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汽化潜热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61 溶剂分离 CN201920467332.9 2019-04-08 CN209877412U 2019-12-31 王言明
本实用新型涉及溶剂分离,由溶剂分离部件和溶剂汽化潜热回收部件构成。溶剂分离部件:溶剂在物料加热器中蒸发形成气体、在溶剂冷凝器凝结形成液体;溶剂汽化潜热回收部件:把溶剂冷凝器中溶剂的汽化潜热回收再传递给物料加热器。在溶剂的蒸发、冷凝过程中,没有汽化潜热的散失,可以节省85%的锅炉蒸汽消耗,本实用新型适应溶剂的蒸发、冷凝温度范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蒸发温度250℃以下、冷凝温度7℃以上,主要应用在化工、制药、制油企业的浓缩、提取生产工艺中。(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62 一种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的分离方法 CN200910265794.3 2009-12-31 CN102115290B 2012-12-12 李虹
一种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的分离方法,包含下述内容:将预热后的垃圾渗滤液进行相变分离,将其分离成蒸气和污染物浓度增高的残留液;进行潜热回收,收集已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通过加压提高使其在较高温度下冷凝,释放出汽化潜热,利用该潜热对进行相变分离的垃圾渗滤液加热;显热回收:将释放出气化潜热后的凝结水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热;循环加热:通过动循环装置使垃圾渗滤液反复循环地进行相变分离、潜热回收和显热回收过程,直至使垃圾渗滤液残留液中污染物的含量达到一定的浓度;再将其导出进行封存处理。本发明方法具有高效节能、运营成本低、分离出的污染物易于封存、不会形成二污染、可实现污染物零排放的优点。
63 一种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的分离方法 CN200910265794.3 2009-12-31 CN102115290A 2011-07-06 李虹
一种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的分离方法,包含下述内容:将预热后的垃圾渗滤液进行相变分离,将其分离成蒸气和污染物浓度增高的残留液;进行潜热回收,收集已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通过加压提高使其在较高温度下冷凝,释放出汽化潜热,利用该潜热对进行相变分离的垃圾渗滤液加热;显热回收:将释放出气化潜热后的凝结水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热;循环加热:通过动循环装置使垃圾渗滤液反复循环地进行相变分离、潜热回收和显热回收过程,直至使垃圾渗滤液残留液中污染物的含量达到一定的浓度;再将其导出进行封存处理。本发明方法具有高效节能、运营成本低、分离出的污染物易于封存、不会形成二污染、可实现污染物零排放的优点。
64 生产氮浆的方法和设备 CN200480039887.X 2004-02-06 CN1902126A 2007-01-24 町田明登; 服部一裕; 松尾幸一
一种生产氮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液氮从喷嘴喷射到保持在减压下的容器中,调整喷嘴直径和喷射压使得液氮维持微滴形态,由此形成具有均匀粒径液氮微粒并将它们分散在容器中,在它们停留在容器空间内的过程中从微滴颗粒使氮汽化,以通过汽化潜热凝固液氮颗粒并形成具有均匀粒径的微细固体氮颗粒,然后将固体氮颗粒与液氮混合。
65 一种电池 PCT/CN2015/083141 2015-07-02 WO2017000297A1 2017-01-05 李翔; 李辉

一种电池组,包括第一电池箱(1),所述第一电池箱(1)相对于外部密封,所述第一电池箱(1)内设置第二电池箱(2),所述第二电池箱(2)相对于第一电池箱(1)密封,所述第二电池箱(2)内设置封闭液(24)和电池模(21),所述电池模块(21)浸入封闭液(24)中,所述第二电池箱(2)与第一电池箱(1)之间设置冷却液(3),所述冷却液(3)的汽化潜热高于封闭液(24)的热容或者汽化潜热。该技术方案可以有效抑制电池组热失控的蔓延。

66 一种热量自平衡的渗透汽化膜分离工艺 CN202211489497.9 2022-11-25 CN115591406A 2023-01-13 樊森清; 刘敬芸; 肖泽仪; 姜昊基; 刘闻达
发明涉及一种热量自平衡的渗透汽化膜分离工艺,该工艺将渗透汽化膜分离过程与真空压缩过程相集成,膜下游的低热蒸汽经过直接真空压缩后热焓提高,然后为渗透汽化膜分离过程供热。该工艺包括渗透汽化膜单元、直接蒸汽真空压缩单元、热交换器以及相应的辅助设备与管道构成。工艺运行过程中,经过真空压缩后的渗透蒸汽温度和热焓提高,在热交换器中作为热载体用于预热进入渗透汽化单元的料液进而作为渗透液的汽化潜热,实现系统热量自平衡,渗透蒸汽本身在完成料液预热后于常温常压下被完全冷凝,省去进料液加热和蒸汽冷凝能耗,真空压缩单元的能效系数维持在4.0‑9.0范围内。本工艺可用于醇类分离、有机溶剂回收、脱、VOCs回收等过程。
67 一种节能环保再生铅多室金属熔炼炉及处理方法 CN201910060575.5 2019-01-22 CN109518000A 2019-03-26 杨春明
一种节能环保再生铅多室金属熔炼炉及处理方法,属于再生金属冶炼技术领域。炉壳安装在炉基上,熔炼炉装置与汽化炉连接为一整体,在炉壳外有炉架将炉壳箍紧;炉壳内侧为耐火材料炉砌体,熔炼炉装置与汽化炉内上方有烟气通道相通;在熔炼炉装置与汽化炉之间有液态渣溜槽,液态渣溜槽的两端分别与熔炼炉装置的液态渣出口及汽化炉的液态渣进口相连通;在熔炼炉装置上有出烟口,出烟口与烟道相通,在烟道上有烟道闸。汽化炉顶部两侧与熔炼炉烟道相连,可实现液态热渣直流,烟道互通,开闭闸门控制烟气流向对物料进行熔炼、汽化、保温、预热,生产中连续投料,连续熔化,利用液态渣的潜热及烟气的余热,环保效果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8 电池组及电池组系统 CN201580081272.1 2015-07-20 CN107710493A 2018-02-16 李翔; 仝志明; 李辉; 付凌雁
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组及电池组系统,包括电池箱和电池模,所述电池模块设置在电池箱内,所述电池模块由数个电池单体组成,所述电池箱内还设置封闭液,所述电池模块至少部分浸入封闭液中,所述电池箱内设置至少一根冷却管道,所述冷却管道至少有一部分在达到预设温度熔化破裂,所述冷却管道内设置冷却液,所述冷却液的汽化潜热高于或者等于封闭液的热容或者汽化潜热。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抑制电池组热失控的蔓延,并且能够节约车内空间,提高了电池组的能量密度
69 一种处理低温烟气的干法脱硫方法 CN201610956806.7 2016-10-27 CN106390727A 2017-02-15 王建春; 史以扬; 张哲然; 金玉健; 张原; 林春源; 吴孝敏
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低温烟气的干法脱硫方法,其包括:将原烟气进入干法脱硫系统反应,得到净烟气;所述干法脱硫系统中包括吸收剂、有机溶剂,所述有机溶剂为可与水互溶且汽化潜热低于水的有机溶剂。本申请汽化潜热低且可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替代部分水,可以在保证烟气中热不变的情况下,使干法脱硫系统中的水与有机溶剂的量增加,从而使反应场所液膜的量增加,从而提高了整体反应的速率与效率。
70 汽化方法和系统 CN201080046186.4 2010-09-02 CN103003652B 2015-11-25 R.E.鲁克斯
一种用于产生气产物流的方法和系统,其中来自压缩空气流的显热与主换热器中的汽化送液态氧流进行间接交换,并且潜热在与所述主换热器相连的辅助换热器中进行交换。潜热交换产生过冷液态空气并使得所述泵送液体汽化,所述过冷液态空气被供给到空气分离装置的低压塔中。所述过冷液态空气的部分可以比所述过冷液态空气的其余部分更高的温度从所述辅助换热器排出。所述过冷液态空气的全部或部分可进一步在所述主换热器中冷却。因此,产生低温、过冷的液态空气,其使得氧气回收率以及氩气回收率(如果存在氩气塔)增加。
71 蒸汽朗肯-有机朗肯联合循环发电装置 CN201310033153.1 2013-01-29 CN103161527B 2015-02-04 王海波
发明涉及一种蒸汽朗肯-有机朗肯联合循环发电装置,将蒸汽朗肯循环的凝汽器作为有机朗肯循环蒸发器,利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对中低温热源的利用有更高效率的特点,将蒸汽凝结释放的大量汽化潜热用于有机朗肯循环高效发电,仅利用蒸汽朗肯循环蒸汽的汽化潜热用于发电这就多回收50度/吨蒸汽以上,同时解决了有机朗肯循环回收烟气余热的安全难题,有效降低排烟温度并避免烟气的低温腐蚀。本发明既可用于现有机组的节能改造,也可用于新建机组的设计、建造,经济、社会、环保效益显著。
72 蒸汽朗肯-蒸汽朗肯联合循环发电装置 CN201310029367.1 2013-01-27 CN103133069A 2013-06-05 王海波
发明涉及一种蒸汽朗肯-蒸汽朗肯联合循环发电装置,将蒸汽朗肯循环的凝汽器作为氨蒸汽朗肯循环的蒸发器,利用氨蒸汽朗肯循环系统对中低温热源的利用有更高效率的特点,将蒸汽凝结释放的大量汽化潜热用于氨蒸汽朗肯循环高效发电,仅利用蒸汽朗肯循环蒸汽的汽化潜热用于发电这就多回收50度/吨蒸汽以上,同时解决了氨蒸汽朗肯循环回收烟气余热的安全难题,有效降低排烟温度并避免烟气的低温腐蚀。本发明既可用于现有机组的节能改造,也可用于新建机组的设计、建造,经济、社会、环保效益显著。
73 一种脱硫尾部烟气中蒸气及热量回收系统及方法 CN201110376031.3 2011-11-23 CN102512929A 2012-06-27 谭厚章; 王新民; 牛奔; 司纪朋; 许超
一种脱硫尾部烟气中蒸气及热量回收系统及方法,在脱硫塔顶部布置换热器,换热器分为两级或多级,烟气流经换热器冷却后,其中的水蒸气发生凝结,被回收至脱硫系统中;烟气释放的热量以及水蒸气释放的汽化潜热或被利用或经过冷却塔进行散热。本发明对电厂节水起到积极作用,尤其对于燃烧的电厂,可以达到脱硫“零补水”的要求,即在干旱地区的电厂,也可以采用湿法脱硫,相比干法脱硫,节约成本约5亿人民币;将此段烟气热量以及水蒸气汽化潜热全部回收,若把回收热量对等发电功率,则可降低煤耗约30g/kw.h。
74 一种液态淬火介质的降温工艺及其系统 CN202010690133.1 2020-07-17 CN111944963A 2020-11-17 杨凡; 顾剑锋; 李卫平; 杨景峰
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态淬火介质的降温工艺及其系统,该降温工艺包括:提供一需对液态淬火介质温度进行控制的淬火槽,并在液态淬火介质内布置换热器;向所述换热器内通入液态二或液态氮气作为冷却介质;利用所述液态二氧化碳或液态氮气的汽化潜热对所述淬火槽内的所述液态淬火介质进行换热降温。本发明以二氧化碳和液态氮气为冷却介质,充分利用低温液态二氧化碳或低温液态氮气的汽化潜热,对高温的液态淬火介质进行换热降温,冷却强度大,保证液态淬火介质被快速地冷却;且其实现了气态二氧化碳和气态氮气再液化循环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75 房间空调值公式中热物理性质常数取值方法 CN202010512110.1 2020-06-08 CN111637599A 2020-09-08 孔繁海; 刘健; 王奎; 杨雷; 杜启行; 刘汉阳; 刘晓汉; 李立顺; 刘克林; 郭小峰
发明公开了一种房间空调值公式中热物理性质常数取值方法,对焓值计算公式中的干空气的定压比热容、蒸气的定压比热容和水的汽化潜热等三个重要过程量取值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用实测值代入相应公式计算所得的“干空气的定压比热容、水蒸气的定压比热容和水的汽化潜热”,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被测机实际能,更加科学的计算制冷量,比采用固定值能得到更加准确的实验数据。
76 电池组及电池组系统 CN201580081272.1 2015-07-20 CN107710493B 2020-04-17 李翔; 仝志明; 李辉; 付凌雁
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组及电池组系统,包括电池箱和电池模,所述电池模块设置在电池箱内,所述电池模块由数个电池单体组成,所述电池箱内还设置封闭液,所述电池模块至少部分浸入封闭液中,所述电池箱内设置至少一根冷却管道,所述冷却管道至少有一部分在达到预设温度熔化破裂,所述冷却管道内设置冷却液,所述冷却液的汽化潜热高于或者等于封闭液的热容或者汽化潜热。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抑制电池组热失控的蔓延,并且能够节约车内空间,提高了电池组的能量密度
77 瞬时燃料扭矩的内燃发动机效率状态评估方法 CN201910376885.8 2019-05-07 CN110529279A 2019-12-03 A·康塞尔莱里; P·L·克劳德; P·奥兰多; A·摩根多
一种确定发动机中的燃烧效率的方法,包括利用具有计算机存储器、处理器以及输入和输出的控制模,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逻辑;通过设置在发动机上的第一传感器和设置在流体联接到发动机的排气系统中的第二传感器来感测数据,第一和第二传感器电连接到输入;在控制模块内接收由第一和第二传感器感测的数据;确定进入发动机的空气的气含量,确定氧化催化剂上游的排气的氧气含量;确定燃料汽化潜热;确定与进入发动机的氧气燃烧的燃料喷射量;基于进入发动机的空气中的和排气中的氧气含量以及燃料的汽化潜热确定燃烧效率指数;调节燃料喷射量。
78 一种蓄热式冷却循环的方法 CN201510200644.X 2015-04-27 CN106152851A 2016-11-23 葛霖;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发明公开了一种蓄热式冷却循环的方法,本方法不是以汽化潜热带走循环水的热量冷却循环水,而是采用直接传热式热交换,没有水的汽化,减少了水的潜热蒸发损耗,循环水系统可以封闭,冷却空气进行可过滤,降低了空气中沙尘的侵入,可有效提高循环水的冷却效率,减少设备磨损与排污量,可以有效降低循环水中细菌和藻类的滋生,节约了处理细菌和藻类的化学试剂,降低了消耗消除了污染,可以有效降低循环水池(罐)水面蒸发水消耗,有效消除了大气流动带来的凉水塔的道带来的横向蒸发水消耗。
79 蒸汽朗肯-蒸汽朗肯联合循环发电装置 CN201310029367.1 2013-01-27 CN103133069B 2015-06-10 王海波
发明涉及一种蒸汽朗肯-蒸汽朗肯联合循环发电装置,将蒸汽朗肯循环的凝汽器作为氨蒸汽朗肯循环的蒸发器,利用氨蒸汽朗肯循环系统对中低温热源的利用有更高效率的特点,将蒸汽凝结释放的大量汽化潜热用于氨蒸汽朗肯循环高效发电,仅利用蒸汽朗肯循环蒸汽的汽化潜热用于发电这就多回收50度/吨蒸汽以上,同时解决了氨蒸汽朗肯循环回收烟气余热的安全难题,有效降低排烟温度并避免烟气的低温腐蚀。本发明既可用于现有机组的节能改造,也可用于新建机组的设计、建造,经济、社会、环保效益显著。
80 蒸汽朗肯-有机朗肯联合循环发电装置 CN201310033153.1 2013-01-29 CN103161527A 2013-06-19 王海波
发明涉及一种蒸汽朗肯-有机朗肯联合循环发电装置,将蒸汽朗肯循环的凝汽器作为有机朗肯循环蒸发器,利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对中低温热源的利用有更高效率的特点,将蒸汽凝结释放的大量汽化潜热用于有机朗肯循环高效发电,仅利用蒸汽朗肯循环蒸汽的汽化潜热用于发电这就多回收50度/吨蒸汽以上,同时解决了有机朗肯循环回收烟气余热的安全难题,有效降低排烟温度并避免烟气的低温腐蚀。本发明既可用于现有机组的节能改造,也可用于新建机组的设计、建造,经济、社会、环保效益显著。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