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汽化潜热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61 一种低温型发动机以及发动机回热方法 CN200810067370.1 2008-05-23 CN101586482B 2012-06-27 雷衍章
发明涉及一种低温型发动机及其回热方法。将膨胀机排出的膨胀工质与制冷机排出的低温制冷剂通过热交换器热交换,使膨胀工质的潜热被低温制冷剂吸收而液化,而制冷剂吸收膨胀工质的蒸汽潜热后汽化膨胀变成潜热,再由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升温并送入回热交换器中,已液化的膨胀工质通过液压增压后也压入回热交换器中,在回热交换器中膨胀工质与制冷剂热交换实现双作用,制冷剂的高温热量又传回给膨胀工质,使膨胀工质的温度上升,进行再循环利用,达到无排废的目的。降温后的制冷剂通过节流膨胀或膨胀机膨胀来制冷了;由于本发动机的工作温度低还可从空气或中吸取部分热量来做膨胀功,被吸热的空气或水变成低温空气或冷水可用来做降温空调使用。
162 一种聚酯复合注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2311825406.9 2023-12-27 CN117946361A 2024-04-30 张思彤; 冯蕊; 余雯雯; 张菁; 王国峰; 李明益; 贾兰; 朱凤博; 郑强
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酯复合注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聚氨酯复合注浆材料,将多种无机盐作为无机填料基固废协同多种无机盐,与各组分配合,降低聚氨酯复合注浆材料的最高反应温度和放热量。本发明采用的无机盐吸热脱去结晶,结晶水在环境温度达到水沸点时汽化,此过程利用潜热大量吸收热量;无机盐中大多数的分解、水解、弱电解质电离、八水合氢化钡和氯化铵的反应等都吸热;具有低温相变潜热的无机盐,通过熔化、汽化,限制反应体系温度上升;本发明采用多种无机盐,在不同阶段吸收反应放热,达到协同高效降低反应温度的效果。
163 一种聚合物的凝聚方法 CN202011053224.0 2020-09-29 CN114316095A 2022-04-12 杨建春; 汪帆; 朱荣欣
发明公开一种聚合物的凝聚方法。所述凝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含有聚合物的有机溶液和热介质进行接触,得到含有有机溶剂的气相组分、以及含有聚合物胶粒的水混合物;聚合物的凝聚过程中操作条件同时满足:Ps×Qs/(Pw×Qw)>2.0和Ps/(P‑Pw)>1.0;其中,Ps代表有机溶剂在操作条件下的饱和蒸汽压(kPa),Pw代表水在操作条件下的饱和蒸汽压(kPa),P代表操作压(kPa),Qs代表有机溶剂在操作条件下的汽化潜热(kJ/mol),Qw代表水在操作条件下的汽化潜热(kJ/mol)。本发明有效减少了水析凝聚过程中的水蒸汽消耗量,节约了能源,有效地降低聚合物成品中溶剂残留。
164 一种热处理用液态淬火介质快冷工艺及其装置 CN202010690143.5 2020-07-17 CN111944964A 2020-11-17 杨凡; 顾剑锋; 李卫平; 杨景峰
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处理用淬火介质快冷工艺及其装置,该快冷工艺包括:提供一需对液态淬火介质温度进行控制的淬火槽;提供一淬冷蒸发器,所述高温液态淬火介质在所述淬冷蒸发器和所述淬火槽之间循环流通;向所述淬冷蒸发器内通入低温液态二或低温液态氮气作为冷却介质;利用所述低温液态二氧化碳或低温液态氮气的汽化潜热对所述淬火槽内的所述高温液态淬火介质进行换热降温。本发明以二氧化碳和液态氮气为冷却介质,充分利用低温液态二氧化碳或低温液态氮气的汽化潜热,对高温的液态淬火介质进行换热降温,冷却强度大,保证液态淬火介质被快速地冷却;且其实现了气态二氧化碳和气态氮气的再液化循环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165 一种再热储热体储热取热热量平衡方法及光热换能系统 CN201711036952.9 2017-10-30 CN107882601A 2018-04-06 宰相
发明涉及太阳能光热新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再热储热体储热取热热量平衡方法及光热换能系统,该方法包括:利用汽轮机高压缸排出的蒸汽吸收再热储热体中的高品位热能,以形成过热蒸汽,再次输送至汽轮机;利用低温热机吸收再热储热体中未被汽轮机利用的汽化潜热过冷热量,用于低温热机发电。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增加一取热回路,可对再热储热体充分取热,储热和取热的热量平衡,进而使储热、取热循环能够正常运行;将低温取热回路中利用了汽化潜热和过冷热量作为电厂的发电输出,可降低镜场面积和储热系统体积,有效降低光热电厂的建设成本;低温取热回路中产生的电能还可以作为日常电厂用电或其它设备用电,降低用电成本。
166 布列顿-蒸汽朗肯-蒸汽朗肯联合循环发电装置 CN201310029373.7 2013-01-27 CN103147809B 2015-11-11 王海波
发明涉及一种布列顿-蒸汽朗肯-蒸汽朗肯联合循环发电装置,将布列顿燃气轮机的排气作为蒸汽朗肯-氨蒸汽朗肯联合循环的热源,将蒸汽朗肯循环的凝汽器作为氨蒸汽朗肯循环的蒸发器,利用氨蒸汽朗肯循环系统对中低温热源的利用有更高效率的特点,将蒸汽凝结释放的大量汽化潜热用于氨蒸汽朗肯循环高效发电,仅利用蒸汽朗肯循环蒸汽的汽化潜热用于发电这就多回收50度/吨蒸汽以上,同时解决了氨蒸汽朗肯循环回收烟气余热的安全难题,有效降低排烟温度并避免烟气的低温腐蚀。本发明既可用于现有机组的节能改造,也可用于新建机组的设计、建造,经济、社会、环保效益显著。
167 一种利用高温蒸汽转移固体储能体内热量的装置 CN201510382436.6 2015-07-02 CN104964260A 2015-10-07 邹恩义; 李静静; 连志荣; 李海山
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高温蒸汽转移固体储能体内热量的装置,将纯箱中的水注入高温蒸汽发生器中的加热管内部,在高温状态下进行热交换,将液体水热交换成高温蒸汽进入高温蒸汽室后进入饱和蒸汽发生器,高温蒸汽与饱和蒸汽发生器内的液体水充分混合将液体水加热到所需温度。当温度高于100℃时,则产生不同压的饱和蒸汽。该装置充分利用了水汽化潜热大和蒸汽流动性好的特点,即使水在储热体内部进行汽化,将储热体内部热量变成蒸汽潜热,将蒸汽导出再加热水。这样不仅解决了热量转移速度慢的问题,可以大幅提高储热体的储热温度到1000℃左右,增加单位体积储热量。
168 高热流密度条件下阵列射流、沸腾冷却耦合换热方法 CN201110122114.X 2011-05-12 CN102271485B 2015-09-23 宣益民; 李强; 铁鹏
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热流密度条件下阵列射流、沸腾冷却耦合换热方法,将单相阵列射流冲击冷却和沸腾换热结合,利用冷却液蒸发潜热移除电子器件的热量,即选取沸点在-20℃-30℃的冷却液,通过控制工质压在-0.5bar-10bar,获得所需范围内的沸点温度,将冷却液送至阵列射流冲击装置,通过射流孔射流在换热表面上,同时控制冷却液的温度和压力,使冷却液在射流换热后部分发生相变,利用冷却液的汽化潜热散热,换热后残余液体以及汽化的气体在压差作用下排除,完成整个阵列射流、沸腾冷却耦合换热过程。本发明实现高热流密度条件下的电子器件的散热,从而满足高热流密度条件下电子器件的散热需求,有效控制电子器件的温度,满足电子器件的工作温度需求。
169 布列顿-蒸汽朗肯-有机朗肯联合循环发电装置 CN201310029383.0 2013-01-27 CN103089442A 2013-05-08 王海波
发明涉及一种布列顿-蒸汽朗肯-有机朗肯联合循环发电装置,将布列顿燃气轮机的排气作为蒸汽朗肯-有机朗肯联合循环的热源,将蒸汽朗肯循环的凝汽器作为有机朗肯循环蒸发器,利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对中低温热源的利用有更高效率的特点,将蒸汽凝结释放的大量汽化潜热用于有机朗肯循环高效发电,仅利用蒸汽朗肯循环蒸汽的汽化潜热用于发电这就多回收50度/吨蒸汽以上,同时解决了有机朗肯循环回收烟气余热的安全难题,有效降低排烟温度并避免烟气的低温腐蚀。本发明既可用于现有机组的节能改造,也可用于新建机组的设计、建造,经济、社会、环保效益显著。
170 液化天然气冷藏车冷量回收换热器 CN201210039919.2 2012-02-21 CN102538526A 2012-07-04 张哲; 田津津; 毛力; 马晨
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化天然气冷藏车冷量回收换热器,旨在提供一种在回收液化天然气汽化释放出的冷量并用于冷藏车制冷的同时,能够避免利用液化天然气的潜热显热直接换成造成的气体冻结,换热效率高,体积小的换热器。包括进液管、气化器、回气管、翅片和重热管;气化器一端与进液管连通,另一端与回气管连通,重力热管的冷凝段安装在所述气化器内部,所述翅片安装在重力热管的蒸发段。本发明的液化天然气冷藏车冷量回收换热器在回收液化天然气汽化释放出大量的冷量并用于冷藏车制冷的同时,避免了利用液化天然气的潜热或显热直接进行换热造成的空气中蒸汽、CO2等气体的冻结,同时换热效率高,体积小,适合车载。
171 高热流密度条件下阵列射流、沸腾冷却耦合换热方法 CN201110122114.X 2011-05-12 CN102271485A 2011-12-07 宣益民; 李强; 铁鹏
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热流密度条件下阵列射流、沸腾冷却耦合换热方法,将单相阵列射流冲击冷却和沸腾换热结合,利用冷却液蒸发潜热移除电子器件的热量,即选取沸点在-20℃-30℃的冷却液,通过控制工质压在-0.5bar-10bar,获得所需范围内的沸点温度,将冷却液送至阵列射流冲击装置,通过射流孔射流在换热表面上,同时控制冷却液的温度和压力,使冷却液在射流换热后部分发生相变,利用冷却液的汽化潜热散热,换热后残余液体以及汽化的气体在压差作用下排除,完成整个阵列射流、沸腾冷却耦合换热过程。本发明实现高热流密度条件下的电子器件的散热,从而满足高热流密度条件下电子器件的散热需求,有效控制电子器件的温度,满足电子器件的工作温度需求。
172 半导体制冷器潜热回收型污蒸馏装置 CN201610648903.X 2016-08-09 CN107697966B 2021-03-05 赵成坚; 丁平; 杨松林; 魏民; 李春霞; 杨勇; 廖捷; 李广利
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对蒸馏过程中汽化潜热进行回收再利用,降低污蒸馏处理的能耗;利用旋转机构强制水气分离,消除设备工作对重条件的依赖,可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使用;通过密封结构设计实现减压蒸馏,降低污水的蒸馏温度,提高蒸馏水水质的半导体制冷器潜热回收型污水蒸馏装置。本发明的半导体制冷器潜热回收型污水蒸馏装置,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电机轴沿竖直方向向下伸出,驱动电机的底端固定在机座的顶部,机座的下方设有蒸馏器;蒸馏器包括蒸馏器壳体和内部旋转部件,蒸馏器壳体的顶端固定有蒸馏器上盖,蒸馏器上盖固定在机座上,蒸馏器壳体的底端固定有蒸馏器下盖,蒸馏器下盖的下方设有一个以上的半导体制冷器,蒸馏器下盖的下表面与每个半导体制冷器的热端相贴,半导体制冷器的下方设有冷凝器
173 锅炉排烟热损失计算方法 CN202310449588.8 2023-04-24 CN116578810A 2023-08-11 顾炜莉; 蒋胜蓝; 武巧; 肖于宗; 叶美宏; 马德林
锅炉排烟热损失计算方法,基于公式4计算每标准立方米燃料燃烧对应的烟气中未被吸收的冷凝潜热和冷凝显热损失Qp.L.fg.Cond.gr.l;公式4中,γCond为汽化潜热,为修正系数; 为水蒸气量基准参数; 为出口烟气中水蒸气量; 为烟气中冷凝下来的水蒸气量, 为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的冷凝水, 为基准温度对应的冷凝水焓。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排烟热损失计算公式,并引入新的基准参数对公式加以修正,相比现有的锅炉排烟热损失计算方法准确度更高。
174 蒸气压缩膜蒸馏系统和方法 CN201180041931.0 2011-07-18 CN103080013B 2015-01-07 A·P·夏皮罗
一种脱盐系统,其中,由跨膜蒸馏(MD)模上的温度梯度所产生的冷凝的潜热被直接传递到在液态流体流的脱盐期间的汽化的潜热。该脱盐系统包括MD模块,其设置在对象内且构造成接收用于脱盐的输入原料流并产生产品的输出流体流。该系统还包括蒸气压缩机,其与MD模块流体连通且构造成将热蒸汽引入到MD模块的高温侧并从MD模块的低温侧提取具有小于热蒸汽的温度的冷蒸汽,从而跨MD模块形成温度梯度。还提出了一种脱盐方法。
175 一种温度和湿度独立控制的制冷-复合能量系统 CN201210009494.0 2012-01-12 CN102563786B 2014-04-23 顾兆林; 王赞社; 冯诗愚; 罗昔联; 孟祥兆; 赵民
发明公开了一种温度和湿度独立控制的制冷-复合能量系统,温度控制过程中对空气的降温过程采用独立的制冷系统进行,湿度控制过程中对于除湿和再生过程采用独立的热泵系统来进行;具体来说,溶液除湿过程中溶液所吸收的蒸气潜热由热泵系统的蒸发器来补偿,而溶液再生过程中水蒸气的汽化潜热由热泵系统的冷凝器来补偿;而对空气的温度控制过程由制冷系统的蒸发器来进行,制冷系统的冷凝器的热量用于预热除湿稀溶液。本发明从室内空气的温、湿度控制机理出发,对温度控制过程与除湿和再生过程中的能量进行独立匹配,达到温湿度的独立控制目的。
176 液体提纯装置 CN201810740558.1 2018-07-07 CN108815869B 2021-04-06 吕振声
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回收汽化潜热的液体提纯装置,该装置包括机箱、空气加热器、喷雾蒸发罐、有一定高度的换热器、集液器、气液分离器、冷式冷凝器、为换热器补充液体的液;风机箱连接加热器,喷雾蒸发罐设喷雾头和余液出口,换热器内部设一次换热管和二次换热管,换热器中部偏上位置设进液口;集液器安装在换热器底部,气液分离器安装在集液器底部;气液分离器上部出气口连接水冷式冷凝器,底部设冷凝液体出口和;该装置采用蒸发方式提纯液体,同时能高效回收蒸汽潜热,大幅减少能源消耗,节能环保,有良好的经济性。
177 一种温度和湿度独立控制的制冷-复合能量系统 CN201210009494.0 2012-01-12 CN102563786A 2012-07-11 顾兆林; 王赞社; 冯诗愚; 罗昔联; 孟祥兆; 赵民
发明公开了一种温度和湿度独立控制的制冷-复合能量系统,温度控制过程中对空气的降温过程采用独立的制冷系统进行,湿度控制过程中对于除湿和再生过程采用独立的热泵系统来进行;具体来说,溶液除湿过程中溶液所吸收的蒸气潜热由热泵系统的蒸发器来补偿,而溶液再生过程中水蒸气的汽化潜热由热泵系统的冷凝器来补偿;而对空气的温度控制过程由制冷系统的蒸发器来进行,制冷系统的冷凝器的热量用于预热除湿稀溶液。本发明从室内空气的温、湿度控制机理出发,对温度控制过程与除湿和再生过程中的能量进行独立匹配,达到温湿度的独立控制目的。
178 一种氯乙烯反应器冷却剂 CN200610167948.1 2006-12-20 CN1986723A 2007-06-27 刘大军; 潘宏启; 王宏义; 任力平; 陈杰; 郗志军; 杨英; 刘贵升; 刘醒民; 李铁云
发明公开了一种氯乙烯反应器冷却剂,该冷却剂由汽油组份中分离制得,并在其中加入抗化剂4.4′-甲基双(2.6-二叔丁基苯酚)和抗静电剂烷基磷酸盐及阻燃剂ZR-10;该冷却剂利用庚烷的蒸发潜热进行循环换热,由于庚烷的汽化潜热小,同时又不与氯化氢等发生反应,且对反应器没有任何腐蚀,反应温度容易控制,反应过程相当平稳,且延长了反应器及催化剂的使用寿命,保证了反应器的有效生产时间,降低了维修费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79 一种丙一步法生产甲基异丁基酮的方法 CN201911049320.5 2019-10-31 CN112745207B 2022-08-12 艾抚宾; 乔凯; 祁文博; 彭绍忠; 刘振华; 袁毅; 包洪洲; 王丽博
发明公开了一种丙一步法生产甲基异丁基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反应采用筒式绝热反应器,反应器内装填Pd/树脂催化剂;(2)丙酮与汽化取热剂混合后,与氢气一起通过筒式绝热反应器,与Pd/树脂催化剂接触反应;(3)反应流出物经过分离、分馏和/或萃取后,得到甲基异丁基酮。本发明利用汽化取热剂相变潜热大于显热的特点,提高了取热效率,消除或降低了反应过程的热点或温峰,从而提高了反应过程的转化率、选择性,为筒式绝热反应器的工业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180 热耦合变压间歇精馏分离丙‑正庚烷的方法 CN201610271587.9 2016-04-28 CN106045832A 2016-10-26 朱兆友; 李鑫; 贾慧
发明公开了热耦合变压间歇精馏分离丙‑正庚烷的方法,通过加压塔(HT)和减压塔(LT)双塔操作,将料液罐C1中的丙酮‑正庚烷混合液进行分离,分离后的丙酮和正庚烷产品质量分数大于99.9%,收率大于99.5%。利用加压塔(HT)塔顶气相共沸物的较大潜热给减压塔(LT)塔釜部分高纯度正庚烷液体进行加热,将其部分汽化,再利用公用工程蒸汽将其全部汽化,实现了热耦合。本发明工艺简单,不引入第三组分,能大幅降低能耗,提高了丙酮和正庚烷纯度和收率,热耦合后的气相丙酮‑正庚烷共沸物完全冷凝,节省了一套冷凝器,降低了设备成本。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