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直升机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81 一种单发直升机电源系统 CN201711247106.1 2017-12-01 CN107910860B 2021-05-11 王国法; 余荣良; 曾庆吉; 贾小红; 杨阳
发明属于飞行器电源系统设计领域,涉及一种单发直升机电源系统;单发直升机电源系统包括:电气设备盒,内部集成有主汇流条、发电机接触器、第一电瓶接触器、地面电源接触器以及卸载接触器;发电机,用于为与所述主汇流条供电;发电机控制器,用于控制和保护发电机;第一电瓶,用于为与所述主汇流条供电;地面电源插座,地面电源通过所述地面电源插座为与所述主汇流条供电;电源开关板,用于集成电源系统开关;左断路器板,用于集成不影响飞行安全的设备断路器;右断路器板,用于集成影响飞行安全的设备断路器。本发明的单发直升机电源系统,对控制部件进行了高度集成,提升了操作性,同时简化了构型,提高了维护性和可靠性。
182 一种直升机尾桨距范围设计方法 CN201911227694.1 2019-12-04 CN110929341B 2021-03-30 李杰; 殷士辉; 徐玉貌; 杨志强; 邱良军; 张云鹤
发明属于直升机飞行学设计领域,提供一种基于大气密度变化的直升机尾桨距范围设计方法,包括,确定初步最大尾桨距;确定最大扭矩限制;计算给定大气密度下的尾桨扭矩:根据给定大气密度和所述不同尾桨距对应的尾桨扭矩,计算得出不同尾桨距在给定大气密度下的尾桨扭矩;计算给定大气密度下的最大尾桨距;确定实际的最大尾桨距Pedal:确定尾桨失速对应的最大尾桨距为Pedal3,结构限制的最大尾桨距为Pedal4,标准大气、海平面状态下的瞬态限制扭矩Q瞬态对应的最大尾桨距为Pedal5,以及所述给定大气密度ρ条件下的最大尾桨距Pedal2,选取Pedal2、Pedal3、Pedal4、Pedal5中的最小值为实际的最大尾桨距Pedal。
183 一种跷跷板式无人直升机变距铰 CN201711227876.X 2017-11-29 CN108105363B 2021-03-30 赵青; 邬文强; 雷少保; 许小山
发明提供了一种跷跷板式无人直升机变距铰,用于轴颈与轴套的转动连接,涉及直升机桨毂设计技术领域。所述结构包括第一螺母(4)、滚柱轴承(6)、滚珠轴承以及第二螺母(9),其中,所述轴套(3)设置有盲孔,用于容纳轴颈(1),第一螺母(4)套设在轴颈(1)上,并固定在轴套(3)的盲孔开口处,用于将所述盲孔限制为密闭空腔,所述滚柱轴承(6)及滚珠轴承均设置所述密闭空腔内,其内圈与轴颈(1)接触,其外圈与轴套(3)盲孔内壁接触,第二螺母(9)固定在轴颈(1)端部。本发明提出的跷跷板式无人直升机变距铰,可以提高变距铰的可靠性,减轻轴承磨损,延长寿命。其结构型式具有通用性,适用于所有的直升机桨毂变距铰。
184 一种直升机生存设计方法 CN201711256534.0 2017-12-03 CN108009361B 2021-03-30 徐明; 蔡海亮; 李黔; 杨建军; 朱仁淼
发明提供了一种直升机生存设计方法,属于直升机设计技术领域,其包括步骤一:根据直升机生存力特征建立生存力项目目录;步骤二:根据现有数据统计,建立生存力项目目录与主要威胁项目的映射关系,并根据生存力项目对主要威胁的抗击能力制定生存力设计等级标准,并对等级进行量化评分;步骤三:对评分进行加权并建立生存力综合性量化模型,同时建立生存力所带来的代价模型;步骤四:根据生存力综合量化得分结果改进或评价生存力设计。本发明的关键点是根据统计数据量化了各直升机生存力设计项目的有效性,再采用线性加权法形成了综合评估模型,根据评估结果,能对重大生存力设计缺陷提出改进意见,指导直升机生存力设计。
185 一种插拔式直升机维护脚蹬 CN201711256542.5 2017-12-03 CN108058804B 2021-03-19 朱城辉; 刘蔚昕; 金万增; 陈芳育; 郭鸯鸯
发明涉及一种插拔式直升机维护脚蹬,属于直升机结构设计,其包括:第一滑轨,第一滑轨具有以相互平行的第一限位筋和第二限位筋构成的第一轨道,在第一限位筋的一端部设有第一限位部以限制滑轮滑动;第二滑轨,第二滑轨具有以相互平行的第三限位筋和第四限位筋构成的第二轨道,在第三限位筋的一端部设有第二限位部以限制滑轮滑动,第二滑轨与第一滑轨对称;支撑踏板,支撑踏板为弧形结构,弧形面设有蒙皮,一直径面为踏板面,在踏板面两侧设有不少于两组的滑轮组,滑轮组之间具有一定距离,滑轮的轴线与踏板面平行。本发明充分利用机内空间,根据维护需求插拔维护脚蹬,解决了现有固定脚蹬的不足,不影响气动外形。
186 一种无人直升机机身结构组件 CN202011200315.2 2020-10-30 CN112407229A 2021-02-26 盛超; 陆富全; 刘思敏
发明属于直升机结构总体布局设计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无人直升机的机身结构设计。包括主减平台(1)、发动机支撑框(2)、纵梁(3)、中部斜框(4)、前部支撑框(5);所述主减平台(1)位于结构组件顶部;所述发动机支撑框(2)位于结构组件后部,其上端与所述主减平台(1)连接;所述纵梁(3)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左侧纵梁(31)和右侧纵梁(32),所述左侧纵梁(31)和右侧纵梁(32)上端分别与所述主减平台(1)左右两侧连接;所述中部斜框(4)位于结构组件内部,其上端与所述主减平台(1)前部连接,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左侧纵梁(31)和右侧纵梁(32)连接;所述前部支撑框(5)位于结构组件前部,其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左侧纵梁(31)和右侧纵梁(32)前部连接。该机身结构采用模化设计方式,大量使用框、梁等一体化成型构件,规划了全新的传路线,结构的连接平缓过渡,连续性好,传力直接,无突变载荷
187 一种直升机语音告警装置及方法 CN202011028611.9 2020-09-25 CN112233386A 2021-01-15 杨阳; 曾伯成; 戴银芳; 付帅钦
发明属于飞行器航电系统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直升机语音告警装置及方法,包括:位于综合控制管理设备主机内的主处理模、备份处理模块、机通模块;以及告警信号输出装置;所述总线告警源通过1553B总线接口分别与主处理模块的1553B总线接口、备份处理模块的1553B总线接口连接;所述离散告警源通过I/O接口分别与主处理模块的I/O接口、备份处理模块的I/O接口连接;所述主处理模块的告警信号输出端、备份处理模块的告警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机通模块的告警信号输入端连接;解决总线告警有时延的问题,为飞行员争取了处理故障的时间,提高了飞行安全性。
188 一种直升机综合挂梁装配装置 CN202011028819.0 2020-09-25 CN112224441A 2021-01-15 龚佑胜; 陈家清; 王艳; 朱志慧; 喻先勇; 朱利强
发明属于机械加工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升机综合挂梁装配装置,包括:支撑座、主承架、涡轮蜗杆、底部定位平台、前固定支撑座、后固定支撑座。首先在装配型架上对左侧挂梁的主框、梁进行定位夹紧,开铆钉孔进行铆接,然后比试定位上、下蒙皮位置,进行铆接;最后安装前端蒙皮和左右蒙皮件。按上述工艺方法进行右侧挂梁的装配,装配前需要更换装配型架的前固定支撑座。有效的控制了综合挂梁在铆接时的变形,保证了产品尺寸精度,使各挂梁之间具有了互换性;该装配型架的设计加工方案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
189 一种直升机合成视景显示方法 CN202011020573.2 2020-09-25 CN112173141A 2021-01-05 曹晞; 常会勇; 李雷; 陈斌; 杨萌; 蒋丹
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的合成视景显示方法,基于直升机地速和偏流进行视角切换,当直升机在地面时,提供以航向为视角的合成视景图像,当起飞爬升超过设定速度值时,提供过渡视角的合成视景图像,速度继续增加超过最佳爬升速度时,提供以航迹为视角的合成视景图像;当偏流角过大时,合成视景切换为过渡视角、航向视角;当减速进近时,切换为航向视角;此时,如果直升机飞行路径角超过标准进近角,则位置指示器显示位置下降,姿态俯仰刻度显示更大范围。本方案根据直升机地速和偏流角,显示适当视角的合成视景图像,根据直升机飞行路径角,自动调整水平位置指示器的显示位置和俯仰刻度显示范围,使飞行环境与合成视景图像协调一致。
190 一种可调节式直升机侧端板结构 CN202011020799.2 2020-09-25 CN112173068A 2021-01-05 陈静; 沈安澜; 田中强; 刘海
发明属于直升机结构设计领域,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式直升机侧端板结构,包括:方向、侧端板组件和舵机拉杆;所述侧端板组件连接在平尾两端且垂直于平尾;所述方向舵安装在侧端板后方;所述舵机拉杆与方向舵连接用于带动方向舵转动。可通过操纵方向舵实现侧端板的调节,操纵简单、通用性强;结构形式简单、传路径直接、重量轻、加工制造成本低、安装方便。
191 一种可翻转隐藏式武装直升机短翼 CN202011021126.9 2020-09-25 CN112173066A 2021-01-05 刘光; 陈卫星; 汪文涛; 陈垚锋; 陈焕
发明属于旋翼气动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翻转隐藏式武装直升机短翼。包括:可伸缩连接梁、过渡段、连接轴、短翼本体、闭机构、三轴液压电动缸;正常训练及巡航飞行时,将短翼闭合至与机身贴合,构成了机身结构的一部分,直升机变成了无短翼结构,外形呈流线型且光滑平整。当直升机进入战斗模式,打开锁闭机构,三轴液压电动缸将直升机短翼向上绕固定轴翻转90°,将短翼置于机身平状态时,挂弹钩下方的武器弹药可通过飞行员的控制对敌方目标进行攻击。攻击任务结束后,快速收起短翼,迅速脱离战场。
192 一种与直升机舱密封的应急窗 CN202011022094.4 2020-09-25 CN112173063A 2021-01-05 郑国朋; 王春辉; 李翔宇
发明公开了一种与直升机舱密封的应急窗,包括设置在直升机舱门上,连接应急窗框和舱门的多个拆卸卡扣;所述拆卸卡扣包括设置在应急窗框上的固定部,以及设置在舱门上的卡止部,固定部可拆卸地连接卡止部,通过插销轴限定固定部相对于卡止部的位置,且多个拆卸卡扣的插销轴联动;位于应急窗框下方的舱门上设置有驱动手柄,驱动手柄通过联动机构同时所有插销轴同时撤下,以使得所有插销轴失去对固定部的限制,从而使应急窗框相对于舱门分离。本发明提解决了舱门无法抛放时,通过抛放舱门上的应急窗,实现提供应急出口的目的;通过舱门和应急窗原理样件进行抛放试验,结果表明可以实现应急窗的快速抛放,抛放符合相关指标要求。
193 一种直升机地面开车方法 CN202011020463.6 2020-09-25 CN112141350A 2020-12-29 徐爽; 李杰; 谌昱
发明公开了一种直升机地面开车方法,包括:在分析确定直升机地慢转速的前提下,计算地慢转速时发动机的最小输出功率,计算分析在不同总距下全机的需用功率,通过对比输出功率和需用功率,确定满足匹配发动输出功率和旋翼系统需用功率的总距值;在直升机地慢开车时,在地慢状态下,将总距提到相应位置,使得地慢运转时的全机功率输入输出平衡;在发动机从地慢到飞慢过程中,将总距放低,降低需用功率,从而完成地面开车流程。本发明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在直升机地慢运转中由于发动机输出功率和旋翼系统吸收功率不匹配可能对发动机和直升机造成损伤。
194 一种直升机多功能活动灯 CN202011022213.6 2020-09-25 CN112128656A 2020-12-25 唐敏; 刘仰前; 郑小勇; 邸照
发明公开了一种直升机多功能活动灯,包括灯体部件和安装座部件,其中灯体部件:由前壳、光斑调节环、中壳、安装夹、后壳、开关部件、后盖、光源印制板、光源座、超级电容、驱动印制板、调光部件、旋钮、透镜、导杆、螺栓螺母以及电源线等组成,安装座部件:由安装座、限位套、珠与弹簧组成。本发明将直升机驾驶舱内的活动灯、雷暴灯、应急灯三者功能合一,省去了雷暴灯、应急灯的重量,减重对直升机来说意义重大。多功能活动灯集合了多种功能,比传统产品的单一功能更具操作优势,能节省驾驶员的操作精,提高效率,还可应用于其他灯具设计上。
195 一种直升机地面鱼叉控制系统 CN201811341680.8 2018-11-12 CN109540485B 2020-12-25 张弹琴; 林炜清; 吴双金; 马子生
申请属于地面综合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升机地面鱼叉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鱼叉试验装置以及控制系统,鱼叉试验装置包括电磁以及微动开关。控制系统设置有鱼叉收放按钮,控制系统包括:信息采集模以及控制模块,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微动开关以及鱼叉收放按钮的状态信号控制模块根据信息采集模块采集的信号,输出电磁阀的控制指令,实现对鱼叉试验装置的控制。本申请采用单片机的控制方式替代原来的继电器控制方式,大大减轻鱼叉控制系统的尺寸和重量,使得操作简单、方便,大大提高效率,并且顺应试验台架的改造功能,适用性强。
196 一种直升机进气道钣金件摆焊工装 CN201811354740.X 2018-11-14 CN109317891B 2020-10-23 傅小兵; 黄剑峰; 曹紫菁; 张利; 朱利强
申请提供了一种直升机进气道钣金件摆焊工装,其包括支架、与支架可相对转动的焊接平台、设置于焊接平台上的出气口焊接定位支座、进气口焊接定位支座、外形卡板、内形卡板、内形卡板连接件、弧形件定位、第一定位支座及第二定位支座,出气口焊接定位支座与进气道出口端相配合,进气口焊接定位支座以进气端外形曲面向外延伸预定距离,且在进气口焊接定位支座上设有外形卡板以固定进气道,与进气道内形曲面配合的内形卡板固定于进气口焊接定位支座上,第一定位支座与进气道唇口端面配合定位、第二定位支座与进气道唇口端面配合定位。本申请能够有效防止零件因回弹,具有操作简便,零件定位精度高、装夹合理可靠。
197 一种直升机飞行状态识别方法 CN202010363879.1 2020-04-30 CN111504341A 2020-08-07 张云鹤; 邱良军; 徐爽; 李杰; 孟胜学; 陈瑞
发明属于直升机飞行状态识别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直升机飞行状态识别方法;所述的直升机飞行状态识别方法利用飞行状态识别逻辑树判断直升机的飞行状态,所述的飞行状态识别逻辑树利用以下飞行参数进行实时判断:压高度、大气温度、指示空速、GPS北向速度、GPS东向速度、磁航向、离地高度、离地零点、滚转角、发动机扭矩、发动机台数、垂向过载。基于本发明的识别方法进行状态显示,将不同的飞行状态通过不同的底色进行显示,可方便用户快速识别直升机的飞行状态,具有实时、准确、方便等优点。
198 一种用于直升机APU起动的电磁 CN201911228988.6 2019-12-04 CN111022402A 2020-04-17 任永亮; 黄胜; 卢宝镇; 李宗营; 闫鹏; 艾欣; 刘钦榛
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直升机APU启动的电磁,包括外套筒9、阀芯7、第三弹性件8、球4和钢球控制开关。既可以通过手动开关实现电磁阀的接通和关闭又能通过电信号远程实现电磁阀的接通和关闭,与此同时还可以满足蓄压器与液压起动达之间高压、大流量管路的打开和断开。
199 一种双电压直升机电源系统 CN201910963106.4 2019-10-11 CN110979706A 2020-04-10 余荣良; 杨阳; 张付彬; 敖文翔; 曹晨媛
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电压直升机电源系统,包括:第一供电体制和第二供电体制,第一供电体制包括第一发电机、第一接触器、发电机控制器、第一应急汇流条和设备汇流条,第二供电体制包括第二发电机和第二应急汇流条;第一发电机通过第一接触器连接到第一应急汇流条,第一应急汇流条连接到设备汇流条,第二发电机连接到第二应急汇流条;第一发电机给机载设备提供正常工作电源;第一应急汇流条集成所有影响飞行安全的机载设备断路器;设备汇流条集成所有不影响飞行安全的机载设备断路器;第一接触器可以导通第一发电机到第一应急汇流条之间的通路;第二发电机给发动机附件提供正常工作电源;第二应急汇流条集成所有发动机附件。
200 一种直升机机体质量分配方法 CN201611068447.8 2016-11-29 CN106599404B 2020-04-03 李五洲; 刘忠超; 邵林峰; 赖凌云; 王栋; 周华
发明公开了一种直升机机体质量分配方法。所述直升机机体质量分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获取直升机机体刚度模型及质量分布清单;步骤2:将质量个体分为第一、第二及第三质量集团;步骤3:使第一质量集团连接至直升机机体;步骤4:对所述第三质量集团求和;步骤5:使第二质量集团分配至直升机机体;步骤6:判断分解并分配至两个相邻的航向框体的质量个体在框体的位置,进一步通过杠杆原理将位于该圈内部分的质量个体分配至该框体的外圈上;步骤7:计算最终直升机机体重心位置;步骤8:获得第三质量集团的预设位置坐标,并将第三质量集团设置在所述预设位置坐标并刚性连接至直升机机体。采用本申请能够有效进行质量分配。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