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空气动力学 / 气动外形 / 一种翼型可变的飞翼式飞机

一种翼型可变的飞翼式飞机

阅读:395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翼型可变的飞翼式飞机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 翼型 可变的飞翼式飞机,飞翼式飞机包括内翼、设置在内翼两侧的外翼、设置在内翼后方的副翼,外翼由前翼肋、中翼肋和后翼肋三段组成,中翼肋通过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与内翼连接,前翼肋可相对于中翼肋旋转的连接第一连接轴,后翼肋可相对于中翼肋旋转的连接第二连接轴,第一驱动装置控制前翼肋绕第一连接轴旋转,第二驱动装置控制后翼肋绕第二连接轴旋转。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实现了飞翼式飞机在不同条件下 气动 外形的改变,降低了飞行成本和改善了飞行性能,还为未来的飞翼式 飞行器 气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ESM)同样的 发明 创造已同日 申请 发明 专利,下面是一种翼型可变的飞翼式飞机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翼型可变的飞翼式飞机,所述飞翼式飞机包括内翼(1)、设置在内翼(1)两侧的外翼(2)、设置在内翼(1)后方的副翼(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翼(2)由前翼肋(2.1)、中翼肋(2.2)和后翼肋(2.3)三段组成,所述中翼肋(2.2)通过第一连接轴(2.4)和第二连接轴(2.5)与内翼(1)连接,所述前翼肋(2.1)可相对于中翼肋(2.2)旋转的连接第一连接轴(2.4),所述后翼肋(2.3)可相对于中翼肋(2.3)旋转的连接第二连接轴(2.5),第一驱动装置控制前翼肋(2.1)绕第一连接轴(2.4)旋转,第二驱动装置控制后翼肋(2.3)绕第二连接轴(2.5)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翼型可变的飞翼式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前拉杆(2.6)、前支杆(2.7)和前驱动液压缸(2.8),所述前拉杆(2.6)一端与前翼肋(2.1)铰接,所述前支杆(2.7)的一端与中翼肋(2.2)铰接,所述前驱动液压缸(2.8)缸筒端与中翼肋(2.2)铰接,前支杆(2.7)位于前拉杆(2.6)和前驱动液压缸(2.8)之间,前拉杆(2.6)的另一端、前支杆(2.7)的另一端和前驱动液压缸(2.8)的活塞杆端三个端部在同一点铰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翼型可变的飞翼式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后拉杆(2.9)、后支杆(2.10)和后驱动液压缸(2.11),所述后拉杆(2.9)一端与后翼肋(2.3)铰接,所述后支杆(2.7)的一端与中翼肋(2.2)铰接,所述后驱动液压缸(2.11)缸筒端与中翼肋(2.2)铰接,后支杆(2.10位于后拉杆(2.9)和后驱动液压缸(2.11)之间,后拉杆(2.9)的另一端、后支杆(2.10)的另一端和后驱动液压缸(2.11)的活塞杆端三个端部在同一点铰接。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翼型可变的飞翼式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设置有多个。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翼型可变的飞翼式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设置有3个。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翼型可变的飞翼式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与液压控制系统连接。

说明书全文

一种翼型可变的飞翼式飞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飞行器设计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翼型可变的飞翼式飞机。

背景技术

[0002] 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线控增稳技术和放宽静稳定性技术逐渐成熟,为飞翼式气动布局的飞机发展提供了条件。飞翼式气动布局有优良的升阻特性,技术
的发展又使其克服了本身控制方面的不足,飞翼式布局已经成为各国重点研究的气动布局
之一,甚至有人提出无尾飞翼布局是无人战斗机的最佳气动布局形式。
[0003] 国内外不仅诺斯罗普·格鲁B-2飞翼式隐形战略轰炸机已经得到实际应用,而且针对飞翼式布局航空器的气动特性研究也在不断开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飞行任
务综合要求不断提高,飞机能够在剧烈变化的条件下稳定执行多种任务始终保持良好的飞
行性能是人们对于飞行器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飞翼式飞机发展的一大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翼型可变的飞翼式飞机,旨在发展一种翼型可变的飞翼式飞机,通过研究变体飞机设计的实现途径,结合飞翼式布局,提出一种
在飞行过程中改变机翼翼型的变体式飞翼飞机。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翼型可变的飞翼式飞机,所述飞翼式飞机包括内翼、设置在内翼两侧的外翼、设置在内翼后方的副翼,所述外翼由前翼肋、中翼肋和后翼肋三段组成,所述中翼肋通过第
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与内翼连接,所述前翼肋可相对于中翼肋旋转的连接第一连接轴,
所述后翼肋可相对于中翼肋旋转的连接第二连接轴,第一驱动装置控制前翼肋绕第一连接
轴旋转,第二驱动装置控制后翼肋绕第二连接轴旋转。
[0007]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前拉杆、前支杆和前驱动液压缸,所述前拉杆一端与前翼肋铰接,所述前支杆的一端与中翼肋铰接,所述前驱动液压缸缸筒端与中翼肋铰
接,前支杆位于前拉杆和前驱动液压缸之间,前拉杆的另一端、前支杆的另一端和前驱动液
压缸的活塞杆端三个端部在同一点铰接。
[0008]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后拉杆、后支杆和后驱动液压缸,所述后拉杆一端与后翼肋铰接,所述后支杆的一端与中翼肋铰接,所述后驱动液压缸缸筒端与中翼肋铰
接,后支杆位于后拉杆和后驱动液压缸之间,后拉杆的另一端、后支杆的另一端和后驱动液
压缸的活塞杆端三个端部在同一点铰接。
[0009]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设置有多个。
[001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设置有3个。
[001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与液压控制系统连接。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基于变体飞机和自适应技术,兼顾飞翼式飞机本身优良的气动特性。不仅实现了飞翼式飞机在不同条件下气动外形的改变,降低了飞行成本和改善了
飞行性能,还为未来的飞翼式飞行器气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附图说明
[0014] 图1本实用新型飞翼式飞机俯视图;
[0015] 图2本实用新型外翼侧视图;
[0016] 图3本实用新型外翼俯视图;
[0017]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外翼结构示意图;
[0018]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外翼结构示意图;
[0019] 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外翼结构示意图;
[0020] 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外翼结构示意图;
[0021] 图中内翼1、外翼2、副翼3、前翼肋2.1、中翼肋2.2、后翼肋2.3、第一连接轴2.4、第二连接轴2.5、前拉杆2.6、前支杆2.7、前驱动液压缸2.8、后拉杆2.9、后支杆2.10、后驱动液
压缸2.11。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3]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平”、“顶”、“底”“内”、“外”、“轴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
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
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4]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
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
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5]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
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26]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飞翼式飞机包括内翼1、设置在内翼1两侧的外翼2和设置在内翼1的后方的副翼3。
[0027] 如图2所示,基于变体飞机自适应技术的发展,翼型可变的新型飞翼式飞机其结构主要为分段翼肋以及可旋转连接机构,通过翼肋的分段旋转,从而改变其翼型,满足在不同
的环境和飞行任务要求下采用不同翼型的需求。
[0028] 具体为,外翼2由前翼肋2.1、中翼肋2.2和后翼肋2.3三段组成,所述中翼肋2.2通过第一连接轴2.4和第二连接轴2.5与内翼1连接,所述前翼肋2.1可相对于中翼肋2.2旋转
的连接第一连接轴2.4,所述后翼肋2.3可相对于中翼肋2.3旋转的连接第二连接轴2.5,第
一驱动装置控制前翼肋2.1绕第一连接轴2.4旋转,第二驱动装置控制后翼肋2.3绕第二连
接轴2.5旋转。
[0029] 同时在图2中进一步表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前拉杆2.6、前支杆2.7和前驱动液压缸2.8,所述前拉杆2.6一端与前翼肋2.1铰接,所述前支杆2.7的一端与中翼肋2.2铰
接,所述前驱动液压缸2.8缸筒端与中翼肋2.2铰接,前支杆2.7位于前拉杆2.6和前驱动液
压缸2.8之间,前拉杆2.6的另一端、前支杆2.7的另一端和前驱动液压缸2.8的活塞杆端三
个端部在同一点铰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后拉杆2.9、后支杆2.10和后驱动液压缸
2.11,所述后拉杆2.9一端与后翼肋2.3铰接,所述后支杆2.7的一端与中翼肋2.2铰接,所述
后驱动液压缸2.11缸筒端与中翼肋2.2铰接,后支杆2.10位于后拉杆2.9和后驱动液压缸
2.11之间,后拉杆2.9的另一端、后支杆2.10的另一端和后驱动液压缸2.11的活塞杆端三个
端部在同一点铰接。
[0030]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设置有多个,优选为3个。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与液压控制系统连接。
[0031] 图2表示前翼肋2.1、中翼肋2.2、后翼肋2.3处于未旋转位置即原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4中表示前翼肋2.1向下弯折(向下旋转)、中翼肋2.2处于原位置、后翼肋2.3处于原位置,在较低速度下有较好的性能,可以满足起降的要求。
[0033] 图5中表示前翼肋2.1处于原位置、中翼肋2.2处于原位置、后翼肋2.3向上弯折(向上旋转),可以增大失速,在飞机进行空中格斗和机动使用。
[0034] 图6中表示前翼肋2.1向上弯折(向上旋转)、中翼肋2.2处于原位置、后翼肋2.3处于原位置,在雷诺数较大时阻力系数大大降低,该翼型适合较高速的飞行。
[0035] 图7中表示前翼肋2.1处于原位置、中翼肋2.2处于原位置、后翼肋2.3向下弯折(向下旋转),可以起到襟翼增升的效果,适合巡航。
[0036] 以及根据图4、图5、图6、图7,结合实际的需要可以进行前翼肋2.1、中翼肋2.2和后翼肋2.3自由旋转组合。
[003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8]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基于变体飞机和自适应技术,兼顾飞翼式飞机本身优良的气动特性。不仅实现了飞翼式飞机在不同条件下气动外形的改变,降低了飞行成本和改善了
飞行性能,还为未来的飞翼式飞行器气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003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
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
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