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绝热过程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41 一种液氢储罐汽化增压及对外供气装置、供气方法 CN202210555182.3 2022-05-19 CN115046130B 2024-04-09 王晓月; 朱文若; 徐凯; 王绍成; 石珊珊; 齐济; 胡朝阳; 赵钊
申请涉及液氢储罐汽化增压及对外供气的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液氢储罐汽化增压及对外供气装置、供气方法,装置包括位于液氢储罐内的绝热容器,绝热容器的顶部连通有排气装置,绝热容器的底部连通有进液控制装置,绝热容器的顶部连通有供气管路,供气管路穿出液氢储罐,绝热容器内设置有用于加热液氢的加热机构。方法包括加热机构开启对绝热容器内液氢加热;绝热容器补液和重新建立起工作压;两个步骤交替进行。达到了增压功耗低,漏热途径少,并能够实现燃料电池系统在正常工作过程中需要长时间停机且液氢储罐减少对外排气泄压需求的特殊要求。
142 一种船舶螺旋管通舱件的焊装方法及焊装结构 CN202310632642.2 2023-05-31 CN116851949A 2023-10-10 张超凡; 施泽民; 何凡清; 武盼; 王伟伟; 黄唯; 梁恒; 王卫朋; 吴海丹
发明提供一种船舶螺旋管通舱件的焊装方法及焊装结构,该焊装方法能够对绝热螺旋风管通舱件的绝热层、内壁油漆及非绝热螺旋风管通舱件的内壁油漆起到有效保护作用,最大程度地避免施工过程中被破坏。绝热螺旋风管通舱件的绝热层、内壁油漆及非绝热螺旋风管通舱件的内壁油漆均无烧灼现象,避免了施工单位对通舱件内壁的打磨油漆、绝热层被破坏返工产生材料及人工的浪费。同时,降低了通舱件安装时的焊接难度。本发明涉及的焊接保护工艺从设计以及施工方面降低了作业量,提升了螺旋风管通舱件的一次安装完整率。
143 一种无溶剂气凝胶绝热毡及其制备方法 CN202310173701.4 2023-02-28 CN115874348B 2023-05-30 孙晔; 张叶生; 孙久胜; 成保明; 王雪
发明提供一种无溶剂气凝胶绝热毡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无溶剂气凝胶绝热毡的制备原料包括纤维毡和气凝胶粉体;所述气凝胶粉体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绝热剂和/或导热系数稳定剂、粘合剂;所述粘合剂的质量与绝热剂和/或导热系数稳定剂的质量和之比为(0.04~0.9):1。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气凝胶粉体填充至纤维毡后,加热后复合,冷却,得到所述无溶剂气凝胶绝热毡。本发明提供的气凝胶绝热毡具有较好绝热效果,且制备工艺简便,无需使用溶剂,提高了生产过程的安全性、环保型,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能耗。
144 一种无溶剂气凝胶绝热毡及其制备方法 CN202310173701.4 2023-02-28 CN115874348A 2023-03-31 孙晔; 张叶生; 孙久胜; 成保明; 王雪
发明提供一种无溶剂气凝胶绝热毡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无溶剂气凝胶绝热毡的制备原料包括纤维毡和气凝胶粉体;所述气凝胶粉体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绝热剂和/或导热系数稳定剂、粘合剂;所述粘合剂的质量与绝热剂和/或导热系数稳定剂的质量和之比为(0.04~0.9):1。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气凝胶粉体填充至纤维毡后,加热后复合,冷却,得到所述无溶剂气凝胶绝热毡。本发明提供的气凝胶绝热毡具有较好绝热效果,且制备工艺简便,无需使用溶剂,提高了生产过程的安全性、环保型,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能耗。
145 纳米级真空绝热板及其安装方法 CN201811068480.X 2018-09-13 CN109000089B 2020-03-31 李扬; 彭程; 邓启煌; 刘松利; 王涛; 杨帅; 李震宇
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级真空绝热板及其安装方法,绝热板内部中空并形成真空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板包括开口向上的槽板,所述槽板的内侧壁靠近上端位置沿周向内凹形成限位槽,还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周侧边缘沿平方向向外延伸形成有和所述限位槽插接配合限位的限位部。本发明通过使用顶板的限位部和槽板的限位槽配合拼装形成绝热板的结构,不必采用黏合剂进行拼接固定,减少了普通绝热板在弯曲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开裂现象,从而增强了绝热板的绝热效果。
146 一种液氢储罐汽化增压及对外供气装置、供气方法 CN202210555182.3 2022-05-19 CN115046130A 2022-09-13 王晓月; 朱文若; 徐凯; 王绍成; 石珊珊; 齐济; 胡朝阳; 赵钊
申请涉及液氢储罐汽化增压及对外供气的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液氢储罐汽化增压及对外供气装置、供气方法,装置包括位于液氢储罐内的绝热容器,绝热容器的顶部连通有排气装置,绝热容器的底部连通有进液控制装置,绝热容器的顶部连通有供气管路,供气管路穿出液氢储罐,绝热容器内设置有用于加热液氢的加热机构。方法包括加热机构开启对绝热容器内液氢加热;绝热容器补液和重新建立起工作压;两个步骤交替进行。达到了增压功耗低,漏热途径少,并能够实现燃料电池系统在正常工作过程中需要长时间停机且液氢储罐减少对外排气泄压需求的特殊要求。
147 一种用于真空绝热板弯折的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201210246215.2 2012-07-16 CN103538247A 2014-01-29 陈照峰; 陈清; 周介明; 何斌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真空绝热板弯折的装置及其操作方法,使用该装置可将平板的真空绝热板弯折成带直的真空绝热板。本发明采用校正板对真空绝热板位置进行调整,确保绝热板前后端形状不易错位。同时,采用平滑金属框架对真空绝热板进行弯折处理,确保使用过程中该装置不会破坏真空封装阻隔膜材,对真空绝热板真空性能无损伤。该装置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空间,整体结构紧凑,操作简洁可靠,成品低且加工及维修方便,使用寿命长,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及质量
148 一种绝热式磁致伸缩传感器 CN202111170041.1 2021-10-08 CN113720250A 2021-11-30 李海全; 李和深; 林炳柱; 周炜彬; 张华享
发明提供了一种绝热式磁致伸缩传感器,上述绝热式磁致伸缩传感器在工作的过程中,磁致伸缩传感器主体通过固定机构与绝热外壳内壁连接。绝热外壳上开设有穿线孔,磁致伸缩传感器主体的接电线穿过穿线孔并通过密封机构与绝热外壳密封连接,密封机构将磁致伸缩传感器主体和绝热外壳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通过抽真空气嘴对绝热外壳进行抽真空处理,使得磁致伸缩传感器主体和绝热外壳之间形成真空空间,使得磁致伸缩传感器主体在真空空间中工作,真空空间有效地隔绝了绝热外壳外部的高温或低温地传递,避免了磁致伸缩传感器主体在高温或低温下工作,保证了磁致伸缩传感器主体的工作稳定性,增加了磁致伸缩传感器主体的适用范围。
149 一种纳米绝热毡浸粉率的在线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201911402717.8 2019-12-30 CN111006963A 2020-04-14 任大贵; 张成贺; 王振宇; 刘超; 赵瑞禄
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绝热毡浸粉率的在线检测装置,包括用以称量绝热毡初始质量的第一称量机构、用以称量绝热毡浸粉并烘干后的最终质量的第二称量机构以及与第一称量机构和第二机构均相连、用以计算浸粉率的数据处理机构。纳米绝热毡浸粉率的在线检测装置与纳米绝热毡的生产线配合使用,在进行浸粉操作前测量纳米绝热毡的初始质量,并在纳米绝热毡烘干后测量最终质量,并通过数据处理机构计算浸粉率,能够实现浸粉率的在线检测,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反馈,方便企业调整生产工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纳米绝热毡浸粉率的检测方法,其能够用于纳米绝热毡浸粉率的在线检测。
150 手持式穴位温度检测仪 CN201711076606.3 2017-11-06 CN107773220A 2018-03-09 周会林; 王新
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持式穴位温度检测仪,包括壳体,壳体的头部活动设置有绝热探头,绝热探头伸出壳体的头部;绝热探头内固定设置有红外温度传感器,绝热探头开设有测量通道作为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窗口,红外温度传感器能够通过绝热探头的测量窗口采集数据;绝热探头连接复位弹簧的一端,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壳体的内端面;复位弹簧用于绝热探头的复位。本发明将红外温度传感器固定内置于绝热探头,测量时使绝热探头接触待测穴位,则测量过程中红外温度传感器与待测穴位之间的距离能够保持恒定,从而解决了测量距离对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精度的影响,提高了仪器的测量精度。
151 压缩机吸气口结构 CN201110160533.2 2011-06-15 CN102828956B 2016-08-10 李小川; 许崇文
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吸气口结构,包括与气缸吸入孔固定连接的吸气管、固定设置在吸气管内部的绝热陶瓷管以及与所述的吸气管固定连接的储液罐排气管,所述的绝热陶瓷管外端部形成有锥形面,所述的储液罐排气管端部形成有与锥形面匹配的喇叭口。绝热陶瓷管和储液罐排气管的采用锥形面配合,装配人员可以将储液罐排气管方便的与绝热陶瓷管端部全自由度接触支撑,装配公差易保证,而且限制了绝热陶瓷管轴向自由度,相对减小了压缩机运行过程中的震动对绝热陶瓷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在保证外壳及其附属零件尺寸不变更的情况下,因为绝热陶瓷管的端部深入到排气管内部,相对增加了绝热陶瓷管的长度,增加了绝热面积,更有效的增加吸气效率。
152 粉体绝热材料预制保温管 CN200910113513.2 2009-11-06 CN101706031A 2010-05-12 董勖; 李海娟
一种粉体绝热材料预制保温管,包括工作管和外护管;工作钢管的外侧有外护管,工作钢管和外护管之间的两端安装有绝热密封堵头。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由于绝热材料采用粉体材料,在工作钢管与外护管之间形成的空腔容积发生变化时绝热结构不被破坏,绝热性能不受影响,从而解决了热传输过程中因温变产生的热胀冷缩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且因粉体材料在较高温度下具有很低的导热系数,因此节能效果显著;由于支撑装置设于充满粉体绝热材料的空腔内,绝热效果好且完全杜绝热桥;由于绝热材料、隔热衬垫环和绝热密封堵头均选用导热系数极低的保温材料,使得该保温管整体保温厚度很薄,外护管结构相应变小,安装、运输量均有减少,综合造价较低。
153 一种基于真空绝热板的免拆外墙外模板 CN202111308579.4 2021-11-05 CN113833169A 2021-12-24 朱广祥; 李若冰; 李壮贤; 石开明; 张德智; 黄雷涛; 田野; 岳施含; 曹森; 张一恒
一种基于真空绝热板的免拆外墙外模板。因真空绝热板的完整性要求高,必须保持无破损、无打孔的使用方式,导致其装配方式受限,难以将真空绝热板应用到结构保温施工过程中,将保温优势发挥到最大。本发明中外层板和内层板并列设置,多个真空绝热保温方形板布置在内层板外侧面上,多个真空绝热保温方形板间形成有多条横向间隙和多条纵向间隙,每条横向间隙与多条纵向间隙分别连通形成有多个中心交汇区域,每个第一真空绝热保温条形板的两侧分别与其相邻的两个真空绝热保温方形板端部相贴紧,每条纵向间隙内有多个第二真空绝热保温条形板,每个真空绝热保温方形板另一侧面与外层板内侧面相贴紧,外层板的每个插孔内连接有一个塞
154 一种用于流动转捩探测的二元翼型试验模型 CN201710220490.X 2017-04-06 CN106885685B 2019-03-01 李政德; 赖国俊; 张颖哲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流动转捩探测的二元翼型试验模型,属于洞测试技术领域,在该试验模型的上表面的流动转捩观测区内设有一容置凹槽,整个试验模型仅在所述容置凹槽填充有绝热层。本发明通过对试验模型采用局部绝热处理的方式,只在流动转捩观测区域设置用于容纳要喷涂的绝热漆的容置凹槽避免了风洞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物对绝热漆面的破坏,此外,由于模型整体喷涂绝热漆,难以控制绝热漆厚度及均匀度,且也难以保证模型喷漆后的最终型面精度,本模型通过在观测区域设计容置凹槽容纳绝热漆,并在打磨绝热漆面过程中,可利用容置凹槽深度控制绝热漆层的厚度,便于保证观测区域的最终漆面达到模型的型面加工精度要求。
155 焦炉局部热修绝热装置及方法 CN201810971759.2 2018-08-24 CN109135774A 2019-01-04 吴春桥; 迪朋朋; 夏春; 黎耀南; 剪元香
发明涉及一种焦炉局部热修绝热装置及方法,包括绝热板、支撑器、顶板、空气置换管道;绝热板分别与两侧墙体直接接触,包括具有多个标准框格的框架,框格内可拆卸安装有单个绝热;支撑器安装于两侧绝热板之间顶撑两侧绝热板,顶板安装于两侧绝热板的上端,空气置换管道安装于顶板上,包括机、风管和三通,顶板上开设用于三通安装的安装孔,风机与三通之间、以及相邻三通之间均通过风管连接,形成风道。本发明能在待修区域自由拆除,避免裁切绝热材料造成加大材料损耗和空气污染以及内部空气快速升温的问题,并能对绝热空间内进行环境降温以及提供拆除过程中的工机具风动驱动和施工人员人体降温,减少施工人员交替工作次数,提高热修效率。
156 手持式穴位温度检测仪 CN201711076623.7 2017-11-06 CN107773221A 2018-03-09 周会林; 王新
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持式穴位温度检测仪,包括壳体,壳体的头部活动设置有绝热探头,绝热探头伸出壳体的头部;绝热探头内固定设置有红外温度传感器,绝热探头开设有测量通道作为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窗口,红外温度传感器能够通过绝热探头的测量窗口采集数据;绝热探头连接复位弹簧的一端,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壳体的内端面;复位弹簧用于绝热探头的复位。本发明将红外温度传感器固定内置于绝热探头,测量时使绝热探头接触待测穴位,则测量过程中红外温度传感器与待测穴位之间的距离能够保持恒定,从而解决了测量距离对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精度的影响,提高了仪器的测量精度。
157 压缩机吸气口结构 CN201110160533.2 2011-06-15 CN102828956A 2012-12-19 李小川; 许崇文
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吸气口结构,包括与气缸吸入孔固定连接的吸气管、固定设置在吸气管内部的绝热陶瓷管以及与所述的吸气管固定连接的储液罐排气管,所述的绝热陶瓷管外端部形成有锥形面,所述的储液罐排气管端部形成有与锥形面匹配的喇叭口。绝热陶瓷管和储液罐排气管的采用锥形面配合,装配人员可以将储液罐排气管方便的与绝热陶瓷管端部全自由度接触支撑,装配公差易保证,而且限制了绝热陶瓷管轴向自由度,相对减小了压缩机运行过程中的震动对绝热陶瓷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在保证外壳及其附属零件尺寸不变更的情况下,因为绝热陶瓷管的端部深入到排气管内部,相对增加了绝热陶瓷管的长度,增加了绝热面积,更有效的增加吸气效率。
158 手持式穴位温度检测仪 CN201711076623.7 2017-11-06 CN107773221B 2024-02-06 周会林; 王新
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持式穴位温度检测仪,包括壳体,壳体的头部活动设置有绝热探头,绝热探头伸出壳体的头部;绝热探头内固定设置有红外温度传感器,绝热探头开设有测量通道作为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窗口,红外温度传感器能够通过绝热探头的测量窗口采集数据;绝热探头连接复位弹簧的一端,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壳体的内端面;复位弹簧用于绝热探头的复位。本发明将红外温度传感器固定内置于绝热探头,测量时使绝热探头接触待测穴位,则测量过程中红外温度传感器与待测穴位之间的距离能够保持恒定,从而解决了测量距离对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精度的影响,提高了仪器的测量精度。
159 手持式穴位温度检测仪 CN201711076606.3 2017-11-06 CN107773220B 2024-02-06 周会林; 王新
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持式穴位温度检测仪,包括壳体,壳体的头部活动设置有绝热探头,绝热探头伸出壳体的头部;绝热探头内固定设置有红外温度传感器,绝热探头开设有测量通道作为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窗口,红外温度传感器能够通过绝热探头的测量窗口采集数据;绝热探头连接复位弹簧的一端,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壳体的内端面;复位弹簧用于绝热探头的复位。本发明将红外温度传感器固定内置于绝热探头,测量时使绝热探头接触待测穴位,则测量过程中红外温度传感器与待测穴位之间的距离能够保持恒定,从而解决了测量距离对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精度的影响,提高了仪器的测量精度。
160 一种部分绝热的气缸结构 CN202211461630.X 2022-11-17 CN115822796A 2023-03-21 陈金昊; 曹如楼; 李晓娟; 尹艳君; 车凯凯; 李超凡; 郝彩凤; 李扬
发明涉及一种部分绝热的气缸结构,包括绝热环,绝热环塞入气缸套沉孔中,并与气缸套一起放入气缸体中,气缸套环边与气缸体沉孔发生贴合,由气缸体环槽中安装的胶圈挤压固定;活塞在绝热环与气缸套组成的内腔中上下移动。该种部分绝热的气缸结构,仅在上止点附近一定度内实现绝热效果,在其他角度范围内正常散热,一方面在发动机运转时减少了上止点附近的散热损失,有利于冷启动,同时上止点附近热量的积累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从而提高了发动机的经济性能;同时相比于整个气缸套均完全绝热的设计,其燃烧过程能更可控,排气温度也能及时减小,在普通不绝热材料气缸与完全绝热气缸两种设计之间折中取优,提高了发动机的整体性能。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