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电动力学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41 通过电流体学推进力来送泥浆 CN201180054071.4 2011-04-14 CN103180540A 2013-06-26 C.E.詹宁斯
一段立管套管推动钻泥通过立管(102),从海底向上以减小排出压,或者向下朝向井眼。这段立管套管(130)可使用电磁体(132)、两个或更多电极(134)或者电磁体与电极的组合来推动具有电流体动力学性质的钻泥通过该立管套管。
42 通过电流体学推进力来送泥浆 CN201080063009.7 2010-11-08 CN102725476A 2012-10-10 C.E.詹宁斯
在双梯度钻井操作中,一段立管套管推动钻泥从海底向上,以减小与送钻泥通过立管套管(102)相关的排出压。这段立管套管(130)可使用电磁体(132)、两个或更多电极(134)或者电磁体与电极的组合来推动具有电流体动力学性质的钻泥通过该立管套管。
43 用于生学研究的热模拟电炉 CN200910193771.6 2009-11-09 CN101706208B 2011-12-14 刘金钟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生学研究的热模拟电炉。其包括炉体(1),炉体的炉膛(2)为圆柱状空腔,炉膛的中心设有环形的加热筒(3),炉膛中设有至少二个竖直放置的高压釜(4),各个高压釜围绕加热筒呈环形分布,炉体的顶部设有与各个高压釜对应的高压釜取样孔(5),高压釜的顶端连接有通过高压釜取样孔引入的高压管道(6),高压釜取样孔中设有柱塞(7),所述的加热筒中设有扇(8),风扇与设置于炉体外的电机(9)连接,炉体上设有测量炉膛内空气温度热电偶(10)和测量高压釜(4)的内部的测量热电偶(11)。本发明炉内加热温度要非常均一,各高压釜之间的温差小于1℃。
44 用于测量动学参量的电容传感器 CN200510050927.7 2005-01-21 CN1645152A 2005-07-27 加藤健二; 须藤稔; 枪田光男
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容的改变来测量动学参量的电容电容传感器;具有质量5的半导体基板2,质量块5由横梁4来支持并根据动力学参量来移动;在玻璃基板1和3上有固定电极11和基板电极12被叠合在一起,固定电极11以间隔狭缝6、7设置在与质量块5相对的位置上,基板电极12与半导体基板的一部分连接;其中凹槽形成在半导体基板2的一个区域内,凹槽的尺寸具有等于或者大于接触区域的尺寸,在所述接触区域中半导体基板2中半导体基板2与基板电极12相接触。
45 感应电流体学喷射打印装置 CN202210053904.5 2019-08-12 CN114506070B 2024-05-03 边渡泳; 阮乌达; 张用熙
发明涉及一种感应电流体学喷射打印装置,本发明的感应电流体动力学喷射打印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喷嘴,通过在所述喷嘴的一端形成的喷嘴孔向相对的衬底喷出被供给的溶液;主电极,通过绝缘体与所述喷嘴内的溶液分隔而不接触;及电压供给部,对所述主电极施加电压。
46 一种电沉积流体学检测装置 CN201810229819.3 2018-03-20 CN108375466B 2023-12-12 秦建新; 王平平; 王立惠; 林峰
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沉积流体学检测装置,包括升降旋转控制装置、底座和固定于底座上的电解槽,电解槽中设置有圆盘阳极磁场分布和圆盘阴极,在圆盘阴极上固接有旋转轴,该旋转轴与升降旋转控制装置的输出轴同轴连接;圆盘阳极置于电解槽的底端面上,通过螺杆固定于底座上,该螺杆的轴线与所述圆盘阳极的轴线重合;磁场分布块位于圆盘阳极和圆盘阴极之间,所述电解槽的轴线、磁场分布块纵向方向上的中心线、旋转轴的轴线、圆盘阳极的轴线和圆盘阴极的轴线相重合;所述的底座、电解槽、磁场分布块采用绝缘材料制作而成。采用本发明所述装置,经单次测试即可满足在较大流体动力学范围内的流体传质和电场分布的耦合作用测试。
47 利用皮秒电脉冲的磁动学测试系统 CN202110436617.8 2021-04-22 CN113359071B 2023-11-10 赵巍胜; 肖晨; 张博宇; 蔡文龙; 魏家琦
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皮秒电脉冲的磁动学测试系统,包括:电脉冲发生装置、射频传输装置以及时间分辨率磁光克尔子系统。其中,所述电脉冲发生装置用于产生皮秒级电脉冲;所述射频传输装置包括射频桥接探针,用于通过传输线接收所述电脉冲发生装置产生的皮秒级电脉冲,并将所述皮秒级电脉冲传输至待测样品;所述时间分辨率磁光克尔子系统,用于向所述待测样品发射激光信号,接收所述待测样品表面的反射信号,并根据所述反射信号判断所述待测样品当前的磁化状态。本发明的磁动力学测试系统可利用皮秒电脉冲探究更高时间精度的磁矩动力学行为;通过设置射频传输结构,可以实现电脉冲发生装置和待测样品的分离,便于对其它样品进行测试。
48 一种电动学-渗透反应格栅装置 CN202310820100.8 2016-07-11 CN116765112A 2023-09-19 黄园英; 薛强; 刘菲; 杨宁; 韩子金; 袁欣; 张伯勋
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学‑渗透反应格栅(EK‑PRB)装置,其中,电动力装置与PRB采用原位连接方式。阴阳极采用石墨电极。PRB反应介质主要是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沸石、活性炭和改性凹凸棒土组成,PRB与石墨电极组成了可渗透反应复合电极。当PRB反应介质失效后可以随时更换。阴阳极采用六边形摆放方式,克服了以往阴阳电极作用距离短,电场分布不均匀的缺点。该装置使得EK‑PRB技术应用于野外现场污染场地修复成为可能。另外该工艺没有阴阳极电解室,而是采用绿色环保的柠檬酸‑柠檬酸钠和可生物降解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淋洗剂对土壤进行淋洗,不仅对重金属而且对有机氯都能有效去除。
49 感应电流体学喷射打印装置 CN201910740150.9 2019-08-12 CN111823570B 2023-02-17 边渡泳; 阮乌达; 张用熙
发明涉及一种感应电流体学喷射打印装置,本发明的感应电流体动力学喷射打印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喷嘴,通过在所述喷嘴的一端形成的喷嘴孔向相对的衬底喷出被供给的溶液;主电极,通过绝缘体与所述喷嘴内的溶液分隔而不接触;及电压供给部,对所述主电极施加电压。
50 具有电流体学作用的微平板热管 CN202210198504.3 2022-03-02 CN114577044B 2022-12-02 辛菲; 田文超
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电流体学作用的微平板热管,主要解决现有传统被动式微型热管在高热流密度下存在蒸汽流动杂乱且分布不均、最大传热量受毛细吸力限制的问题。其包括上壳体(1)、蒸汽腔(2)、下壳体(3)及微槽道吸液芯(4),该微槽道吸液芯由沿轴向尺寸呈梯度分布的多个凸台构成,以提供热管内液体回流的毛细力;这些凸台包括沿轴向交替排布的多个立体正电极(5)和多个立体负电极(6);该正、负电极与上壳体内表面平面电极(7)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电流体驱动力,辅助热管内液体回流,并加快气液相变过程。本发明加快了热管内工质的循环,增强了热管的传热传质能力,有利于实现微热管的主动热管理,可用于电子器件的高效散热
51 流体学系统和方法 CN202080076569.X 2020-11-06 CN114930109A 2022-08-19 迈克尔·安特柳斯; 亨里克·勒夫格伦; 阿雷·比约内克里特; 彼得·尼尔森; 罗伯特·索尔松德
提供了一种用于改变介电流体的一种或多种性质以供在电流体动EHD热管理系统(100)中使用的方法以及该系统。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EHD单元(110)和至少一个用于将该流体容纳在该系统内的外壳(120),该至少一个EHD泵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用于泵送该介电流体的电极。该方法包括将该介电流体暴露于被配置为使该介电流体电离的电离过程(122),以及操作该泵单元以使经暴露的流体在该外壳中循环。
52 一种电驱动系统学仿真分析方法 CN202210587839.4 2022-05-26 CN114912203A 2022-08-16 于博瑞; 白学斌; 郭相坤; 金子嵛; 张鹏
发明属于电动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驱动系统学仿真分析方法,包括计算齿轮副动态啮合刚度、齿轮副第i阶谐波的动态啮合力、系统第r阶的固有频率及模态振型;确定各激励下的较大的振动加速度响应所在谐波阶次;确定各激励下产生的较大的振动加速度响应所在的转速及电驱动系统所在的固有频率;对比分析占据主要应变能的部分;对比分析各共振峰所在的固有频率下系统ODS振型的共振位置及振幅大小,识别共振位置;识别占据主要辐射声功率的阶次及固有频率。本发明充分考虑模型的输入、输出以及分析流程,提高轴齿性能仿真模型精度、系统集成度、提高计算效率以及计算分析结果准确性。
53 一种电驱动系统学特性分析方法 CN202210498215.5 2022-05-09 CN114818429A 2022-07-29 于博瑞; 白学斌; 金子嵛; 王学旭; 张冰; 石珊; 贾旭东; 梁宏宇
发明涉及车辆分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驱动系统学特性分析方法,该电驱动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方法包括电驱动系统刚柔耦合模型建模,电驱动系统刚柔耦合模型建模时分别建立箱体部件有限元建模、差速器壳体有限元建模、轴承部件有限元建模、轴类部件有限元建模、齿轮啮合部件有限元建模,该电驱动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方法引入模化思想,在电驱动系统刚柔耦合模型中以及部件的共性划分模型,并充分考虑了各模型之间的相互耦合关系,计算精度更高。
54 具有电流体学作用的微平板热管 CN202210198504.3 2022-03-02 CN114577044A 2022-06-03 辛菲; 田文超
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电流体学作用的微平板热管,主要解决现有传统被动式微型热管在高热流密度下存在蒸汽流动杂乱且分布不均、最大传热量受毛细吸力限制的问题。其包括上壳体(1)、蒸汽腔(2)、下壳体(3)及微槽道吸液芯(4),该微槽道吸液芯由沿轴向尺寸呈梯度分布的多个凸台构成,以提供热管内液体回流的毛细力;这些凸台包括沿轴向交替排布的多个立体正电极(5)和多个立体负电极(6);该正、负电极与上壳体内表面平面电极(7)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电流体驱动力,辅助热管内液体回流,并加快气液相变过程。本发明加快了热管内工质的循环,增强了热管的传热传质能力,有利于实现微热管的主动热管理,可用于电子器件的高效散热
55 利用皮秒电脉冲的磁动学测试系统 CN202110436617.8 2021-04-22 CN113359071A 2021-09-07 赵巍胜; 肖晨; 张博宇; 蔡文龙; 魏家琦
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皮秒电脉冲的磁动学测试系统,包括:电脉冲发生装置、射频传输装置以及时间分辨率磁光克尔子系统。其中,所述电脉冲发生装置用于产生皮秒级电脉冲;所述射频传输装置包括射频桥接探针,用于通过传输线接收所述电脉冲发生装置产生的皮秒级电脉冲,并将所述皮秒级电脉冲传输至待测样品;所述时间分辨率磁光克尔子系统,用于向所述待测样品发射激光信号,接收所述待测样品表面的反射信号,并根据所述反射信号判断所述待测样品当前的磁化状态。本发明的磁动力学测试系统可利用皮秒电脉冲探究更高时间精度的磁矩动力学行为;通过设置射频传输结构,可以实现电脉冲发生装置和待测样品的分离,便于对其它样品进行测试。
56 感应电流体学喷射打印装置 CN201910740150.9 2019-08-12 CN111823570A 2020-10-27 边渡泳; 阮乌达; 张用熙
发明涉及一种感应电流体学喷射打印装置,本发明的感应电流体动力学喷射打印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喷嘴,通过在所述喷嘴的一端形成的喷嘴孔向相对的衬底喷出被供给的溶液;主电极,通过绝缘体与所述喷嘴内的溶液分隔而不接触;及电压供给部,对所述主电极施加电压。
57 混合式超级电容器的动学仿真方法 CN201910447155.2 2019-05-27 CN110188452A 2019-08-30 尤政; 戴可人; 王晓峰
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式超级电容器的动学仿真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混合式超级电容器的动力学理论模型;利用软件仿真平台对动力学理论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完成对混合式超级电容器的动力学建模仿真。该方法可以实现对混合式超级电容器充电过程、放电过程和静置过程等多种工作阶段的动力学仿真,包括对器件输出电压电极内部电势分布、电解质中离子分布变化过程的精确仿真计算,并为混合式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提供了仿真工具,显著的节约了实验研究所需的巨大工作量,可有效实现设计参数的优化,促进器件储能性能的提高。
58 用于控制的降阶的电池热动学建模 CN201510379473.1 2015-07-01 CN105270186B 2019-04-26 李泰京; 林辛凡
公开了一种用于控制的降阶的电池热动学建模。一种车辆包括牵引电池,牵引电池由多个电池单元组成。控制器根据每个电池单元的温度操作牵引电池。温度基于多个系数,所述多个系数表示至少一个电池单元边界热状况和在电池单元中产生的热对电池单元内的预定位置的稳态温度的贡献。贡献可被过滤,以预测温度对所述至少一个电池单元边界热状况和在电池单元中产生的热的变化的动态响应。可从全阶模型推导出所述多个系数。产生的降阶的模型需要较少的执行时间,同时获得与全阶模型相似的精确性。此外,可针对每个电池单元获得特性温度的范围。
59 金属对象的三维电流体学打印 CN201680062042.5 2016-08-24 CN108472720A 2018-08-31 J.S.迈尔伯格; R.富勒普; R.钱; 姜一民
一种增材制造系统使用电流体学(EHD)打印技术来基于数字模型形成金属对象。金属构建材料在贮液器内熔化,并通过ECD力以受控的方式通过排出机的出口排出,以调制排出机的出口处的液态金属的弯液面上的表面张力。同时,定位机器人系统沿着工具路径将排出机相对于打印床移动,其根据数字模型将固化金属液滴形成网状。
60 用于振动动学平台的电子显示器 CN201280059412.1 2012-03-23 CN103957750B 2018-06-26 西尔万·特罗蒂尔; 让-弗朗索瓦·梅纳德; 皮埃尔·塞内卡尔; 马丁·西蒙尼奥
本文件描述了一种振动动学座位套件,该振动动力学座位套件用于在包括其它就座位置的多座位环境中在就座位置处将座位提供给用户并且用于给予所述用户振动动力学效果。振动动力学座位套件包括电子显示器与振动动力学平台,该振动动力学平台包括:座位部分,与就座位置相关,并且用于将座位提供给用户;以及致动系统,机械地连接到座位部分以便给予用户振动动力学效果。与振动动力学平台相关联的电子显示器用于接收显示数据并且用于电子地示出所述显示数据的可视信息,所述可视信息包括在所述多座位环境中所述就座位置相对于其它就座位置的识别标签。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