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空气动力学 / 升阻比 / 轻型多用途飞行器

轻型多用途飞行器

阅读:756发布:2020-11-14

专利汇可以提供轻型多用途飞行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轻型多用途 飞行器 ,包含 机身 、机翼、 尾翼 装置、起落装置、主要动 力 装置、 辅助动力装置 、机组保护系统、以及用于控制多用途航空设备的航空控制综合体,所述机组保护系统通过将辅助和主要设备按照重要性顺序布置形成多层屏蔽的形式,并远离机壳和机身承载元件;所述飞行器的最大元件 密度 取决于最可能的损伤区域和视线 角 ,具体为,在前方-下方以及在侧面-机头部分下方与摧毁装置的逼近面成大约30度;所述用于控制多用途航空设备的综合体配有机组报警系统,该机组报警系统在超出摧毁视线角时使用,所述机组报警系统与 电子 综合体和航空控制综合体的语音信息设备相连。本实用新型不仅减轻了飞行器的重量,提高了其耐久性,而且还以最简化的形式为机组人员提供了最佳的保护。,下面是轻型多用途飞行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轻型多用途飞行器,包含机身、机翼、尾翼装置、起落装置、主要动装置、辅助动力装置、机组保护系统、以及用于控制多用途航空设备的航空控制综合体,所述综合控制体通过多路通路分别与一组机载电子计算机、左向引擎电子控制系统、记录和检测系统、导航和起落设备以及综合控制体连接,并通过编码通信线路分别与燃料调节和监测系统、声音信息设备以及复合电子显示系统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组保护系统通过将辅助和主要设备按照重要性顺序布置形成多层屏蔽的形式,并远离机壳和机身承载元件;
所述用于控制多用途航空设备的综合体配有机组报警系统,该机组报警系统在超出摧毁视线时使用,所述机组报警系统与电子综合体和航空控制综合体的语音信息设备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多用途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组保护系统装配有易拆卸悬挂装甲板,该装甲板上配备有被动保护元件和主动保护元件,所述装甲板的固定位置取决于机身外表面最可能受攻击的区域和视线角,所述装甲板的制造取决于升阻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多用途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组保护系统装配有嵌入式易拆卸装甲板,该装甲板固定于机身内部,或者固定于用于额外被动保护元件的装置和设备箱体表面及底面。

说明书全文

轻型多用途飞行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工程,具体涉及轻型多用途的飞行器。

背景技术

[0002] 这种飞行器的防御和攻击性能比较好,但是由于机身比较重,飞行器的灵敏度和操纵性能都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
[0003] 公开号为RU2252899的俄罗斯专利公开了一种操纵性能较好的多用途轻型飞行器,该飞行器包括有机身、机翼、尾翼装置、起落装置、动装置和综合控制体,其中,综合控制体包括信息交换系统、用于控制飞行和训练以及作战的机载数字计算机系统、外部存储和信息输入系统、无线电惯性导航和着陆系统、操纵台位于飞行员和操作员座舱的综合飞行器控制系统、操纵台位于飞行员和操作员座舱的武器控制系统、电子显示、控制和观察综合系统、紧急报警板、双重冗余航空设备控制系统、机载目标监控系统、语音信息控制系统、电子动力系统、内部和外部照明设施、紧急逃生综合系统、双重冗余动力设备控制系统。据此,信息交换系统分为3个独立的多路信息交换通道,计算系统与航空设备控制系统之间、电子显示、控制和观察综合系统与综合航空控制系统之间有径向耦合。
[0004] 以上所述的多用途轻型飞行器尽管在操纵性能和灵敏度上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这种改善是以牺牲飞行器的防御和攻击性能为代价的。
[0005] 《SU-25强击机及其派生机》(参见Bedretdinov I.A.,SU-25强击机及其派生机M.,000“B&Co出版集团,第15页)一文公开了一种SU-25强击机,包括机身、机翼、尾翼装置、起落装置、动力装置和综合控制体,其中,综合控制体包括信息交换系统、用于控制飞行和训练以及作战的机载数字计算机系统、外部存储和信息输入系统、无线电惯性导航和着陆系统、操纵台位于飞行员和操作员座舱的综合飞行器控制系统、操纵台位于飞行员和操作员座舱的武器控制系统、电子显示、控制和观察综合系统、紧急报警板、电子动力系统、照明设施、机组保护系统、紧急逃生综合系统、以及动力设备控制系统。其内的上述机组保护系统形式为:乘务员座舱(驾驶舱)底部完全装甲,可消耗燃油舱壁部分装甲,且发动机短舱罩在子弹危险方向也部分装甲。此外,装甲帽和装甲背心也是飞行员设备的一部分。
[0006] 尽管上述的SU-25强击机及其派生机宣称既减轻了飞行器重量,又可以保证操纵性能、灵敏度、防御性能和攻击性能上都超越重型攻击机,但是,认真研究该产品的结构和其使用说明,发现:该产品根本不能达到说明书中所宣称的效果。实用新型内容
[0007]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轻型多用途飞行器,使其耐久性得以提升、质量维数特征降低,并实现多用途性。
[0008]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
[0009] 一种轻型多用途飞行器,包含机身、机翼、尾翼装置、起落装置、主要动力装置、辅助动力装置、机组保护系统、以及用于控制多用途航空设备的航空控制综合体,所述综合控制体通过多路通路分别与一组机载电子计算机、左向引擎电子控制系统、记录和检测系统、导航和起落设备以及综合控制体连接,并通过编码通信线路分别与燃料调节和监测系统、声音信息设备以及复合电子显示系统连接,其中,
[0010] 所述机组保护系统通过将辅助和主要设备按照重要性顺序布置形成多层屏蔽的形式,并远离机壳和机身承载元件;
[0011] 所述飞行器的最大元件密度取决于最可能的损伤区域和视线,具体为,在前方-从下方以及在侧面-从机头部分下方与摧毁装置的逼近面成大约30度;
[0012] 所述用于控制多用途航空设备的综合体配有机组报警系统,该机组报警系统在超出摧毁视线角时使用,所述机组报警系统与电子综合体和航空控制综合体的语音信息设备相连。
[0013] 为了更好地保护飞行员的头部和上身,提高飞行器的耐久性,所述机组保护系统装配有易拆卸悬挂装甲板,该装甲板上配备有被动保护元件和主动保护元件,所述装甲板的固定位置取决于机身外表面最可能受攻击的区域和视线角,所述装甲板的制造取决于升阻比
[0014]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机组保护系统也可装配嵌入式易拆卸装甲板,该装甲板固定于机身内部,或者固定于用于额外被动保护元件的装置和设备箱体表面及底面。
[0015] 本实用新型不仅减轻了飞行器的重量,提高了其耐久性,而且还以最简化的形式为机组人员提供了最佳的保护。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视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18] 图3和图4显示了飞行器摧毁装置视线角的计算。
[0019] 图5为图1中A-A的剖面图。
[0020] 图6为图1中B-B的剖面图。
[0021] 图7为图1中C-C的剖面图。
[0022] 图8为图1中D-D的剖面图。
[0023] 图9为图1中E-E的剖面图。
[0024] 图10和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驾驶舱受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6]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轻型多用途飞行器,包括机身1、机翼2、尾翼装置3、起落装置4、动力装置5和驾驶舱6,其中,
[0027] 所述的驾驶舱6位于飞行器机头部分,其结构如图5所示,包括座椅7和底板8,所述的底板8的下方设有起落装置前脚架9,位于飞行器机头部分的装置10,部分机身1以及飞行器覆层11;
[0028] 在驾驶舱6前部安装有机组报警系统12,具体参见图7和图8,该机组报警系统12在超出摧毁视线角时使用,所述系统12与电子综合体和航空控制综合体的语音信息设备相连。
[0029] 如图3-11所示,若摧毁装置(7.62毫米口径的子弹)从视线角A(在前方-从下方)或视线角B(在前方-从侧面)攻击飞行器,设备、部分系统、装置10、覆层11、底板8、驾驶舱6、机身1承载元件将有足够厚度阻碍子弹穿过,由于特定的设备装置,部分系统和装置10只有在子弹靠近驾驶舱6时才能穿透。据此,设备、部分系统和装置10应按照重要性顺序进行布置,远离覆层(机壳)11、机身1承载元件(设备的最大元件密度,以及部分系统和装置10的布置应考虑最可能的损伤区域和视线角:与摧毁装置的逼近面成大约30度)。这样,视线角A和C形成I型损伤区-在这些视线角内不需对驾驶舱6实施保护。此外,图3显示了视线角为B的部分I型损伤区,所述区域被起落装置前脚架9封闭,也无需保护。
[0030] 如图3-11所示,II型损伤区位于从视线角B(从下方-在前方)到视线角D(从侧面-在前方)的区域。在此区域,覆层11、驾驶舱6底板8、设备、部分系统和装置10、连同飞行器承载元件的总厚度都不足,不能取消对乘务员舱的额外保护。为提高在II型损伤区内机组保护的可靠性,应将覆层11、悬挂或嵌入式的易拆卸装甲板13固定在机身内部和设备、部分系统和装置10外壳的底面及表面。所述装甲板13及用于装甲板制造的材料厚度选择应参考设备、部分系统和装置10的位置及重要性,具体参见图10和图11,另外,悬挂装甲板13的制造还应参考相应悬挂点的预计升阻比,以降低空气阻力,同时,悬挂装甲板13应配备被动和主动保护元件。
[0031] 如图4和8所示,视线角D组成III型损伤区,也就是说,飞行员的头部和上身不能得到可靠的保护。这种情况下,通过驾驶舱6的装甲玻璃和自主保护装置(装甲帽和装甲背心)保护飞行员。
[0032]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为飞行器以配重和飞行器设计最简化的形式为机组人员提供最佳保护。
[0033] 上述措施可提高飞行器的耐久性,使得飞行员不受伤害的可能性增大:
[0034] -前方:从0.424(无装甲)到0.76;
[0035] -侧面:从0.2(无装甲)到0.6。
[0036]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防护措施的最佳利用,选择接近摧毁装置的最可能视线角以及飞行器的最适摧毁装置,可以使附加机组保护装置的重量从300Kg减轻到95Kg,也即大约三分之一大小。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减轻装甲配重来保护乘务员座舱的方案可以将飞行员不受伤害的可能性提高40%。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