019    1.4

    Me    F    10    0.013    0.52

    E:    F    100    0.054    1.5

    Me    F    100    (99%)°    (100%)°

    Me    F    20    (99%)°    (57%)°

    Me    Cl    15    (99%)°

    Me    Cl    20    (91%)°

    Me    Cl    15

    Me    F    7    (99%)°    (99%)°

    Me    F    5    (100%)°    (98%)°

    Me    F    70

百分数表示剂量为0.1mg/Kg    i.v.和3mg/Kg    p.o.时支气管收缩抑制的%。

表Ⅱ(续)

R1    R2    x    PAF-结合    支气管收缩

IC-50(nM)    IC-50,mg/kg

l.v.    p.o.2    hr

    Me    F    50

    Me    Cl    350    (100%)°

    Me    Cl    <10

    Me    F    160

    Me    Cl    130    0.005    -3

    Me    F    200    (99%)°

    Me    F    150

    Me    F    225    (100%)°

    Me    F    350    (43%)°

    Me    F    <10

    Me    F    50    (99%)°

表Ⅱ(续)

R1    R2    x    PAF-结合    支气管收缩

IC-50(nM)    ID-50.mg/kg

l.v.p.o.2    hr

Me Cl-<10 (37%)″

    Me    F    <10    (32%)″

    Me    F    >>0.3

    Me    F    >>0.3

    Me    F    (54%)″

    Me    F

    Me    F    <1    0.006    >>0.3

    Me    F    20    0.015    0.44

CF3F 50 0.44 0.30

    Me    F    60    0.008

    Me    F    70    0.03

**百分数表示在口服剂量为0.3mg/Kg时支气管收缩抑制的%。

可以理解,当式Ⅰ化合物中有一个或多个不对称碳原子时,则本文所用的式Ⅰ化合物包括外消旋体和对映体。

式Ⅰ化合物及其药用盐可通过先有技术中熟知的方法施用。因此,式Ⅰ化合物或其盐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药剂(例如抗组胺、介体缓释剂,甲基黄嘌呤、β兴奋剂或治喘息药类固醇如脱氢可的松和脱氢皮醇)-道以口服、非肠道给药、直肠给药或经呼吸系统吸入(例如以气溶胶、细磨粉末或雾化溶液的形式)被施用。对于口服给药来说,式Ⅰ化合物及其药用盐可以与(例如)滑石、淀粉、乳糖或其它惰性组分之类药物载体混合以片剂或胶束的形式服用,或与(例如)糖类或其它增甜剂、调味剂着色剂增稠剂和其它传统的药物赋形剂混合以水溶液、悬浮液、甘香洒剂和酒精水溶液的形式服用。对于非肠道给药来说,式Ⅰ化合物及其药物盐可以溶液或悬浮液的形式施用,例如采用适用于这种给药方式的常用赋形剂和载体以水或花生油溶液或悬浮液的形式施用。对于以气溶胶的形式给药来说,可将式Ⅰ化合物溶于适宜的药用溶剂例如乙醇或可混溶溶液的组合产物之中,并且与药用推动剂混合。将该气溶胶组合物密封起来以便用于配备有气溶胶的加压容器,该气溶胶阀适用于释放加压组合物,并以计量阀为佳,也就是说,在运行期间它能够释放预定有效量的气溶胶组合物。

在实施本发明的过程中,有待施用的式Ⅰ化合物或其盐的剂量及其给药频率取决于有待施用的特定式Ⅰ化合物或其盐的活性效力和有效期限,给药途径以及待治疗哺乳动物的症状、年龄等。可用于实施 本发明的式Ⅰ化合物或其盐的口服用量取值范围约为每天0.5-1000mg,以大约每天0.5-100mg为佳,其中又以一次或多次服用大约0.5-10mg为佳。

此外,由于其中R2不为氢的本发明式Ⅰ化合物具有不对称中心,因而所获得的这类化合物一般是以外消旋混合物的形式存在。可以理解,当R6和R7为还具有一个或多个不对称中心的杂环基时,则所得到的外消旋体、对映体和非对映体也属于本发明的一部分。可以采用已知方法将这类外消旋体拆为具有旋光活性的异构体。可以先使某些外消旋混合物以低共熔混合物的形式沉淀,然后再将其分离。不过,以化学拆分为佳。这样,借助于旋光拆解试剂便可使式Ⅰ化合物的外消旋混合物产生非对映体。通过选择性结晶或色谱法分离所产生的非对映体并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旋光异构体。因此,本发明包括式Ⅰ化合物的外消旋体及其旋光异构体(对映体)。

下列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所有温度均以摄氏温标表示。

实施例1

a)将31g(0.08mol)1,3-二氢-5-(2-氟苯基)-7-碘代-1,4-苯并二氮杂草-2(2H)-酮〔参见G.F.Field和L.H.Sternbach,瑞士专利561,706,1975年5月:和562,222,1975年4月〕、20g(0.09mol)五硫化二磷、20g碳酸氢钠和300ml二甘醇二甲醚所组成的混合物边搅拌加热至80-85℃,历时3小时。然后将该反应混合物倾至上并用水稀释。搅拌30分钟后,滤出固体黄色产物,用水、2-丙醇和少量乙醚洗涤。将其置于漏斗中抽吸 干燥,然后再进行真空干燥,得到26g(80%)1,3-二氢-5-(2-氟苯基)-7-碘代-1,4-苯并二氮杂草-2(2H)-硫酮,通过自四氢呋喃/乙醇中重结晶获得熔点为242-244℃的纯品。

b)将3ml肼加至由8g上述硫酮于40ml2-丙醇和100ml四氢呋喃所形成的悬浮液之中,于室温下搅拌15分钟后,采用四氢呋喃作为洗脱剂于20g硅胶上过滤该反应混合物,蒸发滤液,残余物自乙醚中结晶产生6.7g(83%)熔点为179-181℃的5-(2-氟苯基)-2-肼基-7-碘代-3H-1,4-苯并二氮杂草。

c)将4g上述肼基化合物、20ml原乙酸三乙酯、30ml甲苯和4g硅胶所组合的混合物在搅拌条件下回流加热3小时。滤出硅胶并用乙醇洗涤,蒸发滤液,残余物自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结晶得到熔点为235-238℃的3.9g(92%)6-2-氟苯基)-8-碘代-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

d)将1.68g(4mmol)6-(2-氟苯基)-8-碘代-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0.88g(4.8mmol)N-炔丙基邻苯二甲酰亚胺、2ml三乙胺、0.36g三苯磷,0.08g磺化亚铜和40ml二甲基甲酰胺所组成的混合物搅拌并通过缓慢地通入氩气流进行脱气15分钟。此时,加入0.12g醋酸钯,于室温及氩气氛下将该混合物搅拌16小时。将该反应混合物分配于200ml二氯甲烷和100ml碳酸氢钠饱和水溶液之间,分离有机相,用硫 酸钠干燥并于减压下蒸发,最后用二甲苯进行共沸蒸馏。采用5%(v/v)乙醇的二氯甲烷溶液于120g硅胶(Marck    70-230目)上对该粗品进行色谱法分离。合并产物的提纯馏分并进行蒸发,残余物自乙酸乙酯中结晶得到1.6g(84%)熔点为253-255℃的2-〔3-〔6-(2-氟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甲炔基〕-1H-异吲哚-1,3(2H)-二酮。

实施例2

a)将15ml(21g-氯化碘加至由23g(0.1mol)(2-氨基苯基)(2-氯苯基)甲酮〔参见E.Recder和L.H.Sternbach,美国专利3371085,1968年2月〕与500ml被冷却至-60℃的二氯甲烷所组成的溶液之中。搅拌冷却5小时后,撤除冷却浴并使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达到0℃。加入300ml亚硫酸氢钠水溶液后,将该两相体系搅拌10分钟,分离有机相,用硫酸钠干燥并蒸发。残余物自乙醚/己烷中结晶得到20g(56%)熔点为120-122℃的(2-氨基-5-碘代苯基)(2-氯苯基)甲酮。

b)将15ml溴乙酰溴加至由52g(0.145mol)(2-氨基-5-碘代苯基)(2-氯苯基)甲酮与300ml被冷却至0℃的二氯甲烷所组成的溶液之中,然后边搅拌边缓慢地加入150ml(10%)碳酸钠水溶液并在冷却条件下将该两相体系搅拌30分钟。分离有机相,用水洗涤,并于硫酸钠上干燥。过滤并蒸发该溶液。残余物自二氯甲烷/乙醚中结晶产生61g(90%)2 -溴-N-〔2-(2-氯苯甲酰基)-4-碘代苯基〕乙酰胺,其中熔点为150-152℃。将50g该物质于1升二氯甲烷中所形成的溶液加至用于冰冷却的800ml液体氨水之中。回流16小时之后,停止冷却并使氨水蒸发。剩下的溶液经水洗,硫酸钠干燥和减压蒸发后,将残余物溶于1升乙醇,待添加15ml乙酸后,将该溶液回流加热30分钟。于自四氢呋喃/乙醇中重结晶后,收集由冷却后的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的结晶得到38g(89%)熔点为260-262℃的5-(2-氯苯基)-1,3-二氢-7-碘代-2H-1,4-苯并二氮杂草-2-酮。

c)将由15.7g(0.04mol)5-(2-氯苯基)-7-碘代-1,3-二氢-2H-1,4-苯并二氮杂草-2-酮-与350ml四氢呋喃所组成的溶液冷却至-30℃。加入4.9g(0.044mol)叔丁醇,于-10-5℃和氮气氛中将其连续搅拌30分钟。然后添加6.6ml氯磷酸二乙酯并在此温度下继续搅拌30分钟。随后添加3.4g乙酰肼,在无冷却的条件下连续搅拌1小时,加入150ml正丁醇。在45分钟内蒸除反应混合物中的四氢呋喃。将残余物分配于水和甲苯之间,有机相经水洗、硫酸钠干燥后,通过蒸发而使其体积缩小。收集沉析出的结晶得到14g粗品,采用5%(v/v)乙醇的二氯甲烷溶液作为洗脱剂于250g硅胶上进行该粗品的色谱提纯。合并提纯馏分并进行蒸发。自四氢呋喃/乙醇中结晶得到8.5g(49%)熔点为290-292℃的6-(2-氯苯基)-8-碘代-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

d)使6-(2-氯苯基)-8-碘代-1-甲基-4H- 〔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与实施例1d所述的N-炔丙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反应产生所需要的2-〔3-〔6-(2-氯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1H-异吲哚-1,3(2H)-二酮半水合物,经过色谱法提纯及自甲醇/乙酸乙酯结晶后产生熔点为248-250℃的米色晶体,其熔点为248-250℃。

实施例3

a)将由1g5-(2-氟苯基)-7-碘代-2-肼基-7-碘代-3H-1,4-苯并二氮杂草(见实施例1b)、5ml原丙酸三乙酯和10ml二甲苯所组成的混合物回流加热1小时。蒸除部分溶剂并用己烷稀释残余物。收集沉析出的结晶并用甲醇/乙酸乙酯对其进行重结晶处理,得到熔点为209-211℃的1-乙基-6-(2-氟苯基)-8-碘代-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1,05g(97%)。

b)搅拌由435mg(1mmol)1-乙基-6-(2-氟苯基)-8-碘代-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220mgN-炔丙基邻苯二甲酰亚胺、80mg三苯磷,20mg碘化亚铜、0.5ml三乙胺和10ml二甲基甲酰胺所组成的混合物并用氩气流脱气10分钟。然后添加30mg醋酸钯并于氩气氛中连续搅拌48小时。将该反应混合物分配于二氯甲烷和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之间。干燥有机相并进行减压蒸发,最后用二甲苯进行共沸蒸馏。采用5%(v/v)乙醇的二氯甲烷溶液于30g硅胶(Merck    70-230目)上对残余物进行 色谱分离。合并提纯馏分,自乙酸乙酯中结晶得到0.41g熔点为216-219℃的2-〔3-〔1-乙基-6-(2-氟苯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1H-异吲哚-1,3(2H)-二酮半水合物。

实施例4

按照实施例36所述方式使6-(2-氯苯基)-8-碘代-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氨杂草与1-(2-丙炔基)-1H-吲哚-2,3-二酮〔参见Lindquist,P.Lagerstrom和R.Dahlbom,Acta    Pham.Suecica    9,99(1972)〕反应,采用5%(v/v)乙醇的二氯甲烷溶液于40倍数量的硅胶上对该粗品进行色谱法提纯。自乙酸乙酯中结晶得到熔点为210-212℃的黄色结晶状1-〔3-〔6-(2-氯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1H-吲哚-2,3-二酮。根据微量分析及质子核磁共振谱的结果可知,这些晶体中含有0.25摩尔乙酸乙酯。

实施例5

按照实施例3b所述方法使6-(2-氯苯基-8-碘代-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与2-(2-丙炔基)-1H-苯并〔de〕异喹啉-1,3(2H)-二酮反应,采用4%(v/v)乙醇的二氯甲烷溶液作为洗脱液于40倍数量的硅胶上对该粗品进行色谱法分离,自二氯甲烷 /乙醚中结晶和四氢呋喃/乙醇中重结晶得到熔点为213-215℃的无色结晶状2-〔4-〔6-(2-氯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1H-苯并〔de〕异喹啉-1,3(2H)-二酮,根据质子核磁共振谱和分析结果可知,其中含水量为0.66摩尔。

炔属反应组分的制备如下所示:

将6.2g(0.055mol)叔丁醇钾加至由9.9g(0.05mol)萘二甲酰亚胺与50ml被冷却至-20℃的二甲基甲酰胺所组成的溶液中。于冷却搅拌1小时后,添加由5ml(0.055mol)炔丙基溴与20ml二甲基甲酰胺所组成的溶液,使该混合物的温度升至室温。然后将其加热至45℃,历时45分钟。冷却后,加入15ml冰醋酸并通过添加水使产物沉淀。收集这些固体并自乙酸乙酯中重结晶,得到熔点为235-237℃的无色结晶状2-(2-丙炔基)-1H-苯并〔de〕异喹啉-1,3(2H)-二酮10g(84%)。

实施例6

按照实施例3b所述的方法使6-(2-氯苯基)-8-碘代-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与1-(2-丙炔基)-1H-苯并咪唑〔参见I.I.Popov,P.V.Tkachenko和A.M.Simonov,Knim.Geterots.Soedin.551,(1973)〕反应,采用5%(v/v)乙醇的二氯甲烷溶液于40倍数量的硅胶上对反应产物进行色谱法分离。自乙醇中结晶得到的熔点为165-168℃ 的无色结晶状8-〔3-(1H-苯并咪唑-1-基)-1-丙炔基〕-6-(2-氯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半水合物,分析数据及光谱数据表明产物为半水合物。

实施例7

使6-(2-氯苯基)-8-碘代-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与3-(2-丙炔基)-2,3-二氢-1,3-苯并噁唑-2-酮〔参见A.Lindquist等人,Acta.Pharm.Suecica    9,99(1972)〕反应,采用3%(v/v)乙醇的二氯甲烷溶液于40倍数量的硅胶上对该反应产物进行色谱法提纯,自乙醇中结晶得到熔点为158-160℃的无色结晶状3-〔3-〔6-(2-氯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2,3-二氢-1,3-苯并噁唑-2-酮水合物。

实施例8

按照实施例3b所述方法使6-(2-氯苯基)-8-碘代-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与1,3-二氢-1-(2-丙炔基)-2H-吲哚-2-酮〔参见A.Linquist等人,Acta    Pharm.Suecica    9,99(1972)〕反应,采用5%(v/v)乙醇的二氯甲烷溶液于40倍数量的硅胶上对反应产物进行色谱法提纯,自乙醇中结晶得到熔点为141-143℃,含有0.33mol乙醇和0.66mol水的1-〔3-〔6-(2-氯苯基)-1-甲基- 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1,3-二氢-2H-吲哚-2-酮。

实施例9

通入缓慢流动的氩气流使由0.84g(2mmol)6-(2-氟苯基)-8-碘代-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0.5g(2,4mmol)1-(2-丙炔基)苯并〔cd〕吲哚-2(1H)-酮90mg三苯磷,20mg碘化亚铜、1ml三乙胺和20ml二甲基甲酰胺所组成的混合物脱气15分钟。然后加入30mg醋酸钯,于氩气氛及室温下搅拌混合物5小时。将该反应混合物分配于二氯甲烷和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之间。干燥有机相并使其蒸发,采用5%(v/v)乙醇的二氯甲烷溶液作为洗脱液于40g硅胶上对残余物进行色谱分离,使提纯馏分自甲醇/乙酸乙酯中结晶得到熔点为224-226℃的浅黄色结晶状1-〔3-〔6-(2-氟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苯并〔cd〕吲哚-2(1H)-酮。

按照下述方法制备炔属原料:

将6.17g(0.055mol)叔丁醇钾加至由8.46g(5mmol)苯并〔cd〕吲哚-2(1H)-酮与100ml二甲基甲酰胺所组成的溶液之中,于室温下搅拌10分钟后,添加4.9ml(0.055mol)炔丙基溴并将该混合物于室温下搅拌1小时。用乙酸酸化该反应混合物,并将其分配于二氯甲烷和饱和 碳酸氢钠水溶液之间。干燥有机相并使其蒸发,残余物自四氢呋喃/乙醇中结晶得到8g(77%)熔点为183-186℃的1-(2-丙炔基)苯并〔cd〕吲哚-2(1H)-酮,为了对其进行分析,使该化合物自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中经过两次重结晶,其熔点为185-187℃。

实施例10

按照实施例9所述的方法,使0.84g(6-(2-氟苯基)-8-碘代-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与0.53g(2.6mmol)4-(2-丙炔基)-2H-1,4-苯并噻嗪-3(4H)-酮〔参见R.N.Prasad和K.Tietje,Can.J.Chem.44,1247(1966)〕反应,经过采用5%乙醇的二氯甲烷溶液于硅胶上对反应产物进行色谱提纯和自乙酸乙酯结晶后得到0.5g(51%)熔点为203-206℃的黄色结晶状4-〔3-〔6-(2-氟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2H-1,4-苯并噻嗪-3(4H)-酮。根据质子核磁共振谱和分析结果可知,这些晶体中含有0.166摩尔乙酸乙酯。

实施例11

通过按照实施例所述的方法使0.84g6-(2-氟苯基)-8-碘代-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与4-(2-丙炔基)-2H-1,4-苯并嗪-3(4H)-酮〔参见A.Linquist等人,Acta    Pharm.Suecica    9,99(1972)〕发生偶合反应便可 制得4-〔3-〔6-(2-氟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2H-1,4-苯并噁嗪-3(4H)-酮。通过色谱法分离提纯反应产物,经过自乙酸乙酯结晶得到的熔点为238-240℃的浅黄色晶体0.55g(56%),根据光谱及分析数据可知,这些晶体中含有0.166mol乙酸乙酯。

实施例12

按照实施例9所述的方法,使0.84g(2mmol)6-(2-氟苯基)-8-碘代-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与0.48g(2.6mmol)3-(2-丙炔基)-4(3H)-喹唑啉酮〔参见J.Maillard等人,Chimie    There.3,202(1967)〕反应得到0.6g(59%)米色产物,该反应产物自乙酸乙酯中结晶。这种结晶状3-〔3-〔6-(2-氟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4(3H)-喹唑啉酮的熔点为199-201℃,其中含有1摩尔水和0.166摩尔乙酸乙酯。

实施例13

通过按照实施例9所述的方法使6-(2-氟苯基)-8-碘代-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与2-甲基-3-(2-丙炔基)-4(3H)-喹唑啉酮〔参见B.Danielsson,L.Kronberg和B.Akerman,Acta    Pharm.Suecica,6,379(1969)〕发生偶合反应使可制得3-〔3-〔6-(2-氟苯基)-1-甲基 -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2-甲基-4(3H)-喹唑啉酮。其分离产率为57%,由乙酸乙酯中结晶,熔点为241-244℃(分解)。晶体中含有0.66摩尔水。

实施例14

使6-(2-氟苯基)-8-碘代-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与2,3-二氢-2-(2-丙炔基)-1H-异吲哚-1-酮〔参见J.I.Neumeyer,U.V.Mayer,J.A.Richman,F.J.Rosenberg和D.G.Teiger,J.Med.Chem.10,615(1967)〕反应,经过按照实施例9所述方法进行色谱法提纯并自乙酸乙酯中结晶后,得到熔点为165-168℃的无色晶状2-〔3-〔6-(2-氟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2,3-二氢-1H-异吲哚-1-酮,根据光谱及分析数据可知,这些晶体含有0.5摩尔水和痕量乙酸乙酯。

实施例15

按照实施例1d所述方法,通过使6-(2-氟苯基)-8-碘代-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与外消旋2,3-二氢-3-甲氧基-2-(2-丙炔基)-1H-异吲哚-1-酮反应便可制得外消旋-2,3-二氢-2-〔3-〔6-(2-氟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3-甲氧基-1H-异吲哚-1-酮,该产物不以

晶体形式存在并且具备光谱特征。为了进行试验,可通过添加己烷使该化合物自四氢呋喃中沉淀出来。减压干燥所得到的无定形粉末。Nmr(CDCl3):2.64(s,3,CH3),2.96(s,3,OMe),4.1(d,1)和5.54(d,1)(AB系统J=7Hz,CH2),4.2(d,1)和4.88(d,1)(AB系统,J=9Hz,丙炔基中的CH2),6.07(s,1,C3-H),6.9-8.0(m,11,芳烃上的H)ppm。

炔属反应组分如下所制备:

使由2g2,3-二氢-3-羟基-2-(2-丙炔基)-1H-异吲哚-1-酮与20ml亚硫酰氯所组成的溶液于室温下静置过夜。于减压下使试剂与甲苯共沸蒸馏。将残余物液于20ml甲醇并用5ml三乙胺处理该溶液。于蒸汽浴中加热5分钟后,使该混合物蒸发后,将残余物分配于二氯甲烷和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之间,分离有机相,对其进行干燥蒸发,使残余物自乙醚/己烷中结晶,得到0.8g熔点为85-87℃的无色结晶状外消旋2,3-二氢-3-甲氧基-2-(2-丙炔基)-1H-异吲哚-1-酮。

原料的制备如下所述:

将由10gN-炔丙基邻苯二甲酰亚胺、2g氢化钠和100ml乙醇所组成的混合物边搅拌边置于蒸汽浴中加热15分钟。将所得到的溶液减压浓缩至其原有体积的三分之一,通过添加冰和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使产物结晶,过滤收集沉淀出的晶态外消旋2,3-二氢-3-羟基-2-(2-丙炔基)-1H-异吲哚-1-酮,然后用水洗涤,抽吸干燥。经过真空干燥后,其熔点为157-159℃。

实施例16

按照实施例9所述的方法,通过使6-(2-氟苯基)-8-碘代-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与2-(2-丙炔基)-1,2,4-三唑并〔4,3-a〕吡啶-3(2H)-酮发生偶合反应便可制得2-〔3-〔6-(2-氟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1,2,4-三唑并〔4,3-a〕吡啶-3(2H)-酮。该产物经过以常见方法进行色谱提纯后,自乙酸乙酯/乙醇中结晶,由乙醇中重结晶后得到熔点为170-173℃、含水0.66摩尔的浅黄色晶体。

所需要的炔如下述方法制备:

将3g(2.6mmol)叔丁醇钾加至由3.25g(2.4mmol)1,2,4-三唑并〔4,3-a〕吡啶-3(2H)-酮与75ml二甲基甲酰胺所组成的溶液之中。于氮气氛中搅拌15分钟后,加入2.35ml(2.6mmol)炔丙基溴并于室温下连续搅拌1小时。减压蒸除溶剂,最后与二甲苯进行共沸蒸馏。用二氯甲烷萃取残余物并使该溶液蒸发。用硅胶(5%乙醇的二氯甲烷溶液)对残余物进行色谱提纯,并使提纯馏分自甲醇中结晶,得到熔点为126-128℃的无峋ё?-(2-丙炔基)-1,2,4-三唑并〔4,3-a〕吡啶-3(2H)-酮1.7g。

实施例17

按照实施例9所述的方法,通过使6-(2-氟苯基)-8-碘代-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 4〕苯并二氮杂草与1-(2-丙炔基)-1H-唑〔参见P.V.Tkachenko,I.I.Popov,A.M.Simonov和Yu    V.Medvedov,Knim.Geterotsikl.Soedin.11,1542,(1975)〕反应便可制得6-(2-氟苯基)-1-甲基-8-〔3-(1H-唑-1-基)-1-丙炔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经色谱分离得到的该产物自乙酸乙酯中结晶后,得到熔点为148-151℃的黄色晶体。

实施例18

按照实施例9所述的方法,使6-(2-氟苯基)-8-碘代-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与1,3-二氢-1-(2-丙炔基)-2H-2-酮〔参见A.Linquist等人,Acta    Pharm.Suecica,9,99(1972)〕发生偶合反应,该反应产物自乙酸乙酯中结晶后,得到熔点为233-235℃的无色晶状1-〔3-〔6-(2-氟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1,3-二氢-2H-吲哚-2-酮水合物。

实施例19

按照实施例9的步骤,通过使6-(2-氟苯基)-8-碘代-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与2-(2-丙炔基)-1,2-苯并异噻唑-3(2H)-酮1,2-二氧化物〔参见R.Granger和J.Giro    Giroux,法国专利1,273,867,1962年2月;C. A.57,7285i(1963)〕反应便可制得2-〔3-〔6-(2-氟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1,2-苯并异噻唑-3(2H)-酮1,1-二氧化物半水合物。分离产物并对其进行色谱提纯,使其自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中结晶,得到熔点为238-240℃的无色晶体。

实施例20

按照实施例9所述条件使6-(2-氟苯基)-8-碘代-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与2-(2-丙炔基)-四氢-1H-吡咯并〔1,2-c〕咪唑-1,3(2H)-二酮发生偶合反应,经过色谱法提纯和自乙醇中结晶后,得到熔点为158-161℃的米色结晶状2-〔3-〔6-(2-氟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四氢-1H-吡咯并〔1,2-c〕咪唑-1,3(2H)-二酮半水合物。

炔属反应物的制备如下所述:

将1.23g(11mmol)叔丁醇钾加至由1.4g(10mmol)四氢-1H-吡咯并〔1,2-c〕咪唑-1,3(2H)-二酮(L-脯氨酸-乙丙酰脲)〔参见T.Suzuki,K.Igarashi,K.Hase和K.Tuzimccra,Agr,Biol.Chem.,37,411(1973)〕与20ml二甲基甲酰胺组成的溶液之中。于室温下搅拌10分钟后,添加1ml(11mmol)炔丙基溴并在氮气下连续搅拌2小时。用乙酸酸化反应混合物并使其 于减压下蒸发。残余物与二氯甲烷形成淤浆后将其过滤,使滤液蒸发,采用5%(v/v)乙醇/二氯甲烷于45g硅胶上对该残余物进行色谱法提纯。合并提纯馏分,经蒸发得到无色粘油状2-(2-丙炔基)-四氢-1H-吡咯并〔1,2-c〕咪唑-1,3(2H)-二酮。

NMR(CDCl3):1.72(m,1,C6-H),1.9-2.4(m,3,C6-H,C7-H),2.22(t,1,J=1.5Hz,炔属H),3.24(m,1,C5-H),3.70(m,1,C5-H),4.11(dd,1,J=4Hz和3.5Hz,C7-H),4.23(d,2,J=1.5Hz,CH2)ppm。

实施例21

通过使6-(2-氟苯基)-8-碘代-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与N-炔丙基-四氢邻苯二甲酰亚胺〔参见W.E.Hahn和A.Sokolowska,Soc.Sci.Lodz.Acta    Chim.18,187(1974)〕按照实施例1所述步骤进行反应便可制得2-〔3-〔6-(2-氟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3a,4,7,7a-四氢-1H-异吲哚-1,3(2H)-二酮。该产物经过色谱法分离及自乙醇中结晶后得到熔点为259-261℃的无色晶体,根据分析数据可知,这些晶体中含有0.33摩尔的水。

实施例22

按照实施例9所述方法使6-(2-氟苯基)-8-碘代-1- 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与3,4-二氢-4-甲基-1-(2-丙炔基)-1H-1,4-苯并二氮杂草-2,5-二酮发生偶合反应,经过色谱法提纯和自乙酸乙酯中结晶后,得到熔点为179-182℃的无色晶状1-〔3-〔6-(2-氟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3,4-二氢-4-甲基-1H-1,4-苯并二氮杂草-2,5-二酮。依据分析数据和NMR数据可知,该晶体中含有0.16mol乙酸乙酯和0.66mol水。

可按下述方法制备所需要的乙炔:

将2.6g(22mmol)炔丙基溴加至由3.8g(20mmol)3,4-二氢-4-甲基-1H-1,4-苯并二氮杂-2,5(2H)-二酮〔参见M.Uskokovic和W.Wenner美国专利3261828,1966年7月〕、3.4g氧化钡和100ml二甲基甲酰胺所组成的混合物之中。于室温下搅拌2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分配于水和二氯甲烷之间。分离出有机相,经过水洗、干燥和蒸发。将残余物溶于乙酸乙酯,通过添加己烷使该产物结晶产生熔点为148-150℃的无色晶状3,4-二氢-4-甲基-1-(2-丙炔基-1H-1,4-苯并二氮杂草-2,5(2H)-二酮。

实施例23

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使6-(2-氯苯基)-8-碘代-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与1-(3-吡啶氧基)-2-丙炔〔参见J.Bruhn, J.Zsindely,H.Schmicl和G.Frater,Helv.Chim.Acta    61,2542(1978)〕发生偶合反应,经过色谱法分离并自乙醇/乙醚中结晶得到熔点为128-130℃的无色晶状6-(2-氯苯基)-1-甲基-8-〔3-(3-吡啶氧基)-1-丙炔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依据分析数据可知这些晶体中含有0.66摩尔水。

实施例24

通过使6-(2-氯苯基)-8-碘代-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与1-苯氧基-1-丙炔按照实施例1所述方法发生偶合反应便可制得6-(2-氯苯基)-1-甲基-8-(3-苯氧基-1-丙炔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经过色谱法分离并自乙酸乙酯中结晶得到熔点为160~162℃的无色晶体。

实施例25

a)用64.4g一氯化碘和16.2g醋酸钠处理由54.8g5-(2-氯苯基)-1,3-二氢-2H-噻吩并〔2,3-e〕〔1,4〕二氮杂草-2-酮〔NL专利7205730,1972年12月,Hoffmann-La    Roche    &    Co.,AG    Basle〕、350ml乙酸和350ml甲醇所组成的溶液。于室温下搅拌该混合物15分钟。然后添加由65g亚硫酸氢钠与350ml水所组成的溶液并连续搅拌10分钟。通过添加500ml浓氨水和1Kg冰中和该混合物。滤出沉淀的产物并用水和乙醇洗涤。经 过自四氢呋喃/乙醇中重结晶得到熔点为229-231℃的米色晶体5-(2-氯苯基)-1,3-二氢-7-碘代-2H-噻吩并〔2,3-e〕〔1,4〕二氮杂草-2-酮。

b)将由70g5-(2-氯苯基)-1,3-二氢-7-碘代-2H-噻吩并〔2,3-e〕〔1,4〕二氮杂草-2-酮、43.3g五硫化二磷、45g碳酸氢钠和700ml二甘醇二甲醚所组成的混合物搅拌加热至70-80℃,历时2小时。待冷却至室温后,添加碎冰/水混合物并连续搅拌15分钟。过滤收集沉淀的5-(2-氯苯基)-1,3-二氢-7-碘代-2H-噻吩并〔2,3-e〕〔1,4〕二氮杂草-2-硫酮,然后进行水洗并抽吸干燥。

c)于室温下,将由64.4g5-(2-氯苯基)-1,3-二氢-7-碘代-2H-噻吩并〔2,3-e〕〔1,4〕二氮杂-2-硫酮、650ml四氢呋喃和65ml肼所组成的混合物搅拌30分钟。减压蒸发溶剂,将残余物与275ml二氯甲烷和275ml水搅拌15分钟。滤出沉淀的结晶并用水和乙醚洗涤。将5-(2-氯苯基)-2-肼基-7-碘代-2H-噻吩并〔2,3-e〕〔1,4〕二氮杂草粗品与375ml乙酸乙酯、170ml原乙酸三乙酯和少量对甲苯磺酸晶体合并,将该混合物置于蒸汽浴中加热30分钟。冷却后收集该过程中结晶发出的产物。自二氯甲烷/乙醇中重结晶后得到熔点为254-256℃的无色结晶状4-(2-氯苯基)-2-碘代-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

d)采用缓慢流动的氩气流对由0.88g(2mmol)4- (2-氯苯基)-2-碘代-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565mg(2.4mmol)2-(2-丙炔基)-1H-苯并〔de〕异喹啉-1,3(2H)-二酮、1ml三乙胺、20mg碘化亚酮、90mg三苯磷和20ml二甲基甲酰胺所组成的混合物进行脱气处理15分钟。然后添加30mg醋酸钯并在氩气存在及室温条件下将该混合物搅拌20小时。薄层色谱数据表明5小时后反应部分完成,反应混合物被分配于二氯甲烷与碳酸氢钠饱和水溶液之间。分离有机层,用硫酸钠干燥并于减压下蒸发,最后与二甲苯共沸蒸馏以便脱除残余的二甲基甲酰胺。采用5%(v/v)乙醇/二氯甲烷作为洗脱液于40g硅胶上对残余物进行色谱法分离。合并提纯馏分并进行蒸发。自甲醇/乙酸乙酯中结晶得到0.58g(53%)熔点为188-192℃的2-〔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1H-苯并〔de〕异喹啉-1,3-(2H)-二酮。还可以观察到一种熔点为252-254℃并且不同于上述晶体的变体。

实施例26

按实施例25d所述的方法,通过将4-(2-氯苯基)-2-碘代-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与1-(2-丙炔基)-1H-2,3-二酮〔参见A.Lindquist    et    al.,Acta    Pharm.Suecica    9,99(1972)〕偶联,制备1-〔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 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2-基〕-2-丙炔基〕-1H-    -2,3-二酮。经色谱分离和从甲醇/乙酸乙酯中结晶,得到橙色晶体,其m.p.185-190℃,于130-140℃起泡。分析数据与光谱数据证明,该晶体含有    摩尔量的乙酸乙酯。

实施例27

按实施例25d所述的方法,使4-(2-氯苯基)-2-碘代-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与1-(2-丙炔基)-苯并〔cd〕吲哚-2(1H)-酮反应,将产物经色谱提纯并缓慢地从乙酸乙酯中结晶,得到黄色晶体,其m.p.202-205℃。分析数据表明,该晶体中含有0.75摩尔水。用氯化氢的乙醇溶液处理该产物,加入乙酸乙酯,得到1-〔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苯并〔cd〕吲哚-2(1H)-酮的晶状盐酸盐,其m.p.219-222℃。

实施例28

按实施例25d所述的方法,通过使4-(2-氯苯基)-2-碘代-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与1,3-二氢-1-(2-丙炔基)-2H-吲哚-2-酮〔参见A.Lindquist    et    al.,Acta    Pharm.Suecica,9,99(1972)〕反应,制备1-〔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 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1,3-二氢-2H-吲哚-2-酮。经色谱分离出产物,从乙酸乙酯中结晶后得到淡黄色晶体,其m.p.203-206℃。NMR谱数据和分析数据表明,该晶体含有0.66摩尔水和痕量乙酸乙酯。

实施例29

使4-(2-氯苯基)-2-碘代-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与1-(2-丙炔基)-1H-苯并咪唑〔参见I.I.Popov    et    al.,Khim.Geterosikl.Soedin.,551,(1973)〕偶联,产物经色谱分离并从乙醇/己烷中结晶,得到米色晶体,其m.p.215-217℃。分析数据表明,晶体2-〔3-(1H-苯并咪唑-1-基)-1-丙炔基〕-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含有0.66摩尔。

实施例30

按实施例25d的方法,通过使4-(2-氯苯基)-2-碘代-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1,4〕二氮杂草与2-(2-丙炔基)-1,2,4-三唑并〔4,3-a〕吡啶-3(2H)-酮偶联,制备2-〔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1,2,4-三唑并〔4,3-a〕吡啶-3(2H)- 酮。用色谱法(以7.5%(v/v)乙醇/二氯甲烷作洗脱液)将其分离出来。从乙醇中结晶后得到0.55g(55%)黄色晶体,其m.p.220-223℃。分析数据和NMR谱数据表明,该晶体中含有0.25摩尔乙醇。

实施例31

按实施例25d的方法,通过使4-(2-氯苯基)-2-碘代-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与2-(2-丙炔基)-1,2-苯并异噻唑-3(2H)-酮的1,1-二氧化物〔参见R.Granger和J.Giroux的法国专利1,273,867,1962年2月)反应,制备2-〔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1,2-苯并异噻唑-3(2H)-酮的1,1-二氧化物。用色谱法分离出产物,从乙酸乙酯中结晶,得到无色晶体,其m.p.232-234℃。

实施例32

按实施例25d的方法,将4-(2-氯苯基)-2-碘代-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与1-(3-吡啶基氧代)-2-丙炔〔参见J.Bruhn    J.Zsindely,H.Schmid    and    G.Frater,Helv.Chim.Acta    61,2542(1978)偶联,产物经常规色谱分离后,得到含有不结晶的4-(2-氯苯基)-9-甲基-2-〔3-(3-哌啶基氧代)-1-丙炔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 〔4,3-a〕〔1,4〕二氮杂草的树脂状物质,因此,产物的光谱特征为:

NMR(CDCl3):2.72(s,3,Me)4.95(s,4,CH2;C6-H),6.8(s,1,C3-H),7.2-7.6(m恒6,芳环-H),8.26(m,1,)和8.36(宽峰,s,1)吡啶C2和C6-H)ppm。

实施例33

按实施例25d所述的方法,使4-(2-氯苯基)-2-碘代-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与1-(2-丙炔基)-1H-〔参见P.V.Tkachenko    et    al.,Khim.Gertersikl.Soedin.,1542(1975)〕反应,制备4-(2-氯苯基)-9-甲基-2-〔3-(1H-吲唑-1-基)-1-丙炔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用色谱法分离并提纯该产物,从乙酸乙酯/乙醚中结晶,得到米色晶体,其m.p.170-173℃。

实施例34

按实施例9所述的方法,将6-(2-氟苯基)-8-碘代-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与1-(2-丙炔基)-1H-吲哚〔参见A.J.Hubert    and    H.Reimlinger,J.Chem    Soc.C.606(1968)〕偶联,产物经色谱分离并从乙酸乙酯/乙醚中结晶后得到米色的6-(2-氟苯基)-8-〔3-(1H- -1-基)-1-丙炔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其m.p.167-169℃。

实施例35

将6-(2-氟苯基)-8-碘代-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与3,7-二氢-3,7-二甲基-1-(2-丙炔基)-1H-嘌呤-2,6-二酮〔参见J.W.Daly,W.L.Padgett    and    M.T.Shamim,J.Med.Chem.29,1305,(1986(1986)〕反应,产物经色谱分离并从二氯甲烷/乙醇中结晶,得到米色的1-〔3-〔6-(2-氟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3,7-二氢-3,7-二甲基-1H-2,6-二酮晶体,其m.p.290-292℃。分析数据表明,该晶体中含有0.75摩尔水。

实施例36

按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通过将6-(2-氟苯基)-8-碘代-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与2-(3-丁炔-1-基)-1H-异吲哚-1,3(2H)-二酮〔参见K.J.Hoffmann,P.Stenberg    C.Ljunggren,U.Svensson,J.L.G.Nilsson,O.Erikson,A.Hartkoorn    and    R.Lunden,J.Med.Chem    18,278(1975)〕偶联,制备2-〔4-〔6-(2-氟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 〔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3-丁炔基〕-1H-异吲哚-1,3(2H)-二酮。产物经色谱分离并从乙醇中结晶,得到无色晶体,其m.p.128-130℃(起泡)。分析和光谱数据表明,该晶体中含有摩尔量的乙醇。

实施例37

按实施例25d所述的方法,通过使4-(2-氯苯基)-2-碘代-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与4-(2-丙炔基)-2H-1,4-苯并噁嗪-3(4H)-酮〔参见A.Lindquist    et    al.,Acta    Pharm.Suecica,9,99(1972)〕反应,制备4-〔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2H-1,4-苯并噁嗪-3(4H)-酮。产物经色谱分离并从乙酸乙酯中结晶后,得到淡黄色晶体,其m.p.190-192℃。用氯化氢的乙醇溶液处理后得到盐酸盐晶体,其m.p.215-218℃。

实施例38

按实施例25d所述的方法,通过使4-(2-氯苯基)-2-碘代-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与3,7-二氢-3,7-二甲基-1-(2-丙炔基)-1H-嘌呤-2,6-二酮〔参见J.W.Daly,W.L.Padgett    and    M.T.Shamim,J.Med.Chem.29,1305(1986)〕偶联,制备1-〔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 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3,7-二氢-3,7-二甲基-1H-嘌呤-2,6-二酮。产物经色谱分离并从乙酸乙酯中结晶,得到黄色晶体,其m.p.277-280℃。

实施例39

使4-(2-氯苯基)-2-碘代-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与3,7-二氢-1,3-二甲基-7-(2-丙炔基)-1H-嘌呤-2,6-二酮〔参见J.W.Daly,W.L.Padgett    and    M.T.Shamim,J.Med.Chem    291305(1986)〕反应,产物经色谱分离并从乙酸乙酯/乙醇中结晶,得到黄色的7-〔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3,7-二氢-1,3-二甲基-1H-嘌呤-2,6-二酮,其m.p.229-232℃。分析和光谱数据表明,该晶体含0.125摩尔乙酸乙酯。

实施例40

按实施例25d所述的方法,将4-(2-氯苯基)-2-碘代-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与2-(3-丁炔-1-基)-1H-苯并〔de〕异喹啉-1,3(2H)-二酮偶联。产物经色谱提纯并从乙酸乙酯中结晶,得到浅黄色2-〔4-〔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 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3-丁炔基〕-1H-苯并〔de〕异喹啉-1,3(2H)-二酮,其m.p.175-179℃。此外,还观察到高熔点(227-229℃)变形晶体。

按下述步骤制备炔属反应组分:

将由6g(0.03mol)1H-苯并〔de〕异喹啉-1,3(2H)-二酮、4g(0.0355mol)叔-丁氧钾、9g(0.04mol)4-甲苯磺酰氧基-1-丁炔〔参见G.Eglinton    and    M.C.Whiting,J.Chem.Soc.3650(1950)〕和150ml二甲基甲酰胺组成的混合物在蒸汽浴中加热并搅拌1.5小时。然后减压除去大量的溶剂,将余下的悬浮液过滤。用水稀释滤液,过滤收集析出的固体,溶于二氯甲烷。干燥该溶液,通过一硅胶柱,用二氯甲烷洗脱。合并含有纯净产物的馏分,蒸发。从二氯甲烷/乙醇中结晶后得到无色针剂状2-(3-丁炔-1-基)-1H-苯并〔de〕异喹啉-1,3(2H)-二酮,其m.p.191-193℃。

实施例41

a.搅拌由2.52g(6-(2-氟苯基)-8-碘代-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270mg三苯膦、60mg碘化亚铜、1.5ml三乙胺和60ml二甲酰胺组成的混合物,用缓ü碾财魍哑?0分钟。然后加入1.2ml三甲硅烷基乙炔,继续脱气2分钟。这时,加入90mg乙酸钯,将混合物于室温和氩气氛下搅拌4小时。将反应混合物分配于二氯甲烷和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用水洗涤有机 层,干燥并蒸发,最后与二甲苯共沸。将残余物在60g硅胶(Merck,70-230目)上色谱分离(以5%的乙醇/二氯甲烷为洗脱液)。合并纯净的馏分,以乙酸乙酯/己烷中结晶后得到2.05g(86%)无色的6-(2-氟苯基)-1-甲基-8-〔(三甲硅烷基)乙炔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晶体,其m.p.218-220℃。

b.向于50ml乙醇中的2.3g(6-(2-氟苯基)-1-甲基-8-〔(三甲硅烷基)乙炔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溶液中加入1ml    10N的氢氧化钠。在室温和氩气氛下,搅拌混合物1小时,然后将其分配于二氯甲烷和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中。分离出有机相,干燥并蒸发。将残余物在一硅胶柱上过滤(以5%乙醇/二氯甲烷作洗脱液)。蒸发滤液,将残余物从乙酸乙酯/己烷中结晶,得到无色的8-乙炔基-6-(2-氟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其m.p.258-260℃。

c.将由316mg(1mmol)8-乙炔基-6-(2-氟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200mg(1.25mmol)5-溴嘧啶、45mg三苯膦、10mg碘化亚铜、0.5ml三乙胺和10ml二甲酰胺组成的混合物搅拌,用缓慢通过的氩气流脱气10分钟。然后加入15mg乙酸钯,在氩气氛下继续搅拌24小时。将反应混合物分配于碳酸氢钠水溶液和二氯甲烷中。用水洗涤有机层,干燥并蒸发,最后与二甲苯共沸。将残余物在20g硅胶(Merck 70-230目)上色谱分离(以5%乙醇/二氯甲烷作洗脱液)。合并纯净的馏分,蒸发,将残余物在乙酸乙酯中结晶,得到米黄色6-(2-氟苯基)-1-甲基-8-(5-嘧啶基)乙炔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其m.p.143-146℃。

实施例42

a.按与实施例41a相似的方法,通过将6-(2-氯苯基)-8-碘代-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与三甲硅烷基乙炔偶联,制备6-(2-氯苯基)-1-甲基-8-〔(三甲硅烷基)乙炔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产物经色谱分离并从乙酸乙酯/己烷中结晶,得到无色晶体,其m.p.243-245℃。

b.按实施例41b所述的方法,通过在乙醇中用氢氧杂化钠处理6-(2-氯苯基)-1-甲基-8-〔(三甲硅烷基)-乙炔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制备6-(2-氯苯基)-8-乙炔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产物从乙醇中结晶,得到无色晶体,其m.p.304-306℃。

c.按实施例41c所述的方法,通过将6-2-氯苯基)-8-乙炔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与2-碘代噻吩偶联,制备6-(2-氯苯基)-1-甲基-8-(2-噻吩基乙炔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产物经色谱分 离和提纯,并从乙酸乙酯中结晶,得到晶体,其m.p.160-163℃。分析和光谱数据表明,该晶体含有0.25摩尔乙酸乙酯和摩尔量的水。

实施例43

a.按实施例41a所述的方法,使4-(2-氯苯基)-2-碘代-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与三甲硅烷基乙炔反应。产物经色谱分离并从乙酸乙酯/己烷中结晶,得到米黄色4-(2-氯苯基)-9-甲基-2-〔(三甲硅烷基)乙炔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晶体,其m.p.135-138℃。

b.在乙醇中用氢氧化钠处理4-(2-氯苯基)-9-甲基-2-〔(三甲硅烷基)乙炔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二氮杂草,产物经色谱提纯并从甲醇/乙酸乙酯中结晶,得到无色的4-(2-氯苯基)-2-乙炔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晶体,其m.p.232-233℃。

c.用缓慢通过的氩气流将由0.34g4-(2-氯苯基)-2-乙炔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45mg三苯、10mg碘化亚铜、1ml三乙胺、0.38gl-碘代萘和10ml二甲酰胺组成的混合物脱气10分钟。加入15mg乙酸钯后,将混合物于室温和氩气氛下搅拌2小时。将反应混合物倾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冰中。滤出沉淀,用水洗涤并溶于二氯甲烷中。干燥并蒸发溶 液,将残余物用15g硅胶色谱分离(用25%(v/v)己烷/四氢呋喃作洗脱液)。合并含有产物的纯净馏分,蒸发,残余物从乙酸乙酯/己烷中结晶,得到米色4-(2-氯苯基)-2-〔(1-萘基)乙炔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其m.p.197-199℃。

实施例44

按实施例25d所述的方法,使4-(2-氯苯基)-2-碘代-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与1-(2-丙炔基)-2-(1H)喹啉酮〔参见A.Lindquist    et    al.,Acta    Pharm.Suecica,9,99(1972)〕反应。用50g硅胶色谱分离产物(以5%(v/v)乙醇/二氯甲烷作洗脱液),再次用50g硅胶色谱进一步提纯产物(以四氢呋喃作洗脱液)。从乙酸乙酯/甲酸中结晶后得到米色1-{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2(1H)-喹啉酮晶体,其m.p.162-165℃。分析数据表明,该晶体中含有0.5摩尔水。

实施例45

搅拌由33g(0.075mol)4-(2-氯苯基)-2-碘代-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1g(0.113mol)3,4-二氢-1-(2-丙炔基)-2(1H)-喹啉酮〔参见 A.Linquist    et    al.,Acta    Pharm.Suecica,9,99(1972)〕、0.75g三苯、0.2g碘化亚铜、60ml三乙胺和600ml二甲酰胺组成的混合物,用氩气流脱气30分钟。此时,加入0.225g乙酸钯,在室温和氩气流下搅拌混合物3天。将混合物倾入2.5l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和冰中。搅拌15分钟后,滤出沉淀物,用水洗涤并抽吸干燥。将该物质溶于二氯甲烷,用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得到的溶液,用硫酸钠干燥。减压除去溶剂,在乙酸乙酯中温热使残余物溶解。放入晶种并冷却后,收集结晶产物并从甲醇/乙酸乙酯中重结晶,得到米色1-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3,4-二氢-2(1H)-喹啉酮晶体。其m.p.180-182℃。

实施例46

在实施例25d所述的条件下,使4-(2-氯苯基)-2-碘代-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与2,3-二氢-2-(2-丙炔基)-1H-苯并〔de〕异喹啉-1-酮反应。用40倍量的硅胶色谱分离产物(以四氢呋喃作洗脱液)。合并含有标题化合物的馏分,再用30倍量的硅胶色谱提纯(以5%(v/v)乙醇/二氯甲烷作洗脱液)。将合并的纯净馏分从甲醇/乙酸乙酯中结晶,得到淡黄色2-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2,3-二氢-1H-苯并〔d e〕异喹啉-1-酮,其m.p.205-210℃(分解)。分析和光谱数据表明,该晶体含有0.66摩尔水。

按下述步骤制备的丙炔基衍生物

在蒸汽浴中加热由2g-2-(2-丙炔基)-1H-苯并〔de〕异喹啉-1,3(2H)-二酮、0.75g硼氢化钠、50ml乙醇和50ml四氢呋喃组成的混合物,直至完全溶解。然后再加入0.25g硼氢化钠,在30分钟内用蒸汽浴蒸去四氢呋喃。冷却余下的混合物,用冰-水稀释,用乙酸缓冲,再用碳酸氢钠水溶液稀释。滤出沉淀物,冰冷却下搅拌后抽吸干燥,再溶于大约250ml二氯甲烷中。干燥并蒸发溶液,将残余物与二氯甲烷/己烷混合。收集晶体,用乙醚洗涤,得到0.67g2,3-二氢-3-羟基-2-(2-丙炔基)-1H-苯并〔de〕异喹啉-1-酮,用下述方法将该产物进一步还原。

向搅拌中的0.6g上述中间体于6ml三氟乙酸中的溶液分批加入0.3g硼氢化钠。反应15分钟后,将混合物分配于冰、氢氧化铵和二氯甲烷中。分离出有机层,干燥并蒸发后得到晶状残余物,用30g硅胶色谱分离该残余物(以10%(v/v)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作洗脱液)。合并纯净馏分,从乙酸乙酯/己烷中结晶,得到无色2,3-二氢-2-(2-丙炔基)-1H-苯并〔de〕异喹啉-1-酮晶体,其m.p.139-140℃。

实施例47

在实施例25d所述的条件下,使4-(2-氯苯基)-2-碘代-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与1,3-二氢-1-甲基- 3-(2-丙炔基)-2H-苯并咪唑-2-酮反应。用50倍量的硅胶色谱分离产物(以四氢呋喃作洗脱液)。合并均匀的馏分,从乙醇中结晶,得到淡黄色1-{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1,3-二氢-3-甲基-2H-苯并咪唑-2-酮晶体,其m.p.188-191℃。

按下述步骤制备所需的丙炔基衍生物

向于25ml二甲酰胺中的2.5g(16.9mmol)1,3-二氢-1-甲基-2H-苯并咪唑-2-酮溶液中加入2.1g(18.5mmol)叔-丁氧基钾。在氮气氛下搅拌15分钟后,加入2.21g(18.5mmol)炔丙基溴,在室温下搅拌混合物30分钟。用冰-水稀释,滤出沉淀物,用水洗涤并抽吸干燥。粗产物通过硅胶色谱分离(以10%(v/v)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作洗脱液)。从乙酸乙酯/己烷中结晶,得到无色1,3-二氢-1-甲基-3-(2-丙炔基)-2H-苯并咪唑-2-酮,其m.p.110-112℃。

实施例48

在实施例9所述的条件下,使4-(2-氯苯基)-2-碘代-9-甲基-2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与外消旋-2a,3,4,5-四氢-2a-(2-丙炔基)苯并〔cd〕吲哚-2(1H)-酮反应。用50倍量硅胶色谱分离产物(以5%(v/v)乙醇/二氯甲烷作洗脱液)。合并纯净馏分,蒸发,将残余物从乙酸乙酯/乙醚中 结晶,得到无色外消旋-2a-{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2a,3,4,5-四氢苯并〔cd〕吲哚-2(1H)-酮晶体,其m.p.215-217℃。

按下述步骤制备所需的炔丙基化合物:

向于50ml二甲酰胺中约6.92g(0.04mol)外消旋-2a,3,4,5-四氢苯并〔cd〕吲哚-2(1H)-酮溶液加入4.94g(0.044mol)叔-丁氧基钾。在氮气氛下搅拌15分钟后,加入5.23g或3.9ml炔丙基溴,继续搅拌30分钟。用水-冰稀释混合物,过滤收集沉淀物,用水洗涤并抽吸干燥。将固体溶于二氯甲烷,干燥并蒸发得到的溶液。残余物从乙酸乙酯中结晶,得到外消旋-2a,3,4,5-四氢-2a-(2-丙炔基)苯并〔cd〕吲哚-2(1H)-酮粗产物,其m.p.174-177℃,从乙酸乙酯中重结晶后熔点为177-180℃。

实施例49

在实施例25d的条件下,使4-(2-氯苯基)-2-碘代-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与5-(2-丙炔基)-5H-唑〔参见J.L.Dumont    et    al.,Bull.Soc.Chim.Fr.1197,(1967)〕反应。用60倍量的硅胶色谱提纯产物(以5%(v/v)乙醇/二氯甲烷作洗脱液)。合并后的纯净馏分不结晶,通过在乙醇/乙酸乙酯中用过量的氯化氢乙醇溶液处理,将该粘稠树脂转化为晶状二盐酸化物。黄色2-〔3- (9H-咔唑-9-基〕-1-丙炔基〕-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二盐酸化物晶体的m.p.180-184℃。

实施例50

用缓慢通过的氩气流将由44g(0.1mol)4-(2-氯苯基)-2-碘代-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8g(0.12nol)5-(2-丙炔基)-6(5H)-菲啶酮〔参见R.F.Cookson    et    al.,J.Herterocyclic    Chem.,9,475(1972)〕、1g三苯磷、0.25g碘化亚酮、80ml三乙胺和800ml二甲酰胺组成的混合物脱气30分钟。然后加入0.3g乙酸钯,在室温和氩气氛下搅拌混合物4天。在硅藻土上过滤除去不溶物,减压浓缩滤液至大约400ml。在搅拌下,将该溶液倾入2l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中。10分钟后过滤收集沉淀物,用水洗涤,抽吸干燥。将固体分配于2l含有5%(v/v)乙醇的二氯甲烷和碳酸氢钠溶液中。用硫酸钠干燥有机层,分批过滤并蒸发。用500ml乙酸乙酯稀释后,在蒸汽浴中浓缩得到的溶液,结晶出产物。冷却后,收集晶体并用乙酸乙酯和乙醚洗涤,得到56.5g产物。将分析样品从乙醇中重结晶,再从四氢呋喃/乙酸乙酯中结晶玫矫咨?-{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菲啶-6-(5H)-酮晶体,其m.p.247-249℃。

实施例51

在实施例25d所述的条件下,使4-(2-氯苯基)-2-碘代-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与6-(2-丙炔基)-5H-二苯并〔c,e〕氮杂草-5,7(6H)-二酮〔参见J.R.Grunder    et    al.,J.Charm.Sci.,62,1204(1973)〕反应。用50倍量的硅胶色谱提纯产物(以5%(v/v)乙醇/二氯甲烷作洗脱液)。蒸发合并后的纯净馏分,残余物从乙醇/乙酸乙酯中结晶,得到米色6-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5H-二苯并〔c,e〕氮杂草-5,7(6H)-二酮晶体,其m.p.220-223℃。光谱和分析数据表明,该晶体含有0.166摩尔乙酸乙酯。

实施例52

在实施例25d所述的条件下,使4-(2-氯苯基)-2-碘代-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与外消旋-2a,3,4,5-四氢-2a-甲基-1-(2-丙炔基)-苯并〔c,d〕-吲哚-2(1H)-酮反应。用50倍量的硅胶色谱提纯产物(以5%(v/v)乙醇/二氯甲烷作洗脱液)。蒸发合并的纯净馏分,得到不结晶的树脂状物质,通过用过量的氯化氢乙醇溶液和乙酸乙酯处理后得到晶状二盐酸化物。光谱分析数据表明,该晶体含有0.33摩尔乙醇。淡黄色1-{3-〔4-(2-氯苯基)9-甲 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2a,3,4,5-四氢-2a-甲基苯并〔c,d〕-吲哚-2-(1H)-酮二盐酸化物晶体,其m.p.175-178℃。

按下述步骤合成炔丙基原料:

向于50ml二甲酰胺中的6.92g(0.04mol)外消旋-2a,3,4,5-四氢苯并〔cd〕吲哚-2(1H)-酮溶液中加入4.94g(0.044mol)叔-丁氧基钾。在氮气氛下搅拌15分钟后,加入6.24g或2.75ml(0.044mol)甲基碘,继续搅拌30分钟。用冰-水稀释后,用二氯甲烷萃取。用硫酸钠干燥萃取液,蒸发。用硅胶色谱分离残余物(以10%(v/v)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作洗脱液)。蒸发合并后的纯净馏分,将残余物从乙醚中结晶,得到3.2g无色外消旋-2a,3,4,5-四氢-2a-甲基苯并〔c,d〕吲哚-2(1H)-酮,其m.p.148-150℃。

将2.5g(13.3mmol)该物质溶于20ml二甲酰胺中。用1.65g(14.7mol)叔-丁氧基钾处理该溶液,在氮气氛下搅拌15分钟。然后加入1.75g或1.31ml(14mmol)炔丙基溴,在室温下继续搅拌30分钟。用冰和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稀释反应混合物。过滤收集沉淀物,用水洗涤该固体,抽吸干燥。将得到的固体溶于二氯甲烷,用硅胶柱过滤此干燥溶液。蒸发滤液,将残余物从乙酸乙酯/己烷中结晶,得到无色外消旋-2a,3,4,5-四氢-2a-甲基-1-(2-丙炔基)苯并〔c,d〕吲哚-2(1H)-酮晶体,其m.p.127-130℃。

实施例53

在实施例25d所述的条件下,使4-(2-氯苯基)-2-碘代-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与3-苯氧基-1-丙炔反应。用50倍量的硅胶色谱提纯产物(以5%(v/v)乙醇/二氯甲烷作洗脱液)。蒸发纯净的馏分,得到不结晶的粘稠油状物,但用过量的氯化氢乙醇溶液和乙酸乙酯处理后,得到晶状二盐酸化物。淡黄色4-(2-氯苯基)-9-甲基-2-〔3-(苯氧基)-1-丙炔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二盐酸化物晶体熔点为148-151℃(起泡),分析表明,该晶体为水合物。

实施例54

用氩气将由0.88g4-(2-氯苯基)-2-碘代-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0.65g3-甲基-1-(2-丙炔基)-2,4(1H,3H)-喹唑啉二酮〔参见B.Danielsson    et    al.,Acta    Pharm.Suecica,2,167(1965)〕90mg三苯膦、20mg碘化亚铜、2ml三乙胺和50ml二甲酰胺组成的混合物脱气10分钟。然后加入30mg乙酸钯,在搅拌和氩气氛下,于30分钟内将混合物升温至90-95℃。将温度保持在90-95℃    15分钟,减压蒸去大量的二甲酰胺。将残余物分配于二氯甲烷和碳酸氢钠水溶液中。干燥并蒸发有机层,最后与二甲苯共沸。用30g硅胶色谱分离残余物(以四氢呋喃/己烷(4∶1)为洗脱液)。蒸发合并后的纯净馏分,将得到的固体从乙醇中结 晶,得到无色1-{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3-甲基-2,4(1H,3H)-噻唑啉二酮晶体,其m.p.167-170℃。分析和光谱数据表明,该晶体含有0.5摩尔水。

实施例55

在实施例25d所述的条件下,使4-(2-氯苯基)-2-碘代-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与5-(2-丙炔基)-5H-二苯并〔b,e〕氮杂草-6,11-二酮反应。用50倍量的硅胶色谱提纯产物(以四氢呋喃/己烷(4∶1)作洗脱液)。蒸发合并后的纯净馏分,得到树脂状物质,从乙酸乙酯中结晶后得到无色5-{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5H-二苯并〔b,e〕氮杂草-6,11-二酮晶体,其m.p.245-247℃。分析和光谱数据表明,该晶体含有0.33摩尔乙酸乙酯。

按下述步骤制备炔属原料:

向由4.5g5H-二苯并〔b,e〕氮杂草-6,11-二酮和50ml二甲酰胺组成的悬浮液中加入2.5g叔-丁氧基钾。在氮气氛下搅拌30分钟后,加入2ml炔丙基溴,在室温下继续搅拌1小时。用乙酸酸化反应混合物,用水稀释。滤出沉淀物,抽吸干燥。将固体溶于二氯甲烷。干燥并蒸发该溶液,用120g硅胶色谱分离残余物(以二氯甲烷作洗脱液)。合并含有产物的纯净馏分,蒸 发,将残余物从乙醚/己烷中结晶,得到无色5-(2-丙炔基)-5H-二苯并〔b,e〕氮杂草-6,11-二酮晶体,其m.p.117-118℃。

实施例56

按实施例25d所述的方法,(但反应时间延长至72小时)使4-(2-氯苯基)-2-碘代-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与6-氯-4-(2-丙炔基)-2H-1,4-苯并噁嗪-3(4H)-酮〔参见P.Rao    et    al.,Indian    J.Chem.24B,1120(1985)〕反应。用100倍量的硅胶(Merck    230-400目)色谱分离产物(以10%(v/v)乙醇/二氯甲烷作洗脱液)。蒸发合并后的纯净馏分,然后将残余物从乙酸乙酯中结晶,得到无色6-氯-4-{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2H-1,4-苯并噁嗪-3(4H)-酮晶体,其中m.p.202-205℃。

实施例57

在实施例25d所述的条件下,使4-(2-氯苯基)-2-碘代-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与1,4-二氢-1-(2-丙炔基)-3,1-苯并噁嗪-2-酮反应。用50倍量的硅胶色谱分离产物(以5%(v/v)乙醇/二氯甲烷作洗脱液),再用30倍量的硅胶色谱进一步提纯(以四氢呋喃/己烷(4∶1)作洗脱液)。 蒸发纯净馏分,将残余物从甲醇/乙酸乙酯中结晶,得到米色1-{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2H-3,1-苯并噁嗪-2-酮晶体,其m.p.173-176℃。分析数据表明,该晶体含有0.33摩尔水。

按下述步骤合成所需的丙炔基化合物:

向由4.7g(31mmol)1,4-二氢-3,1-苯并嗪-2-酮和30ml二甲酰胺组成的溶液中加入3.9g(34.6mmol)叔-丁氧基钾。在氮气氛下搅拌15分钟后,加入4.1g或3.1ml炔丙基溴,在室温下继续搅拌30分钟。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稀释反应混合物,滤出沉淀产物,用水洗涤并抽吸干燥。将残余物溶于二氯甲烷,将溶液通过硅胶柱。

蒸发滤液,将残余物从甲醇中结晶,得到无色1,4-二氢-1-(2-丙炔基)-3,1-苯并噁嗪-2-酮晶体,其m.p.123-125℃。

实施例58

在实施例25d所述的条件下,使4-(2-氯苯基)-2-碘代-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与2-乙炔基吡啶反应。用50倍量的硅胶色谱分离产物(以5%(v/v)乙醇/二氯甲烷作洗脱液)。合并用薄层色谱法得到的均匀馏分,蒸发。将残余物从乙酸乙酯中结晶并从四氢呋喃/甲醇中重结晶,得到米色4-(2-氯苯基)-9-甲基-2-〔2-(2-吡啶基)乙炔基〕-6H-噻吩 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晶体,其m.p.153-155℃。

实施例59

在实施例25d所述的条件下,使4-(2-氯苯基)-2-碘代-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与2-(2-丙炔基)-(2H)-异喹啉酮反应。产物用四氢呋喃/正己烷(4∶1)作洗脱液,在50倍量的硅胶上层析分离。将用薄层色谱法得到的纯净的馏分合并在一起,蒸发。残余物在乙醇/乙酸乙酯中结晶,得到无色晶体,2-{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1(2H)-异喹啉酮,熔点148-150℃。根据分析数据,这些晶体含0.66摩尔量的水。

所需的丙炔衍生物按如下方法制备:

1克(7毫摩尔)异喹诺酮的40毫升二甲基甲酰溶液用0.80.86克(7.7毫摩尔)的叔丁醇钾处理。在氮气下搅拌30分钟后,加入0.7毫升炔丙基溴,并在室温下继续搅拌1小时。反应混合物用乙酸酸化并用水稀释。过滤出沉淀物,水洗并吸干。残余物用5%(v)的乙醇二氯甲烷溶液作洗脱液,在30克硅胶上色谱提纯,并用乙醚结晶,得到无色晶体2-(2-丙炔基)-1(2H)-异喹啉酮,熔点104-105℃。

实施例60

4-(2-氯苯基)-2-碘-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 与1,3-二氢-1-苯基-3-(2-丙炔基)-2H-苯并咪唑-2-酮在实施例25d的条件下反应。产物用5%(v/v)的乙醇二氯甲烷作洗脱液,在50倍量的硅胶上色谱分离。将纯净馏分合并在一起并且蒸发。残余物在甲醇/乙酸乙酯溶液中结晶,在甲醇中重结晶,得到米色晶体1-{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1,3-二氢-3-苯基-2H-苯并咪唑-2-酮,熔点176-179℃。根据分析数据,这些晶体含有0.66摩尔水。

所需炔丙基衍生物按如下方法合成:

1.76克(15.7毫摩尔)的叔丁醇钾加到3克(14.2毫摩尔)1,3-二氢-1-苯基-2H-苯并咪唑-2-酮的3-毫升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混合物在氮气下搅拌15分钟。然后加入1.4毫升(15毫摩尔)炔丙基溴,并在室温下继续搅拌30分钟,在蒸汽浴中搅拌15分钟。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稀释,沉淀出产品。过滤出产品,水洗,吸干。将产品溶解在二氯甲烷中。此溶液通过硅胶柱(以二氯甲烷作洗脱液)。蒸发滤液,残余物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中结晶,得到无色晶体1,3-二氢-1-苯基-3-(2-丙炔基)-2H-苯并咪唑-2-酮,熔点145-147℃。

实施例61

4-(2-氯苯基)-2-碘-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与6,8-二氢-3,4-二氢-1-(2-丙炔基-2(1H)-喹啉酮在实施例25d使用的条件下反应。产物用四氢呋喃/正己烷 (4∶1)作洗脱液,在50倍量的硅胶上层析提纯,将用薄层色谱法得到的均相馏分合并在一起并且蒸发。残余物在乙酸乙酯中结晶,得到无色晶体1-{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6,8-二氯-3,4-二氢-2(1H)-喹啉酮,熔点163-165℃。

所需炔丙基衍生物按如下方法制备:

1.5克6,8-二氯-3,4-二氢-2(1H)-喹啉酮、1.3克氧化钡、40毫升二甲基甲酰胺和0.8毫升炔丙基溴的混合物在蒸汽浴中加热45分钟,并在不加热条件下再搅拌1小时。加入冰和水,过滤得到沉淀出的产品。将固体溶解在二氯甲烷中,然后干燥,蒸发。残余物在乙醚/正己烷中结晶,得到无色晶体6,8-二氯-3,4-二氢-1-(2-丙炔基)-2(1H)-喹啉酮,熔点92-95℃。

原料按如下方法获得:

6克3,4-二氢-2(1H)-喹啉酮的50毫升甲酸溶液与50毫升浓盐酸溶液加到75毫升被氯饱和的1,2-二氯乙烷中。混合物在冰中搅拌30分钟。通5分钟氯气,在冷却下继续搅拌2小时。混合物倒入冰中,用氢氧化铵调成碱性,并用二氯甲烷萃取。残余物用8%(v/v)乙酸乙酯的二氯甲烷溶液作洗脱液,在300克硅胶上层析。合并在一起的纯净馏分在乙醚中结晶,得到无色晶体,6,8-二氯-3,4-二氢-2(1H)-喹啉酮,熔点145-146℃。

实施例62

4-(2-氯苯基)-2-碘-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与3,4-二氢-2-(2-丙炔基)-1(2H)-异喹啉酮〔参考文献:W.Schneider等。Arch.Pharm.,291,560(1958)〕在实施例25d所述的条件下反应。产物用四氢呋喃/正己烷(4∶1)作洗脱液,在50倍量的硅胶上色谱分离。将纯净馏分合并在一起,蒸发。残余物在乙酸乙酯中结晶,得到无色晶体,2-{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3,4-二氢-1(2H)-异喹啉酮,熔点164-166℃。

实施例63

4-(2-氯苯基)-2-碘-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与7-氟-4-(2-丙基炔)-2H-1,4-苯并噁嗪-3(4H)-酮在实施例25d使用的条件下反应。产物用4%(v/v)乙醇的二氯甲烷溶液作洗脱液,在50倍量的硅胶上色谱分离。好的馏分合并在一起,蒸发,残余物在乙酸乙酯中结晶得无色晶体,4-{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炔〕-丙炔基}-7-氟-2H-1,4-苯并噁嗪-3(4H)-酮,熔点215~217℃。

所需的炔丙基化合物按如下方法制备:

1.7克7-氟-2,4-二氢-1,4-苯并噁嗪-3-酮、 2克氧化钡、1.3毫升炔丙基溴和40毫升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物在蒸汽浴上加热45分钟。冷却后,用水稀释反应混合物,过滤收集沉淀出的产品。沉淀物溶解于二氯甲烷中,溶液水洗,干燥,蒸发。残余物在乙醚/正己烷中结晶,得到无色晶体,7-氟-4-(2-丙炔基)-2H-1,4-苯并噁嗪-3(4H)-酮,熔点98-100℃。

实施例64

4-(2-氯苯基)-2-碘-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与1,2,3,4-四氢-9-(2-丙炔基)-9H-咔唑在实施例25d使用的条件下反应。产物用8%(v/v)乙醇的二氯甲烷溶液作洗脱液,在50倍量的硅胶上进行色谱分离。经蒸发合并在一起的含有产品的干净馏分所得到的残余物在乙醇中结晶,得到无色晶体,4-(2-氯苯基)-2-〔3-(1,2,3,4-四氢-9H-咔唑-9-基〕-1-丙炔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熔点164-166℃。根据分析数据和光谱数据,所得的这些晶体含0.66摩尔乙醇。

所需的炔丙基化合物按如下方法合成:

3.6克(33毫摩尔)叔丁醇钾加到5克(30毫摩尔)1,2,3,4-四氢-9H-咔唑的50毫升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在氮气下搅拌45分钟后,加入3.9克或2.9毫升(33毫摩尔)的炔丙基溴,室温下继续搅拌30分钟,紧接着在蒸汽浴中搅拌45分钟。用水稀释冷却后的反应混合物,用乙醚萃取产品。萃取液水 洗,在硫酸钠中干燥,蒸发。用1∶1二氯甲烷/正己烷作洗脱液,使残余物通过硅胶柱。含有最小极性的产品的馏分合并在一起并蒸发。残余物在正己烷中结晶,得到无色晶体,1,2,3,4-四氢-9-(2-丙炔基)-9H-咔唑,熔点74-76℃。

实施例65

0.88克(2毫摩尔)4-(2-氯苯基)-2-碘-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0.6克(2.6毫摩尔)10-(2-丙炔基)-9(10H)-吖啶酮〔参考文献:A.R.KatritzKy等。J.Org.Chem.50,852(1985)〕、80毫升三苯基膦、20毫克碘代亚铜、5.6毫升三乙基胺和50毫升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物通10分钟氩气脱气。25毫克乙酸钯加到混合物中,混合物加热至80-90℃,保持30分钟。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沉淀出产物,并过滤收集产物。固体溶解于二氯甲烷中,溶液干燥后蒸发。残余物用5%(v/v)乙醇的二氯甲烷作洗脱液,在50克硅胶上进行层析。蒸发合并在一起的纯净馏分,残余物在乙醇中结晶,得到黄色晶体,10-{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9(10H)-吖啶酮,熔点175-180℃(发泡)。这些晶体含有摩尔量的水。

实施例66

4-(2-氯苯基)-2-碘-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 与3,8-二氯-5-(5-丙炔基)-6(5H)-菲啶酮在实施例25d使用的条件下反应,但反应终了时,反应混合物在90-95℃下加热5分钟。产物用四氢呋喃/正己烷(4∶1)作洗脱液,在50倍量的硅胶上分离。合并在一起的纯净馏分在四氢呋喃/乙酸乙酯中结晶,得到无色晶体,3,8-二氯-5-{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6(5H)-菲啶酮,熔点218-220℃。

本实验所用的炔丙基衍生物按如下方法制备:

5克(19毫摩尔)3,8-二氯-6(5H)-菲啶酮、3.2克(21毫摩尔)氧化钡和1.9毫升(21毫摩尔)炔丙基溴的40毫升二甲基甲酰胺溶液混合物在蒸汽浴中加热1小时。冷却后,加水沉淀出产物,过滤,水洗。将其溶解在二氯甲烷中,溶液干燥后蒸发。残余物用10%(v/v)正己烷的二氯甲烷溶液作洗脱液,在150克硅胶上层析。含有产品的馏分合并在一起,蒸发。固体残余物在乙醇中重结晶,得到无色晶体,3,8-二氯-5-(2-丙炔基-6(5H)-菲啶酮,熔点248-250℃。

实施例67

4-(2-氯苯基)-2-碘-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与苯基乙炔在实例25d所述的条件下反应。产物用5%(v/v)乙醇的二氯甲烷溶液作洗脱液,在50倍量的硅胶上色谱分离。合并在一起的干净馏分蒸发,残余物在乙酸乙酯中结晶,得到无色晶体,4-(2-氯苯基)-9-甲基-2-(苯基乙炔基)-6H-噻吩 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熔点215-217℃。

实施例68

0.84克(2毫摩尔)6-(2-氟苯基)-8-碘-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0.48克(2.6毫摩尔)3,4-二氢-1-(2-丙炔基)-2(1H)-喹啉酮、80毫克三苯基膦、20毫克碘代亚铜、1.5毫升三乙基胺和50毫升二甲基甲酰胺混合物通10分钟氩气脱气。然后加入25毫克乙酸钯并继续搅拌18小时。在减压下蒸掉溶剂,残余物在二氯甲烷和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之间分布。分离有机层,干燥,蒸发。残余物用5%(v/v)乙醇的二氯甲烷溶液作洗脱液,在50克硅胶层析。合并在一起的干净馏分在乙酸乙酯中结晶,得到无色晶体,1-{3-〔6-(2-氟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3,4-二氢-2(1H)-喹啉酮熔点236-239℃。

实施例69

6-(2-氟苯基)-8-碘-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与4-苯基-1-丁炔在实施例3b使用的条件下反应。产物用5%(v/v)乙醇的二氯甲烷溶液作洗脱液,在40倍量的硅胶上色谱分离。蒸发合并在一起的干净的馏分,残余物在干冰冷却下在乙酸乙酯中结晶,并在乙酸乙酯/乙醚/正己烷中重结晶,得到无色晶体,6-(2-氟苯基)-1-甲基-8-(4-苯基-1-丁炔基)-4H-〔1, 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熔点125-128℃。

实施例70

a)5克5-(2-氟苯基)-2-肼基-7-碘-3H-1,4-苯并二氮杂草、20毫升三氟乙酸、5毫升三氟乙酸酐和100毫升二氯甲烷的混合物,在氮气流下,于蒸汽浴上加热蒸馏去除二氯甲烷。然后加入100毫升甲苯,并在蒸汽浴上继续加热30分钟。混合物在二氯甲烷和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之间分布。分离有机相,干燥,蒸发。残余物在乙醚中结晶,在乙醇中重结晶,得到无色晶体,6-(2-氟苯基)-1-(三氟甲基)-8-碘-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熔点202-204℃。

b)0.94克(2毫摩尔)6-(2-氟苯基)-8-碘-1-(三氟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0.55克(3毫摩尔)N-炔丙基苯邻二甲酰亚胺、80毫克三苯基、20毫克碘代亚铜、0.6毫升三乙胺和50毫克二甲基甲酰胺混合物通过10分钟氩气脱气。然后加25毫克乙酸钯,并在室温下搅拌3天。用碳酸氢钠溶液稀释,沉淀出产物,过滤收集。将沉淀物溶解在二氯甲烷中,用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干燥,蒸发。残余物用5%(v/v)乙醇的二氯甲烷溶液作洗脱液,在40克硅胶上层析。合并在一起的好馏分蒸发,残余物在乙酸乙酯中结晶,得到无色晶体,2-{3-〔6-(2-氟苯基)-1-(三氟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1H-异 -1,3(2H)-二酮,熔点204-206℃。

实施例71

a)2.9克(13毫摩尔)N-苄氧基羰基-L-丙氨酸的15毫升四氢呋喃溶液冷却至-40℃。然后加入2.7克(13毫摩尔)五氯化磷,并在-30℃下搅拌混合物30分钟。加入3.41克(10毫摩尔)2-(2-氟苯甲酰基)-4-碘代苯胺的50毫升二氯甲烷溶液并在0-10℃下继续搅拌15分钟。加入10%碳酸氢钠溶液后,两相混合物在上述温度下搅拌30分钟。然后用乙醚萃取。萃取液用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干燥,蒸发。用二氯甲烷作洗脱液使残余物通过硅胶柱。蒸发滤液,残余物在乙醇中结晶,得到无色晶体,(S)-{2-〔2-(2-氟苯甲酰基)-4-碘代苯基〕氨基}-1-甲基-2-氧代乙基氨基甲酸苯甲酯,熔点159-161℃,〔α〕D=-10.35°(C=0.985,在CH2Cl2中)。

b)11克(S)-{2-〔2-(2-氟苯甲酰基)-4-碘代苯基〕氨基}-1-甲基-2-氧代乙基氨基甲酸苯甲酯和含30%溴化氢的30毫升乙酸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反应混合物在水和乙醚之间分布。水相用乙醚洗涤,并加冰和氨水调成碱性。沉淀物用二氯甲烷萃取,萃取液干燥,蒸发。残余物(在含有5毫升乙酸的50毫升乙醇中)在蒸汽浴中加热15分钟。在减压下蒸掉溶剂,残余物在二氯甲烷和10%碳酸氢钠水溶液之间分布。干燥,蒸发有机相,残余物在乙酸乙酯中结晶,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中重结晶,得到无色晶体,(s)-5-(2-氟苯基)-1,3-二氢-7-碘-3-甲基-2H-1,4-苯基二氮杂草-2-酮,熔点 223-225℃,〔α〕D=+100.79°(C=0.9891,在CH2Cl2中)。

c)2克(5.07毫摩尔)(s)-5-(2-氟苯基)-1,3-二氢-7-碘-3-甲基-2H-1,4-苯并二氮杂草-2-酮的60毫升四氢呋喃溶液冷却至-30℃,加入0.57克(5.7毫摩尔)叔丁醇钾。混合物在氮气下搅拌30分钟并允许温度提高5°。加入1.03克(6.5毫摩尔)氯磷酸二乙酯,不冷却,继续搅拌30分钟。加入0.54克(7.2毫摩尔)乙酸肼后,混合物在室温下继续搅拌30分钟。然后加入75毫升丁醇并将四氢呋喃蒸馏出。加入几滴乙酸并将丁醇部分蒸馏出。反应混合物在减压下蒸发,残余物在二氯甲烷和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之间分布。分离有机层,干燥,蒸发,残余物用5%(v/v)乙醇的二氯甲烷溶液作洗脱液,在硅胶上层析。从合并在一起的干净馏分中得到的物质在乙酸乙酯/正己烷中结晶,得到无色晶体,(s)-6-(2-氟苯基)-8-碘-1,4-二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熔点142-145℃;〔α〕D=+50.38°(C=0.9964,在CH2Cl2中)。

d)(s)-6-(2-氟苯基)-8-碘-1,4-二甲基-4H-〔1,2,4〕三唑并〔4,3-a〕〔1,2〕苯并二氮杂草与3,4-二氢-1-(2-丙炔基)-2(1H)-喹啉酮在实施例68使用的条件下反应。产物用5%(v/v)乙醇的二氯甲烷溶液作洗脱液,在50倍量的硅胶上色谱分离。蒸发合并在一起的干净馏分,残余物在乙醇/乙醚中非常慢地结晶,得到无色晶体,

(s)-1-{3-〔6-(2-氟苯基)-1,4-二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3,4-二氢-2(1H)-喹啉酮,熔点155-160℃(发泡)。根据分析数据和光谱数据,这些晶体包含乙醇和水。〔α〕D=+87.5(C=1.0091,在CH2Cl2中)。

实施例72

a)29克N-苄氧基羰基-L-氨基酸的100毫升四氢呋喃溶液冷却至-40℃。加入27克五氧化磷并在-30℃下继续搅拌30分钟。加入23.7克(0.1摩尔)2-氨基-3-(2-氯苯甲酰基)噻吩的400毫升二氯甲烷溶液,混合物在0-10℃下搅拌15分钟。加入300毫升10%碳酸氢钠水溶液后分层,两相混合物在0-10℃下搅拌30分钟。用乙醚稀释以后,分离有机层,用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干燥,蒸发。残余物在乙醇中放入晶种结晶。晶种通过使用10%(v/v)乙酸乙酯的二氯甲烷溶液作洗脱液在60克硅胶上层析2克样品获得。得到的干净馏分在乙醚/正己烷中结晶得到晶体,在乙醇中重结晶,得到无色晶体,(s)-{2-〔3-(2-氯苯甲酰基)-2-噻吩基〕氨基}-1-甲基-2-氧代乙基氨基甲酸苯甲酯,熔点133-135℃,〔α〕D=-26.92°(C=0.9546,在CH2Cl2中)。

b)22克(s)-{2-〔3-(2-氯苯甲酰)-2-噻吩基〕氨基}-1-甲基-2-氧代乙基氨基甲酸苯甲酯的75毫升乙酸(含有30%溴化氢)在室温下放置3小时。反应混合物在乙醚和水之间分布,水相用乙醚洗涤,并加冰和氢氧化铵调成碱性。沉淀物 用二氯甲烷萃取。萃取液干燥,蒸发,残余物溶解在500毫升甲苯中。加入66克硅胶后,搅拌混合物,加热回流3小时,同时分出生成的水。硅胶过滤掉,用甲醇充分洗涤。蒸发滤液,残余物用1∶1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作洗脱液在200克硅胶上层析。产物在二氯甲烷/正己烷中结晶,为分析用在乙醚中重结晶,得到:(s)-5-(2-氯苯基)-1,3-二氢-3-甲基-2H-噻吩并〔2,3-e〕〔1,4〕二氮杂草-2-酮,熔点200-203℃,〔α〕D=-0.4°(C=1.0185,在CH2Cl2中)。

c)7.7克(26.5毫摩尔)(s)-5-(2-氯苯基)-1,3-二氢-3-甲基-2H-噻吩并〔2,3-e〕〔1,4〕-二氮杂草-2-酮、60毫升甲醇、60毫升乙酸、8.61克(53毫摩尔)-氯化碘和2.17克(26.5毫摩尔)乙酸钠的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5分钟。加入9克亚硫酸氢钠(在水中)还原过量的反应试剂。加入冰和氢氧化铵将反应混合物调成碱性。收集沉淀物,水洗,吸干。在甲醇/乙酸乙酯中重结晶,得到无色晶体,(s)-5-(2-氯苯基)-1,3-二氢-7-碘-3-甲基-2H-噻吩并〔2,3-e〕〔1,4〕二氮杂草-2-酮,熔点235-237℃。

d)2.08克(5毫摩尔)(s)-5-(2-氯苯基)-1,4-二氢-7-碘-3-甲基-2H-噻吩并〔2,3-e〕〔1,4〕二氮杂草-2-酮、1.25克五氯化磷、1,3克碳酸氢钠和40毫升甘醇二甲醚在氮气下,在80-90℃下搅拌6小时。加入水和冰,混合物搅拌15分钟。过滤出固体,水洗,吸干。所得硫酮在真空50℃进一步干燥,得2.6克粗产品,并按如下方 法进一步反应。

室温下,粗硫酮与1.3毫升脱水肼的30毫升四氢呋喃溶液搅拌30分钟。减压蒸掉溶剂,残余物与15毫升水和15毫升二氯甲烷搅拌。过滤收集肼衍生物晶体,用水和乙醚洗涤后,加到13毫升乙酸乙酯和6.5毫升原乙酸三乙酯。混合物在蒸汽浴上加热30分钟,冷却后过滤出生成的晶体。产物在二氯甲烷/甲醇中重结晶,得到无色晶体,外消旋-4-(2-氯苯基)-2-碘-6,9-二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熔点262-264℃。这些晶体无旋光性,说明发生了总的外消旋作用。

e)外消旋-4-(2-氯苯基)-2-碘-6,9-二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与5-(2-丙炔基)-6(5H)-菲啶酮按实施例25d所述的条件反应。产物用5%(v/v)乙醇的二氯甲烷溶液作洗脱液在50倍量的硅胶上色谱分离。产物在乙醇中结晶,得到淡黄色晶体,外消旋-5-3-〔4-(2-氯苯基)-6,9-二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6(5H)-菲啶酮,熔点182-186℃(发泡)。根据分析数据,这些晶体含摩尔量的水。

实施例73

1.1克(2毫摩尔)5-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6(5H) -菲啶酮和于100毫升二氯甲烷中的0.68克间-氯过苯甲酸混合物在室温下放置20小时。溶液用10%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干燥,蒸发。残余物在甲醇/乙酸乙酯中结晶,得米色晶体,5-{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5-氧-2-基〕-2-丙炔基}-6(5H)-菲啶酮,熔点260-270℃(分解)。

实施例74

0.7克5-(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5-氧-2-基〕-2-丙炔基-6(5H)-菲啶酮、25毫升乙酐和30毫升吡啶混合物在氩气下,于蒸汽浴上加热3小时。减压下除去反应试剂,残余物用3%(v/v)乙醇的二氯甲烷溶液作赐岩涸?0克硅胶上层析。含有5-{3-〔6-乙酰氧基-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6(5H)-菲啶酮的干净馏分合并在一起,蒸发。残余物不结晶,只进行光谱确认。NMR(CDCl3)2.36(s,OAc),2.68(s,3,9-Me),5.43(s,2-CH2-),6.78(s,2,C6-H和噻吩基H),7.2-8.6(m,12,芳香H)ppm。

实施例75

用2毫升3N氢氧化钠溶液处理0.25克5-{3-〔6-乙酰氧基-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 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6(5H)-菲啶酮的30毫升热甲醇溶液液。15分钟后,反应混合物用乙酸酸化,在二氯甲烷和碳酸氢钠水溶液之间分布。分离有机相,干燥,蒸发。残余物用5%(v/v)乙醇的二氯甲烷溶液作洗脱液在25克硅胶(Merck    230-400目)上层析。在洗脱重排的外消旋-4-(2-氯苯基)-4,5-二氢-9-甲基-2-〔3-(5,6-二氢-6-氧代-5-菲啶基)-1-丙炔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6-酮(熔点225-230℃)(在甲醇/乙酸乙酯中结晶)后,含外消旋-5-3-〔4-(2-氯苯基)-6-羟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6(5H)-菲啶酮的馏分合并在一起,蒸发。残余物在甲醇/乙酸乙酯中结晶,得无色晶体,熔点255-258℃。

实施例76

6-(2-氟苯基)-8-碘-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与外消旋-2-乙炔基-3,4-二氢-2,5,7,8-四甲基-2H-1-苯并吡喃-6-醇〔参考文献:H.Mayer等,Helv.Chim.Acta,67,650(1963)〕在实施例25d所述条件下反应。产物用5%(v/v)乙醇的二氯甲烷溶液在50倍量的硅胶上色谱分离。含有产物的干净馏分合并在一起并蒸发。残余物在乙醇/乙酸乙酯中结晶,得到晶体,外消旋-2-〔6-(2-氟苯基) -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乙炔基-3,4-二氢-2,5,7,8-四甲基-2H-1-苯并吡喃-6-醇,熔点265-267℃。

实施例77

4-(2-氯苯基)-2-碘-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与外消旋-2-乙炔基-3,4-二氢-2,5,7,8-四甲基-2H-1-苯并吡喃-6-醇在实施例25d所述的条件下反应。产物用5%(v/v)乙醇的二氯甲烷溶液作洗脱液,在50倍量硅胶上色谱分离。蒸发合并在一起的干净馏分,残余物在乙酸乙酯中结晶,得无色晶体,外消旋-2-{〔4-(2-氯苯基)-9-甲基-2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2-基〕乙炔基}-3,4-二氢-2,5,7,8-四甲基-2H-1-苯并吡喃-6-醇,熔点155-160℃(发泡)。根据分析数据和光谱数据,这些晶体含1.5摩尔水。

实施例78

a)在氩气下和搅拌下,将0.8克叔丁醇钾的20毫升四氢呋喃和15毫升叔丁醇以及0.6毫升三乙基磷溶液冷却至-30℃。加入0.8克6-(2-氟苯基)-8-碘-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的5毫升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并在-20°-10℃下继续搅拌1小时。在这一温度下,通入氧气流并搅拌1小时。加乙酸酸化反应混合 物,混合物在碳酸氢钠溶液和二氯甲烷(含10%(v/v)乙醇)之间分布。干燥,蒸发有机层,残余物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中结晶,在乙醇中重结晶,得到无色晶体,外消旋-6-(2-氟苯基)-4-羟基-8-碘-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庚因,熔点258-260℃。

b)0.435克(1毫摩尔)外消旋-6-(2-氟苯基)-4-羟基8-碘-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3毫升亚硫酰氯和20毫升二氯甲烷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在减压下蒸发后,残余物溶解在20毫升甲醇中,以溶液用3毫升三乙基胺处理。在蒸汽浴中加热5分钟后,混合物蒸发干燥,残余物在二氯甲烷和碳酸氢钠水溶液之间分布。干燥有机层,蒸发,残余物在乙酸乙酯中结晶,得到无色晶体,外消旋-6-(2-氟苯基)-8-碘-4-甲氧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熔点240-242℃。分析样品在甲醇/乙酸乙酯中重结晶,熔点243-244℃。

c)外消旋-6-(2-氟苯基)-8-碘-4-甲氧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与3,4-二氢-1-(2-丙炔基)-2(1H)-喹啉酮在实施例25d使用的条件下反应。产物用5%(v/v)乙醇的二氯甲烷溶液作洗脱液,在50倍量的硅胶上色谱分离。蒸发合并在一起的干净馏分,残余物在乙酸乙酯/乙醚中结晶,得无色晶体,外消旋-1-{3-〔6-(2-氟苯基)-4-甲氧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 草-8-基〕-2-丙炔基}-3,4-二氢-2(1H)-喹啉酮熔点155-160℃。这些晶体含0.33摩尔水。

实施例79

6-(2-氟苯基)-1-(三氟甲基)-8-碘-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与3,4-二氢-1-(2-丙炔基)-2(1H)喹啉酮在实施例25d所用的条件下反应。产物用5%(v/v)乙醇的二氯甲烷溶液作洗脱液,在50倍量的硅胶上层析提纯。合并干净馏分,在乙酸乙酯中结晶,得到无色晶体,1-3-〔6-(2-氟苯基)-1-(三氟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3,4-二氢-2(1H)-喹啉酮,熔点193-196℃。

实施例80

外消旋-6-(2-氟苯基)-4-羟基-8-碘-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与3,4-二氢-1-(2-丙炔基)-2(1H)-喹啉酮在实例25d使用的条件下反应。产物用5%(v/v)乙醇的二氯甲烷溶液作洗脱液,在50倍量的硅胶上色谱分离。蒸发合并在一起的干净馏分,残余物在甲醇/乙酸乙酯中结晶,得到无色晶体,外消旋-1-3-〔6-(2-氟苯基)-4-羟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3,4-二氢-2(1H)-喹啉酮,熔点253-255℃(分解)。这些晶体含摩尔量的水。

实施例81

4-(2-氯苯基)-2-碘-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与1′-(2-丙炔基)螺〔环戊烷-1,3′-〔3H〕吲哚〕-2′-(1′H)-酮在实施例25d所述的条件下反应。产物用50%(v/v)乙醇的二氯甲烷溶液作洗脱液,在50倍量的硅胶上色谱分离。蒸发合并在一起的好馏分,残余物在乙醇/乙酸乙酯中用过量的氯化氢乙醇溶液处理,转化成二盐酸化物晶体。这种淡黄色晶体1-{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2-基〕-2-丙炔基}螺〔环戊烷-1,3′-〔3H〕〕-2(1′H)-酮二盐酸化物的熔点为173-176℃(发泡),根据分析数据和光谱数据,其含有2摩尔的水和0.66摩尔的乙醇。

用于本实验的炔丙基衍生物原料按如下方法制备:

0.37克(3.3毫摩尔)叔丁醇钾加到0.56克(3毫摩尔)螺〔环丙烷-1,3′-〔3H〕吲哚〕-2′-(1′H)-酮〔参考文献:R.J.Owellen,J.Org.Chem.,39,69(1974)〕的10毫升二甲基甲酰胺中。混合物搅拌15分钟,加入0.3毫升炔丙基溴并继续搅拌30分钟。反应混合物在二甲苯和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之间分布。干燥,蒸发有机层,残余物以二氯甲烷作洗脱液,在20克硅胶柱上层析。蒸发合并在一起的干净馏分,残余物在乙醚/正己烷中结晶,得到无色晶体,1′-(2-丙炔基)螺〔环戊烷-1,3′-〔3H〕吲哚〕-2′-(1′H)-酮,熔点109-111℃。

实施例82

0.5克(1毫摩尔)1-{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2-基〕-2-丙炔基}-3,4-二氢-2(1H)-喹啉酮和0.34克(2毫摩尔)间氯过苯甲酸于30毫升二氯甲烷中的混合物在室温下放置过液。然后用10%碳酸钠水溶液洗涤,干燥,蒸发。残余物用5%(v/v)乙醇的二氯甲烷溶液作洗脱液,在20克硅胶(230-400目)上层析提纯。蒸发合并在一起的干净馏分,残余物在乙酸乙酯中结晶,在甲醇/乙酸乙酯中重结晶,得到无色晶体,1-{3-〔4-(2-氯苯基)-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5-氧-2-基〕-2-丙炔基}-3,4-二氢-2(1H)-喹啉酮,熔点225-230℃(分解)。根据光谱和分析数据,这些晶体含0.166摩尔的乙酸乙酯。

实施例83

a)将3.4克间氯过苯甲酸加到于200毫升二氯甲烷中的4.4克4-(2-氯苯基)-2-碘-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中。在黑暗中于室温下搅拌18小时以后,用10%碳酸钠溶液洗涤,有机相用硫酸钠干燥,过滤,蒸发。残余物在四氢呋喃/甲醇/乙酸乙酯中结晶,得到3.3克粗产品。此产品用10%(v/v)甲醇的二氯甲烷溶液作洗脱液,在硅胶柱上通过得以提纯。蒸发洗脱液,残余物在四氢呋喃/甲醇中结晶,得到米色晶体,4-(2 -氯苯基)-2-碘-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5-氧化物,熔点280-283℃(分解)。

b)在实施例25d所述的条件下,通过4-(2-氯苯基)-2-碘-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5-氧化物与5-(2-丙炔基)-6(5H)-菲啶酮偶合来制备实施例73的产品。

实施例84

1克4-(2-氯苯基)-2-碘-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5-氧化物、25毫升吡啶和15毫升乙酐的混合物在蒸汽浴上加热4小时。减压下蒸发混合物,终了时与二甲苯共沸。残余物用5%(v/v)乙醇的二氯甲烷溶液作洗脱液,在25克硅胶上层析。蒸发合并在一起的干净馏分,产物在乙酸乙酯中结晶,在四氢呋喃/甲醇/乙酸乙酯中重结晶,得到无色晶体,外消旋-6-乙酰氧基-4-(2-氯苯基)-2-碘-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熔点248-250℃。

b)将1毫升3N-氢氧化钠和10毫升水加到0.3克外消旋-6-乙酰氧基-4-(2-氯苯基)-2-碘-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的30毫升甲醇溶液中。在室温中放置30分钟后,用乙酸酸化溶液,溶液在二氯甲烷和碳酸氢钠水溶液之间分布。分离有机相,干燥,蒸发。残余物在甲醇/乙酸乙酯中结晶,得到无色晶 体,外消旋-4-(2-氯苯基)-2-碘-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6-醇,熔点240-243℃(分解)。

c)在实施例25d所述条件下,通过4-(2-氯苯基)-2-碘-9-甲基-6H-噻吩并〔3,2-f〕〔1,2,4〕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6-醇与5-(2-丙炔基)-6(5H)-菲啶酮反应制备实施例75的产品。

实施例85

a)23克(2-氨基苯基)(4-氯苯基)-甲酮的500毫升的二氯甲烷溶液冷却至-50℃。加入21克或15毫升一氯化碘,混合物在冷却下搅拌4小时。加热至0℃,并用亚硫酸钠水溶液急冷。搅拌10分钟后,分离有机层,干燥,蒸发。用甲苯/己烷使产物结晶,得到(2-氨基-5-碘芥基)(4-氯苯基)-甲酮黄色晶体,其熔点为137-139℃。

b)溴乙酰溴(5ml到18克(2-氨基-5-碘芥基)(4-氯苯基)甲酮和250ml二氯甲烷构成的溶液中并与碎粉一起搅拌15分钟。分离有机层,用碳酸氢钠洗涤,干燥并蒸发。残余物用二氯甲烷/醚结晶,得到18克溴乙酰衍生物。将该物质溶于200ml二氯甲烷中并加入300ml液氨。使液氨不断蒸发过夜,剩余的二氯甲烷用水洗,干蒸和蒸发。残余物溶于300ml乙醇中,在加入10ml乙酸后,加热回流30分钟。溶剂部分地蒸发,通过冷却使产物结晶。用二氯甲烷/乙醇重结晶,得到5-(4-氯苯基)-1,3-二氢-7-碘-2H-1,4-苯并二氮杂草-2-酮无色晶体,其熔点为246-248℃。

c)搅拌由12克5-(4-氯苯基)-1,3-二氢-7-碘-2H-1,4-苯并二氮杂草-2-酮、8克五硫化二磷、8克碳酸氢钠和100ml二甘醇二甲醚构成的混合物并加热到80-85℃,历时3小时。冷却之后,加入水和碎冰并继续搅拌10分钟。过滤收集沉淀的产物,并用水,2-丙醇和乙醚洗涤。为进行分析,用四氢呋喃/乙醇使产物结晶,得到5-(4-氯苯基)-1,3-二氢-7-碘-2H-1,4-苯并二氮杂草-2-硫酮,其熔点为260-262℃。

d)在室温下,搅拌由4克5-(4-氯苯基)-1,3-二氢-7-碘-2H-1,4-苯并二氮杂草-2-硫酮、50ml四氢呋喃、20ml2-丙醇和1.5ml肼构成的混合物,历时30分钟。用四氢呋喃洗脱液在10克硅胶柱上过滤该混合物。蒸发滤液,残余物用醚结晶。该物质在四氢呋喃/乙醇中重结晶,得到5-(4-氯苯基)-2-肼-7-碘-3H-1,4-苯并二氮杂草,其熔点为250-252℃。

e)由2.8克5-(4-氯苯基)-2-肼-7-碘-3H-1,4-苯并二氮杂草、40ml二甲苯和10ml正乙酸三乙酯构成的旌衔锛尤然亓?.5小时。从冷却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的晶体在四氢呋喃/乙醇中重结晶,得到6-(4-氯苯基)-8-碘-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无色晶体,其熔点为358-360℃。

e)在实施例25d所采用的条件下,使6-(4-氯苯基)-8-碘-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与3,4-二氢-1-(2-丙炔基)-2 2(1H)喹啉酮反应。用20%(v/v)己烷的四氢呋喃洗脱液通过50倍量的硅胶色谱法分离产物。用乙酸乙酯结晶合并在一起的纯净组分,并用同种溶剂重结晶,得到1-{3-〔6-(4-氯苯基)-1-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3,4-二氢-2(1H)-喹啉酮无色晶体,其熔点是215-217℃。按照分析数据,这些晶体含0.33摩尔量的水。

实施例86

在氮气下,将3.4克5-(4-氯苯基)-2-肼-7-碘-3H-1,4-苯并二氮杂草、75ml二氯甲烷、5ml三氟乙酸酐和15ml三氟乙酸的混合物在蒸汽浴上加热,以在30分钟内除去二氯甲烷。然后加入100ml甲苯,在蒸汽浴上继续加热30分钟。冷却的混合物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干燥并蒸发。用10%(v/v)乙酸乙酯的二氯甲烷洗脱液,在200克硅胶上色谱分离残余物。合并含产物的组分并蒸发。用乙酸乙酯结晶,得到6-(4-氯苯基)-1-三氟甲基-8-碘-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无色晶体,其熔点为243-245℃。

b)在实施例25d采用的条件下(但反应时间延长到48小时),使6-(4-氯苯基)-1-三氟甲基-8-碘-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与3,4-二氢-1-(2-丙炔基)-2(1H)-喹啉酮反应。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为1∶1的洗脱液,在50倍量的硅胶上色谱分离产物。合并和蒸发含产物的纯净组分,残余物用乙酸乙酯/己烷结 晶,得到1-{3-〔6-(4-氯苯基)-1-三氯甲基-4H-〔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草-8-基〕-2-丙炔基}-3,4-二氢-2(1H)-喹啉酮米色晶体,其熔点为220-222℃。按照分析数据,这些晶体含有0.5mol量的水。

实施例A

悬浮液(口服)

2-〔3-〔4-(2-氯苯基)-9-甲基    5.0gm

-6H-噻吩并〔3,2-f〕〔1,2,

4〕-三唑并〔4,3-a〕〔1,4〕二氮

杂草-2-基〕-2-丙炔基〕-1H-苯并

〔de〕异喹啉-1,3(2H)-二酮

(微细的)(化合物A)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8.0gm

聚山梨酸酯80    0.5gm

蒸馏水,加至    100.0gm

工序:

1.化合物A加入到聚山梨酸酯80溶液中并进行分散。

2.在蒸馏水中制备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

3.混合从步骤1和步骤2得到的物质,然后加入蒸馏水至100ml。

实施例B

丸剂配方

mg/丸

2-〔3-〔4-(2-氯苯基)-9-

甲基-6H-噻吩并〔3,2-f〕    50.00

〔1,2,4〕-三唑并〔4,3-a〕

〔1,4〕二氮杂草-2-基〕-2-丙

炔基〕-1H-苯并〔de〕异喹啉-

1,3(2H)-二酮

(微细的)(化合物A)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K-90    0.50

聚山梨酸酯80    0.25

微晶纤维素    99.00

蒸馏水    q.s.

硬脂酸镁    0.25

总重    150.00mg

工序:

1.将足够量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K-90和聚山梨酸酯80的水溶液加入化合物A。

2.均匀粒化、干燥并通过40目筛。

3.加入微晶纤维素和硬脂酸镁,然后混合装入丸中。

实施例C

片剂配方

mg/片

2-〔3-〔4-(2-氯苯基)-9-

甲基-6H-噻吩并〔3,2-f〕

〔1,2,4〕-三唑并〔4,3-a〕

〔1,4〕二氮杂草-2-基〕-2-    50.00

丙炔基〕-1H-苯并〔de〕异喹啉

-1,3(2H)

二酮(微细的)(化合物A)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细的)    14.25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K-90    0.50

微晶纤维素    35.00

淀粉甘醇酸钠    10.00

蒸馏水    9.s

硬脂酸镁    0.25

总重    110.00

工序:

1.制备化合物A、淀粉甘醇酸钠和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混合物,然后加入足够量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K-90水溶液。

2.均匀粒化、干燥和通过40目筛。

3.加入微晶纤维素和硬脂酸镁,然后混合和压制。

实施例D

气溶胶悬浮液,0.5mg/吸动

2-〔3-〔4-(2-氯苯基)-9-    120.00mg

甲基-6H-噻吩并〔3,2-f〕〔1,

2,4〕-三唑并〔4,3-a〕〔1,4〕

二氮杂草-2-基〕-2-丙炔基〕-1H

-苯并〔de〕异喹啉-1,3(2H)-

二酮(微细的)(化合物A)

山梨糖三油酸酯    40.0mg

三氯-氟甲烷    1.80ml

二氯二氟甲烷    10.20ml

工序:

1.将山梨糖三油酸酯和三氯-氟甲烷构成的溶液加入到化合物A中。

2.均匀化并将悬浮液加入到一容器内。

3.将一个50微升的计量阀装在容器上并加压充满二氯甲烷。

实施例E

1%主题溶液

2-〔3-〔4-(2-氯苯基)-9-甲基    1.0gm

6H-噻吩并〔3,2-f〕〔1,2,4〕

-三唑并〔4,3-a〕〔1,4〕二氮杂草

-2-基〕-2-丙炔基〕-1H-苯并〔d

e〕异喹啉-1,3(2H)-二酮(微细

的)(化合物A)

聚乙二醇400    99.0gm

工序:

1.将化合物A加入到聚乙二醇400中并充分混合直到溶解。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