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四环素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361 用于皮肤病学用途的药用四环素组合物 CN201680029982.4 2016-03-22 CN107708665B 2022-07-22 陈欣; 麦可·C·赫姆斯梅尔; 黛安娜·莱克; 道格拉斯·W·托马斯; 诺依米·亚姆; 山本明
发明提供局部用组合物和制备与使用所述组合物的相关方法。在第一方面,所述局部用组合物包含在非溶剂中的米诺环素、镁盐和亚硫酸盐化合物。在另一方面,所述局部用组合物包含四环素类药物、镁源、一元脂肪醇和多元醇,其中(i)一元脂肪醇与丙二醇之间的重量比在1:1‑99:1范围内,并且(ii)所述四环素类药物溶解在所述局部用组合物中。
362 一种基于藻-菌联合体去除四环素的方法 CN202210058730.1 2022-01-17 CN114349174A 2022-04-15 徐敬蕊; 穆罕默德·拉塞尔; 王静; 武文超; 曲一鹤
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藻‑菌联合体去除四环素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藻‑菌联合体去除体中四环素的方法。本发明藻‑菌联合体由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和链带藻Desmodesmus Sp.组成,将藻‑菌联合体(每毫升所含藻量约为7~9×106cells,菌量约为0.7~1.0mg)接入含四环素的人工模拟污水中。其中,菌的浓度为0.023~0.035mg/mL,藻的浓度为2.3~3×105cells/mL。在共培养的生物之间建立协同作用,提高总体吸收效率。是一种由太阳能驱动的、生态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363 一株四环素类抗生素降解菌、方法及应用 CN202111466955.2 2021-12-02 CN114134079A 2022-03-04 叶会科; 李永涛; 孙扬; 李晓晶; 赵丽霞
发明公开了一株四环素类抗生素降解菌,所述菌株的名称为:Serratia marcescens sp.AEPI 0‑0,分类名称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626,保藏日期:2021年10月19日,保藏单位:中国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本发明从长期施用有机肥的设施菜地中富集驯化、分离筛选得到一株具有四环素类抗生素降解效的菌株,为四环素高效降解菌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利于丰富四环素类抗生素降解菌的菌种资源库,为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的治理提供有效的生物降解方法。
364 一种高效处理四环素类抗生素有机的方法 CN202111150300.4 2021-09-29 CN113788525A 2021-12-14 林鑫辰
发明涉及一种高效处理四环素类抗生素有机的方法,包括:制备Fe3O4@MSTSC和TiO2/Fe3O4@MSTSC;分别对材料的各项属性进行表征,并建立光助类Fenton催化化体系和光催化与类Fenton协同催化氧化体系;进行光助类Fenton催化氧化单因素测试及动学分析;检测光助类Fenton催化氧化体系的稳定性;进行自由基定性检测,结合强氧化性自由基的淬灭实验分别各体系分析降解四环素的反应机制并分别建立机理模型。本发明在传统高级氧化技术的Fenton技术基础上,使用以Fe3O4为催化剂的非均相类Fenton法解决传统工艺产生含污泥、pH值适用范围窄(pH≈3)和催化剂不可回收利用等问题。
365 一种四环素诱导启动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1810695136.7 2018-06-29 CN108823208B 2021-11-02 邢建民; 郝学密; 杨茂华; 穆廷桢; 江启沛
发明提供了一种四环素诱导启动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启动子为将组成型启动子的间隔序列突变为四环素操纵基因;其中,所述间隔序列包括‑35区至‑10区之间的核酸序列、‑10区至转录起始位点之间的核酸序列或‑(55±3)bp至‑35区之间的核酸序列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本发明将组成型启动子的间隔序列突变为四环素操纵基因,并利用四环素操纵基因与四环素阻遏蛋白的特异性结合作用,使得组成型启动子受四环素诱导调控,实现了四环素对目的基因的表达调控;将包括四环素诱导启动子和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导入嗜盐嗜多能硫碱弧菌,高效启动了目的基因的表达,实现了对嗜盐嗜碱多能硫碱弧菌的改造。
366 一种荧光微球、荧光探针和检测四环素的方法 CN202110653154.0 2021-06-11 CN113563592A 2021-10-29 王乐; 苏稀琪; 瞿祎; 谢金华; 刘盼
发明涉及四环素的检测技术,特别是指一种荧光增强型检测四环素(TC)的方法和应用。以姜黄素(Cur)为靶标六氯环三磷腈(HCCP)为连接基团形成聚环三磷腈共姜黄素(PC)荧光微球。并且基于荧光微球与Mg(II)络合形成的PC‑Mg(II)荧光探针,可实现对四环素的检测。在DMSO:H2O溶液体系中,利用四环素与Mg(II)的络合形成PC‑Mg(II)‑TC三元体系,使得溶液体系荧光显著增强,从而实现对四环素的检测。本发明可在10s内实现对四环素的快速响应,系统出现明显的荧光增强现象,对四环素的最低检出限低至50nM,具有较高的灵敏性、较强的抗干扰能、识别快速、检测结果准确。基于荧光探针PC‑Mg(II)制备的可视化试纸条,可实现对四环素的快速检测,检测过程简便,具有开发使用前景。
367 一种络合强化四环素污染物的降解处理方法 CN202110544277.0 2021-05-19 CN113354057A 2021-09-07 樊金红; 蔡颖
发明涉及一种络合强化四环素污染物的降解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畜禽或产养殖废水中同时含有四环素和铜离子污染物,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四环素铜络合物,或往含有四环素污染物的待处理水样中加入铜离子试剂,形成四环素铜络合物,再加入亚硫酸盐,并调节pH至3~9;(2)继续投入硫化亚,混合反应,即完成对四环素‑铜络合污染物的降解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天然矿物硫化亚铁活化脱硫工艺副产物亚硫酸盐产生活性物种,充分发挥以废治废的绿色环保理念,同时还能利用污染物自身四环素络合的铜离子强化硫化亚铁/亚硫酸盐体系中四环素的降解效果。
368 一种特异性检测体系的食品中四环素检测方法 CN202110545912.7 2021-05-19 CN113310956A 2021-08-27 陈全胜; 张运莲; 荣雅文; 刘蕊; 欧阳琴; 李欢欢
发明涉及一种特异性检测体系的食品中四环素检测方法。属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步骤一,通过热分解法制备上转换内核;步骤二,通过热分解法在合成的上转换内核上包覆外壳,合成上转换核壳结构;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得的上转换核壳材料经超声酸处理去除表面油酸基团,暴露铕离子,制备四环素识别探针;步骤四,合成羧基化的磁性纳米材料;步骤五,上转换探针与不同浓度四环素孵育后加入磁性纳米材料,经外界磁场分离后,测定上清液荧光强度,建立四环素含量检测标准曲线;步骤六,检测样本中的四环素含量。本发明具有较宽的检测范围和较低的检测限,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369 使用四环素化合物治疗分枝杆菌感染的方法 CN201980072989.8 2019-09-03 CN113164456A 2021-07-23 M·H·西纳蒙; M·P·德拉珀; J·N·斯蒂恩伯根; S·K·塔纳卡
发明提供了通过施用四环素化合物例如奥环素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治疗分枝杆菌感染或分枝杆菌疾病的方法。
370 一株能降解四环素的常州鞘醇杆菌及其应用 CN201910993289.4 2019-10-18 CN110699280B 2021-04-23 李永涛; 谭泽文; 龚贝妮; 徐会娟; 吴晓丹
发明公开了一株能降解四环素的常州鞘醇杆菌及其应用。该菌株的名称为Sphingobacterium changzhouense TC931,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635,该菌株于2019年4月23日保藏于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的广东省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本发明中的常州鞘氨醇杆菌可通过共代谢方式对四环素进行降解,将其接种到含有10mg/L四环素的培养基中,降解率为67.93%,说明该菌株可以去除或降低四环素在环境中的残留,达到治理环境污染的效果。
371 一种甘酸与四环素类抗生素联用的制剂 CN201711233617.8 2017-11-30 CN107998118B 2020-09-25 谢荔朋
一种甘酸与四环素类抗生素联用的制剂,涉及小分子物质甘氨酸。甘氨酸可在提高细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敏感性中的应用。甘氨酸和/或葡萄糖联用可在提高细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敏感性中的应用。一种甘氨酸和/或葡萄糖四环素类抗生素联用的制剂包括甘氨酸和/或葡萄糖,以及四环素类抗生素。通过添加甘氨酸和/或葡萄糖后,迟缓爱德华氏耐药菌在用土霉素处理时生存率明显下降,说明这两种物质可提高迟缓爱德华氏耐药菌对土霉素的敏感性且具有协同作用。通过添加甘氨酸和/或葡萄糖后,大肠杆菌在用土霉素处理时生存率明显下降,说明这两种物质可以提高大肠杆菌对土霉素的敏感性,且具有协同作用。
372 一种荧光探针、检测四环素的方法及应用 CN202010258389.5 2020-04-03 CN111551724A 2020-08-18 王丽; 白菲儿; 补彤; 张萌; 田永明; 孙新玉; 贾珮; 李睿; 赵爽; 何坤益
发明公开了一种荧光探针、检测四环素的方法及应用,包括四环素单克隆抗体信号载体,所述的信号载体为基功能化的纳米片,所述的氨基功能化的铝纳米片的粒径为520~570nm。本发明首次在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中以荧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构建探针,这项工作为肉、奶、蜂蜜等实际样品检测四环素开发了简单,新颖,灵敏和快速的分析系统。提供的试纸条对四环素的最低检测限为0.0516ng/mL,其值低于很多其他文献报道的。
373 一种基于锆基MOF的四环素荧光检测新方法 CN201710503517.6 2017-06-27 CN107290316B 2020-08-14 李秋平; 周游; 汪美玉
发明为化学传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锆基MOF的四环素荧光检测新方法。本发明以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优异发光性能的锆基金属有机骨架(Zr‑MOF)为检测平台,利用其对水体中四环素的选择性吸附富集和荧光响应,实现对四环素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检测。同时,该检测方法具有很低的检测限。相较于其他四环素的检测方法,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不需要昂贵复杂的仪器设备等优点,因而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本方法中的锆基MOF对四环素的荧光响应基于锆基MOF和四环素之间的电子转移,两者之间的光诱导电子转移导致了锆基MOF的荧光猝灭。
374 一种/双金属化物降解四环素的方法 CN201711207844.3 2017-11-27 CN107973352B 2020-08-07 鲍建国; 李晶; 杜江坤; 冷一非; 孔淑琼
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金属化物降解四环素的方法,采用铁/铜双金属氧化物活化过一硫酸盐生成硫酸根自由基,铁铜双金属非均相氧化物为氧化铜与三氧化二铁的颗粒复合物,表面具有大量孔隙和裂缝,在催化活化过程中,过一硫酸盐与铁铜双金属氧化催化剂表面的Fe(III)/Fe(II)和Cu(II)/Cu(I)耦合生成的硫酸根自由基,对四环素进行降解,降解过程简单,降解效率高。
375 一种6-去甲基-6-脱四环素的制备工艺 CN202010248166.0 2020-04-01 CN111362825A 2020-07-03 徐荣斌; 刘幸海; 王银柱
发明公开了一种6-去甲基-6-脱四环素的制备工艺。它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将去甲金霉素和尿素依次加入到软中混合均匀,在氢气的环境下,以Pd/C为催化剂进行反应,过滤催化剂,得到化合物I;将得到化合物I溶于醇,加入酸搅拌至全溶,加入DMF在氢气的环境下以Pd/C为催化剂进行反应,过滤催化剂,得到化合物II;化合物II减压浓缩回收醇干燥后,加入到软水中,并加入尿素溶清,过滤得复盐;将复盐加到醇中,低温搅拌2h,过滤得高纯度的化合物II。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避免开环生成具有内酯结构的异构体;既提高收率又提高纯度;既提高了生产的安全系数,又减少了有机溶剂损耗造成的成本损失;使反应温度降低,产品纯度提高;减少形成差向异构体。
376 一种副溶血弧菌四环素类药物耐药性检测方法 CN201811390491.X 2018-11-21 CN111206078A 2020-05-29 黄升谋
发明公开了一种副溶血弧菌四环素类药物耐药性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收集副溶血弧菌活菌体0.6~0.8g,用6~8mL去离子重悬,反复冻融破碎细胞,离心后收集上清液,得到模板;(2)将该模板与四环素类药物耐药基因检测引物TetA-F、TetA-R、TetB-F、TetB-R、TetD-F和TetD-R共同混合后,进行PCR扩增;(3)步骤(2)的PCR扩增结束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并测序。本发明的检测方法敏感、特异、快速,可以检测极微量的目的基因,而不需要费时的副溶血弧菌培养。
377 可用于检测四环素纳米纤维及其制备和应用 CN201710025581.8 2017-01-13 CN106868622B 2020-04-03 傅志贤; 吴晓琼; 戎非; 苏荣荣; 吕开青; 汤亚如; 岳佳
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用于检测四环素纳米纤维,它由如下步骤制备而成:(A)将四环素、甲基丙烯酸、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和乙腈充分混合后,加入引发剂充分混合,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密封进行聚合反应;(B)聚合反应后分离出聚合物,用溶剂洗脱除去四环素,干燥,得到四环素分子印迹微球;(C)将四环素分子印迹微球与聚苯乙烯、N,N‑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混合得到纺丝液,采用静电纺丝装置进行静电纺丝,纺出的纤维干燥后得到分子印迹的纳米纤维。本发明的分子印迹纤维材料具有比微球更大的比表面积,更强的亲和,使用本方法制备的分子印迹纳米纤维成本较低,制备条件温和,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378 一种发酵生产6-去甲基四环素的方法 CN201911007748.3 2019-10-22 CN110699314A 2020-01-17 于立超; 林青; 贾晓乐; 徐珍; 王绘砖; 袁昉; 曹建全
发明公开了一种发酵生产6-去甲基四环素的方法,其结构式为: 该生产方法为:通过调整发酵罐培养基组成、调整补料配方,配合发酵过程工艺控制,得到一种发酵法生产6-去甲基四环素的方法,有效将6-去甲基四环素效价提高到了原产量的774%,提高了6-去甲基四环素的产率,降低了其生产成本,为米诺环素清洁生产提供了条件。
379 一种四环素光催化降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1910881396.8 2019-09-18 CN110665506A 2020-01-10 赖小勇; 暴彦吉; 王晓中; 郭茹; 杨庆凤
发明涉及一种四环素光催化降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点是:由三化二螺旋纳米线立方周期性排列而成,该纳米线的直径为3-7nm,具有12nm的均一大介孔。本发明提供的高比表面有序大介孔三氧化二铁四环素催化材料在四环素的降解过程中表现出优良的降解性能,可以实现在很高程度对四环素的高效降解。
380 一种奶中四环素残留的比色检测方法 CN201810296904.1 2018-03-29 CN110320169A 2019-10-11 许媛媛; 苗晋锋; 张源淑
一种奶中四环素残留的比色检测方法,属于分析化学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将氧四环素适体(APTOTC)与生物素标记的探针CPOTC退火杂交形成双链DNA修饰在链霉亲和素偶联磁珠(SDB)表面;探针SPOTC和HPOTC修饰于金纳米颗粒(AuNPs)表面。当体系中存在氧四环素(OTC)时,OTC与APTOTC的特异性结合并使APTOTC脱离SDB,紧接着CPOTC则与AuNPs修饰的HPOTC杂交形成SDB-AuNPs体系;AuNPs表面修饰的SPOTC结合SAv-HRP后可催化TMB-H2O2溶液变色,利用370nm处紫外吸光度的变化与氧四环素浓度梯度的关系,绘制标准曲线,通过测量待测样品370nm处紫外吸光度,即可实现氧四环素浓度的检测。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低成本,快速、易操作等特点,可实现样品中氧四环素的灵敏测定。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