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农用化学品和农药 / 杀虫剂 / 选择性杀虫剂 / 一种综合防治菜用大豆主要害虫的方法

一种综合防治菜用大豆主要害虫的方法

阅读:441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综合防治菜用大豆主要害虫的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综合防治菜用大豆主要 害虫 的方法,包括农业防治、 生物 防治、物理防治和 化学防治 四种综合防治方法,其中通过人工除草进行农业防治;通过悬挂黄板、放置糖醋液瓶实现物理防护;通过释放松毛虫(或玉米螟)赤眼蜂的方法实现对鳞翅目幼虫的 生物防治 ;通过施用选择性化学 杀虫剂 的方式实现控制主要害虫的同时,避免杀伤自然天敌。采用这种综合防治手段后,克服了 现有技术 单独使用上述防治方法的弊端,实现菜用大豆主要害虫的持续高效控制效果,为市场提供优质安全的绿色菜用大豆。,下面是一种综合防治菜用大豆主要害虫的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综合防治菜用大豆主要害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农业防治:在菜用大豆种植前,对种植地进行全面彻底的清理,进行人工除草,清除田间杂草和植株病残体;深翻土地,直接将地面或浅土中的害虫深埋或使其不能出土;
(2)生物防治:在豆田周边种草吸引天敌;利用性诱芯预测豆荚螟成虫发生时间,在田间释放豆田害虫的天敌;
(3)物理防治:在4月下旬,利用黄色粘虫板诱杀豆蚜成虫;在5月上旬,利用糖醋液诱捕器诱杀鳞翅目和鞘翅目成虫;
(4)化学防治:在5月份,喷施吡蚜控制蚜虫危害;在大豆初花期,喷施防治豆荚螟的药剂保花保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每年的9~10月份在豆田周边种植毛苕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在大豆幼荚期当平均每个含有性诱芯的诱捕器中诱到1头豆荚螟成虫时,开始释放豆田害虫的天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豆田害虫的天敌为赤眼蜂;每次每亩释放1万头,连续释放2~4次,间隔4~5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放蜂时的温度为15~35℃;放蜂期间不使用任何杀虫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在5月上旬,将黄色粘虫板去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糖醋液诱捕器包括:盛放糖醋液的主体,所述主体的顶部设有糖醋液的注入口;所述主体的上部至少设置一个开口,作为害虫进入的通道,开口上方设有防雨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糖醋液诱捕器中盛放的糖醋液由红糖、乙酸、95%乙醇、蜂蜜和质量比为6:1:3:5:75配制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对于出口的菜用大豆,所述防治豆荚螟药剂选自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用量为6~12ml/亩;以喷雾的方式给药,使用1~2次,每次间隔7天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对于非出口的菜用大豆,所述防治豆荚螟药剂选自甲维盐、溴氰虫酰胺或高效氯氰菊酯。

说明书全文

一种综合防治菜用大豆主要害虫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业害虫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综合防治菜用大豆主要害虫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菜用大豆Glycine max(L.)Merr.,又称毛豆,是指豆荚鼓粒后期尚未转色前采青作为蔬菜的大豆,即生理上处于R6(鼓粒盛期)至R7(初熟期)籽粒填充达到荚长的80%~90%时采收的大豆类型,属大豆的专属型品种。菜用大豆是公认的无公害或少污染的高蛋白安全食品,因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越来越受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菜用大豆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出口量不断增加,经济效益显著,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新途径。
[0003] 随着菜用大豆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菜用大豆虫害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菜用大豆种植时间从3月一直持续到9月,害虫发生种类多,危害时间长,特别是豆荚螟等钻蛀性害虫,防治困难,严重影响出口。目前防治菜用大豆害虫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造成菜用大豆农药残留污染严重。
[0004] 面对化学防治所引起的问题,Stern等提出了害虫综合防治的基本概念(integrated pest control,IPC),强调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的协调应用,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进展。但是,害虫综合防治的关键及难点在于建立一个不利于害虫发生的生态系统,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不同防治措施的简单组合。而且,由于不同作物的害虫种群结构不同,因此不同作物的害虫综合防治策略也各不相同。目前还未有关于菜用大豆主要害虫综合防治的报道。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综合防治菜用大豆主要害虫的方法。该方法针对豆田害虫的发生规律和特点,通过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四种防治措施的有机结合,建立了一个不利于菜叶大豆害虫发生的生态系统,对豆田害虫的防治效果最佳,为优质无公害的菜用大豆的生产提供了保障。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综合防治菜用大豆主要害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 (1)农业防治:在菜用大豆种植前,对种植地进行全面彻底的清理,进行人工除草,清除田间杂草和植株病残体;深翻土地,直接将地面或浅土中的害虫深埋或使其不能出土;
[0009] (2)生物防治:在豆田周边种草吸引天敌;利用性诱芯预测豆荚螟成虫发生时间,在田间释放豆田害虫的天敌;
[0010] (3)物理防治:在4月下旬,利用黄色粘虫板诱杀豆蚜成虫;在5月上旬,利用糖醋液诱捕器诱杀鳞翅目和鞘翅目成虫;
[0011] (4)化学防治:在5月份,喷施吡蚜控制蚜虫危害;在大豆初花期,喷施防治豆荚螟的药剂保花保荚。
[0012] 优选的,步骤(2)中,每年的9~10月份在豆田周边种植毛苕子,在第二年的4~6月份开花,以吸引瓢虫、草蛉、食蚜蝇、寄生蜂等自然天敌,控制豆蚜等危害。
[0013] 优选的,步骤(2)中,在大豆幼荚期当平均每个含有性诱芯的诱捕器中诱到1头豆荚螟成虫时,开始释放豆田害虫的天敌。
[0014] 优选的,步骤(2)中,在大豆开花后将含有性诱芯的诱捕器撤去,以免造成对天敌昆虫的误杀。
[0015] 优选的,所述豆田害虫的天敌为赤眼蜂;每次每亩释放1万头,连续释放2~4次,间隔4~5天。
[0016] 进一步的,放蜂时的温度为15~35℃;放蜂期间不使用任何杀虫剂
[0017] 进一步的,放蜂时将蜂卡均匀挂在植株的中上部。
[0018] 优选的,步骤(3)中,在5月上旬,将黄色粘虫板去除,以免造成对天敌昆虫的误杀。
[0019] 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糖醋液诱捕器包括:盛放糖醋液的主体,所述主体的顶部设有糖醋液的注入口;所述主体的上部至少设置一个开口,作为害虫进入的通道,开口上方设有防雨装置。
[0020] 优选的,糖醋液诱捕器中盛放的糖醋液由红糖、乙酸、95%乙醇、蜂蜜和质量比为6:1:3:5:75配制而成。
[0021] 优选的,步骤(4)中,对于出口的菜用大豆,所述防治豆荚螟药剂选自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用量为6~12ml/亩;以喷雾的方式给药,使用1~2次,每次间隔7天以上。
[0022] 优选的,步骤(4)中,对于非出口的菜用大豆,所述防治豆荚螟药剂选自甲维盐、溴氰虫酰胺或高效氯氰菊酯。
[002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4] 采用本发明的菜用大豆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手段后,克服了现有技术单独使用上述防治方法的弊端,实现菜用大豆主要害虫的持续高效控制效果,为市场提供优质安全的绿色菜用大豆。附图说明
[0025] 图1:田间放置性诱芯诱捕器情况。
[0026] 图2:田间释放赤眼蜂情况。
[0027] 图3:田间放置黄板情况。
[0028] 图4:糖醋液诱捕器的示意图;其中,1~糖醋液的注入口,2~害虫进入的通道,3~防雨装置,4~盛放糖醋液的主体。
[0029] 图5:糖醋液诱捕器的田间放置情况。
[0030] 图6:糖醋液诱捕鳞翅目害虫的情况。
[0031] 图7:氯虫苯甲酰胺对豆荚螟幼虫的毒杀效果。
[0032] 图8:菜用大豆田豆荚螟成虫发生动态。
[0033] 图9:豆荚螟性诱芯诱捕其他害虫发生动态。
[0034] 图10:豆荚螟性诱芯诱捕寄生蜂和食蚜蝇的发生动态。
[0035] 图11:豆荚螟性诱芯诱捕其他主要天敌的发生动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37]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害虫综合防治的关键及难点在于建立一个不利于害虫发生的生态系统,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不同防治措施的简单组合。而且,由于不同作物的害虫种群结构不同,不同作物的害虫综合防治策略也各不相同。菜用大豆的种植时间长,害虫发生种类多,危害时间长,因此,菜用大豆的虫害防治难度较大。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综合防治菜用大豆主要害虫的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四种综合防治方法,其中通过人工去除田间杂草来进行农业防治;田间种植毛苕子来吸引多种天敌,释放玉米螟赤眼蜂的方法实现多种鳞翅目害虫的生物防治;通过悬挂黄板、糖醋液作为物理防护,通过施用化学药剂的方式实现化学防治,各防治手段之间协同促进,实现了对豆田害虫的最佳防治。
[0038]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中,给出的综合防治菜用大豆主要害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9] 1.农业防治
[0040] 在定植植物前,对种植地进行全面彻底的清理,进行人工除草,清除田间杂草和植株病残体;深翻土地,直接将地面或浅土中的害虫深埋或使其不能出土。
[0041] 2.生物防治
[0042] (1)豆田种草吸引天敌。在每年的9~10月份,将豆田周围沟边的杂草清理干净,人工撒播少量毛苕子种,在第二年的4~6月份开花,吸引瓢虫、草蛉、食蚜蝇、寄生蜂等自然天敌,控制豆蚜等危害。
[0043] (2)利用性诱芯测报豆荚螟成虫发生时间指导防治。每亩挂三形诱捕器1个,诱捕器高出作物10cm,每月更换1次豆荚螟性诱芯。在大豆幼荚期发现诱捕到豆荚螟成虫时,开始释放玉米螟赤眼蜂,每次每亩1万头,连续释放2~3次,间隔4~5天。
[0044] 3.物理防治
[0045] (1)黄板诱杀豆蚜成虫,减少早期虫源数量。4月下旬开始在豆田插黄色粘虫板诱杀飞入豆田的成蚜,每亩挂黄板20张,杀蚜效果显著。在5月上旬将黄板去除,以免造成对天敌昆虫的误杀。
[0046] (2)5月上旬开始在豆田挂糖醋液诱捕器,诱杀鳞翅目和鞘翅目成虫,每亩挂2~4个糖醋液诱捕器,每隔15~20天月换一次糖醋液。5~6月每亩2个,7~8月每亩4个。
[0047] 4.化学防治
[0048] (1)利用吡蚜酮专杀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对瓢虫、草蛉、食蚜蝇、寄生蜂等天敌安全的特点,在豆蚜发生数量快速上升的5月份,喷施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即可控制蚜虫危害,又可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持续控制害虫危害。
[0049] (2)在大豆初花期,喷施防治豆荚螟的药剂保花保荚。对于出口的菜用大豆,药剂选自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用量为6~12ml/亩;以喷雾的方式给药,使用1~2次,每次间隔7天以上。非出口菜用大豆可以喷施甲维盐、溴氰虫酰胺、高效氯氰菊酯保花保荚。
[0050] 目前糖醋液在我国害虫防治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限制因素,如诱捕器的封闭性、田间放置糖醋液诱捕器的个数、糖醋液的配比关系等都会影响防治效果。只有诱捕器的开口足够使害虫进入而又让它们不容易逃脱,每亩地放置的糖醋液诱捕器数量合适,才能充分发挥糖醋液的诱杀作用。本发明物理防治中专设计了一种糖醋液诱捕器,在1.5L的饮料瓶两侧各开一个3cm×3cm的小窗,作为害虫进入的通道,小窗上部不割断,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小屋檐式的结构,作为防雨装置,这样既可以防雨又可以防治害虫逃逸,大大降低了糖醋液的挥发速度以及害虫的逃逸率。其中经过对比试验发现:每亩放置2~4个为最佳,这样既有效的诱捕多种鳞翅目害虫,又降低了悬挂糖醋液的成本。另外,本发明人在传统糖醋液的配方上增加了蜂蜜,其中红糖:冰乙酸:95%乙醇:蜂蜜:水=6:1:3:5:75,该配方可以更好的吸引害虫。
[0051] 更进一步的,发明人确定了生物防治中利用松毛虫(或玉米螟)赤眼蜂防控豆荚螟时要注意控制以下几点:一定要选择在豆荚螟发生基数较低时开始放蜂,才能有效的起到控制害虫的作用;放蜂时温度不宜过高,一般最低温度在15℃以上,最高温度在35℃以下;放蜂期间不使用任何杀虫剂。
[0052] 定期补充蜂源的间隔期:每4~5天补充放蜂一次。
[0053] 连续放蜂次数:连续放蜂2~3次。
[0054] 放蜂位置:将蜂卡均匀挂在植株的中上部。
[0055] 上述物理防治中悬挂的黄板是人工构建的隔离屏障,它可以有效的黏住大豆蚜,达到防虫保叶的目的。应用这项技术,可以大幅度的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以及对化学防治的依赖性,是生产无公害菜用大豆的首选防治技术。
[0056] 化学防治中,随着人类对以往常规杀虫剂环境破坏的认识日益深刻,对新型杀虫剂环境安全性的需求日益增强。所谓“环境友好型”农药,就是要求杀虫剂对靶标生物高效的同时,对脊椎动物和有益昆虫低毒或无毒,还有在环境中不易残留等特点。使用对害虫高效且对天敌安全的化学药剂是协调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对害虫实施综合治理的关键。为了在化学防治中选择合适的药剂,本发明对7种常用杀虫剂对豆荚螟卵的室内毒进行了测定,结果见表1。
[0057] 表1:7种常用杀虫剂对豆荚螟卵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058]
[0059] 由1可知,采用浸渍法测定的7种杀虫剂对豆荚螟卵的毒力,药后72h结果表明,对豆荚螟卵毒力高的杀虫剂为甲维盐,其LC50值仅为0.142mg/L;其次为溴氰虫酰胺、虫酰肼和氯虫苯甲酰胺,LC50值分别为0.367、1.543和2.207mg/L,相对毒力分别为461.35、109.73和76.72;灭幼脲的LC50值为169.316mg/L,对豆荚螟卵的活性最低。由于该种植基地的大豆出口比较多,为了通过药剂检测,选择的药剂为氯虫苯甲酰胺。
[0060] 综上所述,采用这种综合方式手段后,克服了现有技术单独使用上述防治手段的弊端,充分发挥协同控制病害的作用,对于豆田害虫的防护效果最佳,可以为市场提供优质无公害的菜用大豆。
[0061] 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0062]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均为本领域常规的试验材料,均可通过商业渠道购买得到。
[0063] 实施例1:一种综合防治菜用大豆主要害虫的方法
[0064] 实施地点:山东省肥城市安驾庄镇王家颜子村
[0065] 具体管理步骤:
[0066] 1.农业防治:在定植植物前,对种植地进行1次全面彻底的清理,进行人工除草,清除田间杂草和植株病残体;深翻土地,直接将地面或浅土中的害虫深埋或使其不能出土从而阻碍害虫发生危害。
[0067] 2.生物防治:
[0068] (1)豆田种草吸引天敌。在2016年的9~10月份,将豆田周围沟边的杂草清理干净,人工撒播少量毛苕子种,利用毛苕子在第二年4~6月份开花吸引麦田的瓢虫、草蛉、食蚜蝇、寄生蜂等自然天敌转移到豆田控制豆蚜等危害。
[0069] (2)利用性诱芯测报豆荚螟成虫发生时间指导防治。每亩挂含有性诱芯的三角形诱捕器1个,诱捕器高出作物10cm(图1),每月更换1次豆荚螟性诱芯。在大豆幼荚期发现平均每个诱捕器诱到1头豆荚螟成虫时,开始释放玉米螟赤眼蜂。2017年分别于5月26日,5月31日,6月5日连续释放玉米螟赤眼蜂各1万头/亩(图2),有效控制豆荚螟危害(低于0.5头幼虫/kg豆荚)。在大豆开花后将三角形诱捕器撤去,以免造成对天敌的误杀。
[0070] 3.物理防治:
[0071] (1)黄板诱杀豆蚜成虫,减少早期虫源数量。4月下旬开始在豆田插黄色粘虫板诱杀飞入豆田的成蚜(图3),每亩挂黄板20张,杀蚜效果显著。在5月上旬将黄板去除,以免造成对天敌昆虫的误杀。
[0072] (2)5月下旬开始在豆田挂糖醋液诱捕器(图4),诱杀鳞翅目和鞘翅目成虫。所述的糖醋液诱捕器视豆田的大小设定,为了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一般每亩悬挂2个糖醋液诱捕器,糖醋液诱捕器略高于植株,糖醋液诱捕器中盛放的糖醋液由红糖、冰乙酸、95%乙醇、蜂蜜和水按质量比为6:1:3:5:75配制而成,每半月换一次糖醋液,可大量诱杀铃虫、二点委夜蛾、地老虎、金龟甲等鳞翅目鞘翅目成虫(图5、图6)。
[0073] 4.化学防治:
[0074] (1)蚜虫:在豆蚜发生数量快速上升的5月份,利用吡蚜酮专杀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对瓢虫、草蛉、食蚜蝇、寄生蜂等天敌安全的特点,喷施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即可控制蚜虫危害,又可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持续控制害虫危害。
[0075] (2)在大豆初花期,喷施氯虫苯甲酰胺保花保荚;喷施防治豆荚螟的药剂,所述药剂选自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用量为6~12ml/亩;以喷雾的方式给药,使用1~2次,每次间隔7天以上。氯虫苯甲酰胺对豆荚螟幼虫的毒杀效果见图7。
[0076] 为验证本发明防控方法的效果,发明人进行了对比试验,对照试验采用常规菜用大豆种植工艺,具体结果见表2。
[0077] 表2:
[0078]
[0079] 由表2可知,对照常规与应用本发明方案的地块相比,菜用大豆植株长势、叶片、豆荚生长情况与产量等方面有较大的差距;与对照地块相比,应用本发明方案的地块内菜用大豆生长旺盛,病虫害少,产量比普通地块高357kg/hm2,豆荚形状整齐,口感好,无论是产量和品质上本发明均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0080] 实施例2:
[0081] 为了调查调查豆荚螟在大豆的发育期内共发生几代,本发明在肥城市安驾庄镇王家颜子村的另一地块中进行试验,在大豆整个生育期使用豆荚螟性诱剂诱捕器(即实施例1中的含有性诱芯的三角形诱捕器),对诱捕昆虫的发生动态进行调查分析。
[0082] 大豆田豆荚螟性诱剂诱捕豆荚螟雄成虫的发生动态见图8。在大豆生育期内豆荚螟发生4代,第一代发生高峰期在6月上旬,最高诱蛾量为0.67头/诱捕器;第二代发生期在7月上旬到7月下旬,发生数量较少;第三代从8月上旬开始发生,最高诱蛾量在8月15日,平均每诱捕器诱到1.5头;最后一代发生最为严重,从9月上旬一直到10月上旬,最大诱蛾量为9月13日的每诱捕器诱到2.17头成虫,也是整个大豆生育期的最高诱蛾量。
[0083] 在豆荚螟性诱剂诱捕豆荚螟时,发现同时诱捕到其他一些重要害虫,如二点委夜蛾、棉铃虫、短额负蝗和蟋蟀等,其发生动态见图9。二点委夜蛾在大豆生育期只有一个发生高峰期,集中出现在7月中旬到8月上旬,最高诱捕量为7月17日每诱捕器5.5头,至今未见其在大豆上的为害;棉铃虫以幼虫取食叶片、花、荚为害,从6月中旬开始发生,在7月中旬达到发生高峰期,诱捕数量为1.94头/诱捕器,之后诱捕量减少,发生持续到8月底;短额负蝗和蟋蟀为直翅目害虫,主要以咀嚼式口器取食叶片为害,蟋蟀从7月中旬到9月中旬均有发生,在8月下旬达到发生高峰期,平均每诱捕器3.5头,短额负蝗从8月中下旬开始发生,在9月13日达到最大诱捕值6.33头/诱捕器。
[0084] 除了诱捕到多种害虫,豆荚螟诱捕器也诱集到多种天敌,其中诱捕数量非常大的有食蚜蝇和寄生蜂,其发生动态见图10。食蚜蝇是蚜虫的重要天敌,对于控制蚜虫数量具有重要作用,寄生蜂通过寄生害虫的卵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作用,两者均为大豆田主要的天敌种类。在整个大豆种植期食蚜蝇均有发生,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发生量最大,6月24日达到发生高峰期,诱捕数量为80.39头/诱捕器,这可能与6月中旬开始收割小麦,其缺少栖息地而进入大豆田有关;寄生蜂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发生量都比较大,在6月底7月初发生量最大,之后慢慢下降,最大诱捕量为6月24日平均每诱捕器89.06头。
[0085] 另外,豆荚螟诱捕器还诱捕到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和中华通草蛉等天敌,图11为大豆种植期三种天敌的发生动态。中华通草蛉在5月下旬到7月中旬数量较多,之后数量下降;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在整个大豆种植期均有发生,其发生动态曲线基本相同,异色瓢虫发生高峰期在5月下旬到7月上旬,龟纹瓢虫发生稍晚于异色瓢虫,高峰期在6月中旬到7月下旬,且在诱捕数量上稍少于异色瓢虫。豆荚螟性诱剂诱捕到的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和中华通草蛉发生动态与田间调查到的发生动态基本一致。
[0086] 以上结果显示,在大豆生育期内豆荚螟发生4代,最后一代发生最为严重,从9月上旬一直到10月上旬。使用豆荚螟性诱剂不仅可以作为害虫防治的措施,也可以进行田间种群的发生动态调查,与传统田间调查相结合可以更准确地体现种群的消长规律,并为药剂防治时机提供依据。
[0087] 另外,上述结果也表明,若在整个大豆生育期内都使用豆荚螟性诱剂诱捕器,容易对多种天敌造成误杀。因此,在本发明的菜用大豆害虫综合防治中,豆荚螟性诱剂诱捕器的使用时间是有限定的,本发明的菜用大豆害虫综合防治中,豆荚螟性诱剂诱捕器起到的是预测预报作用,就是在大豆的开花前放置诱捕器进行预测,如果发现有豆荚螟成虫就要进行生物防治或者化学防治,在大豆开花后将豆荚螟性诱剂诱捕器撤掉,以免造成对天敌的误杀。
[0088]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