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甘蔗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01 一种糖料甘蔗入土深砍的方法 CN201610208400.0 2016-04-06 CN105766228A 2016-07-20 邓军; 张跃彬; 代光伟; 白升伟; 黄丕忠; 樊仙; 陈国伟; 方志存; 刀静梅; 武晋宇
发明涉及一种糖料甘蔗入土深砍的方法,属于糖料作物收获技术领域。本发明是在11月至翌年5月糖料甘蔗成熟期,改革传统砍收方法,采用锋利的锄头进行入土深砍,锄头与地面接触处的夹在10°~80°之间,保留地下蔗桩3~5 cm。本发明实现了糖料甘蔗的合理砍收,在提高糖料甘蔗的产量和蔗糖分的同时,还促进了蔗桩基部的蔗芽萌发,提高了宿根发株率,增强了糖料甘蔗的宿根性,延长了宿根年限,减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蔗农收益和企业效益。
202 一种延长甘蔗宿根的方法 CN201410338389.0 2014-07-16 CN104221649B 2016-05-11 游建华; 谭宏伟; 梁阗; 吴凯朝; 刘红坚; 韦贵剑; 李松; 莫磊兴; 廖庆才; 刘丽敏; 何为中; 王维赞; 樊保宁; 翁梦苓; 高轶静; 淡明; 刘俊仙; 卢曼曼; 何毅波; 余坤兴; 杨柳
一种延长甘蔗宿根的方法,涉及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包括补种调查、不能萌动发芽或腐烂废弃的蔗篼清除、开好补种的植蔗沟、施基肥、种茎的处理、补种的种茎下种、防治地下害虫、覆土盖种和除草,利用前期生长优势强于宿根蔗的其它品种的种茎按照新植蔗的种植方法直接补种。本发明方法使宿根蔗达到齐苗、壮苗,达到目标产量所要求的有效茎数来延长宿根年限,增加蔗农收入,提高植蔗的经济效益。
203 一种甘蔗专用耐化长效地膜 CN201310171413.1 2013-05-11 CN103214725B 2016-02-10 李如丹; 张跃彬; 刘少春; 樊仙; 邓军
发明提供一种甘蔗专用耐化长效地膜,由如下原料制成:聚乙烯原料聚乙烯LLDPE 7042:95-99%、抗氧剂:0.1-2%、紫外线吸收剂:0.01-1%、受阻胺光稳定剂:0.05-5%和液体石蜡植物油0.01-0.05%;由于在地膜吹膜原料中添加抗氧化、抗紫外线和受阻胺光稳定剂等助剂,能有效减少地膜中自由基的生成,抑制地膜的过快氧化降解,生产的地膜的耐氧化性能主要由抗氧化剂、抗紫外线和受阻胺光稳定剂共同协调发挥。地膜生产合成过程中,加热温度应低于180℃,防止抗氧化成分高温分解,地膜的厚度保证甘蔗幼苗地膜能顺利破膜出苗。
204 一种甘蔗原汁红糖粉的生产方法 CN201510495735.0 2015-08-13 CN105154591A 2015-12-16 沈石妍; 张跃彬; 郭家文; 尚试雄; 崔杰; 孙红云; 应雄美; 武晋宇
一种甘蔗原汁红糖粉的生产方法,是将甘蔗进行压榨得到的蔗汁除杂后,再通过煮沸进一步除去蔗汁中的杂质,经两级真空吸滤得到滤清汁,滤清汁蒸发浓缩得到浓缩糖浆,再经过打砂、制粉、冷却、包装等工序得到颜色为金黄色至黄褐色、味道纯正的甘蔗原汁红糖粉。本发明加热温度控制方便,工艺参数精确可控,可避免熬煮过程糊锅现象;糖汁熬煮前通过两级真空吸滤,大大降低了最终产品的不溶于杂质;熬制过程不添加任何化学澄清剂,保证了产品健康安全,味道纯正香甜。
205 一种甘蔗叶循环利用的方法 CN201310551039.8 2013-11-10 CN103588516B 2015-03-25 郭家文; 张跃彬; 苏火生; 武晋宇; 刘少春; 邓军
发明公开一种甘蔗叶循环利用的方法,甘蔗收获后,1周内把蔗叶清理集中堆放在甘蔗种植的行间,压实并在蔗叶上按照每亩4.5-5.5吨的用量均匀的喷淋酒精废液,并在甘蔗蔗兜上覆盖地膜。这种蔗叶循环利用的方式操作简单省工,增产增糖的明显效果,由于蔗叶是隔行覆盖在甘蔗种植的行间,可减少一半的除草成本,同时甘蔗中耕培土只需要在没有覆盖蔗叶的行间进行培土施肥,同样可以减少一半的培土施肥的工作量;每亩地1吨以上的蔗叶和5吨的酒精废液进行了循环利用,给蔗地施入了大量的有机肥,有效提高甘蔗的单产0.5-1.0吨和提高甘蔗的糖分0.5-1.0个百分点,该技术较适合我国蔗区普遍应用。
206 一种甘蔗实生苗漂浮假植方法 CN201410575768.1 2014-10-25 CN104303788A 2015-01-28 覃伟; 吴才文; 杨昆; 刘家勇; 赵培方; 赵俊; 昝逢刚; 苏火生; 姚丽; 陈学宽; 李纯佳; 夏红明
一种甘蔗实生苗漂浮假植方法,在实生苗幼苗播种后,待其生长至2-3片真叶时,假植到泡沫漂浮盘中,并立即将泡沫漂浮盘放入育苗槽内进行漂浮培育,经假植培育及炼苗后移栽大田,配合有效的育苗管理技术,可有效降低管理难度,减少实生苗管理人工成本和移栽损伤,促进幼苗快速生长,提高大田移栽成活率。
207 一种甘蔗叶循环利用的方法 CN201310551039.8 2013-11-10 CN103588516A 2014-02-19 郭家文; 张跃彬; 苏火生; 武晋宇; 刘少春; 邓军
发明公开一种甘蔗叶循环利用的方法,甘蔗收获后,1周内把蔗叶清理集中堆放在甘蔗种植的行间,压实并在蔗叶上按照每亩4.5-5.5吨的用量均匀的喷淋酒精废液,并在甘蔗蔗兜上覆盖地膜。这种蔗叶循环利用的方式操作简单省工,增产增糖的明显效果,由于蔗叶是隔行覆盖在甘蔗种植的行间,可减少一半的除草成本,同时甘蔗中耕培土只需要在没有覆盖蔗叶的行间进行培土施肥,同样可以减少一半的培土施肥的工作量;每亩地1吨以上的蔗叶和5吨的酒精废液进行了循环利用,给蔗地施入了大量的有机肥,有效提高甘蔗的单产0.5-1.0吨和提高甘蔗的糖分0.5-1.0个百分点,该技术较适合我国蔗区普遍应用。
208 一种甘蔗进口种子检疫方法 CN201310388870.6 2013-08-31 CN103444306A 2013-12-18 王晓燕; 李文凤; 黄应昆; 张荣跃; 单红丽; 罗志明; 尹炯; 申科
发明提供一种甘蔗进口种子检疫方法。该方法包括先对种子进行肉眼检查,如果发现有害虫,材料应进行熏蒸或销毁。肉眼检查后,对甘蔗种子进行灭菌杀虫处理,处理后的种子播种在消毒后的育苗基质中,置于甘蔗专用检疫温室中进行3个月以上的隔离观察;3个月后,采集叶片对甘蔗斐济病、花叶病和白叶病进行PCR检测;检测呈阳性的材料必须立即销毁,检测呈阴性的材料移栽到消毒后的桶栽土中,进行一个完整生长周期的疫情监测;监测期间,每隔1个月对蔗株检疫性病虫害进行观察;检疫结束后,收获无检疫性病虫害的蔗茎用于繁殖试验研究。利用本发明方法,对进口甘蔗种子进行检疫处理,能有效防止危险性病虫害随进口种子传入我国蔓延危害。
209 一种甘蔗组培苗生根培养的方法 CN201310245885.7 2013-06-20 CN103329801A 2013-10-02 李松; 刘俊仙; 淡明; 刘丽敏; 刘红坚; 杨柳; 余坤兴; 卢曼曼; 杨荣仲; 谭宏伟; 王维赞; 唐红琴; 陈庭速; 谭芳; 刘欢
一种甘蔗组培苗生根培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增殖无菌组培苗接入MS+次氯酸钠800-1200mg/L+白糖30g/L培养基中,封口,置于培养室温度为27±1℃,每天光照12-16小时进行生根培养20-30天生长出完整的根系。本发明的生根方法,培养基不含外源激素、不需高压灭菌,接种不需借助超净工作台,操作简单、快速,污染率低,可降低生根培养成本40-60%;培育的生根苗生长健壮。
210 一种甘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CN201210425702.5 2012-10-30 CN103026930A 2013-04-10 钟静海; 陆长吉
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螟虫激素芯片诱杀器与赤眼峰相结合的甘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其包括:1)诱杀器的制备:往特制盆里边加入洗涤剂和清水,搅拌均匀,用丝将螟虫激素芯片固定在特制水盆距离水面1~2cm处;2)诱杀器的放置:将制备好的诱杀器搬到甘蔗种植基地,放置在较为平整的甘蔗种植基地上;3)放蜂器的制备:将甘蔗鞘、竹壳或者较大的树叶片做蜂包,把带有赤眼蜂卵粒的蜂卡放入,用绳子扎好;4)放蜂器的投放:将制备好的放蜂器放在甘蔗叶背面,开口向下。本发明采用静置的防治方式,操作简单,新型环保,防效显著,较传统的施药方法能节省大量人物力。
211 甘蔗健康种苗的组培快繁方法 CN201110271293.3 2011-09-14 CN102379243B 2013-03-20 吴转娣; 吴才文; 昝逢刚; 刘家勇; 黄应昆; 张敏; 李桂珍; 邓军
一种甘蔗健康种苗的快速繁殖方法,采用少量洗净的甘蔗成熟种茎,52℃温脱毒处理30min,38℃催芽,以该腋芽为外植体诱导分化培养获得第一代健康种苗,经PCR检测宿根矮化病,以检测结果阴性的小苗材料,经多代增殖培养,获得大量健康甘蔗种苗,经一次性生根培养、炼苗、移栽沙床假植,抽样进行宿根矮化病PCR检测,证明甘蔗健康种苗合格后,移栽大田或推广种植。本发明可提高甘蔗健康种苗的生产效率,两次PCR检测可保证甘蔗健康种苗的脱毒效果,整个生产过程短,无需经过多级苗圃扩繁,直接将组培苗用于生产或推广应用,具有高效、品质优良、快速等特点,适合甘蔗健康种苗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需要。
212 一种甘蔗蔗糖分的检测方法 CN200810058997.0 2008-09-27 CN101363827B 2012-12-26 李文凤; 陈学宽; 蔡青; 夏红明; 李复琴; 王炎炎
一种甘蔗蔗糖分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用一次旋光法测蔗汁糖分;估计法测算甘蔗纤维分;用蔗汁糖分与甘蔗纤维分计算甘蔗糖分等步骤;本发明与传统现有测定方法相比,甘蔗糖分检测的操作程序简化、测定快速,结果稳定,测定工效提高,适合在甘蔗育种早期阶段对大批量甘蔗育种材料进行蔗糖分检测。
213 一种可控甘蔗光热降解地膜 CN201210108870.1 2012-04-15 CN102660068A 2012-09-12 张跃彬; 李如丹; 郭家文; 刘少春; 崔雄维; 樊仙; 刀静梅; 邓军
一种可控甘蔗光热降解地膜,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作:牌号DFDA7042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颗粒98.3-99.77%、光敏剂0.01-0.5%、热降解促进剂0.1-0.5%和光降解调节剂0.01-0.1%,本发明引入光敏剂和热降解促进剂,解决降解地膜入土后难以降解和降解诱导期难以控制的问题,满足甘蔗生长的要求;制备所用助剂为液体石蜡,原料混合均匀后在降解地膜吹塑机组上吹制成膜,膜的厚度为0.004-0.1mm,暴露部分由自然光诱发光热降解,土壤覆盖部分由土温诱发热降解,克服了光降解地膜避光难以降解的问题。地膜降解诱导时间90-150天,满足甘蔗生长的需求。
214 甘蔗健康种茎双芽斜播繁殖方法 CN201210155642.X 2012-05-19 CN102640658A 2012-08-22 李松; 方锋学; 余坤兴; 谭芳; 刘红坚; 刘丽敏; 淡明; 杨柳; 卢曼曼; 刘俊仙; 唐红琴
一种甘蔗健康种茎双芽斜播繁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种源为甘蔗健康种苗的一级种茎或二级种茎;(2)甘蔗健康种苗的一级种茎或二级种茎在大田生长时间为6~8个月;(3)将所述甘蔗健康种苗的一级种茎或二级种茎砍成双芽茎段,把所述双芽茎段斜放在种植沟底,茎段与种植沟成40°~50°,茎段与茎段之间距离为45~55cm,平均每亩下种量为2200~2700个芽。采用本发明能够使甘蔗用种量大幅度降低,蔗芽分布均匀,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提高健康种茎分蘖成茎率,从而达到更高产量。
215 一种甘蔗黑穗病抗性鉴定方法 CN201110099531.7 2011-04-20 CN102204465A 2011-10-05 沈万宽; 姜子德; 陈健文; 习平根; 邓海华; 刘睿
发明涉及植物抗病性鉴定技术领域,提出一种甘蔗黑穗病抗性鉴定方法,首先用微量新鲜甘蔗黑粉菌冬孢子分离培养出甘蔗黑粉菌异型交配型(+、-)单倍体担孢子,然后经过菌株扩大培养、接种、发病率调查、抗性评价等步骤,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1、只需极少量甘蔗黑粉菌冬孢子经分离培养,即可满足接种需要,工作量小;2、异型交配型菌株能够超低温保存,经活化、扩大培养后可作接种源,无需每次鉴定都重新采取菌种并分离培养;3、本发明抗性鉴定历期短、灵敏性高;4、还可利用本发明的方法,鉴别出参试品种所抗感的黑穗病生理小种类型,有效指导甘蔗抗黑穗病育种及蔗区品种合理配置。
216 一种甘蔗健康种苗高效繁育方法 CN200810058992.8 2008-09-27 CN101361458B 2011-09-28 侯朝祥; 陈学宽; 毕艳; 赵培方; 尹兴祥; 崔杰; 赵俊; 吴才文; 王炎炎
一种甘蔗健康种苗高效繁育方法,该方法针对甘蔗为无性繁殖作物,繁殖系数低,甘蔗种植用种量大,且经数年种植后,甘蔗易感病,导致种性退化、大量减产和品质下降等问题而提出,通过种苗温脱毒处理、种苗催芽、外植体剥离接种、诱导培养、病毒检测、增殖培养、生根培养、驯化练苗和室外假植九项步骤培育出甘蔗良种健康种苗;本发明采用温水脱毒和茎尖脱毒相结合,脱毒彻底、效果好;外植体直接剥离接种,无需进行消毒处理,污染率低、褐化轻,容易诱导产生丛芽;繁殖系数高、速度快、周期短;种性稳定,苗壮;病毒检测精密准确;室外假植成活率高,达90%以上;生产成本低、效率高,适合工厂化生产。
217 含新烟杀虫剂甘蔗杀虫剂 CN201010515180.9 2010-10-21 CN101999399A 2011-04-06 龚恒亮; 安玉兴; 管楚雄; 孙东磊; 刘玉彩; 杨俊贤; 林明江; 许汉亮; 黄志武; 梁瑞波
发明涉及农药生产制备技术,尤其涉及甘蔗杀虫剂,提出一种含新烟类杀虫剂的甘蔗杀虫剂,是由新烟碱类杀虫剂和有机磷类杀虫剂混配而成的颗粒剂或分散粒剂,其中含有(按重量计):新烟碱类杀虫剂0.1~10%;有机磷类杀虫剂.2~15%;其余为助剂。新烟碱类杀虫剂是噻虫嗪、吡虫啉或噻虫啉其中之一或任两者混合;有机磷类杀虫剂是肟硫磷、二嗪磷中其中之一或两者混合。本发明在甘蔗害虫防治中应用,具有触杀、胃毒和良好的内吸传导作用,对甘蔗的地下和地上害虫均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杀虫谱广,对甘蔗螟虫、地下害虫、蓟及绵蚜等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持效期长,一次用药可有效解决甘蔗苗期螟虫、地下害虫及蓟马等的为害;对天敌的杀伤较小。本发明作为高毒农药的重要替代品种,低毒、高效,对人畜安全,对环境友好。
218 甘蔗细胞悬浮液制备方法 CN200810233740.4 2008-12-22 CN101434932B 2011-01-26 赵培方; 陈学宽; 侯朝祥; 刘新龙; 催杰; 吴才文; 刘家勇; 赵俊; 杨坤
甘蔗细胞悬浮液制备方法,以甘蔗新叶作为外植体,采用三次固体培养基培养得到颗粒状甘蔗愈伤组织,甘蔗愈伤组织接种到N6液体培养基中,在转速为120rpm/min、温度为28℃的摇床上振荡培养12天后,将培养液中的悬浮液转接到离心管中,在转速为5000rpm的转速下离心20分钟,去除上清液;留下的离心沉积物转接到N6液体培养基中,在转速为120rpm/min、温度为28℃的摇床上振荡培养48小时,即可得到分散均匀的甘蔗细胞悬浮液;本发明简化了液体培养过程中多次更换液体培养基以达到细胞数量增殖的操作过程,缩短了液体振荡培养周期,不需要多次更换液体培养基,降低了材料因多次更换液体培养基导致污染的险。
219 甘蔗黑穗病菌DNA快速提取方法 CN201010258162.7 2010-08-20 CN101935644A 2011-01-05 卢文洁; 李文凤; 黄应昆; 李如丹; 王明强; 罗志明; 王晓燕
一种甘蔗黑穗病菌DNA快速提取方法,取甘蔗黑穗病发病植株上的黑穗病菌孢子0.5g,采用尿素提取混合液研磨病菌,振荡混匀,离心取上清液,加入等体积氯仿/异戊醇溶液,振荡混匀,离心取上清液,加入2倍体积异丙醇和1/10体积NaAc,-20℃放置1h,离心弃上清液,用70%乙醇洗沉淀,室温干燥;溶于800μL双蒸中,加入RNaseA 2μL,37℃水浴60min,加入等体积氯仿/异戊醇溶液,振荡混匀,离心取上清,加入2倍体积异丙醇和1/10体积NaAc,-20℃放置1h,离心弃上清液,用70%乙醇洗沉淀,离心弃上清液,室温干燥,即可获得甘蔗黑穗病菌D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条带完整,明亮。
220 一种用灵发素诱导甘蔗胚状体的方法 CN201010216154.6 2010-07-02 CN101904301A 2010-12-08 李松; 许鸿源; 蓝桃菊; 方锋学; 余坤兴; 刘晓燕; 谭芳; 龚银花; 刘丽敏; 淡明; 刘红坚; 杨荣仲; 游建华; 唐红琴; 卢曼曼
一种用灵发素诱导甘蔗胚状体的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灵发素0.6-1.0mg·L-1配制成改良型固体培养基,以甘蔗幼叶切片作外植体,先在暗箱培养8-12天,然后转入每天光、暗交替的条件下继续培养,培养材料陆续发生形态各异的胚状体,20天后发生率≥85%。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