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中性轴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41 器中性缆同步收放装置 CN201010136642.6 2010-03-30 CN101800411B 2011-12-28 姜磊; 赵俊海
发明涉及一种潜器中性缆同步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圆形安装盘固定安装在支架上,主轴可转动安装在支架上并与圆形安装盘同轴;主轴的一端设有链轮,主轴的另一端通过棘轮与主动轮连接,链轮通过链轮链条机构与中性缆收放绞车的卷筒连接;所述圆形安装盘的外圆周上设有压缆机构,至少3套压缆机构均布在圆形安装盘二分之一的外圆周上,中性缆被压在压缆机构与主动轮之间。本发明安装在中性缆收放绞车上,使中性缆在收放缆时,使进入中性缆收放绞车卷筒或排缆机构的中性缆保持一定的张,减少在中性缆收放过程中的中性缆纠结或缠绕,保证潜水器收放的可靠性。
142 消除金属制品中应的方法和设备 CN200710138171.0 2007-07-31 CN101116940A 2008-02-06 T·M·祖尔维奇; E·M·乌尔班
用于形成金属制品的方法包括在金属制品中提供消除应特征,设置上述消除应力特征以平衡金属制品中的应力。所述方法包括提供具有中性轴的金属制品;在金属制品中在中性轴的第一侧上提供切口;以及在中性轴的第二侧上提供消除应力特征。消除应力特征的位置和尺寸是预先确定的,这样消除应力特征平衡由切口引入的应力。压延金属制品包括具有中性轴的梁腹,在所述梁腹中在中性轴的第一侧上的至少一个切口,以及在所述梁腹中在中性轴的第二侧上的至少一个压痕。设置所述至少一个压痕以平衡由所述至少一个切口引入的应力。
143 一种艉轴管相贯线绘制方法及艉轴管 CN202311133909.X 2023-09-04 CN117227929A 2023-12-15 原好臣; 黄红松
发明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艉轴管相贯线绘制方法及艉轴管,艉轴管相贯线绘制时,先确定艉轴管的中性层,环绕中性层间隔设置多个标识线,在CAD软件上绘制中性层的侧视图;然后在中性层的侧视图的上方或下方绘制中性层的展开平面图;再从船舶外板的CAD型线图中提取对应的船舶外板的纵向型线,将各纵向型线复制至中性层的侧视图中;然后以各纵向型线与对应的标识线的交点为起点,向中性层的展开平面图作第一投影线;将各第一投影线与中性层的展开平面图中对应的标识线的交点依次连接形成艉轴管的第一端的相贯线展开线;利用船舶外板纵向型线的二维图即可作出艉轴管的第一端的相贯线展开线,使得艉轴管能够与其他部件并行加工。
144 器中性缆同步收放装置 CN201020145987.3 2010-03-30 CN201656406U 2010-11-24 姜磊; 赵俊海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潜器中性缆同步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圆形安装盘固定安装在支架上,主轴可转动安装在支架上并与圆形安装盘同轴;主轴的一端设有链轮,主轴的另一端通过棘轮与主动轮连接,链轮通过链轮链条机构与中性缆收放绞车的卷筒连接;所述圆形安装盘的外圆周上设有压缆机构,至少3套压缆机构均布在圆形安装盘二分之一的外圆周上,中性缆被压在压缆机构与主动轮之间。本实用新型安装在中性缆收放绞车上,使中性缆在收放缆时,使进入中性缆收放绞车卷筒或排缆机构的中性缆保持一定的张,减少在中性缆收放过程中的中性缆纠结或缠绕,保证潜水器收放的可靠性。
145 具有偏移调节能假体部件 CN201580027327.0 2015-03-12 CN106456335B 2018-01-26 L·安吉博; L·阿尔瓦雷斯
发明假体系统(100)包括:单加长杆(10),单块加长杆(10)包括具有第一中性轴线(20a)的近侧部分(20)和由具有第二中性轴线(30a)的纵向圆柱轴(31)限定的远侧部分(30),其中第二中性轴线(30a)平行于第一中性轴线(20a)并且从第一中性轴线(20a)偏移距离α;以及偏心套管(50),其围绕单块加长杆(10)的圆柱轴(31)同轴布置,所述偏心套管(50)包括具有第三中性轴线(51a)的外部圆柱轴(51)和具有与单块加长杆(10)的第二中性轴线(30a)基本共线的第四中性轴线(50a)的内部圆柱(53),其中第三中性轴线(51a)平行于第四中性轴线(50a)并从第四中性轴线(50a)偏移距离β。
146 一种建筑机械的悬臂结构 CN201620433970.5 2016-05-12 CN205591269U 2016-09-21 华若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机械的悬臂结构,具有渐变的矩形截面尺寸,即每一截面与其相邻的截面的尺寸是不同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结构的所述每一截面处的惯性矩的中性轴位置连线形成中性轴线,所述悬臂结构分别形成所述中性轴线的上部和下部,所述上部与所述下部在沿着所述悬臂结构纵向延伸的所述中性轴线处,焊接成一体。
147 具有偏移调节能假体部件 CN201580027327.0 2015-03-12 CN106456335A 2017-02-22 L·安吉博; L·阿尔瓦雷斯
发明假体系统(100)包括:单加长杆(20a)的近侧部分(20)和由具有第二中性轴线(30a)的纵向圆柱轴(31)限定的远侧部分(30),其中第二中性轴线(30a)平行于第一中性轴线(20a)并且从第一中性轴线(20a)偏移距离α;以及偏心套管(50),其围绕单块加长杆(10)的圆柱轴(31)同轴布置,所述偏心套管(50)包括具有第三中性轴线(51a)的外部圆柱轴(51)和具有与单块加长杆(10)的第二中性轴线(30a)基本共线的第四中性轴线(50a)的内部圆柱(53),其中第三中性轴线(51a)平行于第四中性轴线(50a)并从第四中性轴线(50a)偏移距离β。(10),单块加长杆(10)包括具有第一中性轴线
148 一种定向弯曲杆 CN201320335251.6 2013-06-09 CN203371502U 2014-01-01 陈朗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定向弯曲杆,包括可弯曲的杆体,假设杆体所期望的弯曲变形位于杆体的纵向截面X内,假设在杆体的横截面中,相互垂直的两条中性轴分别为中性轴y和中性轴z,并且中性轴z垂直于所述纵向截面X;那么,杆体任一横截面对中性轴z的惯性矩小于对中性轴y的惯性矩。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定向弯曲杆可方便地让清洁用具的杆部沿所需的方向弯曲,以便于对家具的底部进行清洁。
149 一种多功能笔 CN201120310618.X 2011-08-25 CN202242534U 2012-05-30 宋洁
一种多功能笔,属于文具,它包括笔本体,所述的笔本体一端为铅笔,另一端为中性笔,中性笔的笔头处与一笔帽相配合;所述铅笔和中性笔的连接处设有一缺口,缺口内设有一橡皮,所述的橡皮通过转轴连接在缺口内。本实用新型将铅笔、中性笔和橡皮等多种常用文具组合在一起,使用和携带都更加方便,尤其适于考试时使用。
150 胶带中性笔 CN200720086077.0 2007-07-20 CN201077262Y 2008-06-25 甘谨豪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胶带中性笔,所述中性笔的尾端设有一个垂直开口槽,并在开口槽内通过螺钉轴装有一个透明胶带。可在使用时,通过透明胶带修改错别字,给学习带来方便。
151 汇流条单元、达以及电动助转向装置 CN201980026631.1 2019-03-28 CN111989846A 2020-11-24 岩崎修二; 上谷卓宽
发明的汇流条单元(100)用于达,该汇流条单元(100)具有:中性点汇流条;相用汇流条(140),其包含与外部装置连接的端子部(145);中性点汇流条保持架(110),其对中性点汇流条进行保持;以及相用汇流条保持架(120),其与中性点汇流条保持架(110)在轴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对相用汇流条(140)进行保持。
152 汇流排组件、电机结构、电动助转向系统和车辆 CN202221899908.7 2022-07-22 CN218498913U 2023-02-17 吕晨鹏; 徐浩扬; 施涛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汇流排组件、电机结构、电动助转向系统和车辆,其中,汇流排组件包括:底座本体,包括:多个相排和多个中性点铜排,相铜排与中性点铜排一体注塑形成铜排支撑架;端子支撑架,设于底座本体上;其中,多个相铜排的形状相同,且多个中性点铜排的形状相同,中性点铜排包括沿径向延伸的中性点铜排本体,相铜排包括沿轴向延伸的相铜排本体,至少一个相铜排本体与至少一个中性点铜排本体在底座本体的端面投影存在重叠。(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53 一种具有中性线重叠功能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结构 CN201611041997.0 2016-11-24 CN106449212A 2017-02-22 黄正乾; 董天亮
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中性线重叠功能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结构,开关本体包括彼此平行对称设置在基座上的常用电源三相线组件、常用电源中性线组件、备用电源三相线组件和备用电源中性线组件,还包括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常用电源驱动转轴和备用电源驱动转轴,常用电源中性线组件由备用电源驱动转轴驱动,备用电源中性线组件由常用电源驱动转轴驱动。采用本发明的一种具有中性线重叠功能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结构,运用平行连杆机构和连杆机构,能够提供快速、准确而且可靠的自动转换功能。具有结构简单、中性线重叠时间有保证、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稳定性强,零部件易于加工和组装,成本低,适合大批量生产。
154 多功能笔 CN201621086401.4 2016-09-27 CN206306678U 2017-07-07 周杨; 甘俊奇; 王俊文; 张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笔,其包括:纵长延伸的笔管,其包括端部相连的铅笔管和中性笔管,铅笔管内设置有铅笔芯;中性笔管内设置有中性笔芯;笔帽,其包括分别设置于笔管两端的铅笔帽和中性笔帽,铅笔帽和中性笔帽至少之一的外壁上设置有沿笔管的轴向延伸的刻度尺和色标卡;铅笔帽和中性笔帽之一设有橡皮,另一设有组合件;组合件包括设置于笔帽上的笔夹和设置于笔夹上的指南针,笔夹设置有预定硬度的尖端。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提供一种既能减少携带工具所占的空间又能满足野外地质考察需要的多功能笔的目的。
155 一种具有中性线重叠功能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结构 CN201611041997.0 2016-11-24 CN106449212B 2019-02-22 黄正乾; 董天亮
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中性线重叠功能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结构,开关本体包括彼此平行对称设置在基座上的常用电源三相线组件、常用电源中性线组件、备用电源三相线组件和备用电源中性线组件,还包括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常用电源驱动转轴和备用电源驱动转轴,常用电源中性线组件由备用电源驱动转轴驱动,备用电源中性线组件由常用电源驱动转轴驱动。采用本发明的一种具有中性线重叠功能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结构,运用平行连杆机构和连杆机构,能够提供快速、准确而且可靠的自动转换功能。具有结构简单、中性线重叠时间有保证、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稳定性强,零部件易于加工和组装,成本低,适合大批量生产。
156 一种自动转换开关N相中性线重叠装置 CN201911156393.4 2019-11-22 CN110752106A 2020-02-04 管柯; 杨海军; 顾小群; 韩俊贤; 徐春佳; 钱泓妙; 吴晓亚
发明涉及自动转换开关电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自动转换开关N相中性线重叠装置,其中,包括:常用电源侧中性线重叠机构和备用电源侧中性线重叠机构,常用电源侧中性线重叠机构和备用电源侧中性线重叠机构均包括挡板、安装架、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动触头组件和拉杆传动机构,安装架安装在挡板上,动触头组件设置在安装架上,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以及拉杆传动机构均与动触头组件连接,拉杆传动机构与挡板连接,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与拉杆传动机构连接,且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别位于安装架的两侧。本发明提供的自动转换开关N相中性线重叠装置,填补了现有技术的空白,且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的优势。
157 具有旋钮的控制装置 CN201580046428.2 2015-08-05 CN106796440B 2018-03-09 J·米歇尔; V·埃斯奎尔多; E·奥弗雷尔; N·让泰
一种旨在用于使使用者(62)选择和选出车辆中的功能的控制装置(10)包括旋钮(12),该旋钮能够相对于固定的支撑件(60)围绕主轴线(P)被旋转(R)地操纵。旋钮(12)包括中性位置(PN),在中性位置,主轴线(P)与相对于支撑件(60)固定的中性轴线(N)重合。控制装置(10)还包括其上固定有旋钮(12)和至少一个方向传感器(24A)的印刷电路板(50)。印刷电路板(50)安装成具有围绕大致横向于中性轴线(N)的轴线(T)相对于支撑件(60)枢转的能,从而当旋钮(12)在与中性轴线(N)正交的方向上移位时占据至少一个致动位置(PA),在致动位置,主轴线(P)相对于中性轴线(N)倾斜。方向传感器(24A)旨在检测致动位置(AP)。
158 汇流排组件、电机结构、电动助转向系统和车辆 CN202210867171.9 2022-07-22 CN117477835A 2024-01-30 吕晨鹏; 徐浩扬; 施涛
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汇流排组件、电机结构、电动助转向系统和车辆,其中,汇流排组件包括:底座本体,包括:多个相排和多个中性点铜排,相铜排与中性点铜排一体注塑形成铜排支撑架;端子支撑架,设于底座本体上;其中,多个相铜排的形状相同,且多个中性点铜排的形状相同,中性点铜排包括沿径向延伸的中性点铜排本体,相铜排包括沿轴向延伸的相铜排本体,至少一个相铜排本体与至少一个中性点铜排本体在底座本体的端面投影存在重叠。
159 用于旋转电机定子 CN201480054690.7 2014-10-01 CN105684265A 2016-06-15 星名博; 加藤功
一种用于旋转电机定子包括:定子芯;由通过集中卷绕而卷绕在所述定子芯周围的扁平型卷线形成的三相线圈;和三相的中性点汇流条,所述中性点汇流条与分别从所述三相的线圈的最内周延伸的线圈末端连接并接合在一起而形成中性点。在所述三相的中性点汇流条之中,U相中性点汇流条相对于所述线圈的最内周朝径向外侧移位且此后朝所述定子的轴向外侧延伸,并且所述中性点相对于所述线圈的最内周位于径向外侧。
160 用于旋转电机定子 CN201510368560.7 2015-06-29 CN105322682A 2016-02-10 金重庆一; 松本雅志; 宍户国芳; 渡边敦; 坂田祐治; 岩本裕嗣; 丸山哲矢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旋转电机定子,其包括定子芯(12)、多个相绕组(20)、中性线(50)和固定部件(70,71;90,91)。每个相绕组(20)的一个引线端(32,34,36)被供给以相电流。每个相绕组(20)的另一个引线端(42,44,46)为中性点连接部,且另一个引线端(42,44,46)从定子芯(12)的轴向端部被引出。中性线(50)将不同相的相绕组(20)的中性点连接部(42,44,46)连接在一起。中性线(50)与相绕组(20)分开。固定部件(70,71;90,91)经由中间部件(72;92)将中性线(50)固定在轭部(13)上,该中间部件(72;92)由树脂制成。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