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专利名 | 申请号 | 申请日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发明人 |
---|---|---|---|---|---|---|
281 | 甘蔗试管苗的瓶外生根方法 | CN201010227883.1 | 2010-07-16 | CN101904262B | 2012-02-15 | 何为中; 刘红坚; 汪淼; 翁梦苓; 陈引芝; 李松; 游建华; 余坤兴; 韦明珠; 刘丽敏; 淡明; 卢曼曼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蔗试管苗的瓶外生根方法,其生产程序如下:(1)无菌培养体系建立;(2)增殖扩繁;(3)无根试管苗单株移植苗圃进行瓶外生根和育苗;(4)移栽大田。上述方法省略了培养室内无菌培养生根程序,甘蔗试管苗生根培养操作和培养条件由繁变简,省略培养基配制、高压灭菌、超净工作台无菌转管和培养室恒温恒湿培养等复杂的工作环节,无根甘蔗试管苗瓶外移植生根,操作简单,在自然环境下操作,降低了甘蔗试管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 ||||||
282 | 提高甘蔗组培苗假植成活率的方法 | CN200910042011.5 | 2009-08-21 | CN101642050B | 2012-02-01 | 敖俊华; 李奇伟; 江永; 黄振瑞; 邓海华; 陈月桂; 卢颖林; 黄莹 |
本发明营养栽培技术领域;提出一种提高甘蔗组培苗假植成活率的方法,采用连续流动营养液膜无土栽培技术,用于对甘蔗生根组培苗进行处理,包括步骤:驯化炼苗及处理、驯化苗假植、假植苗日常管理和田间定植,在假植苗日常管理步骤中按不同时间段采用不同浓度的营养液。本发明方法简单、可靠,不受区域季节气候限制,成本较低,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调节营养液浓度和成份,甘蔗组培苗的生长速度快,成苗率高,缩短甘蔗组培苗的生产周期,可工厂化、集约化生产。 | ||||||
283 | 甘蔗黑穗病菌巢式PCR快速检测方法 | CN201110218585.0 | 2011-08-02 | CN102329858A | 2012-01-25 | 沈万宽; 姜子德; 邓海华; 习平根; 刘睿; 李敏慧; 陈健文; 杨湛端; 陈仲华 |
本发明涉及甘蔗病原菌检测领域,提出甘蔗黑穗病菌巢式PCR快速检测方法,包括基因组DNA提取、第一轮PCR扩增、第二轮PCR扩增、PCR扩增产物检测步骤,其中第一轮PCR扩增中采用真菌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ITS的通用引物ITS4和ITS5,第二轮PCR扩增中采用甘蔗黑粉菌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ITS的特异引物Smut-L1和Smut-R2,本发明的实质性特点有:1、检测灵敏度极高,即使在甘蔗无黑穗病症状或者感染黑粉菌量极少时也能准确检测出黑穗病菌。2、特异性强,受其他菌类干扰小,准确率高。3、具有耗时短、检测速度快的特点,适用于甘蔗引种检疫、脱毒种苗质量检测及甘蔗黑穗病抗性鉴定早期无症状叶片检测等。 | ||||||
284 | 一种甘蔗抗旱剂及制备方法 | CN201110147306.6 | 2011-06-02 | CN102311290A | 2012-01-11 | 崔雄维; 张跃彬; 尹兴祥; 刀静梅; 樊仙; 郭家文; 刘少春; 李如丹; 邓军 |
一种甘蔗抗旱剂及制备方法,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烃类物质90~92%、浓度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8%、硫酸钾0.5~4.5%和赤霉素与赤霉素活性保护剂0.1~0.5%;所说的赤霉素与赤霉素活性保护剂按重量比例1:3~3.5混配,先将烃类物质加热溶解,降温至60~80℃时,均匀混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硫酸钾,将混配的赤霉素与赤霉素活性保护剂均匀加入,得到甘蔗抗旱剂组合物;甘蔗抗旱剂在下种前用于密封甘蔗种茎两端新鲜切口,本发明提供的甘蔗抗旱剂能够有效降低甘蔗种茎的水分蒸发损失,显著提高甘蔗种茎对水分亏缺的适应能力,增加新植甘蔗的出苗率,在提高旱地和山坡地甘蔗产量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
285 | 甘蔗组培一次成苗快速繁殖方法 | CN200810218883.8 | 2008-11-04 | CN101401549B | 2011-10-26 | 樊丽娜; 何慧怡; 邓海华; 齐永文; 陈健文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甘蔗组培一次成苗的方法。以健壮甘蔗的幼嫩心叶或茎尖生长锥作为外植体,一次成苗培养40~50天左右获得带少量蔗根的小苗后,将其转入生根培养基中经10~20天的促根处理后,然后进入炼苗和假植阶段。或在一次性成苗培养基中培养50~70天左右,获得根系长势较好的甘蔗完整小苗后直接进入炼苗和假植阶段。本发明不更换、或只更换一次培养基,有效减少了常规甘蔗侧芽或嫩叶诱导愈伤组织及分化过程中多次转接造成的污染,简化了甘蔗组培苗生产的程序,节约成本,成苗率高,显著缩短了甘蔗组培苗的生产周期,适用于甘蔗种苗工厂化快速繁殖。 | ||||||
286 | 甘蔗白叶病病原巢式PCR检测方法 | CN201110050056.4 | 2011-03-02 | CN102154490A | 2011-08-17 | 卢文洁; 黄应昆; 李文凤; 赵培方; 王晓燕 |
一种甘蔗白叶病病原巢式PCR检测方法,取甘蔗病叶组织,通过CTAB法提取甘蔗病叶组织的总基因组DNA,应用巢式PCR技术对总基因组DNA依次进行第一轮PCR和第二轮PCR两次扩增,用1.0%的琼脂糖凝胶对巢式PCR扩增产物进行电泳检测,第一轮PCR扩增产物的DNA目标片段大小约为700bp,第二轮PCR扩增产物的DNA目标片段大小约为210bp;所说的两次扩增,第一轮PCR扩增采用的引物为MLOX/MLOY,第二轮PCR扩增采用的引物为P1/P2;本方法具有操作快速、简便、高效等特点。 | ||||||
287 | 一种用灵发素诱导甘蔗胚状体的方法 | CN201010216154.6 | 2010-07-02 | CN101904301B | 2011-07-20 | 李松; 许鸿源; 蓝桃菊; 方锋学; 余坤兴; 刘晓燕; 谭芳; 龚银花; 刘丽敏; 淡明; 刘红坚; 杨荣仲; 游建华; 唐红琴; 卢曼曼 |
一种用灵发素诱导甘蔗胚状体的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灵发素0.6-1.0mg·L-1配制成改良型固体培养基,以甘蔗幼叶切片作外植体,先在暗箱培养8-12天,然后转入每天光、暗交替的条件下继续培养,培养材料陆续发生形态各异的胚状体,20天后发生率≥85%。 | ||||||
288 | 甘蔗和茄子套种的立体栽培方法 | CN200810058853.5 | 2008-08-28 | CN101352124B | 2011-01-12 | 吴正焜; 杨洪昌; 杨仕生; 欧应继; 尹兴祥 |
一种甘蔗和茄子套种的立体栽培方法,将传统的尖垅等距蔗行改为平墑宽窄行,在宽行上打孔套种双行茄子,本发明合理安排茄子、甘蔗的种植时间,解决了主副作共生期的相互影响,增加种植密度,提高套种效益,采取降解地膜覆盖,通过充分利用光、温、水、肥条件,提高间套作物茄子的产量和品质,提早植期和采收期,减少揭膜劳动成本,采用两次单边施肥培土方法,延长茄子收获期,保证甘蔗的正常生长,茄子平均产量16吨/公顷,甘蔗产量125吨/公顷,比对照甘蔗平均产量增12吨/公顷;综合经济效益比对照增:茄子16吨×3000.00元/吨+甘蔗12吨×250.00元=51000.00元/公顷。 | ||||||
289 | 甘蔗实生苗地膜全覆盖种植方法 | CN200910094879.X | 2009-08-26 | CN101637089A | 2010-02-03 | 刘家勇; 陈学宽; 吴才文; 赵俊; 赵培方; 杨洪昌 |
一种甘蔗实生苗地膜全覆盖种植方法,实生苗移栽前,深犁平地,按宽4m起墒,两边各留20cm作为排水沟;于墒面上按行距1m开深10cm、宽15cm的种植行,用于实生苗种植;微湿墒面,喷施除草剂后,采用厚0.008~0.012cm,宽4m的地膜对墒面进行全膜覆盖,用细土沿种植行将地膜压实,同时用土将地膜四围压实;选择阴天,沿种植行按株距25cm种植实生苗,并浇足定根水;该种植方法可改善实生苗内部生长环境,提温保湿,抑制杂草,促进实生苗早生快发,可解决实生苗种植晚,生长量不足,影响适时选择等问题,同时可节约栽后管理成本。 | ||||||
290 | 一种甘蔗土壤地膜多层覆盖栽培方法 | CN200910094878.5 | 2009-08-26 | CN101637088A | 2010-02-03 | 吴才文; 夏红明; 杨昆; 杨洪昌; 尹兴祥; 刘家勇; 赵俊; 赵培方 |
一种甘蔗土壤地膜多层覆盖栽培方法,主要技术措施是甘蔗栽种后先盖土,然后使用厚0.008~0.012cm的光解地膜对种植沟进行覆盖,再用细土把地膜四周及地膜上表面压紧压实,本发明可防止膜内杂草的生长,促进甘蔗幼苗自然穿过地膜,通过地膜和土壤多次对甘蔗种植沟的覆盖,实现蔗田的有效保湿,解决甘蔗幼苗难于穿透地膜内而造成烧苗的问题,满足甘蔗出苗、生长对湿度和温度的特殊需求。 | ||||||
291 | 一种甘蔗新品系综合评价方法 | CN200810233737.2 | 2008-12-22 | CN101496495A | 2009-08-05 | 赵培方; 陈学宽; 刘家勇; 尹兴祥; 赵俊; 吴才文; 侯朝祥; 崔杰; 夏红明; 杨昆 |
一种甘蔗新品系综合评价方法,在糖料甘蔗品种比较试验阶段,收集试验数据后,基于DTOPSIS法对12项性状评价指标进行分类并制定了相应的各项指标权重系数,将参试品系的12项性状指标分为:正向指标、中性指标和负向指标;并制定了各项指标权重系数。 | ||||||
292 | 甘蔗实生苗全膜栽培方法 | CN200810233738.7 | 2008-12-22 | CN101433156A | 2009-05-20 | 吴才文; 范源洪; 陈学宽; 尹兴祥; 夏红明; 赵俊; 刘家勇; 王炎炎; 赵培方; 侯朝祥; 杨昆; 崔杰 |
一种甘蔗实生苗全膜栽培方法,其特征是:在甘蔗实生苗移栽前在蔗田栽种区域开挖苗沟,对湿润的蔗田栽种区域的土表喷施除草剂,然后对栽种区域进行地膜覆盖,在地膜四周采用细土压膜并拍紧压实,选择阴天或雨天栽实生苗于苗沟底,栽苗后若不下雨则需及时浇定根水,本发明操作简单,方便易行,地膜成本仅少量增加,但田间杂草大量减少,全膜覆盖栽苗后仅需浇定根水一次,灌溉次数减少,灌溉成本大幅下降;且应用该技术栽种的甘蔗实生苗根部土壤长期保持湿润状态,保持实生苗根部土壤湿润,促进实生苗的成活和生长,保证苗齐苗壮;实生苗成活率高、根系发达、生长快,植株健壮,在同等条件下,田间成活率可以提高20~30%。 | ||||||
293 | 甘蔗组培一次成苗快速繁殖方法 | CN200810218883.8 | 2008-11-04 | CN101401549A | 2009-04-08 | 樊丽娜; 何慧怡; 邓海华; 齐永文; 陈健文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甘蔗组培一次成苗的方法。以健壮甘蔗的幼嫩心叶或茎尖生长锥作为外植体,一次成苗培养40-50天左右获得带少量蔗根的小苗后,将其转入生根培养基中经10-20天的促根处理后,然后进入炼苗和假植阶段。或在一次性成苗培养基中培养50-70天左右,获得根系长势较好的甘蔗完整小苗后直接进入炼苗和假植阶段。本发明不更换、或只更换一次培养基,有效减少了常规甘蔗侧芽或嫩叶诱导愈伤组织及分化过程中多次转接造成的污染,简化了甘蔗组培苗生产的程序,节约成本,成苗率高,显著缩短了甘蔗组培苗的生产周期,适用于甘蔗种苗工厂化快速繁殖。 | ||||||
294 | 甘蔗宿根矮化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 | CN200810058996.6 | 2008-09-27 | CN101363847A | 2009-02-11 | 黄应昆; 李文凤; 范源洪; 吴才文; 卢文洁 |
一种甘蔗宿根矮化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用打气泵吹气法吹提样品蔗汁;2.离心法制备样液;3.I-ELISA法检测甘蔗宿根矮化病菌RSD;该方法克服了传统的剖茎检测法和相差显微镜检测法准确性差、操作繁琐、灵敏度低,PCR检测法体系难于稳定等不足,能简便、快速、准确、有效的检测出甘蔗宿根矮化病菌RSD,适合田间大批量样品的快速检测,为甘蔗宿根矮化病的诊断和防治、脱毒种苗的生产、对外甘蔗品种/材料交换检疫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 ||||||
295 | 甘蔗和茄子套种的立体高效栽培方法 | CN200810058853.5 | 2008-08-28 | CN101352124A | 2009-01-28 | 吴正焜; 杨洪昌; 杨仕生; 欧应继; 尹兴祥 |
一种甘蔗和茄子套种的立体高效栽培方法,将传统的尖垅等距蔗行改为平墑宽窄行,在宽行上打孔套种双行茄子,本发明合理安排茄子、甘蔗的种植时间,解决了主副作共生期的相互影响,增加种植密度,提高套种效益,采取降解地膜覆盖,通过充分利用光、温、水、肥条件,提高间套作物茄子的产量和品质,提早植期和采收期,减少揭膜劳动成本,采用两次单边施肥培土方法,延长茄子收获期,保证甘蔗的正常生长,茄子平均产量16吨/公顷,甘蔗产量125吨/公顷,比对照甘蔗平均产量增12吨/公顷。综合经济效益比对照增:茄子16吨×3000.00元/吨+甘蔗12吨×250.00元=51000.00元/公顷。 | ||||||
296 | 甘蔗种苗温水脱毒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 CN200710065968.2 | 2007-06-18 | CN101069470A | 2007-11-14 | 黄应昆; 赵卫明; 范源宏; 许渌清; 吴正焜; 赵振松 |
一种甘蔗种苗温水脱毒的处理方法及设备,将甘蔗种苗浸入水温51~52℃的处理设备内2小,保持处理温度在50℃-0.2~50℃+0.2之间进行处理,使其去除宿根矮化病菌。可控制或去除99%以上的宿根矮化病病菌,处理设备内水体的酸碱度在pH7,水体3~4天更换一次;处理设备包括内池,外池,水体循环系统,温度自控及温度检测柜,内池与外池之间的夹层分隔为上腔、中腔、下腔三个腔体,在上、中、下三个腔体位置分别设置有测温热电阻,测温热电阻通过信号电缆线与实施温度监测的温度控制仪表相联,下腔体内位于内池底板的下方分别固定设置有电加热管和联接于水泵出口的进水管,进水管进入的水流经电加热管加热后上升,从均布有进水孔的内池底板和侧壁板进入内池。 | ||||||
297 | 甘蔗条螟性引诱剂及其应用 | CN200410015484.3 | 2004-02-27 | CN1559209A | 2005-01-05 | 黎教良; 管楚雄; 梁瑞波; 林明江 |
本发明涉及昆虫性信息激素合成技术领域,提出一种甘蔗条螟性引诱剂,其特征在于其由如下组分和配比合成:顺-11-十六烯醇醋酸酯35-45%;顺-13-十八烯醇5-15%;顺-13-十八烯醇醋酸酯40-60%。本发明还提出了用于甘蔗条螟预测预报的胶片和用于甘蔗条螟防治的迷向管。本发明的特点有:1.性引诱剂制备工艺简单,原料充足,条件可行。2.甘蔗条螟性引诱剂用于预测预报甘蔗条螟的发生,测报准确。3.专一性强,不会使条螟产生抗性,对自然天敌没有伤害作用。4.对人畜无毒,对环境无污染。5.抗逆性强。不怕风吹、雨淋和日晒。6.持效期长。7.使用方便。 | ||||||
298 | 一种甘蔗营养糖及其制造方法 | CN94103039.3 | 1994-03-15 | CN1094579A | 1994-11-09 | 杨万善; 王麟; 花士瑛; 杨和荣; 陈信泽; 余文忠; 赵健华; 梁惠福 |
本发明是一种含有甘蔗天然风味的营养糖及其生产方法,其生产过程是将分离出来的糖蜜或鲜蔗汁用磷酸上浮法处理后加入鲜果汁、果浆、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与粉碎的白糖混合,制粒,干燥,这种甘蔗营养糖口感好,营养价值高,不易吸潮,速溶效果好。 | ||||||
299 | 一种丘陵山地甘蔗机械化种植方法 | PCT/CN2019/091130 | 2019-06-13 | WO2020177233A1 | 2020-09-10 | 张跃彬; 邓军; 郭家文; 李如丹; 杨绍林; 刀静梅; 樊仙 |
一种丘陵山地甘蔗机械化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整地、品种选择、开沟和收获。如此实现了丘陵山地甘蔗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轻简化生产,降低了甘蔗生产劳动强度,节约了人工成本,同时提高了土壤肥力和利用率,促进了丘陵山地甘蔗轻简机械化生产和增加蔗农种蔗收益。 |
||||||
300 | 一种甘蔗实生苗移栽定植器 | CN202110233255.2 | 2021-03-03 | CN112753333A | 2021-05-07 | 潘方胤; 罗青文; 文明富; 彭冬永; 彭立冲; 梁启如; 陈顺; 吴嘉云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蔗实生苗移栽定植器,具体涉及甘蔗移栽技术领域,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左部设置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内部设置有升运绞龙,且输送管前部以及后部均焊接固定有出土管,所述出土管外端穿过框架,并位于导槽上侧面,所述导槽焊接固定在框架前侧面以及后侧面,且导槽右部通过进土槽口与中空壳体相连接,所述中空壳体内部设置有输送搅龙,且中空壳体内侧面开设有出土槽口,所述中空壳体固定在框架内前壁以及内后壁。本发明实现了自动挖坑以及填土的功能,而且也方便对土壤进行输送以及均匀粉碎,并将土壤均匀覆盖在实生苗周围,自动化程度高,且移栽定植成活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