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41 一种等离子体射频电源电弧检测及其抑制方法 CN202310977850.6 2023-08-04 CN116949412A 2023-10-27 王辉; 袁士林; 粟梅; 冯伟权
发明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射频电源电弧检测及其抑制方法,首先通过采样电路获取射频电源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然后通过特定的判别准则区分微弧和硬弧,并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进行抑弧处理,最终实现对电弧的快速检测和有效抑制,提高薄膜沉积质量,避免工件表面产生不可逆的损伤,最后即可设计等离子体射频电源的最优微弧参数,通过调整微弧中断时间、电压阈值和电流阈值,并记录硬弧和软弧的频次,计算出最优的微弧中断时间及相关参数,以实现对微弧的最佳处理。通过使用本发明所提出的等离子体射频电源电弧检测及抑制技术,可以及时检测和抑制电弧的产生,保护工件表面,提高薄膜沉积质量,减少工件不良率。
142 一种基于电弧等离子体炬产生高温气的方法 CN202310522434.7 2023-05-10 CN116622416A 2023-08-22 夏维东; 陈仙辉; 王城; 刘明侯; 夏维珞
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电弧等离子体炬产生高温气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从电弧等离子体炬的不同入口分别送入含粉末和至少一种载能工质;由载气携带含碳粉末周向均匀地进入电弧等离子体炬中的电弧通道;至少一种载能工质进入电弧等离子体炬后,穿过电弧通道壁上的流体通路而进入电弧通道中;在电弧通道中引发电弧而产生等离子体;载能工质和含碳粉末一起被等离子体加热,然后一起从电弧等离子体炬的喷嘴喷出。本发明采用载能工质对电弧通道壁进行发散冷却蒸发冷却或管道壁附近吸热化学反应,直接吸收了等离子体的辐射对流对管道壁的传热,大大提高了等离子体炬的热效率,且抑制含碳粉末气化物质在等离子体炬电弧通道管壁结焦。
143 一种长弧等离子体束发生器电弧通道结构 CN201910924500.7 2019-09-27 CN110662338B 2022-12-02 不公告发明人
发明公开了一种长弧等离子体束发生器电弧通道结构,包括主体,主体内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电弧通道,主体通过多组由增材制造技术制作的耐热绝缘体部、导电导热体部和渐变体部构成,耐热绝缘体部和导电导热体部之间通过渐变体部连接,耐热绝缘体部由耐热绝缘材料制成,导电导热体部由导电导热材料制成,渐变体部由耐热绝缘材料和导电导热材料混合而成,渐变体部靠近耐热绝缘体部的一端向导电导热体部延伸的过程中渐变体部中的耐热绝缘材料的含量逐渐减小且导电导热材料的含量逐渐增加。本发明所提供的主体内电弧通道平整、可靠且完善。
144 一种预热熔融一体式直流电弧等离子体熔炉 CN202210973534.7 2022-08-15 CN115371428A 2022-11-22 朱健平; 金涌
发明公开了一种预热熔融一体式直流电弧等离子体熔炉,炉膛本体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预热室、加热室和熔融室,加热室侧面设置阵列式的等离子体加热器接口,等离子体加热器接口与等离子体加热器相连接,加热室下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筛网的锥面台阶,预热室顶部的高温气体出口连接有高温气体管道,预热室上部侧边开设用于与进料器相连接的固体进料器接口;炉膛本体外部设置有用于冷却炉膛并搜集余热的冷却套,本发明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放电技术高效利用电能电离气体,获得精确可调的高温等离子体加热熔融固体,改进燃烧加热方法,在结构上一体化设计预热区与加热区,结构紧凑高效,同时实现余热余气的回收和再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45 连接等离子体电弧炬及相关系统和方法 CN201880016730.7 2018-03-06 CN110352631B 2022-09-13 B.J.卡里尔; J.贝利沃; S.M.利博尔德
在一些方面,用于等离子体电弧炬的等离子体炬头可以包括设置在基座部分内的端口以及设置在基座部分周围的连接器,端口被配置成经由等离子体炬插座从等离子体炬引线接收流体和电信号,端口被成形为在连接期间对准炬头与等离子体炬插座,并且包括:中央冷却剂供应端口,用于将液体冷却剂传送到炬头,中央冷却剂供应端口延伸一段长度,以将等离子体炬头与炬插座进行一次对准,中央冷却剂供应端口还包括平坦表面,该平坦表面成形为在配合接合时将炬头与炬插座进行二次对准;以及欧姆接触连接器,该欧姆接触连接器限定三次对准特征,设置在基座部分周围的连接器被成形为与炬插座接合和联接。
146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制备SnS纳米材料的方法 CN201911235558.7 2019-12-05 CN111039318B 2022-06-03 黄昊; 吴爱民; 刘强
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制备SnS纳米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步骤:将纯通过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技术制备成纯Sn纳米粒子作为前驱体,并将其与单质硫以摩尔比1:1~1:3的比例混合均匀,得到锡硫混合物;将锡硫混合物转移至密封腔中,将密封腔抽真空后密封,将密封腔至于硫化反应炉体进行硫化反应,硫化反应温度为200℃~250℃;硫化反应结束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对密封腔内的样品进行研磨并进行去硫处理,之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得到SnS纳米材料。本发明使用纯锡和单质硫作为锡源和硫源,成本低廉,通过控制锡硫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得到SnS纳米材料,操作简单,适合商业化生产。
147 一种电弧激发声波等离子体雾化装置 CN202210129439.9 2022-02-11 CN114406276A 2022-04-29 曹德标; 范晨颖; 李要建; 孙钟华; 钟雷; 裴思鲁
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弧激发声波等离子体雾化装置,所述电弧激发超声波的等离子体雾化装置包括大电流直流电源、高频干扰信号系统、等离子发生器和两组送丝机构,所述大电流直流电源与所述高频干扰信号系统耦合后与所述等离子发生器电连接,所述等离子发生器的喷口的正下方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送丝机构;具有提高细粉收得率和生产效率等优点。
148 一种电弧等离子体供氢冶炼的方法及电炉 CN202111681832.0 2021-12-30 CN114294944A 2022-04-08 谈存真; 张建; 黄其明; 张豫川
发明涉及一种电弧等离子体供氢冶炼的方法及电炉,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向中空电极的一端通入含氢气体,所述含氢气体为100%氢气、氢气与其它气体混合物以及天然气中的一种;氢气体进入所述中空电极的初始流速不低于50m/s,从中空电极中输出并到达电弧等离子体时的流速通常大于340m/s。本发明采用向电弧等离子体提供含氢气体,缩短了电弧等离子体产生的电弧长度,从而无需更厚的泡沫渣埋弧,并且提高了电弧对流换热效率,降低冶炼电能消耗,采用过渡接头使得中空电极和气体管路使得的连接更加便捷,当中空电极损耗更换时,使用过渡接头上的吊环即可对中空电极进行吊装更换,过渡接头拆卸后即可安装到新的中空电极上继续使用而无需更换气体管路,极大的节约了成本,提升拆装效率。
149 一种电弧等离子体炬引弧装置及引弧方法 CN202111545563.5 2021-12-16 CN114025463A 2022-02-08 张云飞; 郭前; 李晋
发明提供一种电弧等离子体炬引弧装置及引弧方法,装置包括间隔设置的阴极电极阳极电极、电联通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的引弧杆、所述阴极电极或阳极电极的一端连接导电杆,所述引弧杆侧面与阴极电极或阳极电极滑动接触,引弧杆一端连接滑动磁体、引弧杆另一端指向阳极电极或阴极电极,导电杆外侧间隔套设有固定铁磁体和滑动铁磁体,固定铁磁体和滑动铁磁体各自存在环向磁路气隙且两者之间吸合体为不完整空心柱体,所述固定铁磁体与滑动铁磁体之间吸合面的法线至少有平行于导电杆轴线的分量。本发明通过等离子体炬工作电流驱动滑动铁磁体带动引弧杆断开阴极电极和阳极电极实现引弧,具有自引弧和断弧重引弧功能,无需外部控制电路和操作电源。
150 一种反冲熄灭电弧等离子体的方法及系统 CN201910305813.4 2019-04-16 CN111834915B 2021-07-27 王嬿蕾; 王巨丰; 许浩; 毛成程; 孟伟航
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冲熄灭电弧等离子体的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将外电弧引入反冲模内部;入口电弧快速进入反冲模块,冲向接闪模块并发生弹性碰撞,使电弧方向发生180°转化,形成出口电弧,离开反冲模块;出口电弧受到反冲作用离开反冲模块,削弱反冲模块内的能量,同时阻碍入口电弧的进入,在反冲模块入口处形成电弧大尺度断口,破坏电弧连续性,加速电弧熄灭;反冲出来的出口电弧作用于反冲模块入口外电弧,形成空腔效应,加速外电弧的截断。本发明可以应用在防雷灭弧装置的前端,能够有效提升防雷灭弧装置和电系统的安全能力,降低了电力系统的短路发生的概率。
151 一种应用于危废处理的直流电弧等离子体 CN202110175035.9 2021-02-09 CN112996211A 2021-06-18 陈小林; 王磊; 陈威仰; 高岭; 王卫民; 刘炎; 吴忠勇
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危废处理的直流电弧等离子体炬,包括阴极组件,阴极组件末端连接阴极,阴极组件外壁套接绝缘组件,绝缘组件末端开设气孔,还包括套装绝缘组件外的阳极组件,阳极组件与绝缘组件形成气流通道,阳极组件内连接与阴极相对的阳极,阴极与阳极形成等离子体形成通道,阳极连接绝缘组件靠近气孔的一端,使等离子体形成通道与气流通道相连通;阴极、阳极及旋流器构成的放电室可以在大电流下起弧,大大优化了调整到额定功率的时间;阳极保护盖的加入能够确保弧根不会溢出到端面,从而减少了等离子弧对阳极端面的烧蚀;也能够延长了整个等离子体炬的使用寿命。
152 一种多管反冲熄灭电弧等离子体的方法及系统 CN202010166079.0 2020-03-11 CN112117648A 2020-12-22 王巨丰; 黄萍; 王嬿蕾; 杨倩颖; 李继强; 郭克竹; 唐佳雄; 庞智毅; 闫仁宝; 王锟; 吴敏; 张清河; 李心如; 李籽剑; 段小嬿
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管反冲熄灭电弧等离子体的方法及系统,属于引弧灭弧技术领域,本方法使得冲击电弧建弧通道先通后断,电弧放电时间延缓,覆盖了整个雷电脉冲时间段;并且冲击起弧与灭弧之间具有伴随性,雷电弧一旦出现,反冲灭弧过程也同步产生,电弧熄灭后,灭弧过程也同步结束。本发明可以提升防雷装置安全能,因为它是通过阻断电弧注入防雷装置内部实现的。防雷装置的空气介质的可恢复性,消除了“硬”短路的可能,因而提高电力系统安全能力;装置灭弧能力的提升降低了电力系统的短路发生的可能性。
153 一种多管反冲熄灭电弧等离子体的结构 CN201910537307.8 2019-06-20 CN112117642A 2020-12-22 王嬿蕾; 闫仁宝; 王巨丰; 张奇星; 庞智毅; 张清河; 唐佳雄; 孟伟航; 王国锋; 杨倩颖; 李心如; 彭斐; 骆耀敬; 王锟; 吴敏; 段小嬿
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管反冲熄灭电弧等离子体的结构,属于引弧灭弧技术领域,包括若干个反冲单元,若干个反冲单元首尾依次连接,反冲单元设置为内部中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半封闭管件。本结构可以提升防雷装置安全能,因为它是通过阻断电弧注入实现的。防雷装置的空气介质的可恢复性,消除了“硬”短路的可能,因而,提高了电力系统安全能力;装置灭弧能力的提升降低了电力系统的短路发生的概率,在各种自然界扰动之前,所有闪络点都能有效的终止,电力系统发生恶性突变之前,消除它,防雷的性价比提高。
154 电弧等离子体沉积用的增强式阴极电弧源 CN201710495599.4 2017-06-26 CN107541705B 2020-12-04 波里斯·L·宙斯; 维克多·卡纳罗; 尤里·尼古拉·叶夫图霍夫; 山迪普·柯里; 方兴杰
申请涉及供电弧等离子体沉积用的增强式阴极电弧源。改进的阴极电弧源和DLC膜沉积方法,其中在圆柱形石墨空腔内部产生定向喷射的含等离子体流,所述空腔的深度约等于阴极直径。所产生的碳等离子体膨胀通过孔口进入周围真空中,引起等离子体流发生强烈的自收缩。所述方法代表了一种重复工艺,其包括两个步骤:上述等离子体产生/沉积步骤和与之交替的回收步骤。这个步骤可以通过使空腔内部的阴极棒向孔口方向移动来定期除去腔壁上所积聚的过量碳。所述阴极棒伸出而高于所述孔口,且移回到初始阴极尖端位置。所述步骤可以定期再现直到膜沉积至目标厚度为止。技术优点包括膜硬度、密度和透明度改进、再现性高、持续操作时间长和微粒减少。
155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制备SnS2纳米材料的方法 CN201911236871.2 2019-12-05 CN111204796A 2020-05-29 黄昊; 吴爱民; 刘强
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制备SnS2纳米材料的方法,具有如下步骤:将纯通过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技术制备成纯Sn纳米粒子作为前驱体,并将其与单质硫以摩尔比1:3.7~1:6.7的比例混合均匀,得到锡硫混合物;将锡硫混合物转移至密封腔中,将密封腔抽真空后密封,将密封腔至于硫化反应炉体进行硫化反应,硫化反应温度为400℃;硫化反应结束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对密封腔内的样品进行研磨并进行去硫处理,之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得到SnS2纳米材料。本发明使用纯锡和单质硫作为锡源和硫源,成本低廉,通过控制锡硫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得到SnS2纳米材料,操作简单,适合商业化生产。
156 一种电弧层流等离子体束发生器阴极结构 CN201911149187.0 2019-11-21 CN110856332A 2020-02-28 不公告发明人
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弧层流等离子体束发生器阴极结构,包括阴极芯和阴极座,阴极座内具有与其同轴的阴极腔,阴极芯为圆柱体,凹设于阴极腔内,阴极芯具有使主工作气体通过的主气通道,阴极芯的一端具有阴极端面,阴极端面上具有与主气通道连通的主气出口,阴极座内具有使辅助工作气体通过的辅气通道,阴极腔的内壁具有与辅气通道连通的辅气出口,辅助工作气体通过辅气通道后由辅气出口排出并在阴极芯的阴极端面上形成绕阴极芯的周向流动的涡旋气流。本发明中涡旋的辅助工作气体能够带动阴极端面上的着弧点转动,从而使得本发明的阴极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和较高的承载功率。
157 一种多管反冲熄灭电弧等离子体装置及避雷针 CN201910667727.8 2019-07-23 CN110311299A 2019-10-08 王嬿蕾; 闫仁宝; 王巨丰; 张奇星; 庞智毅; 张清河; 唐佳雄; 孟伟航; 王国锋; 杨倩颖; 李心如; 彭斐; 骆耀敬; 王锟; 吴敏; 段小嬿
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管反冲熄灭电弧等离子体装置及避雷针,属于防雷技术领域,包括接闪线、反冲口、裙边、支撑体和若干个反冲单元。本发明可以提升防雷装置安全能,通过阻断电弧注入实现灭弧;本等离子体装置安装在避雷针上,雷击闪络电弧进入装置中,在装置内逐级的削弱电弧,因此,大部分电弧被熄灭,小部分电弧随着引雷杆泄入大地,所以该装置起到了减小雷电流的泄流裕量的效果。被保护的杆塔或建筑降低了遭受雷击的危险,被保护程度提高;同时本发明应用范围广,该结构与避雷针相互结合使用,可应用于任何避雷针上,保护了电气设备、杆塔、输电线路、通信设备等,保护了电力系统的安全。
158 一种用于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的电联接装置 CN201910457953.3 2019-05-29 CN110213873A 2019-09-06 朱兴营; 陈峰; 陈海群; 董永晖; 周法; 刘金涛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的电联接装置,包括:进水接嘴、正极水电联接器、负极水电联接器、回水接嘴、第一水浸电缆、第二水浸电缆、负极输出接口、若干个磁环和正极输出接口;其中,进水接嘴和正极输出接口分别与正极水电联接器相连接,回水接嘴和负极输出接口分别与负极水电联接器相连接,正极输出接口的开放端和第二水浸电缆连接,负极输出接口的开放端与第一水浸电缆连接,若干个磁环套设于负极水电联接器的直段上。本发明实现了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与直流供电线缆、冷却水管道、高频电压线缆的集成连接,降低对其结构和强度的要求。
159 控制等离子体电弧炬以及相关系统和方法 CN201680065380.4 2016-10-06 CN108353491A 2018-07-31 S·米特拉; S·M·利博尔德; J·埃姆斯; C·S·帕西奇; J·彼得斯; S·邓巴
在一些方面中,用于保持安装于等离子体电弧炬中的等离子体电弧电极消耗品的可使用寿命的方法可包含测量正提供到所述炬以产生所述炬和待处理的工件之间的等离子体电弧的电信号的特性;在所述炬的操作期间在一时间段内监测所述特性;将所述特性与阈值进行比较;和响应于确定测量的特性符合和/或超过所述阈值,起始电弧熄灭序列以保持所述电极的所述寿命。
160 用于等离子体电弧焊炬的有成本效益的筒 CN201680059444.X 2016-02-12 CN108136532A 2018-06-08 张宇; 端正; M.埃斯梅利; M.F.克恩普罗布斯特; B.汉森; G.奎利亚
提供一种用于等离子体电弧焊炬的消耗性筒(1000)。消耗性筒包括限定大体上中空主体的外部部件(1002)、大体上设置在外部部件的中空主体内的内部部件(1004)、和在内部部件(1004)的后部部分和外部部件(1002)之间的中空区域。内部部件(1004)包括前部部分和后部部分,所述前部部分被构造成将外部部件(1002)轴向地紧固且可旋转地接合至内部部件(1004),所述后部部分大体上悬置在外部部件的中空主体内。后部部分经由前部部分与外部部件轴向地紧固且可旋转地接合。中空区域(1022)被构造成接收焊炬头,以实现在内部部件的后部部分和焊炬头的阴极之间的配合。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