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汽化潜热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41 一种地热提取结构和提取方法 CN201610451959.6 2016-06-22 CN106168416A 2016-11-30 白建林
发明涉及能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热提取结构和提取方法。包含吸热管、换热器、吸热管;所述吸热管上端连通到换热器壳体上端,吸热管下端深埋入地下;上端连通到换热器最下端,流管下端连通到吸热管内部。以为载热剂,载热剂换热为潜热换热,载热剂循环以地热为动,吸热管中的水经过吸收地热后变为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换热器凝结为水从而释放大量的汽化潜热,而凝结水靠重力经回流管流入吸热管,实现了循环;气态载热剂在换热器凝结,在换热器中形成相对于换热管内的真空度,使气态载热剂源源不断流向高处。载热剂在系统内循环始终不需外部动力;热交换为潜热换热,效率高,节能效果明显。
142 一种低温型发动机以及发动机回热方法 CN200810067370.1 2008-05-23 CN101586482A 2009-11-25 雷衍章
发明涉及一种低温型发动机及其回热方法。将膨胀机排出的膨胀工质与制冷机排出的低温制冷剂通过热交换器热交换,使膨胀工质的潜热被低温制冷剂吸收而液化,而制冷剂吸收膨胀工质的蒸汽潜热后汽化膨胀变成潜热,再由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升温并送入回热交换器中,已液化的膨胀工质通过液压增压后也压入回热交换器中,在回热交换器中膨胀工质与制冷剂热交换实现双作用,制冷剂的高温热量又传回给膨胀工质,使膨胀工质的温度上升,进行再循环利用,达到无排废的目的。降温后的制冷剂通过节流膨胀或膨胀机膨胀来制冷了;由于本发动机的工作温度低还可从空气或中吸取部分热量来做膨胀功,被吸热的空气或水变成低温空气或冷水可用来做降温空调使用。
143 潜热法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CN200410013695.3 2004-04-16 CN1563874A 2005-01-12 杨振东
发明公开了一种潜热法烟气余热回收方法,采用热量转换、热量回收两步工序:a、第一步引出烟道的高温烟气进入喷淋降温塔,淋入喷淋降温塔内的介质与高温烟气直接接触,介质蒸发汽化,将高温烟气的显热转化为蒸发介质中的潜热进行热量转换;b、第二步介质与烟气一起进入耐酸换热器,烟气中的蒸气和热转换时被气化了的介质在耐酸换热器内冷凝、释放潜热,与需加热的介质进行热量交换、回收。回收装置由烟筒、温度传感计、喷淋降温塔、喷淋器、换热器、酸槽、喷淋器、捕雾塔、引机、沉灰罐、自动调节组成。能够有效回收烟气中的余热;设计结构合理、紧凑、重量轻、占地少,安装和维护方便;适用范围广,回收效率高,装置生产安全。
144 高效节能电暖器 CN00212927.2 2000-08-10 CN2432490Y 2001-05-30 姚新安
一种高效节能电暖器,它有一个散热体,散热体内装有电加热元件,其特殊之处是,在散热体内有一个与其相配的内胆,从而在散热体与内胆之间形成狭窄的工质通道,在工质通道内充有传热工质,在散热体外有将工质通道的底部和顶部连通的回流冷凝管,电加热元件将传热工质加热汽化,汽化后的传热工质在工质通道内上升的过程中,通过散热体向外释放汽化潜热,回流冷凝管使释放出汽化潜热的传热工质冷凝,并回流到初始处再进行加热,完成加热、放热、冷凝、回流的循环过程。
145 一种吸收式的制热控制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202410118067.9 2024-01-29 CN117870014A 2024-04-12 苏爱民; 吕洪伟; 王黎明; 白帅康; 曾洪骏; 闫永勤
申请涉及一种吸收式的制热控制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涉及供暖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吸收式热泵的制热作业的任务量、预存的输出蒸汽值和预存的蒸汽的汽化潜热值;根据所述输出蒸汽的焓值、汽化潜热值和任务量,计算蒸发器的理论蒸发量;获取冷凝器给定液位值和冷凝器液位测量值;根据所述冷凝器给定液位值和冷凝器液位测量值,调节冷剂泵转速;获取蒸发器液位测量值、蒸发器的给定液位值和发生器的质量流量检测值;根据所述理论蒸发量、蒸发器的给定液位值、蒸发器液位测量值和发生器的质量流量检测值,分别计算发生器热源流量和蒸发器热源阀流量。本申请具有精准控制吸收式热泵制热作业的效果。
146 一种聚合物的凝聚方法 CN202011053224.0 2020-09-29 CN114316095B 2023-09-08 杨建春; 汪帆; 朱荣欣
发明公开一种聚合物的凝聚方法。所述凝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含有聚合物的有机溶液和热介质进行接触,得到含有有机溶剂的气相组分、以及含有聚合物胶粒的水混合物;聚合物的凝聚过程中操作条件同时满足:Ps×Qs/(Pw×Qw)>2.0和Ps/(P‑Pw)>1.0;其中,Ps代表有机溶剂在操作条件下的饱和蒸汽压(kPa),Pw代表水在操作条件下的饱和蒸汽压(kPa),P代表操作压(kPa),Qs代表有机溶剂在操作条件下的汽化潜热(kJ/mol),Qw代表水在操作条件下的汽化潜热(kJ/mol)。本发明有效减少了水析凝聚过程中的水蒸汽消耗量,节约了能源,有效地降低聚合物成品中溶剂残留。
147 一种气化装置真闪负压湿蒸汽汽轮机余热发电系统 CN202110501198.1 2021-05-08 CN113187574A 2021-07-30 张光宇
发明提供一种气化装置真闪负压湿蒸汽汽轮机余热发电系统,包括:真空闪蒸罐、蒸汽除水除灰装置、汽轮机防尘防腐蚀保安装置、汽轮机防腐密封装置、耐磨防腐防阻塞负压湿蒸汽汽轮机、高真空凝汽器、发电机及高真空装置;真空闪蒸罐与蒸汽除水除灰装置、汽轮机防尘防腐蚀保安装置、耐磨防腐防阻塞负压湿蒸汽汽轮机、高真空凝汽器、高真空装置依次连接;耐磨防腐防阻塞负压湿蒸汽汽轮机与发电机、发电机并网装置依次连接。本发明在对煤气化生产的低温灰水处理过程中,实现对真闪负压湿蒸汽中汽化潜热的有效回收利用,减少热污染,将真闪负压湿蒸汽中的汽化潜热转换成有效电能,冲减企业厂用电的消耗,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148 布列顿-蒸汽朗肯-有机朗肯联合循环发电装置 CN201310029383.0 2013-01-27 CN103089442B 2015-10-21 王海波
发明涉及一种布列顿-蒸汽朗肯-有机朗肯联合循环发电装置,将布列顿燃气轮机的排气作为蒸汽朗肯-有机朗肯联合循环的热源,将蒸汽朗肯循环的凝汽器作为有机朗肯循环蒸发器,利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对中低温热源的利用有更高效率的特点,将蒸汽凝结释放的大量汽化潜热用于有机朗肯循环高效发电,仅利用蒸汽朗肯循环蒸汽的汽化潜热用于发电这就多回收50度/吨蒸汽以上,同时解决了有机朗肯循环回收烟气余热的安全难题,有效降低排烟温度并避免烟气的低温腐蚀。本发明既可用于现有机组的节能改造,也可用于新建机组的设计、建造,经济、社会、环保效益显著。
149 利用油层套管传导地下热能再利用的方法及装置 CN201010101312.3 2010-01-27 CN101832673B 2012-05-23 龚智勇
发明涉及的是利用油层套管传导地下热能再利用的方法及装置,其中的方法是,预选一口报废或闲置或在用的井,利用分隔器将井底部及油层段射孔孔隙分别封住,再将放热器与井口密闭连接,并将其内部抽成真空后,再压入一定量的低沸点介质或水,构成低成本远距离重热管再利用地热能传热装置;所述的传热装置中的低沸点介质或水吸收地热能汽化,将汽化潜热蒸汽源源不断的传递给上部的放热器,潜热蒸汽通过放热器器壁将热能传递给储热蓄能罐中的自然低温液体或温差发电模,用于再利用。本发明用于解决应用地热能存在投资大、难以规模化应用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地热能利用成本。
150 解吸塔混合汽的余热回收方法 CN201010197591.8 2010-06-11 CN102274642A 2011-12-14 钱纲; 潘永涟
一种解吸塔混合汽的余热回收方法,属于以蒸气和二化硫为主的混合物为解吸汽的可再生脱硫的技术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保留在脱水工序中水蒸汽释放的汽化潜热,并将其用作产生蒸汽的热源。其特征在于:使解吸塔混合汽与吸收式制冷剂接触。还可以将由于吸收了解吸塔混合汽中的水蒸汽而升温的所述的吸收式制冷剂用作生产蒸汽的热源等。主要用于,解吸混合汽的脱水步骤。它可以有效地利用在脱水工序中水蒸汽的汽化潜热,避免所述的双重的浪费;还可以大幅度降低解吸塔所需的外供热量以及具有简单实用,运行的可靠性高,控制简便,初次投资及运行成本均较低等优点。
151 利用油层套管传导地下热能再利用的方法及装置 CN201010101312.3 2010-01-27 CN101832673A 2010-09-15 龚智勇
发明涉及的是利用油层套管传导地下热能再利用的方法及装置,其中的方法是,预选一口报废或闲置或在用的井,利用分隔器将井底部及油层段射孔孔隙分别封住,再将放热器与井口密闭连接,并将其内部抽成真空后,再压入一定量的低沸点介质或水,构成低成本远距离重热管再利用地热能传热装置;所述的传热装置中的低沸点介质或水吸收地热能汽化,将汽化潜热蒸汽源源不断的传递给上部的放热器,潜热蒸汽通过放热器器壁将热能传递给储热蓄能罐中的自然低温液体或温差发电模,用于再利用。本发明用于解决应用地热能存在投资大、难以规模化应用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地热能利用成本。
152 液体提纯装置 CN201810740558.1 2018-07-07 CN108815869A 2018-11-16 吕振声
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回收汽化潜热的液体提纯装置,该装置包括机箱、空气加热器、喷雾蒸发罐、有一定高度的换热器、集液器、气液分离器、冷式冷凝器、为换热器补充液体的液;风机箱连接加热器,喷雾蒸发罐设喷雾头和余液出口,换热器内部设一次换热管和二次换热管,换热器中部偏上位置设进液口;集液器安装在换热器底部,气液分离器安装在集液器底部;气液分离器上部出气口连接水冷式冷凝器,底部设冷凝液体出口和;该装置采用蒸发方式提纯液体,同时能高效回收蒸汽潜热,大幅减少能源消耗,节能环保,有良好的经济性。
153 蒸气压缩膜蒸馏系统和方法 CN201180041931.0 2011-07-18 CN103080013A 2013-05-01 A·P·夏皮罗
一种脱盐系统,其中,由跨膜蒸馏(MD)模上的温度梯度所产生的冷凝的潜热被直接传递到在液态流体流的脱盐期间的汽化的潜热。该脱盐系统包括MD模块,其设置在对象内且构造成接收用于脱盐的输入原料流并产生产品的输出流体流。该系统还包括蒸气压缩机,其与MD模块流体连通且构造成将热蒸汽引入到MD模块的高温侧并从MD模块的低温侧提取具有小于热蒸汽的温度的冷蒸汽,从而跨MD模块形成温度梯度。还提出了一种脱盐方法。
154 一种用于浸没相变冷却电子设备的冷媒介质及系统 CN202110683501.4 2021-06-21 CN113473801A 2021-10-01 张鹏; 彭晶楠; 崔新涛; 刘浩鹏; 崔瑞男; 刘佳伟
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浸没相变冷却电子设备的冷媒介质及系统,所述冷媒介质为全氟‑2‑甲基‑2,3‑环戊烷、全氟‑4‑甲基‑2‑戊烯、全氟己、全氟己烷、全氟戊烷中的一种、两种或者任意组分混合。本发明提供的浸没式相变冷媒介质具有高电绝缘性能、低粘度、较低沸点、高汽化潜热、良好的兼容性和稳定性、不可燃且可抑制燃烧、低全球变暖潜能值(GWP)、零臭氧消耗潜能值(ODP)等特点。同时,本发明所述冷媒介质可以提升冷媒介质的汽化潜热,从而使得应用所述冷媒介质的冷却系统的系统功率得到显著的降低,还能够间接使得应用所述冷媒介质的冷却系统结构紧凑且系统寿命提升。
155 一种利用高温蒸汽转移固体储能体内热量的装置 CN201510382436.6 2015-07-02 CN104964260B 2017-05-31 邹恩义; 李静静; 连志荣; 李海山
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高温蒸汽转移固体储能体内热量的装置,将纯箱中的水注入高温蒸汽发生器中的加热管内部,在高温状态下进行热交换,将液体水热交换成高温蒸汽进入高温蒸汽室后进入饱和蒸汽发生器,高温蒸汽与饱和蒸汽发生器内的液体水充分混合将液体水加热到所需温度。当温度高于100℃时,则产生不同压的饱和蒸汽。该装置充分利用了水汽化潜热大和蒸汽流动性好的特点,即使水在储热体内部进行汽化,将储热体内部热量变成蒸汽潜热,将蒸汽导出再加热水。这样不仅解决了热量转移速度慢的问题,可以大幅提高储热体的储热温度到1000℃左右,增加单位体积储热量。
156 解吸塔混合汽的余热回收方法 CN201010197591.8 2010-06-11 CN102274642B 2015-05-20 钱纲; 潘永涟
一种解吸塔混合汽的余热回收方法,属于以蒸气和二化硫为主的混合物为解吸汽的可再生脱硫的技术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保留在脱水工序中水蒸汽释放的汽化潜热,并将其用作产生蒸汽的热源。其特征在于:使解吸塔混合汽与吸收式制冷剂接触。还可以将由于吸收了解吸塔混合汽中的水蒸汽而升温的所述的吸收式制冷剂用作生产蒸汽的热源等。主要用于,解吸混合汽的脱水步骤。它可以有效地利用在脱水工序中水蒸汽的汽化潜热,避免所述的双重的浪费;还可以大幅度降低解吸塔所需的外供热量以及具有简单实用,运行的可靠性高,控制简便,初次投资及运行成本均较低等优点。
157 烟气余热分段式利用装置 CN201410295509.3 2014-06-26 CN104048452A 2014-09-17 周帅; 马军; 卢成志
发明涉及余热利用装置,公开了烟气余热分段式利用装置,该装置包括热型溴化锂机组,所述热水型溴化锂机组分别与高温段换热器、低温段换热器连通,高温段换热器低温段换热器连通。本发明装置最终排烟温度低,能充分回收烟气的显热汽化潜热,并且可以调节低温热源水温度和流量,将低温段换热器排烟温度降至露点以下,有效利用烟气汽化潜热,显著提高分布式能源系统效率;工艺水的温度和流量都可以控制,高温段换热器的热源水入口段和低温段换热器的低温热源水入口管管段分别设置有调节,可以调节高温热源水和低温热源水的流量,并且能有效调节工艺水的出水温度和流量及低温段换热器排烟温度。
158 布列顿-蒸汽朗肯-蒸汽朗肯联合循环发电装置 CN201310029373.7 2013-01-27 CN103147809A 2013-06-12 王海波
发明涉及一种布列顿-蒸汽朗肯-蒸汽朗肯联合循环发电装置,将布列顿燃气轮机的排气作为蒸汽朗肯-氨蒸汽朗肯联合循环的热源,将蒸汽朗肯循环的凝汽器作为氨蒸汽朗肯循环的蒸发器,利用氨蒸汽朗肯循环系统对中低温热源的利用有更高效率的特点,将蒸汽凝结释放的大量汽化潜热用于氨蒸汽朗肯循环高效发电,仅利用蒸汽朗肯循环蒸汽的汽化潜热用于发电这就多回收50度/吨蒸汽以上,同时解决了氨蒸汽朗肯循环回收烟气余热的安全难题,有效降低排烟温度并避免烟气的低温腐蚀。本发明既可用于现有机组的节能改造,也可用于新建机组的设计、建造,经济、社会、环保效益显著。
159 一种汽混合加热装置 CN201010579191.3 2010-11-26 CN102072676A 2011-05-25 张夕斌
发明涉及一种汽混合加热装置,其包括一汽水加热室,该汽水加热室的室壁上分别设有带有法兰的进水管、进汽管和出水管,特点是:在进水管内设有一渐缩喷管,在出水管内设有一混合管,该混合管的管体内设有带锥形进口的混合腔,渐缩喷管的出口位于混合管的锥形进口内,其渐缩喷管出口的外管壁与混合管锥状进口的内管壁构成一个环状拉法尔缩放喷管。被加热水经渐缩喷管减压、加速后喷射进入混合管,蒸汽流经环状拉法尔缩放喷管内绝热膨胀以超声速喷出进入混合管内,与被加热水急剧混合放出汽化潜热冷凝成水,被加热水吸收汽化潜热升温。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汽水混合噪音小、运行平稳、调整幅度变宽、热效率高、适用范围广。
160 热能远距离传热储能的方法、其装置及应用 CN200910073118.6 2009-10-30 CN101696829A 2010-04-21 龚智勇
发明涉及的是热能远距离传热储能的方法、其装置及应用,其中的地热能远距离传热储能的方法,重真空热管传热装置的吸热蒸发器吸收地球深部的高温岩石浆体中巨大热能后,将吸热蒸发器中的液体工质汽化,并产生压力蒸汽,再通过绝热区段真空保温管中的传热管使潜热蒸汽源源不断传递给安放在储热蓄能罐内的放热段中的放热器,通过放热器壁将汽化潜热源源不断的传递给储热蓄能罐中的低温液体,完成热能交换。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克服了常规抽取地下源蒸汽所存在的热能损失问题,应用此方法可以在远距离传输传递热能过程中降低热能源损失,充分利用地热能。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