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农用化学品和农药 / 农药 / 杀线虫剂 / 一种木薯与冬瓜以及甘薯的复合间作方法

一种木薯与冬瓜以及甘薯的复合间作方法

阅读:334发布:2020-06-19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木薯与冬瓜以及甘薯的复合间作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木薯与冬瓜以及甘薯的复合间作方法,在木薯宽行距间的2条 施肥 沟上先间作2行冬瓜,后间作2行甘薯;品种选择赣薯1号、赣薯2号、赣宁紫1号和徐薯22;冬瓜于3月下旬至4月初的清明前后种植;甘薯于5月中下旬种植;木薯、冬瓜与甘薯的种植 密度 比为(2.5~3.3):1:(3~4);种植行数比为2:2:2;冬瓜 收获 后不施肥;甘薯收获时间和木薯收获时间相同。有效弥补了冬瓜收获后木薯行间空间大、光温资源浪费以及后期 杂草 丛生的不足,大幅提高复种指数、土地 覆盖 率和土地综合生产能 力 ,减少 水 土流失,为木薯的高产高效种植提供技术模式。田间试验表明,试验组比木薯净种对照组增收5.13万元以上,增幅557.61%以上。,下面是一种木薯与冬瓜以及甘薯的复合间作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木薯与冬瓜以及甘薯的复合间作方法,在木薯间作冬瓜的基础上,增加一季甘薯种植,包括品种选择、种植时间、种植模式、种植密度、种植密度比、种植行数比、田间管理,以及收获,其特征在于:
在木薯宽行距间的2条施肥沟上先间作2行冬瓜,后间作2行甘薯;
所述品种选择,是包括甘薯选择高产高淀粉品种:赣薯1号、赣薯2号、赣宁紫1号和徐薯
22;
所述种植时间,是包括:冬瓜于3月下旬至4月初的清明前后种植于施肥沟覆盖黑膜的两端,单垄种植2行冬瓜;甘薯于5月中下旬种植于冬瓜植株株间,保持一条直线;
所述种植模式,是包括:单垄种植2行木薯,构建宽窄行栽培模式,宽行距为2.3米~2.8米,窄行距为0.7米~0.8米,株距为0.6米~0.8米;单垄种植2行冬瓜,构建宽窄行栽培模式,宽行距为2.0米~2.6米,窄行距为1.0米,株距为2.0米~2.5米;单垄种植2行甘薯,每间隔50厘米种植一蔸甘薯,构建宽窄行栽培模式,宽行距为2.0米~2.6米,窄行距为1.0米,株距为0.5米;
所述种植密度,是包括:木薯的种植密度为6944蔸/公顷~11111蔸/公顷,冬瓜的种植密度为2222蔸/公顷~3333蔸/公顷,甘薯种植密度是冬瓜种植密度的3~4倍,即甘薯的种植密度为6666蔸/公顷~13332蔸/公顷;
所述种植密度比,是木薯、冬瓜与甘薯的种植密度比为(2.5~3.3):1:(3~4);
所述种植行数比,是木薯、冬瓜与甘薯的种植行数比为2:2:2;
所述田间管理,是包括:木薯出苗后15天~20天间苗,单株只留1壮苗;在冬瓜苗基部第
5~7片叶处留1个粗壮的头芽,成长为侧蔓,其余侧芽全部摘除,1株冬瓜只留1个瓜,在离冬瓜植株基部2米留瓜;且在冬瓜苗期,在冬瓜植株的行间两侧施肥沟內点施尿素和氯化,尿素点施量为30千克/公顷~40千克/公顷,氯化钾点施量为50千克/公顷~60千克/公顷,冬瓜收获后不施肥;
所述收获,是包括甘薯收获时间和木薯收获时间相同,收获方法为先将木薯茎杆砍断,留桩120厘米~130厘米用作种茎,然后收获甘薯,甘薯收获完后再收获木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薯与冬瓜以及甘薯的复合间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整地起垄,所述整地起垄,是包括:
在秋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越冬,并在翌年3月中上旬,翻耕整地起宽垄,垄宽2.5米~
3.0米,垄高30厘米~40厘米,两垄间宽50厘米~60厘米,耕地时撒施N、P2O5、K2O含量均为
15%的复合肥,复合肥撒施量为500千克/公顷~650千克/公顷;
起宽垄后,在宽垄中间开2条宽25厘米~30厘米、深25厘米~30厘米的施肥沟,两沟间隔70厘米,或者在冬瓜种植位置,挖长30厘米、宽25厘米、高30厘米的种植坑,施肥沟条施或者种植坑点施腐熟农家肥,腐熟农家肥条施或者点施量为25000千克/公顷~30000千克/公顷,然后覆土盖黑色农膜,农膜宽1.2米~1.5米,在农膜两端铺设2条滴灌带,在作物干旱需时进行滴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木薯与冬瓜以及甘薯的复合间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生长前期的中耕除草,所述生长前期的中耕除草,是在木薯种植后30天~40天、苗高15厘米~20厘米时,对木薯幼苗、冬瓜周边进行人工除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木薯与冬瓜以及甘薯的复合间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生长中期的中耕除草,所述生长中期的中耕除草,是结合甘薯种植、冬瓜整蔓分别对木薯、冬瓜周边进行人工除草。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木薯与冬瓜以及甘薯的复合间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病虫害防治,所述病虫害防治,是包括:
木薯虫害包括朱砂叶螨,别名红蜘蛛、红叶螨和玫瑰赤叶螨,病害包括细菌性枯萎病,在7月~9月间根据朱砂叶螨发生危害情况用药包括阿维菌素和乐斯本,防治细菌性枯萎病药剂包括中生菌素、噻菌和农用硫酸链霉素
冬瓜病害包括疫病、霜霉病和白粉病,虫害包括蚜虫和蓟,轮换使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病害药剂包括杀毒矾、克露、代森锰锌和粉锈宁,防治害虫药剂包括吡虫啉和辛硫磷;
甘薯病虫害包括根腐病,黑斑病、茎线虫病和地下虫病,根腐病采取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建立无病留种地进行防治,黑斑病采用50%的多菌灵5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
500倍~700倍液浸种或栽植时浸苗基部10分钟进行防治,茎线虫病采用对甘薯苗育苗进行药剂处理进行防治,地下虫病用毒饵诱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木薯与冬瓜以及甘薯的复合间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品种选择,还包括:
木薯选择株型紧凑的高产品种或品系:华南205、华南8号、桂热4号、南植199、新选048和H1071;
冬瓜选择适宜爬地栽培、适应性强的高产品种:东乡白皮冬瓜、广东青皮冬瓜和江西杨子洲冬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木薯与冬瓜以及甘薯的复合间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种植时间,还包括:
木薯于3月中下旬,将木薯种茎扦插于垄两边的10厘米处;
冬瓜于2月初的立春前后,采用塑料大棚进行育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木薯与冬瓜以及甘薯的复合间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获,还包括:
木薯于11月中下旬收获;
冬瓜于6月中下旬收获,当果面皮变粗硬、出现白粉、果毛脱落即为成熟的标志,即可采收。

说明书全文

一种木薯与冬瓜以及甘薯的复合间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旱地间作,特别是涉及一种木薯与冬瓜以及甘薯的复合间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属大戟科木薯属植物,起源于热带美洲亚逊河流域,是三大薯类作物之一,全球超过七亿人以木薯为主食。种植木薯有它不占用良田的优点,能缓解国家能源和粮食危机。木薯植株高大,种植密度低,种植株行距宽,前期生长速度慢,苗期封行时间迟。木薯净种经济效益低,无法充分利用光温热资源,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壤综合生产低。如果适当降低木薯种植密度,扩大木薯种植行距,在木薯生长前期在木薯行间种植即间作短生育期作物冬瓜是可行的。
[0003] 冬瓜(Benincasa hispida(Thunb.)Cogn.)是葫芦科冬瓜属一年生蔓生或架生草本植物,喜温耐热,产量高,耐贮运,是夏秋的重要蔬菜品种之一。
[0004] 2013年8月出版的《热带农业科学》第33卷第8期刊载的《红壤旱地木薯间作冬瓜高效种植模式》,是本申请人的主要发明人有关红壤旱地木薯与冬瓜间作方法的研究成果。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本申请人作为江西省地方标准DB 36/T 809-2014的起草单位完成的《红壤旱地木薯间作冬瓜生产技术规程》,由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4年11月11日发布,2015年2月10日实施。该生产技术规程规定了红壤旱地木薯间作冬瓜模式术语和定义、农药肥料使用要求、选地与整地、品种选择、栽培技术、防治病虫害、冬瓜收获、木薯收获以及木薯茎杆留种。
[0005] 但是,在木薯生长前期在木薯行间种植即间作两种以上作物或者间作生育期略长的作物尚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0006] 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Lour.)Burkill),又名甜薯,薯蓣科薯蓣属缠绕草质藤本,是喜光的短日照作物,性喜温,不耐寒,根系发达,较耐旱,它与甘薯均是以收获地下根为主的作物,间作带来的竞争关系远远大于互补作用。由于甘薯生长周期长于一般作物,间作搭配难,至于在木薯/冬瓜间作体系中种植甘薯,种植与管理的难度更大,至今尚未见有木薯与冬瓜以及甘薯的复合间作方法的研究报道,生产中也没有相关的间作技术,以及相关的技术借鉴。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木薯与冬瓜以及甘薯的复合间作方法。
[0008]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0009] 这种木薯与冬瓜以及甘薯的复合间作方法,在木薯间作冬瓜的基础上,增加一季甘薯种植,包括品种选择、种植时间、种植模式、种植密度、种植密度比、种植行数比、田间管理,以及收获,其中木薯品种、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以及冬瓜品种、育苗和收获,与现有的木薯间作冬瓜方法相同。
[0010] 这种木薯与冬瓜以及甘薯的复合间作方法的特点是:
[0011] 在木薯宽行距间的2条施肥沟上先间作2行冬瓜,后间作2行甘薯,以促进植物养分的合理吸收与利用。如果先间作3行冬瓜,冬瓜种植密度过大,冬瓜生长空间不足,植株间竞争性增强,容易徒长,苗蔓相互缠绕,影响生长;如果先间作1行冬瓜,冬瓜种植密度过稀,空间利用不足,浪费光温水热资源。如果后间作3行甘薯,甘薯种植密度过大,增加在冬瓜丛中种植的难度大,甘薯种植过多,容易损伤冬瓜瓜蔓;如果后间作1行甘薯,甘薯种植密度过小,甘薯产量太低,而且,种植密度过小,冬瓜收获后土壤利用率不高。
[0012] 所述品种选择,是包括甘薯选择高产高淀粉品种:赣薯1号、赣薯2号、赣宁紫1号和徐薯22。
[0013] 所述种植时间,是包括:
[0014] 冬瓜于3月下旬至4月初的清明前后种植于施肥沟覆盖黑膜的两端,单垄种植2行冬瓜,种植时间过早,温度低,盖膜时间长,需要提前育苗时间,种植过晚,不能赶上冬瓜大规模上市的时间,且难以与木薯种植同步;
[0015] 甘薯于5月中下旬种植于冬瓜植株株间,保持一条直线,过早种植,影响冬瓜的生长发育,过晚种植,冬瓜影响甘薯的生长发育,适时种植,既有利于冬瓜的生长,也有利于甘薯的生长。
[0016] 所述种植模式,是包括:
[0017] 单垄种植2行木薯,构建宽窄行栽培模式,宽行距为2.3米~2.8米,窄行距为0.7米~0.8米,株距为0.6米~0.8米,宽窄行栽培模式有利于提高木薯行间的通透光性能,适宜的宽、窄行距和株距可以保证最佳的宽窄行栽培模式,过宽或过窄不利于保证光温资源的合理利用,不利于构建合理的种植密度;
[0018] 单垄种植2行冬瓜,构建宽窄行栽培模式,宽行距为2.0米~2.6米,窄行距为1.0米,株距为2.0米~2.5米,宽窄行栽培模式有利于提高冬瓜行间的通风透光性能,适宜的宽、窄行距和株距可以保证最佳的宽窄行栽培模式,过宽或过窄不利于保证光温资源的合理利用,不利于构建合理的种植密度;
[0019] 单垄种植2行甘薯,每间隔50厘米种植一蔸甘薯,构建宽窄行栽培模式,宽行距为2.0米~2.6米,窄行距为1.0米,株距为0.5米,宽窄行栽培模式有利于提高甘薯行间的通风透光性能,适宜的宽、窄行距和株距可以保证最佳的宽窄行栽培模式,过宽或过窄不利于保证光温资源的合理利用,不利于构建合理的种植密度。
[0020] 所述种植密度,是包括:
[0021] 木薯的种植密度为6944蔸/公顷~11111蔸/公顷,种植密度稀,无法保证产量和合理利用光温水热资源,种植密度过大,增加群体内部的竞争,导致植株徒长,不利于地下部块根的形成、膨大及成熟;
[0022] 冬瓜的种植密度为2222蔸/公顷~3333蔸/公顷,种植密度稀,无法保证产量和合理利用光温水热资源,种植密度过大,则增加了群体内部的竞争,导致植株徒长,不利于地上部藤蔓生长和瓜果的生长;
[0023] 甘薯种植密度是冬瓜种植密度的3~4倍,即甘薯的种植密度为6666蔸/公顷~13332蔸/公顷,种植密度稀,无法保证产量和合理利用光温水热资源,种植密度过大,增加群体内部的竞争,导致植株徒长,不利于地下部块根的形成、膨大及成熟。
[0024] 所述种植密度比,是木薯、冬瓜与甘薯的种植密度比为(2.5~3.3):1:(3~4)。
[0025] 所述种植行数比,是木薯、冬瓜与甘薯的种植行数比为2:2:2。
[0026] 所述田间管理,是包括:
[0027] 木薯出苗后15天~20天间苗,单株只留1壮苗,合理间苗,可以减少养分损失,时间过早,植株小,容易损伤木薯苗,时间过晚,损失养分;
[0028] 在冬瓜苗基部第5~7片叶处留1个粗壮的头芽,成长为侧蔓,其余侧芽全部摘除,1株冬瓜只留1个瓜,在离冬瓜植株基部2米留瓜,留优去劣,适宜的瓜苗叶位,有利于留取粗壮的头芽;
[0029] 且在冬瓜苗期,在冬瓜植株的行间两侧施肥沟內点施尿素和氯化,尿素点施量为30千克/公顷~40千克/公顷,氯化钾点施量为50千克/公顷~60千克/公顷,冬瓜收获后不施肥,冬瓜苗期施肥,能够促进冬瓜壮苗,少于30千克/公顷尿素和50千克/公顷氯化钾,无法促进冬瓜的壮苗,而多于40千克/公顷尿素和60千克/公顷氯化钾,容易造成徒长。
[0030] 所述收获,是包括:
[0031] 甘薯收获时间和木薯收获时间相同,收获方法为先将木薯茎杆砍断,留桩120厘米~130厘米用作种茎,然后收获甘薯,甘薯收获完后再收获木薯,适宜的留桩高度方便起拔木薯和收获甘薯。
[0032]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0033] 还包括整地起垄,所述整地起垄,是包括:
[0034] 在秋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越冬,并在翌年3月中上旬,翻耕整地起宽垄,垄宽2.5米~3.0米,垄高30厘米~40厘米,两垄间宽50厘米~60厘米,耕地时撒施N、P2O5、K2O含量均为15%的复合肥,复合肥撒施量为500千克/公顷~650千克/公顷,适宜的垄宽和垄间宽可以保证达到适宜的木薯、冬瓜和甘薯的种植密度,而适宜的垄高可以保证块根的生长深度,撒施复合肥过少或过多均不利于木薯、冬瓜和甘薯的高产,施肥过少,植株生长慢,多弱苗,施肥过多,植株徒长,消耗养分;
[0035] 起宽垄后,在宽垄中间开2条宽25厘米~30厘米、深25厘米~30厘米的施肥沟,两沟间隔70厘米,或者在冬瓜种植位置,挖长30厘米、宽25厘米、高30厘米的种植坑,施肥沟条施或者种植坑点施腐熟农家肥,腐熟农家肥条施或者点施量为25000千克/公顷~30000千克/公顷,然后覆土盖黑色农膜,农膜宽1.2米~1.5米,在农膜两端铺设2条滴灌带,在作物干旱需水时进行滴灌,提高水分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腐熟农家肥过少或过多均不利于木薯、冬瓜和甘薯的高产,施肥过少,植株生长慢,多弱苗,施肥过多,植株徒长,消耗养分,适宜的沟宽度和深度,能够容纳农家肥作为冬瓜、甘薯种植的基肥,农膜宽度短于1.2米,不能完全覆盖施肥沟,容易造成杂草滋生,而农膜宽度长于1.5米,造成滴灌带距离冬瓜、甘薯种植处远,滴灌水分利用率低。
[0036] 还包括生长前期的中耕除草,所述生长前期的中耕除草,是在木薯种植后30天~40天、苗高15厘米~20厘米时,对木薯幼苗、冬瓜周边进行人工除草,以促进幼苗生长,木薯苗低于15厘米时,除草容易伤及木薯苗,高于20厘米时,木薯叶片伸展,覆盖面积大,增加除草难度,容易伤及木薯苗。
[0037] 还包括生长中期的中耕除草,所述生长中期的中耕除草,是结合甘薯种植、冬瓜整蔓分别对木薯、冬瓜周边进行人工除草,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木薯、冬瓜优势生长。
[0038] 还包括病虫害防治,所述病虫害防治,是包括:
[0039] 木薯虫害包括朱砂叶螨,别名红蜘蛛、红叶螨和玫瑰赤叶螨,病害包括细菌性枯萎病,在7月~9月间根据朱砂叶螨发生危害情况用药包括阿维菌素和乐斯本,防治细菌性枯萎病药剂包括中生菌素、噻菌和农用硫酸链霉素
[0040] 冬瓜病害包括疫病、霜霉病和白粉病,虫害包括蚜虫和蓟马,轮换使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病害药剂包括杀毒矾、克露、代森锰锌和粉锈宁,防治害虫药剂包括吡虫啉和辛硫磷;
[0041] 甘薯病虫害包括根腐病,黑斑病、茎线虫病和地下虫病,根腐病采取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建立无病留种地进行防治,黑斑病采用50%的多菌灵5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500倍~700倍液浸种或栽植时浸苗基部10分钟进行防治,茎线虫病采用对甘薯苗育苗进行药剂处理进行防治,地下虫病用毒饵诱杀。
[0042]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0043] 所述品种选择,还包括:
[0044] 木薯选择株型紧凑的高产品种或品系:华南205、华南8号、桂热4号、南植199、新选048和H1071;
[0045] 冬瓜选择适宜爬地栽培、适应性强的高产品种:东乡白皮冬瓜、广东青皮冬瓜和江西杨子洲冬瓜。
[0046] 所述种植时间,还包括:
[0047] 木薯于3月中下旬,将木薯种茎扦插于垄两边的10厘米处;
[0048] 冬瓜于2月初的立春前后,采用塑料大棚进行育苗。
[0049] 所述收获,还包括:
[0050] 木薯于11月中下旬收获;
[0051] 冬瓜于6月中下旬收获,当果面皮变粗硬、出现白粉、果毛脱落即为成熟的标志,即可采收。
[0052]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0053] 本发明充分利用木薯、甘薯和冬瓜的生长发育不同的特点,在木薯间作冬瓜的基础上,增加一季甘薯种植,选择适宜的品种,合理搭配,调控种植时间,优化田间管理,实现木薯、甘薯和冬瓜三种作物的合理共存,有效弥补了冬瓜收获后木薯行间空间大、光温资源浪费以及后期杂草丛生的不足。通过加宽木薯种植行距,适当降低作物的种植密度,构建木薯的宽窄行种植模式,发挥作物的个体优势,达到作物总产量提高,经济收益增加的目的,并且能够充分利用光温水热资源,大幅提高复种指数、土地覆盖率和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减少水土流失,为木薯的高产高效种植提供技术模式。田间试验表明,试验组木薯每公顷鲜薯产量29.28吨以上,冬瓜每公顷产量68.51吨以上,甘薯每公顷产量5.89吨以上,每公顷产值合计9.29万元以上,减去农资成本投入,合计收益6.04万元以上。比木薯净种对照组增收5.13万元以上,增幅557.61%以上。
附图说明
[0054] 附图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作物种植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5]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对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0056] 具体实施方式一
[0057] 一种木薯与冬瓜以及甘薯的复合间作方法,具体实施的试验组面积为6亩,另有3亩是采用木薯净作模式的对照组,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圩上桥镇红壤开发区,地理坐标为北纬N28°13′42″、东经E116°32′40″。
[0058] 本具体实施方式一在木薯宽行距间的2条施肥沟上先间作2行冬瓜,后间作2行甘薯,构成一个复合间作单元,如附图所示,复合间作方法包括品种选择、种植时间、种植模式、种植密度、种植密度比、种植行数比、田间管理,以及收获,还包括整地起垄、生长前期的中耕除草、生长中期的中耕除草,以及病虫害防治。
[0059] 品种选择:
[0060] 木薯品种为华南205,冬瓜品种为东乡白皮冬瓜,甘薯品种为赣薯2号。
[0061] 种植时间:
[0062] 木薯于2015年3月25日种植,种茎扦插于垄的两端,距离垄端约10厘米处;冬瓜于2015年2月初采用塑料大棚育苗,于2015年3月25日种植于施肥沟覆盖黑膜的两端;甘薯于
2015年5月15日,种植与冬瓜植株成一条直线。
[0063] 种植模式:
[0064] 单垄种植2行木薯,构建宽窄行模式,宽行距为2.8米,窄行距为0.8米,株距为0.8米;单垄种植2行冬瓜,构建宽窄行模式,宽行距为2.6米,窄行距为1.0米,株距为2.0米;单垄种植2行甘薯,构建宽窄行模式,宽行距为2.6米,窄行距为1.0米,株距为0.5米。
[0065] 种植密度:
[0066] 木薯的种植密度为为6944蔸/公顷;冬瓜的种植密度为2778蔸/公顷;甘薯的种植密度为8334蔸/公顷。
[0067] 木薯、冬瓜与甘薯的种植密度比为2.5:1:3。
[0068] 木薯、冬瓜与甘薯的种植行数比为2:2:2。
[0069] 田间管理:
[0070] 木薯出苗后20天间苗,单株只留1壮苗;在冬瓜苗基部第5~7片叶片处留1个粗壮的头芽,使其成为保留的侧蔓,其余侧芽全部摘除,1株冬瓜只留1个瓜,一般在离冬瓜植株基部2米留瓜,留优去劣;且在冬瓜苗期,在冬瓜植株的行间两侧施肥沟内点施尿素和氯化钾,尿素点施量为40千克/公顷,氯化钾点施量为60千克/公顷,冬瓜收获后不施肥。
[0071] 收获:
[0072] 冬瓜于2015年6月16日收获,当冬瓜果面皮变粗硬、出现白粉、果毛脱落即为成熟的标志,即可采收。
[0073] 木薯和甘薯均于2015年11月25日收获,收获方法为先将木薯茎杆砍断,留桩120厘米用作种茎,然后收获甘薯,甘薯收获完后再收获木薯。
[0074] 整地起垄:
[0075] 在2014年秋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越冬,并在2015年3月12日,翻耕整地起宽垄,垄宽3.0米,垄高40厘米,两垄间宽60厘米,耕地时撒施N、P2O5、K2O含量均为15%的复合肥,复合肥撒施量为500千克/公顷;起宽垄后,在宽垄中间开2条宽30厘米,深30厘米的施肥沟,两沟间隔70厘米,施肥沟条施腐熟农家肥,腐熟农家肥条施量为27000千克/公顷,然后覆土盖黑色农膜,农膜宽1.2米。
[0076] 生长前期的中耕除草,是在木薯种植后30天~40天、苗高15厘米~20厘米时,对木薯幼苗、冬瓜周边进行人工除草。
[0077] 生长中期的中耕除草,是结合甘薯种植、冬瓜整蔓分别对木薯、冬瓜周边进行人工除草。
[0078] 病虫害防治:
[0079] 木薯虫害包括朱砂叶螨,别名棉红蜘蛛、红叶螨和玫瑰赤叶螨,病害包括细菌性枯萎病,在7月~9月间根据朱砂叶螨发生危害情况用药包括阿维菌素和乐斯本,防治细菌性枯萎病药剂包括中生菌素、噻菌铜和农用硫酸链霉素;冬瓜病害包括疫病、霜霉病和白粉病,虫害包括蚜虫和蓟马,轮换使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病害药剂包括杀毒矾、克露、代森锰锌和粉锈宁,防治害虫药剂包括吡虫啉和辛硫磷;甘薯病虫害包括根腐病,黑斑病、茎线虫病和地下虫病,根腐病采取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建立无病留种地进行防治,黑斑病采用50%的多菌灵5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500倍~700倍液浸种或栽植时浸苗基部10分钟进行防治,茎线虫病采用对甘薯苗育苗进行药剂处理进行防治,地下虫病用毒饵诱杀。
[0080] 本具体实施方式一的试验组木薯、冬瓜、甘薯每公顷产量31.33吨、69.45吨、12.50吨,三种作物产量合计113.28吨,经济产值分别1.88万元、6.95万元、0.87万元,每公顷三种作物产值合计9.70万元,减去农资成本投入3.65万元,合计经济收益6.05万元。试验组比对照组增收5.13万元/公顷,增幅557.61%。
[0081] 具体实施方式二
[0082] 基本同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之处是:
[0083] 1)木薯品种为桂热4号。
[0084] 2)单垄种植2行木薯,构建宽窄行模式,宽行距为2.3米,窄行距0.8米,株距为0.8米;单垄种植2行冬瓜,构建宽窄行模式,宽行距2.1米,窄行距1.0米,株距为2.0米;甘薯种植与冬瓜植株成一条直线,单垄种植2行甘薯,构建宽窄行模式,宽行距为2.1米,窄行距为1.0米,株距为0.5米。
[0085] 3)木薯的种植密度为8064蔸/公顷;冬瓜的种植密度为3226蔸/公顷;甘薯的种植密度为9678蔸/公顷。
[0086] 4)木薯出苗后15天间苗,单株只留1壮苗,在冬瓜苗期,在冬瓜植株的行间两侧施肥沟内点施尿素和氯化钾,尿素点施量为30千克/公顷,氯化钾点施量为50千克/公顷。
[0087] 5)翻耕整地起宽垄,垄宽2.5米,垄高30厘米,耕地时撒施复合肥,复合肥撒施量为650千克/公顷;起宽垄后,在宽垄中间2条开宽25厘米的施肥沟,施肥沟内撒施农家肥,农家肥撒施量为28000千克/公顷。
[0088] 本具体实施方式二的试验组木薯、冬瓜、甘薯每公顷产量33.28吨、75.81吨、10.99吨,三种作物产量合计120.08吨,经济产值分别2.00万元、7.58万元、0.77万元,每公顷三种作物产值合计10.35万元,减去农资成本投入3.58万元,合计经济收益6.77万元。试验组比对照组增收5.82万元/公顷,增幅612.63%。
[0089] 具体实施方式二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比的优点是:木薯和冬瓜的种植密度增加,木薯和冬瓜的经济收益上升,总体经济产值也上升。不足之处是:甘薯种植密度增加,后期管理难度增加。
[0090] 具体实施方式三
[0091] 基本同具体实施方式二,不同之处是:
[0092] 1)木薯品种为新选048,甘薯品种为赣薯1号。
[0093] 2)单垄种植2行木薯,构建宽窄行模式,宽行距为2.7米,窄行距0.8米,株距为0.8米;单垄种植2行冬瓜,构建宽窄行模式,宽行距2.5米,窄行距1.0米,株距为2.0米;甘薯种植与冬瓜植株成一条直线,单垄种植2行甘薯,构建宽窄行模式,宽行距为2.1米,窄行距为1.0米,株距为0.5米。
[0094] 3)木薯的种植密度为7142蔸/公顷;冬瓜的种植密度为2857蔸/公顷;甘薯的种植密度为8571蔸/公顷。
[0095] 4)翻耕整地起宽垄,垄宽2.8米,垄高40厘米,耕地时撒施复合肥,复合肥撒施量为600千克/公顷;起宽垄后,在宽垄中间开2条宽30厘米的施肥沟,施肥沟内撒施农家肥,农家肥撒施量为27000千克/公顷农家肥。
[0096] 本具体实施方式三的试验组木薯、冬瓜、甘薯每公顷产量30.28吨、68.51吨、9.21吨,三种作物产量合计108吨,经济产值分别1.82万元、6.85万元、0.64万元,每公顷三种作物产值合计9.31万元,减去农资成本投入3.25万元,合计经济收益6.06万元。试验组比对照组增收5.17万元/公顷,增幅580.90%。
[0097] 具体实施方式三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比的优点是:种植成本有所下降,肥料施用量有所下降。不足之处是:在相同比例条件下,冬瓜、木薯、甘薯种植密度均下降,对杂草的抑制作用降低,杂草较多。
[0098] 具体实施方式四
[0099] 基本同具体实施方式三,不同之处是:
[0100] 1)试验组位于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平定乡洪桥村,地理坐标为北纬N28°13′29″,东经E116°53′14″。
[0101] 2)木薯品种为H1071。
[0102] 3)单垄种植2行木薯,构建宽窄行模式,宽行距为2.70米,窄行距0.70米,株距为0.80米;单垄种植2行冬瓜,构建宽窄行模式,宽行距2.6米,窄行距1.0米,株距为2.0米;甘薯种植与冬瓜植株成一条直线,单垄种植2行甘薯,构建宽窄行模式,宽行距为2.6米,窄行距为1.0米,株距为0.5米。
[0103] 4)木薯的种植密度为7352蔸/公顷;冬瓜的种植密度为2778蔸/公顷;甘薯的种植密度为8333蔸/公顷。
[0104] 5)木薯、冬瓜与甘薯的种植密度比为2.6:1:3。
[0105] 6)两垄垄间距为50厘米。
[0106] 本具体实施方式四的试验组木薯、冬瓜、甘薯每公顷产量29.28吨、69.11吨、9.45吨,三种作物产量合计107.84吨,经济产值分别1.76万元、6.91万元、0.66万元,每公顷三种作物产值合计9.33万元,减去农资成本投入3.01万元,合计经济收益6.05万元。试验组比对照组增收5.15万元/公顷,增幅572.22%。
[0107] 具体实施方式四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比的优点是:冬瓜产量和产值均增加,最终增产增收,收益增幅提高。不足之处是:除草难度增大。
[0108] 具体实施方式五
[0109] 基本同具体实施方式四,不同之处是:
[0110] 1)试验组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圩上桥镇红壤开发区,地理坐标为北纬N28°13′42″,东经E116°32′40″。
[0111] 2)木薯品种为华南8号,冬瓜为广东青皮冬瓜,甘薯为赣宁紫1号。
[0112] 3)单垄种植2行木薯,构建宽窄行模式,宽行距为2.7米,窄行距0.7米,株距为0.8米;单垄种植2行冬瓜,构建宽窄行模式,宽行距2.6米,窄行距1.0米,株距为1.8米;单垄种植2行甘薯,甘薯种植与冬瓜植株成一条直线,构建宽窄行模式,宽行距为2.6米,窄行距为1.0米,株距为0.5米。
[0113] 4)木薯的种植密度为7352蔸/公顷;冬瓜的种植密度为3086蔸/公顷;甘薯的种植密度为6172蔸/公顷。
[0114] 5)木薯、冬瓜与甘薯的种植密度比为2.4:1:2。
[0115] 本具体实施方式五的试验组木薯、冬瓜、甘薯每公顷产量29.99吨、70.83吨、5.89吨,三种作物产量合计106.71吨,经济产值分别1.80万元、7.08万元、0.41万元,每公顷三种作物产值合计9.29万元,减去农资成本投入3.25万元,合计经济收益6.04万元。试验组比对照组增收5.14万元/公顷,增幅564.84%。
[0116] 具体实施方式五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比的优点是:木薯:冬瓜:甘薯种植密度比中冬瓜的种植比例增加,冬瓜增产增收,而木薯种植密度保持不变。不足之处是:甘薯种植密度下降,冬瓜收获后杂草多,除草难。
[0117]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